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并,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狼呜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

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秘④。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节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

【注释】①壬寅岁: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②华顶:天台山峰名。③磥砢:石众多而乱。④挡秘:阻挡撞击。⑤拗怒:抑制愤怒。

1.解释下面加点字。

(1)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_______

(2)遂.两宿焉遂: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4.说说【甲】【乙】两文所写到的水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漳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④,悟衷散赏。

[注]①干:连接;②汉;银河;③春罗:即女萝,学名松萝,一种地衣类植物;④颐物:流连物态以怡养性情。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四时.俱备

(2)清川.万转

6.翻译下面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所写的景物的特征。

8.甲乙两文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①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③延长,为恶者降年④不永?朕又闻桀、纣⑤帝王也,以匹夫⑥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⑦,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删改)

【注】①其事:治理国家的方法。②惟善是务:凡是好事,就认真去做。③福祚(zuò):福禄,福分。④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⑤桀、纣:桀,夏末代国王,纣,商末代国王。⑥匹夫:平常人。⑦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

②往之女.家:__________

③太宗谓.侍臣曰:__________

④朕又闻.桀、纣帝王也__________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B.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C.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D.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11.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此亦帝王深耻也。

1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来阐述观点?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任选一例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①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③,分财利多自与④,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⑤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⑥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⑦死之,吾幽囚⑧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史记》)

【注】①遇:对待。②匡:拯救。③贾:做买卖。④与:给。⑤时:时机。⑥仕:做官。⑦召忽:人名。辅助公子纠,够兵败而死。⑧幽囚:关在深牢中。

13.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管仲事公子纠

14.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劳.其筋骨( )

(3)已而

..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

(4)吾尝三战三走.( )

1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6.阅读《管仲列传》,说说“管鲍之交”为什么会被后人用来比喻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的朋友关系。

17.结合《管仲列传》,说说“管夷吾举于士”为什么能作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论据。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

【注释】①鄙:边境。②顾:还,反而。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惩.山北之塞惩:__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______

(3)吾欲之.南海之:______

(4)越.明年越:______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0.认真阅读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愚公与僧贫者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21.《愚公移山》以移山的故事展现愚公的品质,但故事末尾却是由天神将山移走,这样写会对愚公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影响吗?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乙】

孝景三年,吴楚反①。亚夫为太尉,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②,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③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④,不肯往。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

注:①吴楚反:吴楚七国发动叛乱。②剽轻:骁勇轻捷。③深壁:此处为加高营垒的意思。

④便宜:有利。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改容式车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日使.使请太尉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太尉计谋为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A.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B.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C.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D.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25.甲乙两文各侧重表现周亚夫哪方面的军事才能,请简要概括。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⑤尘念,此际暂生。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26.解释加点的字。

(1)猛浪若奔.( )

(2)互相轩.邈( )

(3)流水周.于舍下( )

(4)去.我万里( )

27.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2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抵若是.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随意乱书.与朱元思书.

D.胜绝.第一猿则百叫无绝.

29.翻译下列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30.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回答。

(八)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怎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法: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怀民亦未寝.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

(4)思欲就.亭止息 ( )

32.下列关于【甲】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①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①待:须要。②赡:充足。

3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委.而去之(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寡助之至.(4)亲戚畔.之

3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心悦而诚.服也/岂不诚.大丈夫哉

B.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天时不如.地利

C.诗云./高峰入云.

D.自.东自西/自.非亭午夜分

3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39.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有人认为,【甲】文“得道者”就是【乙】文的“王”,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结合两篇选文,说说孟子在说理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答案】1. 同“缺”,空隙、缺口;于是、就。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我坐在石梁上,就像骑在瀑布上。 4.凶险湍急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句意:就在那里住了两个晚上。遂,于是,就。

2.考查断句。句意: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亭午夜分”是“自非”的宾语,“曦月”是“不见”的宾语,故断句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峻,高峻。茂,茂盛。良,甚,很。

(2)余,我。恍若,好像。

4.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中的“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知江水的凶险。根据“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江水的湍急。

根据乙文中的“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秘”可知水的湍急。根据“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可知水的凶险。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壬寅年,我游天台石梁瀑布,四面高耸的山峰巍然挺拔,大块沉重的山崖沉稳地竖立着,都围绕着石梁遮拦围合。石梁长两丈,宽三尺左右,好像一只巨大的龟背横跨在山腰上。石梁的下面被(水)掏空。水来自华顶峰,直落平流折叠四层,到石梁会合,如同万马结集成队,穿过石梁而狂奔。凡是被岩石阻挡的水必定愤怒,愤怒了必然号叫。凭借从千尺之高一跃而下之势,被众多的乱石所阻挡推击,自然怒势难抑,响声震天,人相对着说话而听不见声音。我坐在石梁上,恍恍惚惚好像骑在瀑布上。走在山脚下抬头仰望,就感觉到飞沫溅湿头顶,目光被飞沫晃得眼花缭乱,坐和站都不能稳,仿佛自己的身体都要被水一起冲走。瀑布上面的寺庙叫上方广,下面的寺庙叫下方广。因为喜爱瀑布的缘故,就在那里住了两个晚上。

(二)

【答案】5.(1)季(2)河流 6.(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松萝覆盖了小路。7.景色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着勃勃生机。(2点即可)8.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意近2点即可)解析】5.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四季都有。时:季。

(2)大意:清清的流水千折百回。川:河流。

6.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自:从。复: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2)重难点词语有:被:通“披”,覆盖。径:小路。

7.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可以看出山高水净的特点;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可以看出绚烂多彩的特点;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可以看出勃勃生机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甲文景色秀美的特点。

8.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根据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和乙文“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可以看出作者热爱自然,娱情山水的思想;根据甲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乙文“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可以看出作者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思想。

【点睛】甲文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乙文译文:

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地,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一年之中)秋冬则霜雪覆盖,春夏则藤萝铺径。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三)

【答案】9. ①使……屈服②同“汝”,你③对……说④听

说10.B 11.①(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交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②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12.对比。例如甲文:把“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进行对比,阐述了“大丈夫必须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点。

例如乙文:把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将桀、纣与普通百姓对比,阐述了“善者福祚延长,为悲者降年不永”的观点。

【解析】9.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屈:使……屈服。

(2)句意:到了你丈夫家里。女:同“汝”,你。

(3)句意:唐太宗对侍臣说。谓:对……说。

(4)句意:我又听说桀、纣虽为帝王。闻:听说。

10.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翻译为“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是周朝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所以”引出结果。据此断句为: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故选B。

1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惧:害怕。安居:安静。天下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2)此:这;亦:也;耻:感到羞愧。句式上,这是一个判断句式。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作答。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来阐述观点。

例如,结合甲文内容可知,甲文中的“妾妇之道”在文中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比之下可知,孟子主张大丈夫必须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例如,结合乙文“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可知,乙文中唐太宗把周朝只做善事与秦朝实行暴政进行比较,将夏桀、商纣的恶与普通百姓的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基业长短的关键在于“善”,同时也告诫他人、勉励自己要行善。综上分析即可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乙】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没有不同的。

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肆意骄奢淫逸,喜欢施行刑罚,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施行仁政可以延长国运,施行暴政则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虽为帝王,(但是)即便与平民作比,平民也认为自己受到了羞辱;颜回和闵损虽是平民,但与帝王作比,帝王也以此为荣耀。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足,被人嗤笑。”

(四)

【答案】13.管仲/事/公子纠14. 选拔、任用使……劳累不

久逃跑15.(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2)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16.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和鲍叔经商,鲍叔知道管仲生活贫困,分财利时让管仲多拿一些;管仲为鲍叔办事,结果使鲍叔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管仲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没有才干,而是觉得他没有遇到好时机;管仲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管仲胆小,知道管仲还有老母;管仲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无耻,知道管仲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由此可见管仲和鲍叔相知甚深、交谊深厚。(答对其中两点即可)17.齐桓公即位后,管仲因曾辅佐过公子纠而被囚禁,幸得有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才能成为齐国的贤臣。这是在困境之中受到磨砺,获得机遇,施展才能。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强调人要经受磨砺,所以“管夷吾举于士”可以成为论据。

【解析】13.考查断句。

句意:管仲侍奉公子纠。“管仲”是主语,“事”是谓语,“公子纠”是宾语。

故断句为:管仲/事/公子纠。

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举,选拔,作用。

(2)句意: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劳累。

(3)句意:随后,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已而,不久。

(4)句意: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走,逃跑。

1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同“增”。

(2)者:……的人。知:了解。

16.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可得: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

根据“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可得: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根据“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可得:管仲和鲍叔经商,鲍叔知道管仲生活贫困,分财利时让管仲多拿一些。

根据“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可得:管仲为鲍叔办事,结果使鲍叔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根据“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可得:管仲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没有才干,而是觉得他没有遇到好时机。

根据“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可得:管仲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管仲胆小,知道管仲还有老母。

根据“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可得:管仲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管仲无耻,知道管仲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根据以上事件可知,管仲和鲍叔相知甚深、交谊深厚。

17.考查比较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就是题目,即,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

根据第二篇文本中的“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可知,管仲曾效力于公子纠,后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即位后,曾囚禁管仲,后叔向齐桓公推

荐,管仲才能成为齐国的贤臣,辅佐公子小白成就了一番霸业。管仲被囚,在困境中受到了磨砺,又遇到鲍叔的举荐,最终才华得以施展。可以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所以“管夷吾举于士”可以成为论据。

【点睛】参考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管仲列传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随后,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安定,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能,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五)

【答案】18. 惩:苦于亡:通“无”之:到,去越:到了19.(1)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20.愚公决定挖山便组织家人去实施;僧贫者决定去南海就出发;他们都能立下志向,并且有实干精神,不怕困难。21.不会,天神也是被愚公的行为感动了才会去搬山,侧面衬托出愚公挖山的精神是可贵的。

【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惩,苦于;

(2)句意: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亡,通“无”,没有;

(3)句意:我想要到南海,之,到;

(4)句意:到了第二年,越,到了。

1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穷匮,穷尽;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2)人之立志,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顾,还,反而;如,比得上;哉,感叹语气词。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从甲文“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可知,愚公面对家人的质疑积极组织应对方式,在意见统一后立马展开行动,愚公是个有行动力,勇于直面困难,寻找解决方式的人;由乙文“吾一瓶一钵足矣”可知,贫僧只依靠一瓶一钵便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到往南海,并且最终也实现了目标,贫僧是个踏实实干的人。综合二人的品质,可知愚公与贫僧都有切实的目标,立下目标后便脚踏实地,敢想肯干,有极强的行动力与实干精神,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

21.本题考查文言文情节内容的分析。由甲文最后“帝感其诚”可知,天神最后也是被愚公的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感动了才会去搬山,这是侧面描写,用天神的行为衬托出愚公挖山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因而,这个故事的结尾方式实际上有助于体现愚公这一人物特质。

【点睛】参考译文

【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

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过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六)

【答案】22. 表情派遣对;正确23.C 24.(1)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够纵马奔驰。

(2)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25.示例:甲文侧重表现周亚夫治军严谨、令出如山;乙文侧重表现其战术精湛、用兵如神。

【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容:表情;

(2)句意: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使:派遣。

(3)句意: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是:对,正确。

2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

“愿以梁委之”是想法,“绝其粮道”是举措,“乃可制”是达到的目的;

故断为: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故选C。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约:规定;驱驰:策马疾驰;

(2)既:已经;乃:于是、就;去:离开。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甲文“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可见,细柳军营戒备森严,严阵以待,只听从将军的命令,防止敌人侵扰,表现了周亚夫将军军纪严明;根据甲文“‘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在军队中也不能拥有特权,不能“驱驰”,表现了周亚夫将军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乙文“吴楚反。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可知,周亚夫向皇帝提出放弃梁国让楚兵进攻,断绝楚国粮道的建议,并且按照此计划实施,取得胜利,可见乙文侧重表现周亚夫战术精湛、用兵如神。

【点睛】【甲】参考译文: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乙】参考译文:

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

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而是派遣轻骑兵由弓高侯等人率领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人们注意防备西北。接着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汉兵于是乘胜追击,完全俘虏了叛军,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

(七)

【答案】26. 飞奔的马高环绕距离27.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28.A 29.(1)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2)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30.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解析】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奔:飞奔的马。

(2)句意: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远处伸展。轩:高。

(3)句意: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周:环绕。

(4)句意:距离我万里。去:距离。

2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因置草堂”写建造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写堂前有松树,“修竹千余竿”写堂前的竹子。故断为: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2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是:代词,这样/代词,这样;

B.上:动词,向上/介词,在上面;

C.书:动词,写/名词,信;

D.绝:形容词,绝妙/动词,断绝;

故选A。

2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鸢,老鹰;戾,至、到达;息心,平息名利之心。

(2)重点词:若,像;是,这样;殚,详尽。

30.本题考查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

甲文,作者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这句感慨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写奇景,又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热爱自由闲适的生活,欲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乙文,从“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中可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对挚友的怀念,以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乐观豁达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

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平生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

(八)

【答案】31. 睡觉只是曾经到,靠近32.D 33.(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于是(我)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34.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寝:睡觉。

(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

(3)句意: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尝:曾经。

(4)句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就:到,靠近。

3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写水突出其清”错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意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本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没有写到水,故“写水突出其清”错误;

故选D。

3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

(2)由是:因此。

3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作者情感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里面包含着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乙文为作者被贬惠州期间所作,作者在谪居生涯中常常苦中作乐,信步山野中排遣愁怀,领悟自然玄机。此次登松风亭未遂,却“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再次觉悟到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为人坦诚、天真、乐观豁达的一面。可知两文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都表现了乐观、旷达、随缘自适的心境。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九)

【答案】35.(1)放弃(2)巩固(3)极点(4)同“叛”,背叛。36.(1)能行仁政的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2)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7.A 38.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39.(1)同意。得道者就是能行仁政的君主,而依靠道德,施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做‘王’。他们都依靠道德使天下人归顺服从,人心向背,就是孟子主张的“仁政”。

(2)孟子善于在说理时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更加突出其论点;运用排比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解析】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委:放弃;

(2)句意为: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巩固;

(3)句意为: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

(4)句意为: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3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寡:少。

(2)重点词语:故:所以。有:要么,或者。胜:取得胜利。

3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A.确实,实在/确实,实在;

B.像/比得上;

C.说/云彩;

D.从/如果不是;

故选A。

3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为“仗着实力假借仁义征伐天下,可以称霸诸侯,称霸一定要凭借国力的强大;依靠道德来实行仁义的,可以使天下归心,这样做却不必凭借强大国力”,“以力假仁者霸”主谓结构,应在“霸”后停顿;“霸必有大国”主谓结构,应在“国”后停顿;“以德行仁者王”主谓结构,应在“王”后停顿。

39.本题考查内容和写法理解。

(1)【甲】文“得道者”意思是指实施“仁政”的君主,根据【乙】文“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和“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可知,依靠施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做“王”,并且举出汤、文王和孔子的例子,说明依靠道德使天下人归顺服从,这才是人心真正的向背,与甲文“得道者”是一致的,都是实施“仁政”。应答同意。

(2)根据【甲】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是举例论证,【乙】文“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也是举例论证,可知孟子善用举例论证,论证自己的观点;

根据【甲】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对比论证,【乙】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也是对比论证,可知孟子善用对比论证,论证自己的观点;

结合【甲】“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和乙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可知,能自还擅长排比手法(或铺排)说理,使文章气势恢宏,汪洋恣肆,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令人折服。

【点睛】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孟子说:“仗着实力假借仁义征伐天下,可以称霸诸侯,称霸一定要凭借国力的强大;依靠道德来实行仁义的,可以使天下归心,这样做却不必凭借强大国力。汤就仅仅用他方圆七十里的土地,文王也就仅仅用他方圆百里的土地〔实行了仁政,而使人心归服〕。仗着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人家不会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的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就好像七十多位弟子归服孔子一样。《诗经》说过:‘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没有哪种想法不心悦诚服。’正是这个意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复习 (一)《周亚夫军细柳》《绛侯周勃世家》对比阅读 甲:《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称善者久之。 乙:《绛侯周勃世家》周勃,沛人。高祖为沛公初起,从入汉中,拜为将军。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号绛侯。文帝即立,以勃为右丞相。居十余月,乃谢请归相印。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①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②,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注释:①冒絮:头巾。②狱辞:案件的供词。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两处)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 A.军.细柳() B.已而 ..之细柳军()C.居.十余月() D.顾.欲反邪!()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称善者久之.②吏方验而出之. B.①请以.军礼见②不以.此时反 C.①其将固可袭而.虏也②吏方验而.出之 D.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②乃.免相就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5.从文中看,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共同特点是:;文帝在对待父子两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划一处)(1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举茂才 以此遗之 由是震益见怨 樊丰等因乘舆在外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此遗之 A.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B.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不以疾也(《三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展早年便精通《欧阳尚书》,并且博览群书,做学问一丝不苟,因而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他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年纪大了仍然志向坚定。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并,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狼呜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 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秘④。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节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 【注释】①壬寅岁: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②华顶:天台山峰名。③磥砢:石众多而乱。④挡秘:阻挡撞击。⑤拗怒:抑制愤怒。 1.解释下面加点字。 (1)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_______ (2)遂.两宿焉遂: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4.说说【甲】【乙】两文所写到的水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与施从事书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2022-2023 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斑斓.(lÁn)炫.目(xuÀn)摇曳.(yÀn)矢.志不移(shì) B.瓦砾.(lè)尴.尬(gān)惊骇.(hÀi)歼.灭(jiān) C.深湛.(zhèn)悠.闲(yōu)矜.持(jīn)劫.后余生(jié)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B.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敌阵,令对岸的敌军惊恐不已,纷纷逃窜。 C.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处.心.积.虑.,废寝忘食。 D.不可否认,当今许多富翁都是从白.手.起.家.开始的,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 愿意坚持,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记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这个句子的谓语是“吹动”。)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ài) 颁.(bān)发燥.(zào)热深恶.(wù)痛绝 B.泄.(xiè)气翘.(qiáo)首建树.(shù) 入木三分.(fèn) C.督.(dū)战教.(jiāo)诲凌.(línɡ)空屏.(bǐnɡ)息敛声D.溃.(kuì)退镌.(juān)刻遗嘱.(zhǔ) 殚.(dān)精揭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千岛湖风景美如画,真是巧夺天工 ....。 B.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C.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 ....的散文佳作。 D.王伟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5、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对偶) B.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比喻)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反问)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借代)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2022-2023 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荻.港(dí)澎湃锐不可当.(dÀng)迎风招展 B.要塞.(sÀi)咆哮惊心动魄.(pò)临空翔舞 C.翘.首(qiÁo)慷慨摧.枯拉朽(cuī)屏声敛气 D.娴.熟(xiÁn)桅杆震耳欲聋.(nóng)无怨无悔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 人入胜。 D.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的是() A.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调查问题和解决问题。 B.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C.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5、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地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B.②⑤①④③C.②③①⑤④D.②①⑤④③A.①④②⑤③ 7、古诗名句默写 (1)庭中有奇树,。 (2),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3)崔颢在《黄鹤楼》中抒写世事苍茫的感慨的诗句是, 。 (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的句子是。(5)《野望》中抒发诗人孤独抑郁心情和避世退隐愿望的诗句是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 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②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③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考试真题资料word版——2023年最新整理《《《《《 2022-2023 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荻.港(dí)澎湃锐不可当.(dÀng)迎风招展 B.要塞.(sÀi)咆哮惊心动魄.(pò)临空翔舞 C.翘.首(qiÁo)慷慨摧.枯拉朽(cuī)屏声敛气 D.娴.熟(xiÁn)桅杆震耳欲聋.(nóng)无怨无悔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 人入胜。 D.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的是() A.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调查问题和解决问题。 B.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C.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5、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地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B.②⑤①④③C.②③①⑤④D.②①⑤④③A.①④②⑤③ 7、古诗名句默写 (1)庭中有奇树,。 (2),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3)崔颢在《黄鹤楼》中抒写世事苍茫的感慨的诗句是, 。 (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的句子是。(5)《野望》中抒发诗人孤独抑郁心情和避世退隐愿望的诗句是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 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②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③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粗词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踌躇(chú)俯瞰(kàn)簇拥惟妙惟肖 B.狼藉(jí)嶙峋(xún)婆娑摩肩接踵 C.濒临(bīng)鲜腴(yú)跋涉自出新裁 D.秀颀(qí)遒劲(qiú)颓唐络绎不绝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经常不交,在班里显得鹤立鸡群 ....。 B.兄弟俩白手起家 ....,诚信经营,历经多年的打拼,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C.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折不挠 ....、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D.这位艺术家的口技表演惟妙惟肖 ....,细腻逼真,使人如临其境,获得美的享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B.近视患者都应该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下列语句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排比) B.他总是微笑起来,并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反复)C.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拟人)D.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借喻)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乙】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非亭午 ..夜分()(2)虽.乘奔御风() (3)良.多趣味()(4)属.引凄异()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其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 D.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乙】湖心亭看雪 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2)上下一.白()(4)及.下船()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填空和简答。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 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 (一)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古音yù)雪,武卧啮(niè)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d ǐ),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①律,即卫律,下文中的陵即李陵,卫律和李陵都是汉人后投降于匈奴。②武: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并想劝降他,面对威胁利诱他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最终回汉,③羝,公羊,羝乳,喻不可能发生的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丈夫之冠也:___ ②以顺为正者: ③乃幽武置大窖中:___ ④天雨雪: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单于愈益欲降之。 3.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洌,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 4.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重岩叠嶂(zhàng)B.沿溯阻绝(sù) C.素湍绿潭(duān)D.遂浴黄山之汤泉(suì)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良多趣味 (3)至文殊院宿焉 (4)路绝矣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洌。 7.【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三) 【甲】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盖余以八月之望①过洞庭,天无纤云②,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③,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④,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⑤。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 【注释】①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②天无纤(xiá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③沙:指金沙地。当……之中;处在……之间。青草;青草湖,④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之宫;即广寒宫,月中仙宫。⑤备;齐全,完备。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是考虑,想到的意思,这显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并不平静。 B.“相与步于中庭”中的“相与”是共同,一起的意思,欲睡的人和未寝的人,结伴游览。 C.“其高十干仞”中的“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十仞”即十丈,写出了金沙堆的高度。 D.“沙如金积”中的“积”是积聚的意思,点明了“金沙堆”名字中“堆”字的缘由。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甲文段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两个文段同是写月夜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三峡》,回答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选文①至③段主要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4.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时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选文第④段也写到了“猿声”。两处“猿声”,作用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

(2)饿.其体肤(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文章开头连用6个事例,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8.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你身处逆境时,本文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回答时语言要生动,采用修辞方法)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与“相与步于中庭”中“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苦.其心志B.其一犬.坐于前C.虽乘奔.御风D.一狼洞.其中 10.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俨.然(yǎn) 箬.篷(ruò) 魅.力(mèi) 器皿.(mǐn) B.窈.窕(yòu) 垂髫.(tiáo) 造诣.(zhí) 蒹葭.(jiā) C.好逑.(qiú) 溯洄.(huí) 悄怆.(chuàng) 雎.鸠(jū) D.豁.然(huò) 怡.然(yí) 篆.文(zhuàn) 荇.菜(xìn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千岛湖风景美如画,真是巧夺天工 ....。 B.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C.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 ....的散文佳作。 D.王伟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5、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贵阳市正式开通 ..。”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全国首条青少年禁毒教育热线 词和名词。 B.“女排夺冠”“丝绸之路”“登顶珠穆朗玛峰”依次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贵州平塘‘天眼’位居‘中国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 ............’榜首。”句中加点的部分是定语。 D.“天舟一号只送货、不载人,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这一句运用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原卷版)

文言文对比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 ①戒.之曰 ①与民由.之 ①富贵不能淫.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①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乙】 刘安世,字器之。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且立至。主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思。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节选自《宋史》)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光教之以诚./岂不诚.大丈夫哉 B.初举.谏官/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正色.立朝/征于色. D.或.帝盛怒/或.王命急宣 (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主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同为言官,公孙衍、张仪之流和刘安世进言的原则是否相同?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6)刘安世能成“殿上虎”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种,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第六单元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答案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内外对比文言文阅读练习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①。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②。”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释】①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②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担心做不到呢。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行拂乱.其所为()(2)衡.于虑() (3)而后喻.()(4)吾爵益高,吾志益.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主恶.之深恶.痛疾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入.之迂也 D.人恒过.及鲁肃过.寻阳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列举了六个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你认为【乙】文中孙叔敖的话与【甲】文中的哪句话意思相近?试列举一个符合这句话观点的历史人物的事例。 【答案】 1.(1)扰乱(2)同“横”,梗塞、不顺(3)了解,明白(4)更加 2.B 3.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4.(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 5.(1)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示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吞并吴国;周文王被拘,而推演《周易》;孔子困厄,而写作《春秋》等。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乱,扰乱(使……扰乱)。 (2)句意:思虑阻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3)句意:才能被人们了解。喻,了解,明白。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年级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8套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年级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8套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 训练一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7.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8.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该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从千里马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文中的“奴隶人”并非奴隶,而是地位低下,不识好马的养马人。 晋平公浮①西河,中流而叹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者?”船人固桑进,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珠产江汉,玉产昆山,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吾门下食客者三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②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③者六翮④耳。夫腹下之毳,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邪?将⑤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应焉。(选自《晋平公游于河》)

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

部编版八上文言文(侧重课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和译文) 第九课《三峡》比较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乙酉晓①,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②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徵④,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⑤后之好事者焉。 【(清)恽敬《游庐山记》】 注释:①乙酉晓:十八日早晨。②沈沈(chén):通“沉沉”,深邃的样子。③弇:(yǎn ) 意思是覆盖,遮蔽等。④水之徵:有水的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⑤诒:通“贻”,留给的意思。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属引.凄异 (2)皆类.记之 (3)敬故.于是游所历

(4)山之灵所泄.也 3、用现代汉语翻释下面的句子。(4分) (1)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2)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 4、甲乙两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2. (1)延长(2)大概(3)所以(4)气体或液体向外流出,外泄 3.(1)山色深沉,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 (2)(我)却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那足够可以悦人心性、放松情绪的奇巧变幻。 4.甲文作者抓住山水的特点按时间顺序来突出了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色,抒发了对三峡赞美热爱之情;而乙文写了作者在庐山所见云雾的奇诡变幻之态,作者感觉庐山云雾能娱性怡情,表达了对庐山之景的赞叹之情。 附译文: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看起来,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色深沉,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像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是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从未见到过的景色。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那足够可以悦人心性、放松情绪的奇巧变幻,用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的人。 第十课《短文两篇》比较阅读 (一)《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