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金属设计、漆器设计、玻璃设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金属设计、漆器设计、玻璃设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金属设计、漆器设计、玻璃设计

金属设计:

魏晋南北朝金银器特点:独具异域风采。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经济亦遭受破坏。然而另一方面,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这些在金银器的形制纹样发展中,都曾打上了明显的烙印。

唐代金银器特点:绚丽多彩。唐代,金银器制作有了重大发展。近几十年来的几次大宗发现,金光闪闪,银光熠熠的金银器,又成了显示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之一。不是吗?当你看到那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唐代金银器纹样丰富多彩,这些纹饰与器形一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它们,我们确实可以感到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制作最主要的产品是铜镜。自三国战乱以后,铜器生产仍在继续进行,但铜矿开采量减少,兼制瓷业、冶铁业迅速发展,铜制器皿的发展受到限制,只有铜饰件、铜镜、铜弩机、货币等仍保持旧有的规模。

从部分铜镜铭文看,当时北方铸镜中心可能在徐州,南方铸镜中心在会稽郡的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和武昌(今湖北省鄂城)。此外四川成都一带的铸镜工艺也比较发达。

铜镜的纹饰和技法基本都沿袭东汉,北方主要是柿蒂连弧纹镜、方格规矩镜、简化规矩镜、兽首镜、夔凤镜、盘龙镜、位至三公镜等,南方主要是神兽镜和画像镜。神兽镜以汉末流行的半圆方形带神兽镜和重列神兽镜居多。画像镜主要在浙江绍兴地区发现,这种镜所雕铸的人物受传神写照画风影响,极为生动,几乎完全脱离了图案化。其内容有东王公、西王母神人车马镜,以及历史故事镜。常见为吴王与伍子胥故事,常将镜面分为4区,每一区表达故事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四个场面如同连环画一样,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这种画像镜在技法上浮雕层次多,铜的质量也较其他镜为好。由于佛教盛行,佛像镜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选题。金银器饰物加工精细,尤其许多首饰制品雕镂精美,刻划有细小的花纹,并镶嵌宝石,工艺之精巧,常达到惊人地步。

隋唐五代的金银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宏大的生产规模,在历史上享有盛誉。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增加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进一步发现,隋唐五代的金银器无论在生产技术、制作工艺,还是在造型和纹饰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最有成就的一个历史时期。隋唐的金银器生产,以盛唐时期规模最大,工艺最精。究其原因,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盛唐时期生产力高度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中外交流空前繁荣,为金银器的生产提供了综合国力的保证。二是王公贵族的“金银器为食可得不死”的迷信思想以及追求富贵奢华的强烈欲望,成为金银器生产的消费动力。三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金银的冶炼技术、制作工艺、装饰技巧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金银器的精工细作成为可能。四是唐代黄金白银的产地和产量急剧增加,当时全国已有贡金产地70 处,白银产地67 处,这就使金银器的大量生产有了物质保证。隋代以前的金银器,以素面为主,较少纹饰;工艺技术较为简朴,造型款式缺少变化;实用价值强于艺术价值。

而隋唐的金银器,在兼顾实用的前提下,更加讲究造型的多变、纹饰的俊美、技术的精湛、工艺的高超,成为富有审美价值的高级工艺品。

唐代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金属工艺很发达,解放后已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不下千件。其中1970年10月西安南郊发掘的窑藏物中的金银器共250件,而且大多作得很精美。如乐伎八棱金杯、金花八曲银杯、刻花金碗、掐丝团花金杯、鎏金舞马衔环纹仿皮囊银壶、宝相花银盖碗,双狮莲瓣银碗、双鱼纹银碟、双狐纹和双桃纹银盘,鸾鸟纹六瓣银盘、狩猎纹高足银杯、蔓草鸳鸯纹银羽觞、漆花银盒、刻花涂金银?、鹦鹉纹提梁银罐、镂空银薰球、银铛等。这些金银器埋藏的时间约在安史之乱以后德宗时期(780-805年)。此外,在西安和平门唐代居住遗址、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西安东南郊沙坡村、辽宁昭盟喀喇沁旗锦山公社、江苏丹徒丁卯桥等地也发现了大量的金银器,均属安史之乱后的遗物。

这些金银器按时间排列起来,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时代的特征。以安史之乱为早晚分期的界限,前期,器物纹饰以忍冬纹、折枝花鸟纹为主体,也有以各种动物纹为纹饰者,还有一些器物从器形到装饰(如联珠纹、对兽纹)都带有浓厚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后期的金银器纹饰风格大变,面目一新,流行于前期的忍冬纹很少见了,而团花、缠枝花、花鸟图案成为最盛行的纹饰,波斯萨珊朝金银器纹饰已与我国传统的花鸟纹饰珠联壁合,融为一体了。

唐代的金银器生产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因为生产发达,出现了“官作”和“行作”。皇室使用的金银器,都是由少府监中尚署的“金银作坊院”所产,当时称之为“官作”产品。“行作”,即民间金银行工匠制作,质量较差。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已较前代大力提高,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传统的锤打技术,是最早的制作工艺。金银的冶炼、鎏金、镶嵌、镂孔、线雕等技术,在春秋时也已出现。在秦代,工匠们已综合使用铸造、焊接、掐丝、嵌铸、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胶粘等工艺。唐代全面继承了前代的制作工艺,技艺更加精湛、熟练、全面,仅金的加工方法就发展到14 种,即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砑金、披金、泥金、镂金、捻金、戗金、圈金、贴金、嵌金、裹金等,并创造出切削、铆、大焊、小焊、两次焊、掐丝焊等新的造型工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唐代制作的盘、盒、碗等金银器皿,都有车床切削加工的痕迹,螺纹匀密清晰,起刀点和落刀点明显,刀口跳动也历历可见。有的小型金盒上面,螺纹的同心度很高,说明当时已有简单的机械车床,切削加工已趋成熟,而且许多器皿集多种工艺技术为一身。这些都是唐代在金属制造工艺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唐代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金属工艺很发达,解放后已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不下千件。其中1970年10月西安南郊发掘的窑藏物中的金银器共250件,而且大多作得很精美。如乐伎八棱金杯、金花八曲银杯、刻花金碗、掐丝团花金杯、鎏金舞马衔环纹仿皮囊银壶、宝相花银盖碗,双狮莲瓣银碗、双鱼纹银碟、双狐纹和双桃纹银盘,鸾鸟纹六瓣银盘、狩猎纹高足银杯、蔓草鸳鸯纹银羽觞、漆花银盒、刻花涂金银?、鹦鹉纹提梁银罐、镂空银薰球、银铛等。这些金银器埋藏的时间约在安史之乱以后德宗时期(780-805年)。此外,在西安和平门唐代居住遗址、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西安东南郊沙坡村、辽宁昭盟喀喇沁旗锦山公社、江苏丹徒丁卯桥等地也发现了大量的金银器,均属安史之乱后的遗物。这些金银器按时间排列起来,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时代的特征。以安史之乱为早晚分期的界限,前期,器物纹饰以忍冬纹、折枝花鸟纹为主体,也有以各种动物纹为纹饰者,还有一些器物从器形到装饰(如联珠纹、对兽纹)都带有浓厚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后期的金银器纹饰风格大变,面目一新,流行于前期的忍冬纹很少见了,而团花、缠枝花、花鸟图案成为最盛行的纹饰,波斯萨珊朝金银器纹饰已与我国传统的花鸟纹饰珠联壁合,融为一体了。

漆器设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承袭了汉代传统的基础上,漆器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工艺装饰手法也更加细致深化。这一时期,漆器纹饰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增加,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草虫入画,舞蹈、音乐、宴会、狩猎以及人物叙事等叙事性内容,开始较多地出现在漆器上。唐代经济文化繁荣,随着瓷器的普及,漆器的使用价值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制作逐渐朝着华美富丽的工艺品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髹漆品种和技法的创新、金银平脱的盛行、螺钿镶嵌的发展、雕漆的出现。

虽然南北朝时期保存至今的漆器很少,但它是中国古代漆器制作发展的一个转变期。它的转变又反映在日益由奢侈形转变为日常生活用具而大量生产。

隋唐以来,各门类工艺的发展都是欣欣向荣,手工制造业中纺织品、瓷器、金银器等的生产技术有长足的发展,新品种签字百态,不断涌现。漆器要与当时流行的金银器、瓷器相媲美,不仅在造型艺术上需要不断丰富、突出其新的魅力,同时在质量上必须牢固完善,由此出现了漆器制作工艺的革新。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玻璃设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玻璃制造和西方玻璃进口到中国的一个重要时期。根据考古资料,最迟在北魏时期,中国已掌握玻璃吹制技术,可以吹制器形较大的薄壁玻璃容器。玻璃成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汉代常见的铅钡玻璃不再出现,代之而起的是不含钡的高铅玻璃和碱玻璃。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玻璃器也大量输入中国,如北京西晋华芳墓出土的1件玻璃碗,绿色,透明,高7.2厘米,口径 10.7 厘米,腹部有椭圆形乳钉装饰。经化验为钠钙玻璃,与同时期伊朗高原玻璃产品的成分一致,器型、装饰相似,可能是从伊朗高原进口的早期萨珊玻璃制品。江苏南京象山7号东晋墓出土的2件磨花玻璃杯,无色透明,泛黄绿色,高10.4厘米,口径 9.4厘米。南京附近的东晋大墓也曾多次出土这种质料很好的磨花玻璃残片,其中南京大学东晋墓出土的玻璃片和幕府山东晋墓出土的浅绿玻璃片经过化验,为钠铝玻璃,与罗马玻璃的组成成分相符。辽宁北票十六国时冯素弗墓出土的 5件玻璃器,其中鸭形器造型如鸭,形象生动,淡绿色,透明;其他 4件是碗、杯、钵和残器座,钵的残片经化学分析,是钠钙玻璃。这批玻璃器有可能是进口的罗马玻璃。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的4件玻璃碗,现存2件,其中祖氏墓出土的淡绿色波纹碗非常精致,高6.7厘米,腹部缠贴3条波浪纹,相错成网目纹,可能是东罗马时的产品。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出土 1件完整的玻璃碗,口径9.5厘米,高8厘米,淡黄绿色,透明,碗外壁磨有二排突起的圆形纹饰,底部由突起的凹球面构成。这种类型的玻璃碗是伊朗高原萨珊王朝的典型产品。这个时期的玻璃器还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西亚、经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如湖北鄂城五里墩 121号墓出土的圆形磨饰玻璃碗,A.斯坦因于20世纪初在新疆楼兰 L、K 遗址的一座 5~6世纪墓葬中盗掘的1件玻璃碗及新疆博物馆、考古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掘、采集的一些同类型玻璃残片等。

隋统一全国,内监何稠借助烧绿瓷的方法烧造玻璃,获得成功。唐代玻璃器零星出土,陕西临潼出土了玻璃果、玻璃瓶等器物,其器型都是中国传统式样,采用吹制方法制成。五代、宋、辽、金、西夏的出土玻璃器物,主要有玻璃葫芦瓶、花瓣口杯、壶形鼎以及玻璃饰物等。据文献记载,宋人对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玻璃器皿极为珍重,出土于浙江瑞安的磨花玻璃长颈瓶就是从阿拉伯输入的。

隋唐时代玻璃器的突出成就表现在陈设品、生活用具玻璃器的制作上,主要是玻璃瓶、玻璃茶具、玻璃杯等。例如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玻璃瓶就是这个时期玻璃器的一个典型代表。

隋代玻璃器看,均采用了吹制法制成,器壁极薄,光亮度很好,一改南北朝时期中国吹制玻璃器粗糙的状况,表明隋代的吹制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另外,器型均为中国传统造型,其质地经化验为高铅玻璃和碱玻璃,可以肯定为中国自己制造的吹制玻璃器。

唐代玻璃器基本上继承了隋代的传统,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数量大大超过隋代,器型种类也增多了,另外,中亚、西亚玻璃器大量输入中国。新增的器型有玻璃茶碗、玻璃茶托、玻璃空心球和玻璃佛像等等。另外,唐代也有许多玻璃珠,珠形多为棱形、五棱形、扁圆形、球形等,个头较大。

隋唐玻璃器的成就突出表现在陈设品、生活用品玻璃器的制作上,主要是玻璃瓶、玻璃茶具、玻璃杯等。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诗中有:“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梨”之句指出唐人曾用玻璃杯作为酒具;又如唐·柳宗元《河东记》记载扬州有一种玻璃器“表里烘明,如不隔物……瓶口刚如苇管大”,类似的记载在唐人的诗句、文赋中常可见到,这说明玻璃器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

参考文献: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

中国传统家具的装饰工艺技法介绍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传统家具经历了自商、周至三国间由跪坐的矮型家具,到隋唐经五代至宋而定型的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的演变过程,又经过五六百年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到明末清初终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和技术巅峰。 建筑技术、编织技术,以及彩绘工艺等的发展,为原始家具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也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原始先民们用他们劳动的双手创造了家具,创造了家具艺术。当中,就有最古老的家具——席和各种原始木案、木俎、木几等。这些初级的家具形态便是最后低矮型家具的源头。 一、商周时期 中国的髹漆工艺是举世闻名的,战国时期的制漆、调漆、上漆技术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漆光可照人,色泽温润纯净,有的历经两千多年仍光亮如新。 在商朝,商朝人对铜的运用于偶了很深的造诣。在那个时期已有木工和髹漆技术,如造车技术的成熟,木质漆器的精美(商代殷墟出土的漆器)等等。另外,在西周时代的家具,具有鲜明的礼器功能。髹漆技术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如《周礼》有“髹饰”、“漆本”的广泛记载。而且与当时的镶嵌工艺进行完美的结合,创造了镶有蚌壳的漆木家具,用蚌泡作为装饰物,是当时流行的一种镶嵌手法,也是以后百宝嵌家具装饰手法的萌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为春秋战国时期灿烂的漆木家具敲响了前奏。 另外,在周朝,由于受到当时“中剖为二”、“相接化一”的两份倾向的哲学文化影响,当时家具的造型和装饰上都运用对称而规整的格式,这样更能增加器具的庄严感和神圣感。如青铜俎的前后两足之间的两个对称的壶门轮廓,既增加了板腿造型的变化又体现了青铜俎的庄重感;装饰上应用具有恐怖、威猛和神话色彩的对称格式的图案,如夔龙纹、饕餮纹、云雷纹等,这些图案的正面的对称表现,极大地增加了青铜家具的虚幻的神秘色彩,突出了威严、神秘、庄重的艺术特征。 二、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在开放的文化环境下,各国的手工工艺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交流与传播。在此基础上,发明和新的制作工艺不断涌现,木工建筑技术、冶炼、锻造、鎏金、镶嵌、髹漆、雕刻等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在这一时期,髹漆根据不同的胎有不同的方法,小屏风是战国初期的漆雕代表作,这时期的木胎还很重,往往在精工雕刻的木器上,再加以绚丽的彩漆,因此很多漆器又是雕刻工艺品。战国中期以后,胎骨向轻巧方向发展,更发挥了漆器的优点。在当时已经采用多种颜色的“色漆”。楚漆家具的造型能看到许多鲜明的变化。在这些家具的精美漆绘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这是的家具纹饰已经彻底摆脱了商朝宗教神秘和周朝井然有序的风格,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动物纹以及表达现实生活情趣的场景纹饰。动物纹中频繁出现的是龙凤纹,其变法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用浮雕和透雕的手法装饰家具,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漆木家具的特点。这些家具,不再是单纯为了实用这一古老而朴素的功能,同时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家具开始具备欣赏价值。 三、秦汉时期 秦代主要继承了楚家具的装饰纹样,尤以龙凤纹、云气纹、波折纹、几何纹、鱼纹等装饰图案为主,造型别致,花纹优美,漆色艳丽。汉代则是博众家之长,把秦、楚的纹样图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生动活泼、绚丽多姿的艺术效果。流云飞动的装饰纹样是这个时代家具装饰最为显著的特征。其主要的种类有龙凤纹花鸟纹、羽人云气纹及几何纹样。 秦汉时期,髹漆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工种齐全,分工严密,技术精湛,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更加普及。汉代漆器的装饰花纹工艺手法有三种,髹漆彩绘最为典型,其次是油彩和针刻,最次之为堆漆。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金属设计、漆器设计、玻璃设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金属设计、漆器设计、玻璃设计 金属设计: 魏晋南北朝金银器特点:独具异域风采。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经济亦遭受破坏。然而另一方面,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这些在金银器的形制纹样发展中,都曾打上了明显的烙印。 唐代金银器特点:绚丽多彩。唐代,金银器制作有了重大发展。近几十年来的几次大宗发现,金光闪闪,银光熠熠的金银器,又成了显示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标志之一。不是吗?当你看到那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唐代金银器纹样丰富多彩,这些纹饰与器形一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它们,我们确实可以感到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制作最主要的产品是铜镜。自三国战乱以后,铜器生产仍在继续进行,但铜矿开采量减少,兼制瓷业、冶铁业迅速发展,铜制器皿的发展受到限制,只有铜饰件、铜镜、铜弩机、货币等仍保持旧有的规模。 从部分铜镜铭文看,当时北方铸镜中心可能在徐州,南方铸镜中心在会稽郡的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和武昌(今湖北省鄂城)。此外四川成都一带的铸镜工艺也比较发达。 铜镜的纹饰和技法基本都沿袭东汉,北方主要是柿蒂连弧纹镜、方格规矩镜、简化规矩镜、兽首镜、夔凤镜、盘龙镜、位至三公镜等,南方主要是神兽镜和画像镜。神兽镜以汉末流行的半圆方形带神兽镜和重列神兽镜居多。画像镜主要在浙江绍兴地区发现,这种镜所雕铸的人物受传神写照画风影响,极为生动,几乎完全脱离了图案化。其内容有东王公、西王母神人车马镜,以及历史故事镜。常见为吴王与伍子胥故事,常将镜面分为4区,每一区表达故事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四个场面如同连环画一样,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这种画像镜在技法上浮雕层次多,铜的质量也较其他镜为好。由于佛教盛行,佛像镜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选题。金银器饰物加工精细,尤其许多首饰制品雕镂精美,刻划有细小的花纹,并镶嵌宝石,工艺之精巧,常达到惊人地步。 隋唐五代的金银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宏大的生产规模,在历史上享有盛誉。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增加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进一步发现,隋唐五代的金银器无论在生产技术、制作工艺,还是在造型和纹饰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最有成就的一个历史时期。隋唐的金银器生产,以盛唐时期规模最大,工艺最精。究其原因,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盛唐时期生产力高度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中外交流空前繁荣,为金银器的生产提供了综合国力的保证。二是王公贵族的“金银器为食可得不死”的迷信思想以及追求富贵奢华的强烈欲望,成为金银器生产的消费动力。三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金银的冶炼技术、制作工艺、装饰技巧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金银器的精工细作成为可能。四是唐代黄金白银的产地和产量急剧增加,当时全国已有贡金产地70 处,白银产地67 处,这就使金银器的大量生产有了物质保证。隋代以前的金银器,以素面为主,较少纹饰;工艺技术较为简朴,造型款式缺少变化;实用价值强于艺术价值。

中国设计史(高丰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中国设计史》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中国设计史》所研究的主要课题,既有每个时代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实用产品,包括各种生活器皿、日常用具、交通工具、服饰用品等,从功能设计、造型设计、装饰设计、色彩设计以及材料和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考证、分析和研究,也有对中国古代平面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的介绍和研究。同时,对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一些时代出现的影响较大的艺术家和有关艺术设计的典籍,也作一些概括性的介绍和阐释。 2.中国设计史的历史从发生与演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设计的起源和发生,是从人类为了生存而劳动,为了劳动而制作工具开始的。工具的设计,可以说是人类为了生存最早的设计作品。 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不但是石工具加工技术的的进步,更是原始工具的一个飞跃。原始陶器设计,是我国古代设计史上第一座丰碑。原始陶器造型设计,为我国古代产品造型设计奠定了基础,其开创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成为历代产品设计所沿用的一条基本准则。原始陶器的装饰设计也取得了突出成就,从设计艺术学意义上说彩陶的装饰设计,解决了一个如何适应造型、美化造型、增强造型艺术感染力,又有着相对独立欣赏性产品装饰设计原则问题。其开创的独立、连续适合等构成形式,又为中国古代的平面设计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彩陶的装饰色彩,则成为中国传统装饰色彩构成的基础。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原始陶器,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在功能内容、造型、装饰、材料和工艺技术上,都发生了变革。 西周时期,青铜器设计,呈秩序化、系列化、规范化发展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鼎成列、钟成律”,青铜器系列化已经推广和普及。 周代青铜器所创造的系列化造型设计和分工合作,批量化的制作方式,在当时手工业设计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先秦车器,更是分工合作的产物。《考工记》中阐述了“才美工巧”的设计原则,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和社会功能服务的设计理念。 汉代,实用漆器产品的生产进入最兴盛的时期。织绣品的设计和服饰设计也全面发展,丰富产量和精美的设计,通过“丝绸之路”,使得中国驰名世界。另外与住直接相关的建筑、家具和室内环境设计,在汉代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汉代的瓦当和画像石就是汉代建筑最出色的装饰设计。 三金南北朝开始,中国古代的实用产品进入了瓷器时代。 唐代是中国古代设计史上多元与融合的时期,唐代瓷器生产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最能体现唐代设计时代特点的当属金银器和丝织品设计。 宋代的设计已经走向成熟,并且全面走向市场,产品趋向商品化、平民化。宋代是瓷器产品的黄金时代,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其造型和装饰,宋瓷整体设计,开辟了一种崭新的优雅秀美、轻盈灵巧设计风格。同时中国古代构架建筑结构和家具及小木装修和摆设的设计,在宋代完全成熟。 元代,多元文化和设计的大交融,代表性品种有花瓷和金织物。

中国设计史要点总结

第一章东方欲晓一原始夏商周设计 距今约7000至8000 千年,原始建筑、制陶、编织等设计形态开始出现。距今约4000年至3000年,中原黄河流域相继建立了夏、商、周王朝。 夏、商、周时代手工业规模宏大。 在统治者的控制下,青铜冶炼、制陶、玉石工艺、骨牙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专门的作坊,手工业门类众多,分工细致明确,形成了直接服务王室官府的“百工”制度。 春秋时代冶铁技术出现,铁器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使设计发生新的变革。 随着设计和工艺实践的发展,出现了具有总结意义的著作《考工记》。。商周时代是中国社会走向向文明的时代,商周之际创作的《周易》一书蕴含的设计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设计活动。 第2章_深沉雄大——战国秦汉设计 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时代,也是中华文明大厦构建的的伟大时代, 诸子百家学术争鸣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南北各地工艺活动广泛活跃,绘画和雕塑从工艺综合形式中逐渐独立出来,手工艺设计有了更大的发展。 诸子百家的学术活动、尤其是孔子和孟子、老子和庄子、墨子和韩非子诸家的学说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设计。 秦汉时代国力强大,秦王朝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建道路,发展工艺。汉王朝承继秦制,发扬光大。 战国秦汉时代手工艺设计风格古朴,浑厚奔放,具有深沉雄大的夺人气势,反映出充满自信、阔大张扬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战国秦汉时代的设计对魏晋南北朝时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金碧辉煌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设计 公元220年东汉王朝在农民起义风暴的冲击下士崩瓦解,继之而起延续三百余年的魏晋南北朝是长期分裂的时代。 战争频繁、社会动乱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迫使中原的汉民族和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大迁徙,在动乱和迁徙中各族人民的文化艺术交流融合,各民族工匠乞的辛勤劳动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工艺品。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陶瓷、漆器、印染织绣和金属工艺都得到了较大发展。无休止的战乱给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在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下,外来的佛教迅速在中国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促进了与中外文化艺术包括设计艺术的交流。中原内地通过丝绸之路与域外交流,西方的工艺品和制作技术如金银器、玻璃制品等传入。 魏晋南北朝时代江南得到了开发。中外文化的交流、南北文化的交流、汉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国设计呈现出新的风貌 公元581年隋王朝统一中国,数十年时间便宣告灭亡,取而代之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强大王朝唐王朝。

漆器设计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漆器设计特点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秦朝时期的漆器设计 秦朝在我国漆器工艺史上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漆器,用料考究、工艺精良、器皿造型美观大方,装饰纹样瑰丽多采,设色富丽而庄重,充分显示了秦代漆器工艺的惊人成就。它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推动与丰富今天的艺术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出土漆器来看,大部分器物都是在黑漆地上用褐、红彩漆绘制凤纹、鸟纹、鱼纹、梅花纹、云气纹等装饰图案。 汉朝时期的漆器设计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漆器的发展延续了战国漆器工艺的精华,在艺术上有更多楚文化的

痕迹。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在漆器题材上,一方面出现了宣扬义士、孝子、圣君、贤相等儒家题材,人们虚无缥缈的想象中注入了社会正统观念的因素,这是与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而另一方面汉代人们祈求长生不老,死后羽化的道学观念使云纹、山纹在漆器上大量交替使用,楚文化伟逦多变的纹饰与未来的天堂和仙境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的漆器设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东西文化的大融合,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个时期的工艺匠师,一方面继承秦汉以来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吸收各民族和外来的艺术形式,使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都有了新的发展,在工艺装饰手法和

中外艺术设计史

中外艺术设计史 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设计 一、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巢居和穴居是上古时期普遍的居住形式.. 1、巢居——长江流域 1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地区采用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2巢居的发展大约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独木橧zēng巢在一棵大树上构巢→→多木橧巢在相邻的四棵树上架屋→→干阑式建筑居住面架设在桩柱上的房屋 干栏式遗址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诸如河姆渡遗址;草鞋山遗址等.. 早期:沼泽地为桩式晚期:柱脚多垫有木板;以防沉陷 2、穴居——黄河流域 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均匀;直立性好;适于凿挖..挖掘窑洞之后;仍能保护土体自身的稳定;即黄土具有结构优势.. 古人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即黄土具有抗寒优势.. 二、奴隶社会的建筑 1、最早的宫城遗址: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夏代.. 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2、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 3、东周瓦当周朝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瓦的使用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到春秋时期逐渐普遍;出现了全、半瓦当;表面有各种

纹饰.. ——脱离“茅茨土阶”阶段.. 4、周代建筑的色彩在周天子的宫殿中;柱、墙、台基和某些用具都要涂成红色黄色居上;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 5、营造制度 三、秦汉建筑 1、秦汉木结构方式:梁柱式叠梁式、梁柱式、穿斗式、井干式.. 2、秦汉屋顶样式: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斗尖. 中式建筑屋顶的分类: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五、隋唐时期建筑 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的成熟期..如工匠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宇文恺营建新都大兴城;唐代宫殿建筑设计气势雄伟;富丽堂皇..长安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三倍多;由30多所宫殿组成.. 六、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1、宋朝建筑群增加了轴线的深度和空间层次;强化了秩序..屋顶组合也更为灵活.. 2、园林兴盛..风景区、园林布局更为自由活泼..增强了造景、观景功能..文人的参与;出现了写意山水园.. 沧浪亭是苏州宋代园林的代表.. 3、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桥梁..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5、唐宋建筑比较唐代建筑的风格气魄宏伟;严整开朗;规模

中国设计史

二、原始时代的设计 陶器的产生基本条件:一对火的利用,二丰富的黏土资源p19 原始陶器成型工艺:手制法(最为普遍)·模制法·轮制法p20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仰韶文化--彩陶 新时期时代黄河流域北方--半地穴式p31 长江流域南方--杆栏式p32 三、青铜器时代的设计 【商,西周】青铜;主要是铜,锡,铅的元素的合金。不同用途,采用合金比例不一 《考工记》“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p36 青铜器成型工艺;主要采用泥范铸造,两周早期之前,一模一范,西周中期以后,一模数范p43 青铜器装饰风格殷商时期追求神异化(饕餮纹,夔纹),西周中条理化秩序化几何纹增多p47古代艺术设计思想最早源于《周易》有两部,一是经文部分《易经》传文部分《易传》p54 周易设计思想;1 制器尚象2 道器统一3 文质统一p55 四、革新时代的设计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重人轻天”思想形成p60青铜器曾侯乙墓--战国成套编钟 标志实用性,系列化,整体化造型设计。P61 此时期,出现反映时代风貌,表现时代精神的题材《宴乐水陆攻站纹壶》p65 纹样:蟠螭纹,蠕虺装饰构成:平视体构图表面加工:线刻,镶嵌,金银错,鎏金p65 战国铜灯;仿生灯,人俑灯,连枝灯最常见是豆形灯p67 铜镜纹饰山字纹p69 战国漆器;漆耳杯最具特色,饮酒,又称羽觞p70 战国丝织;马山砖厂1号墓最具代表性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p74 服饰分为礼服和常服。深衣是典型服装样式,上下衣裳连在一起,特点曲裾绕襟,右衽p75 和当时服饰相配套的腰带和带钩p76 先秦时期设计思想 1.强调实用功能,主张先实用后审美的设计观(墨子。韩非子) 2.主张“文质彬彬”即强调内在美与外在形式美和谐统一的设计观(孔子) 3主张“大巧若拙”崇尚天然之美,主张自然朴素,反对人工雕饰的设计观(老子。庄子p81 《考工记》及其设计思想 1.”材美工巧“的设计原则 2.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3.为社会功能服务的设计理念p 83 五、封建制上时期设计的高度发展(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西汉刘胜墓出土错金铜博山炉不仅具有熏香作用,且满足了汉人祈求羽化登 仙的精神需要和富于浪漫的审美追求仙人仙岛的追求p89 汉代铜镜发展三个阶段p91东汉中晚期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装饰题材发生重大变化 装饰技法和装饰构图(由同心圆式,增加了对称式、阶段式等)也有新的发展p92 汉代灯具的设计成就体现在四:1.功能合理 2.结构科学 3.造型生动 4.装饰富丽p93 长信宫灯(属于虹吸灯的代表) 艺术形象……. p98 汉代成套的耳杯都有专门的包装盒,称具杯盒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双层九子奁化妆 品包装盒的代表作漆器羽觞题有“君幸酒”p102 素纱禅衣禅衣既单衣p108 汉代漆器特点:1实用品众多,造型设计规范化、系列化2制作工艺趋向成熟3装饰手法多 样化4漆器包装更趋于精致、轻巧p121 六、设计的多元与融会(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手工业特点:民间手工业极度衰落p123 玄学思想影响;青瓷,宽衣大袖p142,庄园/ 佛教思想;动物纹--植物纹,莲花尊,椅子 由佛教传入中国,石窟寺/胡床引进受少数民族影响(魏晋南北朝),穿靴子戴帽子 青瓷流行原因1工艺方面的原因2社会风尚的原因p126 唐·瓷器“南青北白”南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北方邢窑白瓷“类银类雪”p127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艺术设计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之一,距今(9000)年前,已制作出质地较为疏松的灰陶。(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的淘气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陶器遗存。 2.就具体器型而言,不同功能的器物在造型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最为典型的炊煮器就是鼎)。 3.原始社会建筑形式主要有:穴居建筑穴居建筑大致呈现出从地穴——半穴居——地面建筑——下建台基的地面建筑的发展历程。干阑建筑新石器时代的橄榄建筑遗址及相关文物多发现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结语:新石器时代艺术设计所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2.因材施教。 3.功能至上。 4.以人为本。 5.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艺术设 1.自(夏代)起青铜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物质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2.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面貌的形成与其所采用的(陶范法)(或泥摸法)的铸造工艺不可分割。 3.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的祭祀,军事,飨宴、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多遵循追慕的“周礼”。 4.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5.除陶文外,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汉子为(甲骨文)。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艺术设计 1.商人重酒,(商代)的酒器十分发达。(周代)禁酒,酒器的制作开始衰落。 2.(龙凤题材)是这一时期璧、璜最为常见的装饰题材。 3.(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礼记》)提出了(“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将主要殿堂建在中轴线上接近中心点的最重要的位置,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对于(烘托尊贵)的作用。 4.此外,最终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不仅全面的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归纳,力图探索规律,并加以科学的总结。 第四章秦汉时期艺术设计 1.(纸的发明),(丝绸之路的畅通),(东汉晚期)佛教的传入等重大事件,都对于艺术设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秦汉时期还流行(茧形壶)(蒜头壶)(扁壶)等盛酒器。 3.简答:秦汉时期灯具的特点:1.造型的多样化是这时期灯具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2进一步完善实用功能是秦汉灯具设计的另一个特点,以虹管灯设计最为巧妙。3巧为装饰时秦汉灯具设计的第三个特点。 3.(汉代)熏香的风气极盛,由南至北逐步推广。用以熏香的熏炉样式繁多,最为普遍的当为豆形、鼎形熏炉以及(博山炉), 4.博山炉的流行反应了两汉时期神仙思想的盛行。(道教) 5.期中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四神,也称(四灵),是汉代最具时代特征的动物图形。 6.(秦半两)造型为(圆形方孔),这种造型也被认为是古人(“天圆地方”)宇

中国设计史2 秦汉-魏晋时期

第三节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所罕见的规模庞大的雕塑工艺杰作。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一、青铜工艺 青铜器时代在汉代结束。 1、一般生活用器 汉代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 汉代铜器主要有:铜灯、铜炉、铜奁、铜洗、铜壶、铜镜、铜鼓。 铜奁(lián)又称酒樽,仿自漆奁,是盛酒和温酒的器皿。汉代铜壶已成定式。 2、汉镜汉代铜镜已不只是满足上层少数人的需要,而在平民中普遍流行起来,同时还在国际交往中进行交易。 规矩镜:主纹区出现TLV形格式而得名(博局镜) 画像镜: 阶段式镜: 透光镜: 汉代铜镜花纹的图案组织有以下几种方式:1)四方式2)放射式3)旋转式4)同心圆式5)对称式6)阶段式 3、汉代铜灯 长信宫灯, (河北满城出土),属虹管灯,器形为一少女,跽坐+左手执灯,右手杖灯罩,右手的衣袖很自然地与灯罩连成虹管,灯体成圆形,中间为两块瓦状罩板,盖与底板上都有滑槽,可以任意调节光照的方向和角度,整器鎏金,富丽堂皇,人物的形体结构把握得很准确,少女神情自若,姿态优美。 4、薰炉 形式:中空,放置香料。 功用:a香薰衣服、被褥;b调节室内气味。 铜炉是汉代一个具有特色的品种,有熏炉(又统称博山炉)、温手炉、温酒炉。 错金铜博山炉 5、带钩 6、塑造艺术 马踏飞燕(东汉):马踏飞燕铜塑,也称铜奔马,体态优美,富于浪漫主义设计意匠,是一件极其珍贵的青铜工艺品。 7、装饰工艺方面有刻划、镶嵌,错金银、鎏金、镂空等多种技法。 金银错: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装饰工艺,用金银丝或金银片在铜器上镶嵌成各种图案,用错石(厝石)磨错平滑,金银错是在刻纹装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刻纹装饰纤细难辨的不足。金银错也称错金银。 鎏金:鎏金是将金箔碎片加热后,加人7倍的水银,混合成液体再涂在铜器上,经低温烘烤,使水银挥发,金泥则固着于铜器上,具有辉煌的效果,鎏金与金银错是使用最多的两种工艺。 二、染织与服饰

中国艺术设计史

原始陶器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 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黑陶: 当中原和西北的广大地区的彩陶衰落以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又兴起了“黑陶文化”,又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薄而光的蛋壳黑陶的大量出现是这类文化的突出特征。 良渚文化:代表了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围地区的一种黑陶文化。 距织机:中国最早的织布机。 马家窑文化:甘肃,“舞蹈纹彩陶盆”。 建筑: 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这是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 青铜:是指自然铜(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不同用途的器物或工具需要不同的合金配比。 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发展的高峰。 青铜器制造方法变化合范法——失蜡法 商周春秋晚期和战国 失蜡法:春秋战国开始用,用失蜡法之作铜器,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它的大致做法是。先用蜡制成器物的模型然后反复的淋上细泥合成一定的厚度,待泥干透后加热,使蜡质流出再将铜液灌入这种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司母戊鼎:1939出土。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全国最大的青铜器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达879公斤的大鼎。鼎腹为长方形,直口,宽沿,双立耳,四根柱组接于瓶底之下。造型凝重雄泽,气势恢宏,腹内有既文“司母戊”因此得名。 ●殷商西周两时期青铜器造型设计的不同风格: 殷商时期超出实用功能之上的审美追求表现得非常强烈,但缺乏统一标准显得没有规律在同样表现威严的基础之上,一部分作品给人以凝重浑厚之感,另一部分作品造型和装饰被夸张到怪诞的程度给人以神秘恐怖之感。西周日用青铜器最为礼器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西周奴隶主为了加强统治规定了一整套礼制,在从事祭祀和典礼活动时使用礼器的数量和规格都作了严格限制以使贵贱优等上下有别,这就是所谓的葬礼于器。 ●春秋时期:奴隶制趋于瓦解日用青铜器开始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使用以不在循规蹈 矩,造型设计也开始摆脱殷商以来的神话气氛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 青铜日用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商期殷商期西周期春秋期按不同用途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日用杂器其中以食器为主。 五爵:饮酒器爵斝角觚觯 殷墟:河南安阳晚商都城殷宫殿遗址 十二章纹饰: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设计

1、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期?瓷器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玄学兴起、佛教输入、道教兴盛及波斯、希腊文化羼入。上述诸多新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此时期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长期的社会的动乱导致了经济的空前衰落,商业趋于停顿,自然经济几乎淹没了商品经济。除官府垄断手工纺织业外,私营手工业普遍低迷。除家庭手工纺织业外,一般手工业多为官府垄断。由于官营手工业与政权的存亡有密切联系,因而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些发展,生产技术也有所提高,这对当时的艺术设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也使得这一时期艺术设计在曲折中有所发展。 瓷器设计特点:1、青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工艺方面:制瓷原料含有一定量的铁的成分,含铁的坯釉经过还原焰烧成便会呈现青色。设计方面:造型、胎质、釉色等方面南北两地有较大区别。南方秀丽,北方浑朴;南方釉色青翠,北方青中泛黄。社会风尚方面:当时以玉为贵,青瓷色调泛青,质感如玉,深受喜爱。由于此时受玄学影响,瓷器造型大多高挑而雅致,富于审美性。2、黑瓷始创于汉代,到晋代更趋成熟。其中,以浙江德清黑瓷最负盛名。特点:黑瓷胎色呈砖红,或浅褐或紫色。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3、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经过烧制的白瓷,胎料较为细腻,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此为北齐白瓷的特征。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4、此时期的陶器南北两地有所不同。南方的日用陶以缸为大宗,“釉陶大缸”名闻遐迩。南京发

魏晋南北朝的建筑艺术

魏晋南北朝的建筑艺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相当于是孔孟之道和佛教思想相互融合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建筑师也是其中之一。他们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融合了不同文化的特点,推动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 建筑设计 南北朝时期,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美学,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装饰都变得更加讲究。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例如在庙宇和城墙的建设中,要考虑到防御和仪式上的需求。 南北朝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北方的建筑多采用砖石结构,形态简洁大方,而南方的建筑则多采用木结构,形式优美,叙事性强。 建筑材料

南北朝时期,建筑材料在种类和用途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砖、石、木、泥等材料被广泛使用,使建筑美化和永久性方面都得到 了较大改善。其中砖和石材的使用更加广泛,不少建筑场所用石 材做出了精美的石刻和雕塑,木材方面表现出了更为鲜明的特点。泥土饰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利用,塑胶性好,可降防风雨。纤维素 野制作护菜、盆景、壁画等。 建筑形式 南北朝时期建筑的形式也日趋丰富。书院,刻石斋,塔楼和寺 庙建筑都营造出了不同的气氛。另外,雕塑艺术和壁画技术的广 泛应用使得建筑不再是简单的外部结构,而是在内部和外部都展 现了豪华和精美。 雕刻艺术 南北朝时期影响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雕刻艺术。雕刻技 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石雕、木雕和浮雕都在建筑上得到广泛应用。雕刻艺术在建筑工艺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其中石雕非常具有 代表性。

南北朝时期,雕刻艺术的创作手法越来越多元化。艺术家更加 注重将社会现实与文学情感融入作品中。建筑上的装饰与雕刻, 也从简约逐渐向富丽堂皇方向发展,欣欣向荣,志在创造造型新 意的美人美物。 总之,南北朝时期建筑艺术融汇了多元化的文化要素,在设计、材料和形式上都有显著进步。这种创新的精神为后来的中国建筑 艺术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中外设计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中外设计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 一、中国设计史 1.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彩陶、青铜器、玉器等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掌 握其特点、风格和功能。 2.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青铜 器、漆器、玉器、陶器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3.秦汉时期的设计: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秦砖汉瓦、青 铜器、漆器、玉器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 佛教艺术、陶瓷、织锦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5.隋唐时期的设计: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建筑、陶瓷、 织锦、家具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6.宋元时期的设计: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陶瓷、织锦、 家具、建筑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7.明代的设计:了解明代的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陶瓷、织锦、家具、建 筑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8.清代的设计:了解清代的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陶瓷、织锦、家具、建 筑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二、外国设计史 1.古埃及的设计:了解古埃及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建筑、家具、陶瓷、 石工艺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2.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设计: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建 筑、陶瓷、家具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3.中世纪的设计:了解中世纪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建筑、家具、陶瓷等 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4.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建筑、 家具、陶瓷、绘画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5.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设计:了解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社会背景和设计风 格,掌握建筑、家具、陶瓷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6.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社会背景和设计风格,掌握机器制 造、陶瓷、家具等工艺品的设计特点。 7.现代主义设计:了解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起源和发展,掌握现代主义设计的 特点和代表人物。 8.国际主义设计:了解国际主义设计思潮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国际主义设计的 风格特点。 9.后现代主义设计:了解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后现代主义 设计的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10.当代设计:了解当代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当代设计的代表流派和特 点。

论中国各个朝代的代表性的工艺品

1 论中国各个朝代的代表性的工艺品 一,原始社会时期 整个原始社会分为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设计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如:南京出土的七孔石刀。 而陶器用具的设计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陶器的两个著名品种就是彩陶(马家窑尖底瓶、人形浮雕壶等等。)和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白陶鬹gui)原始社会的工艺品除了上述作品外,还有呀骨雕、陶雕、染织、编制等。二,奴隶社会时期整个奴隶制时代,也是青铜器的设计制造最繁盛的时代,故又称为青铜时代。 1)商代:商代的青铜器工艺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其造型各式各样,大致分为烹饪、食器、水器、兵器、乐器,以及杂器等,装饰花纹基本上是以动物文为主如:司母戊大方鼎、妇好三联甗yan、象尊等 2)周代:青铜工艺(铜毛公鼎、甬钟、编钟等)仍是周代主要的工艺品,此外还有陶器,漆器、玉器等。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青铜艺术进入第二个高峰时期,青铜器成为个性设计的作品,开放张扬、自由多变、复杂细腻、丰富多彩、功能实用,如:莲鹤方壶、宴乐水陆攻铜战壶、金银错等。 三,封建社会时期 1)秦汉时期:铜器、漆器、陶瓷等工艺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如:铜车马、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 秦砖汉瓦、画像石(石刻跃马、石刻立马、石刻伏虎等)、画像砖(猎虎画像砖、丸剑舞乐画像砖等。)。 染织工艺是汉代一种极为发达和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工艺品,“丝绸之路”就是靠大 量的丝织工艺品铺就的,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茱萸纹绣降色绢。 2)六朝时期:六朝时代是我国工艺美术承上启下的过度时期,各种工艺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即六朝时期,我国工艺已进入了瓷器时代,如,鸡头壶、扁壶、魂瓶、莲花尊等 此外,雕刻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隋唐时期: 隋代的白瓷是一项突出的成就,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如,试以壶。唐代的工艺非常发达,无论是织锦、印染、陶瓷、金银、木器、漆器等,都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期。如彩瓷的制作(黑地彩斑双系罐、黑釉蓝斑腰鼓等),和被称为奇异的陶瓷之花的唐三彩(三彩骆驼载乐佣) 4)宋代: 宋代最突出的成就就是陶瓷工艺。如:宋瓷孩儿枕、玉壶春瓶、梅瓶、葫芦瓶、诸 葛碗、提梁壶等 宋代的染织和瓷一样,异常发达。如:宋锦和愅丝。 5)元代: 元代的工艺最有成就的,首先就是染织工艺的织金,又称为纳石失。棉织是元代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其次就是陶瓷工艺(烧制成了青花和釉里红瓷器)。另外玻璃工艺也得到发展,漆器工艺也得到了很大提到。 6)明代: 陶瓷方面明代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青花瓷(五彩镂空云凤纹瓶)、五彩(何朝宗 印款达摩立像)、单色釉方面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一、儒家思想之造物观 1、儒家既不认为自然界的价值取决于人,也不认为人的价值取决于自然界,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各自具有价值自足性,两者都是“自在”的自然。 2、“自然”与“人”没有二元对立,更没有造物与造物主的二元对立,所谓“天”,即是自然。 3、在儒家观念中,其所说的自然,不论是人的自然还是自然界,其价值都在于“自在”。人的使命决不是利用自然,征服自然,而是通过“赞天地之化身”,完成自然,完善自然。 二、藏礼于器 1、青铜礼器是先秦统治者用以表示身份等级、立国传家的重器,受到极大的重视,世代相传。 2、表明不同等级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的种类、数量、大小等有严格规定,甚至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的不同组合方式也反映出等级的差异。 三、铸鼎象物 在鼎身上刻绘出各类鬼神物怪的形象,巫师们凭此知道民众遵守禁忌,进行祭祀。 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老子》 《老子》一书中有关审美和设计的论述虽不多,但却蕴涵有诸多设计美学思想。1、“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认为追求纯自然状态才是人类理想的状态,提倡一种 不背离自然规律去追求自己的目的,进而达到一切目的。目的与规律的这种不可分的相互渗透和统一,正式一切审美和艺术活动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特征。2、“和谐共生”的设计思想更是老子所谓“大巧若拙”说法的体现。真的巧并不在于违背自然规律,而是处处顺应自

然规律,在这种顺应之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实现。 3、“以和为美”不但包含了美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朴素概念,而且把这个统一同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紧密的联系起来。 4、“虚无观”设计的空间概念。提出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丰富了古代的设计思想,无有无的好处,有有有的好处。 五、《考工记》 《考工记》是我国最早提出关于工艺制作原则的著作,如“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工艺原则,是其工艺美学思想精髓,特别是“材美工巧”的工艺美学原则,在我国古代设计艺术理论与设计艺术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其久经不衰和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核心。 六、木作业的主要成就 秦汉时期是我国木作业获得空前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 1、秦汉时期以大木作为代表的建筑木结构体系已初步形成,当时广泛使用的牛拱、硬山、悬山、歇山及庑殿顶等几种形成的屋顶均已出现,板门、交棂窗十分广泛,表明大木作中所涉及的木构架的主要结构部分,诸如柱、梁等构成样式已具较高水平,而且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样式设计也十分别致。 2、再有大木作对木构架建筑的承重设计已具完备。 3、东汉时期,多层建筑得到发展,在梁柱上再加梁柱的叠架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木制壁柱和板筑夯(hang)土墙也很普遍。 七、汉代铜镜 简答:汉代铜镜的特点:体薄轻巧,平边细滑,圆钮巧饰,表现出程式化的特征。 论述题:1、前期,制作多采用平调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单,或用连弧纹作边饰。依据纹饰特点划分主要有螭(chi)形镜、草叶镜、星云镜等。 2、中期,流行规矩镜,铜镜上一般都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图案作装饰,所以也称规矩四神镜。镜缘上有复杂的装饰,常见

艺术设计史

艺术设计史 【1】初级设计形态的特征? ①原始自然界提供的物质资料,是设计的主要资料基础。初级设计中所运用的物质材料都是自然界早 已存在的现成材料,人们利用这些初始材料的物理特征开始初级设计。②材料的加工过程主要体现为简易的组合关系。也就是说,所谓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自然物的组合达到的。③设计中的功能要素始终是原始设计的主导要素。④审美要素开始萌芽。⑤原始宗教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初级设计观念的主流仍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⑥天文、历法、气象规律等知识逐渐丰富。 【2】什么叫“砂芯法”? “砂芯法”是古埃及制作玻璃器皿的一种方法。即用黏土、细砂等制成内胎,然后将其侵入熔融的玻璃液中,使之铺着上一层均匀的玻璃层,在该玻璃层尚未冷却之际,贴上半熔、拉长的彩色玻璃丝条,再放入炉中加热。同时,用特殊的工具将其表面刻画出独特的波浪纹线,并将其表面碾压光滑,最后待器物冷却后,掏出砂石内芯。 【3】苏美尔时期的黄金制品。 苏美尔人的早期王国所出土的一件黄金头盔,即体现了对功能的考虑,又兼顾了造型的美观。苏美尔时期不仅创造了许多华美异常的黄金制品,而且苏美人所开创的金工设计风格,在后世的波斯人手中得以发扬光大。 【4】古罗马人发明了“模铸法”和“雕刻法”。 ①“模铸法”是将熔化的玻璃块放置在模子中铸造成形。这种方法的一种特例被称作“热融马赛克法”。 ②“雕刻法”是以浮雕、透雕的方法在成型的器皿表面做出各种纹饰。 【5】春秋战国金银错。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从装饰来看,表现手法甚多,最有代表的是金银错。所谓金银错是在刻线处用细金银上进行镶饰,组成斜线和涡线相结合的几何状,然后用错石锉平磨光。使作品产生金于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直线于曲线的对比、虚于实的对比。 【6】手工业时代的设计和技术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性有哪些? ①金属的使用使各个文化圈内的技术革命获得强有力的的物质基础,以金属为原料而形成的铸造和打凿成形的加工技术,使石器时代局限于组合、改造的设计为自由塑性的创造性设计。②虽然在设计中仍然是功能要素为指导,但由于人类的精神生活比石器时代更为丰富,因此,在物质的满足之后,越来越多精神功能的要求被捉到工匠和制造者的面前,包括礼仪的、阶级的、宗教的、政治的等诸多方面的功能均被注入到设计和技术中去。③审美的要素在设计中的地位逐步提高。④哲学的思辨繁荣使形而下的设计也进入到形而上学的思辨领域。 【7】欧洲手抄本装帧: 欧洲中世纪,教会为了向教徒宣传教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装帧精美的手抄本,手抄本装帧的重点是书函装饰、字体设计个插图设计等三个方面。 【8】伊斯兰手抄本装帧设计。 伊斯兰手抄本装帧设计的一大特色,是将装饰性字体于各种图案巧妙结合,它也有封面设计、字体设计和插图设计。它的插图设计又被称为细密画。 【9】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为:“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 ①定窑:在今河北曲阳。②汝窑:在河南临汝县。③官窑:是指宫廷官方经营垄断,生产宫廷专用的瓷器。④哥窑:在今浙江、江西南部的龙泉地区。⑤钧窑:在河南禹县神逅镇。 【10】两宋的建筑设计规模不及唐朝,风格趋于秀丽和多样化,在建筑布局和造型设计上出现了哪些新的手法? ①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由“城”转“市”,改变了以往的夜禁和里坊制度。军事性减弱,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