圆孔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行业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5.99 MB
- 文档页数:80
CT引导下经皮眶上孔、圆孔或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王淑兰;黎冬梅;陈琴;谢钰汝;熊承芳【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24(31)6【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眶上孔、圆孔或卵圆孔射频热凝(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高安市骨伤医院、高安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眶上孔、圆孔或卵圆孔RFT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疼痛发作频次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疼痛发作频次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SQI评分及疼痛发作频次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TN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眶上孔、圆孔或卵圆孔RFT治疗能够缓解疼痛程度,减少疼痛发作频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总页数】4页(P78-81)【作者】王淑兰;黎冬梅;陈琴;谢钰汝;熊承芳【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骨伤医院疼痛科;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1【相关文献】1.CT 三维成像引导下穿刺圆孔与卵圆孔两种方案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二支的疗效2.CT引导下经卵圆孔入路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1例3.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的效果比较4.CT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5.CT引导下经眶上孔/切迹入路射频热凝眶上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达到了消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我科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了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解决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较好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为患者治好疾病,解除了痛苦,此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卵园孔;射频热凝;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13-02三叉神经痛[1]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期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科对87例入院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施了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卵圆孔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并以术前及术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87例,男47例,女40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0岁,右侧46例,左侧41例,病史1—20年。
其中第三支疼痛患者12例,第二支疼痛患者25例,第二支+三支混合疼痛患者48例,第一,二,三支混合疼痛2例。
所有病例均口服过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服药效果均不佳。
有5例患者行三叉神经周围撕脱术后再疼痛,经无水酒精半月神经节注射后疼痛2例,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后复发2例。
2 方法患者仰卧于c性臂x线机手术床上【2】,颈仰伸,调试x射线机透视角度;一般将x射线增强器向床尾端旋转30-35℃,向患侧旋转旋转20—25°c,即可清楚地显露患侧卵圆孔。
常规面部消毒、铺单,局麻后进行穿刺,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射频穿刺针的位置,正位像时可见针尖位于卵圆孔内,侧位像,针尖位于碟鞍后斜坡与颞骨岩部交界处,利用射频电极刺激定位,测试阻抗为200--300ω,用100hz、0.3ma的电刺激引起三叉神经相应分支支配区的剧痛;用2hz,2v电刺激运动神经,应该没有咬肌的颤动。
CT引导下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作者:王瑞松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温控热凝术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本组35例患者进行CT引导下卵圆孔穿刺后行射频热凝治疗。
结果术中卵圆孔穿刺准确率达100%,术后即刻疗效,优良28例良好6例,较差1例,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温控热凝术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关键词: CT引导下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俗语称"天下第一痛"的疾病。
治疗包括物治疗、封闭治疗、药物注射治疗、射频手术治疗及开颅手术等,其中射频治疗是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即刻疼痛缓解、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等优点。
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是否准确掌握穿刺卵圆孔内及如何控制穿刺深度。
CT引导下借助影像直接观察,保证穿刺的精确定位。
我们应用CT引导下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3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39岁~88岁,平均59.7岁。
患者均有长期口服药物治疗。
疼痛部位左侧22例,右侧13例。
其中第2支疼痛14例,第3支疼痛16例,第2、3支疼痛3例,第1、2支1例,第1支1例。
1.2 设备螺旋CT、北京北琪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仪R-2008B1.3 患者术前行CT定位扫描要求机架成20°、通过卵圆孔连续薄层2mm斜冠状位扫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卵圆孔及周围重要结构。
1.4 确定手术穿刺点和手术穿刺路线 35例患者均选择疼痛侧卵圆孔为靶点。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穿刺点及穿刺线路的选择,一般选择口角外下3cm左右为穿刺点,在口角外下固定定位条,可以通过CT激光线于定位条相交点,选择并测量出至卵圆孔的最佳距离和角度,为手术穿刺点和穿刺路线。
1.5 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并用头架固定患者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