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涵盖了从220年到589年的长达三百年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的美术创作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的美术主要表现为奠基性质的新石器时代的瓮棺铭、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三国时期的壁画、魏晋的残卷、绘画艺术的萌芽,在彩绘陶塑和木雕方面均有所成就。同时,由于佛教的传入,供品、佛教器物的繁荣,汉族与初期民族相融合的多元文化、多元信仰氛围,魏晋时期能使陶塑、壁画出现一定的宗教气息。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受到民族大移动的影响,造成了对文化和艺术的破坏和重建。南北朝时期美术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南朝陶塑、佛像、壁画、织锦、绘画艺术世代相承,继承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成果,愈加成熟。北朝壁画形式的连续性逐渐断绝,画风略显僵硬。而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陶塑、饰品、佛像成为南北朝时期最为发达的艺术门类之一。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巅峰时期,处于全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央王朝时期。在继承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加强官方艺术的统一规划。继以宫廷陶瓷、细木雕、

佛像、壁画、绘画、刻石等。另外,这个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开发,也为陶塑和壁画艺术提供了顶级的创作机会。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是具有多元化、变化、再生性、多方面综合性的。这个时期的美术,不仅是中国美术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分水岭之一。

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国画部分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 06年山大硕考 (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2。)山水画开始萌芽(3。)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4。)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出现(5。)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塑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 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游丝描。 《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南朝人物画: 陆探微的?秀骨清象?、?密体?,张家样(僧繇凹凸法疏体)。 谢赫?六法? 谢赫的?六法?有什么意义?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臵6、传移模写?六法?。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 a、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骨法用笔:指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应物象形: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随类赋彩: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经营位臵: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传移模写: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 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宗炳的《画山水序》有何意义? 宗炳《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他除了提出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画山水序》既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后世山水画家、山水画论者几乎都以道家精神为宗旨,皆可归功于宗炳的影响。?山水以形媚道?、?卧以游之?、透视法。 王微《叙画》有何意义? a、王微(415~453)在《叙画》中首先排除山水画的地图实用价值,认为山水画独立成科,且与易象同体,把山水画提高到圣人经典般的高度。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开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之开端,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文人士大夫开始步入画坛,表现的技法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 (1)专业画家出现。 (2)民间美术活动与专业创作相互促进。 (3)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 (3)与西方交往,因为交流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8人: (1)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2)卫协:他的画“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 (3)顾恺之: 成就影响: ①曾画过道释画和山水画,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士生活和肖像的作品,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②提出了表现人物的新要求:传神。标志着对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 ④顾恺之是“笔迹周密”的密体。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 ⑤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著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代表作: 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等。 理论:《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女史箴图》:依据西晋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宫中妇女的生活描写。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

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烈女传·仁智图》: 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 《列女传》内容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列女仁智图》保存较多的汉代风俗,图形式的古朴。人物造型线条粗犷流畅准确,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构图布局则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的诗篇《洛神赋》而作,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反复出现的曹植和洛神的形象对他们情感动态的描绘。画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画云台山记》和《论画》 《画云台山记》:反应了我国4世纪至5世纪初的画家的审美要求。在画记中:山水造型、取势与造势、反映时空的表现很有特色。 《论画》:提出了“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 ①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 ②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深刻理解,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迁想妙得”。画家必须客观现实的认识,才能达到“以形写神”。顾恺之的画论意义重大,还在于给谢赫“六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陆探微: ①是南朝刘宋时期的画家,擅长人物画。 ②他创造的“秀骨清象”的人物形象。 ③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一笔画”的笔法。 张僧繇: ①萧梁时期画家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他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②他曾吸取天竺晕染画在一乘寺画凹凸画,时人称一乘寺为凹凸寺。 ③他有较高的写实能力,达到“对之如面”的效果。

中国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一、顾恺之(66页) 东晋时期的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他曾被当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女史箴图》、《洛神赋图》67页 二、曹仲达(69页) “曹家样”,曹衣出水,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画家曹仲达创造的一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所画衣纹多用细笔紧束,衣纹紧贴皮肤,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被誉为“曹衣出水”。他将中原绘画风格融入西域风格而创出自己的绘画语言。 三、”六法“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中所举“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它是我国古代对绘画创作的系统总结,原为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后来逐渐应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它要求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六法”的其他几个方面则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四、佛教美术 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隋唐时期美术 一、“画圣”吴道子(97页) “吴带当风”,这是被后世尊称为“画圣”的唐代画家吴道子绘画具有的独特风格。他所画的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线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这一风格成为后世典范,对唐代及以后的人物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唐代吴道子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他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他主要是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题材丰富,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鬼神、山水、楼阁、花木、鸟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代表作品有《天王送子图》、《八十七神仙卷》等。 二、仕女画(98页)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 三、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以工笔重彩的形式来描绘山水、景物的技法和风格。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

中国美术史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一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 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主要画人物,也是记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东吴) 卫协西晋画家,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他的创作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绘画的特点被顾恺之概括为“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 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绘画理论家。(《画云台山记》《论画》) a 顾恺之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注重眼神的描绘,他认为“四体妍 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最大的艺术成就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传神写照”;b 在他的创作活动中,最为知名的是在瓦官寺绘制的维摩诘壁画;c 代表作《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是一幅插图画;《洛神赋图》(宋摹本)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列女传·仁智图》;d 提出了“形具而神生”迁想妙得的理论;e 艺术特点:注重线造型人物造型的准确;画面呈现“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感和飘逸气息,体现中国古代艺术的秀雅和高贵;把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也兼作风俗画和宗教画,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一笔画”的笔法,创造的人物形象“秀骨清像”(对崇尚玄学、重清议的六朝士人形象的概括)。 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被称为“张家样” 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样式之一,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生动性和写实性。 顾恺之、陆探微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而张僧繇则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梁元帝萧绎精通绘事,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职贡图》(宋摹本)被认为出自他的笔下。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四大样之二)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杨子华是北齐宫廷画家,作品多描绘当代题材和北齐的贵族生活,其画风对唐代的影响很大,代表作《北齐校书图》(宋摹本)是流传下来的作品之一,与1981年在山西太原发现的娄睿墓壁画相似。 古代四大画家是指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和后来的吴道子。 吐鲁番晋墓出土的《地主庄园图》是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 东晋南朝墓壁的模印砖画,题材除常见的青龙白虎外最具特色的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其中以南京西善桥墓砖画制作最精美保存最完整。 北朝石刻线画继承汉画像石减地阴刻的传统技法而又有时代的造型特色,被广泛用于石室石棺及石棺床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河南洛阳出土的宁懋石室和孝子棺石刻线画。 北朝漆画多描绘人物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和宁夏固原漆棺画是其中的 代表作。 北齐晚期的墓室壁画代表有山东临朐崔芬墓(绘于北齐天保二年)和山西太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止,前后369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的动乱时代。这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兴起,出现一批艺术石窟。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基础上有新的发展。绘画题材扩大,绘画创作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开始有了详细的记载。山水画逐步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画种。出现了在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人物画的新发展 1、艺术风格的演变同时代的更替未必是同步的,汉代艺术传统仍似滚动的车轮以巨大的惯性向前延续。宣扬如家思想在三国、西晋仍占重要地位。艺术被当做“成教化、助人化”的重要手段。 2、以世俗生活为绘画题材。 3、体现老庄思想与清淡玄学的佛教思想的绘画开始出现。 4、安徽鞍马山朱然墓的漆器彩绘描写贵族生活,狩猎、杂技等场景的表现,构图以平衡求变化,色彩华丽而鲜明,显示由汉朝向魏晋南北朝风范过度的特征。 南朝谢赫千古“六论”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谢赫六论法为中国书画确立了千古不变的评判准则,我们学书画的都要 仔细体会一下: 一曰:气韵生动; 二曰:骨法用笔; 三曰:经营位置(即构图); 四曰:因物相形; 五曰:随类赋彩(即设色); 六曰:传移模写(临摹) 从排列顺序上看,书画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但气韵生动“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后五条。 其实谢赫的绘画六法,说到底,气韵生动并非作画的方法,而是指作品的总体艺术准则和境界。所以作为视觉艺术的摄影,在创作和美学理论的探讨上都要正确地理解"气韵生动"这个传统的审美准则,切勿生搬硬套国画的艺术样式。气韵生动最初是针对人物画的,而后又发展到鉴赏山水画。甚至后来中国画理论中有"线(笔)生气"和"墨求韵"的"笔情墨韵"的气韵理论。至此,摄影怎样才具有民族性已十分明晰,就是在线条和形态上要表现"气"的审美心理,而在色彩上则要合乎"韵"的审美准则。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 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 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水,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一、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以“魏碑”为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文、题字等书法作品,其风格粗犷、豪放,具有浓郁的北方气息。同时,这一时期的书法家们也致力于研究汉字的构造和笔法,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以“人物画”和“山水画”为代表。人物画以描绘人物形象和神态为主,其风格细腻、传神,代表作品有顾恺之的《女史葴图》等。而山水画则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其风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品有展子虔的《游春图》等。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 三、雕塑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以“佛像”为代表。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佛像的雕刻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佛像雕刻风格庄重、肃穆,代表作品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这些佛像作品不仅具有宗教意义,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建筑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艺术也具有鲜明的特点。由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式和印度元素,如塔楼、飞檐等建筑元素的运用。同时,由于士大夫文化的影响,园林建筑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苏州的拙政园等。这些建筑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

五、工艺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也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一时期的工艺品以瓷器、铜器、玉器等为主,其工艺精湛、细腻,如青瓷、铜镜、玉佩等。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和手工艺水平。 六、文化交流与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和影响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来自西域的文化元素如佛教、音乐、舞蹈等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为中国的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中国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传播到海外,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特点。无论是书法、绘画、雕塑还是建筑和工艺美术,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和影响也为中国的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成绩 题目: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进步。下面,我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为主,来分析该时期美术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为政治文化变动剧烈的时期,区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次变动是社会文化整体上结构性的变动。主要的变动包括∶统一政权打破,并开始出现胡人政策;儒学衰微,崇尚玄学与自然;宗教活动兴盛,佛教信仰普及;士族阶级的形成。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美术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 一、出现艺术的自觉。在魏晋之前,文艺注重实用性,为表达思想或概念的工具,而这时期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①------虽然为政教服务仍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但审美情趣已不仅仅局限于此。南北朝时期的山书画大家宗炳曾言“……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②他在这里不仅强调了“神思”,即情景交融的艺术想象活动,还进而把山水画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归结为“畅神”,反映出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情感表现的高度重视。艺术的自觉并不局限于绘画,也可见于当时的文学、书法活动。以书法为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与实用价值兼备的行书不断发展成熟,极难辨认、但能够很好表达书写者个性特征和思想感情的草书备受推崇。各种书法交相发展,追求精神自由的杰出书法家不断涌现,书法,由此走向自觉。 二、观者及画论文字的出现。这时候的的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伴随这个现象的是书画收藏活动以及层出不穷的画论。南齐的谢赫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③而任性放达,不拘礼法,不拘形迹,简略玄澹的魏晋风度,又使美术理想的追求从“错彩镂金”转变为“初发芙蓉”。 三、士人在美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书法与绘画成为士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士人参与并重视美术创造活动,不仅使美术从单纯的“匠”转变为具有更为 ①引自谢赫《古画品论》 ②引自宗炳《画山水序》 ③谢赫《古画品论•序》

魏晋南北朝书法、美术概述

书法浅论之魏晋南北朝书法 魏蜀吴三分天下鼎立之后,汉代书法遗风余烈。特别是魏武帝重视书法刻碑,出现了韦诞、钟繇等许多知名书法大家,从《吴衡阳郡太守葛府君碑》开始,楷书成了行世之主要书体,从此以后以楷书为主的五大书体开始并行运用,发展甚快。 楷书创始人钟繇被魏文帝封为武亭侯,汉末举考孝廉,官至太傅,人称钟太傅,好学多才,致力于写字,三十七年如一日,“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入厕忘出”。首创法帖《宣示表》、《力命奏表》。独创了“横笔轻直笔重”楷书特有的风韵,誉为“楷书之祖”。楷书的成熟标志着中国汉字最终定型,草书成熟标志着中国书法之体已经发展齐全,以汉字为依据的中国书法,沿着篆、隶、行、草五体所创的道路,稳定的向前发展。 晋代东迁之后社会动乱,上层部分人厌世享乐之风盛行,以弄翰玩墨为乐事寄托情怀,或“悟言一室之内”,或“放浪形骸之外”。加之传统师承影响以及书法理论的发展,大批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应运而生,其中造诣最深、声望最高的当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世称“二王”羲之誉为“书圣”。 王羲之官至右将军,世称“王右军”。七岁起自幼学书卫夫人的楷书,后学钟繇、张芝,博采众美推陈出新,集众家之大成,有铁画银钩之誉,名辉书坛震古烁今,为历代敬仰。 书法在南北朝时期形成两大派,南朝因袭晋制不准立碑,北朝则盛行刻碑。当时,贴作行草流利为美,碑刻宜作隶书,以古朴方严为尚,雄奇方朴富有豪气。 隋朝统一了南北,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动乱局面。刻碑一百多种,是魏碑转化为唐楷的过渡和关键,智永禅师《真草千字文》的影响极深。 魏晋南北朝美术概述 一.六朝三杰的绘画艺术 六朝三杰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大家。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顾恺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在诗文、绘画、词赋等方面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又因顾恺之行事似痴,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顾恺之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而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即:离开礼教和政治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在绘画理论上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象的

魏晋南北朝佛教美术的发展及影响

魏晋南北朝佛教美术的发展及影响 一、佛教艺术的汉化 佛教绘画大致可以分为备佛教徒供养敬奉之用、备寺院殿堂庄严之用和供人欣赏的画家写意之作三种。根据佛教绘画的目的和内容,备佛教徒供养敬奉之用的画像可分为尊像画、经变画和曼陀罗绘画三种。备寺院殿堂庄严之用的佛教绘画可以是佛传图,也可以是本生图画,还可以是佛、菩萨、天龙鬼神的形象画。佛、菩萨的画像通常被古代封建帝王利用,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因此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很多佛教题材的卷轴画、石窟壁画,如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中的壁画。 佛教是中国学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它却不属于中国学术固有的传统,是中国主流文化形态中唯一外来的成分。佛教的传入,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自它的传入起,中国本土的文化在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的碰撞磨合中,自身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佛教与多民族文化在美术中的充分反映,是魏晋南北朝美术的一大特点,尤其是敦煌壁画等中国佛教典型作品,对后世文化产生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此期间出现了曹不兴、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曹仲达 等一批画家以及大量的寺院画工们,对于魏晋南北朝佛教

中国化的历程功不可没,他们率先从感觉上以中国本土固有的文化心态改变了佛教面貌,并且反过来以外来的佛教中的艺术形象又影响着民族文化。他们通过艺术创作进行了宗教与文化的在大融合、大普及,使佛教艺术中的外部形态深入到中国文化的观念之中。这样,艺术造就的感觉模式便不再随佛教本身的兴衰而变化消失,反而使得无论是对佛教的倡导或反对,都变成了一种对佛教文化的深化认识的过程。魏晋时期美术家們所创造的那些众多的佛教美术作品,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永恒的审美价值和足以代表时代特征与民族文化的个性特色,并同时对后世中国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佛教艺术对当时绘画的影响 中国早期佛教绘画以六朝作品为代表,其特点是对绘画形象的借鉴和对民族化的努力。经过不断地临摹学习,中国本土的佛教画家逐渐成长起来,在学习外来艺术的同时,在创作中融入中国本土元素。到晋朝顾恺之时期,佛教艺术已经有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北魏中后期的人物造型逐渐受到南朝“秀骨清像”的影响,绘画技法也有了进步。印度佛画重晕染的技法和根据人物社会地位区别其大小的构图方式,影响了当时的佛教绘画创作者。这个时期的壁画大都是大幅的连环形式,在绘画元素中也融入了生活元素,并在人物造型、环境背景描绘方面表现出了写实的画法,反映出现实生活元素。如,这个时期的石窟艺术出现了大幅本生、佛传故事画,情节复杂,描绘精细,反映出外来佛教开始

浅析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发展

浅析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艺术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此时期在山水画方面的发展也卓有成效。在魏晋时期,山水画逐渐从取景写实向情感表达转变,呈现出疏远对客观世界的描绘,更加关注内心情感的表达。在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特色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多种不同的 形式和风格,同时加强了与佛教和道教的联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精神。 魏晋时期的山水画表现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形象逐渐简化。在魏晋时期,艺术家开始采用象征性的图像语言,减少对景物 的具体描绘,主要表现画家的灵感以及对情感的把握。人物和动物的形象逐渐变得比较单 一而简洁,但是情感性和故事性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山水画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 力。 第二,对自然的独立表达。在魏晋时期,艺术家开始减少人工修饰和改造自然的手法,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立表达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方式。这与以前的神话和道教思想有所不同, 山水画逐渐变成了心灵的抒发。 第三,呈现出内心情感的转变。在魏晋时期的山水画中,艺术家主要通过直觉和感性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渐远离传统的客观写实手法,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地看到作品的情 感表达,同时也让山水画成为一种思想和修行的表现。 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呈现出了更加多样的特征。南朝时期的山水画以刘宋王安 石和梁代画家谢赫为代表,表现了更为柔和和生动的情感表达,注重韵律和音乐性的表现。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则更加勃放豪迈,主要表现为长河落日,枫林晚色等等。 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佛教思想强调的是个人 内心的修行和追求,对于艺术创作也有一定的启示,山水画在将内心情感表达的同时也融 入了一种宗教意义。道教思想则注重自然和自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自然生态的关注。艺 术家将这两种宗教思想融入山水画中,使得作品不仅是一种自我情感的抒发,同时也是对 自然和宇宙世界的赞美和呈现。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不仅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特点和对自然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山水画也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成为一种综合体现人自然宇宙之间关系的艺术形式。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转折点之一。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转变,艺术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1. 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作品的题材和风格变得多样化。在绘画方面,以山水画为主要形式,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人物画、花鸟画等题材也得到了发展。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不再局限于宗教主题,出现了更多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人物的形象。 2. 客观写实的观察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描绘,追求真实和细腻的表现。在绘画方面,画家们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追求表现山水景色的真实感和立体感。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艺术家们努力追求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精细。 3. 个性化的艺术表达: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家们开始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创作风格的独特性。绘画中,画家们追求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和表现手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派别。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艺术家们通过创新的形式和工艺技术,展现了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 4. 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雅士对艺术的追求和欣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对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

注重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境,追求雅致和高尚的艺术表达。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使得艺术作品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5. 艺术与宗教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佛教艺术。在绘画方面,佛教题材成为了重要的创作内容,表现了信仰和教义。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佛教造像和佛教用具的制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注重客观写实的观察力,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受到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佛教艺术的影响。这些新特点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浅析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发展

浅析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表现手法,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和社会动荡,使得传统的宫廷绘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促使山水画这一民间绘画形式的兴起。山水画通过寄情山水的形象,表达人们对于生活的 向往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在这一时期,山水画不再局限于宫廷雅致,逐渐向广大民间流传,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首先是风格多样化。山水画在这 一时期形成了以北宗、南宗两大流派的格局。北宗山水画强调笔墨的粗犷和生动,它以皴法、水墨和斧劈笔法为主要手法,注重山川地貌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力量感。南宗山水画则 注重温润的笔墨和细腻的描绘,以以状物为主,个别山石的形象鲜明并富有变化。这两大 流派的形成,为后来的山水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北宗为例,它在 绘画表现中注重刻画大自然的景观,探索山水与人的关系。它通过表现山的雄伟、水的奔 放和风的狂暴,以显示自然的力量感,并通过设置人物、房屋等元素来刻画人类的生活。 南宗山水画则注重以状物刻画意境,通过高山流水、古树花鸟等形象,来表达人们内心的 感情和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在绘画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宗教和哲学色彩。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从而影响了艺术创作。山水画在此背景下,将 宗教元素融入到绘画中,使得画作具有一种追求超越现实的超验之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展现出多 样化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对后来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不仅注重笔 墨的运用和自然景观的刻画,还融入了宗教和哲学的元素,使得画作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 追求。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玄学、佛学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绘画,既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又吸收了外来影响,创造了新风格,呈现了繁荣的景象,尤其是中国画的发展,出现了画坛宗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绘画创作,理论探讨的氛围和文学品评的风气引起了人们对绘画理论的关注,出现了第一批有系统的画论专著,为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生命力和多样化的创作元素。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流、融合,有力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画家画学论著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乱的时期,战争连年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无论在上,还是在绘画创作方面都呈现了繁荣的景象,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发展阶段,美术作为艺术创作一方面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又一方面使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而独立出来,绘画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主要表现为: 一、有历史记载的以绘画著称的画家出现 在这一时期,出现有文字记载的一些专业画家,如东吴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他被列为吴国的“八绝”之一。他的创作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其中,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有突出地位和重大影响被称作是“六朝三杰”。顾恺之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画中人物皆以线造型,线条流畅而富节奏感,人物形象优美,代表作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顾恺之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另外,擅长画

帝王和当代功臣、名士肖像陆探微的”秀骨清像“则反映出这一时期人物 品藻的标准。以绘饰佛寺壁画的张僧繇,被称为“张家样”,提出顾恺之、陆探微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而张僧繇则是“笔才一二,象已 应焉”的“疏体”。被人称为“曹家样”的北齐画家曹仲达,以曹衣出水 风格最为有名。北齐宫廷画家杨子华,善于描绘当代题材的人物画和贵族 生活的风俗画,对唐代的人物画影响极其大。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画坛上,绘画技法已趋成熟,而风格则开始离开古拙阶段而走向多样化。 二、绘画题材的多样化 人物、山水、花鸟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逐渐成为独立表现的绘画 题材,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除了出现较为成 熟的人物画,山水画的发展不可小觑。虽然没有作品来证实魏晋南北朝时 期花鸟画的独立,但从文献著录中可以了解到有单纯描绘的花鸟画作品及 专工的画家存在,这说明花鸟画在当时还只处于孕育阶段。 三、画学论著的出现 四、佛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的景象 佛家美术传入中原后,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与支持,佛教美术出现兴盛局面,各地大规模的建造寺庙,开凿石窟。由此, 在佛教艺术界,各种形式的佛教美术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石窟艺术气势宏大,同时寺庙建筑、壁画彩塑、石雕像等亦 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佛教艺术,呈现出早期特征:以人物塑造为例,受 时代审美思潮影响,人物形象大多具有”秀骨清像“之美,同时人物的服装、相貌等方面,又具有西域特征;画面构图方面,如《鹿王本书图》, 仍属早期的连环画式构图,自由而随意,尚未形成固定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和绘画技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和绘画技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标志着 中国历史上从古代向中世纪的转变过程。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美 术和绘画技法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将从艺术的发展历程、创新和技法三个方面,探讨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和绘画技法。 一、艺术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道教、佛教的影响,表现手法更为灵活。 中国的美术和绘画技法也因此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和创新,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早期的古典风格也逐渐演变为新的艺术形式。这一时期的画家们 不仅在表现人物形象中进行了探索,而且还涉及到风景、花鸟等 诸多方面,形成了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的艺术风格。 二、创新 一方面,在绘画的技法上,尤其是在山水画的表现上,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画家们,对于景物的描画更加细腻入微,更加贴近自

然,塑造的山水形象更加逼真。在绘画材料的运用上,这一时期的画家们还采用了水墨、宣纸等新的材料,这些新材料的运用,使得绘画表现更加生动,而且画面的表现力和美感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画家们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时候,强调了心态和情感的表现。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上,他们不再局限于面部的描写,而是加大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在人物角色和情感表达方面更加得心应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技法 在这一时期的绘画技法中,范宽、顾恺之、王羲之等人的影响非常大。他们的绘画风格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后世的中国美术艺术。其中,范宽的画作,既突出了动物的特点,又表现了自然的美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书法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温润、流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成为后世书法发展的重要演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