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在比较文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对象屡遭质疑,并不时传出比较文学危机的警报。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文化研究在西方的勃兴和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大量关于文学与其他文化领域之间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文学领域因此显得更为庞杂。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厘定大致的研究范围仍是必需的。

第一节比较文学与相关概念

在讨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之前,我们不妨将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等其他传统文学概念作一比较,从外延上了解比较文学的性质。

一、民族文学

民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说法,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一般使用共同的语言,居住在共同的地域,过着共同的经济生活,具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①。英文中的nation在有些情况下既可翻译成“民族”,又可翻译成“国家”,这说明这两个概念有重合之处。根据斯大林的观点,“民族不是普遍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这种现代民族的概念经常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民族与国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国家的保护,民族在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中不仅得不到承认,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权利也难以保障。但从文化和现状的层面看,民族又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因为世界上有些国家是多民族的,例如中国、俄罗斯就是多民族的国家;

同时,一个民族也可能分散在若干国家,如中东、东非的阿拉伯民族和欧亚大陆的斯拉夫民族等。应当承认,在民族的划分上,有关政治、地缘等方面还存在交叉、变化的现象,但这些问题并未构成对“民族”这个定义的否定,“也没有严重到足以混淆民族文学研究和超出民族文学界限的研究”①。

民族文学指某个民族内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日本学者大琢幸男在《比较文学原理》中将民族文学定义为“一种具有一国风土人情、民族性及传统等特征的各个国家的文学”②。民族文学虽风格各异,但最根本的一点是它们来自同一文化传统。在欧洲,赫尔德被认为是确立民族文学观念的先祖。在《关于近代德国文学的片断》一文中,他认为民族文学应该是民族的,其标志便是独特性,因而民族文学不应在古希腊经典作品中去寻找源头,而必须到日耳曼民族起源中去发掘,一国文学艺术同该国风土、民族文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美国学者韦斯坦因指出:“‘民族文学’这一术语应该从和比较文学有所关联的角度来界定,因为从本质上说,民族文学指那些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③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民族文学是研究一国本身的文学,比较文学则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诗经》与《楚辞》的比较,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红楼梦》与《金瓶梅》的比较,虽然用的是比较的方法,但仍属于民族文学的范围。

换句话说,民族文学内部的比较不属于比较文学的范围,比较文学最根本的一点是跨越国界。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民族文学是基本单元,是研究的支撑点,比较文学则是超越民族文学范围的跨国界的文学研究。

二、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一词首次出现于1827年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中。歌德说:“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人上面说的那

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21年后的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再次使用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此后,“世界文学”一词在不同情况下多次被使用,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尽相同的含义。

世界文学的第一种含义指全球文学,即通过对许多国家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的评述写出的一部世界文学史,用韦勒克、沃伦的话说,“似乎含有应该去研究从新西兰到冰岛的世界五大洲的文学这个意思”①。

世界文学的第二种含义指“伟大的”、“经典的”作品,或者说世界公认的最好作品,如《奥德赛》、《神曲》、《浮士德》、《包法利夫人》等,这里世界文学变成了“杰作”的同义词,变成了文学作品选。雷马克即持这一观点,“世界文学主要研究经过时问考验,获得世界声誉并具有永久价值的文学作品”,以及当代获得极高评价的当代作家作品②。

世界文学的第三种含义即歌德所倡导的世界文学。歌德希望人们冲出民族文学的狭小圈子,放眼世界各国文学的广阔天地,通过文学交流来增进各民族和国家间的互相了解。韦勒克、沃伦对此进一步解释道:“这是一种要把各民族文学统起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的理想,而每一个民族都将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合奏中演奏自己的声部。”③

在世界文学的这三种含义中,歌德提倡的“世界文学”概念与比较文学有一定关系,他主要强调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比较文学史家将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视为比较文学产生的思想渊源之一。与歌德对世界文学的憧憬相比,比较文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原则方法,强调从比较的角度去研究。同时,比较文学坚持民族文学的个性和差异性,它将通过对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审视和认识,追求文学和文化上的对话和共处。

三、总体文学

总体文学(或一般文学)是法国比较学者用于区别比较文学的一个概念。梵.第根指出:“地道的比较文学最通常研究着那些只在两个因子间的‘二元的’关系。”“凡同时属于许多国文学的文学性的事实,均属于总体文学的领域之中。”按照梵.第根的说法,研究两种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比较文学,而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体裁和文学风尚,例如浪漫主义在很多民族文学中都有反映,总体文学着重研究其在多种文学中的传播、发展和流变。有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民族文学是在墙里研究文学,比较文学跨过墙去,而总体文学则高于墙之上”①。

梵·第根的这种分法遭到美国学者的反对。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一文中说:“梵·第根的定义至少引出一个问题。像他那样把比较文学规定为两个国家的比较研究,而两国以上的研究则为总体文学,这不是武断而且机械吗?为什么理查生和卢梭的比较算是比较文学而理查生、卢梭和歌德的比较就算是总体文学呢?难道‘比较文学’这个术语就不能包括任何数目国家文学的综合研究吗?”②从法美学者对“总体文学”概念的争论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的学者对比较文学的范围有不同见解。在我们看来,雷马克对梵·第根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后者把超越两国以上的影响研究和无影响的类同比较划入“总体文学”的范畴是一种机械的划分,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的文学比较归人总体文学实际上是缩小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韦勒克指出:“我们无法有效地区分司各特在国外的影响以及历史小说在国际上风行一时这两种事情。比较文

学莉总体文学不可避免地会合二而一。”③历史发展正如韦勒克所预言的那样,特别是近50年来,比较文学早已超越了原来的界限,向总体文学发展,如果再区分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已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总体文学已经成为泛称的“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与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相比,有其自身的研究范围。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这些分支学科尽管其研究的侧重点不断变化,并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但主要是围绕文学本身展开的。文学史的任务是梳理和评价各个时代的整体文学状况和突出的文学成就,文学批评侧重对当下文学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文学理论则研究文学的本质、范畴和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文艺学的这些学科很少在意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是传统文学研究特别是文学史研究的盲点,而这一盲点恰恰是比较文学关注的焦点。

比较文学要求人们从国际的角度观察文学现象,用面向世界的胸怀去认识和研究各国文学的关系与文学的普遍规律和特征,并通过文学推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互补。不仅如此,比较文学还打破学科界限,研究文学与人类其他思想领域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人类文化的规律和特色。正因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性,所以比较文学能够发挥其他学科难以发挥的作用。具体而言,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跨国界,研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文学关系;二是跨学科,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乃至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一、跨国界的文学研究

如上所述,传统的文学研究只限于一国文学的研究,而比较文学则打破时空的界限,研究不同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文学关系。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国际文学关系是其研究的重点。

1.研究各国的文学、文化间的联系和交流

这类研究强调的是不同国度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借鉴,如基亚所说:“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互相渗透。”①这类研究包括作家、作品在其诞生地以外的国度的流传、接受和所产生的影响等情况,也包括国际文学运动的起源、传播和演化以及媒介的作用等。

比较文学最初主要研究欧洲各国之间的文学关系,如今已扩展到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如唐代文学与日本早期文学的关系,19世纪俄罗斯文学对法国文坛的影响,苏联文艺理论对我国文艺理论的影响,西方现代派文学对我国当代文坛和作家的影响等。就中国的比较文学而言,它既要研究外国文化和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要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在外国的流传状况,由此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联系起来。

2.研究各国文学和文学理论之间的规律和异同

在相似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民族会有相近的发展水平、类似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特征,这使不少民族文学之间尽管在相互隔绝的状况下也会出现惊人的类似。我们可以把两种不同传统的文学对某个问题的不同处理作对照性考察。例如,14世纪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和我国清代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框架结构”,即一群人在某个固定的地点,一个接一个说

故事。环境遥隔的作者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同样的叙述结构,这一相似是令人惊叹的,而这种结构方式上的相似只能通过社会生活现象的类同来说明。不仅如此,这两部作品在内容上都表现出某些意识形态的异己因素,表现出边缘人对当时主导意识形态如王权、宗教的对抗和消解,为我们重新观照历史提供了一种“被压抑的声音”。

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

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是美国学派提出来的。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扩展,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在保持文学主体性的条件下,探讨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一种科际性研究。其目的是把文学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和学科背景下,通过考察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作用,使文学的本质内涵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更好地揭示出文学发展的方向。

1.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研究文学与艺术的关系可为我们提供无数的研究课题,如文学如何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营养,文学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对抗和消长等。这种研究既可以总结出文学之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规律,也可以通过了解其他艺术和表现方法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以寻觅文学发展进化的踪迹。例如,从起源上看,许多艺术种类是相互联系的,中国古代的诗、乐和舞是合在一起的,中国文学史上每种新诗体的出现,如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词、曲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音乐的影响。文学与绘画、雕刻乃至建筑艺术等也都存在相互启发的关系,后现代主义最初就是从建筑艺术发端的,后来这种思潮逐步渗透到文化的各个方面。每种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由此形成技巧、功能、效果的相互借鉴、交错,这些研究大大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2.探讨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文学本身属于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意识形态的其他部分如政治、宗教、哲学、道德对文学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有时这些影响还是直接的甚至决定性的。例如,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伟大的文学作品必然在某些方面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国作家加缪说:“伟大的作家必然是哲学家。,’在中国,“文以载道”的“道”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则直接运用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之中,例如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观念等对文学和批评产生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并促进了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新。

现在这种跨学科研究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时间、空间、种族、性别、阶级等多维因素开始进人比较文学领域,并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3.探讨文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文学与自然科学在许多方面有着明显区别,这是不言而喻的,但科学与文学的关系并不是互相隔绝的,而是互相渗透且错综复杂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何影响和改变文学的内涵和面貌,包括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比较文学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科学的进步、科学精神的提出,更新着文学观念,为文学的创造带来新的天地,我们在后面谈到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文学创作时空观的影响和改变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文学中的想象力也会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启发,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所展示的未来物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科学家的灵感,同时也给人诸多启示。此外,科学也会造成对文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扼杀,乃至对人性的摧毁,这些又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简言之,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人综合性研究的新阶段。

专栏1

世界文学主要研究经过时间考验、获得世界声誉并具有永久价值的文学作品(如《神曲》、《唐·吉诃德》、《失乐园》、《老实人》、《维特之烦恼》等),或者不那么显著地,研究在国内获得极高评价的当代作家(如福克纳、加缪、托马斯’曼等),这类作家当中不少只是名重一时(如高尔斯华绥、玛格丽特·米切尔、莫拉维亚、雷马克等)。比较文学却不受这种限制。已经完成的有启发性的比较研究,还有许多可以完成的这种研究,都是以二流的作家为研究对象的,这些作家往往比大作家们更能代表他们时代的局限性特色。

[美]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张隆溪译,见张隆溪选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页。

专栏2

假如的确存在某一题目的“比较性”难以确定的过渡区域,那么我们将来必须更加严格,不要随便把这种题目算做比较文学的范围。我们必须弄确实,文学和文学以外的一个领域的比较,只有是系统性的时候,只在把文学以外的领域作为确实独立连贯的学科来加以研究的时候,才能算是“比较文学”。……一篇论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材料来源的论文(除非它的重点放在另一国之上)。就只有把史学和文学作为研究的两极,只有对历史事实或记栽及其在文学上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比较和评价,只有在合理地作出了适用于文学和历史这两种领域的结论之后,才算是“比较文学”。讨论金钱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的作用,只有当它主要(而非偶尔)探讨一种明确的金融体系或思维意识如何渗进文学作品中时,才具有比较性。

[美]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张隆溪译,见张隆溪选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页。

进一步阅读

1.[德]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美]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黄源深译,见于永昌、廖鸿钧、倪

蕊琴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3.张隆溪、温儒敏选编:《比较文学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 1.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3.比较文学在未来世界文学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文化冲突中的沟通作用;文学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探讨总体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4.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标志: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简述1895年教堂会议对比较文学发展的影响。 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在美国的北卡罗来州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年会,中心议题是欧美文学关系。美籍捷克裔学者,时任耶鲁大学教授的韦勒克在会上做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书面发言,即所谓美国学派挑战性的宣言。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对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进行了批评,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了学科的健康发展。教堂山会议成为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法美两国学者的争论促使他们各自检讨和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出现了双方互相吸收、取长补短的局面。于是,比较文学理论更趋成熟,这一学科也获得了新的活力。它面对全球各民族的文学,即可以探索国家的影响和联系,又可以研究它的内在价值;既有考证和比较,又有综合和评价;既重视科学性;又重视美学性;既有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又有超越学科界限的、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比较研究。 6.20世纪以后,比较文学经历了哪三次世界冲击,对比较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一股潮流是所谓理论大潮。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令人注目的所谓的“诗学复兴”现象,大批的理论著作问世,各种新的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使人目不暇接,引起了比较文学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争论。 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面临的第二股潮流是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 第三股浪潮是所谓“文化研究”的热潮。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比较文学界对文化理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在文本研究中引进文化比较的视角,在文化层面上探寻根源,追求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呈现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相结合的趋势。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 7.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应具备哪些属性? 8.简析比较文学的内部结构

比较文学

一、“比较文学”名词的由来. 1.1825年,诺埃尔、拉普拉斯(法),从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的文学中选出一部分作品,编成《比较文学教程》,首次使用这一词语。 2.1827年,维耶曼(法国比较文学之父)在巴黎大学开设一系列讲座时,多次使用到“比较文学”这一术语。 3.1848年,马修·阿诺德(英),从法语中引进这一术语,创造出英文的“比较文学”。 4.1886年,波斯奈特(英)的专著《比较文学》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标志着“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二、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三、比较文学产生的纷争. 1.法国学派——讲究“科学性”——实证影响研究,是不比较的比较文学。 2.美国学派——文学性和美学性——平行研究。 四、比较文学的发展. 1.1887年,科赫(德)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 2.1897年,戴克斯特(法)在里昂大学,开设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 3.1900年,巴黎召开国际性文学会议,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正式列入议题并讨论; 同年,贝茨(法)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 4.1904年,黄人(笔名)将“比较文学”引入中国,至1931年中国正式接触比较文学。 五、比较文学的特点. 1.跨越性。 2.比较性 3.文学性。 4.开放性。 5.理论性。 六、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国家、跨文明、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涵盖三种类型: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 七、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作用. 1.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新视野,可获得有别于国别文学的新认识,(是对传统学科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 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30年代即已萌芽,七八十年代正式产生,正式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在至90年代。 格义:即佛教格义,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一阶段,即它的萌生阶段是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后的 西晋时期,当时佛教产生的一种称为“格义”的研究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即用汉学来解释比附外来文学,是“阐释研究”的最初形态。 文化过滤:是研究跨异质文明下的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 本发生变异的关键。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收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学误读:“误读”概念由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其所著《影响的焦虑》1975 中论诗时提出。在他看来,任何阅读都是一种“误读”的批评,一部文学史即本文间性的关系史,也就是前辈的压抑和后辈以“误读”逃避压抑的相互作用史。源于接受者或接受者文化对放送者文化的渗透、修正与筛选,亦即文化过滤,从而造成影响误差,形成误读。 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 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框范:指作品中展示的某种特定的空间或环境,如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风物、背景、社会环境等常常形成一种“框范”,对后世文学产生广泛的影响。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 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比较文学30问附有答案

1.什么是比较文学?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有何意义? <美> 亨利·雷马克(Henry Remark:“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这里的“比较”不限于一般方法论意义,而是一种建立在两重意义之上的观念: 1、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之间的比较---在学理上不完全正确,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治 地域概念,跨国家并不等于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从国家发展史来看,美国是一个由世 界多国移民整合的新兴国家,由于特定的国家组成结构,在这方地域上,国家意识远远重于 民族意识。 2、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之间的比较---这样大大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学科之间 的交叉研究被称之为“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因此,在科际整合的理论视域下,追寻文学与艺术、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所交叉的共性,成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以语言——地域为界定标准的“民族文学”概念构成了挑战,而比较文学则被放置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多元文化语境下。民族文学带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的同质性和原生性。比较文学则以其跨民族、跨文化的概念首次对各自为政的“孤立主义”的民族文学提出了异议。“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全球化的多元语境再次使民族这种“想象的社区”和民族文学的构成边界成为问题,同时也给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因此,深入理解全球化造成的文化格局的演变,研究相应的文化策略,对于比较文学研究的未来至关重要 2.谈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之间的差异。 (1)“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这是美国比较文学家亨利·雷马克在他的一篇著名的文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提到的。尽

比较文学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二、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一)、同源性。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时,既可以由起点向到达点追溯(流传学),也可以从到达点出发,向起点探源(渊源学),总之,在路线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所以,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二)、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三)、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四)、异质性与互补性 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由互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说是对比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三、比较文学基本特征:文学跨越性研究。 其范围包括跨国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 四、比较文学研究四大领域 (一)实证性影响研究,包括1流传学、2渊源学、3媒介学 (二)变异研究,包括1文学变异与文化过滤、2译介学、3形象学、4接受学、5文学的他国化研究 (三)平行研究,包括1类型学、2主题学、3文体学、4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 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1,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3,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容并包,并且具有迅速接纳(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这一点在当代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 宏观性:从国际的角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宏观的比较剖析,具有宽阔的视野和宏大的胸怀。 国别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相区别的文学。 民族文学:按民族区分的文学。是比较文学的出发点。 世界文学:歌德最先提出的一种文学发展的美好远景。 总体文学: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是文学理论的别称,没有规定一种比较的研究方法。可比性:指跨越性文学现象中,由于实际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而具有的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比较研究的价值,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客观存在而又有待我们发掘的。 比较文学的目的和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文学的本质和文学文学发展的动因,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意义、价值进行研更好地探讨文学规律,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和推动世界文学进步。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 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 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由互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说是对比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3、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学关系。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他说“地道的比较文学最通常研究着那些只是两个因子间的‘二元的’关系。”美国学者也认同这一点,韦勒克就认为:“‘比较文学’的另一种含义限定于对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之研究。”流传学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沿着从“放送者”、“传递者”到“接受者”的经过路线,着重研究作家、作品(包括文学思潮和流派)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流传和变化,实际上就是在寻找放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文学关系”。这就决定了流传学研究的多元文学关系特性(同时也奠定了其跨越性,即跨文明和跨国界性之基础)。 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这是与它研究的对象不可分离的。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所以注重事实,搜集确凿的资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审慎细密的考证,是流传学研究的必然途径和方法。这就形成了流传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实证性。 再者,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

比较文学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 1、比较文学的定义: 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 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 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 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 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 (1937戴望舒中译本) 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 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 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 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严谨的定 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 密的方法体系。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范围是超一国范围之内的,多国的 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 最大不同:跨学科) 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 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 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b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列文对“主题学”的界定和实践 ⑥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比 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 独立性消亡。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最先由我国台湾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是;二是 2、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它的出现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从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各国文 学、、、的历史。 4、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史。 5、季羡林先生说过,从全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文艺理论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确有创见而又能自成体系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洲国家所在的广大地区。 6、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讨了缺类问题。 7、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8、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常常是在中实现的。 9、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源流,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各国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被称为。 10、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的比较研究。 11、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民族,,文化和的文学研究。 12、比较文学要求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应以为背景,以为参照系统,认识和评价自己。 13、丹纳《艺术哲学》中提出的制约文学发展的三大要素中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外界条件”相对应的是和。 14、文学理论对音乐的借鉴体现在对音乐和的吸收上。 15、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首创的哲学专题论文引起了哲学和文学的分化。 16、钱钟书先生曾倡导法,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范围内地域、时代、文类诸界限的打破,而且推向整个文化领域,体现为各个学科门类的汇通。 17、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间相互联系与比较的学科。它探讨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风格的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文学的发展和交流,以及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1. 比较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比较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欧洲的学者开始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比较文学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世界范围。比较文学学者们开始涉足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文学作品,并将其与西方经典作品进行对比。比较文学研究不仅呈现出全球性的视角,也关注着作品之间的普遍共性和独特性。 2.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对比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研究者可以揭示出相同文化背景或历史时期的作品间的相互影响。而并列法则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同时研究几个文学作品,比较它们在不同文化或时期的发展中的共性和差异性。 3. 比较文学的意义和目的 比较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观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有助于跨越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其次,比较文学还可以揭示作品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通过对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的普世主题和人类共通的情感。最后,比较文学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使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更加全面和深入。 4. 比较文学与全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与全球文学研究有密切的联系。全球文学研究关注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相互影响与交流。比较文学为全球文学研究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全球文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和共通性,探索全球文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5. 比较文学的挑战和前景 比较文学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不同文化间的语言差异和翻译难题使得比较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其次,由于全球文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研究者需要具备广泛的跨文化知识和多语言能力。此外,比较文学研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理解。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比较文学的前景依然广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学作品的交流与比较变得越来越重要。比较文学的研究将不断丰富我们对全球文学的认识,拓宽我们的文学视野,促进跨文化的理解与共存。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之间相互联系与比较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风格的作品,比较文学揭示了文学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促进了文学的交流和发展。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其意义和价值也在于增进文化交流与理解,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并为全球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尽管面临一些挑战,比较文学的前景依然广阔,将持续丰富我们对全球文学的认识,促进跨文化的理解与共存。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 (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 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 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 1 .译介学(误读) 2 .形象学(“他者” ) 3 .接受学(重视接受) (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 2 .文类学 3.比较诗学 (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 (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 ◆跨学科的研究 1.文学与艺术 2.文学与宗教 3.文学与社会科学 4.文学与自然科学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 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

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 色的文学。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 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 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1.观点 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 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 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 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

浅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浅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多样性的不断增长,比较文学与文化研 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比较文学是研究不同文化中文学作品的异同 之处,而文化研究则着眼于更加广泛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文化的演变过程。两者都是探究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工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从历史上看,比较文学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们对古希 腊和罗马文学的研究,而文化研究则更加跨学科,包括了众多领域, 如人类学、历史、社会学、视觉艺术、音乐等。两者的研究对象也有 所不同。比较文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探究作品之间的异同和联系, 而文化研究则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进行研究,涉及文化、社会、艺术、 音乐等多个方面。 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价值在于它们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和主张,这对于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 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和不同, 以及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文化价值。比如在中国和印度的古典文学中, 都有许多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作品,但其中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却 大不相同。在文化研究方面,这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文化产生和发展的 历史背景,以及文化所承载的人们的价值观。 此外,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比如在西方理论研究中,经常会引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典故和象 征意义,这也让中国古典文学在全球学术领域中受到更多关注。而在 文化研究中,也可以探讨不同文化间的接触和影响,揭示文化传递的 历史和途径。比如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换的通道,也是 文化交流的纽带,众多的文化成果就在这条路上进行了传播和互通。 在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不同文化间的比较需要遵循一些严格的方法和原则,不能简单 地进行表面上的对比,更不能因表面相似而轻易地下结论。其次,当

关于比较文学的对象与方法

关于比较文学的对象与方法 Introduction 比较文学是一门文学研究的学科,通过比较各种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为我们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做出重要贡献。本论文主要探讨比较文学的对象和方法。 I. 比较文学的对象 比较文学的对象包括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其中,文学作品是指涉及到文学艺术的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主题等方面;文学现象是指文学现象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包括文学的地位、影响等。比较文学的对象不仅是特定的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也包括全球文学的现象和趋势。 在比较文学的对象中,最重要的是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比较文学的研究者需要考虑作品的多样性、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比较文学中,文学作品被看作是各个民族、国家和文化群体表达其文化特征和个性的一种方式。因此,通过比较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 II. 比较文学的方法 比较文学有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对各种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史料的比较研究,以及对跨文化、文学流派、文学创作前后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比较研究。 1.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流派的比较,我们可以找到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比较文学还需要使用对比观点,将作品和现象与其他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进行比较,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较研究的关键是将两个或多个对象进行比较,并基于

相似或差异但发现文学作品和现象之间的联系。 2. 历史方法 历史方法是比较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和现象,发现他们之间的发展路径、影响力和共性。同时,历史方法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化传统,了解他们对于当时的文化和文学发展的影响。历史方法也可以为文学研究提供一种宏观视角,使我们能更好地探索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3. 文化方法 文化方法是比较文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主要着眼于文化差异和文化分析,借鉴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来研究文学作品的文化性。通过文化方法,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特点,对文学作品的不同面向做出深入分析。文化方法也能将文学作品和本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诠释地更加深入,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作品表述的文化内涵及其表达方式。 4. 意识流方法 意识流方法是比较文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是对人的意识和思想的探索。通过对比和分析意识流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洞察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和观点,以及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藉此能对文学作品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解读,从而洞察文学作品本质和它和其他文学作品有什么区别。 5. 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它结合了比较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如文化学、哲学、社会学等,衍生成为装备了更加严谨的技术和科学方法的新领域。通过跨学科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文学作品在人类思想、历史的价值,启示性和影响力,同时也能对人类社会的演变和未来发展做出探索和猜测。 总结 比较文学是一种极具创造性和分析性的研究形式,研究重点主要是不同文化、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定义,研究对象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比较文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影响比较方法(法国)、平行比较方法(美国)构成了比较文学的方法体系。(一)影响比较方法: 影响比较方法有三个基本要素: 1、渊源学:对放送者的研究,研究一国文学对其他国家发生影响的情况。 2、媒介学:对媒介学的研究,即对翻译、介绍一国文学给另一国的翻译家以及促成交换和传播的环境的研究(有个人媒介、环境媒介之分,即翻译家、报刊杂志等)。 3、誉舆学(流传学):对接受者的研究,即对接受外国影响的研究,再实际批评中,这三个要素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任何一个因素的全面考察,都必须兼顾其他因素,评论家只是选择的侧面和角度不同而已。影响比较方法从形态上看,可以分成个别影响和综合影响两个侧面。个别影响是枳作家作榀受到单一的个别外国作家、作榀的影响。综合影响是枳作家作榀受到众多的外国作家、作榀的影响。 (二)平行比较方法;平等比较方法包括两种类别的研究:一是探讨作榀的类同;一是探讨作榀的对比,类同枳两种没有必然联系的作榀所表现出来的类同现象;对比则既要寻找共同点,也包括特异之处。再平行比较方法中,主题学、题材学、类型学、文体学、比较诗学是十分常见的内容,它们都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1、主题 学是以文学作榀的主题为中心,考察同一主题再不同国家的文学里如何表现,具有什么异同点。2、题材学以题材为中心,分析同一题材再不同国家文学的不同处理。3、类型学即按照文学的不同类型来分类比较,如风格比较、情节技巧比较、人物形象比较等。4、文体学则比较不同国家再同一文学体裁使用上的差异以及文体的缺类等。平行比较方法要注意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可比性,简言之,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即A+B→C 5、比较诗学(也称比较批评),枳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批评观念、原则及其发展历史,它十分注重不同国家、民族文学理论的总体特征的比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总体观照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不同的范畴,具体操作如下:(1)先找出对应的范畴术语、从对应范畴探究其中的相似和不同;(2)再从对应范畴中把握各自的意义,注意范畴所涵盖的多方面意义及衍生意义,从总的意义上进行比较;(3)最后把各种比较意义升华为理论,从理论上界说各个国家民族文学理论对应范围的联系与区别。(三)文化比较再比较文学批评方法中,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上的异同再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化因素决定的。中国学派一跨文化研究:1、双向阐发法(阐发研究)2、异同对比法(异同法)3、文化寻根法(寻根法)4、对话研究5、整合与建构研究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文学研究包含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两个方面,研究客体是指从事学术研究之学者所研究的对象,如中国文学与汉族文学等。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民族文学或两种国别文学之间的学理关系,或是介于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学理关系。 把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定义为是介于两种民族文学或两种国别文学之间的学理关系,或是介于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学理关系,这仅仅是向初涉比较文学者介绍关于比较文学研究客体之理论的第一步。下面还需要进一步介绍的是,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关系,还应该涵盖三种不同的类型: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理关系是依凭学派理论的不同而划定的。 所谓材料事实关系,指的是在文学交流的历史过程中,各个民族文学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结果是在它们各自的文学中,都可以找到种种外来的影响。 所谓美学价值关系,指的是在各民族文学之间,有些文学现象并不存在历史实证关系,然而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又具有某些契合相通之处,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的文学审美特征 所谓学科交叉关系,指的是文学和其他学科、文学和人类其他知识领域、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我们如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都是研究文学的领域,但在具体的研究对象 和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下面将分别对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博士点 进行介绍。 比较文学博士点是指研究不同文学作品和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和 相互影响的学科。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跨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和不 同语言的文学作品。比较文学的研究者需要具备对多种文学作品和文 学传统有广泛了解的能力。他们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相 似之处和相异之处,探讨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比较文学 还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和传播情况,以及文学作品 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掌握多国语言,并具备多语言 文献的阅读能力。他们通常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和解读,以便更 好地理解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比较文本分析、文化研究、历史研究等。比较文学旨在为了解不 同文学作品和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世界文学博士点是指研究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传统的学科。世界文学关注的是全球文学作品的发展和交流历程,强调不同文 学作品和文学传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对话。世界文学的研究者需要对 全球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学传统有深入了解,并掌握多国语言。 世界文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全球化研究、跨文化研究、后殖 民主义研究等。世界文学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 差异,揭示文学作品对全球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他们还关注文学作品 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的接受和传播情况,研究全球范围内的文学市场 和文学交流。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博士点都强调对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和 文学传统的研究,但比较文学更侧重于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分析,而世界文学更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无

比较文学概况

比较文学 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比较文学不同于各民族文学,也不同于总体文学,它不研究一种有自己内在传统联系的民族文学,也不探讨全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最普遍的根本规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也不同于一般文学研究中的比较方法;后者是认识文学现象时所采用的一种途径和办法,前者则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目的、范围,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和独立的研究方法。 任务和范围比较文学的任务在于研究一种民族文学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和其他民族文学对这一种民族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对比地研究并无直接联系的两种或几种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风格、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类同和差异;它还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以及其他意识形态如哲学、纯科学的相互关系和异同。 关于不同民族作家作品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称为影响研究。它追求文学发展的“经过路线”。既从“放送者”的角度探索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对其他民族 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也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一个作 家或一种文学所曾容纳和改造的外来因素。影响研究包括“渊源学”和“媒介学”。“渊源学”在多方面相互 影响中研究文学发展的渊源流变;“媒介学”研究各民 族文学产生影响的途径和手段如翻译、改编等。影响研究帮助人们了解一种文学如何经过创造性的吸收过程成为另一种文学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研究文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有助于总结经验,指导今天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 关于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的研究称为平行研究。平行研究包括“题材史”、“主 题学”、“类型学”、“形态学”、“比较批评”(或 称“比较诗学”)等内容。题材史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 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形态及其发展历史,如人类起源这一题材在各族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不同表现和发展。“主 题学”研究同一主题思想如“爱情与义务的冲突”、“人 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矛盾”等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表现。“类型学”对比研究各民族文学同一类型的作家作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形态学”研究同一文体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发展过程。“比较批评”或“比较诗学” 研究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批评概念和批评原则及其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