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6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指婴儿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股骨头从髋臼脱出的一种畸形,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造成髋关节松弛、脱位。
临床表现为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行走时跛行、鸭步,易摔倒。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告知手术的目的与方法,向患者讲解清楚以取得配合。
2.指导患者多饮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钙高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耐受手术。
3.遵医嘱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
3.全麻术后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
4.多饮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生长发育。
5.严密观察肢体末梢血运、活动、感觉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6.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如有渗血应用蓝笔在周围标记,记录时间,以便再次观察伤口出血的范围。
7.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关节活动,固定部位肌肉等长收缩运动。
8.出院指导
(1)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告知患者家属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教会家属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活动、感觉,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鼓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 (4)定期复查。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出院指导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骨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42例,实施全程的优质护理。
结果:本组42例对疗效满意痊愈出院。
结论: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全程的优质护理,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35-02婴儿出生时髋关节完全或部分脱位者,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国内发病率l/l000,男女之比l:475,单侧与双侧之比145:1,单侧中左侧比右侧多[1]。
我科从2010年~2013年共收治该病患儿42例,经过手术治疗,配合全程的优质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1例,女31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11岁。
其中左侧髋关节脱位17例,右侧髋关节脱位11例,双侧髋关节脱位14例。
患者均行髋骨截骨术,治疗效果较好。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患儿年龄较小,对医院环境陌生和不习惯,易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常常表现出精神紧张、哭闹不安、执拗、不配合治疗护理等。
婴幼儿可由亲人长期陪护,抓住患儿爱听表扬的心态,主动接近患儿,态度和蔼,给予讲故事、做游戏,提供玩具、图书等措施,使其消除对陌生环境及医护人员产生的紧张及恐惧感,增加亲近感,鼓励其积极主动接受治疗。
22骨牵引护理:术前需要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目的使挛缩肌肉得以松弛,使股骨头下降至髋臼水平,为手术复位成功创造条件,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保持有效牵引,牵引绳应与肢体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牵引绳上避免压物,以免影响牵引力。
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肿胀和活动情况,指导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及踝趾关节活动。
23术前准备:严格做好皮肤准备,做好各项检查化验工作。
术前禁食、禁水,用药按常规进行。
3术后护理31病情观察:按基础麻醉术后护理常规,患儿麻醉未清醒时,卧位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全程护理及出院指导作者:刘玄江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4期摘要:在小儿常见畸形病例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也隶属其一。
从2005年~2007年这3年内,我们科室共成功治愈该病例6例;因此,针对于临床工作我们也归纳出了一些护理经验。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护理1临床资料此病例6例,均为男性;年龄3岁~9岁。
患儿均安排了行髋骨截骨术,治愈较为显著。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鉴于病例患者较年幼,习惯了穿梭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视觉变化,首次来到医院难免会对周围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慌,加上对于身穿白色制服的医护人员难免会刺激其精神恍惚,哭闹不安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幼儿爱受赞赏的心理,主动接近并态度和蔼可亲的与其亲切交流,尽量消除其恐慌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2告知护理考虑到患者年幼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常会因忧虑伤口处疼痛难耐,不愿积极配合。
此时应将早期功能训练的意义及重要性耐心的讲解给患者及其家长并告知他们术后关节功能障碍主要在于预防。
2.3术前访视基于患者较为年幼,术前难免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焦虑、恐慌等心理,作为患者家属也会对手术的进展牵肠挂肚,因此,术前1d应当访视患者及其家长,抚慰其紧张不安的心理;对于护理人员,更应当主动积极热情的向家长详细阐述一些国内外成功病例、手术方法、科室的技术水平、麻醉等方法,充分给予家属信心,力求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为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协助医生完成整场手术的治疗。
2.4术前准备在手术前1d,皮肤应准备局部备皮,先涮洗,再用75%乙醇消毒,其次使用无菌巾包扎。
最后向患者家长咨询其患儿对常用药物有无过敏史经历并进行相关的过敏试验。
针对阳性患者,应在其病例上进行明显标注。
在术前24h内,严格禁食;4h内,严格禁水,并在术前1d做血交叉试验。
当然,除此之外,术前一晚应当担保患者充分的休息睡眠时间或谨遵医嘱服用术前用药。
2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
方法:回顾我院小儿外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2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
结果:20例患儿均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经手术治疗并配合一定的术后康复训练,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患儿残疾率。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训练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畸形之一,以后脱位多见,出生时即存在,女多于男,约6:1,左侧比右侧多一倍,双侧者较少。
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
此外,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髋关节过度屈曲,也可导致本病,另外遗传因素也较明显。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0例,其中男3例,女17例,年龄1岁半~3岁。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复位并配合术后康复训练。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认识到尽早手术的重要性,消除其紧张心理,以获得积极的配合,接受治疗,并做好相应的术前指导。
2.1.2 术前准备2.1.2.1 饮食护理所有患儿均给予高蛋白、多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以增强体质,利于术后恢复。
2.1.2.2 做好术前准备患儿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须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一日备皮、剪指甲、做皮试,术前6小时禁饮食。
2.1.2.3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病房还要准备好监护设施如监护仪、氧气、吸痰器等。
2.2 术后护理2.2.1 一般护理⑴注意生命体征,测t、p、r、bp至平稳。
⑵注意石膏的护理,观察趾端血运情况(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活动度、毛细血管搏动征等。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四肢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患儿出生前及出生后也包括出生过程中发生股骨头和髋臼在发育和(或)解剖关系中出现异常的一系列髋关节病症。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我国小儿跛行、双下肢致残的常见原因。
【护理常规】1.术前(1)了解患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类型及严重情况,评估患儿步态及自理情况。
指导步态异常患儿勿跑、跳,注意防止跌倒。
(2)行皮牵引患儿抬高床尾10~15cm,保持力线一致及有效的牵引力与反牵引力,预防压疮及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3)术前应清洁患儿石膏固定范围内的皮肤,训练患儿学会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
2.术后(1)按石膏固定的护理常规,教会其家长正确的给患儿接尿、便,防止尿、便污染石膏,刺激皮肤和污染伤口。
(2)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并及时更换污染敷料。
(3)饮食与营养:手术当天饮食宜清淡,术后第1天患儿可恢复普食,可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嘱患儿多饮水,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4)体位:术后去枕平卧双下肢抬高,醒后枕枕头,术后3d可摇高床头,直至可以坐。
(5)功能锻炼:术后初期主要为足趾背伸,趾曲活动;术后3d 进行坐卧练习;进行侧卧翻身练习;术后1~2个月去石膏后不能负重活动;术后3个月取克氏针后可负重活动。
【健康教育】1.休息与活动术后患儿应长期避免以双下肢剧烈活动为主的运动。
2.饮食指导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促进骨骼愈合。
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防止尿、便污染。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给药。
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开放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后应继续坚持功能锻炼,注意避免患肢内收和内旋。
6.复诊须知定期门诊复查,闭合复位后应根据复位情况决定继续更换石膏或外固定支架。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疗及护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主要原因为髋臼和股骨头先天性发育不良,或胎儿在子宫内髋关节过度屈曲所致。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者更明显,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常处于屈曲位,不愿伸直,牵拉时可伸直,松手后又呈屈曲状,牵动患肢时病儿哭闹。
检查患侧下肢短缩,股骨大转子上移,臀部、大腿内侧皮肤皱褶加深,牵动患侧下肢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患儿开始行走时间较晚,单侧脱位者,步态跛行;双侧脱位者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
(2)辅助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能早期发现,可进行普查。
X线双髋关节正位片可见髋白发育不良、半脱位或脱位。
【治疗与护理】
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治疗方法应随年龄的增长而不同。
1岁以内的治疗原则为将两髋长期保持在外展位,保证股骨头复位,使髋白后上缘和股骨头正常发育,达到关节稳定。
此期治疗简单,只穿连衣袜套即可,穿用时间需4个月以上。
1~3岁患儿多已站立负重行走,脱位较明显,但病理改变尚未固定,一般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复位前可先双下肢持续皮牵引,复位后采用蛙形石膏固定,每3个月更换1次,6个月后改用双侧外展内旋髋伸直位长腿石膏固定,时间为3~6个月。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护理常规一、病因本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以为与下列3种因素有关:1、韧带松弛不少学者认为髋关节囊松弛和关节韧带松弛是发生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宫内位置不良的机械因素从子宫内的屈曲位突然转变为两髋伸直和内收位,对髋关节的发育不利。
3、产后环境因素从子宫内的屈曲位突然转变为两髋伸直和内收位,对髋关节的发育不利。
二、临床表现1、初生至1岁患儿临床表现(1)患侧下肢活动少,蹬踢力量小于健侧。
(2)双侧臀纹不对称,患侧加深上移。
会阴部增宽。
(3)患侧肢体短缩,髋关节外展受限。
(4)为患儿换尿布或洗澡时,髋关节部位可闻及弹响声。
(5)外展试验正常婴儿外展一般在70°~80°,若外展在50°~60°为阳性(+),40°~50°为强阳性(++),髋脱位病儿大多数此试验为阳性或强阳性。
(6)弹性(Ortolani)弹出(Barlow)征阳性检查方法为:首先要保持双髋、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双手握住患儿双下肢,拇指放在大腿内侧,其他手指放在股骨大粗隆处,轻轻外展髋关节并用手指向内前力推顶股骨大粗隆,可感到股骨头滑入髋臼内的弹动声音即(Ortolani)征阳性。
而在使髋关节内收且用拇指向外后方考试,大收集整理推压股骨大粗隆时可感到股骨头从髋臼中滑出弹动声音,即Barlow征阳性。
此检查只适应于新生儿期的检查。
(7)Allis征仰卧位,双髋、烈膝屈曲并拢,双足跟对齐平放,患肢膝平面低于健侧。
2、行走后患儿的临床表现(1)开始行走时间晚,单侧脱位呈跛行步态,双侧脱位呈摇摆步态即“鸭步”。
(2)双侧脱位站立时臀部后耸,腰前突增大,腰部突出。
(3)髋关节外展受限,内收肌紧张。
(4)Allis征阳性。
(5)单腿独立试验(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侧单腿站立,对侧骨盆下降,站立不稳。
(6)套叠试验沿大腿长轴牵拉推送患肢,股骨头如“打气筒”样上下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