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总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药理学总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药理学总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分类

天然来源

来自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来自小单胞菌: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半合成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异帕米星,卡那霉素B

抗菌谱

对需氧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敏感对沙雷菌属,嗜血杆菌属,痢疾杆菌,沙门杆菌、结核分支杆菌有良好的作用对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G-球菌,肠球菌,厌氧菌,链球菌不敏感

抗生素后效应(PAE)

细菌与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接触后,当抗生素浓度下降至低于MIC 或消失时,其对细菌生长仍有持续性抑制效应意义:氨基苷类对G-杆菌和G 球菌有明显的PAE,临床给药方案设计时应加以考虑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

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核糖体循环中的多个环节,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杀菌效果。通过离子吸附作用附着于细菌表面造成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导致细菌死亡

作用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环节:

耐药机制

产生钝化酶(乙酰化酶,腺苷酰化酶,磷酸化酶)。主要机制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改变及胞内转运功能异常修饰抗生素靶位蛋白(肠球菌、结核杆菌)

临床应用

敏感需氧G-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严重感染需与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1、耳毒性

前庭功能障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听神经损伤:耳鸣,听力减退,永久性耳聋。机制:药物阻碍毛细胞糖代谢和能量利用,使细胞膜Na -K -ATP酶功能障碍,毛细胞受损。耳毒性防治经常询问患者是否有耳鸣、眩晕等早期症状,进行听力监测“亚临床耳毒性” 避免合用其他耳毒性药物避免与掩盖耳毒性药物合用,抗组胺药给药剂量,监测血药浓度,血药峰浓度不超过12 mg/L,谷浓度不高于2 mg/L

2、肾毒性

药源性肾脏衰竭。表现:蛋白尿、管形尿、血尿、氮质血症和肾功能减退。

机制

经肾排泄并在肾皮质内蓄积,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防治:避免合用增加肾毒性药物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表现

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呼吸衰竭与剂量及给药途径(腹膜内或胸膜内)有关。

机制

阻滞Ca2 引发的ACh释放,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防治:葡萄糖酸钙、新斯的明不宜静脉给药;肾功能减退,血钙过低,重症肌无力,合用肌松剂、全麻药易发生

4、变态反应

偶可见过敏性休克,尤其是链霉素。其他反应:周围神经炎,肝功能损害,造血系统损害

1、链霉素(Streptomycin)

抗菌谱广,对结核分支杆菌,多数G-菌敏感

临床应用

①合用四环素。鼠疫(首选),布氏杆菌病

②兔热病

③合用青霉素,感染性心内膜炎

④合用氨苄西林。预防呼吸、胃肠及泌尿系统、术后敏感菌感染

⑤合用异烟肼、利福平,结核病的初治阶段

不良反应

前庭功能损害,过敏性休克,皮试肾毒性

2、庆大霉素(gentamicin)

抗菌谱

对G-杆菌,金葡菌敏感。氨基苷类中治疗G-杆菌感染首选药

不良反应

前庭功能损害>听神经损害>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

配伍禁忌

两性霉素B、肝素钠、红霉素、β-内酰胺类

3、妥布霉素(tobramycin)

抗菌作用与庆大霉素相似,但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庆大霉素强2-5倍,且对庆大霉素耐药菌有效。用于各种严重G-杆菌感染,一般不作为首选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需较长时间用药者,宜用妥布霉素

4、阿米卡星(amikacin, 丁氨卡那霉素)

抗菌谱最广的氨基苷类,对肠道G-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钝化酶稳定。耐常用氨基苷类的G-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与羧苄西林或头孢噻吩合用,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其他免疫缺陷者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禁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禁忌 药物学上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糖分子并有配糖链相互连接的一类抗生素,统称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类药物是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败血症及其他类型的化脓性感染的常用药,特别是妥布霉素与丁胺卡那霉素是治疗耐药性绿脓杆菌所致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由于它们在化学结构上颇为相似,都具有氨基糖甙结构,所以它们的药物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有多种共同之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在临床药物配伍应用时,这类药物与某些药物合用会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增加。 因此,使用时应予以高度注意。 1.强利尿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强利尿药(如呋喃苯酸、利尿酸等)联用能加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副

作用,可致严重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2.红霉素红霉素在长期大量及静脉快速滴注给药时也可发生耳毒性作用。因此,红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时也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副作用加强。合用需慎重。 3.头抱菌素I、头抱菌素U、洁霉素、二性霉素B 右旋糖酐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上述药物联用可加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引起肾损害甚至急性肾小管坏死。 4.乙醚、地西泮、肌松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可致神经一肌肉阻滞作用加强,引起骨骼肌麻痹。所以,对进行手术麻醉或术后恢复期的病人以及正在服用地西泮药物的病人,应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5.碱性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碱性药(如碳酸氢 钠、氨茶碱等)联合应用,抗菌效能可增加,但同时毒性也相应增加,因此,合用时必须慎重。

6.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与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两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抗菌谱不扩大,并因共同的毒性基础,反可增强对第八对脑神经和肾脏的毒性,特别是易引起永久性耳聋。 胃复安不能与解痉药合用 胃复安又名灭吐灵,有促进胃蠕动、加快胃内容物排空、改善胃功能及止吐等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暧气、胆汁反流等症状常用解痉药有阿托品、胃疡平,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 经研究证实,慢性胃炎、胃窦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胆汁反流关系密切。胆汁反流入胃能消除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使胃酸直接与胃黏膜接触,使胃黏膜发炎、水肿、糜烂。胃复安有调整幽门括约肌的功能,可以阻止胆汁反流,促进胃蠕动和排空,使胃内食物停滞时间缩短,以减少胃酸分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有来自链霉菌的链霉素等、来自小单孢菌的庆大霉素等天然氨基糖苷类,还有阿米卡星等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虽然大多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为抑菌药,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却可起到杀菌作用,属静止期杀菌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起到杀菌作用,属静止期杀菌药。其杀菌作用具有如下特点: 1.杀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2.仅对需氧菌有效,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强。 3.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 4.具有首次接触效应。 5.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虽然近年来有多种cephalosporins和quinolones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等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PAE较长,所以,仍然被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等。 对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单独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时可能疗效不佳,此时需联合应用其他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的抗菌药,如广谱半合成penicillins、第三代cephalosporins(头孢菌素类)及quinolones等。 耳毒性 耳毒性包括前庭功能障碍和耳蜗听神经损伤。前庭功能障碍表现为头昏、视力减退、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和共济失调,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neo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l链霉素streptomycin>奈替米星netilmicin、阿米卡星amika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耳蜗听神经损伤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和永久性耳聋,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neo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阿米卡星amikacin>西索米星gentami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链霉素streptomycin。Aminoglycosides抗生素的耳毒性直接与其在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较高有关,可损害内耳柯蒂器内、外毛细胞的能量产生及利用,引起细胞膜上Na+,K+-ATP酶功能障碍,造成毛细胞损伤。临床上应避免与高效利尿药或顺铂(cisplatin)等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 肾毒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并可通过细胞膜吞饮作用使药物大量蓄积在肾皮质,故可引起肾毒性。轻则引起肾小管肿胀,重则产生肾小管急性坏死,但一般不损伤肾小球。肾毒性通常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等,严重时可产生氮质血症和导致肾功能降低。肾功能减退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血浆浓度升高,这又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和耳毒性。各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取决于其在肾皮质中的聚积量和其对肾小管的损伤能力,其发生率依次为neomycin>kanamycin>gentamicin>tobramycin>streptomycin>netilmicin。神经肌肉阻断 最常见于大剂量腹膜内或胸膜内应用后,也偶见于肌内或静脉注射后。其原因可能是药

药理学 抗生素类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最新]

药理学抗生素类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最新] 第二十章抗生素类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 1 基本要求 [TOP] 1.1 掌握氨基糖苷类常用药物的抗菌谱、适应症、耐药性、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1.2 了解氨基苷类的发展概况。

2 重点难点 [TOP] 2.1 重点 抗菌谱,耐药性,耳和肾脏的毒性与防治。 2.2 难点 常用氨基糖苷类各药特点的比较,临床用途。 3 讲授学时 [TOP] 建议3学时

4 内容提要 [TOP] 4.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抗生素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醇环和氨基糖分子,并由配糖键连接成苷而得名。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天然来源,如链霉素(streptomycin)等;另一类为半合成品,如阿米卡星(amikacin)等。 本类药物为有机碱,制剂为硫酸盐,除链霉素水溶液性质不稳定外,其他药物水溶液性质均稳定。与β-内酰胺类合用时不能混合于同一容器,否则易使氨基糖苷类失活。 4.1.1 抗菌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对各种需氧G-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G-球菌作用较差;对MRSA 和MRSE也有较好抗菌活性。链霉素、卡那霉素还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 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还能破坏细菌胞浆膜的完整性。 氨基糖苷抗生素类是快速杀菌药,对静止期细菌有较强作用。杀菌特点是:?杀菌速率和杀菌持续时间与浓度呈正相关;?仅对需氧菌有效,且抗菌活性显著强于其他类药物,对厌氧菌无效;?PAE长,

且持续时间与浓度呈正相关;?具有初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ure effect,FEE),即细菌首次接触氨基糖苷类时,能被迅速杀死;?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4.1.2 耐药机制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产生的耐药机制有: (产生修饰氨基糖苷类的钝化酶(modifying enzyme),使药物灭活。包括乙酰化酶(acetylase)、腺苷1 化酶(adenylase)和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可分别将乙酰基、腺苷、磷酸连接到氨基糖苷类的氨基或羟基上,使药物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而失效。氨基糖苷类间有的出现交叉耐药性,有的不出现交叉耐药性。

【药理学总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药理学总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分类 天然来源 来自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来自小单胞菌: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半合成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异帕米星,卡那霉素B 抗菌谱 对需氧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敏感对沙雷菌属,嗜血杆菌属,痢疾杆菌,沙门杆菌、结核分支杆菌有良好的作用对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G-球菌,肠球菌,厌氧菌,链球菌不敏感 抗生素后效应(PAE) 细菌与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接触后,当抗生素浓度下降至低于MIC 或消失时,其对细菌生长仍有持续性抑制效应意义:氨基苷类对G-杆菌和G 球菌有明显的PAE,临床给药方案设计时应加以考虑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 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核糖体循环中的多个环节,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杀菌效果。通过离子吸附作用附着于细菌表面造成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导致细菌死亡

作用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环节: 耐药机制 产生钝化酶(乙酰化酶,腺苷酰化酶,磷酸化酶)。主要机制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改变及胞内转运功能异常修饰抗生素靶位蛋白(肠球菌、结核杆菌) 临床应用 敏感需氧G-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严重感染需与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1、耳毒性 前庭功能障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听神经损伤:耳鸣,听力减退,永久性耳聋。机制:药物阻碍毛细胞糖代谢和能量利用,使细胞膜Na -K -ATP酶功能障碍,毛细胞受损。耳毒性防治经常询问患者是否有耳鸣、眩晕等早期症状,进行听力监测“亚临床耳毒性” 避免合用其他耳毒性药物避免与掩盖耳毒性药物合用,抗组胺药给药剂量,监测血药浓度,血药峰浓度不超过12 mg/L,谷浓度不高于2 mg/L 2、肾毒性 药源性肾脏衰竭。表现:蛋白尿、管形尿、血尿、氮质血症和肾功能减退。 机制 经肾排泄并在肾皮质内蓄积,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防治:避免合用增加肾毒性药物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药理学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类

药理学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黏菌素类第一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个氨基环醇和氨基糖分子结合而成的苷,故称为氨基糖苷类。 【抗菌作用】 1.抗菌谱:主攻G-菌。 ·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有杀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差; ·对肠球菌和厌氧菌耐药。 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其中妥布霉素作用最强。 ②链霉素对鼠疫杆菌和结核杆菌有效。 2.抗菌机制: 1)对敏感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阶段、肽链延伸阶段和终止阶段三个阶段均有影响,从而抑制蛋白合成。 2)还能破坏细菌细胞的完整性,致使细胞内容物外漏而死亡。 ·是快速杀菌剂,对静止期细菌也有较强作用。(也称静止期杀菌剂) 【临床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 【不良反应】重要! 1.耳毒性 1)前庭损害,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 2)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听力减退或耳聋。 ·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巴龙霉素和新霉素主要产生耳蜗毒性;

·奈替米星、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引起前庭毒性; ·妥布霉素引起前庭和耳蜗毒性反应机会可能均等。 2.肾毒性 临床可见蛋白尿、管型尿、尿中红细胞,严重者发生氮质血症及无尿。肾毒性大小依次:新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3.神经肌肉阻滞 引起呼吸麻痹、呼吸衰竭,进而循环衰竭而死亡。引起神经肌肉麻痹的程度依次: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新霉素<奈替米星。 4.过敏反应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各种皮疹、发热等过敏症状,也能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链霉素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一旦发生,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或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进行抢救。 二、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 链霉素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的 抗菌作用,但毒性大,易耐药 ①鼠疫和兔热病; ②与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使用治疗 结核病 庆大霉素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强,对 G-杆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 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 ①G-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败血 症、骨髓炎、肺炎、脑膜炎等; 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羧苄西林 合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心内膜炎; ③混合感染,与羟苄西林、头孢菌 素联合用于革兰阳性杆菌混合感 染; ④口服可用于肠道感染或肠道手术 前准备。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突出的优点是对许多肠道革兰 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 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钝化酶稳 对其他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引起的 尿路、呼吸道及肺部感染,铜绿假 单胞菌、变形杆菌引起的败血症。

简述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与鉴别反应

简述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与鉴别反应 1. 引言 在临床上,氨基糖苷类药物被广泛使用来对抗细菌感染。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和鉴别反应,这使得它们在药理学和药物化学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将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结构特点进行简述,并介绍其常用的鉴别反应。 2.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结构特点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类含有氨基糖苷结构的抗生素。其结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氨基糖环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糖环,这是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之一。氨基糖环一般由苷酮和氨基糖组成,其中氨基糖是由6个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通常是六元环或五元环。 2.2. 氨基糖苷骨架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中还含有氨基糖苷骨架,这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结构特点。氨基糖苷骨架是由氨基糖环和糖苷酸环组成的。糖苷酸环一般是五元环或六元环,其中的氧原子与氨基糖环中的一个氢原子连接形成酯键。 2.3. 氨基糖苷基团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中还含有氨基糖苷基团,这是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氨基糖苷基团是由一或多个氨基糖环连接而成,可以是线性结构、分支结构或环状结构。 3.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鉴别反应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鉴别反应是判断药物纯度和特性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介绍氨基糖苷类药物常用的鉴别反应。

3.1. 都氏试验 都氏试验是用于鉴别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巴布韦林基团的一种方法。该试验是将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巴布韦林试剂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 都氏试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样品,加入巴布韦林试剂。 2.观察反应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红色,则表明样品中存在巴布韦林基团。 3.2. 雅阁霉素试验 雅阁霉素试验是用于鉴别氨基糖苷类药物中雅阁霉素基团的一种方法。该试验是将氨基糖苷类药物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 雅阁霉素试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样品,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2.观察反应溶液溶解度变化,若溶解度增加,则表明样品中存在雅阁霉素基团。 3.3. 嘧啶酚试验 嘧啶酚试验是用于鉴别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嘧啶酚基团的一种方法。该试验是将氨基糖苷类药物与酸性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绿色混合物。 嘧啶酚试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样品,加入酸性硝酸铜溶液。 2.观察反应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绿色,则表明样品中存在嘧啶酚基团。 3.4.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氧化反应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氧化反应是用于鉴别其结构特点的一种方法。该反应是将氨基糖苷类药物与氧化剂反应,生成具有不同颜色的产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氧化反应步骤: 1.取一定量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样品,加入氧化剂。 2.观察反应产物颜色变化,不同结构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会生成不同颜色的产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有:(1)对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作用者,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核糖霉素。其中链霉素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作用差,但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作用。(2)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 菌活性,对葡萄球菌属亦有良好作用者,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小诺米星、依替米星。(3)抗菌谱与卡那霉素相似,由于毒性较大,现仅供口服或局部应用者有新霉素与巴龙霉素,后者对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有较好作用。此外尚有大观霉素,用于单纯性淋病的治疗。所有氨基糖苷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均差。 一、适应证 中、重度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1. 2. 中、重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此类感染常需与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胺类或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 3. 严重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治疗的联合用药之一(非首选)。 4. 链霉素或庆大霉素亦可用于土拉菌病、鼠疫及布鲁菌病,后者的治疗需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5. 链霉素可用于结核病联合疗法。

6. 新霉素口服可用于结肠手术前准备,或局部用药。 7. 巴龙霉素可用于肠道隐孢子虫病。 8. 大观霉素仅适用于单纯性淋病。 二、注意事项 1. 对氨基糖苷类过敏的患者禁用。 2. 任何一种氨基糖苷类的任一品种均具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因此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尿常规、血尿素氮、血肌酐),严密观察患者听力及前庭功能,注意观察神经肌肉阻滞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不 良反应先兆时,须及时停药。需注意局部用药时亦有可能发生上述不良反应。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社区获得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抗菌作用差,又有明显的耳、肾毒性,因此对门急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宜选用本类药物治疗。由于其毒性反应,本类药物也不宜用于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初发病例的治疗。 4. 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时,需根据其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给药,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 5. 新生儿、婴幼儿、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临床有明确指征需应用时,则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大三《药理学》抗生素总结

抗生素就是指抗菌素(细菌)与各种抗病毒药治疗霉菌支原体衣原体得药物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得抑制与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就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得一种物质,用于治病得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得。通俗地讲,抗生素就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得药物。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得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白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 (六)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七)作用于G+细菌得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八)作用于G—菌得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九)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得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十)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一)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十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得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按作用细菌部位分 ①作用于细胞壁: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对分裂增殖呈快速杀灭作用)。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以及各种致病螺旋体等.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强,肠球菌敏感性较差。 ②作用于细胞膜:两性霉素B、粘多菌素.两性霉素B就是从链霉菌得培养液中分离而得得一类多烯类抗真菌药。该品可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得甾醇结合,损伤膜得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与氨基酸等外漏,从而破坏了细胞得正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粘多菌素特别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作用颇强,毒性较弱。口服时不能吸收,但皮下或肌肉注射很快就转移到血液中去,在3-16小时保持较高得血中浓度。多粘菌素A用于治疗幼儿得重症百日咳可获很好效果。主要应用于绿脓杆菌及其它假单胞菌引起得创面、尿路以及眼、耳、气管等部位感染,也可用于败血症、腹膜炎. ③作用于DNA:喹诺酮类(细菌得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得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得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 ④作用于RNA:利福霉素类.作用机制就是通过与依赖DNA得RNA聚合酶结合而抑制原核生物得转录起始.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特别就是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得作用都很强. ⑤作用于30S亚基:与核蛋白体得30S亚单位结合,从而阻止氨酰基—tRNA同核糖核蛋白体结合。四环素类、大观霉素(对淋球菌有良好得抗菌作用.主要应用于淋球菌所引起

药理学抗菌类药物总结

药理学抗菌类药物总结 抗菌类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可以分为抗生素和抗菌药物两大类。抗生素主要是由真菌、细菌、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而抗菌药物则包括合成抗菌药和半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是最常见的抗菌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是常见的细胞壁合成抑制剂,它们能抑制细菌转位酶酶的活性,从而阻止细胞壁的构建和维持。 2. 干扰细菌蛋白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可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3. 干扰细菌核酸合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能抑制细菌DNA酶,并 阻断DNA合成。 4. 干扰细菌的代谢:磺胺类抗生素能干扰细菌对甲酸的合成,而甲硝唑等抗菌药物则通过破坏细菌株的DNA结构来杀灭它们。 抗菌药物除了抗生素以外,还有其他非抗生素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干扰细菌代谢:亚胺培南、甲硝唑等通过干扰细菌自身的代谢网络而起到抗菌作用。 2. 阻断细菌细胞膜的合成:联氨霉素、环丙沙星等通过抑制细菌细胞膜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3. 干扰细菌代谢路径: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细菌氨基酰tRNA的结合来阻断蛋白质合成。 4. 干扰细菌生长环境:一些抗菌药物如氧化剂过氧化氢能破坏细菌环境中的生态平衡,进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细菌的耐药性的逐渐增加,一些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疗效已经大大减弱或失去作用。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细菌的耐药性和感染的类型来进行选择,并且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减少不必要的耐药性产生。 此外,对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格外谨慎,因为过度使用这类药物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并且会对人体的自身菌群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针对具体细菌的特异性药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监测细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抗菌类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工具,抗生素和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共同特点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抗菌作用】氨基糖苷类属静止期杀菌药。对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等有强大抗菌活性;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敏感。 【抗菌机制】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 【耐药性】产生乙酰化酶,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不良反应】 1.肾毒性常用剂量肾毒性的大小顺序为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肾毒性很低。 2.耳毒性氨基糖苷类对前庭和耳蜗有损伤作用,但程度不一。前庭功能损害多见于链霉素和庆大霉素;耳蜗功能损害多见于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孕妇用药可损害胎儿耳蜗功能,值得警惕。避免与其它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 3.过敏反应也可致过敏性休克。尤其是链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使用时应谨慎。 4.神经肌肉阻滞大剂量静脉滴注或腹腔给药时可出现四肢软弱无力、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一旦发生,可用新斯的明、葡萄糖酸钙抢救。 (二)常用药物 阿米卡星 【作用及用途】阿米卡星又名丁胺卡那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抗菌谱最广的一种。适用于:①革兰阴性菌感染:绿脓杆菌、各型变形杆菌所致的菌血症、心内膜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复发性尿路感染及妇科感染等;②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③结核及其它一些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不良反应】耳毒性主要损害耳蜗功能,比庆大霉素略明显;肾毒性与庆大霉素相似。 庆大霉素 【作用及用途】抗菌谱广,对各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临床可用于:①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败血症、骨髓炎、肺炎、腹腔感染、脑膜炎等;②绿脓杆菌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菌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菌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它 们通过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其抗菌作用。在了解其机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一些常见代表药物,包括庆大 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结合细菌的核糖体来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是细菌内的一个重要结构,它负责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 录成蛋白质。氨基糖苷类药物能够与核糖体上的16S rRNA结合,从而 防止tRNA与mRNA结合,进而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更具体地说,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入细菌细胞后,它们会与细 菌体内的质子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离子化。离子化后的抗生素能够通 过细菌细胞膜的质子通道进入细胞质。一旦进入细胞质,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会与核糖体上的16S rRNA结合,形成药物-核糖体复合物。这 一复合物的形成阻止了tRNA与mRNA的结合,进而阻碍了蛋白质的合成。 此外,研究还发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还可以通过干扰细菌细胞 膜的完整性来增强其抗菌作用。这一机制与上述核糖体的结合机制相 互作用,使得细菌更难以逃避药物的侵袭。 然而,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发 展和潜在的毒副作用。由于核糖体在不同类型细菌中存在差异,导致

一些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耐药性。此外,由于这些药物对细菌 细胞膜的影响,它们也可能对人体的细胞膜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为了合理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其次,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药物 的耐药性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选择新的抗生素。此外,对 于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我们还应该进行定期的肝肾功能检测,以及 监测药物的血药浓度,以避免潜在的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发挥其 抗菌作用。了解其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合理使用这 类药物,有效地治疗感染性疾病,同时减少其潜在的毒副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具有氨基糖与氨基环醇结构的一类抗生素,在临床主要用于对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等感染的治疗,1960年代到1970年代曾经非常广泛地使用,但是由于此类药物常有比较严重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正在逐渐淡出一线用药的行列。 作用机理氨基糖苷类药物是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的。 氨基糖苷类药物进入人体后,会通过革兰氏阴性菌表面的亲水性通道进入细菌细胞内部,并与负责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结合。 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药物因其严重的不良反应而闻名,而诸多不良反应中最为著名的,是严重的耳毒性。1960年代和1970年代氨基糖苷类药物流行的时候,很多人因为使用此类药物而失聪。 耳毒性氨基糖苷类药物会在耳内蓄积,使感觉毛细胞发生永久性改变,从而造成失聪。此外它还会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内耳结构不仅与听力有关,还与平衡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还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 氨基糖苷类药物造成的听力损害是永久和不可逆的,不会因为停药而消失。 肾毒性氨基糖苷类药物经肾代谢,会在肾脏蓄积并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肾毒性。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发生肾毒性反应会出现蛋白尿、管形尿甚至无尿症。 氨基糖苷类的肾毒性是可逆的,停药后肾功能会恢复。但是药物

对肾脏的影响会减缓其经肾的代谢和排泄,提高体内药物的含量,从而加剧药物的耳毒性。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会与突触前膜表面的钙离子结合部位结合,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乙酰胆碱是在突触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递质,抑制这种物质的释放会阻碍神经冲动在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传导。此类不良反应严重者会产生肌肉麻痹甚至呼吸暂停。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即通常所谓过敏反应,是各类药物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药物多为微生物代谢产物提取物,发生变态反应的几率比合成药物更高。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生变态反应会有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热、剥脱性皮炎等症状,个别严重者会引起过敏性休克。 临床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虽然近年来有多种cephalosporins和quinolones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等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PAE(抗菌后效应)较长,所以,仍然被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等。对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单独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时可能疗效不佳,此时需联合应用其他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的抗菌药,如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化学结构中含氨基糖分子+ 苷元(氨基醇环); 呈碱性,其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除SM)天然: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半合成: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奈/依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抗菌谱】需氧G-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志贺杆菌等,包括绿脓杆菌(妥布最敏感、庆大、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对G-球菌作用差金葡菌:MRSA 结核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抗菌特点】为静止期杀菌药仅对需氧菌有效碱性环境抗菌活性强杀菌速率、时间与药浓正相关高抗菌后效应(PAE) 初次接触效应(FEE) 【抗菌机制】1、从多个环节,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1)起始阶段:抑制70S始动复合物形成(2)延伸阶段:结合30S上的P10靶位蛋白→ A位扭曲,不能结合正确的aa → 合成异常、无功能蛋白(3)终止阶段:阻止释放因子(R)进入A位→ 肽链无法释放 阻止70S亚基解离→ 核糖体耗竭2、离子吸附作用→ 膜通透性↑ 【耐药机制】产生钝化酶:乙酰化酶、核苷化酶、磷酸化酶 膜通透性改变:壁膜孔蛋白减少或变小靶位改变:P10蛋白构象变化 细胞内转运功能异常:抑制药物与30S亚基结合 【体内过程】吸收:P.O.― 胃肠道术前准备、肠道感染 i.m.― 迅速完全→ 治疗全身感染分布:细胞外液,肾皮质、内耳淋巴液; 可透过胎盘屏障;CSF、胆汁中药浓低

代谢与排泄:90%以原形经肾排出→ 尿中药浓高 【临床应用】 敏感需氧G-杆菌所致全身感染,尤为泌尿、肠道感染(严重感染时需与其他药物合用) P.O.用于消化道感染、肠道术前准备、肝昏迷结核(SM) 【不良反应】 1、耳毒性 2、肾毒性 3、神经肌肉麻痹(与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 阻止Ca2+释放钙剂及新斯的明治疗 4、过敏反应 【耳毒性】⑴ 表现前庭功能损伤― 平衡失调、眩晕、眼球震颤 奈替米星妥布庆大链霉素新霉素耳蜗神经损伤― 耳鸣、听力减退或耳聋链霉素奈替米星妥布庆大新霉素⑵ 预防先兆:持续耳鸣,耳部饱满感,眩晕注意疗程剂量,定期检查听力儿童、老人慎用,孕妇禁用避免与其他耳毒性药物(高效利尿剂、万古、阿司匹林等)合用【肾毒性】⑴ 表现― 损伤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初期尿浓缩困难,随后出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氮质血症链霉素奈替米星妥布庆大新霉素⑵ 预防注意疗程剂量,定期检查肾功能血浓监测老人,休克,脱水,原有肾病者,40岁,慎用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高效利尿剂、万古、顺铂、第一代头孢 【常用药物及其特点】 1.庆大 霉素(GM) 最常用特点:抗菌力强、毒性反应较轻应用:此类首选― G-菌(尤为沙雷菌属)严重感染;绿脓杆菌感染(与内酰胺类合用);肠道术前准备2.链霉素(SM) 最早用特点:毒性大(最易过敏)、抗菌活性低、耐药菌株多见 应用:首选―兔热病、鼠疫(+四环素)草绿色链球菌所致心内膜炎(+PG) 结核(与其他药合用) 3.妥布霉素特点:对绿脓杆菌强(耐药株仍有效)、毒性反应较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单项选择题] 1、首选链霉素的疾病是() A.鼠疫 B.布氏杆菌病 C.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 D.浸润性肺结核 E.立克次体病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2、不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同特点的是() A.抗菌谱较广 B.不良反应多,如肾、耳等毒性 C.药物间存在交叉耐药性 D.能被细菌产生的钝化酶所灭活 E.药物极性小,口服易吸收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彼此间在化学特性、抗菌活性、药理学特性和毒性方面都很相似,抗菌谱比较广,但药物间存在交叉耐药性,A和C项所述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所有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耳、肾毒性。B 项所述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另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被细菌产生的钝化酶所灭活,从而产生耐药性,D项也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但由于氨基糖苷类均含有多个阳离子,是高极性化合物,所以口服不易吸收,故E所述不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故选E。 [单项选择题] 3、有关氨基苷类抗生素作用的共同特点,下列哪项除外() A.抗菌谱较广 B.不良反应多,如肾、耳等毒性 C.药物间存在交叉耐药性 D.能被细菌产生的钝化酶灭活 E.药物极性小,口服易吸收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氨基苷类抗生素共同特点有: ①水溶性好,性质稳定; ②抗菌谱广;

③细菌对不同品种之间有部分或完全性交叉耐药; ④胃肠道吸收差,口服吸收差; ⑤具有不同程度肾毒性和耳毒性; ⑥氨基苷类抗生素被钝化酶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使之失去活性。故选E。 [单项选择题] 4、主要对G+菌有强大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A.庆大霉素 B.环丙沙星 C.四环素 D.红霉素 E.氯霉素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与体液内的钙离子结合,降低了组织内钙离子的浓度,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并降低突触后膜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造成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阻断。 [单项选择题] 5、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C.影响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干扰细菌叶酸代谢 E.抑制细菌DNA螺旋酶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C.影响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D.干扰细菌叶酸代谢 E.抑制细菌DNA螺旋酶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7、神经-肌肉阻断作用的药物是() A.庆大霉素 B.环丙沙星

氨基糖苷类抗菌机理

氨基糖苷类抗菌机理 引言: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机理主要涉及靶标位点的结合和细胞膜的破坏,从而对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抑制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氨基糖苷类抗菌机理以及其影响因素。 一、靶标位点的结合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主要通过结合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来发挥抗菌作用。这些抗生素与细菌的16S rRNA结合,阻碍了核糖体的正常功能,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此外,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还可以结合细菌的16S rRNA和30S亚基之间的互补结构,导致核糖体失去功能。这种结合方式使得细菌无法正常合成蛋白质,从而阻断了其生存和繁殖。 二、细胞膜的破坏 除了影响细菌核糖体的功能外,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还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这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磷脂结合,导致细胞膜的破坏和渗漏。细菌细胞膜是细菌生存的重要保护屏障,其破坏会导致细菌内部物质的外泄和离子的流失,从而引起细菌的死亡。 三、影响因素

1.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一些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这主要是由于其细胞膜的特殊结构或者其核糖体的突变所导致的。 2. 药物浓度: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与其在体内的浓度有关。通常情况下,药物浓度越高,抗菌活性越强。因此,合理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可以提高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疗效。 3. 细菌生长状态:细菌的生长状态也会影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通常情况下,处于活跃生长期的细菌对抗菌药物更为敏感。 4. 药物相互作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影响其抗菌效果。一些药物可能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竞争结合位点,从而减弱其抗菌活性。 结论: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通过结合细菌核糖体和破坏细菌细胞膜的方式发挥抗菌作用。其抗菌机理的详细研究有助于揭示细菌耐药机制,并为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了解影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抗菌效果的因素,有助于优化其临床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药理学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 庆大霉素 庆大霉素为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主要用于:①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宜与羧苄西林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但两药不可同时混合静脉滴注,以免抗菌活性降低。②口服可用于治疗肠炎、菌痢、伤寒等肠道感染及肠道术前准备。③局部用于治疗眼、耳、鼻部感染及皮肤、黏膜表面感染,但因可致光敏感反应,大面积应用易致吸收毒性。④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耐药的葡萄球菌所致感染。不良反应同链霉素,毒性较链霉素小。肾毒性最严重且较多见,耳毒性以损害前庭功能多见,偶见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由于药物对神经肌肉有阻断作用,不宜静脉推注或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以防呼吸抑制的发生。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阿米卡星为卡那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是目前临床评价较高、使用较多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特点是:①抗菌谱广,目前是本类药物中抗菌谱最广的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且强于庆大霉素。②对细菌产生的灭活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主要用于治疗对庆大霉素和其他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所致的感染,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不良反应以耳蜗神经损害为主,其发生率高于庆大霉素;肾毒性较轻,偶见皮疹、药热等;长期应用可导致二重感染。 链霉素 链霉素因其毒性和耐药性问题,目前使用范围已逐渐缩小。临床主要用于:①与其他一线抗结核病药合用治疗结核病;②与四环素联合应用作为治疗鼠疫和兔热病的首选药物;③与青霉素合用治疗草绿色链球菌或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过敏反应在本类药物中发生率最高,仅次于青霉素G,但死亡率高,应引起警惕。过敏反应多表现为皮疹、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通常于注射后10分钟内出现,虽然发生率较青霉素低,但死亡率较青霉素高。故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过敏史,禁用于有过敏史的患者。一旦发生宜用肾上腺素及钙剂抢救。常见耳毒性及神经肌肉麻痹等,其表现及用药监护在药物共性已详述。

第三十八章 氨基糖苷类及其他抗生素

第三十八章氨基糖苷类及其他抗生素 第一节氨基糖苷类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醇环和氨基糖分子,并由配糖键连接成苷而成名。 2、其包括两大类:一类来源于天然,是由链霉菌和小单孢菌产生,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小诺米星、西索米星等;另一类为人工半合成品,如奈替米星、异帕米星、依替米星等。 3、因为结构中含有氨基糖与氨基环醇,决定了这类抗生素具有一些共性。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药动学] (1)吸收:氨基糖苷类在胃肠道吸收极少,肌内注射吸收迅速而完全,给药后30~90分钟达到峰浓度。 (2)分布:除链霉素外,其他的氨基糖苷类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织中药物浓度仅是血药浓度的25%~50%,药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以及胸腔液、腹腔液、心包液等。值得注意的是,氨基糖苷类在肾皮质及内耳的淋巴液中浓度很高, 肾皮质药物浓度可超过血药浓度的10~50倍,在内耳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下降很慢,故可造成肾毒性、耳毒性。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 (3)消除:氨基糖苷类在体内不被代谢,约90%以原形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故尿液中药物浓度极高,t1/2为2~3小时。肾衰竭患者t1/2明显延长。 [抗菌作用及机制] 1、氨基糖苷类对多种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有效,例如,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等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沙雷菌属、沙门菌、志贺菌属、嗜血杆菌也有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差。 2、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对产酶和不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敏感;链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敏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作用强;链霉素、卡那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敏感;阿米卡星对非典型结核分枝杆菌敏感。 3、氨基糖苷类为速效杀菌剂,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还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体外实验结果一般为1~3小时 4、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还可影响细菌细胞膜屏障功能,导致细菌细胞死亡。进人细胞后,氨基糖苷类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影响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多个环节,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5、其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起始阶段:氨基糖苷类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3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也可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 ②肽链延伸阶段:该类药物能与30S亚基上的靶蛋白结合,造成A位歪曲,错译mRNA上的密码,导致合成异常的、无功能的蛋白质 ③终止阶段:阻碍终止因子进入A位,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并阻止70S亚基解离,同时造成菌体内核糖体的耗竭,核糖体循环受阻。 耐药机制 1、细菌对氨基糖苷类容易产生耐药性。该类药物之间可产生完全或部分交叉耐药性。 2、细菌产生耐药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药理学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为碱性化合物,临床常用其硫酸盐,易溶于水,除链霉素外,其他药物水溶液性质均较稳定。本类抗生素特点如下: 本类药物口服后因高度解离,不易吸收,可用于肠道感染及肠道消毒。全身感染多采用肌内注射,注射后吸收迅速而完全。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肾皮质及内耳淋巴液中,与其肾毒性和耳毒性直接相关;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低,但可透过胎盘屏障。在体内不被代谢,约90%以原形经肾排泄,故尿中药物浓度高。 【抗菌作用】本类抗生素抗菌谱相似。①对多种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沙雷菌属、沙门菌属、产碱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嗜血杆菌属也有一定抗菌作用。 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菌株)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③对淋球菌、脑膜炎球菌作用较差,对肠球菌和厌氧菌不敏感。④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尤以妥布霉素作用最强。⑤链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也有较强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氨基糖苷类抗菌机制主要是与核糖体的70S和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而呈现快速杀菌作用。此外,氨基糖苷类还能增加细菌胞浆膜通透性,使细菌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从而导致细菌死亡。氨基糖苷类杀菌作用强大,对静止期细菌作用较强,故称为静止期杀菌药。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耐药性】细菌对本类药物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药物之间可产生完全或部分交叉耐药性,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是细菌产生多种钝化酶,其次是核糖体靶位结构改变及胞浆膜通透性改变,阻碍药物的渗入。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本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更易引起。毒性产生与服药剂量和疗程有关,也因药物不同而异,甚至在停药以后,还可出现不可逆的毒性反应。 1.耳毒性包括前庭神经和耳蜗听神经损伤。各种氨基糖苷类均有耳毒性,但各药毒性反应发生率及对前庭和耳蜗的选择性有所不同。前庭神经功能损伤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等,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