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美术心得体会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美术心得体会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美术心得体会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艺术,充分表现出了丰富的造型语言和技法完善。从熊猫洲的砂岩雕塑和安阳的陶瓷到南京半坡和洛阳白马寺,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物,表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艺术形象技巧的丰富性和丰满度。古代的雕刻技法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精致的技巧体系,使古代艺术形式得以发展和完善。

另外,三国两晋南北朝艺术还表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安阳的陶瓷作品到后赵时期的壁画艺术,以及洛阳的绘画作品,这个时期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和创新,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形成了多样的特色。其中,洛阳白马寺壁画的发展,最能够反映出当代艺术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性。

同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艺术也表现出了艺术融合的趋势,形成了多样的文化形态。这里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南朝著名的安阳陶瓷,它将印度及其他东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文化美术形式。

中国绘画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

中国绘画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 中国从三国鼎峙开始至隋王朝建国为止的绘画艺术。这一时期,上起三国曹魏,中历西晋、东晋、十六国,下迄南北朝至隋统一,历时369年。此间的绘画,在整个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大部时间陷于战乱,国土长期分裂,朝代频繁更迭,世族地主的统治极端腐朽,生产力不断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人民生活陷于深重苦难之中,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但另一方面,儒家名教失去它原有的维系人心的力量,玄学思想风靡一时,外来的佛教在中国土地上获得广泛传播和狂热信仰,因此又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思想活跃的时代。处在纷争不息、动荡不安的社会之中的士人阶层,不论他们出身于世族或寒门,由于普遍对现实世界感到绝望,而竞相崇尚放达,追求享乐。他们寻求各种精神寄托,或则清谈玄学,或则寄情山水,或则企慕神仙,或则恣意声色。还有一部分人则喜欢染指于艺术的创作、鉴赏和品评等活动。多种多样的精神享乐,无拘无束的个性发展,无疑会给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空前发展造成有利条件。 绘画的发展及其社会背景这一时期绘画的主流,仍沿着两汉时期强调绘画的“鉴戒”作用,三国时曹植认为:“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历代名画记》);何晏说:“图像古昔,以当箴规”(《景福殿赋》)。齐梁时谢赫主张“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画品》)。这些关于绘画社会功能的论断,与东汉时“图像之设,以昭劝戒”,“图像百城,以励风俗”(均见《后汉书》)的主张完全一脉相承。当时的壁画和卷轴画,以古圣先贤、忠臣烈女为题材者不胜枚举。例如三国时魏国的几处宫殿之内,或则画“历象贤圣”的壁画(《魏都赋》),或则画姜后、孟母、樊姬、钟离春、班婕妤等列女故事的壁画(《景福殿赋》)。两晋及南北朝时,西凉李□于敦煌靖恭堂画“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晋书》);北魏太和(477~499)年间于平城皇信堂画“古圣、忠臣、烈士之容”(《水经注》)。此外像《列女图》、《孝经图》、《孔子十弟子图》之类,一直是当时极其流行的题材。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佛教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得到

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3

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3 篇一:学习美术史心得 学习中国美术史的心得 学习《中国美术史》之前,我会有疑问,例如学习中国美术史会不会很枯燥等等问题,但当我真正接触它之后发现, 美术史不枯燥.了解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美术, 各种文化的特点,文化背景,是很有乐趣的。学完中国美术史我们便会了解为什么某一艺术会出现在特定的时期,而且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切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美术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很有必要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这不仅是个人素养的需要,也是从事其他科学研究的源泉。经过一个假期的学习,自己有所收获,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习美术史必然有一个主线,那就是按照历史的走向来学,中国美术史每个朝代的主要成就不同。我们所学习的教材上开端于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然后经过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隋、唐、五代美术,宋、元美术,最后到离我们最近的明、清美术。 首先是史前美术与先秦美术,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包括原始陶器、原始雕塑、原始绘画、先秦书法等。幻灯片展

示的美术品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原始人类留存下来的洞窟壁画、岩壁浮雕和各种小雕像,这些作品谱写了人类最早的美术篇章。虽然这些壁画和雕塑看起来简单朴素,但是生动的展现了当时人类的生活状态,对美的理念,给我很深的震撼。使我不得不被我们祖先的想想能力与创造能力所折服。先秦美术时期最有价值的应该是青铜器。青铜器的风格演变应分为四个阶段:育成期(公元前17-前14世纪商代前的时期)、兴盛期(商后期至西周前期,公元前14-前10世纪)、转变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公元前10世纪-前476年)、更新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1、育成期:造型准确、器壁匀薄、纹样多为无底纹的单层花纹,以动物纹和几何纹为其特征,但还见其粗糙。 2、兴盛期:青铜器质地优良,形体厚重精致,种类繁多。青铜器的花纹多由底纹加凸起的纹饰图形两层组成,有的在凸起的纹饰上加饰细纹而成三层,花纹在此时表现繁多细密,往往遍布器物全身,构图节奏感很强,富于变化,其纹饰内容主要是动物和几何纹,动物有写实和抽象的。 3、转变期:纹饰失去往日威严雄奇的气势,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降为次要地位,代之以窃曲纹、波浪纹、重环纹、鳞纹、回纹等新纹饰,宗教神秘气息减退,朴实舒畅的风格产生。青铜器由祭祀礼器向生活装饰器具转变。 4、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AD220-AD589)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的特征: 1、为艺术而艺术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西汉文艺“助人伦、成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的。魏晋开始,艺术具有其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再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 2、人的觉醒 艺术家重视自身人格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上尽力表现作者的才情风貌。两汉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动的行为)让位于魏晋的五彩缤纷的人格(静的玄思)。以“胜流”、“名士”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和以寄情岩壑或向往仙圣为主旨的山水画在这时开始成熟。 3、士大夫阶层成为画坛中坚力量 从此,绘画的审美层次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4、佛教的兴起,使得佛寺和石窟的壁画与佛像的制作勃然兴起。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分类: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理论 顾恺之是画史上第一个著有专篇画论的画家。《历代名画记》中收录了他的三篇文章:《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谢赫《古画品录》,提出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是对传统绘画实践的系统总结。 至南朝刘宋时期,脱离人物画背景而独立成科的山水画正式确立。宗炳《画山水序》是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王微《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 1、三国、两晋的绘画 曹不兴:记载中最早以佛画知名的画家

稽康:擅长画人物故事 卫协:画仕女佛像,旷代绝品,被评定为“神品” 荀勖:画人物肖像能“衣冠状貌如平生” 实物遗存——嘉峪关魏晋砖墓壁画 2、东晋、南朝的绘画 江浙一带画家渐露头角,士族成员中涌现出大批知识分子专业画家,其中顾恺之是中国早期画家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等。陆探微和张僧繇是南朝最著名的人物画家,与顾恺之并称为“六朝三大家”。 南朝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至南朝刘宋时期,脱离人物画背景而独立成科的山水画正式确立。 3.北朝的绘画 北魏是以工匠为主创作的寺观、石窟壁画占首要地位,而区别于以士大夫卷轴画占主流的东晋和南朝。在士大夫画家中较突出的有:北魏的蒋少游和北齐的杨子华、曹仲达。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 书法,普遍的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自觉而刻苦的钻研探求。书体上承秦篆汉隶,下启隋唐正楷,正是处于篆隶向楷书过渡、章草演变为今草、行草的阶段。当时的一些杰出的书法家被世代作为典范来尊崇学习,在书法艺术史上有着长久深远的影响。当时的许多书法精品,有的即使是辗转摹拓本,也被历代当作艺术瑰宝而加以珍藏和研究。理论上的研究、著述,较绘画方面更为活跃、丰富。 以石刻而言,三国魏的《上尊号》、《受禅表》等,人称“黄初体”。虽是隶书,但与汉碑奇肆伸展笔势略有不同,开始了笔势收敛由隶向楷演变过程。稍晚的吴《谷朗碑》,虽然结构上仍有隶书特点,但笔法已从隶体中脱化,具备了楷书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楷书石刻。至南北朝时,楷书形成主流,取代了篆隶,当然其时的楷书带有明显的篆隶影响痕迹。南北朝的摩崖、碑刻、造像记、墓志有数千,风格多样,尤以北魏碑为著名,故有“魏碑”之称,可以说“魏碑”是继“汉碑”之后的又一次石刻书艺的高峰。 纸的使用,逐渐取代了竹木简。西晋陆机《平复帖》为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东晋王羲之使楷书、今草、行草形成新的体势,从而取代了篆隶为主的时代。可以说王羲之的书法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 Section Five Crafts of Wei-Jin-North and South Dynasty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工艺美术,在交流融合中相互补充,使得工艺品的样式、工艺技术、品种、装饰手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地变化。 一陶瓷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已进入了瓷器时代。瓷器在东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于政权南北分裂,瓷器也渐渐形成南北不同的风格,南秀北雄,两大瓷系正式确立。白瓷的产生,为瓷器向丰富多彩方向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三国时期,烧造青瓷的中心地区在今浙江上虞、绍兴一带。西晋时期,江苏宜兴、均山一带制瓷技术也相当成熟。仅宜兴周墓墩出土的青瓷就达20多种。此外,绍兴西面的肖山和宜兴南面的吴兴,在西晋时期也开始烧造青瓷。东晋是青瓷大发展的时期,肖山上董、德清戴家山、余姚鳌唇山、金华五珠堂,郭县小白市、浙江南部的永嘉夏瓷山等地都烧造青瓷。到了南朝,除旧有的地点以外,又出现了一批新产地,如临河三孔岙,丽水吕步坑等地都发现了瓷窑遗址,而且相当密集。江浙之外,湖北、河南、四川、广州等广大地区也都有青瓷器出土。 北方瓷器,西晋、北魏、十六国时期仍以青瓷为主,且发展不大。东魏、北齐是中原陶瓷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出土的瓷器从外观、化学组成烧成温度等方面与南方青瓷有明显不同。北方白瓷发展较快,70年代在河南宋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中首先发现了北朝的白瓷器。这批早期的白瓷有明显的特点是,胎料经过淘练,比较细白,没有上化妆士。釉层薄而滋润,呈乳白色,但仍普遍泛青,有些釉厚的地方呈青色,可以见出它脱胎于青瓷的渊源关系。青瓷和白瓷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原料中含铁量的不同。白瓷的产生为以后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各种美丽的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为瓷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 黑瓷也是瓷器制造中的一项新工艺。瓷土中含少量铁成分可烧成青瓷,排除铁的呈色干扰就出现了白瓷,加重铁釉着色则可烧成黑瓷。东晋的德清窑以烧造黑瓷著名。 青瓷虎子三国吴高15.7,长20.9,口径4.8厘米 1955年江苏省南京市赵士岗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虎子的用途有两种说法,一是便溺之器,一是贮水之器。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常见的器物,墓葬中多有出土。青瓷虎子多作虎形装饰,或塑成虎形,堆塑、刻划兼施,有较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 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 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水,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三国晋两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一、简介:汉代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战乱的时代,社会经 济、文化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1、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中最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的完成,它替代了铜器而制作出各 种生活器皿。 2、此外,染织、金工、漆器等也都具有各自的时代特色。 3、战乱局面给人们生活带来深重的痛快,精神的苦闷给佛教以兴起和传布的机。北方大 凿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南方广建 寺院。 4、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陶瓷工艺: 1】1、我国的工艺美术,从六朝开始进入了瓷器时代。 2、陶和瓷的区别:(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 二是烧窑的火候不同。陶器约800℃,瓷器约1200℃ 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敲击 有金属声。 2】 1、最早的瓷器是青瓷。(商代原始青瓷) 2、青瓷:瓷器的呈色,一是由于釉的成分,一是由于烧制的火度。釉中如含有氧 化金属物氧化铁,在氧化焰烧制中呈黄色,在还原焰烧制中呈青色。 3、青瓷器皿种类:尊、壶、罐、碗、杯、盘、灯、炉、水注、魂瓶、唾壶、虎子等。 4、青瓷的产地:以浙江地区为中心,如上虞、萧山、绍兴、余姚等地。 3】例子 :鸡头壶,具有时代特色,又称天鸡壶,它是在壶体肩部的一侧塑造一个鸡头, 一侧安置把手。也有做羊头、牛头或虎头,但较为少见。 4】青瓷:装饰方法:压印、刻花、堆贴、塑饰、雕镂、釉彩等。 装饰花纹:朱雀、莲花、忍冬、联珠纹、网纹、棱格纹、波浪纹等。 三、染织工艺:1、六朝时期的织锦以四川生产的蜀锦最为著名。 2、六朝时期的织锦纹样,在继承汉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它改变了汉 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形成几何 分割线,并更加样式化。 莲花和忍冬: 1、自东晋、北魏以后,流行用莲花作为各种工艺品的装饰。它和佛 教的宗教意义结合起来,达到了极盛。 2、我国古代对于莲花的欣赏,最先起源于楚国。 3、吴国风俗, 6 月 24 日为荷花生日,称为“观莲节”。 1、忍冬纹也是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有人认为它是忍冬花 (金银花)的枝叶变化,也有人认为它是莲叶的演变。 2、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花草纹样。从商周到六 朝以前是以动物纹为题材的装饰阶段,唐代以后则是以植物纹 为题材的装饰阶段,而六朝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过度时期。 3、这也反映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 在发展和变化,人们的审美逐渐摆脱宗教和神话思想的束缚,、以自 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了思想上的解放。 四、金属工艺:1、在金属工艺中,一般日用器皿都被青瓷所代替,唯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心得体会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心得体会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变化。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史,我对这个时期的艺术表现形式、内容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时代氛围和审美情趣。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传统礼制和儒家经典的信仰逐渐疏远,而在隋唐之前的古老艺术传统也开始发生变化。艺术家们表现出了对于物质世界和人性的关注,追求自由、率真和真实。他们的作品文雅而不拘束,富有个性和情感,舒展自如,表现出一种宁静、自然和恬淡的审美意境。 其次,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多样丰富。绘画、雕塑和陶瓷等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有着各自的表现特点。绘画方面,以山水画为主流,通过笔墨和线条勾勒出山水的壮丽和奇特,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和审美情趣。雕塑方面,以佛像和墓室壁画为代表,富有神秘、宏伟和厚重的气息。陶瓷方面,以青瓷和白瓷为主,色彩明亮纯净,形制简约而雅致。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的艺术风貌。 再次,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于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和思考。他们主张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追求人格的完善和内心的宁静。同时,他们也关注社会的变革和民众的疾苦,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思想和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这种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使得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

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和文化的折射。 最后,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史,我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艺术不仅是审美享受和视觉的愉悦,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自己的审美观和创作理念。通过观赏和研究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变化,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从而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考角度。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与人们产生共鸣,引发共同的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史,我认识到美术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见证。同时,艺术作品也是一种传达和交流的方式,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这段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呈现出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视我们华夏文明的瑰宝。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成绩 题目: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进步。下面,我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为主,来分析该时期美术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为政治文化变动剧烈的时期,区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次变动是社会文化整体上结构性的变动。主要的变动包括∶统一政权打破,并开始出现胡人政策;儒学衰微,崇尚玄学与自然;宗教活动兴盛,佛教信仰普及;士族阶级的形成。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美术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 一、出现艺术的自觉。在魏晋之前,文艺注重实用性,为表达思想或概念的工具,而这时期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①------虽然为政教服务仍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但审美情趣已不仅仅局限于此。南北朝时期的山书画大家宗炳曾言“……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②他在这里不仅强调了“神思”,即情景交融的艺术想象活动,还进而把山水画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归结为“畅神”,反映出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情感表现的高度重视。艺术的自觉并不局限于绘画,也可见于当时的文学、书法活动。以书法为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与实用价值兼备的行书不断发展成熟,极难辨认、但能够很好表达书写者个性特征和思想感情的草书备受推崇。各种书法交相发展,追求精神自由的杰出书法家不断涌现,书法,由此走向自觉。 二、观者及画论文字的出现。这时候的的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伴随这个现象的是书画收藏活动以及层出不穷的画论。南齐的谢赫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③而任性放达,不拘礼法,不拘形迹,简略玄澹的魏晋风度,又使美术理想的追求从“错彩镂金”转变为“初发芙蓉”。 三、士人在美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书法与绘画成为士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士人参与并重视美术创造活动,不仅使美术从单纯的“匠”转变为具有更为 ①引自谢赫《古画品论》 ②引自宗炳《画山水序》 ③谢赫《古画品论•序》

中国美术史的心得体会

中国美术史的心得体会 中国美术史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珍贵艺术宝藏,让我深刻领略到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通过研究中国美术史,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中国艺术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特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从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方式。 首先,中国美术史无疑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历史过程。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见证了中国艺术悠久的历史底蕴,以及艺术与文明的相互交融。古代中国以其雄浑壮丽的山川地貌、神秘莫测的自然奇观和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中国美术史中,石窟艺术、青铜器艺术和绘画艺术都占据着重要的篇章,其中落款最早的中国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韵味。 其次,中国美术史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风格。例如,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我被其繁复的壁画和规矩恢宏的佛像所震撼;宋代的山水画以其精雕细琢的笔墨表现力和崇尚自然的意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明清时期的工笔花鸟画则以细腻精巧的技法和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钦佩不已。每一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是历史的产物,蕴含着当时社会文化、政治环境和人们审美情趣的综合体现。 再次,中国美术史也给我带来了对艺术创作的启发和思考。中国艺术注重的是意境的营造和表达方式的艺术化,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装饰效果。在细品中国美术史中的作品时,我注意

到很多作品虽然形象极简,无需过多的图像元素或装饰,却能通过简洁明快的线条和线面结合,营造出一种丰富而深邃的意境。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作品要想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和生命力,不仅需要有细腻的技法和精湛的创作能力,更需要有对人生和世界的敏锐触觉和深沉思索。 最后,中国美术史的学习过程也让我更加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独特价值。中国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特色的集中体现,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传统不仅为后世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迪,也为当代社会中追求审美快感和精神寄托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中国美术史,我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和精神意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略。中国美术史中的每一个时期和每一位艺术家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中国美术史,不断丰富自己的美学素养,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多变的时代,政治分裂,战乱频繁,但是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在 诗歌、文言史学、绘画等方面,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文 化名流。 一、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特色。在这个时期, 民歌和乐府诗基本上消失了,唐诗以前的诗歌模式也已经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高度自由的诗歌形式,骈文、文赋、七言律诗 等都被广泛采用。 其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最为著名。这篇文章用典、用情 娴熟自如,作品不但成为文艺评论的典范,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 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而在文学批评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创了“文赋”一类的文体,这种文体对严谨的写作素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优秀的作家 和诗人都借助这种文体来推动自己的写作。

二、文言史学 文言史学始于战国时期,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已经成为一 种非常完善和独具特色的文学体系。这个时期的史学家强调文言 语言和史实是等价的,而不是以讲述故事为主要目的。他们认为,通过史实的讲述,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士人的思想和理念才 能全面展现。 其中,班固最为著名。他的《汉书》概述了汉朝五十一年的历程,内容极其广泛、详尽,成为一部下达多种意义的历史文献。 此外,唐朝的褚遂良和朱熹的《资治通鉴》也是魏晋南北朝文言 史学的代表作。 三、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东 晋时期,山水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杰 出的画家,如顾恺之、郑道传和文同等。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风格逐渐转向个性化和多样性,这反 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绘画形式的 与以往的传统样式不同,越来越强调画家的个性因素和精神追求。 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充满了艺术和人文色彩的时代。这个时期的诗歌、文言史学和绘画都是表现当时文化和社会 发展的重要纪录。现代人可以通过这些文化遗产,了解中国的文 化和思想,从中获得对当下文化接受的领悟和体验。

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3篇

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3篇 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对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是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所以应把握美术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读中国美术史心得体会 平时利用空余时间翻阅了<<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刚开始,接触这本书时,看着厚厚的一本我还担心没有信心看完它,但当我真正翻阅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真的很精彩,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美术,还把我国的历史也研究了。 美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可是在中国美术史上还包括了书法和篆刻两大类.光绘画这一个门类就经历了从石器时代---汉代的壁画---汉唐的宫殿壁画(由于时代的久远,很多没有保存下来,留下来的只是墓室壁画和一些画像石,画像砖),还有很多宗教美术保存在石窟中,到了唐末又出现了很多屏风画和卷轴画。 我国是从旧石器时代漫漫演化过来的,光是从旧石器时代到新时代就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在石器时代我国就出现很多“美”的事物,当时的磨制石器和陶器上的花纹更是当时人民艺术的结晶.其中彩陶和黑陶标志着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 宋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以青瓷和白瓷为主,但也发展了彩绘以及产生窑变的彩釉陶。著名的五大名窑是: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和汝窑。其中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美术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美术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是上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除了道家思想玄学之风的兴盛,也开始传入中原。这一时期与美术都得到很大,并且二者关系互相影响,是画和画论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美术和美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伴随着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对精神生活愈来愈高的追求,各个文化种类之间的互相影响,终于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繁荣的景象。ﻭﻭﻭ;玄学;绘画理论;民间美术ﻭﻭ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 ﻭ由魏至隋的360余年中,中原大地历经30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在此期间,少数民族对北方的侵袭对当时的经济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在这个过程中,也给少数民族的文化带来一些契机,他们在不断吸取中原文化的同时,也在完善自身文化的形态.值得一提的是,玄学是由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而衍生出来的学术,也可以把它看作道家的一种新型表现方式,道家玄学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学的学问.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除了道家思想玄学之风的兴盛,也开始传入中原,这两种文化在中原大地上相互影响.一开始为了扩大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有逐渐附会玄学的趋势,甚至以玄学语言阐述佛理,这给带来的结果是其大为盛行。ﻭﻭﻭ二、相关的美术流派和ﻭﻭ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家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他们在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造后,逐渐使其呈现出更丰富和多元化的艺术面貌。汉代之前的绘画基本上是不自觉的艺术,画的物件一般都是石、砖等代表忠孝的古板产物,并且大部分物件伴随有巫术的性质,逐渐成为的附属。可以说,魏晋之前

的艺术大多为治的玩物或者治手段的附属品;直到,绘画等艺术创作才被用于观赏,并开始作为的存在而成为欣赏的对象,即自觉的艺术.在这个时期,民间美术活动逐渐兴盛起来,艺术家的创作技巧不断提高,出现了嘉峪关墓室砖画、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等有着成熟技巧的作品,这也阐释了美术的是依靠民间活动和专业创作相互促进的。但是这一时期绘画的主流,仍是绘画功能的,与汉时期的“图像之设,以昭劝戒"“图像百城,以励风俗”等主张完全一脉相承。伴随着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精神生活愈来愈高的追求,各文化种类之间互相影响,终于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的繁荣景象。在绘画方面,当时的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等画家,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汉画的技艺和风格,另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西域的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所以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跨时代的成就。绘画题材种类在原有的基础上日益扩大,并开始向分出具体科类方面。在人物画方面,出现了后人所谓的“晋尚故事”的情况.在故事画方面,除了描写“鉴戒”的两汉以来的传统题材外,还有的题材取材于文学作品,如卫协的《诗北风图》、顾恺之的《木雁图》《洛神赋图》、史道硕的《酒德颂图》、戴逵的《南都赋图》等。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初步成熟阶段,涌现出一批各具风范的名家,如晋的顾恺之、刘宋的陆探微、南齐的张僧繇、北齐的杨子华和曹仲达等。他们的题材范围有所扩大,除了服务教和宣扬的内容外,还有描绘现实生活的风格画等。表现能力也有较大提高,由简略变为精微,造型准确,注意传神,甚至六法皆备。这一时期大规模出现寺塔、石窟壁画和为数更多的形象、卷轴画,多是佛像、菩萨像以及传教图、佛本生故事图等画作.绘画虽不如绘画兴盛,但其地位也不容忽视.谢赫《古

我对学习中国画的感受

我对学习中国画的感受 这学期,我们又开设了一门新课程—艺术教育。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堂课,但是我们有非常专业的优秀老师对我们进行指导,所以我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感触颇深。 在没有学习中国画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画就是画山,画水。但是,在这些天的学习中,我慢慢地对中国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首先,我了解了中国画的源流。中国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远的传统,已走过了两千年的历史。传世最早的帛画,所用笔墨简活,人物神情生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两汉时期的绘画作品,仅见于墓葬壁画,选材名为宴饮,仪仗等。以人物画为主,线描添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逐渐脱离人物画而自成一科,经过此时绘画理论的构建,到隋唐时期,人物,山水,鸟画都有发展,但仍以人物画为主流。五代是山水,鸟画灿烂辉煌的时代,花鸟画从山水画,人物画中完全独立出来。南宋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流的文人画,文人画是始于唐成于宋的一个新的画派,但却极富生命力。它注重笔墨意趣,把书画作为缘情言志的需要,这种缘情言志的需要,使中国画象对待自然的时候有着相当的自由态度,即根据主观感受和需要,,把自然形态的对象进行夸张处理,这是中国的思维方式。张庚在《浦山论画》中提到:画与书原亦心画也。绘画整个过程与书画的过程相同,都贯穿着对主题自身的追求,显得抒情表现功能亦通过中国固有的角度方式——抽象的运笔过程来实现的。“形”“象”在中国古代是以不同方式存在的:“形”通常指自然万物的外部形态,具体

到中国绘画作品中,指的是反映客观实物的形象。中国绘画“象”是指对画形的概括和总结,是诸物由外及内的整体特征的综合,有摘要说中国画是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它源于中华民族的性格,理,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的地位与影响。 其次,我对中国画的画法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正如老师所说,中国画里要有一种神韵在里面,画中国画就像在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表达作者的一种心情。要想把中国画画好,就必须用心来画,要把你的思想融会贯通到画里,要画得磊磊落落,要潇洒,要浑然天成。画中国画是一种享受,在不享受的状态下画中国画是画不好的。在这些天的学习中,我认识到能够领悟中国画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画是在塑造有灵气的画面,画中的山山水水都有灵性,活灵活现,从中能体现出作者大气磅礴的豪迈与洒脱。心神一致,屏气凝神,专注又不失洒脱,大气又不失凝常,在画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脱自然,在笔墨之间把个人的情意表露出来,使个人与画浑然一体,但是在洒脱之余又要格外注意整副画的笔墨布局以及视觉效果,我认为这是比较困难的。 中国画经过数千年的沉淀,许多名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巅峰,但是,我最喜欢齐白石的《虾》。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侍笔墨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魏晋 《女史箴图》 ①东晋顾恺之 ②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分九段,内容是进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开卷以故事为例榜出古代忠于帝王社稷的宫廷后妃。后段阐述道德哲理内容)。 ③人物身材秀美,仪态端庄,云髻高耸,衣袋迎风飘举,显示了高雅而优美的风度。注重用线造型(高古游丝描),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洛神赋图》 ①东晋顾恺之 ②据曹植《洛神赋》而画。 ③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线路,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和对他们之间情感动态的描绘,形象的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而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的“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 ①南朝·宋江苏南京出土 ②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当时士族乐于标榜的人物),他们以不同程度地以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氏政权,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荣启期则是战国时的隐士。 ③砖画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外貌的同时力求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这种画具有了肖像画的特征。描绘七贤最具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和以树作割断的分截画面的长卷式构图。

北朝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 ①北魏山西大同出土 ②出土了10座漆画屏风,一件五扇,两面绘制,分上下四层,内容为烈女、孝子故事。漆画以朱漆为底,墨线描绘,榜题黄底黑字,题材内容以及一些画面的处理(带有南方风格)与《女史箴图》极为相似。 《兰亭序》 ①王羲之东晋永和九年 ②行草序中所记他与志同好友、萧散明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休禊,“挥毫制序,兴乐而书”,字间毫无隔碍,文思和书法皆为一时之妙,通篇气势完足,神清骨秀,似有神助,为历代法书精品。 南朝帝陵石雕 ①在江苏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 ②陵墓前依一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 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是自而有翼,有角或无角,它们是根据传说臆造出来的借神兽于墓前取其驱邪或求仙的含义。双角者称辟邪,独角者称天禄。 体型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其夸张,整块石头雕凿的兽形一般身体颀长,腰部弯曲,头小颈长,昂首阔步,整个体态形成有力的曲线。虽身上雕出飞翼,但绝无轻灵欲飞之状,而是强调以体积感和重量感来突出轩昂威严的气势,以此来表现墓主人无上尊贵的身份。具有代表性的宋武帝陵前的石兽齐武帝萧颐景安陵前的麒麟 ③就其形式来说,是承袭汉代石兽雕刻的。可溯源到古代波斯雕刻,利用整体石材, 以洗练手法表现雄伟的气势显然影响着唐代陵墓前的石狮形式的创造。 重要画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绘画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东晋顾恺之,宋齐陆探微,萧梁张僧繇 ①顾恺之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擅长以绘画艺

中国美术史读后心得体会

中国美术史读后心得体会 你对中国美术史有了解吗?你想知道中国美术史的学习方法吗?以下就是小编给 你做的关于学习中国美术史的心得体会整理,希望对你有用。欢迎阅读! 中国美术史读后心得体会1 《中国美术史教程》,是我大学时的一本教科书,记载着我国很多的美术历史知识,最近利用业余时间又重新读了此书,整理概括了各个时间或朝代中国美术发展状况。现总结如下: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 样渊源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在漫长 的的历史年代里,中国人民在美术领域里发挥了聪明才智,知名美术家众多,创作了 不计其数的优秀美术作品,许多美术遗迹保留至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中国美术的伟大成就,让我们引以为豪。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必要了解 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丰富自身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并在教学中传授给 学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原始社会的美术主要体现在对石器的制作、使用和装饰品的制作。劳动是从制 作工具开始的,制造劳动工具是人类的特点。由于劳动人类才从动物界脱离开来。生 存于距今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经过了漫长岁月的劳动实践,大脑已比较发达,手脚完全分工,右手已相当灵巧,并已产生了有音节的语言。语言的产生和思维 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思维能力则又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北京猿人在石器的制作和 使用上,已就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能制作各种不同用途的石器,对造型样式有了一 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手段。而距今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的创造活动,除了有较过去精良得多的劳动工具外,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装饰品。从鸟骨线纹、穿 孔贝壳、孔眼兽牙、染色石串珠这些装饰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山顶洞人对已掌握了一 定的装饰艺术品的知识和技巧。并有了精神财富的创造,包涵着他们强烈的审美意识。他们对美得若干规律性认识从此产生。 当中国的远古人类跨过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的时代,就迎来了金属时代——青铜时代。以青铜工艺为代表的美术创作是我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又一个高潮。揭开了中 国美术史的新篇章。其中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是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的司母戊鼎。此鼎造型雄伟庄严。鼎为长方形,四个柱形足的外侧有突起的兽面,鼎腹中间光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采的面貌。在此阶段,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有明确记载的著名画家,如东吴曹不兴就是有记载的第一位有影响的画家,继他之后,如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在画史上均有突出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画家之间往往还有一定的师承关系。这时期民间美术活动兴盛,创作技巧不断提高,出现了象嘉峪关墓室砖画、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邓县彩色画像砖、孝子棺石刻画等有着成熟技巧的作品,美术的发展是依靠了民间活动和专业创作相互促进而形成的。 有别于汉代,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了,它一方面发挥教育作用,一方面又成了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而成长起来。 在题材多样化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表现当代生活的兴趣,在这种倾向里尤其是肖像画得到重视,产生了“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实际上这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我表现的一种体现。 此时的绘画形式以长卷式为主,形成了传统,这不仅表现在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作品中,而且在孝子棺石刻画,竹林七贤图,甚至邓县彩色画像砖中也采用了这类形式,构图技巧有了提高,绘画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在表现人物面貌、精神气质上有着“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的区别;而在表现技法上则更为突出,有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也有张僧繇“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之分,有用线如春蚕吐丝的传统表现方法,也有其体稠叠、衣服紧窄的“曹衣出水”;在形象创作上,陆探微创造的“秀骨清象”概括了同时代社会名流的类型,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与西方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交流,更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孕育着唐代绘画新面貌的产生。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发时期。从著录中可以了解到有单纯描绘的花鸟作品,但至今尚无实物资料证实已形成独立的花鸟画,看来花鸟画当时只处于孕育阶段,发展得要比山水画为晚。有关山水画的著录、著述则较多,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玄学思想的盛行,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也和江南秀丽的山水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相关。然而目前还见不到早期独立的山水画作品,若干有参考价值的绘画,山水多作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而出现,较为古拙。唐张彦远记其所见说:“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杨(契丹),展(子虔)精意宫观,渐变所附,尚犹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菀(音郁,茂盛也)柳。”以现存画迹来看是符合实际的,引文的后段也适于理解为南北朝后期向隋代过渡时的状况。山水画真正的发展时期当在隋唐之时。 此山水画的产生密切相关,此阶段出现了较为完备的绘画理论著作,如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记录了作画的完整构思,是一篇可贵的资料。刘宋时期的宗炳是山水画家,他的《画山水序》一文表明了他对山水画的理解,代表着早期山水画的面貌;和他同时的王微写了《叙画》,也记录了他的看法。这些文字是探讨山水画起源的重要依据。绘画理论著作的出现是绘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与当时重玄谈、重品评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顾恺之和谢赫的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而重气韵,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重人物的传神写照是这种理论的精髓,它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对整个封建社会的绘画产生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 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南传佛教美术 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的风格特点 源于秣莵罗风格,抽象、脸型短圆、眼球框较大,发型有螺状肉髻、螺发、肉髻三种。 (二)北方佛教美术 北方佛教造像几大石窟的艺术成就及造像风格特征 云冈石窟:造型气势雄伟,内容丰富,继承发展秦汉传统,吸取融合外来精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延续,风格汉化,表现手法更加纯熟,精巧。 巩县石窟寺:脸型方圆、体型丰腴,注重内在性情刻画。 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泥塑 南北响堂山、天龙山石窟:脸型圆浑、衣褶贴身、线条柔和、造型写实等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 1、魏晋南北朝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风格特点、代表作品 曹不兴(较早的佛像知名画家) ----------- 卫协(曹不兴之徒,《史记伍子胥图》、《张仪像》等等) 戴逵(三马伯乐图、孔子弟子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 陆探微:风格秀骨清像,从师顾恺之 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 将少游、杨子华、曹仲达 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 《女史箴图》:绢本、墨画淡彩,横卷十二段,每段有葴文 《洛神赋图》:以连环画的长卷形式表现曹植《洛神赋》,采用

勾染的表现手法 《列女仁智图》:用笔刚劲,强调晕染 3、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状况 三水画在晋代成为了独立的画科,南北朝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成熟和完善,开启了隋唐山水画的繁荣局面。 (四)绘画理论 1、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几篇画论著作 顾恺之《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谢赫《古画品录》,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2、山水画形成期宗炳、王微的两篇山水画论著作 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3、顾恺之的三篇画论及主要论点 a、传神论, b、强调以形写神, c、迁想妙得。 4、谢赫的六法论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 (一)隋唐五代人物画 1、阎立本及其代表作品 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 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艺术成就 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 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 3、尉迟乙僧的绘画特点 佛教画为主,西域特征。 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 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