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指婴儿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股骨头从髋臼脱出的一种畸形,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造成髋关节松弛、脱位。
临床表现为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行走时跛行、鸭步,易摔倒。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告知手术的目的与方法,向患者讲解清楚以取得配合。
2.指导患者多饮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钙高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耐受手术。
3.遵医嘱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
3.全麻术后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
4.多饮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生长发育。
5.严密观察肢体末梢血运、活动、感觉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6.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如有渗血应用蓝笔在周围标记,记录时间,以便再次观察伤口出血的范围。
7.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关节活动,固定部位肌肉等长收缩运动。
8.出院指导
(1)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告知患者家属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教会家属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活动、感觉,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鼓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 (4)定期复查。
疾病名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编辑本段疾病分类骨与创伤科编辑本段疾病概述强调早期治疗,婴幼儿期治疗最佳,年龄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认为2-3岁后治疗,即使非常成功,致35岁后将发生髋关节痛,因此强调新生儿普查,及时诊治获得痊愈。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不同的种族、地区发病情况差别很大。
中国六大城市对新生儿调查结果,平均发病率为3.9%。
编辑本段症状体征(一)站立前期新生儿和婴儿临床表现较轻,症状常常不明显。
主要特点是髋臼发育不良,活关节不稳定。
往往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
如果发现有下列体征时应视为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可能。
1.两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皮皱加深增多。
2.患者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
3.患者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
蹬踩力量较健侧弱。
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
4.患者肢体短缩。
5.牵拉患者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有时患者会哭闹。
(二)脱位期患儿一般开始行走的时间较正常而晚。
单侧脱位时,患而步态跛行。
双侧脱位者,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特别明显,行走呈鸭行步态。
患者仰卧位,双侧髋、膝关节各屈曲90°时,双侧膝关节不在同一平面。
推拉患侧股骨时,股骨头可上下移动,似打气筒样。
内收肌紧张,髋关节外展活动受限。
Trendelenburg征(单足站立试验)呈阳性:在正常情况,用单足站立时,臀中、小肌收缩,对侧骨盆抬起,才能保持身体平衡。
如果站立侧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因臀中、小肌肉松弛,对侧骨盆不但不能抬起,反而下降。
编辑本段疾病病因发病原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
经研究已注意到遗传因素;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以及胎儿在子宫内胎位异常,承受不正常的机械性压力,影响髋关节的发育等引起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多数是女子带孩子期间经常曲身造成的。
如果怀孕的女子经常弯腰,则出生后的孩子容易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比如怀孕期间的女子经常蹲坐洗衣服;弯腰拿东西等等。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健康教育一、病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婴儿出生后或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脱位等一系列畸形。
男女之比约1:6,左侧比右侧多一倍,双侧者较少。
病因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此外,胎儿在子宫内体位不正,髋关节过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另外遗传因素也较明显。
二、临床表现髋关节外展受限,臀部及腹股沟皮纹不对称,患肢短缩畸形,较大患儿出现跛行步态,双侧脱位则表现为“鸭步”姿态左右摇摆。
三、住院健康指导(一)术前宣教1、心理指导(1)询问病史(2)向家属讲解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
对幼儿及年长儿做好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儿。
(3)安慰患者及家属,告知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
2、饮食指导(1)合理的膳食结构,注意钙和蛋白质的补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钙、高铁、高维生素饮食,以供给足够营养;(2)术前4~6 h禁食水,以防止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3、休息、运动或体位指导(1)注意患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行牵引的患者,要注意观察牵引力线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有无过敏性皮炎,身体是否随牵引重量而下滑等,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牵引效果。
(3)术前牵引的患儿要确保牵引重量,要注意观察牵引重量及牵引效果。
即便在牵引下已经复位,也应维持牵引以免股骨头再次上移脱位。
同时告诉家长不可随意减轻重量。
术前备皮时应尽最维持原牵引,保证治疗的持续性。
4、其他指导(1)术前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
手术区域皮肤术前一天用无菌皂液清洁。
(2)按医嘱备抗菌素,x光片或MR片等带入手术室。
(3)根据麻醉种类及手术种类准备床单位和必要的专科用具等。
(4)加强巡视:及时满足病人生活需求(二)术后指导1、休息、运动或体位指导(1)固定保持患肢于有效固定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全程护理及出院指导作者:刘玄江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4期摘要:在小儿常见畸形病例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也隶属其一。
从2005年~2007年这3年内,我们科室共成功治愈该病例6例;因此,针对于临床工作我们也归纳出了一些护理经验。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护理1临床资料此病例6例,均为男性;年龄3岁~9岁。
患儿均安排了行髋骨截骨术,治愈较为显著。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鉴于病例患者较年幼,习惯了穿梭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视觉变化,首次来到医院难免会对周围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慌,加上对于身穿白色制服的医护人员难免会刺激其精神恍惚,哭闹不安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幼儿爱受赞赏的心理,主动接近并态度和蔼可亲的与其亲切交流,尽量消除其恐慌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2告知护理考虑到患者年幼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常会因忧虑伤口处疼痛难耐,不愿积极配合。
此时应将早期功能训练的意义及重要性耐心的讲解给患者及其家长并告知他们术后关节功能障碍主要在于预防。
2.3术前访视基于患者较为年幼,术前难免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焦虑、恐慌等心理,作为患者家属也会对手术的进展牵肠挂肚,因此,术前1d应当访视患者及其家长,抚慰其紧张不安的心理;对于护理人员,更应当主动积极热情的向家长详细阐述一些国内外成功病例、手术方法、科室的技术水平、麻醉等方法,充分给予家属信心,力求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为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协助医生完成整场手术的治疗。
2.4术前准备在手术前1d,皮肤应准备局部备皮,先涮洗,再用75%乙醇消毒,其次使用无菌巾包扎。
最后向患者家长咨询其患儿对常用药物有无过敏史经历并进行相关的过敏试验。
针对阳性患者,应在其病例上进行明显标注。
在术前24h内,严格禁食;4h内,严格禁水,并在术前1d做血交叉试验。
当然,除此之外,术前一晚应当担保患者充分的休息睡眠时间或谨遵医嘱服用术前用药。
关节脱位的护理措施是什么关节脱位也就是平时说的脱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关节脱位其实很常见,尤其是运动时,常常会出现由于跌倒、用力过猛等原因引起的脱位。
如果出现关节脱位疼痛症状先不说,还会导致局部肿胀和畸形,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一、关节脱位有哪些常见表现关节脱位具有一般损伤的症状和脱位的特殊性表现。
受伤后,关节脱位、疼痛、活动困难或不能活动。
脱位通常影响活动的关节,如踝、膝、髋、腕、肘,但最常见的是肩和手指关节。
不活动的关节,如在骨盆的关节,当使关节固定在一起的韧带被牵拉或撕裂时,也能被分开。
椎骨的脱位如果损害神经或脊髓就能危及生命。
显著的椎骨间脱位,损伤脊髓,导致瘫痪。
二、护理措施1、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肩部疼痛肿胀、不能活动。
特有表现,三角肌塌陷,呈“方形肩”,原关节盂处空虚。
杜加试验阳性(杜加试验:患侧手掌搭在健侧肩上,患侧肘部不能紧贴胸壁)。
脱位后护理:医生用石膏或者支具固定,肩关节于内收、内旋、曲肘90°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3周。
在这固定的期间患者应做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比如患肢远端关节(手指关节)的屈伸活动,腕关节的活动,去除固定后可循序渐进做肩关节的活动。
做这些活动是在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
2、肘关节脱位后的临床表现:肘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明显畸形,肘部弹性固定在半屈位,肘后空虚,可摸到凹陷,肘后三点关系失常。
脱位后护理:医生用长臂石膏或特定做的支具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固定于胸前使肘部曲成90°3w。
在这固定的时间内患者应做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比如患肢远端关节(手指关节)的屈伸活动,腕关节和肩关节的活动,去除内固定后可做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和肘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
做这些活动是在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
3、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患肢疼痛、畸形、内收、内旋。
脱位后护理:医生复位后,在固定期间患肢会用皮牵固定患肢,使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时间一般是4w具体时间因个体而异,在这期间患者不能做盘腿,并腿等动作,因为会再引起脱位,还应做远端关节(患肢脚趾头)踝关节屈伸活动、膝关节适当的活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禁止下地负重3个月。
髋关节脱位的健康教育一、定义髋关节是一杵臼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髋臼深而且大,能容纳股骨头的大部分,两者互相密合,形成真空,能互相吸引。
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较坚强,构成一个相当稳定的关节,脱位的发生率较低。
髋关节囊前壁有较强的髂股韧带,内上壁有耻骨囊韧带,后上壁有坐骨囊韧带加强。
但内下壁和后下壁缺乏韧带,较为薄弱,容易从这两处发生脱位。
不合并髋臼骨折的单纯性髋关节脱位只有前、后两种。
临床上以后脱位最为常见。
二、临床表现患部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并有弹性固定。
患肢缩短,在臀部可触及上移的股骨头,大粗隆在奈拉通(Nelaton)线上方。
三、治疗1、保守治疗:用药+闭合复位2、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四、护理(一)保守治疗患者护理1、后脱位者,患肢外展30°~40°位,足尖向上或稍外旋,以皮牵引维持固定,重量4~5kg,牵引3~6周。
应避免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以防股骨头移向髋臼后沿,而造成再脱位。
因病人坐起时,髋关节常处于屈曲、内收、内旋位,所以在牵引期间,禁止病人坐起活动。
3、前脱位者,固定方法同后脱位,但患肢不外展,需固定在内旋伸直位3~6周。
应避免髋关节外旋、外展。
以免重复股骨头向前方脱出的机制,造成再脱位,前脱位的病人在牵引初期即可以坐起,要向病人讲清其中的原因,以取得合作。
(二)功能训练1、手术当天避免过多活动,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 注意合适体位,防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
给予臀部垫气圈或海绵垫、水垫等。
每2 h 帮助抬臀1次、按摩以防褥疮发生。
术后第1天, 因伤口疼痛或畏痛,多数患者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 在给予患者有效的药物止痛后, 可帮助患者其被动活动, 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等, 1次/h-2次/h。
同时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给予叩背5次/h-10次/h。
指导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上、下午各5 min-10 min。
---------------------------------------------------------------最新资料推荐------------------------------------------------------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杨亚红(黑龙江省医院150036)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婴儿出生后或生后不久股骨头从髋臼脱出的一种畸形,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造成髋关节松弛、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我国发生率约为 4%,男女比例为 1:
6,左侧多于右侧,主要是后脱位。
1 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配合和保持头臼关系,使其能获得正常发育的环境。
治疗可分为非手术及手术两大类,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脱位程度、病儿年龄有密切关系。
1.1 1 岁以内的治疗①加用尿布枕;②穿戴连衣袜套;③使用 Pavlic吊带;④手法复位和髋关节外展支架的使用;⑤持续牵引复位法。
1.2 1~3 岁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可行持续牵引复位如悬吊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待牵引2~3 周后复位,行蛙式石膏固定 9 个月,每 3 个月更换一次石膏。
1 / 6
因蛙式石膏容易影响股骨头发育及产生缺血性改变,现有学者主张使用人字位石膏而不用蛙式石膏固定。
(2)手术治疗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或困难者及牵引效果不佳者。
常用手术方式是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法。
1.3 4 岁以上的治疗此时先天性髋关节的继发病变加重,手法复位已不能成功,须采用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
切开复位术;股骨上端旋转截骨术;Salter 骨盆截骨术;Chiari 骨盆内移截骨术;髋臼成形术等。
2 护理评估 2.1 健康史 2.1.1 询问畸形出现的时间及发展过程。
2.1.2 询问以往的治疗过程及效果。
2.2 身体状况 2.2.1 观察病人患侧大腿内侧及臀纹有无加深上移。
2.2.2 观察步态。
对已会走路的幼儿观察其步态,单侧髋脱位有无跛行或双侧髋脱位鸭行步态。
2.2.3 观察脊柱有无异常弯曲。
双侧髋脱位时,腰部脊柱前凸增加,臀部后耸;单侧髋脱位时脊柱呈侧弯状态。
2.3 心理及认知状况观察病人有无因担忧预后而出
---------------------------------------------------------------最新资料推荐------------------------------------------------------ 现的焦虑等异常情绪反应,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治疗及术后功能锻炼知识的认知程度。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时间长,应向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及治疗措施,消除焦虑等心理反应,使其支持并配合治疗。
对牵引或石膏固定的幼儿,应态度和蔼,并给予讲故事、做游戏、提供玩具、图书等措施,使其消除对陌生环境及医护人员产生的紧张及恐惧感。
3.2 牵引护理 3.2.1 皮肤牵引的护理 1~3 岁的幼儿已站立行走,脱位较严重,在复位前常须采用持续悬吊牵引,有助于复位。
在进行牵引时,要注意观察牵引绳、滑轮、牵引锤是否起到有效的牵引作用,皮肤牵引套有无松散或脱落,以便不断调整或重新包扎。
牵引的重量以臀部刚离开床面为宜。
要密切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经常检查有无皮肤损伤,在足跟处要垫好衬垫,发现皮肤破损时及时涂龙胆紫,用无菌纱布包扎,必要时可改用骨牵引。
冬季注意腹部及双下肢的保暖。
3.2.2 骨牵引的护理 4 岁以上的儿童病变较严重,术前必须行股骨髁上骨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目的是使挛缩肌肉松弛,使股骨头下降至髋臼水平,利于手术复位成功。
3 / 6
因小儿易动,牵引时要观察其体位,注意检查牵引是否有效。
应注意骨牵引针眼不受碰触,防止牵引针移动或污染;发现牵引针偏移时,不能将牵引针来回推送,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每天 2 次用 75%酒精消毒针眼及其周围皮肤,防止感染。
3.2.3 手术前后护理 (1)手术前准备严格做好皮肤准备,术前禁食水,做好各种检查化验工作。
手术前 30 分钟遵医嘱执行术前用药。
(2)手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手术多在全麻下进行,因此麻醉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以防止误吸和窒息,必要时采用口咽或鼻咽导管直至清醒。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
②石膏固定护理保护石膏形状对髋人字石膏固定的病人,应用薄枕垫起膝窝及腰部,注意避免石膏折断。
为防止石膏变形,患肢可用保护架,并采取措施促进石膏快干。
保持石膏清洁干燥会阴部周围石膏可用尿布或毛巾保护,防止大小便污染。
可适当将床头抬高,使躯干及臀部稍高于会阴部,避免排泄物污染石膏。
观察肢体血液循环观察有无肢体血液循环异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最新资料推荐------------------------------------------------------ 观察病人腹部情况,有无腹胀、呼吸困难等石膏包扎过紧的症状,石膏与腹部皮肤之间应可容纳一个手指。
预防压疮经常协助病人翻身,多清洗、按摩腰背部及骶尾部皮肤,保护好石膏边缘皮肤,避免被石膏擦伤。
对病人及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
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避免污染、潮湿、变形、折断。
如发现皮肤苍白或发绀、冰冷,患肢剧烈疼痛、麻木、不能活动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③预防感染伤口出血多时,容易形成较大血肿而导致感染。
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渗出的血液可透至石膏表面,可沿血迹边缘用蓝笔画圈并注明时间,以观察出血是否继续,同时也要观察腰部等石膏边缘是否有血液流出。
出血多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对于术中放置的引流管,应接负压引流器,保持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阻塞,以免血液淤积感染。
根据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
3.3 功能锻炼向家属或病人介绍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
指导髋人字石膏固定病人作股四头肌舒缩活动及足趾运动,加强
5 / 6
健肢关节的全范围活动,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
蛙式石膏固定者,拆除石膏后,根据医嘱做渐进性主动运动,在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的基础上,逐步坐起及屈髋,注意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大活动量。
参考文献 [1]郑小敏,王琦,雷小容.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进展[J].广西医学,2005 年 01 期. [2]范瑞华,刘俊荣,王丽,刘延锦,贺长清.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 年 02 期. [3]李梅香.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康复指导[J].实用护理杂志,2003年16期. [4]李娟.骨科康复护理现状研究及工作模式的初步构建[D].第二军医大学,200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