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仲列传》同步练习(含答案)(2021最新汇编)

《管仲列传》同步练习(含答案)(2021最新汇编)

《管仲列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①,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②。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予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略有删节)【注】①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桓公怒而攻蔡。见《史记•齐太公世家》。②古代祭祀,用裹束的青茅过滤去酒渣。包,裹束。茅,青茅。按:责楚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这是齐伐楚的借口。亦见《史记•齐太公世家》。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盟。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赞美。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次:排列。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以区区之齐在海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故论卑而易行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伐,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日:“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11.下列各句中加黑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修:修建12.选出下列加黑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鲍叔知其贤/ 其为政也B.管仲富拟于公室/ 乃设九宾礼于庭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3.下列各句

中加黑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为言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14.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⑤故论卑而易行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第Ⅱ卷(共105分)四、(15分)16.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3分)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2分)三、11.D 12.B 13.C 14.A 15.C四、16.(1)管仲既被录用,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盟会诸侯,安定天下,这全是管仲的谋略。(2)知道我不为小节感到羞耻,却为功名不能在天下显扬感到羞耻。

文言文《史记管仲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晋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③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④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⑤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仲列传》)15.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_________)(2)将顺其美(_________)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B.贵轻重,慎权衡 C.管仲因而信之D.然孔子小之 1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分财利多自与。 A.管仲囚焉。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夫晋,何厌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8.请用“/”给第④段画线句断句。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19.请把第②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0.第③和④段表现了管仲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 15.交往扶持 16.C 17.C 18.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高祖本纪练习

高祖本纪配套练习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失之豪厘,差之千里B.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C.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D.以拾遗补艺 解析A项“豪”通“毫”;B项“罔”通“网”,“失”通“佚”;C项“拂”通“弼”。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氏去周适晋而子迁适使反 B.泽流罔极罔疏则兽失 C.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每与臣论此事 D.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解析A项分别为“到,去”,“恰逢”;B项分别为“无,没有”“网”;C项分别为“著述”“谈论”;D项均为“死”。 答案 D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以达王事而已矣 A.在赵者,以传剑论显 B.以其地为河内郡 C.垂空文以断礼义 D.汉兴以来,至明天子 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A项介词,凭借;B项介词,把;D项连词。答案 C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得与从事 B.整齐其世传 C.故发愤且卒 D.忠信行道,以奉主上 解析A项指“参与其事”;B项指“整理,归纳”;C项指“愤懑”。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坑赵长平军 B.学者到今则之 C.诸侯之相王 D.父不父则无道 解析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B 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欲以何明 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B.显功名于虞夏 C.臣不臣则诛 D.浮于沅、湘 解析A项和例句为宾语前置句,B、D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 答案 A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ù)空乏其身(kòng)寡助(guǎ) B.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妾妇(qiè) C.富贵不能淫(yín)畎亩(quǎn)胶鬲(gé) D.傅说(yuè)百里奚(xī)法家拂士(bì)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亲戚畔之B.曾益其所不能 C.威武不能屈D.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C.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D.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一荣誉,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有重大意义。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并且对语文老师来说是熟悉的。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 ...的一项是() ①这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程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 ①两名出舱航天员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又进行了其他作业。 ①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 部既定任务。 ①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①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并,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狼呜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 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秘④。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节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 【注释】①壬寅岁: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②华顶:天台山峰名。③磥砢:石众多而乱。④挡秘:阻挡撞击。⑤拗怒:抑制愤怒。 1.解释下面加点字。 (1)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_______ (2)遂.两宿焉遂: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4.说说【甲】【乙】两文所写到的水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与施从事书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4 管仲列传 Word版含解析

管仲列传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内容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年间,当时诗人困居长安,抑郁而不得志,尝尽了人情冷暖。 全诗以“翻手作云覆手雨”开篇,给人一种势利之交实在可畏的感觉。你得意的时候,人们就像云彩那样靠近你;你失意的时候,人们又像雨点一样纷纷离开你。凝练的七个字,就将诗人亲身体会到的浓重的世态炎凉之味描绘了出来。接着诗人写“纷纷轻薄何须数”,其中“何须数”三字满含悲愤,道出了诗人对世人世风的轻蔑和憎恶之情。生活在这样黑暗而又冷酷的社会中,诗人不免感到悲哀绝望,在失望之中,他又想起了古人管仲和鲍叔牙的交谊。管、鲍之间的情谊重于磐石,相形之下,“今人”的“轻薄”就凸显了出来。诗人接着写“此道今人弃如土”,多么形象的比喻,多么无奈的感慨!“今人”像抛弃土块一样将人世间的真情抛弃了,而像诗人这样淳朴坦诚、满怀真情的人该如何在这世间立足呢?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颍.上(yǐnɡ)鲍.叔(bào)仓廪.(lǐn)匡.正(kuānɡ) 少姬.(jī) 枝柯.(kē)衰.微(shuāi) 燕.王(yān) 商贾.(ɡǔ) 不肖.(xiào)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善 (2)去

(3)与?????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动词,给予)吾始困时,尝与. 鲍叔贾(介词,同、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交好、亲附)蹇叔之子与.师(动词,参与,参加,读yù)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动词,同意,允许)子非三闾大夫与. (同“欤”,句末语气词) (4)知???????鲍叔知.其贤(动词,知道)其真不知.马也(动词,识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智”,名词,智慧)孰为汝多知.乎(名词,知识)绝宾客之知.(名词,交情)君何以知. 燕王(动词,知道,了解)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动词,主持,掌管)官知.止而神欲行(名词,知觉,感觉) (5) 乎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吾尝三仕. 三见逐于君(名词作动词)做官 (2)管仲既任政相. 齐(名词作动词)辅佐 (3)鲍叔事. 齐公子小白(名词作动词)侍奉 (4)桓公实北. 征山戎(名词作状语)向北 (5)南. 袭蔡(名词作状语)向南 (6)管仲因而信. 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管仲列传》同步练习(含答案)(2021最新汇编)

《管仲列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①,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②。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予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略有删节)【注】①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桓公怒而攻蔡。见《史记•齐太公世家》。②古代祭祀,用裹束的青茅过滤去酒渣。包,裹束。茅,青茅。按:责楚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这是齐伐楚的借口。亦见《史记•齐太公世家》。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盟。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赞美。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次:排列。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以区区之齐在海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故论卑而易行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伐,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日:“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11.下列各句中加黑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修:修建12.选出下列加黑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鲍叔知其贤/ 其为政也B.管仲富拟于公室/ 乃设九宾礼于庭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3.下列各句

《晏子春秋》与《管仲列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啧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文本二: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现其行事,故次其传。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B.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C.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D.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庄公,即齐庄公。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一等。 B.“弑庄公”意为杀死庄公,“弑”在古代专指臣杀君,下杀上。 C. 袒免,即露出左臂,脱去帽子用白布缠头,是古代一种较轻的丧礼。 D.“进思尽忠”的“进”与《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的“进”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庄公起初很信任晏子,多采纳他的意见,经常赐他爵位,增加封邑,后来就不再采纳他 的意见了,并不断剥夺他的爵位和封邑。 B.晏子在他的爵位和封邑都被剥夺干净后,先叹后笑,因为他预料到齐庄公一定会被崔杼杀死,也预料到崔杼一定不会加害于他。 C.晏子认为君臣都要为国家服务,如果君主不是为国家利益而死,而是为个人利益而死,那么作为臣子就没有义务为君主殉死。 D.晏子虽然没有为君主殉死,但是他却不怕冒犯崔杼,他坐在地上,将头靠在齐庄公的尸 体上痛哭,以此表达了对齐庄公的哀悼。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管仲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管仲列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 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 ..。 ..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 ..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经商,也指商人。我国古时四民制度,把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商人地位较为低下。 B.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候、功臣的领地或食邑,卿、大夫世代以封邑为食禄,拥有食税权。 C.大夫,先秦诸侯国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D.六亲,泛指亲戚,历代说法不一。此外,党、里、闾也都含亲族意。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管仲列传 《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本文节选了管仲部分。它与其他传记相比较,较为惊异。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学习本文,需要留意以下几点。 1.理解文中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光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生疏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情。生疏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予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留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中其次段是文章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 一、人物名片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进行改革,使齐国日益富强,国力大增。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二、文化常识 成语中的伴侣之交 人不行以没有伴侣,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古人对伴侣有很多特殊的称谓。 1.管鲍之交:比方交情深厚的伴侣。 2.半面之交、一面之交:指只见过一面的人,形容相交的时间极短。 3.布衣之交:以布衣身份相交往的伴侣,指贫贱之交,也可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的人的交往。 4.金兰之交、八拜之交:指异性结拜的兄弟姐妹。 5.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伴侣。 6.总角之交:童年就很要好的伴侣。 7.忘年之交:不拘年岁辈分的差异而结交的伴侣。 8.君子之交: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成的伴侣。 9.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伴侣。 10.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伴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交往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这里指“占廉价” (3)一匡.天下:使……得以匡正 (4)上服.度则六亲固:遵循 (5)俗之所否,因而去.之:舍弃,去除 (6)慎权衡 ..:指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 (7)将.顺其美:扶持 (8)召忽死.之:为……而死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称 ⎩⎪ ⎨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称量,权衡 故其称.曰:主见,称言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称许,称道 (2)与 ⎩ ⎪ ⎨ ⎪ ⎧知与.之为取:赐予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跟,同(介词)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和(连词) 子非三闾大夫与.:吗(语气助词) (3)实 ⎩⎪ ⎨ ⎪⎧仓廪实.而知礼节:充实 桓公实.怒少姬:实际上 (4)岂 ⎩⎪ ⎨ ⎪⎧岂.管仲之谓乎:是否 岂.非天哉:莫非 3.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加以归类。(只填序号) ①九合.诸侯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③管仲既任政相.齐④富.国强.兵⑤贵.轻重⑥管仲因而信.之⑦然孔子小.之⑧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1)使动用法:①④⑥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考实词汇编(建议收藏)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考实词汇编(建议收藏)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追究,查办)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结交,亲附) 3、孔子曰:“吾与点也”。(《论语·四子侍坐》)(赞同,称许)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招致)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魏公子列传》)(介绍,引见) 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孔子世家》)(辅助,改动) 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魏公子列传》)(责备) 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魏公子列传》)(遗憾) 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夸,炫耀)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功勋)(逞。) 11、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陷入困境) 12、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礼物) 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传》)(礼物) 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归:出嫁) 15、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归附)(遗憾) 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 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本纪》)(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购:悬赏捉拿】

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羽本纪》)(交游,交往) 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刺客列传》)(助长,帮助) 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推究……本源) 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刺客列传》)(迎,迎击,抵抗) 22、孔子贫且贱。(《孔子世家》)(地位低下)【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发扬,发展)(功业) 2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进学解》)(都)(具有,占有)【率倜傥非常之人率:全,都】 25、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留侯论》)(疲困) 26、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选拔) 27、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陈书·姚察列传》)(审阅) 2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慰问) 29、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监督) 3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给…看) 31、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高祖本纪》)(向…表示) 32、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录后序》)(解除) 3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改变)【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屈原列传》)(改变,更改)】【亦不能夺之矣夺:改变。】 34、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虻》)(登上) 35、若夫乘天地之正。(《逍遥游》)(顺应) 3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劝学》)(快速的样子)(碰撞,碰到) 37、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报任安书》)(撞,碰撞)

【名师讲题】《管子 治国》《说苑 建本》(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材料二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河间献王曰:“管子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谷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书》五福以富为始,子贡问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晋文公见咎季,其庙博于西墙,公曰:“孰处而西?”对曰:“君之老臣也。”公曰:“西益而宅。”对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墙坏而不筑。”公曰:“何不筑?”对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公出而告之仆,仆顿首于轸曰:“君之明,群臣之福也。”乃令于国曰:“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 (节选自《说苑·建本》,有删改)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B.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C.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D.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与《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中的“王”意思相同。 B.《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C.“顿首”在古代拜礼中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的一种礼节,与“稽首”“叩首”不同。 D.“君之明”中“之”与《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第一段对“富民易治”和“民贫难治”进行了阐释和比较,意在证明“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B.甲文中,管仲认为治理国家要引导百姓从事农业,不能让田地荒芜。 C.乙文中管仲说君王以“天”为贵,齐桓公抬头看天,说明他理解了管仲的意思。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要重视百姓,对于今天治理国家而言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专题05 名句默写——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热题材、新题型特快专递(新高考1月版)(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热题材、新题型特快专递(1月版) 专题05 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 句子是“_____,_____”。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2)《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天的句子是:“____,_____。”【答案】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苍山负雪明烛 天南 2.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声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宁可立即死去或者流放他乡,也绝不愿意与丑恶者同流合污的心态。 (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出了种树的许多错误做法,其中最严重的是种好树后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树木的本性背离。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通过人生的有限与水月无尽的“永恒”对比,体现对人生对宇宙的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其一)》中,李白“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来表明自己希望能像先贤一样辅佐君主,实现远大抱负。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济南市长清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革灭殆.(dài)尽暴.(bào)霜露弊在赂.(lù)秦骊. (lì) 山廊腰缦. (màn) 回 B.思厥.(jué)先祖父为.(wéi)国者洎.(jì)牧以谗诛逦. (lǐ) 迤鼎铛. (chēnɡ) 玉石 C.日削.(xuē)月割一夕安寝.(qín)小则获邑.(yì)胜负之数.(shǔ) 仓庾.(yǔ) D.六国互丧.(sāng)如弃草芥.(jiè)抱薪.(xīn)救火奉之弥. (mí) 繁辇. (niǎn) 车 2.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只有两处有错误的一项是() A.①虽董.之以严刑(督察)②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谦让) ③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司仪)④向使 B.①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决定)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③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④所未尽者……汝可以模拟 ..得之(想象) C.①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还是)②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 ③强公室,杜.私门(堵塞、封闭)④藉.寇兵而赍盗粮(登记) D.①辟邪说,难.壬人 (排斥) ②族.秦者秦也 (众、类) ③而望幸.焉 (有幸) ④始速.祸焉 (使……快速)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生长。窃以为与君实游处 ..相好之日久:同游共处,交往 B.必固.其根本:使……稳固。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 ..斯民:施加恩惠。 C.重念蒙君实视遇 ..厚:看待,对待。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轻视,怠慢。 D.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加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①盘盘焉.,困困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②暴秦之.欲无厌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独夫.之心,日益娇固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②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举匏尊以.相属 D.①使.负栋之柱使.六国各爱其人②赵尝五战于.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全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不齐③一旦 ..不能有,输来其间....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④燕赵之收藏 ..⑥用之如泥沙 ..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韩魏之经营 ⑦楚人一炬,可怜 ..之言语 ..焦土⑧多于市人 A.①②④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6.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C.终必不蒙见察 D.苟以天下之大 7.下列对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②能守其土,义.不赂秦③不能独完.④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⑤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 ..斯民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⑦择善.而从之⑧始速.祸焉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管子》+《说苑》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管子》+《说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其法令逆,而赏罚之所立者不当,则群臣立私而壅塞之,朋党而劫杀之。法度者,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牧.领海内而奉宗庙也。私意者,所以生乱长奸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明主之治国也,案其当宜,行其正理。夫赏功诛.罪,所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 (节选自《管子·明法解》)材料二: 楚令尹 ..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岂吾营私之意也?何廷理之驳于法也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廷理惧,遂刑其族人。成王闻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违夫子之意。”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 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 (节选自《说苑·至公》)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何廷理之驳于法也A今吾族犯法B甚明C而使廷理D因缘E吾心而释之F是吾不公G之心H明著于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指统治,与《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词义不相同。

2013年广东专插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3年广东专插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古文翻译题 4. 名句默写题 6. 阅读理解 单项选择题 1.先秦诸子的著作都不同程度地蕴含“民为邦本”的思想,其中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著作的是( ) A.《老子》 B.《管予》 C.《庄子》 D.《淮南子》 正确答案:A 解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出自《老子》第四十九章,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2.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韩非子》 正确答案:C 解析:“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3.汉乐府的基本艺术特色是( ) A.抒情性 B.叙事性 C.议论性 D.描述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缘事而发”的内容决定的。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山坡羊”是( ) A.诗名 B.词牌名 C.曲牌名 D.宫调名

正确答案:C 解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的一首元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5.《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所处的时代是( )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正确答案:A 解析: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吴中四士”之一。 6.《樊南文集》的作者是( ) A.李贺 B.刘禹锡 C.韩愈 D.李商隐 正确答案:D 解析:《樊南文集》的作者是李商隐。 7.欧阳修反对宋初浮艳文风,其所倡导效法的作家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韩愈 D.刘禹锡 正确答案:C 解析:欧阳修反对宋初浮艳文风,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所效法的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韩愈。 8.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的诗人是( ) A.秦观 B.李清照 C.辛弃疾 D.范成大 正确答案:D 解析: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9.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主张的文学流派是( ) A.前七子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司马迁作品重点实词解释与语句翻译(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考点:司马迁作品重点实词解释与语句翻译(试题版) 考点: 1.抢 2.原 3.徇 4.游 5.购 6.伐 7.奋 8.示 9.谢10.币11.资 12.助13.逆14.间15.引16.让17.过18.恨19.存20.伐21.穷 22.弊23.夺24.报25.发26.赞27.汤28.贱 【考点解读】 司马迁作品作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文章,于是文章中的重点实词的含义传承在历代文人的作品之中。 【考题对接】 【原创】一、解释加点字,翻译全句 1.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报任安书》) 翻译: 2.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 翻译: 3.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 翻译: 4.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项羽本纪》) 翻译: 5.①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本纪》) 翻译: ②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翻译: 6.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 翻译: 7.①二世使使者斩以徇.()。(《高祖本纪》) 翻译: ②斩以徇.()师 翻译: 8.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高祖本纪》) 翻译: 9.①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高祖本纪》) 翻译: ②及觉,痛咎谢.() 翻译: 10.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传》) 翻译: 11.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刺客列传》) 翻译: 1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刺客列传》) 翻译: 13.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刺客列传》 翻译: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9管仲列传(含解析)《史记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九) 管仲列传 [基础运用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合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欺:欺负,占便宜 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游玩 D [D项,游:交际,交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故论卑而.易行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D.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C [C项,连词,表并列/表转折;A项,介词,为、替;B项,介词,表被动;D项,代词,他。]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积财,富国强兵 B.通货 .. ,慎权衡 C.贵轻重 .. D.岂以为周道衰微 .. D [A项,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B项,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C项,古义:经济的发展;今义:重量的大小。]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管仲既任政相.齐 B.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C.贵.轻重,慎权衡 D.然孔子小.之

A [A项,“相”名词用作动词,B、C、D三项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B.任政于齐 C.管仲囚焉D.管仲既用 B [B项,状语后置句,A、C、D三项均为被动句。]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B.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C.古有“行商坐贾”之说,“贾”指在固定店面的商人,而转运贩卖的称为“商”。 D.“四维不张,图乃灭亡”中的“四维”指孝、悌、忠、信。 D [四维指礼、义、廉、耻.]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 (2)生我者父母,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