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诗词曲五首》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诗词曲五首》

他以“旅谷”煮饭,以“旅葵”做羹,羹饭熟了却“不知饴阿谁”,连个一同吃饭的亲人都找不到,进一步表现出老兵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

4.研读15—16句:泣

【交流点拨】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二)文本探究

5.结构: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交流点拨】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盼归家,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喜忧)→希望落空(忧)→彻底失望(悲)→悲哀流泪,心茫然(泣)。

三个场面:老兵回家前和乡人的对话,回家后烧饭做羹,饭菜熟后无人一起吃【小结】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通过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离世,田园故宅已成废墟,自己亦无家可归,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也反映了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那么,和平年代的我们对战争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交流】无休无止的战争,使老兵背井离乡,田园荒芜,百姓离散,亲人天亡。人忘了,家没了,国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对战争的另一方是不是就是幸福无比的桃花源呢?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匈奴歌》)战争如此残酷,那么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呢? ( 学生散议)

五、拓展延伸

爱国诗词积累

(1)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宋·陆游《金错刀行》)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3)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曹植《白马篇》)

第五课时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新课导入

潼关,外有华山,内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面对这要塞,元代散曲家,时任陕西行台中丞的张养浩发出了怎样的咏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作者链接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朝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起。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山坡羊·潼关怀古》即作于赴任途中。是年,积劳而死。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

2.背景链接

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此曲是他上任途中路过潼关时所写,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山坡羊》是北曲中用作小令的曲调之一,属六宫十一调中的中吕宫。这支小令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咏史怀古的名篇。揭示出兴亡背后的历史真谛:兴,百姓苦;亡,

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的死活也有所谴责。

8.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交流点拨】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内容。 2.通过反复吟诵,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诗词。 2.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教学课时:五课时 《十五从军征》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同学们,在讲新课前,请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课文? 2.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十五从军征》,也是与战争有关。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乐府双璧”(又名长篇叙事诗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2.创作背景 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教案

24.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布局,反复朗

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弊病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2..学习并感悟诗词曲的意境及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3.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重点: 1.会读会背会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2.领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方法:朗读法、涵泳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相关介绍: 1.“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2.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 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四、细读感悟: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诗词曲五首

23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

23 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明确: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4 诗词曲五首教案与反思

24诗词曲五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3.积累名句,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反复诵读,联想与想象结合,品味诗词曲的音韵美、意境美。 3.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阅读、欣赏古诗词的兴趣,从诗词中汲取古人的精神营养,感受诗词曲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好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气势豪迈,色彩鲜明,风格多样。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代表作有《岑嘉州集》。 辛弃疾,见第12课“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是他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的两首诗。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代表作有《三事忠告》(《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集),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背景资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间。天宝十三年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第二年阳春三月),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史上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每当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诗人都会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过零丁洋》:文天祥于宋末帝赵祥兴元年(1278)被元军所俘。次年,文天祥过零丁洋(即“伶仃洋”,今广东珠江口外),写了这首诗。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因关中旱灾,他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他在这个过程中亲睹了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张养浩就是在“关中大旱”之际下了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3.知识链接 散曲,在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优秀教案

23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3.积累名句,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反复诵读,联想与想象结合,品味诗词曲的音韵美、意境美。 3.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阅读、欣赏古诗词的兴趣,从诗词中汲取古人的精神营养,感受诗词曲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好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气势豪迈,色彩鲜明,风格多样。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代表作有《岑嘉州集》。

辛弃疾,见第12课“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是他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的两首诗。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代表作有《三事忠告》(《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集),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背景资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间。天宝十三年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第二年阳春三月),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每当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诗人都会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过零丁洋》:文天祥于宋末帝赵祥兴元年(1278)被元军所俘。次年,文天祥过零丁洋(即“伶仃洋”,今广东珠江口外),写了这首诗。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因关中旱灾,他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他在这个过程中亲睹了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张养浩就是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3.知识链接 散曲,在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散曲从结构上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特点:(1)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2)不同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因此,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类别名、宫调名、曲牌名和曲题名。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冢.(zhǒnɡ)雉.(zhì) 羹.(ɡēnɡ) 饴.(yí) 岑.参(cén) 狐裘.(qiú) 锦衾.(qīn) 瀚.海(hàn) 羌.笛(qiānɡ) 掣.(chè) 万兜鍪.(móu) 寥.落(liáo)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24 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24 诗词曲五首 1.反复诵读,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24课课前预习卡 第1课时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了解《十五从军征》的体裁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歌。 2.掌握从意象、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十五从军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学习《十五从军征》 【设计意图】 本环节学习《十五从军征》,先引导学生了解“乐府诗”及写作背景,再引导学生从诗歌朗读、诗歌翻译、内容分析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理解诗歌。 1.了解“乐府诗”及写作背景。

(1)乐府诗 乐府:诗体名。由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而来。汉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歌诗”,魏晋南北朝人始将其称为“乐府”或“乐府诗”。故乐府诗者,主要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2)写作背景 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非常残酷。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2.正确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 生朗读诗歌,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冢(zhǒnɡ)累累(lěi)狗窦(dòu)雉(zhì) 旅葵(kuí)舂谷(chōnɡ)羹饭(ɡēnɡ)饴(yí) (2)读对节奏。 生根据课件出示的节奏划分齐读诗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一、《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利用对象描写的手段,让学生了解到唐代兴起的新兴文体——诗歌; 2、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流传千古的魅力; 3、通过作品的学习,学会欣赏其中的抒情内容和诗句精致; 4、学会将作品精彩景象再现在脑海中,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5、自主思考,获得宝贵的思想体会 二、《踏莎行》 教学目标: 1. 了解宋代的一种诗体——踏莎行; 2. 学习踏莎行诗词的写作特点:以押韵的双平句为主,含蓄的抒情多; 3. 在分析释义的基础上,结合材料,让学生体会“君今去,何时复来, 心中恨,唯将无尽”的情思;

4. 通过课堂交流活动,分析富有哲理意义的踏莎行; 5. 自主思考,获得宝贵的思想感受。 三、《静夜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最著名的诗歌——《静夜思》,体会其中表达“愁思无限心 只有一片”的情怀; 2.学习“念去去,重阳”等四句形成的循环联结,体会其中抒情效果; 3.欣赏诗中家乡的写照,感受“明月几时有”高扬的情思; 4.借助课堂教学以及自主思考,从文本中感受抒怀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5.引导学生发展综合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思维能力。 四、《西施赋》 教学目标: 1.利用历史资料,介绍西施的传说,让学生体会西施和王昭君被传唱千

古的芳踪; 2.利用西施赋作品学习,掌握“芳芳语”这一表达技巧,在文章中营造出浪漫洒脱的欢乐氛围; 3.分析珠箔梅的比喻,体会诗中艳丽,宰相女郎坐玉席的凄美图景; 4.培养学生的鉴赏技巧,增加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5.愿景与理想,获得文化熏陶,让学生对美好人生充满向往。 五、《声声慢》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创作的绝句格式及其千古流传的鲜活内涵; 2.借助师生共讨,让学生了解“画格言穷,一言双泪”的抒情深度; 3.运用细节分析技巧,体会“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深”的深情表达; 4.让学生从中汲取慰藉灵感,审视独自走向未来的脚步; 5.開展有效讨论,总结学习实验,获得崭新的文化体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设计

教案

江南”“江南好”。“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有些词牌,正名之外另标异名,也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的。 (2)学生朗读《望江南》,根据注释理解其大意。 2深层赏析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3)从“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出她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4)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她等了多长时间? (5)你认为“白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6)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板书设计 (二)赏析《武陵春》 1整体感知 (1)解题:《武陵春》:武陵春,词牌名。又名“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平韵。 (2)朗读《武陵春》,根据注释说说词的大意。 2深层探究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本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4)由“也拟泛轻舟”一句你可以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哪句词句?《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5)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6)以上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 3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感知词意悟感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新课导入 二、互动探究

(一)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1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2)题解 (3)朗读诗文,说说此词的大意。 2深层探究 (1)上阕记叙了什么内容?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勾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用典有什么好处?请做简要赏析 3板书设计 (二)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2)朗读诗文,感知词意 2深层探究 (1)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主要写了什么生活?(3)说说下阕写了什么内容? (4)“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体会词意析词风 一、赏析《渔家傲·秋思》 (一)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2朗读《渔家傲·秋思》,根据注释,说说其大意。 (二)深层探究 1朗读上阕,思考:上阕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2上阕中“风景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下阕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怎样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千古名句? 5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十五从军征》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了解常识 “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

汇编的《乐府诗集》中。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 【交流点拨】“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残酷的兵役制度。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3.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交流点拨】远望:松柏冢累累.近看:狗窦兔入,梁上雉飞,中庭旅谷,井上旅葵 4.那到底是怎样的凄凉景象呢?请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交流点拨】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 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竟成了—— 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 (言之成理即可) 5.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交流点拨】“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这句诗暗指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