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

(通用12篇)

2022-12-15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1 《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

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2 佚名

一、多音字组词。

二、写出古诗的作者及年代。

①王安石②孟郊③于谦

A.明代

B.宋代

C.唐代

《石灰吟》()()

《泊船瓜洲》()()

《游子吟》()()

三、解释加粗字的意思,再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1.钟山只隔数重山。

2.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请你在花瓣里写一个字,与在芯里的字组成词。

五、低声诵读《游子吟》,想象一位慈母,在儿子外出远行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写下来。

答案:

一、

二、《石灰吟》A、③;《泊船瓜洲》B、①;《游子吟》C、②

三、1.隔:相距;数:几;回首钟山也只相距几重青山。

2.何:什么;还:回来;这明亮的月亮什么时候照着我又归还故乡。

四、

五、夜已深,在微弱的灯光下,一位年迈的老人正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服。老人已上了岁数,眼也有些花,她借着微弱的光线,努力地穿针引线。她边缝边嘱咐着孩子,要他一路上多加小心,注意身体,早日回家。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相象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4)体会作者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背诵古诗,深化体验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与关键:

1、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2、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插图

3、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知道诗的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及板书设计

设计目标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出示地图)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看图听介绍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钟山的大略位置)

明白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三个地方的一些历史了解。

2、板书诗题,读题

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读题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

三、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请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师板书诗句

读古诗

板书:(诗句)

多读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讲讲多音字:间、重、还。

指名读

正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

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反复读诗,结合注释想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受。

结合注释想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受。

4、指名交流

生回答:诗句意思和感受

说诗句意思,谈感受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自由交流

引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世: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回答)

生回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说诗意

4、指名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生回答

检查交流情况

5、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相象。

6、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感情朗读,感受诗意

7、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诗人描写了几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观察插图,说出描写了几种绿

板书:(绿)

训练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

8、指名答

生回答

9、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课件出示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生口头回答

课件出示: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词的积累与运用

10、小结: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1、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指名回答

生回答

抓重点词理解

12、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赛读)

男、女赛读

朗读

13、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请看课后资料袋

阅读资料袋

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4、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自由交流,回答

说感受

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读诗句

朗读训练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生回答

激趣引入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生回答

板书:(京口、瓜洲、钟山下划线)

引出三个地方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学生上台指明

熟悉地理位置

4、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了解背景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指名回答

生回答

6、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生读

联系有感情朗诵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背诵

背诵古诗

六、总结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径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板书:宋

复习回顾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生字词。(自组的)

3、背诵《泊船瓜洲》

ppt出示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教师抓住要害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

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爱好,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入情入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描写春景的古诗、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声背诵)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静静的夜晚、圆圆的月亮,经常会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三个步骤学习古诗(出示幻灯,齐读)。

1、谁愿意介绍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

3、理解题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2)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二、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路过瓜洲写下这首诗,他想说什么呢?(幻灯)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①请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这首诗仔细读两遍,争取把多音字读准,把诗读通顺,留意节奏。

②指名读:请你读一读。其他同学留意听,这首诗当中有三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③听完学生朗读,教师做简单的评价,生小组读,老师范读,生再齐读。

④读古代的诗歌,我们不仅要把它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来。指名读,齐读。

⑤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这首诗。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为什么会如此地思念家乡?

①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同桌说一说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学生默读------说)

②好了。老师想提两个问题,看看你们对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身”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a. “间”

是什么意思?隔开了什么?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板画长江,标出瓜洲和京口)。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板画南京、紫金山)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离家乡非常的近。老师想问第二个问题,此时作者身处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儿?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是什么意思?

d.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绿”是什么意思?“又”说明什么?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念家乡但又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1.听配乐朗诵,引导学生闭眼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谁能把学过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词语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说一说)(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一派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据说诗人在作诗的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的时候才用了“绿”字。大家想一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只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3)欣赏了江南美景,你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会用“绿”字了.

(链接江南春图片)

(4)一个“绿”字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齐读后两句。

3.启发质疑:学到这儿,大家有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抓住“家乡景色美、离家近、离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这一矛盾点进行质疑:诗人为什么不回家呢?)

猜一猜诗人不回家的原因。

4.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思念家乡而又不能回的无奈)?谁来读一读?

(2)指名读。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留意节奏,还要读出要害字。齐读。

四、拓展阅读

1.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异乡的、跟南京同样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中国台湾有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在南京读了中学和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为“乡愁诗人”。(幻灯出示作品)

(2)播放课件,欣赏诗歌《乡愁》,说一说:你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觉?

(3)学生自由读,齐读,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2.总结:思乡之情像一首漂亮而动人的诗,令人百读不厌。思乡之情又像是一个甜美的梦,让人回味无穷。老师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能更理解王安石和余光中的乡愁。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过绿入到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

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解决前三个读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简笔画理解。

(2)解决第四个读音——理解第二句。

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进行理解。(明月下,遥望家乡,自然想回家:“huán”)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3、品读,深化理解。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a、瓜洲隔着宽阔的长江,中山距离京口相当遥远,但在诗人笔下那家乡似乎离得很近,这是为什么?

b、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将自己照着返回家乡?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之思乡心切。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师描述情境:皓月当空,微风拂面,远眺家乡,诗人的心儿早已飞回故乡。故乡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进行描述。

2、引导学生将想象与现实作对比,体会诗人思乡且无奈的内心。

3、有感情朗读。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绿”字

1、王安石写诗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绿”字比一比,“绿”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绿”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6 ------------------------------------------------------------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语文素材”小学语文教案专页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习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

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习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习。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习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接收信息反

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3、自选方法学习古诗,重点指导学生从理解字、词含义,再到体会整个句子的含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一、导入

1.认识课题。

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 pó)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齐读课题。)师:谁能根据课文解释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

生:瓜洲位于长江北岸,现是扬州南面的一小镇,。

师: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或作者?

生: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生:......

(教师可根据同学们的介绍做出适当补充)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在当时,诗人已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冷,他已经经历了两次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此只能勉强违心上任。上任后,他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

终于在复出后第二年又被再度罢相。在这种际遇心境下,写出《泊船瓜洲》,难免字里行间贮满忧郁、伤感、消沉之情。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师:介绍得真好,看得出我们的同学都在课前作了一番的努力了。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试读)

师:那谁愿意试着准确、流利的朗诵这首诗吗?

(具体指明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评价。

3、读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 shǔ)重(zhòng 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 huán)

4、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5、听录音,让学生注意录音中的重读与轻读

让学生再次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二、背诵

师:古诗琅琅上口,大家可以试着背背它。看看谁能背得又快又好。(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师:谁愿意试试背背这首诗?

(四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想一想,议一议。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

师:通过诵读,大家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不过要读出感情,还要理解诗中的含义。今天,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首诗呢?

小组讨论一下。(10分钟后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收获)(1)、结合图片,根据图片中的情境理解

(2)、用字典查生字的解释

(3)、抓住重点词,再根据词的意思补充句子理解诗。

师:(肯定学生在理解词的基础上理解词)那么下面小组间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着理解诗句中的大概意思。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2、深入推敲。

(1)学习第一第二句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地再次默读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的第一第二句中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用只隔?

......

板书:

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

△△△

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

△△

师:谁能给诗中瓜洲、京口、钟山的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学生上黑板试画图)

◎钟山

△△△△

◎京口

~~~~~~~~~~~~~~~~

~~~~~~~~~~~~~~~~

◎瓜洲

师: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望着中间仅隔着一条江水南边岸上的京口。由此诗人想到离京口只隔着几层山的家乡。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江,数重山,可谓山高水远,为什么诗人却觉得只是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呢?

引导学生理解:实际距离----心理距离---- 巨大的反差

(正好说明诗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小组自学第三第四句,将不明白的地方和全班同学一起讨论。

例如:

生:请问老师,还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选择判断。

(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a、绿:吹绿了。

b、还:①指归还。②指的是返回。

(学生对照诗句讨论后选择了第二种解释)

师:还有什么弄不懂的字词吗?谁能按书上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说说第三第四句诗的大意呢?

(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师:这首诗写出来后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

生: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可以用入字。

生:还可以用来。

师:诗的第三句继续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诗人为什么选作绿字呢?

生: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3、体会诗的情感,简笔勾画。

师:读到这儿,你知道诗人的写作目的了吗?

生: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师: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生: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隔,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绿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课外拓展:

师:王安石这首诗体现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在许许多多的古诗中也体现了思乡之情,课后,大家分小组收集有关这方面主题的古诗,比一比,看他们有什么异同点。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讨论。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8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象外之象的言语的敏感通过想象转变成形象的图画,以调动学生的稳性思维。指导学生沿着诗文简练言语的阶梯去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体会诗的意境。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想象感悟诗境。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一提起家乡,我们都感到特别亲切。请同学们背一背思乡的古诗。

2、出示课题,点明目标。

二、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要求学生画出生字,读懂字音(特别是诗中六个多音字)。

2、提出朗读要求:

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了再读几遍。

3、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5、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注释,初步了解诗意。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 (通用12篇) 2022-12-15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1 《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3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 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 意,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1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 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 船瓜洲》 3.剖题。 1 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 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 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 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 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 道山很少?抠住只。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 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 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 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 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

【精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词句解析

《古诗词三首》词句解析 《泊船瓜洲》: 词句解析: 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长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一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词句解析: 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

小学语文_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长相思》这首诗,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选编这三首诗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诵读,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感受游子心境

小学语文_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并背会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 课前预习: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资王安石、张籍两位诗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简要的记录: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实践性活动:在下面的古诗词中寻找思乡的符号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鸿雁) 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莼羹鲈脍)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双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2)明确本课的学习主题:明月千里寄相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板书课题:5古诗三首 (3)PPT呈现本课学习目标: 二、学习感悟古诗 (一)学习《泊船瓜洲》 1、教师简介王安石及写本诗的背景。

三年级下古诗三首评课

三年级下古诗三首评课 《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包括了《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等三篇古诗词,在教授过程中,杨老师根据不同的内容及写作形式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一点值得我深刻学习,下面我就围绕这一点,具体谈谈我的收获: 一、诗画结合,引人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而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得环节就是入画入境。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如何让学生从文字进入画境呢?在这节课上,杨教师就引导学生想象,给“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画一画简笔画,摆一摆“京口”“瓜州”“钟山”的位置,并在上空画出一轮圆圆的明月。这样,不单单理解诗的意思,而且使得学生对于古诗描绘的画面丰满起来,并且深刻理解诗人的情感。最后,从全诗及写作背景入手,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并且读出不同的感情,以此来深入感悟诗人复杂的思乡之情,这一部分的呈现很精彩。 二、形式新颖,品悟诗歌。 《秋思》这首诗主要是通过诗人给故乡亲人写家书这件事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并且通过后两句的细节来体现自己唯恐不能写尽思念之情。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杨老师先让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及查找资料来理解诗意,并用自己的话给这首诗编一个小故事。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他们采用了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诗歌内

容进行充分、合理的想象,讲出了一个个完整、动人的小故事,这个环节充分展示出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功底。最后,杨老师又抓住最后两句的情景,让学生反复诵读、感悟,从而达到了品悟诗人深刻思乡之情的目的。 三、反复诵读,品悟词境。 古诗词的目的就是表情达意,这情意、意蕴就是诗的灵魂。但古诗词所作时间与我们相去甚远,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入得其境中,会得其意。在《长相思》的讲授上,,我们发现杨老师的有效做法:在学生理解的困难点上,适时出示古诗所作背景资料,对词人进行深入了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词的形式,并通过注释大致了解词意,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品悟词的意境和词人的感情。 四、总结写法,加以运用。 杨老师还注重学生写作手法的培养,将每首诗词所运用的表情达意的方法做总结,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写作当中,做到了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教学要求】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策略】 1、教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泊船瓜洲》《秋思》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

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 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流程】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1.小结过渡。 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 (3)还原诗境,感情朗读。 (4)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标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为: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本课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即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来设定,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积累相关诗句。 《泊船瓜洲》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读古诗,再做习题。 泊船瓜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三首 》课文解读

《古诗词三首》课文解读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信短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 自主预习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乡愁 自主预习2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一: 一、教材解读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设计意图及不足: 对于古诗教学,我觉得应让学生多读古诗,从读古诗中谈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但我在讲古诗词三首时,让学生读的少,学生没有从古诗中找出重点词来理解古诗的意境,而对诗人当时写古诗的背景更理解不透,弹不出自己的感受,读不出自己的感受。以后再讲古诗词这样的课文,我会让学生从中找重点词、句来表达古诗的意思,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小组讨论,谈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激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篇二: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近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 诗词的意境大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于是在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用了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农家小院图,学生感受到一种平凡、美好,从词中读出“村居”的美好画面进行描述,进入词中要表达的意境;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出示一个天真孩童卧在溪边剥莲蓬图画,看图描叙小儿“卧剥莲蓬”的动作、神态,品味“无赖”,体会孩童的天真可爱。联系生活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理解到这是一种喜爱。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给孩子出示了一对白发夫妇面带醉意的画面,让学生说他们会用乡音亲热的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猜测是谈论丰收的、谈论他们可爱的小儿子的、谈论大儿子能干、谈论二儿子懂事…. 之后再品味了“醉”字,难道仅仅是因为酒而醉吗?我让学生看着画面去体会,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他们看着三个儿子都那么可爱,生活那么平静,是为这种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乡村生活虽简朴但却不失优美,夫妻恩爱,孩子勤劳可爱,温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后我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的朗读。 用画意解诗情,以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人精心营造的意境,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诗词。 篇三: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三首》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三首》 《5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古诗词三首》。 【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的思乡诗。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的词。 选编这三首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

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具】 教具:课件、学生自主学习单 【课前准备】 1、预习三首古诗词,查阅资王安石、张籍两位诗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简要地记录在自主学习单上。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一首首经典诗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5 古诗词三首》,去品味它独特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 1、板书两首古诗题目,检查朗读,强调多间字“间”的读音。 (1)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第一首《泊船瓜洲》,作者是谁?(师板书:《泊船瓜洲》) 那《秋思》呢?(师板书《秋思》) (2)这两首诗老师都布置你们预习了,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3)理解“间”字:在这里我们之所以读“间”,是因为——间隔 京口和瓜洲两地被滚滚长江水隔开了,所以这里读“京口瓜洲——一水间”(引读) 2、指导读出两首诗的节奏。 3、疏通诗意,初步交流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精选16篇)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精选16篇) 《古三首》反思总结篇1 经过三轮的研磨和一轮的集中展示,让我深深的明白想上好一节古诗阅读并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收获了很多。 在整个研磨过程中,对于古诗教学,我也有自己的点点体会。 一、古诗词的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学会品诗。 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但不应停留在诗句内容的浅层,必须引导学生从诗句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提出问题。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 二、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 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一些成功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三、教师的示范诵读,是对语言品味的导向。 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示范诵读的功能。学生对语言的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领会、感悟、传神。 教师重视范读,而且读的水平很高。声情并成,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有的一次又一次范读,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既体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语言艺术,也体现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这就和一些教师的教学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录音代替范读,有的吝惜到全程仅作一次范读。这反映了教师没有整体把握好诗词教学的特点,没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诵读的水平。 在整个的打磨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自身古诗功底的欠缺,这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语言的贫乏。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应该加强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熟的驾驭课堂,带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精选16篇)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精选16篇) 古三首反思总结篇1 作为五年级上册的第二组开篇的课文,以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虽然孩子们在理解诗意上要比理解现代文稍有难度,但是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能大体的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现在我将此次教学的得失总结如下: 优点: 学习一首古诗,必须理解了诗意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诗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以及插图,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大致的理解古诗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孩子按照上述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后,接下来放手孩子学习了《秋思》和《长相思》,并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将《秋思》改编为了一个小故事,并让孩子畅所欲言学习了古诗词后对作者思乡之情的理解,教学过程相当顺利,孩子们在理解了诗意后,能有感情朗读诗词,并且在当堂就背诵会了诗词。 另外,这三首诗词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如:间、数、重、行、更等,因为上学期我教学过此诗,便觉无“见”应读“jian”,我当时不假思索的一口否决,但是后来查资料时发现这个”间”就读“jian”。顿时,羞愧难当啊,这是教学准备时没有仔细研读教材所致失误啊,从此以后,要百读不厌地研读教材啊,因为一本书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总会有新的发现。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篇2 《古诗词三首》是8册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之一。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朱熹的《春日》,白居易的《忆江南》和杜牧的《清明》三首诗词组成。这三首诗词都是描绘春天景象的,但描写的景象各有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异。《春日》描写的是北方春天的景象,重点描写春天风和日丽、繁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朱熹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忆江南》写的是作者记忆中江南春天的景象,重点描写在阳光照射下江边鲜花火红的颜色和江水碧绿的颜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怀念之情。《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和作者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 设计理念: 语文,是洋溢着灵性的美!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平等交流中来感受和积累这一美的过程。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更是灵性与唯美的集中体现,所以理解这首词时要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人的心情,读出诗的韵律美,体会诗的内涵。在感悟诗词要多去“会”、去“意”、去“悟”,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分解,多一些体验诵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能从字正腔圆的、通顺流畅的朗读过渡到情感诵读,培养语感。 2、通过想象画面、情景体验和诵读的方法,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3、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想象、情景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 教学难点 在想象中构建“征途”、“故园”情景,体味“思乡情”。

导学案: 1、读准这首词。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聒碎”等词语。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感知这首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边读诗词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在征途中是怎样的情景,心情是什么样的? 4、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之前我们已经读准了这首古诗,现在我们再来读,要注意诗的节奏,做到字正腔圆。 二、品悟古诗 1、过渡语: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的长相思呢?学词只有印象和感受还不行,这还需要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现在请大家在走进课文,细细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2、你都是用哪些方法理解古诗,总结(多读几遍、借助注释、结合插图) 3、学生自由理解。 4、师:说说作者的“身”在哪里?(板书:身在征途) 征途中,作者是怎样的情景? 展开联想,构建“征途”意象。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一诗,是张籍的作品。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

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困难,若只要让孩子们会诵读,那非常简单,而困难就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走入诗歌本身的意境之中。诗词的学习离不开有效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目标】 、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识记本课“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第一篇:《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策略】 1、教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泊船瓜洲》《秋思》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 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流程】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1.小结过渡。 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

《古诗词》教学反思范文模板

《古诗词》教学反思范文模板 《古诗词》教学反思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古诗词》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教学反思1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几首古诗词学生们以前都背过,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时候,体现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效果不错。 《古诗词》教学反思2 一、选择《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理由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教材中特有的板块,每册安排两次,每次四首。所选古诗词除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经典名篇,要求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课外古诗词诵读》可以不安排课时施教,学生结合文本中的注解及赏析文字一般都能达到背诵默写的要求。但果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大多学生往往止步于背诵默写,不会在进一步诵读欣赏,不断加强文化积累的课程要求上下功夫。而文化积累、欣赏能力直接关乎“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这些在新一轮课改中特别推崇的“核心素养”之要素。因此,有必要适当安排一定的课时,引导学生以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古诗词诵读欣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尤其在初始年级阶段,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需要不断强化。 二、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四首古诗,如果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一一学习显然不妥。考虑到初一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已有的知识积累,我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定为“在揣摩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诵读欣赏”。揣摩情感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的前提和关键。我曾在一篇发表过的文章中称之为“打开古诗词鉴赏之门的钥匙”,中考中的古诗词鉴赏题,尽管形式多样,但或多或少都与准确揣摩诗人的情感有关联。因此,这一目标还需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断强化。至于“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正确默写”这一目标,须要求学生课前基本达成,课堂上则通过检查反馈,让学生增强准确理解诗句大意的意识,同时通过“霄”“蹄”“犹”等易错字的辨析,引导学生初步进入诗句的鉴赏层面。 三、关于课堂设计思路及课堂模式的运用

《泊船瓜洲》说课稿(通用10篇)

《泊船瓜洲》说课稿 《泊船瓜洲》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泊船瓜洲》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泊船瓜洲》说课稿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泊船瓜洲》。 一、说教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安石,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辞官归家途经瓜洲时所写的,写出了诗人停船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语言平实易懂,感情真挚强烈。因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学会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有了一定的语言的积累,本诗较浅显,学生结合注释很容易读懂。因此,本课教学我以“读”为面,“说”为线,“品”为聚焦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

合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构建“解—知—明—品—诵”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学生也用“解—知—明—品—诵”的方法来学习本诗,明确目标要求,多读细品。 四、说教学程式: (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问孩子们:“当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看到圆月都会感慨万分,借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谁见过这样的诗,能大家分享一下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诗,看作者借月抒发什么情怀?”谈话导入,以旧引新,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教学。 (二)学习古诗 对古诗的教学我让学生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这五个步骤进行自学。 1、解诗题 齐读课题结合注释自学理解课题。这样把课堂的学习自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学者。 2、知诗人 让孩子们自由谈谈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诵读学过的王安石的诗,最后我归纳简介诗人及写诗的时代背景,让孩子们了解诗人离乡当官数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这首诗就是诗人归家途经瓜洲时所写的。便于学生理解诗人的忧伤情感及浓浓的思乡之情。为学习本诗理解诗人感情做好铺垫。 3、明诗意 (1)通过多读,反复读作到明诗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