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指婴儿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股骨头从髋臼脱出的一种畸形,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造成髋关节松弛、脱位。
临床表现为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行走时跛行、鸭步,易摔倒。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告知手术的目的与方法,向患者讲解清楚以取得配合。
2.指导患者多饮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钙高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耐受手术。
3.遵医嘱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
3.全麻术后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
4.多饮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生长发育。
5.严密观察肢体末梢血运、活动、感觉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6.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如有渗血应用蓝笔在周围标记,记录时间,以便再次观察伤口出血的范围。
7.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关节活动,固定部位肌肉等长收缩运动。
8.出院指导
(1)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告知患者家属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教会家属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活动、感觉,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鼓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 (4)定期复查。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复位术前后康复锻炼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
大龄儿童(大于7 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理改变复杂,矫正畸形的手术创伤大,手术后的髋关节功能障碍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术前后早期的康复锻炼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质量,建立髋关节功能。
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36髋。
男性8例12髋,女性22例24髋。
年龄7〜14岁,左髋19例,右髋9例,双髋4例。
均因行走姿态不良、行动不便就诊我科。
2 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均按常规进行,术后外展支架石膏固定和牵引护理决定手术疗效需特别关注,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和过伸,以免发生再脱位。
石膏护理时要做到仔细检查石膏有无污染、软化变形、龟裂、折断等异常,注意观察石膏边缘和骨突部位有无红肿、压疮、术后疼痛时患儿主诉症状,需针对性采取疼痛护理措施。
3 康复锻炼手术前后功能锻炼是决定大龄CDH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分阶段实施的康复锻炼计划,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
3.1 第一阶段(术前5d 内)在患肢骨牵引基础上患者取仰卧位实施的功能适应性锻炼,两腿间置以软枕使患肢髋关节维持在外展15度,膝关节屈曲15-30 度,踝关节保持90 度。
指导患儿进行健侧肢体的静力性收缩在过渡到双侧肢体同时进行,方法:反复做翘足趾伸足跟的关节活动,每日6-10 次,每次30 下左右,同时辅以小腿到大腿的肌肉按摩,保持双下肢肌肉与关节的正常活动。
为复位后的康复锻炼奠定良好基础。
3.2第二阶段(术后3W内)术后由于疼痛等原因患儿害怕活动造成松解过的关节软组织产生再粘连、关节僵硬,或因强迫体位使患儿不适造成不自主乱动。
康复锻炼的第二阶段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及时给予鼓励,使其增强自信并指导患儿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锻炼。
复位后3W内髋关节用外展支架石膏固定,不固定髋关节,术后一周即可坐起,早期开始髋关节功能锻炼。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出院指导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骨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42例,实施全程的优质护理。
结果:本组42例对疗效满意痊愈出院。
结论: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全程的优质护理,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35-02婴儿出生时髋关节完全或部分脱位者,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国内发病率l/l000,男女之比l:475,单侧与双侧之比145:1,单侧中左侧比右侧多[1]。
我科从2010年~2013年共收治该病患儿42例,经过手术治疗,配合全程的优质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1例,女31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11岁。
其中左侧髋关节脱位17例,右侧髋关节脱位11例,双侧髋关节脱位14例。
患者均行髋骨截骨术,治疗效果较好。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患儿年龄较小,对医院环境陌生和不习惯,易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常常表现出精神紧张、哭闹不安、执拗、不配合治疗护理等。
婴幼儿可由亲人长期陪护,抓住患儿爱听表扬的心态,主动接近患儿,态度和蔼,给予讲故事、做游戏,提供玩具、图书等措施,使其消除对陌生环境及医护人员产生的紧张及恐惧感,增加亲近感,鼓励其积极主动接受治疗。
22骨牵引护理:术前需要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目的使挛缩肌肉得以松弛,使股骨头下降至髋臼水平,为手术复位成功创造条件,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保持有效牵引,牵引绳应与肢体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牵引绳上避免压物,以免影响牵引力。
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肿胀和活动情况,指导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及踝趾关节活动。
23术前准备:严格做好皮肤准备,做好各项检查化验工作。
术前禁食、禁水,用药按常规进行。
3术后护理31病情观察:按基础麻醉术后护理常规,患儿麻醉未清醒时,卧位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全程护理及出院指导作者:刘玄江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4期摘要:在小儿常见畸形病例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也隶属其一。
从2005年~2007年这3年内,我们科室共成功治愈该病例6例;因此,针对于临床工作我们也归纳出了一些护理经验。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护理1临床资料此病例6例,均为男性;年龄3岁~9岁。
患儿均安排了行髋骨截骨术,治愈较为显著。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鉴于病例患者较年幼,习惯了穿梭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视觉变化,首次来到医院难免会对周围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慌,加上对于身穿白色制服的医护人员难免会刺激其精神恍惚,哭闹不安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幼儿爱受赞赏的心理,主动接近并态度和蔼可亲的与其亲切交流,尽量消除其恐慌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2告知护理考虑到患者年幼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常会因忧虑伤口处疼痛难耐,不愿积极配合。
此时应将早期功能训练的意义及重要性耐心的讲解给患者及其家长并告知他们术后关节功能障碍主要在于预防。
2.3术前访视基于患者较为年幼,术前难免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焦虑、恐慌等心理,作为患者家属也会对手术的进展牵肠挂肚,因此,术前1d应当访视患者及其家长,抚慰其紧张不安的心理;对于护理人员,更应当主动积极热情的向家长详细阐述一些国内外成功病例、手术方法、科室的技术水平、麻醉等方法,充分给予家属信心,力求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为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协助医生完成整场手术的治疗。
2.4术前准备在手术前1d,皮肤应准备局部备皮,先涮洗,再用75%乙醇消毒,其次使用无菌巾包扎。
最后向患者家长咨询其患儿对常用药物有无过敏史经历并进行相关的过敏试验。
针对阳性患者,应在其病例上进行明显标注。
在术前24h内,严格禁食;4h内,严格禁水,并在术前1d做血交叉试验。
当然,除此之外,术前一晚应当担保患者充分的休息睡眠时间或谨遵医嘱服用术前用药。
2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
方法:回顾我院小儿外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2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
结果:20例患儿均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经手术治疗并配合一定的术后康复训练,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患儿残疾率。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训练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畸形之一,以后脱位多见,出生时即存在,女多于男,约6:1,左侧比右侧多一倍,双侧者较少。
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
此外,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髋关节过度屈曲,也可导致本病,另外遗传因素也较明显。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0例,其中男3例,女17例,年龄1岁半~3岁。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复位并配合术后康复训练。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认识到尽早手术的重要性,消除其紧张心理,以获得积极的配合,接受治疗,并做好相应的术前指导。
2.1.2 术前准备2.1.2.1 饮食护理所有患儿均给予高蛋白、多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以增强体质,利于术后恢复。
2.1.2.2 做好术前准备患儿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须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一日备皮、剪指甲、做皮试,术前6小时禁饮食。
2.1.2.3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病房还要准备好监护设施如监护仪、氧气、吸痰器等。
2.2 术后护理2.2.1 一般护理⑴注意生命体征,测t、p、r、bp至平稳。
⑵注意石膏的护理,观察趾端血运情况(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活动度、毛细血管搏动征等。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及精神状况。
2、患儿髋关节活动度、步态及双侧腹股沟皮纹情况。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术前 8-12 小时禁食,6-8 小时禁水。
(2)患儿心理护理: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增加病房环境的亲切感,使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3)做好骨牵引的护理:骨盆截骨术前须行股骨髁上牵引,牵引过程中保持牵引装置的稳定、安全、有效。
要注意若牵引针与周围皮肤有红肿、皮疹,予以 75%酒精消毒针孔处,2 次/天。
(二)术后护理1、了解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切口和引流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肢端温度、感觉、血运情况及活动。
3、观察伤口处渗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做好石膏固定的护理:(1)应妥善保护好患肢,制动体位,禁止患肢屈曲。
(2)石膏松紧应适宜,与皮肤容纳一个手指空隙即可。
(3)在固定期间,要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干燥,以防大小便污染。
(4)密切观察被固定肢体的末梢血液循环,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石膏干后,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防止患肢肿胀。
5、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受压部位发生压疮。
6、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严重时遵医嘱予以镇静止痛药。
7、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
8、加强功能锻炼(1)早期锻炼: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足趾的活动,帮助患儿按摩肌肉,忌旋转。
(2)后期锻炼:拆除石膏后,帮助患儿进行屈髋、屈膝、坐起练习,再循序渐进指导患儿练习外展、内收、内旋直到下蹲运动,使髋关节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三、健康指导要点1、石膏固定时应经常检查松紧度,密切观察末端肢体的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
2、指导患儿及家属配合维持有效牵引。
四、注意事项:1、加床栏保护,防止患儿坠床2、注意防止再脱位或半脱位。
·!!·现代康复"##$年%月第&卷第%期’()*+,-*./01213/31(,,4*53*60*+"##$,7(28&,9(8%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的程序性康复训练自$%%:年:月;"##$年$月,已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正确的康复指导在髋关节功能恢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例,男=!例,女$"例,年龄":;>!岁,平均?&"8=@&8:A岁。
其中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例,股骨颈新鲜骨折&例,老年性髋关节炎$!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创伤性关节炎$$例,髋关节肿瘤$例。
方法($)术前指导:术前应让病人了解手术的目的及术后康复训练的作用,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沟通交流,消除病人心理困扰,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病人由于关节长时的疼痛、活动减少、肌肉力量已经减弱,应进行患侧股四头肌、髋外展肌的训练,同时应加强健侧下肢力量及双上肢力量的训练,为术后使用助行器及拐仗作好准备。
(")术后当天:应维持患肢的特殊体位:仰卧位双膝间垫软枕、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髋内收内旋,使患肢置于外展=#B中立位。
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应尽早采用半坐位;嘱病人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主动收缩加速静脉回流,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第$天:早上拔除引流管和尿管。
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得到病人的主动配合,开展系统的功能训练。
!踝关节的背屈:主动最大限度屈伸关节及抗阻训练。
每个动作保持&C,重复"#次D组,每天两三组。
"股四头肌训练:患肢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C,"#次D组,";=组D);使用下肢EF’机做辅助训练,EF’机放置于躯体呈=#B角的外展位活动度从小角度逐渐增大,最大不要超过%#B;同时病人可于床上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的高度,但要有&C左右的滞空时间;缓慢屈膝屈髋将患足跟向背部滑动,足尖保持向上,防止髋内收内旋。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的价值。
方法:取2018.02~2019.08接收80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者研究以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常规护理),试验组(n=40围手术期护理),对比家属满意度、住院时间。
结果:试验组家属满意度(100.00%)较对照组(87.50%)高,P<0.05。
试验组住院时间(10.15±1.38天)较对照组(13.38±1.14分)低,P<0.05。
结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对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效果更理想。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为骨科常见、多发疾病,以出生后关节脱位为症状的先天性畸形,据资料显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病率为3.8%,左侧高于右侧,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是当前导致小儿残疾的主要原因。
临床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开展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治疗易受患者年龄、配合程度影响,故需开展优质围术期护理,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刘莉琨[1]研究表明围术期护理可降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风险,故本次选择80例2018.02~2019.08接收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者研究评价围术期护理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2018.02~2019.08接受80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者研究。
试验组10例男、30例女,年龄3.31-24.52月,均值(13.11±8.71)月。
对照组11例男、29例女,年龄4.46-25.61月,均值(14.87±9.02)月,对比P>0.05。
排纳标准:(1)排除:严重肝脏疾病者;先天性心脏疾病者;其他骨科疾病者;手术禁忌症者。
(2)纳入: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无血液系统疾病者;无感染性疾病者。
1.2方法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在围术期为患者家属讲解注意事项、手术时间,叮嘱其做好配合工作。
---------------------------------------------------------------最新资料推荐------------------------------------------------------
2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
康复训练
20 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
方法:
回顾我院小儿外科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治疗的20 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
结果:
20 例患儿均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经手术治疗并配合一定的术后康复训练,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患儿残疾率。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训练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畸形之一,以后脱位多见,出生时即存在,女多于男,约 6:
1,左侧比右侧多一倍,双侧者较少。
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
此外,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髋关节过度屈曲,也可导致本病,另外遗传因素也较明显。
1 / 4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 20 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临床资料 2019 年 1 月―2019 年1
2 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 20 例,其中男
3 例,女 17 例,年龄 1 岁半~3 岁。
1. 2 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复位并配合术后康复训练。
2 护理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认识到尽早手术的重要性,消除其紧张心理,以获得积极的配合,接受治疗,并做好相应的术前指导。
2. 1. 2 术前准备 2. 1. 2. 1 饮食护理所有患儿均给予高蛋白、多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以增强体质,利于术后恢复。
2. 1. 2. 2 做好术前准备患儿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须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一日备皮、剪指甲、做皮试,术前 6 小时禁饮食。
2. 1. 2. 3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病房还要准备好监护设施如监护仪、氧气、吸痰器等。
2. 2 术后护理 2. 2. 1 一般护理⑴注意生命体征,测T、 P、 R、 BP 至平稳。
⑵注意石膏的护理,观察趾端血运情况(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活动度、毛细血管搏动征等。
⑶大小便的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⑷注意刀口渗血情况。
⑸皮肤的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患儿趾端的清洁,便于观察肢端循环。
定时协助患儿更换体位,每日翻身 3~4 次,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保护患儿骨突处及受压部位,石膏边缘应整齐和光滑,内垫要超出石膏边缘。
2. 2. 2 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 3 天,防止感染。
2. 2. 3 康复训练指导⑴患儿术后行髋人字石膏固定后摄X 线片检查,观察手术效果,一周后戴石膏出院,指导家长置患儿舒适体位,给予被动活动石膏外远端关节,主要为足趾背伸、趾屈活动。
⑵患侧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先健侧后患侧。
⑶术后 2 个月门诊随访,如 X 线显示髋关节复位恢复良好,可去除石膏在床上活动,练习屈髋、屈膝以及髋关节背伸,禁止患肢内收和内旋。
⑷手术后 3 个月及 4 个月左右再次门诊复查,如 X线显示髋关节复位恢复良好,患儿可下床活动,做下蹲动作,练习髋膝的屈曲活动,每次 30 分钟,每天 2-4 次,但忌跑、跳。
3 / 4
⑸对于髋关节切开复位加有股骨短缩者, 2 个月后去除石膏,可床上活动, 3 个月后门诊复查,如恢复良好,可下床活动。
3 结果 20 例患儿均手术成功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患儿均完全康复,无并发症发生。
4 体会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下肢畸形之一,其病理关系复杂,治疗方法繁多,治疗效果与年龄等诸多因素有关。
治疗越早越好,如果在婴儿期治疗,走路正常,也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影响。
如耽误了治疗,就有可能造成永久的跛行,或髋关节炎。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患儿获得一个良好的髋关节功能,降低残疾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应注重对家属的康复训练指导,掌握功能锻炼的时机、方法,定期复查,从而督促指导患儿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达到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