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蒋劲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蒋劲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蒋劲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蒋劲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解剖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由较粗大的感觉根和细小

的运动组成。感觉根上的感觉神经节位于

颞骨岩部尖端前面的三叉神经压迹处,叫

做三叉神经半月节。自节发出三大支,即

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运动根紧

贴三叉神经半月节的深面,进入下颌神经。故眼

神经和上颌神经属感觉性,而下颌神经则为混合

性。三支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运动

纤维则主要支配咀嚼肌。

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自半月节发出后经

眶上裂入眶,分为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

经等三

支。

(一)额神经frontal nerve最粗,在上睑提肌

的上方向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的外侧支

为眶上神经;较小的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滑车上

神经经眶上孔内侧的额切迹,眶上神经经眶上孔

(切迹)出眶,布于额部的皮肤。

(二)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较细小,沿外

直肌的上缘向前至泪腺

(三)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 nerve在上直肌的下面斜越视神经上方至眶内侧,分出睫

状节长根和2-3支睫状长神经等。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的粘膜和鼻下部的皮

肤。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经园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区,经眶下沟、管,

出眶下孔称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的皮肤、上颌牙齿以及鼻腔和口腔的

粘膜。上颌神经主要分支有:

(一)上牙槽神经superior alveolar nerve该神经分为前、中、后三支。上牙槽后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主干发出,在上颌骨体后方入骨质;上牙槽中支和

前支分别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内由眶下神经

发出。上述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及牙龈。

(二)蝶腭神经为两根短小的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由节

发出的分支布于鼻腔和腭部粘膜。

(三)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经本干的延续,眶下裂入眶,行经眶下沟、

眶下管,再经眶下孔出眶,分布于眼睑鼻外侧部,上唇和颊部皮肤,在沿途发出上牙槽中支

和前支。

(四)颧神经较细小,在翼腭窝发出,经眶下裂入眶,在眶内分为两小支,分布于颧颞

部皮肤,颧神经发出小支加入泪腺神经,主管泪腺的感觉和分泌(泪腺分泌为岩大神经在翼

腭神经节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随颧神经分布至泪腺)。

3.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是混合性神经,经卵圆孔出颅在颞下窝内即分出许多分支。感觉纤维分布于下颌牙齿及牙龈、口腔底、颊部的粘膜、舌的粘膜及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运

动纤维主要分布于咀嚼肌。下颌神经的主要分支有:

(一)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 nerve以两个根起始,挟持着硬脑膜中动脉,然后合

成一干,在下颌关节后方转向上行,自腮腺上缘穿出,与颞浅动、静脉伴行,分布于颞部皮

肤、下颌关节、外耳道的皮肤、鼓膜及耳前面的皮肤。在腮腺内发出一小支分布于腮腺,此

支含有副交感纤维,来自舌咽神经的岩小神经,经耳神经节换神经元后发出的节后纤维。

(二)颊神经buccal自翼外肌两头间穿出,沿颊肌外面前行贯穿此肌,分布于颊部的

皮肤和颊粘膜。

(三)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dental) nerve为混合性神经,在舌神经的后方,沿翼

内肌外侧面下行,经下颌孔进入下颌管,在管内分成许多小支,分布于下颌牙齿、牙龈、终

支从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布于颏部及唇的皮肤和粘膜。在未进入下颌孔以前,下牙槽神经发出一小支走向前下方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

(四)舌神经lingual nerve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行向前下方,在舌骨舌肌外侧越过下

颌下腺上方至舌尖。支配口腔底和舌前2/3粘膜的躯体感觉。舌神经在行程中有来自面神经

的鼓索加入,故鼓索内的味觉纤维随着舌神经分布到舌前2/3司味觉,故鼓索内的副交感纤

维随舌神经到下颌下神经节,换神经元后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及舌下腺,支想腺体的分泌。

(五)咀嚼肌支为数支,支配咀嚼肌。一侧三叉神经完全性损伤后,损伤侧的面部皮肤、角膜、结合膜、鼻腔、口腔粘膜和舌前2/3一般感觉均消失,由于角膜感受消失故角膜反射

不能引出。损伤侧咬合无力,张口时下颌歪向患侧。

(六)附于三叉神经的副交感神经节:颅部经动眼、面和舌咽神经走行的副交感节前

纤维,到达周围4对副交感节换神经元,再发出节后纤维抵达效应器官,这4对副交感节均位于三叉神经干或其分支附近。它们是:(1)睫状神经节ciliary ganglion(2)翼腭神经节pterygopalatine ganglion(3)耳神经节otic ganglion(4)下颌下神经节submandibular ganglion。

插图:

适应症: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定位准确,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继续行药物治疗的患者。

-非典型面痛伴三叉神经支配区疼痛

-晚期癌痛涉及到三叉神经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的三叉神经痛。

禁忌症:

-出血倾向或患有出血性疾患。

-严重的高血压控制不佳。

-严重的心、脑血管疾患。

-局部感染或深部感染。

一、眶上神经射频

物品及器械准备

射频仪,5cm长、裸端2mm的直型射频针,局部麻醉药,注射器。

体位、定位:

患者取仰卧位,球管投射与眶上切迹垂直,显示眶上切迹,并用手指在眶上移动,摸清眶上切迹。

穿刺:

用5cm直型射频针在定位点直接穿刺,不作局部麻醉,以免影响测试结果,注意另一

只手的手指放在眼球的上方的眶上切迹的下方,以防穿刺针滑入眶内损伤眼球。穿刺针可先到眼眶的上方,抵达骨质后向下滑动使针尖到达切迹,患者往往有向额顶部放射的疼痛感,

再经影像定位确定针尖的位子。

刺激(测试):

用50Hz频率测试感觉,当电压达到0.3-0.6v时,患者诉有向额顶部放射性疼痛;但在

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或手术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低电压的刺激测试往往很难引出典型的

放射性疼痛,使定位不清,可以考虑使用低温度的毁损模式,如给予60℃,可以引出明显的疼痛放射至额顶,表示定位准确,不用运动测试。

射频热凝毁损

采用标准射频模式:温度的设置有两种模式:

1)逐渐爬升的方式:不与局麻药,先给低温度,逐渐升温的方式,分别45 ℃、60秒;50 ℃、60秒;60℃、60秒;70 ℃、60秒;最后80℃、60秒两个射频周期,有利于对治疗过程中效果的判断,效果明确。

2)一次升温的方式:局部注入2%利多卡因0.3ml,给于80 ℃、60秒两个射频周期。

三叉神经第二支射频

-眶下神经射频

适用于三叉神经痛,疼痛局限于鼻翼旁,上唇上;或三

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后局部残留疼痛的病例。

-体位、定位、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双眼向上直视,瞳孔下方,眶下约

0.2-0.3cm处为眶下孔所在位置,用手指按压有时有酸痛

感,标明体表位置。由于眶下孔骨性管道的走行是由内

下向外上倾斜,故进针点选择在孔的内下方是顺利进孔

的关键,一般选择鼻翼旁0.5cm处,进针方向与眶下孔

成45度角。

球管的投照方向由内心向外上,见孔我最大最明显为佳。

穿刺的给予局麻药,但只能限于局部,以免影响测试结

果。

-穿刺进针:

取5cm长、裸端2mm的直型射频针。

从鼻翼旁进针,方向由内下向外上方向成45度角进针,

针尖可先抵达眶下骨质,同时另一手的手指放在眼眶下,防

止穿刺针滑向眼眶内损伤眼球;通过影像调整进针方向;当穿刺针进入眶下孔时往往患者有

明显的疼痛,并放射至鼻翼旁和上唇,进针深度为2-3mm,穿刺针固定即可,避免进针过深,经影像确定,同时观察患者眼球活动度及有无眼内出血情况。

刺激:

给予50 Hz 感觉刺激进行测试,电压0.2- 0.4v出现明显的放射痛,疼痛放射至同侧的

鼻翼旁及上唇部,无需运动测试。

射频热凝

模式有两种:

标准射频模式:经射频针注入2%利多卡因0.3ml,设置80℃、60秒2个射频周期。双侧对称测量皮肤痛觉消失情况。

脉冲射频模式:目的是保留局部皮肤感觉,设置42℃、120秒2个射频周期,测试痛觉减轻情况。

术毕局部轻度加压,防止局部血肿。

上颌神经射频治疗

-体位、定位:

患者可行仰卧位或患侧在上侧卧位体位,取侧面进针法。

取患侧耳屏前3cm,颧弓切迹下5mm为穿刺进针点。

局部麻醉,辅以镇静、镇痛。

C-臂投照为侧位投照(与患者的面部),准确显示蝶骨

翼外板,进针点为翼外板在下颌骨前后齿切迹中点,颧弓下

方。

进针:用10cm长,裸端2cm

的弯头、钝针。

目标进针点为翼外板的前

方,眼眶的下方。可以采取两步

进行:第一步,垂直进针,一直抵

达翼外板,并经影像确认,了解

进针深度,非常关键。第二步,在影像的引导下,滑过翼外

板的前缘,向上、向前旋转进针,此时多有反射痛出现,疼

痛放射到鼻翼、上唇、上牙床、上颚。侧位片提示穿刺针针尖在蝶腭窝的上端,正位片提示

针尖在鼻腔外侧臂上端,眼眶下方。(图)

造影:注入欧乃派克0.5ml观察分布情况,有无入血,有无进入眼内、鼻腔内。

刺激:给予50Hz感觉测试,电压0.2 –0.4v时,出现明显的上颌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为定位准确,如给于电压超过0.5v,没有明显的放射痛,需旋转穿刺针,以取得最佳位子。

射频热凝毁损:

标准射频模式:测试定位明确后,经射频针注入2%利多卡因0.5ml,给予80 ℃、60秒,2个射频周期,治疗后出现上颌神经支配区麻木。

脉冲射频模式:给予42 ℃、120秒,2个射频周期,治疗测试上颌神经支配区疼痛减

轻情况,双侧对比。

三叉神经第三支射频治疗

-颏神经射频治疗

体位、定位:

患者取仰卧位,颏孔位于同侧眶下孔与口角连线的下唇下

方,由于颏孔的方向是向外上倾斜,取5cm、裸端2mm的直

型射频针穿刺,进针方向应从外上向内下进针,约45度角,

进入颏孔时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传到下唇。

测试(刺激):给予50Hz,电压0.3 –0.5 v,有明显的疼

痛放射至下唇。

射频毁损:经射频针注入2%利多卡因0.2 -0.3ml,给予

80 ℃、60秒,2个射频周期。术毕局部加压。

-下颌神经射频治疗

体位、定位:

侧方如路法:患者可取仰卧位或患侧在上侧卧位,穿刺进针点取耳屏前3cm,紧贴颧弓切迹下为穿刺进针点。影像投照为侧位投照(与患者的面部),准确显示蝶骨翼外板,并显示翼外板后上侧与颅底交界处,为目标进针点。

麻醉:局部麻醉,辅以镇静、镇痛。给予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进针不易过深,以免

阻滞下颌神经,减少刺激下颌神经时的反应,影响穿刺的

准确性。

取10cm长、裸端5mm的钝头、弯形射频穿刺针。

穿刺点局麻,破皮后,穿刺针与面部垂直进针,在影

像的引导下先抵达蝶骨翼外板,确定进针深度,正、侧位

影像观察针尖的位置,抵达翼外板时电阻可达700-800欧

姆。调整进针方向,向翼外

板的后上方向轻轻调整,并缓慢

向深处推进,可有明显的下颌神

经放射痛,疼痛放射至同侧下

唇、舌尖部位,必要时可以将射

频电极插入射频套管针,带着一

定的刺激强度进针,更易寻找到

下颌神经的放射痛。切记进针不

可过深、进针动作不可过猛,当穿

刺针离开骨面时电阻有所下降400 -600欧姆。

卵圆孔如路法:穿刺方法同半月神经节射频卵圆孔如路(见半月神经节射频)。穿刺针以进入卵圆孔后立即停止进针,侧位片提示穿刺针在卵圆孔颅底的内外孔的骨性官腔中。

测试(刺激):

给予感觉刺激,50Hz,0.2 – 0.4 v时有明显的疼痛放射,放射至下颌神经支配区域,无

上颌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再给予运动测试,让患者轻轻张口,2Hz,0.3 –0.6 v时,出现下颌随刺激频率运动,说明定位准确。

射频毁损:

标准模式射频毁损:经射频套管针注入2%利多卡因0.5ml,温度设置80℃、60秒,2个射频周期。

脉冲模式射频毁损:给予42℃,120秒,2个射频周期,但在脉冲射频实施时,患者

的下颌会随脉冲频率而运动,术者应用手控制患者下颌骨的运动,因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感觉

很不舒服,且会引起针尖的位置变动。

术毕,局部轻度加压,可用冰敷,减少局部出血和血肿。

半月神经节射频

-主要适应症:

三叉神经痛同时累及Ⅱ、Ⅲ支;

周围支治疗效果不佳;

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作者经验:如患者三叉神经Ⅰ、Ⅱ、Ⅲ支同时受累时,治疗方案为:经半月神经节毁

损Ⅱ、Ⅲ支;经眶上治疗Ⅰ支,可以减少眼部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

-禁忌症:

出血体质或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严重的高血压控制不佳;

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影像定位不清(如卵圆孔显示不清)。

-并发症:

定位不确切,毁损累及相邻的分支,如三叉神经第Ⅲ毁损,累及第Ⅱ支等;

头痛:穿破麦克氏囊,脑脊液漏造成的低压性头痛;

颅内出血:位置过深或反复穿刺、颅内血管畸形、一过性血压过高颅内出血等因素造成。

毁损区域麻木;

毁损区域感觉异常:如痒感、蚁行感等。

-物品准备:

射频仪;

10cm长、裸端5mm、或6mm(专用三叉神经)直型射频穿刺针,10cm长射频电极,直型或软弯电极,有三叉神经专用电极最佳;

局部麻醉药

造影剂:欧乃派克

注射器

-术前准备:

相关实验室检查,全身检查齐全;按全身麻醉准备。

分支诊断性阻滞有效;

经反复解释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表示理解。

-麻醉方法:

1)局部麻醉:

全程在局麻下完成,术中辅以镇静、镇痛药物,病人保持清醒。穿刺到位后,反复会抽

无脑脊液、血液,影像定位位置不深,经穿刺针注入造影剂我扩散至脑内现象。经穿刺针注

入2%利多卡因0.3ml后,进行射频治疗。

优点:定位明确,测试准确,射频治疗前后对照清楚,治疗效果确切。

缺点:疼痛,尤其是穿刺针进入半月神经节时疼痛剧烈,不可用于高血压患者。

2)局部麻醉辅以静脉麻醉:

定位、穿刺均在局麻下完成,穿刺到位、测试定位准确后,给予静脉全麻后射频治疗。

优点:定位清楚,分支明确;

射频过程中病人无疼痛感。

缺点:穿刺、测试时疼痛明显;

无法治疗前后对比;

有一过性血压升高的危险。

3)全身麻醉:

步骤:全麻——定位、半月神经节穿刺——影像确定穿刺针的位置确切——唤醒病人

——刺激、测试——测试分支定位清楚——全麻下射频治疗。

优点:安全;疼痛控制、血压控制较好;

适用于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

缺点:麻醉实施过程复杂,术中唤醒定位有时不确切;

与手术野有干扰。

-手术操作

-方法一:C型X光下穿刺法

体位、定位:

患者取仰卧位,在颈下

垫薄枕(约10-15cm),头

略向后仰约5-10度。先标记

体表进针点,方法为:患者双

眼前视,患侧瞳孔下方,眶下

为一标记的点;患侧口角旁 2.5cm处为一标记点;患侧颞颌

关节为一标记点;连接眶下点——口角旁点连线、与卵圆孔点形成一个面。连接口角旁点——颞颌关节点连线、与卵圆孔点形成一个面。两个面的交线为穿刺针所要行走的线路(可以理解为如同一本打开的术,两页间的装订线为穿刺针行走的线路)。

影像卵圆孔定位

该步骤是穿刺的关键。取投射球管标准投照角度为:斜位(患侧)21度角、颏顶位30度角,在此角度上调整,可以

清晰的看到卵圆孔。

注意相关的骨性标志:

1)下颌骨升支的内

侧;

2)上颌骨的外侧缘;

3)颅骨内的外斜脊。

移动球管,将卵圆孔移至

下颌骨升支的内侧、上颌骨的外侧缘、外斜脊的上方,使卵圆

孔尽可能的显示出最大上下径、左右径。

穿刺进针:

根据卵圆孔的显示,在面部用定位钳标志体表进针点,进

针点刚好落在卵圆孔的位置;根据病变的分支确定进针点在卵

圆孔的位置,将卵圆孔分为外、中、内三部分,再分为上、下

两部分:

根据三叉神经的解剖特点,毁损不同的分支,有不同的进针点。

三叉神经节在颅底的排列为外下、中、内上:分别为Ⅲ、Ⅱ、Ⅰ分支。

当以毁损第Ⅲ支为主时,面部的进针点偏内侧(即向口角旁略近),针尖的方向落在卵圆孔的外1/3部分、并偏下;如以毁损第Ⅱ支为主时,进针点即针尖在卵圆孔的位置均在

中点为主;如以毁损Ⅰ、Ⅱ为主、面部穿刺的点偏外(离口角略远些)针尖落在卵圆孔的

中、内部分、偏上。

穿刺针向卵圆孔穿刺时,可以一次向目标点进针,

也可以先达颅底卵

圆孔的外上,以确

定进针的深度(颅

底的外上象限较后

内象限的重要组织

结构少,较为安

全),再向后内移进

卵圆孔。

当穿刺针进入卵圆孔时,患者有剧烈的疼痛,向三

叉神经第Ⅲ支放射,应立即停止进针。

进针深度的判断:特别提醒:深度的准确判断是决定治疗的准确性、效果、即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根据三叉神经节的解剖特点,当穿刺针刚刚进入卵

圆孔时,穿刺针是穿行在三叉神经第Ⅲ支中,所以如果

只毁损第Ⅲ支,进入卵圆孔即为目标进针点,影像的判

断是在侧位片穿刺针的裸端在颅底卵圆孔的骨性管腔内

即可,测试只影响到第Ⅲ支。

如要毁损第Ⅱ支,穿刺针进入卵圆孔后,要继续

向深部进针,深度为进孔后,颅底卵圆孔的内孔向颅内

进针的深度为,穿刺针的裸端的5-8 mm,不能超过8 mm;

影像学的侧位片观察方法是:穿刺针进入卵圆孔(颅底),

动态下观察,缓慢进针,深度为颅底到斜坡间距所中部,测试定位,同时注意观察电阻的变化。

如要毁损第Ⅰ

支,进针深度要接近斜

坡,有时可见脑脊液回

流,电阻明显下降至

200- 400欧姆,再经

测试定位。

侧位影像学的要

点要满足以下几种情

况,能确定为标准侧位影像:

1)双侧耳道重叠,为一个孔;

2)颅底线重叠;

3)垂体窝及斜坡重叠。

可以通过移动球管或轻轻移动患者的头部位置获得,应注意将目标进针点放在图像的中心位置,减少视觉误差。

作者经验:

为减少眼部并发症,如为三支均有受累需治疗,经卵圆孔行Ⅱ、Ⅲ毁损、第Ⅰ支行眶上毁损,眼部并发症少,效果较好。行卵圆孔Ⅱ、Ⅲ毁损的病例时,穿刺针先达第Ⅱ支深度,完成射频毁损后,再向后(外)退针少许,再进

行射频治疗效果较佳。

-CT下穿刺进针法:

体位、定位:

患者取仰卧位,枕下垫薄枕,头部轻度后仰。先给

予面部体表划线定位。

给予CT扫描,明确颅底结构,清楚显示双侧卵圆孔。

可以测量口角旁进针点,到卵圆孔的距离。将颅底分为

四个象限(双侧颞颌关节连线与鼻中隔的交线)。

先从口角旁穿刺点进针,从两个面的交线进针(见

前半月神经节穿刺法),达颅底卵圆孔的外上方(及外

上象限)较为安全,抵达颅底后扫描图形,观察针尖距

卵圆孔的位置,测量距离,并根据准备治疗的分支,确

定针尖进孔的具体位置即:第Ⅲ支为外1/3、第Ⅱ支

中1/3、第Ⅰ支内1/3、Ⅱ、Ⅲ支为中外1/3交界处。

根据测量的距离、方向调整进针的方向。当穿刺针进孔,

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调整CT扫描的层距为3-5 mm ,

了解穿刺针进孔的深度,缓慢进针,逐层扫描(有多排CT的可动态监护下进针),防止进针过深。

导航系统下穿刺

利用影像学资料,在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完成穿刺。

-测试(刺激):

穿刺成功后给予刺激测试,穿刺进孔后,

射频仪显示针尖的电阻为400-600欧姆,在接

近孔抵达骨质时,电阻较高,可持续在800欧

姆左右。

先给予50 Hz 感觉测试,需缓慢调整,0.2

– 0.3 v时即有明显的放射痛,根据放射痛放

射的位置,确定影响到的分支,要明确定位,尤

其是对全麻下唤醒的患者,定位回答要确切,

通过测试调整射频针裸端的深度。

再给予 2 Hz 运动测试,给予0.3 – 0.5 v 时,当影响到第Ⅲ支时,有下颌骨随刺激频率而运动。

-射频毁损:

标准射频模式:

温度逐渐爬升方式:分别给予50℃、60℃、

65℃、70℃、75℃、各60秒;再给予80℃、60秒

2个射频周期,该方法,治疗彻底,效果好。

一次升温方式:一次直接80℃、60秒2个射

频周期。

脉冲射频模式:

42℃、120秒2个射频周期。

术毕抗炎,止血药物的应用,原止痛药物逐渐减量,约持续使用2周停药。

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

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福音——射频热凝术 73岁的赵先生因患三叉神经痛,十几年来无奈地忍受着越来越严重的面部疼痛。由于年龄偏大,又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内科慢性疾病,赵先生已经难以耐受手术的创伤。但是不断加重的面部疼痛已经逐渐影响到了赵先生的正常生活,这使得全家人越来越迫切地就医,甚至达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近些天,赵先生刚在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张文川主任处接受了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疼痛当天即刻缓解,才2天功夫,就高高兴兴回到家中,全家人也松了一口气。 三叉神经痛是颅神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种。引起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压迫,其次还有因局部区域的各种病变压迫三叉神经引起的。目前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多从保守疗法开始,但这些方法多只能暂时缓解疼痛,短则几周,长则数月后疼痛往往再次出现。而单纯地增加药量同时也会带来极大的副作用,此时患者往往会最终选择手术治疗,而传统的手术方法对于赵先生这样的老年人又难以接受。 经过十余年数千例的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热凝术给广大的患者带来福音。所谓的三叉神经热凝“术”与传统手术不同,其创伤之微小,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手术”。这中间的原因在于三叉神经热凝术巧妙的原理:将射频针穿刺至靠近三叉神经节的位置,并使用射频仪热凝,使三叉神经感觉支特异地被毁损,失去原有的神经感觉功能,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整个过程只需十几分钟,射频针的直径也不足2毫米,一般穿刺深度只有6-7厘米,比传统手术的切口都短得多,可见微创真是微乎其微。所以,即使像赵先生这样平素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也能接受三叉神经热凝术的治疗。 除了微创这一特点,三叉神经热凝术还可以重复进行。三叉神经热凝术可重复这一特点对此类患者也可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彻底的疗效。 由此可见,三叉神经热凝术医疗风险、医疗花费极低。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

治三叉神经痛秘方 8.1通络头风汤 【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川芎10~30克,当归10~20克,细辛5克,蜈蚣2条。 【用法】每日1~2剂。先将上药用冷水浸泡15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煮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早晚分服,或6小时服1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系《卫生宝鉴》芎归汤加细辛、蜈蚣组成。方中川芎为主药,辛温味薄气雄,功擅疏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擅理气活血,搜风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功专通经止痛。辅川芎增强止痛之效,抑川芎辛窜太过之弊;细辛祛寒止痛,蜈蚣搜风通络,二味虽为佐使之药,然不可缺,乃本方行军破敌之先行,为止痛之上品。二则量大而专,有的放矢。前人以为川芎辛温香窜不可过用,其实不然。顽症痼疾,不用足量,难以获效。余用川芎,最小剂量起于15克,以后递增其量,对头痛剧烈者,常用之30克以上,实践证明并无伤阴香窜之弊。当然与当归性柔而润防止副作用有关,此君臣佐使配伍之妙也。另外,细辛不过钱之说,亦不足信。余于细辛止痛,最少起步于3克,递增至9克,并无不良反应;蜈蚣有毒,人皆畏之,但治瘀血头痛,确有祛风镇痛、搜风通络、逐瘀止痛之效,一剂药用2条或3条,并无毒性反应,研末冲服其效更著。再者随证加减,伍以适当引经药,更能提高疗效。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等病。症见剧烈的偏正头痛,甚则泛恶呕吐,用止痛药或麻醉剂难以止痛,舌偏淡紫,舌下络脉多呈淡紫而长,脉弦或涩,妇女常在经期前发作。中医辨证属于风痰血瘀阻滞清窍络脉所致之偏正头痛顽症。 【加减】头部冷痛加白芷;头部热痛加甘菊、苍耳子;头痛如锥如刺如灼加僵蚕、生石膏、蜈蚣(研末冲服);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白芥子、白芷;妇女经期头痛则当归量应大于川芎;后头痛加羌活;前头痛加白芷;偏头痛加柴胡;巅顶痛加藁本。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图解)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过程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是第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主要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三叉神经由眼支、上颌、下颌支,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三叉神经痛的原因 三叉神经痛是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骤发,骤停,疼痛呈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剧烈疼痛。通常存在扳机点,如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会导致阵发性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目前认为三叉神经感觉根(Trigeminal sensory root,TSR)入脑桥区(Trigeminal root entry zone,REZ)受血管压迫是主要病因。此外,多发性硬化、REZ区域的良恶性肿瘤、动静脉畸形、后颅凹畸形、局灶性脑梗塞、牙源性感染导致的颌骨骨髓炎等,也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均相对少见。 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核磁检查显示血管压迫 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采用最多的方法。疗效可达90%以上,且复发率低。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的过程 1.麻醉满意患者取右侧侧卧位,于乳后方发际内画线,长约100px,常规消 毒铺巾. 2.沿画线切开头皮及枕肌,暴露出左侧乳突根部,乳头牵开器牵开软 组织,电凝止血,

3.颅钻钻孔,咬骨钳扩窗直径约50px,骨蜡封闭骨缘之血.尖刀切开硬脑膜,倒T形剪开硬脑膜,切口周围铺棉片。

4.架显微镜,进行镜下操作.

5.轻牵小脑,缓慢释放小脑延髓池脑脊液,待小脑塌陷后逐渐显露三叉神经,术中见岩静脉压迫三叉神经, 小心分离静脉并用垫棉垫离三叉神经,用垫棉将靠近三叉神经的小血管隔离神经。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松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王瑜马长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可提高口腔科及神经内外科专业医生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前言: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

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 学说。 二、临床表现: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蒋劲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解剖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由较粗大的感觉根和细小 的运动组成。感觉根上的感觉神经节位于 颞骨岩部尖端前面的三叉神经压迹处,叫 做三叉神经半月节。自节发出三大支,即 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运动根紧 贴三叉神经半月节的深面,进入下颌神经。故眼 神经和上颌神经属感觉性,而下颌神经则为混合 性。三支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运动 纤维则主要支配咀嚼肌。 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自半月节发出后经 眶上裂入眶,分为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 经等三 支。 (一)额神经frontal nerve最粗,在上睑提肌 的上方向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的外侧支 为眶上神经;较小的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滑车上 神经经眶上孔内侧的额切迹,眶上神经经眶上孔 (切迹)出眶,布于额部的皮肤。 (二)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较细小,沿外 直肌的上缘向前至泪腺 (三)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 nerve在上直肌的下面斜越视神经上方至眶内侧,分出睫 状节长根和2-3支睫状长神经等。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的粘膜和鼻下部的皮 肤。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经园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区,经眶下沟、管, 出眶下孔称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的皮肤、上颌牙齿以及鼻腔和口腔的 粘膜。上颌神经主要分支有: (一)上牙槽神经superior alveolar nerve该神经分为前、中、后三支。上牙槽后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主干发出,在上颌骨体后方入骨质;上牙槽中支和 前支分别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内由眶下神经 发出。上述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及牙龈。 (二)蝶腭神经为两根短小的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由节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讲座

一、桑椹子15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 二、茄子根15克,防风、桃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 三、细辛3克,生石膏15-6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风寒阻络证 四、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神、泽泻、青桔叶、白芷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阴虚阳门证 五、黄芩10克,黄连、青桔叶、板蓝根、白芷各12克,大黄6-12克,夏枯草、连翘、大青叶各15克, 石膏45克,蜈蚣5条,全蝎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肝火化风证 六、葛根、白芷、地龙各12克,红花、玄胡各10克,当归30克,细辛、全蝎各6克,川芎、姜黄15克, 牛蒡子2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七、车前子、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生地、当归各16克,栀子、甘草、龙胆草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八、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酸枣仁20克,木瓜1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九、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川芎、僵蚕、防风各12克,白芷、地龙、菊花各15克,全蝎、羌活、天麻、甘草各10克,细辛3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一、去子向日葵盘100-200克 用法:将其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 克的汤液,加适量白糖。每天早、晚饭后1小时服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二、沙参30克,石斛、寸冬、白芍、钩藤各15克,葛根、菊花、知母各12克,生石膏20克,蔓荆子、全蝎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胃阴不足,风邪袭络证 十三、柴胡、枳壳、红花、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川牛膝各12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赤芍30克,川 芎15克,全蝎3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肝阳上亢去柴胡、桔梗,加石决明、菊花、钩藤;肝风盛加天麻、地龙;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四、制川乌、天南星各6克,白菊花15克,地龙20克,冰片0.5克,细辛3克用法:水煎服。寒重者,重用制川乌12 克;热重者,重用白菊花、地龙各30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五、犀角、羌活、黄芩、白附子、炙甘草各10克,升麻、防风、白芷各5克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轻症十六、白参、麦冬、炙甘草、浮小麦、阿胶各10克,白芍15克,煅

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那么,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治疗: 1、风寒凝滞: 治宜疏风散寒,缓急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川芎10g、荆芥10g、白芷10g、防风10g、细辛3g、甘草6g、薄荷10g。寒甚者,加制附子、麻黄,生姜;面部肌肉抽搐者,加全蝎、蜈蚣。 2、风热侵袭: 治宜疏风清热,和络止痛。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药用:川芎10g、白芷10g、石膏30g、菊花12g、细辛3g、黄芩10g。热甚者,加栀子、黄芩;便秘者,加大黄;口渴者,加花粉、芦根、生地。 3、风痰阻络: 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痛。以半夏天麻白术汤合牵正散加减。药用:半夏12g、茯苓12g、川芎10g、白附子10g、全蝎6~10g、白术10g、泽泻 15g、细辛3g、羌活10g。畏风明显者,加荆芥、防风、羌活;痰甚者,加胆星、莱菔子、陈皮;热象明显者,加黄连、栀子。 4、阳明火旺: 治宜清胃泻火,散热止痛。以芎芷石膏汤合清胃散加减。药用:细辛3g、石膏30g、白芷10g、菊花12g、黄连10g、生地12g、羌活10g、升麻6g、薄荷10g。便秘者,加大黄;口渴者,加花粉、芦根、麦冬。 5、肝胆郁热:

治宜疏肝清热,泻火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2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12g、木通6g、车前子(包煎)10g、藁本10g。便秘者,加大黄;头晕目眩者,加钩藤、天麻、石决明。 6、瘀血阻滞: 治宜活血化瘀,祛瘀止痛。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川芎10g、细辛3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0g、元胡10g、老葱2根。瘀血明显者,加上鳖虫、水蛭;便秘者,加酒军。 (二)单验方 1、全蝎、蜈蚣等量,研细末,每次服用2g,每日2~3次,以温黄酒送服。 2、川芎10g,细辛3g,生石膏20g。水煎服,每日2次。 3、贴敷治疗以马钱子、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等量,研细末,用黄酒或醋调匀,贴敷于太阳、颊车、下关等穴。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详细介绍,相信看了上文,你对三叉神经痛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治疗疾病,我们要更多的了解它,在医生的医治下尽早的康复。祝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710506315.html,/ztinfo/54629.html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下)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 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 治中心2015-06-0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人群患病率为182人/10万,年发病率为3~5人/10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28~89岁,70%~80%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高峰年龄在48~59岁。但是,WHO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三叉神经痛正趋向年轻化,人群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社交,也增加了医疗支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射频热凝、半月节球囊压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微血管减压手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非主流的治疗方法也在应用,再加上不同地区医疗技术水平之间的差异,许多患者至今不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因此,编写三叉神经痛诊疗专家共识,规范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选择,提升总体治疗效果,是有益于广大患者的必然选择。我们期待分享更多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智慧,也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借鉴和吸收近年来已经报道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力求使专家共识既符合现代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也能最大限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于治疗初发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但药物治疗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不确切。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A级证据,强烈推荐)。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有效(B级证据,推荐)。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匹莫齐特可以考虑用于辅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C级证据)。其他用于镇痛的药物(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疗效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原发性三 叉神经痛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卡马西平(200~1 200 mg/d)和奥卡西平(600~1 800 mg/d)。虽然卡马西平的疗效优于奥卡西平,但后者安全性方面的顾虑更少一些。如果以上任何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无效,下一步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自然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是部分缓解、完全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因此,鼓励患者根据发作的频率来调整药物剂量。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当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 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可以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Meckel's囊球囊压迫术、Meckel's囊甘油注射、伽马刀治疗及微血管减压手术。一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球囊压迫、甘油注射1针对三叉神经周围支的外科治疗:如利多卡因注射、冷冻疗法、神经切除术、乙醇注射、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进展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6-01-20T10:23:08.413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8期作者:常绍忠 [导读] 昆明市延安医院射频技术,经过近四十年的临床发展,已经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主要手术方法. (昆明市延安医院 650041) 摘要:射频技术,经过近四十年的临床发展,已经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主要手术方法,本文主要是从射频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起源、机理、射频方法、复发率、并发症等现状作一个总结。 关键词: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进展 一、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起源 1931 年,Kirschn 介绍了半月神经节电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证实了射频电流和热凝对较小的Aδ和C 神经纤维的影响。至1974 年,此项技术才真正为世界各地医师广泛采用。sweet 和Wapsic 在设备和技术一系列改进后,使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降低;近几年,随着影像医学、射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影像介入引导下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了条件。目前,CT 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已被广泛应用,特别是三维CT 的应用,射频热凝术变得更加精细和安全,显著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方法。 二、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理 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术的机理:三叉神经中传导痛觉的无髓细纤维(Aδ纤维和C 纤维)在加热后首先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的有髓粗纤维(Aα纤维和Aβ纤维)能耐受较高温度,通过温控加热的方法,可以选择性地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达到阻滞疼痛传导的目的。 三、三叉神经的应用解剖 三叉神经是人体的第V 对脑神经,也是人体最粗大的一对脑神经。它含有感觉纤维(一般躯体传人纤维)和运动纤维(特殊内脏传出纤维),是头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其中,感觉纤维占大部分,其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内,由假单极神经元构成,其周围突形成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分布于面部皮肤、牙齿、硬脑膜、眼、口腔及鼻腔的黏膜等部位,传导该部位的外感觉;另有一小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中脑核,主要传导咀嚼肌的本体感觉。三叉神经节的中枢突形成三叉神经的感觉根,由脑桥臂进入脑干,止于三叉神经的感觉核团。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主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的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的运动纤维起源于脑桥中部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其轴突形成三叉神经运动根,由脑桥臂出脑,与下颌神经一起,经卵圆孔出颅后分布于咀嚼肌、镫骨肌等部位。三叉神经分三支,每支又可细分:眼神经细分三支:即鼻睫神经、额神经和泪神经;上颌神经卵圆孔出颅而入翼腭窝,发出颧神经、蝶腭神经和后上齿槽神经,延续为眶下神经;下颌神经穿过卵圆孔出颅而入颞下窝,细分四个感觉支: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和下齿槽神经。掌握三叉神经的解剖是三叉神经痛检查、诊断和射频治疗的基础。 四、适应症、禁忌症、优点及手术方法 (一)适应症:经严格、正规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三叉神经痛病人;乙醇封闭、甘油注射或其它小手术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各种手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年纪大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 (二)禁忌症:面部感染者;肿瘤压迫三叉神经病人;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肝肾功能损害者;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三)优点:在影像学特别是三维CT 帮助下,定位精准,手术较为安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年老体弱、多病者有时也可施行治疗;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痛觉消失、触觉大部份存在;初次手术不成功或手术复发者,可重复治疗;手术费用低廉,治疗成功可停止药物治疗。 (四)射频治疗方法 1. 外周神经毁损:(1)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操作要点:病人取仰卧位,以眶上缘中、内1/3 交界处,扪及眶上孔(或眶上切迹)。无菌操作后用1%利多卡因做皮肤浸润麻醉。左手固定眶上孔周围的皮肤,右手将电极针刺入皮肤直达眶缘,小心改变针尖方向寻找异感,刺入眶上孔的深度不能超过1cm。刺入神经后可产生额部的放射性疼痛,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此方法适用于第I 支神经痛。(2)眶下神经射频热凝操作要点:病人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后,左手摸到眶下孔,右手持针,于同侧鼻翼偏外侧进针,刺入眶下孔0.2~0.5cm,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有时在寻找眶下孔时,因上颌骨较深可误针入上颌窦内,应于注意。此法适于三叉神经第II 支痛。(3)侧入路三叉神经第III 支射频热凝术操作要点:病人侧卧位,患侧向上,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洲麻醉,进针点在外耳屏前2~3cm 颧弓中点下约1cm。进针方向向后下、于翼外板后方触及的颅低为卵圆孔附近,刺入下颌神经即出现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此方法适用于三叉神经第III 支痛。 2.半月神经节毁损术:多用Hartl 前入路穿刺法:病人取仰卧位,在病人患侧口角下1cm 定为A 点,患侧外耳孔为B 点,同侧瞳孔为C 点,三点做AB 及AC 连线。常规皮肤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做皮肤浸润。A 点为这针穿刺点,用绝缘电极针,针尖对向同侧卵圆孔,针身保持通过AB,AC 两线与面部垂直的两个平面上,缓慢进针直到卵圆孔。当针头接近或进入卯圆孔时,病人可出现剧痛,穿刺针有一种穿透筋膜的突破感,再进针0.5~1cm 即可到达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如针尖抵达卵圆孔边缘而进针受阻,可将针尖左、右或上、下移动既可滑过骨缘进入卵圆孔,一般进针深度为6~7cm。针尖确实进入卵阎孔后,拨出针蕊,大多数可见脑脊液流出,结合影像学(包括X 光、CT、三维CT 重建等)扫描证实。先用0.1~0.5V行脉冲电流刺激,如相应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感觉异常或疼痛,证实电极己达到相应的靶点,否则应重新调整。若需超过2V 的电刺激才能引起疼痛,提示针尖位置不理想,术后可能效果不佳。刺激过程中出现眼球颤动,提示电极靠近三叉神经运动根或其它脑神经,也需调整电极,直至满意为止。电极位置确定后,以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进行毁损,逐渐加温,温度控制在60~75oC,分2~3 次毁损,每次0.5~1min。对初学者,用孟广远教授研究及改进的卵圆孔定向仪以帮助确定位置,有很大的帮助。 五、手术注意事项 术中严格操作规程,慎重掌握穿刺方向和深度,前入路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时,穿刺深度控制在6~7.5cm。过深可伤及颈内动脉,静脉或眶上裂,引起严重并发症。对三叉神经第I 支疼痛者,进行射频热凝治疗时,加热要缓慢,注意保护角膜。对三叉神经第II 支疼痛者,从卵圆孔外侧进针较好。对三叉神经第III 支疼痛者,从卵阎孔中间进针较好。射频热凝时,可在三叉神经的相应皮肤支配区处现红

国内外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总览

国内外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总览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针灸,中药,西药药物,封闭治疗,周围支切除或抽出术,经延髓的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经皮穿刺选择性三叉神经根射频毁损术以及广泛应用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1)三叉神经痛的保守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药物是卡马西平,本药可以使病人完全止痛,此外,临床上应用其他药物还有——苯妥英纳等,这些药物的疗效均不如卡马西平。药物长期服用的副作用有嗜睡、眩晕、消化功能障碍、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造血系统受抑制。但是,对于初发的病人,应首先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其他保守治疗,如无效或服药后副作用不能耐受,应及时行手术治疗。——缺点:吃药副作用大,不可能彻底解决疼痛,只能是暂时的缓解。 2)三叉神经周围支及半月节封闭术: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但疗效不够持久,一般可以维持3-8 个月,适用于全身状况不佳不适合手术者。缺点:复发率特别的高。 3)三叉神经周围支抽出术:适用于高龄或有器官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尤其是第Ⅰ支痛患者,损伤小、局麻下进行,平均疗效约10 个月。缺点:复发率高,局限性大。 4)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1)Frazier手术:经颞下硬膜外入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此术式适用于Ⅱ、Ⅲ支痛及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病例。有可能损伤眼支纤维及运动根,造成术后并发症。损伤岩大浅神经,造成周围性面瘫。术后复发率20%,部分病人可有面部的感觉异常及麻木性疼痛。(2)Wickinse手术:经颞部硬膜内入路的三叉神经根切断术。此术式的优点在于不切断脑膜中动脉,不损伤岩大神经。适应症与合并症及疗效与经颞下入路一致。(3)Dandy手术:经后颅窝入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可以保留部分触觉,不易损伤运动根,复发率低,这一术式优于前两种术式。缺点是必须部分牺牲面部感觉。缺点:手术费用高,危险系数大。 5)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又称Sj?q-vist 氏手术。本手术的优点是能保留面部触觉和角膜反射,不影响运动支,止痛范围广,双侧三叉神经痛,单纯I 支或I 支痛特别是健侧失明者。主要并发症有共济失调,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喉返神经麻痹等,目前在医学界已倾向应用于癌痛的手术。缺点:复发率特别的高。 6)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由Hosobuchi Aclrms 1973 年最先采用,电刺激靶点主要为第三脑室后下部脑室旁灰一白质(PVC)及疼痛对侧丘脑腹后核(VP)。电刺激术一般不产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止痛机理尚不清楚。缺点:价格昂贵,效果不确切。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 (1)【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5)【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解)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过程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就是第5对脑神经,也就是面部最粗大得神经,主要支配脸部、口腔、鼻腔得感觉与咀嚼肌得运动,并将头部得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三叉神经由眼支、上颌、下颌支,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与口裂之间、口裂以下得感觉与咀嚼肌收缩。 三叉神经痛得原因 三叉神经痛就是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得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骤发,骤停,疼痛呈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剧烈疼痛。通常存在扳机点,如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会导致阵发性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目前认为三叉神经感觉根(Trigeminal sensory root,TSR)入脑桥区(Trigeminal root entry zone,REZ)受血管压迫就是主要病因。此外,多发性硬化、REZ区域得良恶性肿瘤、动静脉畸形、后颅凹畸形、局灶性脑梗塞、牙源性感染导致得颌骨骨髓炎等,也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均相对少见。 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核磁检查显示血管压迫 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就是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采用最多得方法。疗效可达90%以上,且复发率低。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得过程 1、麻醉满意患者取右侧侧卧位,于乳后方发际内画线,长约100px,常规 消毒铺巾、 2、沿画线切开头皮及枕肌,暴露出左侧乳突根部,乳头牵开器牵开软 组织,电凝止血,

3、颅钻钻孔,咬骨钳扩窗直径约50px,骨蜡封闭骨缘之血、尖刀切开硬脑膜,倒T形剪开硬脑膜,切口周围铺棉片。

4、架显微镜,进行镜下操作、

5、轻牵小脑,缓慢释放小脑延髓池脑脊液,待小脑塌陷后逐渐显露三叉神经,术中见岩静脉压迫三叉神经, 小心分离静脉并用垫棉垫离三叉神经,用垫棉将靠近三叉神经得小血管隔离神经。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

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 一、桑椹子15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二、茄子根15克,防风、桃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三、细辛3克,生石膏15-6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风寒阻络证 四、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神、泽泻、青桔叶、白芷各12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阴虚阳门证 五、黄芩10克,黄连、青桔叶、板蓝根、白芷各12克,大黄6-12克,夏枯草、连翘、大青叶各15克, 石膏45克,蜈蚣5条,全蝎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肝火化风证 六、葛根、白芷、地龙各12克,红花、玄胡各10克,当归30克,细辛、全蝎各6克,川芎、姜黄15克, 牛蒡子2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七、车前子、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生地、当归各16克,栀子、甘草、龙胆草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八、白芍50克,炙甘草30克,酸枣仁20克,木瓜10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九、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川芎、僵蚕、防风各12克,白芷、地龙、菊花各15克,全蝎、羌活、天麻、甘草各10克,细辛3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一、去子向日葵盘100-200克 用法:将其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 克的汤液,加适量白糖。每天早、晚饭后1小时服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二、沙参30克,石斛、寸冬、白芍、钩藤各15克,葛根、菊花、知母各12克,生石膏20克,蔓荆子、全蝎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胃阴不足,风邪袭络证 十三、柴胡、枳壳、红花、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川牛膝各12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赤芍30克,川 芎15克,全蝎3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肝阳上亢去柴胡、桔梗,加石决明、菊花、钩藤;肝风盛加天麻、地龙;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四、制川乌、天南星各6克,白菊花15克,地龙20克,冰片0.5克,细辛3克用法:水煎服。寒重者,重用制川乌12 克;热重者,重用白菊花、地龙各30克。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十五、犀角、羌活、黄芩、白附子、炙甘草各10克,升麻、防风、白芷各5克用法:水煎服。适应症:三叉神经痛轻症十六、白参、麦冬、炙甘草、浮小麦、阿胶各10克,白芍15克,煅

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偏方

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偏方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一些简单的偏方辅助治疗,这样治疗的效果往往会更好,以下偏方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用: 热敷疗法 1、生艾叶150克,生鸡蛋1枚,银屑适量。艾叶捣绒后加少许水入次碗内煨沸,纳入蛋清拌匀后再加银屑(或用小银器代替)搅匀,趁热裹熨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连续用至疼痛消失。 2、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各30克,共研为细末,调匀,葱白7个,生姜40克,捣烂如泥,与药末混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中隔水蒸。热熨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25分钟。勿熨眼部,切忌口服。 鼻嗅疗法 1、细辛、胡椒或川椒各10克,干姜6克。上药全部浸于15—30毫升白酒中4小时,加入水适量置于锅内煎。煎沸时用一喇叭形纸筒,一端罩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患者鼻孔,让患者吸入药气。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2、鹅不食草适量,牙皂3克,细辛3克,青黛1.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让患者吸入药末,不拘时嗅,连嗅数日。 3、大枣1枚,红矾0.9克。将红矾研末,放入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火或蜡烛火上烤,待烤出味,即用鼻孔吸。反复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左侧痛用左鼻孔吸,右侧痛用右鼻孔吸,吸几天后可能有口鼻发干的感觉,如不愈则停药。 4、荜茇30克,木鳖子30克,藿香18克,冰片6克。荜茇、藿香漂洗烘干(80℃),木鳖子去壳存仁,四药混合精研约1小时,过180目筛,贮瓶备用。将火柴头大小体积的药面(约0.5克)置于纸折中,痛侧鼻孔对准药面,将药粉吸入。首次应在痛时吸入,隔10分钟后再吸,以后每隔3—4小时1次,每日4次。 熏洗疗法 防风、羌活、川芎、当归各12克,白僵蚕10克,加水适量煎汤,去渣,熏面部,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熏药疗法 透骨草30克,细辛、川芎、白芷各15克,白僵蚕1岁1个。将药置沙锅内,煎沸数分钟后,取一厚纸,中间掏一小孔约手指大,覆盖锅上。熏其痛侧耳孔及疼痛部位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熏后

三叉神经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h~48h 后即有镇痛效果。西药卡马西平止痛迅速,但是这种西药平常是用来控制癫痫的镇静药,它通过控制脑电波的异常放电来解除三叉神经痛的闪电刀割的疼痛感,只是暂时能缓解2个小时左右的作用,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眩晕、乏力、是牺牲肝肾、骨髓的正常功能为代价的。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别名大伦丁(D1antinSodium、Phen—to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三叉神经痛是在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三叉神经痛也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女性尤多。三叉神经痛通常疗法有服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或采用三叉神经局部切除手术,效果均不太理想。 中药治疗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 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

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 针灸治疗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但是此法只能暂时止痛,不能根治。 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1967年由Jannatta教授首次提出,以后Haines 等对三叉神经与微血管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存在桥脑旁微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病例中92.5%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①小脑上动脉(55%),小脑上动脉可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襻,与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或上内方。 ②小脑前下动脉(30%),一般小脑前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 也可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 ③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治疗的过程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治疗的过程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是一种三叉神经损毁术,常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较好,一般能够术后立即止痛,但是治疗过程中高温炙烤可产生剧痛,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射频热凝术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一般医院进行治疗的过程如下: (一)术前准备 1.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效果、可能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合作,并签订手术协议书。 2.对于高龄者可以行心电图、胸透、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检查,以排除严重心肺疾病。术中有诱发心肺疾病的可能。 3.术前普鲁卡因皮试,面部备皮。 4.术前停用卡马西平等止痛药物。 5.严重高血压者要求术前控制血压,使之接近正常范围。 (二)基本操作过程 1.病人取仰卧位,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定位穿刺时一般采用Hartel 前人路穿刺法,即在病人患侧口角外下3cm(A)点,https://www.doczj.com/doc/1710506315.html,/患侧外耳孔(B)点及同侧瞳孔(C)点三点做AB 及AC 连线。 2.常规消毒、铺巾,用1%普鲁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过敏者改用利多卡因)。 3.取A 点为进针穿刺点,使用前端裸露0.5cm 的8 号绝缘穿刺针,针尖对准同侧卵圆孔,针身保持通过AB、AC 两线与面部垂直的两个平面上,缓慢进针,直到卵圆孔。 4.当针头接近或进入卵圆孔时,病人可出现剧痛,穿刺针有一种穿透筋膜的突破感。再进针0.5~1cm,即可达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如果针尖抵达卵圆孔边缘而进针受阻·,可将针尖左右或前后稍加移动,即可滑过骨缘而进入卵圆孔,一般进针深度为6~7cm。 5.在针尖确实进入卵圆孔后,拔出针芯大多数可见有脑脊液流出,也可拍X 线平片或行CT 扫描证实(图9—3、9—4)。此时拍侧位片,可见针尖位于斜坡突出处最高处。有条件者,全部过程最好在X 线荧光屏监视下进行。 6.根据疼痛分布区的不同调整针尖的位置。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7-31T12:32:59.7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作者: 1林永东 2周晶 [导读] 通过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取得良好成效,可降低复发率,临床上值得应用。 1鸡西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158100 2鸡西市鸡矿医院神经内三科,158100 【摘要】目的:探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纳的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患者75例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给予部分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研究组38例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差异。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为81.08%(30/3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2例,对照组6例,发生率分别为5.26%,16.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取得良好成效,可降低复发率,临床上值得应用。 【关键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 三叉神经痛在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它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以及发生于三叉神经等局部之配区域内的伴有剧烈短暂阵发性疼痛特征的神经外科疾病,该疾病以手术治疗较为主流,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后。基于此,本文为探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纳的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患者75例进行分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纳的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患者75例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7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52.35±6.07)岁。研究组患者男19例,女19例,年龄为36-69岁,平均年龄为(53.46±5.0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对本次手术研究均知晓,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符合三叉神经痛临床诊断标准[1],患者无其他影响此次实验的临床疾病或症状。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手术,患者取仰卧侧头位,行全麻或局部麻醉,入路小切口选取耳后,行横切操作,切开硬脑膜,对小脑桥脑角进行探查,在照明下实施显微脑压板,于内窥显微镜下实施。脑脊液吸出后对深部进行再度探查,过程耐心缓慢。保持留置管通常。准确识别探查时的岩静脉,当其对手术造成影响时可电凝剪断。三叉神经和责任血管间防止垫棉,实施减压操作。对照组实施部分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患者取仰卧侧头位,行全麻或局部麻醉,入路小切口选取耳后,行横切操作,切开硬脑膜,同时需保证横窦、乙状窦及交界处暴露充分,对小脑桥脑角进行探查,脑脊液吸出后对深部进行再度探查,观察血管压迫情况。然后实施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切断根据患者实际约30%-80%。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差异。临床疗效分为显像患者治疗后明朝证券以及疼痛基本我全部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疼痛有所减轻,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或疼痛无明显改变[2]。本次复发率研究时间为12个月。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t值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为81.08%(30/3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