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部编九下《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24、部编九下《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24、部编九下《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24、部编九下《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24 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内容。

2.了解五首诗词曲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3.反复诵读,提高感受诗词曲的音韵美、意境美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品析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诗词曲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内容。

2.了解五首诗词曲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难点:

提高感受诗词曲的音韵美、意境美的能力。

课时安排 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古典诗词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传承华夏传统、弘扬人文精神和提高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今天,让我们共同来鉴赏几首古代诗词曲,感受其独有的魅力。

预习展示

1.走近作者

⑴提问:有谁能把预习中搜集到本课作者的信息介绍下?

⑵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安史乱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辛弃疾(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2.相关作品

《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诗中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本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探究主题

这五首诗词曲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明确:

《十五从军行》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

《过零丁洋》抒发了忧国之痛和愿为国捐躯的满怀豪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揭示了我国封建统治者给老百姓带来沉重苦难的事实,表达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赏析探究

1.背诵《十五从军行》后,简要回答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描述了一位少年从军六十五年后返回故里看到的情景.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2.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名句。

明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整句写出了雪后美景,用春花比喻冬雪,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中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令人感不到雪后的寒冷,而是春天的欣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1.背诵默写。

⑴分组齐背前两首诗。

⑵全班默写前两首诗,同桌互相评判。

2.自由朗读。

⑴学生自由朗读后三首诗词曲,直到能背诵默写。

⑵教师过度导入新课。(略)

赏析探究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明确: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是说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后人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文天祥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

2.简要说说《过零丁洋》这首诗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明确: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

部编版九年级诗词曲五首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部编版九年级诗词曲五首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灿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中华民族起起伏伏,低潮时有慷慨悲壮之士力挽民族危亡,振兴时有英雄豪杰人物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声名赫.赫,挺起了民族脊梁。从“”的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英勇就义的刘胡兰到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无一不是时代的英雄。时代不同,要求各异,英雄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创造了时代的价值。现在,不少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他们叫黄大年,叫钟扬,叫刘传健……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最有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强国一代中的脊.梁代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鞠躬尽cuì(_______)声名赫.赫(______)脊.梁(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 (3)“慷慨悲壮”中“慷慨”的意思是 A.情绪激昂 B.性格豪爽 C.感叹 D.大方;不吝啬 (4)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画线处补写句子。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松柏冢累累 .. (2)不知饴.阿谁 (3)瀚海阑干 ..百丈冰 (4)中军置酒饮.归客 (5)风掣.红旗冻不翻 (6)何处望神州 .. (7)坐断 ..东南战未休

(8)零丁洋里叹零丁 .. (9)留取丹心照汗青 .. (10)望西都,意踌躇 ..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冢.(______) 雉.(______) 狗窦.(_____) 舂谷(_____) 羹.(_____) 罗mù(_____) 狐裘.(_____) 锦衾.(______) 阑.干(____) yuán(_____)门 风掣.(_____) 兜鍪.(_____) liáo(_____)落 潼.关(_____) 峰luán(_____) 踌躇 ..(____) 宫阙.(______) 二、选择题 4.下面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这首散曲首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从昔日辉煌到今日荒凉,顿生伤感之情。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23 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

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明确: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8.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3 诗词曲五首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3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word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23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23.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⑵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⑷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能力目标: 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⑵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3、德育目标: 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四、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踌.躇(chóu)瀚.海(hàn)冷难着.(zháo) B.松柏.(bǎi)羌.笛(qiāng)寥.落(liǎo) C.狗窦.(dòu)风掣.(chè)飘絮.(xù) D.狐裘.(qiú)兜鍪.(móu)羹.饭(gěng)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中庭生旅谷 ..(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 ..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 ..(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 ..(指长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其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课文详解 预习须知 学习目标: 1.把握五首古诗词曲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五首诗词曲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略五位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曲。 知识重点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一、作品链接 《乐府诗集》是一部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其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二、背景与主题 根据《乐府古题要解》,本诗在晋代已入乐。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乡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控诉了战乱和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诗歌赏析 1.参考译文 (少年)刚满十五岁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同乡的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同乡的人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2.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此处景物描写,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以哀景写哀情,以荒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和绝望。 3.品味本诗的写作特色。 ①以叙述抒发所见所感。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尽情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以问话形式点明已是家破人亡。 ②用环境刻画人物形象。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段环境描写将家中的悲凉凄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作者简介 岑参,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读之令人兴奋。 二、背景与主题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即其前任,岑参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这首诗中,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在边塞军营送别归京战友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战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诗歌赏析 1.参考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同步作业--诗词曲五首(附答案)

诗词曲五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踌.躇(chóu)瀚.海(hàn)冷难着.(zháo) B.松柏.(bǎi)羌.笛(qiāng)寥.落(liǎo) C.狗窦.(dòu)风掣.(chè)飘絮.(xù) D.狐裘.(qiú)兜鍪.(móu)羹.饭(gěng)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中庭生旅谷 ..(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 ..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 ..(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 ..(指长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其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部编版九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原文翻译

部编版九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原文翻译 班级:姓名: 第23课《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原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24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第24课诗词曲理解性默写(带答案)班级:姓名: 24.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四、《过零丁洋》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教学反思)--诗词曲五首

23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 诗词曲五首

24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识记岑参、辛弃疾、文天祥等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诗歌内容,背诵这五首诗词曲。 2.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3.体会作品的意蕴和艺术感染力,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资料助读 相关知识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和散曲都使用当时流行的北曲,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作品。因此元曲常被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同唐诗、宋词并称。《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净沙·秋思》《窦娥冤》等都属于元曲。 三、研习诗歌 (一)《十五从军征》 1.朗读《十五从军征》,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本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二十五,题目是后人加的。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①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②累累③。” 兔从狗窦④入,雉⑤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⑥,井⑦上生旅葵⑧。 舂谷⑨持⑩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①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②冢(zhǒnɡ):坟墓。③累(lěi)累:众多的样子。④狗窦(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⑤雉(zhì):野鸡。⑥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⑦井:这里指井台。⑧旅葵:野生的葵菜。⑨舂(chōnɡ)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持:拿着。羹(ɡēnɡ):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一时:一会儿。饴:同“贻”,送给。 【诗意】十五岁参军出征,八十岁才得以还乡。在路上遇到同乡便问:“我的家中还有何人?”“且看远处那是您家,松柏繁茂,坟墓众多。”野兔从给狗出入的墙洞出入,野鸡在房梁上乱飞。野生的谷子长满庭院,野生的葵菜布满井台。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拿来煮饭,采摘葵菜拿来做菜羹。羹饭一会儿熟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庭院向东张望,悲从中来,不禁泪满衣裳。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检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检测试卷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极度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诗句是“, ”。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及不尽愁绪与感慨的句子是“?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持抗战的句子是“, ”。点明该词主旨的句子是“? 。”。 4.《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势雄伟,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 ”。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中庭生旅谷 ..(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 ..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 ..(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 ..(指长安)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 9.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案诗词曲五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案诗词曲五首x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复习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作者】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生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长郡中学史李东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文本内容。 2.品味文本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3.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过程】 十五从军征 一.新课导入 (播放古代从军出征视频) 二.相关介绍 “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 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

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四.细读感悟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 2.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3.那到底是怎样的凄凉景象呢?请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 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竟成了—— 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 4.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5.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6. 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提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诗词曲五首》教案

24.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布局,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弊病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解析】C 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C、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