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9课_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9课_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

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雕塑、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提高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教材要点解析

1、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

国,东汉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逐渐流传开来。

2、佛教因宣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要求人们忍受苦难,虔诚信佛,以

求来世获得幸福。大大地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为他们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

3、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东汉明帝)。佛教传

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4、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于东汉中期。它主张修身养性,消

除欲望,炼丹服药,以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道教典籍内容庞杂,包含不少科学方面的知识,同我国古代的某些科技成就有密切关系。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并在各地修建了大量佛寺和石窟

寺,著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6、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东晋的王羲之是最著名的书

法家,他精通各种书体,有“书圣”之称。他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7、南朝宋时的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通过描写恬

淡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他对安静淳朴的农家生活的向往。

四、同步练习

1、佛教起源于()

A.西域B.欧洲C.古印度D.大秦

2、著名的洛阳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后来,

寺就成了中国僧院的泛称。这座白马寺始建于()

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周

3、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

4、道教之所以被封建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B.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D.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5、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分别位于哪两个省()

A.陕西、河南B.山西、河南

C.甘肃、陕西D.山西、甘肃

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

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

7、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的发展,最著名的画家是()

A.司马迁B.顾恺之C.王羲之D.张仲景

8、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

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序》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末年D.东汉末年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佛教影响很大,如“大千世界、三生有幸、善恶有报”

等,佛教传入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佛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C.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D.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3、东汉明帝时,请天竺高僧传播佛教,在洛阳建造的中原第一座寺庙是()

A.少林寺B.白马寺C.灵隐寺D.相国寺

4、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大约在()

A.秦朝时期B.三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

5、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关系()

A.佛教盛行B.社会动荡C.社会稳定D.绘画发展

6、右下图中的建筑是河南嵩山少林寺,与之相关的宗教是()

A.道教B.佛教

C.基督教D.伊斯兰教

7、开凿石窟的最初目的是()

A.统治者宣传佛教B.灭教

C.显示劳动人民的智慧D.保留文化遗产

8、下列哪一条属于道教的主张()

A.有救世主可以普渡众生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

9、代表了北朝石窟艺术最高成就的是()

A.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B.敦煌莫高窟

C.大足石刻D.乐山大佛

10、顾恺之的绘画以什么画最为突出()

A.山水画B.花鸟画C.人物画D.风俗画

11、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A.陶渊明的诗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D.云冈石窟的浮雕

12、下列名画中,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品的是()

①《步辇图》②《清明上河图》③《女史箴图》④《洛神赋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3、古诗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句子。这里的“南朝”不

包括哪一政权或朝代()

A.宋B.齐C.梁D.北魏

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能体现这一时期最高艺术

成就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B.王羲之的《兰亭序》

C.石窟艺术D.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二、非选择题

15、下图是两个著名的宗教场所,请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各是什么宗教场所?起源于何处?

(2)图一、图二代表的宗教是何时产生或者传入中国的?

(3)图一和图二宣扬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6、根据下表,填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突出的艺术成就。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B

6、D

7、B

8、A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D

5、A

6、B

7、A

8、C 9、A 10、C 11、C 12、D 13、D 14、C

二、非选择题

15、(1)图一是道教场所,起源于中国;图二是佛教场所,起源于古印度。

(2)图一(道教)产生于东汉中期;图二(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

(3)图一(道教)主张修身养性,消除欲望,炼丹服药,以求长生不老,得

道成仙。

图二(佛教)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要求人们忍受苦难,虔诚信佛,

以求来世获得幸福。

16、填写下表:

第19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版)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史实。 (2)认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了解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等在书法、绘画、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王羲之、顾恺之和两个石窟的艺术作品的了解,学会感受、欣赏艺术,初步进行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②、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书法、绘画艺术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佛教和道教 1.佛教的传入 首先让学生讲讲关于佛教起源的传说和故事。学生讲述后,教师总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建。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佛教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中原地区。西汉哀帝时,博士弟子景卢接受大月氏使者口授《浮图经》,这是佛教传人的最早记载。 引导学生看教材95页让学生了解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它的建立表明在东汉早期,佛教在我国已经逐渐传播开来。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佛教从西汉末年传人到东汉初期传播开来,其原因有哪些呢?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对佛教教义的阐释和“现实生活中佛教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的调查结果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佛教因宣传灵魂不灭和因果报应等思想来消磨人们的反抗思想,叫人们忍耐顺从,大大地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为他们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很多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也希望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广泛流传开来。 2.道教的兴起

第19课_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 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雕塑、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提高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教材要点解析 1、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 国,东汉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逐渐流传开来。 2、佛教因宣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要求人们忍受苦难,虔诚信佛,以 求来世获得幸福。大大地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为他们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 3、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东汉明帝)。佛教传 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4、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于东汉中期。它主张修身养性,消 除欲望,炼丹服药,以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道教典籍内容庞杂,包含不少科学方面的知识,同我国古代的某些科技成就有密切关系。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并在各地修建了大量佛寺和石窟 寺,著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6、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东晋的王羲之是最著名的书 法家,他精通各种书体,有“书圣”之称。他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7、南朝宋时的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通过描写恬 淡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他对安静淳朴的农家生活的向往。 四、同步练习 1、佛教起源于() A.西域B.欧洲C.古印度D.大秦 2、著名的洛阳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后来, 寺就成了中国僧院的泛称。这座白马寺始建于() 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周 3、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 4、道教之所以被封建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B.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D.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5、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分别位于哪两个省() A.陕西、河南B.山西、河南 C.甘肃、陕西D.山西、甘肃 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 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 7、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的发展,最著名的画家是() A.司马迁B.顾恺之C.王羲之D.张仲景 8、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 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序》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

七上历史第19课导学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导学案 课型:必修课备课人:周三娟宋建莹审核组:七年级历史组总19课时第19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 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培养我们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 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 2、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又是本课的难点。由于缺乏书画艺术修养,分不清隶书、 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等。这给本课学习带来难度。 三、【课时】1课时 四、【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佛教的起源及传入我国的时间?我国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位置? 2、佛教宣扬的内容? 3、道教的起源及兴起的时间?主张的内容是? 4、石窟艺术兴起的原因?著名的有哪些? 5、龙门石窟的地点及开凿的时间?代表珍品? 6、云冈石窟的地点及开凿的时间?代表作品是?佛像特点? 7、书法艺术成熟的时间?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被誉为?二王是? 8、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 9、文学代表人物和他的作品是?特点是? 【合作交流】(交流成果,方法和问题,兵教兵) 【质疑探究】 1、佛教与道教有什么异同? 2、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3、如何评价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宗教内容和艺术形式? 4、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佛像有什么区别? 5、对于本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勇敢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班级展示】(展示成果,善于发现,勇于质疑) 【测评反馈】 一、选择题 1.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2.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位于山西大同市 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 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 3.顾恺之生活在() A.西晋 B.东晋C.南朝D.北朝 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二、材料分析题 5.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成就? 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称? ③后人怎样尊称此人的?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和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五、【学后反思】(教师寄语: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学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系列主备:张春美使用时间 编号:班级:姓名: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学案 一、学习目的: 1、理解王羲之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 2、掌握顾恺之及绘画作品和石窟艺术成就。 二、自学指导: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大放光荣的时代。 与,造就了许多书画名家,更创造了举世出名的石窟艺术。 2、时,王羲之在学习前人书法的根底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美称。他的行书代表作是。他以出色的书法成就,被后人称之为“〞。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开展,名家辈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人。他的画中珍品现存有摹本和。他主张画人物要“〞。 4、石窟艺术综合了和的特点,表达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它是随着的传播而开展起来的。北魏时期 北方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阳的等。 三、课堂练习: 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汉书? B.?兰亭序? C.?女史箴图? D.?水经注? “飘假设浮云,矫假设惊龙〞的是〔〕 3.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独创一家,关键是〔〕 A.擅长多种书法、多才多艺 B.创作?兰亭集序?出名天下 4.顾恺之绘画作品中成就最突出的是〔〕 A 5.最能表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是〔〕 C.雕 6.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最能说明的是〔〕 A 南朝的寺庙最多 B 南朝的雨水最多 C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D 南朝的寺庙都浸泡在水中 四、课后作业: 融入情景,答复下列问题。 材料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中华书局版复习特训四十三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中华书局 版复习特训四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石窟 B、书法 C、山水画 D、诗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张衡 C、祖冲之

D、宋应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历史文物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最能反映南北朝时期( ) A、佛教盛行 B、生产力水平高 C、南北对峙局面 D、科学文化繁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出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这个历史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A、《史记》 B、《伤寒杂病论》 C、《兰亭序》 D、《水经注》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九章算术》 D、《农政全书》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如果你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那么你可以阅读( ) 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离骚》 D、《兰亭序》 【答案】: 【解析】:

最新中华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习题:第19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可打印

最新中华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习题:第19课三国两 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可打印 1、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A.《兰亭序》 B.《九成宫碑》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 2、右图书法作品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这一作品的首书者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李白 D.苏轼 3、周杰伦创作的“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张旭B.颜真卿C.柳公权D.王羲之 4、《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东晋书法家() A.顾恺之B.王羲之C.祖冲之D.贾思勰 5、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的是()

A、《论衡》 B、《齐民要术》 C、《神灭论》 D、《山海经》 6、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云冈石窟位于我国的 B、现存佛像5万余尊 C、佛像中有板有眼30﹪为北朝时所造 D、佛像中的露天大佛高达标13、7米[来源~:*&中^@教网] 7、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目的是() A、麻痹人民 B、发展石窟艺术 C、扩大寺院势力 D、维护封建统治 8、佛教传入后,尽管影响很大,但没有占统治地位,主要是() A、教义不符合国情 B、民间道教的抵制 C、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稳固 9、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出色的画家是() A、顾恺之 B、钟繇 C、范缜 D、王献之 10、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魏晋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隋唐

第19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史上册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史上册 王爱义2010年12月星期七(5)(4)班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宗教文化对我国古代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了解佛教传入、本土化和道教兴起; 2、了解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那雄伟的气魄、动人的艺 术形象,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体现,同学们要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 3了解王虚之的《兰亭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二、过程与方法: 1尽量要利用现实生活的趣味性知识来讲解,以拓展思路和丰富学生知识,并注意与语文、美术等科目的知识相联系,比如《笑傲江湖》武当山道教发源地,张无忌打败魔教; 2注意将石窟艺术与佛教相结合,总结出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3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贯穿始终,能通过学生思考就得到的知识,就不需劳师去包办代替!要制作图表,梳理知识,以利于记忆! 4要利用第95页地图的作用,出题目让学生做,以此带动他们去辨识地图中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华艺术的绚丽多姿,中华绘画的民族特色,我们要尊重文化,尊重艺术,同学们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培养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 2认识到宗教是统治阶级麻痹和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宗教是在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的能力较弱、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的必然产物,但是对促进社会风气、聚集人心、维护社会稳定、匡正社会道德具有重大作用。要正确认识宗教! 四、重点:石窟艺术和绘画、书法 五、难点:佛教传入、本土化和道教兴起; 六、教学过程: 1导入——以永丰碾峰山寺庙、恩江河龙蟠寺为例,生动讲解佛教;也可以《笑傲江湖》武当山道教发源地,张无忌打败魔教或《水浒传》鲁智深出家道五台山为僧的故事导入; 2朗读第一节“佛教和道教”,完成下列问题: (1)佛教发源于--------,------朝时传入我国,佛教在我国最早的寺院是------------------;(2)请看地图,填佛教传入我国的路线:→→→洛阳→朝鲜、日本(3)佛教的内容是-------------------------;-------------------------------;(4)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第96页第2段) (5)道教产生于---------,时间是------------,在-----------------时期发生了重大改变, (6)教师拓展之一:宗教对世界的认识不科学,是歪曲的认识。宗教是统治阶级麻痹和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宗教是在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的能力较弱、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的必然产物,但是对促进社会风气、聚集人心、维护社会稳定、匡正社会道德具有重大作用。道教与古代帝王追求长生不老仙丹有关,太上老君、吕洞宾;3、朗读第二节“精美壮丽的石窟艺术”,设计提问: (1)石窟艺术兴盛于----------时期,与---------密切相关,代表作有----------------、-------------;(2)云冈石窟位于-----------,有-----------尊佛像,龙门石窟开凿时间从---------到--------朝代;(3)教师拓展之二:为什麽说石窟是一门艺术?因为佛像雕塑需要用到高超的绘画、雕刻功底,具有强烈的美感,所以说不是一般的建筑物,而是艺术品,价值连城,是国家一级文物,不容毁坏,要具有很高鉴赏水的专家才能鉴定,现已开辟为国家旅游区!我们要爱护珍贵文物,视为心肝宝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课前教学分析与目标确立 1、“课标〞分析 关于“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内容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 ,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根据这一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 ,学生要了解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通过对改革措施的理解、掌握 ,认识到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民族的大融合。 2、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时期 ,这时民族关系的最大特点是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开展趋势 ,加快了鲜卑族迈入先进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步伐 ,对北方的经济开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 ,对消除民族间的隔膜、促进民族融合和酝酿、培养隋唐时期繁荣的经济与灿烂的文化 ,都做出重大奉献。 3、学情分析 知识储藏方面:学生对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比拟生疏 ,本节课涉及的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等内容 ,缺乏了解。 认知水平: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讲课过程中应适当地加以方法上的指导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评价观。 学习态度: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但是 ,单纯枯燥地知识传授 ,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应用授课内容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高超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 4、教学目标的设定 〔1〕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根底。 〔2〕通过问题导引 ,自主阅读材料 ,探讨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状况 ,在分析归纳中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及主要措施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 ,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 ,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具体可行 ,旨在符合?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 5、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中国古代史的主线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重大意义 ,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学生已有知识中缺乏对民族融合的认识〕 教法设计:以孝文帝为线索 ,通过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事件。采用情境教学法 ,启发引导 ,由学生自我建构知识 ,根据史料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在合作探讨中体会教学内容 ,感悟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展示课程流程以及相关资料 ,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查询、收集反映民族交流、和睦相处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新课导入:情境营造 播放幻灯片:〔1〕播放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 ,并配有中国地图显示56个民族的分布和民族服饰特征。〔2〕比拟两幅图片的不同:?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分布图?。 两幅图中的民族相比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国历史上一些古老的民族现在还存在?有些却不存在呢? 【设计意图】欣赏歌曲感知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开展做出了奉献 ,从而正确认识民族关系。通过图片比照 ,古今的变化形成冲突与疑惑 ,以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篇设巧计 ,迁都洛阳 公元386年 ,鲜卑族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公元398年定都于平城〔今大同市〕。 1 / 3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九十五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中华书局版 巩固辅导九十五 第1题【单选题】 如图中的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 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 A、《玄秘塔碑》 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 D、《兰亭序》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苏轼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齐民要术》主要内容的有( ) ①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②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 ③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④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 ) A、秦兵马俑 B、书法和绘画 C、祖冲之的圆周率 D、石窟艺术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创造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植物纤维纸 B、贾思勰──《大明历》 C、顾恺之──《洛神赋图》 D、华佗──麻沸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诗圣”、“画圣”分别是指( ) ①王羲之②阎立本③杜甫④李白⑤吴道子⑥柳公权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学校要举行历史知识竞赛,下列是小朱同学设计的有关中国古代名人名著的抢答题,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程标准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教材内容分析 魏晋以来,随着许多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汉族的南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交融的内容愈加深入,从吃穿住行到思想文化,民族交融已经渐成趋势。北方的民族大交融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课主要介绍了淝水之战的具体情况,该战争之后北方的形势发展,北魏的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区的民族大交融情况。教材内容分为三个子目分别是: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应该为:淝水之战进一步确定了早已存在的南北对峙局面。淝水之战以后,南北继续分别发展。后来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统一了北方,实现局部的统一。 北魏孝文帝统治时进行了改革,其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发展潮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北方经济的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我校七年级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在本课学习之前也仅仅是经历过短期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但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所以,本课教学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借助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和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史料阅读分析、小组讨论探究及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思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