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是一门学科,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语言、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阐明文学现象的内在规律与文学价

值的多元性,以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交流。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跨文化比较、历史比较、形

式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群体学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后现代主

义分析等。

跨文化比较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与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从而

揭示文学现象的本质。例如,比较中西文学的爱情观,可以发现中西

文学之间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表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差

异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会表达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哲

学观。

历史比较是指通过历史时期的比较,揭示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与

文化影响。例如,比较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可以看到在古代社会下,

文学作品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下,文学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和价值观的多样化。

形式主义分析着眼于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形式手法等的分析,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主题。结构主义分析则更加注重于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的分析,认为

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与社会文化,认知和心理意义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

群体学分析的方法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主题和情节进行群体

分析,其中要考虑文学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种方法经常用于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社会和政治内容。

意识形态分析着眼于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背景,认为文学作品反

映了一定的社会思潮与政治权力,可以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

隐藏的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分析则更加注重于对文学作品中的声音、视觉、交互和故事性的分析,认为文学作品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是文化

多样性和社会多元性的表现。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既包含具体的文学分析

方法,也覆盖了跨文化和历史比较的宏观理论,这些方法在文学分析

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够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同时又能排斥文学的固化和单一化走向,从而为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最新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精品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 比较所研究的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民族之间文学的联系和异同,从而实现各种文学种类之间、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跨越式对话,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比较文学概述 近年来,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广泛的关注。比较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从1827年歌德提出“世界文学”和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到现在,作为一门比较正式的学科,比较文学也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历史。 自从西方在十九世纪末产生了比较文学,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到二十世纪中期,比较文学已成为文学领域最为引人关注的学科。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上的联系,使得其文化、文学方面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且在日益紧密地进行着,从而使得比较文学也在不断地传播和发展着,从欧洲的法国学派发展到美洲的美国学派,在发展到亚洲的中国学派,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比较文学所研究的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之间文学的联系和异同,从而实现各种文学种类之间、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跨越式对话。比较文学具有明显的跨越性特征。可见比较文学主要是对不同文化文学、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进行研究,以及对文学跟其他门类学科或者跟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或者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比较文学的跨越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跨语言研究。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即使是同一语系的语言都会有较大差别,更不用说不同语系的两种文化了。因此语言是比较文学研究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第二是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对文学跟其他所有的学科都能进行跨科际比较研究,其所包括的学科有语言学、、宗教学、心、科学与等等。第三是跨文明研究。主要是指不同文明的文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所进行的比较研究。综上,比较文学主要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不同语言、不同学科、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文明之间文学的差异性、普适性研究。 二、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一)法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随着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兴起,使得世界各国间出现了比较强的文学交流,从而促使了人们对外国文学跟本国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1、法国学派 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 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 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 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 2、美国学派 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 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 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 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 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 3、比较文学 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 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 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 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 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 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 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 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比较文学分为影响研究: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平行研究:比较诗学类型学、主题学、文类学 跨文明研究:异质比较研究异质对话研究、文化探源研究、总体研究 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的必须要求:跨越性要求、文学性要求、可比性要求 定义: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比较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比较文学

教堂山会议: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在美国的北卡罗来州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年会,韦勒克在会上做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书面发言,即所谓美国学派挑战性的宣言。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对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进行了批评,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了学科的健康发展。教堂山会议成为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 平行研究平行贯通法:平行指的是没有事实关系的不同文学现象之间的类同互衬和对比的研究;贯通指将这些不同的文学现象打通贯穿起来,在它们之间建立逻辑上理论上的关系。阐发研究:比较文学中的一种研究类型,最先由我国台湾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视域融合:作者的原始视域与理解者的当下视域对话、融合,产生新的意义。并且对话的不断进行会使融合持续,呈现出理解的开放性特征。 阐发研究方式: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际阐发和综合阐发1作品阐发:运用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现象、作品进行阐发,或者运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对西方文学现象、作品进行解读2理论阐发:不同文明之间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3科际阐发:跨越文化界限借用其它学科理论来展开对文学作品或文学观念的阐发。(单向)(4)综合阐发:将中、西以及一些学科加以打通,广泛征引古今中外的文学观点、哲学观点以及文学作品等,探讨某些共同规律。接受研究接受屏幕:当作品与读者相接触,首先遭遇的就是读者的“接受屏幕”。每一个读者都生活在一个纵的文化历史发展与横的文化接触面构成的坐标中,这一坐标构成了他独特的,由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欣赏水平以及个人经历等所构成的“接受屏幕”,这一屏幕决定了作品在他心目中哪些可以被接受而发生共鸣,哪些可以激发他的想象力而加以再创造,哪些被排除在外。期待视野:是由德国美学家姚斯提出的概念。它是文学接受的发生阶段特有的一种读者心理状况,是读者的一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期待视野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批评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属于文学本文中的虚拟性存在,是文学本文中设定的能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形态。文学接受的发生意味着隐含的读者向现实的读者的转化 比较研究流传学:又称为“誉舆学”。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思潮、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情况。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解释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按影响方式可分为印象渊源、口传渊源和笔述渊源。 渊源学与流传学的的异同点:同:都注重实证性关系研究,需要文献、资料的支持,基础都是同源性。异:流传学研究的焦点在于接受者,渊源学的焦点在于放送者。流传学是在知道源头的情况下求终点,而渊源学是在清楚终点的情况下求起点。A →B / A ←B 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媒介的研究,分为对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的三大类研究。信达雅:最早是严复提出来的一个翻译标准。所谓“信”即是要求翻译外国的作品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意。“达”是指要尽可能地要用本民族的语言把外国原著的意思晓畅地表达出来。“雅”是指翻译的语言不仅要能把原意传达出来,而且要“美”。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 一、基础知识 绪论部分 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P20 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法国(同源性)美国(类同性)中国(异质性)P20 3、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跨国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明研究 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梵.第根; 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歌德;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波斯奈特; 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韦勒克 第一章 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 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69-73 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对口传渊源的研究、对笔述渊源的研究。 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文字资料媒介(1.个体媒介2.团体媒介3.文字资料媒介) 媒介学研究范畴: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国作品输入另一国之方式,作品流传的中介等。第二章 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1)接受者的文化构成。(2)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3)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 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2)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3)接受者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 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文化过滤 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 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研究翻译的叛逆背后的文化因素 译介学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 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 翻译研究不仅积极肯定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更进而提出翻译对原文的“不忠”是绝对的、必然的,而且这种“叛逆”与“不忠”往往携带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因此,翻译研 究不再将翻译的准确性作为自己要关注的问题,不再以忠实为标准对译本进行价值判断,不再将指导翻译实践、确立翻译规范作为自己的任务,不再沿袭“作者中心”与“原文中心”的传统思路,而是转向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将翻译问题语境化,探讨充满误读、误译的翻 译如何影响目标文化,产生种种误译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机制。译介学的研究诉求并不在于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它将翻译的叛逆视为 必然而不是过错。 11、比较文学形象学中他者研究范围:像异国肖像、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等,都可以纳入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的研究范围。 形象学的研究范围:注视者、他者、注视者和他者的关系。 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注视者在建构他者形象时会受到注视者与他者相遇时的先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是一门学科,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语言、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阐明文学现象的内在规律与文学价 值的多元性,以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交流。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跨文化比较、历史比较、形 式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群体学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后现代主 义分析等。 跨文化比较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与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从而 揭示文学现象的本质。例如,比较中西文学的爱情观,可以发现中西 文学之间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表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差 异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会表达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哲 学观。 历史比较是指通过历史时期的比较,揭示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与 文化影响。例如,比较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可以看到在古代社会下,

文学作品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下,文学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和价值观的多样化。 形式主义分析着眼于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形式手法等的分析,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主题。结构主义分析则更加注重于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的分析,认为 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与社会文化,认知和心理意义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 群体学分析的方法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主题和情节进行群体 分析,其中要考虑文学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种方法经常用于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社会和政治内容。 意识形态分析着眼于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背景,认为文学作品反 映了一定的社会思潮与政治权力,可以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 隐藏的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分析则更加注重于对文学作品中的声音、视觉、交互和故事性的分析,认为文学作品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是文化 多样性和社会多元性的表现。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既包含具体的文学分析 方法,也覆盖了跨文化和历史比较的宏观理论,这些方法在文学分析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 (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 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 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 1 .译介学(误读) 2 .形象学(“他者” ) 3 .接受学(重视接受) (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 2 .文类学 3.比较诗学 (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 (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 ◆跨学科的研究 1.文学与艺术 2.文学与宗教 3.文学与社会科学 4.文学与自然科学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 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

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 色的文学。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 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 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1.观点 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 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 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 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在文学研究领域,比较文学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比较文学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体裁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文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文学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广泛,也为跨文化交流和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首先,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主要是对同一作家、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演变过程的研究,或者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的思想变化、作品的演化过程,以及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横向比较则是对不同作家、不同作品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横向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普遍主题和情感,揭示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其次,比较文学的研究理论包括接受性理论、对比理论和文化转译理论等。接受性理论关注文学作品的接收和阅读过程,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情况和不同读者的阅读感受。通过接受性理论,我们可以了解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以及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交流中的传播和影响。对比理论则强调文学作品之间的对比和相互关系,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文化转译理论关注跨文化交流和文学创作中的文化转换过程,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变化和演变。通过文化转译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形和融合,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此外,比较文学也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索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表达,揭示作品背后的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学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

比较文学讲义:中西比较诗学的可比性与研究方法

中西比较诗学的可比性与研究方法 赵学斌 课程:中外文学比较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可比性,例如文学存在方式和功能上东西方文学理论中的异同点。了解当前比较诗学的主要五种研究方法。 重点和难点:在了解平行研究与文类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学派中的主要论题是关于中国古代诗学话语的现代转换即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重建问题,由叶维廉与曹顺庆的研究方法为出发点,启发学生理解中西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与当前的学术热点,进而掌握相当的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这一部分的重点是比较诗学的可比性问题,难点是当前颇有争议的研究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过程: 从教材《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对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谈起,指出“豪放飘逸”与“浪漫主义”,“沉郁顿挫”与“现实主义”在诗学比较中之同与异(时代与文化背景),进而引入比较诗学的话题,例如“失语症”与异质话语对话理论。(可设计提问:请问为什么你认为李白是浪漫主义或杜甫是现实主义?)季羡林先生很有感触地指出:“我们东方国家,在文艺理论方面噤若寒蝉,在近现代没有一个人创立出什么比较有影响的文艺理论体系,……没有一本文艺理论著作传入西方,起了影响,引起轰动。”海外学者对当代中国文论的不景气,亦颇有同感,香港中文大学黄维梁教授十分感慨地说:“在当今的世界文论中,完全没有我们中国的声音。20世纪是文评理论风起云涌的时代,各种主张和主义,争妍斗丽,却没有一种是中国的。……尽管中国的科学家有多人得过诺贝尔奖,中国的作家却无人得此殊荣,中华的文评家无人争取到国际地位。” 一、基本理论概述:诗学与比较诗学 早期翻译者用汉语的“诗学”指代“poetic”,而中国传统诗学指的是限定在诗歌范围内的一种特定文类研究。经过翻译整理,汉语读者所获得的西方“诗学”概念大致是: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包括了诗论和一般文艺理论乃至美学理论的总体概念。 广义的诗学是指包括诗歌等艺术样式在内的显示人的生存实践和状态的一种特定方式,将“诗学”与诗歌理论、诗歌美学、作诗之学等同起来;狭义的诗学则是专指诗歌理论和实践活动,认为“诗学”是研究诗歌的语言、韵律、传达方式等内部因素的理论。厄尔·迈纳先生1990年在他的《比较诗学》一书的绪论和第一章为“诗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诗学’可以定义为关于文学的概念、原理或系统。‛ 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比较诗学最早出现于当代法国学者艾金伯勒1963年撰写的《比较不是理由》一文。艾金伯勒认为:“历史的探寻和批判的或美学的沉思,这两种方法以为它们是势不两立的对头,而事实上,它们必须互相补充;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比较文学便会不可违拗地被导向比较诗学。‛比较文学理论或比较诗学其目的就是通过对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学原理、范畴、标准,文学批评的概念、原则以及具体作品的评价等加以比较和互相阐发,以寻求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鲁迅《诗论题记》 二、中西比较诗学的可比性 以下是由上面的概念介绍出发,阐述比较诗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产生的学理基础:可比性的问题。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比较文学是从整体上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学作品及其相互影响的学科,其研究有两种方法:整体比较和局部比较。整体比较主要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放在一个整体中,从而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差异点和相互关系,从而揭示出不同文化的价值和思维方式。而局部比较则是针对某个方面深入研究某些文学作品的局部,比较细致和具体。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理论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理论是支配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比较文学理论主要有文化比较、文学批评、符号学、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文化比较是以不同的文化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文化的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探索这些差异的形成原因,从而指导研究者了解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文学创作。例如中国和西方文化比较,可以研究其文化心理差异导致的文学价值取向、文学题材等方面。 文学批评理论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是将某个作品放在其时代的特定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和批评,比较其与其他作品的异同。目的是深入挖掘文本内在的意义,从而推理出作品的创作动机、作者的思想倾向等。文学批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文学创作背景和意义。

符号学是关注人类语言与文化现象的学科,其关注点在于符号制度,包括语言、图像、手势、音乐和数字。符号学适用于比较文学研究,因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图像等等都可以成为符号进行理解和解读。符号学可以帮助我们解读作品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性,从而揭示作品的文化和社会含义。 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则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规律,探索文学作品的普遍性。例如对比不同文化的叙事结构,可以反映这些文化之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结构主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进行解剖,可以有力地推断作者的意图、价值观等。 后殖民主义则是近期兴起的比较文学理论,主要探讨如何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异质性,反思历史中的殖民主义和认同问题。后殖民主义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揭示出不同文化间的权力关系和文化冲突,以及文学作品背后的种族、民族和性别等问题。后殖民主义强调基于文化和历史上的平等视角进行文化比较。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及其理论涉及方面较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很大差异。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不同的方法和理论都有各自的应用价值,可以互相印证和推进。当然,选择何种方法和理论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理论,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化和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跨越国界、文化、语言的文学研究方法,从其兴起起便得到 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与传统文学研究方法的以国内文学为中心、以单一文学体制作为切入点不同,比较文学通过对不同文学体系中多元文本的分析,从而深入挖掘文学的共性与异同,探讨文学形式与文化交融的本质。本文将从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范式入手,探讨其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 比较文学:对文化的批判性认识 百年风雨变幻,比较文学所囊括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与深化。从最初的 欧美文学到现如今的东亚文学、亚非文学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在逐渐扩张的同时,其核心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创始人安东尼·佛洛伊德曾提出过,“比较文学是 一种方法,同时又是一种对文化的批判性认识。”可见,比较文学所研究的不是单 一的文本,而是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正如著名比较文学学者何光毅所言“比较 文学是面对我们所拥有的多元文学,及其共性与特殊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因此, 比较文学并不是为了满足于文本的表层现象进行浅尝辄止的研究,而是要通过对文本间普遍存在的相似与差异的探讨,深入挖掘文学的本质所在。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 相较于单一文本的研究,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更注重各个文学体系之间的交流。在研究过程中,方法本身也是相对开放的。尤其是在跨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比较文学注重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转化的研究方法。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方法意味着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无固定不变的研究模式,是一种寻求对比文学共性与差异的不断适应、修正以及更新的动态研究。在实际研究中,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国际性的

国际性是比较文学最显著的研究特点之一。比较文学跨越国界、文化以及语言,将不同的文学体系进行融合。因此,比较文学的研究过程中,各个国家的学者可以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研究各自国家的文化特性。 2. 多文本性的 多文本性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意味着该领域的研究者需要具备 掌握不同文学体系、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相似之处的能力。 3. 交叉与弥合的 比较文学不仅能够促进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交流,还能对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融 合起到一定的承接与桥梁作用。通过对比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中的文学现象,比较文学能够创造新的文化或者解决跨文化交流的矛盾。 较文学研究的范式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促使了比较文学范式不断的变化和更新。在实际研究中,比较文学研究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范式。 1. 总体性比较 总体性比较即将多种不同的文学体系对应起来,理论上是从整体上去比较不同 文学体系的共性与差异。其特点是强调跨文化比较,从而达到反映整体文化差异和共同点的目的。同时,这种范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试图去揭示一定的比较文学规律。 2. 文笔性比较 文笔性比较是把几个文学体系相似或者不同方面的现象,通过对单一文学体系 的文本进行比较,得出统计规律性的结论。这种方法具有具体性和选取灵活性的优势,但是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有限。 3. 开放性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是一门涉及文学作品的批评、解读和分析的学科。它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致研究,揭示作品中的主题、风格和意义。以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方法论来进行研究,使得文学研究具有多样性,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在文学研究中,人们常常会比较不同的文学作品。通过比较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研究者可以揭示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作品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比较研究可以跨越不同的时间和地域,将不同文化和文学传统之间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丰富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之一是主题比较。通过比较作品中的主题,研究者可以找到不同作品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分析文学作品传递的信息和思想。例如,可以比较不同作品中的爱情主题,揭示不同文化中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主题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普世价值观和文化差异。 另一个常见的比较方法是风格比较。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文体和叙述方式,研究者可以发现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和创新之处。例如,可以比较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分析他们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风格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美学原则。 此外,比较文学研究还可以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作品,研究者可以揭示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分析作品中反映的社会变迁和思想转变。比较文学研究可以促进对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认识,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总之,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揭示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意义。比较文学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并丰富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 一、比较文学概述 近年来,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广泛的关注。比较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从1827年歌德提出“世界文学”和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到现在,作为一门比较正式的学科,比较文学也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历史。 二、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一)法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随着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兴起,使得世界各国间出现了比较强的文学交流,从而促使了人们对外国文学跟本国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 最早兴起比较文学研究的是在欧洲的法国,法国许多文学家在实证主义和文献特征的基础上开创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从而使得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进入了第一发展阶段。法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即大致开始于20 世纪的20年代,其主要代表文学家有:Fernand Baldensperger(巴尔登 斯伯格)、PaulVan Tieghem(梵·第根)、Marius—Francois Guyard(基亚)等。 perger在《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中指出,任何文学学术研究都 必须言出有据,而不可以牵强附会,他指出:如果只是看了一眼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就根据印象和记忆通过个人主观臆想对它们进行了对比是不科学的,这样的比较研究是不具备论证的充分性和明晰性。 他将这种关系概括为三类,即拉丁文学和希腊文学之间的关系、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关系、各国近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比较文学研究

对象应该界定为输出者、传递者、接受者三类,将研究类型界定为媒介学、源流学和誉舆学三种,将文学比较研究界定在两个国度之间进行。而超出 了上面所指的范围就应该算作“总体文学”的研究范畴。PaulVan Tieghem的观点主要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重心就是对两个国家的文学之间 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目的主要是找出这种影响的途径,而方法则是利用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来对另一国家文学作品进行解释,他 的比较文学观点具有鲜明的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特征。他站在“欧洲 为中心”的立场对比较文学的人物和性质进行探讨和研究,他觉得比较文 学就是对欧洲诸国文学的相互影响或者关系进行研究,并尽力将欧洲各国 文学作品归附到欧洲总体文学发展中去。 第三,法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文学家就是Marius—Francois Guyard(基亚),他在其《比较文学》(1951)中指出:比较文学 研究也就是外国文学或者世界文学乃至国际文学之间具有的关系的研究。 每个比较文学家站在民族和语言的边缘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学的情感、思想、书籍、题材等方面的彼此影响或关系进行研究。 Marius—Francois Guyard将比较文学的对象界定为“各国间的固有 观点、思想动向、渊源、作家、主题、体裁、媒介”等其中。跟PaulVan Tieghem(梵·第根)相比,Marius—Francois Guyard 觉得 PaulVan Tieghem所提出的总体文学其实就是他所指的“思想动向”。 (二)美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纵观Henry H.H.Remar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理解,美国比较文学跟法 国比较文学存在着两大不同:首先是美国比较文学跟法国比较文学一样都 认为比较文学超出了国度,可两者的着重点不一样,法国比较文学所强调 的比较是跨国度的建立在事实依据或者文献依据之上的影响和被影响,美

平行研究的主要内涵、理论根据与具体方法(比较文学)

平行研究的主要内涵、理论根据与具体方法(比较文学) 1.平行研究的内涵 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 2.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 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3.平行研究的领域 (1)平行研究可以是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文体风格、艺术手法及其他形式问题的比较研究,也可以是作家作品、文学类型、思潮流派等的比较研究。 (2)虽然不同国别、民族中的作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们常常会面对同样的生存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文学主题上的相似性,通过比较这些相似,我们能够加深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加深对各种生存问题的认识。 (3)题材的异同比较也是平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中外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相似的情节。 (5)性格相似、遭遇大致相同的人物形象是平行研究经常性的题目。 (6)文体也是平行比较的一个对象。 (7)从叙事手法看,中外文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比较。叙事

学里有一种“跨层”叙事的手法,即小说的写作者以真人形象出现在他虚构的故事之中。比较这种手法对理解作家的叙事态度、世界观等都有帮助。 (8)不同民族创造的相似的文学类型如诗歌、小说、戏剧、传记文学等也是平行研究的对象。 (9)思潮流派也可以进行比较。此外,还可以对文学作品中的各种意象、情境等进行平行研究。 4.平行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契入点,限定问题范围; (2)透过表面现象,深入辨析同异; (3)突破认知“模子”,实现超越与汇通; (4)坚持文学本位,明确学科界限。

比较文学的三种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三种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致力于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索和分析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下面将介绍比较文学的三种常见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拓展。 1. 主题比较法: 主题比较法是比较文学中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象,揭示出文学作品之间的共同关注点和思想内涵。例如,可以比较不同作者对于爱情、友谊、社会问题等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和态度。通过这种比较,可以深入理解不同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 2. 风格比较法: 风格比较法注重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叙事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文学作品的风格,可以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特点。例如,可以比较不同作者的叙事方式是直接还是间接,语言是否冗长或简洁等。这种比较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和创作风格,有助于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3. 文化比较法: 文化比较法强调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通

过比较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可以深入了解文学作品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以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这种比较有助于揭示不同文学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冲突,加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主题比较法、风格比较法和文化比较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揭示不同作品所传递的思想、风格和文化内涵。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学作品。

比较文学 课程教学大纲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的比较和对比,加深对各种文化和文学形式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文学概论 1.1 文学的定义和分类 1.2 文学作品的创作要素及其表现形式 1.3 文学的功能和意义 2. 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 2.1 跨文化比较文学的概念和意义 2.2 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工具 2.3 跨文化比较文学的困难和挑战 3. 主题比较研究

3.1 选取主题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 3.2 分析主题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形式和意义 3.3 比较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4. 文学作品的比较 4.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4.2 分析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4.3 探讨作品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5. 文学批评的比较分析 5.1 比较不同文学批评方法的理论基础 5.2 选取文学作品进行批评比较 5.3 分析不同批评方法对作品的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1.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参与为特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座、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通过阅读、分析和比较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设45学时,根据不同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和讨论。建议每节课的时间为90分钟。 四、评估方式与考核要求 1. 课堂参与和讨论(20%)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独到的见解,与他人展开良好的学术交流。 2. 作业和小组项目(30%)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小组项目,包括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比较,以及对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批评和评价。 3. 期中考试(25%) 学生参加期中考试,测试对课程内容和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期末论文(25%) 学生提交期末论文,篇幅不少于2000字,内容要求包括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和批评分析。 五、参考教材 1. 《比较文学导论》作者:陈述所属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比较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依靠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以系统的方法分析、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或文化的思想、文化价值、表现方式,用以探讨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追求文学知识的发展,并通过拓展文学知识贡献文学对社会的贡献。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文学比较的主要研究办法是结构分析法。这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以文学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作品中角色行为、情节构成、主题、时间等,从而深入欣赏作品的美学特色,追求作品的文学价值。 其次,文学比较的研究办法是文学史比较法。它是以文学史研究为基础,从不同时期之间的文化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出文学事件和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从而辅助理解作品的文学价值或文学传统的发展趋势,也为建构文学史提供重要资料支持。 第三,文学比较的研究办法是心理学比较法。它是利用心理学视角来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着重探讨作品带给读者的心理反映,以及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容对人们的心理影响等,以更加系统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并有助于深刻揣摩作品的文学价值。 最后,文学比较的研究办法是文学理论比较法。它是运用文学理论,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文学表现形式,归纳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并着重探讨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从而探究文学作品的本质,发现文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以及文学对社会的贡献。

总之,文学比较研究是一种深刻揣摩文学作品的独特方法,它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理论方法来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价值,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文学的本质,并且有利于运用文学知识反映面向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文学比较研究是一个非常有趣又有价值的研究文化,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入探究。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文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探索文学作品本质和背后意义的方法论。不同的文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解读文学作品,揭示其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研究方法。 1. 传统批评方法: 传统批评方法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风格等方面的分析。这种方法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字句、语法、修辞和格律等方面的剖析,从而获得对作品整体的理解。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从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2. 人文主义方法: 人文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中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人文主义方法强调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分析。通过深入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揭示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从而为读者提供一种人类智慧和思考的平台。 3. 结构主义方法: 结构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构主义方法强调对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等要素的分析,这些要素可以揭示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作品中隐藏的深层意义和主题,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4. 后现代主义方法: 后现代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的断裂、多元和后现代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方法强调对剧情、叙事结构和语言游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品中的多元性和反传统的特点。通过对作品中的跳跃、碎片化和模糊化等手法进行解读,可以领悟到后现代主义作品背后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意义。 5. 历史主义方法: 历史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历史主义方法强调通过对文学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作家自身经历等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来理解和解读作品。通过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可以揭示作品中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现象的内涵,使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综上所述,文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品味文学的魅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