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
- 格式:ppt
- 大小:55.63 MB
- 文档页数:39
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临淄区妇幼保健院(齐都医院)山东淄博 255400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与脉冲射频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等分本院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录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对照组实施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实施脉冲射频治疗。
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低(P<0.05)。
结论: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都能治疗三叉神经痛,但后者治疗优势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复发,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射频热凝;脉冲射频;三叉神经痛;有效性;复发率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中多见,属于脑神经性疾病,主要表现包括流泪和面部抽搐,老年人群更加容易发病。
由于人体头面部位三叉神经支配区域会出现反反复复的剧烈疼痛感,特别见于洗脸、进食和说话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消极影响,患者生活品质低下。
对此,临床多应用射频治疗,以射频热凝和脉冲射频两种术式为主,其中射频热凝术主要借助热能效应来损伤机体三叉神经节对疼痛信号的传导作用,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该术式的治疗成功率高,可达到97%左右,但是可能会引起患者面部麻木、咀嚼无力或者角膜感觉丧失并发症,对于面部神经的毁损性较大,而脉冲射频术属于神经调控技术,脉冲电流会刺激患者三叉神经节,局部组织温度低于42℃,不会造成患者局部组织毁损,相应并发症少[1]。
为进一步探究这两种术式的治疗价值,本文以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例进行分组研究,现汇报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此项研究。
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本院共计收录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两个治疗小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中有16例男性和24例女性患者,年龄取值范畴44~79岁,平均(60.43±5.12)岁;病程取值范围3~10年,平均(4.36±1.29)年;疼痛部位:左侧21例,右侧19例。
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流程1.术前检查和CT预约(1)术前检查CBC、凝血分析、肝肾功能、ECG、胸部X线正位片;特殊情况除外。
(2)CT预约术前2-3天预约CT手术室时间。
2.术前准备(1)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前述知情同意书。
(2)禁食>6h,禁饮>4h;(2)开放静脉留置针;(3)术前30min给予预防性抗生素;3.CT室需准备器械(1)射频治疗仪;生命体征监护仪和麻醉机。
注射器、微泵、插线板;穿刺包和插管包。
(2)急救药品、液体、丙泊酚、芬太尼、肌松药、局部麻醉药和消毒用品等。
4.入CT室后流程(1)安装连接麻醉机和监护仪,确认麻醉机和监护仪可用。
连接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2)仰卧位颅底CT薄层扫描,确认患侧卵圆孔。
(3)根据CT扫描和体表标志划线,确定穿刺路径;消毒局麻后实施穿刺。
穿刺点:患侧口角外侧2-3cm;方向:穿刺路径:穿刺针沿穿刺点与双侧上颌结节形成的平面,针尖指向患侧瞳孔。
(4)穿刺针触及骨质、出现异感或穿刺深度超过6cm时停止穿刺,行CT扫描。
根据CT扫描结果调整穿刺针方向,直至穿刺针针尖进入卵圆孔。
(5)置入射频电极,观察阻抗;用不同功率的高频或低频电刺激进行穿刺针尖的定位。
(6)射频热凝的麻醉确认穿刺针尖位于理想位置后;给予鼻导管吸氧;静脉给予芬太尼50ug,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1.5mg/kg至患者意识消失;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必要时面罩辅助。
(7)射频热凝60℃,60s;65℃,60s;70℃,60s;75℃,180s;必要时80℃,120s。
(8)苏醒一般在热凝结束后5分钟左右患者会恢复意识,10分钟后完全清醒。
(9)测试患者清醒后用较大功率的高频刺激不能再诱发出平时的疼痛;刺激“扳机点”也不能诱发疼痛;相应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减退。
如效果不理想可酌情追加热凝时间。
(10)观察15分钟,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平车送回病房。
5.术后2h可饮食;术后注意观察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血肿和感染。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摘要:目的:是对有过射频热凝术治疗经历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做好手术前后的调试护理,讨论在这期间的护理工作对于改善治疗的效果。
方法:是把108例在接受了保守治疗之后取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用射频热凝术的方法医治,并合理的把这些病人分到观察组、治疗组。
对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书中加强配合、术后查看反映并及时采取相应举措的方法;至于对照组要实施一般性的护理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取得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产生的概率。
结果:在实施了治疗之后,此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优良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93.4%和78.6%,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面瘫、角膜炎等恶性医疗事故。
结论:采取一些良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术后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治疗处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89【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71-02三叉神经痛(tfigeminal neuralgia,tn)说的是一种疼痛,它布局在三叉神经区域,对病人有很大的影响。
这种疾病少有能自愈的情况出现,而且病情越发展,疼痛越剧烈,发作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治疗方法上,可以用物理治疗的方法,也可以口服疗理,或者是注射封闭,手术切断、撕脱、微血管减压等手段来进行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痛苦[1]。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射频热凝术对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和重复治疗的风险。
笔者综合医院临床多年经验把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到2011年6月间笔者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9例,在对这109例病人采取了mri 排查诊断之后,排除了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可能性,所有人都符合《神经病学》中涉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判断标准,所有人在接受过常规的药物治疗后无效继而接受射频热凝术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达到了消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我科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了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解决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较好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为患者治好疾病,解除了痛苦,此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卵园孔;射频热凝;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13-02三叉神经痛[1]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期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科对87例入院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施了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卵圆孔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并以术前及术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87例,男47例,女40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0岁,右侧46例,左侧41例,病史1—20年。
其中第三支疼痛患者12例,第二支疼痛患者25例,第二支+三支混合疼痛患者48例,第一,二,三支混合疼痛2例。
所有病例均口服过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服药效果均不佳。
有5例患者行三叉神经周围撕脱术后再疼痛,经无水酒精半月神经节注射后疼痛2例,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后复发2例。
2 方法患者仰卧于c性臂x线机手术床上【2】,颈仰伸,调试x射线机透视角度;一般将x射线增强器向床尾端旋转30-35℃,向患侧旋转旋转20—25°c,即可清楚地显露患侧卵圆孔。
常规面部消毒、铺单,局麻后进行穿刺,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射频穿刺针的位置,正位像时可见针尖位于卵圆孔内,侧位像,针尖位于碟鞍后斜坡与颞骨岩部交界处,利用射频电极刺激定位,测试阻抗为200--300ω,用100hz、0.3ma的电刺激引起三叉神经相应分支支配区的剧痛;用2hz,2v电刺激运动神经,应该没有咬肌的颤动。
射频热凝术 (RF)联合脉冲射频术 (PRF)治疗三叉神经眼支疼痛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三叉神经眼支疼痛应用射频热凝术(RF)+脉冲射频术(PRF)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抽取74例三叉神经眼支疼痛患者(2019年9月~2020年9月)为研究对象分组两组(数字表随机发),对照组37例,应用RF治疗;研究组37例,应用RF+PRF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①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78.38%,研究组94.59%更高(P<0.05);②并发症:研究组5.41%与对照组16.22%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③ 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评分:治疗前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数据对比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对照组(4.62±1.01分<5.27±1.06);生活质量评分(88.71±9.14)分>(83.44±8.36)分,差异显著(P<0.05)。
结论 RF联合PRF治疗三叉神经眼支疼痛,疗效显著,并发症低,明显减轻了患者疼痛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射频热凝术;脉冲射频术;三叉神经眼支疼痛三叉神经是混合性脑神经之一,由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组成,其中三叉神经眼支疼痛最晚常见,该疾病以老年人为好发群体,临床表现为面部剧烈疼痛,对患者造成极大痛苦,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
射频热凝术(RF)、脉冲射频术(PRF)均为三叉神经眼支疼痛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等优势。
本次研究以三叉神经眼支疼痛患者共74例为例,探究联合应用RF、PRF的临床价值,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时间:2019.9~2020.9,对象:74例三叉神经眼支疼痛患者(疼痛中心收治),数字表随机法分组如下:①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7~64(42.68±5.11)岁,疼痛侧:左侧15例,右侧22例;②研究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9~67(42.71±5.08)岁。
关于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护理的几点思考【提要】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大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
本文以86位入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为例,阐述了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护理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护理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大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
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是该病的主要特征,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其中女性多于男性。
从2011年至今,我科有86位入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
实施dsa定位下经皮穿刺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毁损术后,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在38岁~81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3个月~7 a,平均 10.2a。
右侧50例,左侧33例,双侧3例。
疼痛分布:单纯ⅰ支5例,ⅱ支31例,ⅲ支8例,ⅱ、ⅲ支同时受累36例,i、ⅱ、ⅲ支6例。
本组病例术前曾服药物治疗均效果不明显或药物反应不能耐受。
2 治疗效果最佳(治疗后疼痛立即消失82例,良好(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3例,包括2次治疗后缓解者;无变化1例,包括虽经2次治疗仍有部分疼痛者。
总有效率为96%。
本组并发症有:面颊部肿胀2例,均在术后3天内恢复,本组病例中有76例术后限访观察1 a以上,1 a内复发者3例,分别再次给予射频热凝毁损,仍然有效。
2 a内复发者5例,除面部感觉减退外,术后未发现其他永久性并发症。
3 观察与护理3.1 术前护理(1)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保证营养。
患者由于疼痛剧烈,发作频繁,往往心情烦躁,会出现厌食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故护理人员应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给予全流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争取在发作后的时间内多进食,以保证营养和增强体质。
(2)用生理盐水和多贝尔氏液漱口,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一日平静时、穿刺前10分钟、射频热凝时血压及射频热凝时疼痛程度。
结果:两组患者穿刺前10分钟、治疗后血压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所有治疗均由一名高年资医生完成。
参与护理干预工作的人员是由2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师承担,在护理干预开始前一个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射频热凝术护理,即术前作一般健康宣教和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1.1术前干预:1)模拟治疗:治疗前模拟治疗中医生对病人进行眼角膜,面部肌肉痛觉、触觉及咀嚼肌功能等方面检查的训练,并告知患者治疗中配合医生进行这些检查,将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让患者和家人同时接受术前教育,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
2)意象放松法[2]:在安静的环境中,患者仰卧在床上跟着护士的指导语进行,约10~15分钟,每天2~3次,直到患者学会。
想象的内容是患者过去亲自经历过终身难忘的轻松愉快生活情景。
3)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在详细了解病史的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关心”而不是“治疗”的态度,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提供心理支持,对没有主观焦虑症状的患者,可以告诉患者治疗的危险性,引导患者提出问题,对治疗所带来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对于紧张焦虑症状的患者,给予安慰鼓励,请病区内射频术后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了解治疗每个阶级患者的自我感觉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
1.2.1.2术中干预:护士陪伴患者进入治疗室。
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握住患者的手,指导患者进行意象放松,让全身肌肉放松。
用语言暗示患者治疗进展顺利,术后疼痛将消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62期 103投稿邮箱:sjzxyx789@0 引言临床脑神经痛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三叉神经痛,属于三叉神经部位反复短暂性发作的疼痛,其特征为剧烈性,多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发病,大部分均为单侧发病。
右侧多发,多见于三叉神经第三支和第二支,第一支较少涉及到[1]。
目前暂不清楚其发病机制。
在此疾病治疗上,射频热凝术逐步取得一定地位。
此研究将25例患者纳入到研讨范围中,其目的在于研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状况。
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此研究中所研讨的25例患者均随机从2010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经我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随机挑选而出,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25例患者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WHO 组织所规定的三叉神经痛疾病判定标准[2]。
25例患者内包含女性17例,男性8例,年龄阶段21.5岁-85岁,平均年龄为(54.3±1.7)岁,右侧19例,左侧6例,均为Ⅱ、Ⅲ支疼痛,病程时间为2.5月-35年,平均病程时间(5.6±1.3)年。
患者各标准均满足研究所需。
1.2 方法患者均接受射频热凝术治疗,患者呈仰卧姿势,给予Hartel 前入路穿刺,在其患侧部位眼外眦向下垂线与口角水平线交点做A 点,耳孔患侧外做2.5厘米B 点,瞳孔与内眦连线的中点为C 点,并连线AC、AB,给予利多卡因1%局部麻醉,用电极绝缘针(裸露前端0.5厘米),从A 点进针,沿AC、AB 两线方向进针,大约进针6cm-7cm,针头快接近卵圆孔时,患者存在剧痛,操作者有落空感。
在C 臂或CT 引导下确定针尖与卵圆孔的位置关系,按照测试疼痛区域和CT 或C 臂引导图像调整进针深度和部位,测试满意后给予射频热凝,温度为55度-75度,毁损次数在5次-7次,每次持续时间在60s,共5min-7min。
再针刺皮肤,若触觉存在迟钝性,表明神经有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