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ù)空乏其身(kòng)寡助(guǎ)

B.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妾妇(qiè)

C.富贵不能淫(yín)畎亩(quǎn)胶鬲(gé)

D.傅说(yuè)百里奚(xī)法家拂士(bì)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亲戚畔之B.曾益其所不能

C.威武不能屈D.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C.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D.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一荣誉,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有重大意义。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并且对语文老师来说是熟悉的。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

...的一项是()

①这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程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

①两名出舱航天员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又进行了其他作业。

①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

部既定任务。

①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①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二、综合性学习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个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孙子兵法》等国学文化经典课程,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2)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支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材料二:百姓怨望①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②。九侯有好女,入之纣。纣不喜九侯女,杀之,而醢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并脯④鄂候。西伯昌闻之,窃叹。纣囚西伯。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西伯归乃阴⑤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面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⑥失权重。

(节选自《史记·殷本纪》,有删改)【注释】①怨望:怨恨。①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①醢(hǎi):肉酱。这里指一种酷刑。①脯(fǔ);干肉。这里指一种酷刑。①阴:暗暗地。①稍:逐渐。

叛乱由此可判断材料二中“百姓怨望而诸侯有醉者”的“畔”的意思是()

A.田界B.疆界C.旁边D.同“叛”。背叛,叛乱

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B.委.而去之(委:离开)

C.纣不喜九侯女,杀之.(之;代词,代指九侯女)D.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而:表承接)

9.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B.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C.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D.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11.材料一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西伯与纣王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梁惠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④。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⑤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佣者,其无后乎!’为其象⑥人而用之也,如之何⑦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注释)①梃:棍棒。①政:施行恶政。①庖:厨房。①饿殍:饿死的人。①恶:表示反问的语气。①象:同“像”,①如之何:怎么,为什么。

1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此率兽而食人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往之女.家___________(2)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

(3)无以异.也___________(4)始作.俑者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5.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具体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①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③,分财利多自与④,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⑤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⑥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⑦死之,吾幽囚⑧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

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史记》)【注】①遇:对待。①匡:拯救。①贾:做买卖。①与:给。①时:时机。①仕:做官。

①召忽:人名。辅助公子纠,够兵败而死。①幽囚:关在深牢中。

16.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管仲事公子纠

17.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劳.其筋骨( )

(3)已而

..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4)吾尝三战三走.( )

18.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9.阅读《管仲列传》,说说“管鲍之交”为什么会被后人用来比喻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的朋友关系。

20.结合《管仲列传》,说说“管夷吾举于士”为什么能作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论据。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②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所以处③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④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⑤居学宫⑥旁。孟子乃嬉为俎豆⑦揖让进退⑧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⑨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母仪》之《孟母三迁》)【注释】①舍:住屋。①嬉:玩耍。①处:安顿。①贾人衒(xián)卖:商人沿街叫卖。

①复徙:又搬迁。①学宫:学校。①俎(zǔ)豆:此指古代的祭祀仪式。①揖让进退:即

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①卒(zú):最终,终于。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征.于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其它三项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B.俎豆揖让进退之事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卒成大儒之名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此可以处吾子矣。

24.【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孟子先后居住的是哪三个地方?(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25.【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故事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B

6.(1)专家呼吁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国家实验课程,当前国学经典正在走进中小学,走向世界。

(2)【示例】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7.D8.B9.A10.(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逐渐丧失了权势。11.示例:西伯心忧国事,“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修德行善”,诸侯多归顺西伯,使“西伯滋大”,这体现了“得道多助”;纣王在“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时,酷刑镇压,又滥杀、囚禁重臣,最终“诸侯多叛纣”而“失权重”,这体现了“失道寡助”。

12.此/率兽而食人也13.(1)同“汝”,你(2)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3)不同(4)制作14.(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2)怎么能让这些百姓们饥饿死呢?15.甲文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巧用排比,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向极致。乙文的“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用排比句罗列极度不公的社会现象,触目惊心,从而自然推出必须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16.管仲/事/公子纠17.选拔、任用使……劳累不久逃跑18.(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2)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19.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和鲍叔经商,鲍叔知道管仲生活贫困,分财利时让管仲多拿一些;管仲为鲍叔办事,结果使鲍叔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管仲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没有才干,而是觉得他没有遇到好时机;管仲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管仲胆小,知道管仲还有老母;管仲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无耻,知道管仲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由此可见管仲和鲍叔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答对其中两点即可)20.齐桓公即位后,管仲因曾辅佐过公子纠而被囚禁,幸得有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才能成为齐国的贤臣。这是在困境之中受到磨砺,获得机遇,施展才能。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强调人要经受磨砺,所以“管夷吾举于士”可以成为论据。

21.通“增”,增加。过失,这里是犯错误的意思。表现22.C23.(1)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灭亡。

(2)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孩子了。24.【甲】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孟子先后居住的三个地方“其舍近墓”“迁居市旁”“居学宫旁”25.示例:说明了“生于忧患”,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居安思危,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不要只贪图安逸享乐而不思进取,要以坚韧的精神与困难做斗争。

2019部编八上语文 22《孟子》三章同步分章节练习及答案

22 《孟子》三章 分章节同步练习 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测试时间:35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亲戚畔之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君子有不战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环而攻之而.不胜然而.不胜者 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时/不如地利 B.故君子/有不战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二、填空题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七里之郭.() (2)环.而攻之( ) (3)池.非不深也( ) (4)兵.革.非不坚利也( )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至.( ) 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2)文中指出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6.文学常识填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作者是时期的思想家,他是学派代表人 物之一。 三、拓展运用题 7.综合性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 4 月 23 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

加活动。 (1)【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 录一则关于读书的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故事会】小芳组织了“讲孔子、孟子的故事”活动。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 关的成语故事参加这一活动。 ①孔子: ②孟子: 四、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委.而去.之委:去:(2)亲戚畔.之畔: 9.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0.翻译下列句子。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11.“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含义: 事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部编版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ù)空乏其身(kòng)寡助(guǎ) B.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妾妇(qiè) C.富贵不能淫(yín)畎亩(quǎn)胶鬲(gé) D.傅说(yuè)百里奚(xī)法家拂士(bì)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亲戚畔之B.曾益其所不能 C.威武不能屈D.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C.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D.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一荣誉,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有重大意义。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并且对语文老师来说是熟悉的。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 ...的一项是() ①这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程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 ①两名出舱航天员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又进行了其他作业。 ①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 部既定任务。 ①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①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含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基础检测(60分) 学号:姓名:成绩一、基础知识 (一)文言常识(8分) 1、选自《孟子译注》,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人,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等人共同编著的。答:战国、儒家、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并称为“四书”。 答:《孟子》、《大学》、《论语》、《中庸》 (二)基础选择(18分)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解析】C被动,被选拔,被起用。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解析】例句是凭借。C凭借。 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离开)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弃)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 答:【解析】B通假字,通“叛”背叛。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解析】A表修饰;表顺承。B的原因;的人。C助词,的。D凭借;用来。 5、“得道者多助”中的“得道”是什么意思( ) A.正确的道路 B.遵循自然道理 C.施行“仁政” D.参透道法 答:【解析】C施行“仁政”。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B、【亲戚】家属,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答:【解析】B内外亲属。 二、文言翻译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9分) 1.【环】 2.【池】 3.【委】 4.【域】 5.【固】 6.【威】 7.【得道】 8.【亲戚】 9.【畔】 答案:1.围。 2.护城河。 3.放弃。 4 .限制 5.巩固 6.震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23 《孟子》三章 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 《孟子》三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C.所以动心韧性,曾益其所不能。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B.威武不能屈.(屈:使……屈服。) 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举:向上抬,向上托。) D.人恒过 ..,然后能改(恒过:常常犯错误。)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舜/发于/畎亩之中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4.填空。 (1)孟子,名, (朝代)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 5.下列对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愤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三人的

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6.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此之谓大丈夫。”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请将文段甲中横线处的句子填写完整。 8.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独行其.道 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C.帝感其.诚 D.其.间千二百里 9.翻译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岂不诚.大丈夫哉(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课内阶梯训练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孟子》三章课内阶梯训练题(附答案) 一、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傅说()法家拂()士 3、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困于心,衡于虑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入则无法家拂士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思: 池非不深也。古义:今义: 6、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习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 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国恒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则有去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逆境能成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的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 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同步练习

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 1.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与孔子并称“”。宋朝朱熹把《论语》《》《大学》《》合称为“四书”。 2.解释重要字词的意思: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郭】:;【环】:;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池】:;【委】:;【去】:; (3)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域】:;【固】:;【威】:;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得道者】:;【寡】:;【畔】:; 3.文学常识填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和孔子齐名,世称同为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四书”指:《》《》《》和《孟子》 4.写出下列划线字的一词多义。 ①城: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 ②得:是焉得为大丈夫得志,与民由之 ③戒:往送之门,戒之曰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④之:母命之往送之门此之谓大丈夫 七里之郭 5.写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以顺为正者 古义:;

今义: ②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 今义: ③与民由之 古义:; 今义: 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今义: 6.古今异义区分。 (1)池.非不深也 古义: 今义: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古义: 今义: (3)所以 ..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孟子用“”“”“”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测练习一、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1、曾.益: 2、衡.于虑: 3、拂.士: (二)、古今异义 ⒈舜.发于畎亩之中 ⒉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 ⒊管夷吾举于士. ⒋所以动心忍性。 ⒌征于色 ⒍发于声,而后喻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三)、一词多义 1、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 生于忧患 2、发: 发于畎亩 发于声 3、拂: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四)、词类活用 1、苦其心志: 2、劳其筋骨: 3、饿其体肤: 4、空乏其身: 5、动心忍性: 6、行拂乱其所为: 7、人恒过: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二、达标体验 (一)、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人恒.过。(恒心) B、傅悦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二)根据课文默写。 1、,,而后作;,,而后喻。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认为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 、。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能力提升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B、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这两个条件。 C、本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D、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拓展创新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

(2023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同步练习:23 《孟子》三章(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

《孟子》三章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B.委.而去之(放弃) C.以顺为正.者(正确) D.一怒而诸侯惧.(害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 C.居天下之.广居妾妇之.道也 D.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必先/苦其心志 D.一怒/而/诸侯惧 4.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他们为了自己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A.有些人妻儿可以不要 B.有些人可以不当官 C.有些人官可以不做 D.有些人财产能够抛弃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人恒过.() (4)而后喻.()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孟子三章》随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邹人,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孟 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力的大师,有“______”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2)《孟子》是记录______________言行的著作,共______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宋代朱熹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2.直接性默写填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百里奚举于市。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理解性默写填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将“寡助”和“多助”进行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性默写填空。《富贵不能淫》。 (1)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具备的道德操守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3《孟子》三章(含答案)

23《孟子》三章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B.委.而去之(放弃) C.以顺为正.者(正确) D.一怒而诸侯惧.(害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 C.居天下之.广居妾妇之.道也 D.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必先/苦其心志 D.一怒/而/诸侯惧 4.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他们为了自己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A.有些人妻儿可以不要 B.有些人可以不当官 C.有些人官可以不做 D.有些人财产能够抛弃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人恒过.() (4)而后喻.()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综合练习卷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天时 ..(),..()不如 ..()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 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 ..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课《孟子三章》阅读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孟子》三章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1)解释下面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 ②得志,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善用修辞手法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4)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课堂同步作业试题及答案

22.《孟子》三章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米粟(sù)空乏其身(kòng)寡助(guǎ) B.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妾妇(qiè) C.富贵不能淫( yín)畎亩(quǎn)胶鬲(gé) D.傅说(yuè)百里奚(xī)法家拂士(bì)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七里之郭( ) (2)委而去之( ) (3)多助之至( ) (4)父命之( ) (5)与民由之( ) (6)威武不能屈( ) (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8)人恒过( ) (9)而后作( )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B.必先/苦其心志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亲戚畔之 B.曾益其所不能

C.威武不能屈 D.入则无法家拂士 5.填空。 孟子,名________,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_____时期_____家,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能力提升全练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立天下之正位父命之 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2.根据提示默写。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3.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巩固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巩固练 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人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孟子却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们不愿贫贱忧戚,张载却说这是“玉汝于成”,帮助你成功。二者思想是一致的,包含着深刻zhé理,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不是康庄大道,总是会遇到种种艰难屈折,要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不断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进。正是这样的人生智慧,指引人们把困难和逆jìng看作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自觉地在困难和逆境中磨炼自己,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地去争取胜利,养成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xī的精神。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迎接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忧戚()挫()折zhé()理 不屈不挠()逆jìng()自强不xī()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康庄大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 (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 (2)《富贵不能淫》中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的经历磨难后产生的结果是:___ 。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___。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一课一练(含答案)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一课一练(含答案)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夫〖〗环而攻之; 2.米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亲戚〖〗畔〖〗之; 5.公孙衍〖〗; 6.诸侯〖〗; 7.天下熄〖〗; 8.往之女〖〗家; 9.不能淫〖〗。 ㈡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贫贱敷衍熄灭毕恭毕敬 B.威武淫漫屈服独行其道 C.王候恐惧焉得怒发冲冠 D.违背安居侍妾矢志不余 ㈢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5.此之谓大丈夫。 ㈣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名____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___家,是继孔子以后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__________”,与孔子合称“__________”。 ㈤基础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⑴环而攻之而不胜环:___________ ⑵池非不深也池:___________ ⑶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___________ ⑷委而去之委:___________ ⑸故君子有不战有:___________ ⑹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岂:___________诚:___________ ⑺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 ⑻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___________焉:___________ ⑼父命之命:___________ ⑽必敬必戒戒:___________ ⑾居天下之广居居:___________居:___________ ⑿得志,与民由之得: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 ⒀贫贱不能移移:___________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shuō)畎.亩(quăn)公孙衍.(háng)妾.妇(qiè) B.女.家(nǚ)贫贱.(jiàn)筋.骨(jīng)不能淫.(yín) C.空.乏(kòng)拂.乱(fú)曾.益(céng)不能屈.(qū) D.米粟.(sù)胶鬲.(ɡé)拂.士(bì)百里奚.(x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逻辑严谨,有不屑置辩的说服力。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句式整齐,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了六位圣贤出身卑微却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 B.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 C.孟子认为,“妾妇之道”表现的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 D.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甚至是国家,若要生存发展,都必须要有忧患意识。 二、课文精读 【一】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2)是焉.得为大丈夫: (3)无违夫子.:(4)以顺为正.者: (5)居天下之广.居: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 7.孟子擅长用含蓄幽默的语言说理,请你结合本文具体谈一谈。 7.孟子擅长用含蓄幽默的语言说理,请你结合本文具体谈一谈。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23《孟子》三章练习答案

《孟子》三章随堂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ù)空乏其身(kòng)寡助(guǎ) B.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妾妇(qiè) C.富贵不能淫(yín)畎亩(quǎn)胶鬲(gé) D.傅说(yuè)百里奚(xī)法家拂士(bì) 【答案】B 【详解】 guàn故选B。 2.下列各语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C.所以动心韧性,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C.应为“动心忍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 A.此之.谓大丈夫B.妾妇之.道也 C.与民由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 考查对虚词“之”字的理解。例句与A项中的“之”都是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助词,的;C项,代词,指正道;D项,助词,的。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立天下之.正位父命之. 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而:表顺承/表并列; B.是:代词,这; C.之:助词,的/代词,指男子; D.拂:同“弼”,辅佐/违背; 故选B。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