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3 P8-9《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3 P8-9《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361教学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年级:六年级上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 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交流、订正互助等方式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交流、订正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古诗。

教学难点: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并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学生准备:预习古诗

预习提纲:

1. 给课后生字表中的每个生字注音,记住这些生字,再给每个生字找两个左右的形近字并组词,写在预习本上。

2. 对照课后生字表,用钢笔在文中圈出含生字的词语,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得正确流利,再通读古诗至少3遍,思考古诗大意。

3.把形近字“暮”整理在预习本上。

4. 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理解“建德江、煮”的意思

导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

(2)①介绍作者。②介绍建德江。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二、明确目标 1.学生自由读目标 2.指明学生解读目标

三、预习反馈

四、师生活动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学习活动

1.课件出示古诗《宿建德江》,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3.想象画面,入境悟情。

【活动过程预设】

1.自主学习:出示活动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读文思考。

2.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分享,小组互助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回答——高大挺秀,并谈自己的看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361教学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年级:六年级上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 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交流、订正互助等方式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交流、订正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古诗。

教学难点: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并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学生准备:预习古诗

预习提纲:

1. 给课后生字表中的每个生字注音,记住这些生字,再给每个生字找两个左右的形近字并组词,写在预习本上。

2. 对照课后生字表,用钢笔在文中圈出含生字的词语,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得正确流利,再通读古诗至少3遍,思考古诗大意。

3.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理解“望湖楼”

导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西湖边是杭州美景之一。今天我们随宋代大诗人苏轼一起去西湖看一看美景。

2.简单介绍作者与望湖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边。

二、明确目标 1.学生自由读目标 2.指明学生解读目标

三、预习反馈

四、师生活动

自读古诗,感知诗意。

学习活动

1.课件出示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了解诗句的意思。

3.由诗入手,想象画面,感悟景美,用四字词语概括诗的四副画面。

【活动过程预设】

1.自主学习:出示活动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读文思考。

2.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分享,小组互助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回答——高大挺秀,并谈自己的看法。)

4.评价点拨(预设):

①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

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

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

③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

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要仔细观察,抓住形、色、声来细致刻画,就会让景物活灵活现。通过描

写望湖楼下“黑云翻滚”“白雨跳珠”、“风吹云散”、“水天相接”等场景,表达

了诗人对西湖夏日之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六、总结提升

总结两首古诗的写法:1.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

2.借景抒情。《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滚、白雨跳珠、风吹云散、水天相接

课后要求: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并默写。

六年级语文上册“361教学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1、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年级:六年级上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 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交流、订正互助等方式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交流、订正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古诗。

教学难点: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并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学生准备:预习古诗

预习提纲:

1. 给课后生字表中的每个生字注音,记住这些生字,再给每个生字找两个左右的形近字并组词,写在预习本上。

2. 对照课后生字表,用钢笔在文中圈出含生字的词语,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得正确流利,再通读古诗至少3遍,思考古诗大意。

3.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茅店、社林”的意思

导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了很多景物的特点。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也有很多景物,一起来读古诗,找一找。来学习第3课——《古

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①介绍作者。②介绍诗的题目。

二、明确目标 1.学生自由读目标 2.指明学生解读目标

三、预习反馈

四、师生活动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学习活动

1.品读上阕,说一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先想一想,然后根据词的画面说一说。

2.品读下阕,说一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先想一想,然后根据词的画面说一说。

【活动过程预设】

1.自主学习:出示活动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读文思考。

2.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分享,小组互助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回答)

4.评价点拨(预设):

①此时诗人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呢?学生结合词的意思来分析。(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②读完上阕,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

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

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

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③品读下阕(表达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中的喜爱

之情,更为农民丰收流露出欣喜之情。)

五、当堂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

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六、总结提升

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相同点: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

2.不同点: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中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

与兴奋之情。

板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夏夜山村风光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课后要求: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进行诵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表格式教案

3古诗词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图片与文字资料课件;江中小块陆地图片课件;三首诗词意境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三首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人诗句连连看 1.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 2.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相关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二、课前预习成果展 1.借助拼音读好三首古诗词。 (1)读准字音:“蝉”是翘舌音。 (2)指名读三首诗词。

2.交流作者资料。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的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词的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对作者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感悟其写作风格。 三、品析字词悟诗情 (一)《宿建德江》 1.释诗题。 宿:住。建德江:浙江省新安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2.明诗意。 过渡:同学们,此时留宿在建德江的孟浩然,能安然入眠吗?不能入眠的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静静地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1)自由读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①说一说诗句中这些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应利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渚”的意 思。 客:指作者本人。 ②交流诗句意思。 傍晚,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看到了空旷的原野,天空比树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3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难点: 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带。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宿建德江》。 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诗句,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三、学习古诗,体会情感。 1.首先欣赏诗歌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重点理解: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 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日幕:黄昏时分。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交流反馈: (1)师:读完这首诗,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孤独、凄凉)诗中哪个字最触动你的心?(愁) (2)“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 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一、前期准备 1.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

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 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 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自读) 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 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 三、明诗意,悟诗情 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 3、反馈 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 四、总结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 五、布置练习 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 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3 P8-9《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361教学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年级:六年级上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 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交流、订正互助等方式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交流、订正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古诗。 教学难点: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并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学生准备:预习古诗 预习提纲: 1. 给课后生字表中的每个生字注音,记住这些生字,再给每个生字找两个左右的形近字并组词,写在预习本上。 2. 对照课后生字表,用钢笔在文中圈出含生字的词语,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得正确流利,再通读古诗至少3遍,思考古诗大意。 3.把形近字“暮”整理在预习本上。 4. 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理解“建德江、煮”的意思 导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 (2)①介绍作者。②介绍建德江。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二、明确目标 1.学生自由读目标 2.指明学生解读目标 三、预习反馈 四、师生活动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学习活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二、合作探究一:读古诗,理解诗意 1.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学生先自读,小组内读,读准字音。(独学、对学)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内讨论。(合学) 3.小组代表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学补充。(领学) 4.全班齐读此诗。 设计意图:在读的基础上再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手段来理解诗句,可以锻炼学生自学

古诗词的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合作的结果说出诗句的意思后,教师出示课件,既可以纠正学生理解上的错误,又可以为学生正确表达提供范例。 三、合作探究二: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有感情朗读,闭目想象。 2.抽号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独学)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对学) 4.小组全班交流,代表汇报,教师总结。(合学、领学)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品味词语的精妙是学习古诗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古诗的巧妙,更一步加深了对古诗的欣赏。 四、合作探究三: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1.总结学习方法: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独学) 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生按步骤,小组内合作学习。(得哪个词用得好?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的意境吗?)(合学) 3.小组汇报展示成果(领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古诗的巧妙,更一步加深了对古诗的欣赏 五、当堂检测: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感情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清平乐·村居》吗?

六上3 古诗三首 学历案

第一单元 2丁香结 【内容出处】 第1单元“古诗三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2019版)P8-9。(2课时)【课标要求】 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会写23个字,会写36个词语。 语言积累◎能积累并抄写优美的词句,背诵相关段落。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过故人庄》四首古诗词。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阅读理解◎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由此想到的人、事或人生思考等。 ◎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书面表达◎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了解分号的用法。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 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实践活动◎初步了解地名和人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学习目标】 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设计说明:以“飞花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初读古诗,划分节奏,帮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感,初步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热爱我国古诗词的情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情,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这样既能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中指导学生习得学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运用学法,自主学习,开放式的课堂,给学生充分交流合作的自主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抓重点词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作者对雨后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任务二中的5。(检测学习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5。(检测学习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四中的1、4。(检测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课件出示:带有“月”和“雨”飞花令。 月雨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3课时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默写。 2.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重难点)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一首诗描绘了静寂的月夜,一首诗描绘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夏季暴雨。老师想请两名同学分别背诵一下这两首诗。(指名背诵) 2.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借助注释知道“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引导学生提取时间、地点信息。(夜、黄沙道中) 3.词人简介。(出示词人辛弃疾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见(xiàn)。 (2)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课件出示字词) 3.自由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好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词句。师: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有疑问、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结合图片理解“别枝”,结合注释理解“茅店、社林”。 (2)指名说句子意思。(课件出示句子意思) 4.重点指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 教学设计

《3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方法 诵读学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介绍诗人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看课文,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

准、读好。(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生字吗? 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范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看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 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 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 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劝慰他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读《登鹳雀楼》、《将进酒》和《春晓》三首古诗词,领略典雅之美,增强文学素养。 2.掌握三首古诗词的意境、词句的意义及用法,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启发他们发现生活之美和文学之美。 二、教学内容 1.《登鹳雀楼》 2.《将进酒》 3.《春晓》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语言,学会欣赏古诗词。 2.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用法和词句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和提高诗词欣赏。 2.培养学生灵敏的语感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2.学习《登鹳雀楼》 1.让学生先熟读整首诗,然后再让学生朗读。

2.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意思。 3.回答问题,了解古诗文化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 4.讨论诗歌的意义,从诗歌中感受文学之美。 3.学习《将进酒》 1.让学生先熟读整首诗,然后再让学生朗读。 2.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意思。 3.回答问题,了解古诗文化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 4.讨论诗歌的意义,从诗歌中感受文学之美。 4.学习《春晓》 1.让学生先熟读整首诗,然后再让学生朗读。 2.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意思。 3.回答问题,了解古诗文化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 4.讨论诗歌的意义,从诗歌中感受文学之美。 5.作文练习 根据课堂所学,让学生写一篇对古诗词的感悟。 6.课堂总结 教师对课堂所学进行汇总总结,巩固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 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写一篇对古诗词的感悟。 七、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感受古诗词之美。通过对每首诗歌逐句、逐音、逐字解析,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但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古诗词的语言难度还是有点高,需要更多的阅读习惯和练习。因此,教师

六年级上册语文3 古诗词三首教案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3个生字。 2.理解古诗词中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古诗词。 2.结合图片感受诗词中诗(词)人所描述的景物,并结合景物理解古诗词的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读古诗词,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词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古诗词。 教学难点 1.结合图片感受诗词中诗(词)人所描述的景物,并结合景物理解古诗词的大意。 2.熟读古诗词,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光照千秋,又有多少名句流传千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德、鹊、蝉”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德”左窄右宽,右边“”宜扁,“心”上一横稍短,且不要漏写。 “鹊”的左边“日”略小,右边“鸟”横平。

“蝉”第十三画的那一横稍长,最后一竖为悬针竖。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彳:德(品德)—得(获得)—待(等待)—徒(徒弟)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古诗词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处于哪个朝代? (2)分别说说本文的古诗词的体裁。 明确:(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2)《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五言绝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人浏览杭州西湖所作的组诗中的一首,是一首七言绝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2.学习《宿建德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古诗的理解。 (1)朗读思考:诗的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是点题;二是为写景抒情作准备,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又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还为下文抒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2)思考提问:如何理解“日暮客愁新”中的“新”字? 明确:“新”字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日之夕矣,而自己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3)思考:诗中哪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这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色? 明确: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诗人由远及近描绘了一片辽远清旷的江色。 (4)思考:如何理解第三、四句诗? 明确:这片辽远清旷的江色,让诗人恍如置身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更觉家乡之远。加之撩人的明月与人如此接近,更勾起诗人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和思乡之情。 (5)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统摄全篇的是哪个字?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统摄全篇的字是“愁”。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3. 古诗词三首》教课设计设计 教课目的 1.识记本课 3 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畅朗诵、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认识诗词的相关知识。 3.借助词典和课本说明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境界,领会作者热爱自然、颂扬自然的情怀,感觉自然的美好。 教课要点 1.经过课文的学习,感觉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绘的境界,领会作者的感情,感觉大自然的漂亮。 教课难点 经过理解要点词语来领会诗人的丰富感情。 第一课时 教课目的 1.认识 3 个生字,正确朗诵诗词。 2.认识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粗心,领会诗人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课过程: 一、激发感情,讲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雄伟的群山,有浩大的江海,有无边的丛林,有起伏的稻田。 唐诗宋词中,就有很多是描绘山川景色的。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 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日,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板书 课题:古诗词三首)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 2】 孟浩然,唐朝诗人。汉族,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 ) 人。与另一位山川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川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原籍河北栾 城,北宋有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迈派,与辛弃疾同是豪迈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名稼轩,历 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词抒写力争恢复国家一致的爱国热忱,倾吐壮志难 酬的悲忿,对当时执政者的辱没乞降颇多斥责;也有许多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 3】并板书: 宿建德江

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3 古诗词三首 优质教案

3 古诗词三首 【课前解析】 关注内容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中一个小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下雨前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来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卷大地,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闲居时,夜晚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关注作者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件。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诗词是描写祖国山水风景的。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山水风景的另外三

首古诗词。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板书: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习生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学会正确读写。(出示课件2) 德鹊蝉 “德”:左窄右宽,书写时不要漏掉“心”字上面一横。 “蝉”:左窄右宽,收左让右,注意第五笔是提,不是横。 “鹊”:左右等宽,横画错落有致。 注意: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不能截然分开,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使左右部件联成整体。 2.认识作者。(出示课件3~5)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其诗清淡幽远,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 首》优质教学设计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难点: 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带。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宿建德江》。 1.同学们,你们了解XXX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2.今天,我们又将研究XXX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 3.释题:从诗题中,你晓得了什么? 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研究生字词。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诗句,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着字形) 三、研究古诗,体会情感。 1.首先欣赏诗歌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重点理解:移舟:划动小船。XXX:停船靠岸。 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日幕:黄昏时分。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交换反馈: (1)师:读完这首诗,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孤独、凄凉)诗中哪个字最触动你的心?(愁) (2)“愁新”就是新愁的意义,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怎么晓得的呢?从诗中哪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他乡。同学 2 们,你们还记得XXX的那首诗吗?“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可以了解,那此时是什么勾起了XXX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3)诗人单独一人夜宿在建德江,他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如果你是诗人,你这时候分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如果这时候分有人陪我说语言多好啊)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案(课时合集+教学反思+课后作业及答案)

新课教学( )分钟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 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 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词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 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 作品。 3.读出节奏。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3】并板书: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 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 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 学生自读后教师 指导,并出示课件,使 学生能够把握准诗词 的节奏,正确朗读诗 歌,同时,这也是正确 理解诗词的第一步。 在读的基础上再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 手段来理解诗句,可以 锻炼学生自学古诗词 的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 理解和合作的结果说 出诗句的意思后,教师 出示课件,既可以纠正 学生理解上的错误,又 可以为学生正确表达 提供范例。 读准、读通、读懂 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 本的要求。作为高年级 的古诗教学,一定要将 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生,让学生通过学习, 学会学古诗的方法。 品味词语的精妙 是学习古诗的难点,让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 探究的方式,领悟作者 用词的精妙,体会古诗 的巧妙,更一步加深了 对古诗的欣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案与反思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情感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宿建德江。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

2.指名读,正音。 3.自由读古诗。(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师: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打上小问号。开始吧!(自学) 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尝试理解诗意。(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7.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教师板书,齐读。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