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梗三项仪解读

心梗三项仪解读

紫色————D-二聚体——————————D-Dimer 橙色————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 绿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蓝色————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

红色————肌红蛋白——————————Myo

【心梗三项】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损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各种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心脏标志物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而绝大多数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是胸痛和胸闷憋气。其诱因一般为,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大手术后或大出血休克等。年龄上,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中年男性是患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产品越来越多,并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这三项的组合多被称为“心梗三项”。磁敏免疫分析仪根据临床需求提供了此心梗三项测试卡,可在床旁15min内完成三个项目的检测。其临床意义介绍如下:肌红蛋白(Myo)

存在于心脏骨骼的横纹肌中。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释

放到血液中。肌红蛋白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发病1~3h即可出现异常增高。

Myo虽然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Myo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I 的诊断。由于Myo在血中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AMI 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Myo还是AMI 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

肌酸激酶(CK)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即CK-MB(creatine kinase-MB)。当心肌损伤时,CK-MB立刻被释放入血液循环,在心肌损伤后3~4h开始升高,48~72小时降至正常范围。

CK-MB属于传统的实验室“心肌酶谱”项目,在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但是其检测的是酶的活性(单位U/L),酶学检测的特异性较差,容易受到CK-BB、CK-MM等亚基及巨CK的干扰,使结果偏高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卫生部要求有条件的实验室应检测CK-MB质量,质量的测定避免了其它亚型的干扰,特异性较高。

在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中建议,CK-MB应作为心肌肌钙蛋白的替代,当不能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时使用CK-MB。有些CK-MB 正常但心肌肌钙蛋白已升高的患者心脏事件的风险较高。所以CK-MB

联合cTn检测对临床有更好的指导。

心肌梗死的早期(3-6天),若出现CK-MB水平的再次升高,则提示再发心梗或梗死面积的扩大,而这一时间正好是cTn诊断心梗的“盲区”

心肌肌钙蛋白I (cTnI)

心脏横纹肌收缩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有三个亚基:与原肌球蛋白结合的肌钙蛋白T、调节肌动蛋白ATP酶活性的肌钙蛋白I 和钙结合的肌钙蛋白C。

cTn I 和cTnT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同,不需要同时检测。肌钙蛋白I (cTnI)是一种通常存在于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由于cTnI在组成上有着独特的氨基酸序列(N-端比横纹肌多31个氨基酸),骨骼肌、肝、肾等细胞破坏均不影响其结果的判断,因此肌钙蛋白I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心肌肌钙蛋白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或坏死特异性最强和灵敏度较高的生物标志物,是目前诊断AMI最好的确定标志物,在ACS危险分层中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健康人血内不含或含极低量的cTnI,当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细胞膜破损,cTnI弥散进入细胞间质,较早地出现在外周血中。在发病后4~6h 外周血中cTnI出现,12~48小时达到高峰。在严重MI出现后,血浆cTnI保持高水平,cTnI持续4~10天,有很长的诊断窗口期。

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联用的意义

cTnI、Myo、CK-MB三个心脏标志物的临床价值各不相同(见表1),如果单一检测某个指标,对AMI的检测是不够的。使用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Myo/CK-MB)三合一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早期敏感性和晚期特异性:

早期敏感性高:在症状发生6h之内血液浓度能够肯定性增加;

晚期特异性高:在症状发生的6-9h后血液浓度还可能升高。

心肌损伤临床意义

心肌损伤发生6h以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中,Myo是目前最好的早期标志物。AMI复发检测较敏感指标。主要用于早期AMI 的阴性排除诊断。

广泛用于临床对心肌损伤及不稳定心绞痛的检测,是临床医生诊断AMI最信赖的指标之一,心肌损伤后介入治疗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标志物。

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坏死时特异性最强和灵敏性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在ACS的危险分层中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的“金标准”。

“心梗三项”是目前临床上比较认可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项目,大量临床文献报道使用三项联合来进行心肌损伤的诊断,对于诊断心肌梗死、评价溶栓治疗的效果、评价再栓塞与栓塞的范围及危险程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疑似ACS患者,应动态联合监测该三项心脏标志物的变化,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了减少频繁抽血给患者带来的痛

苦,减轻其经济负担,可采用WS/T 462-2015中推荐的检测时间进行检测。

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同时动态监测可以提高检测的精确性,有利于早期发现ACS患者、复发或继发心肌梗死患者,有利于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对预后的判断。磁敏免疫分析仪配套的cTnI/Myo/CK-MB三联卡,可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检测提供很好的选择。

心梗三项与D-二聚体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心梗三项与 D-二聚体在心肌梗死诊断中 的临床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心梗三项与D-二聚体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将 同时期进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针对研究对象心梗三项与 D-二聚体进行联合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 肌酸激酶同工酶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心肌梗死疑似患者实施心梗三项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能够 比较准确地诊断心肌梗死。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梗三项;D-二聚体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且具有比较高的致死率。在临床上,该 疾病具有发病急和病情恶化速度快等特点[1]。针对该疾病,需要在实施急救的基 础上进行准确地诊断,从而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在这一基础上制定进一步的 治疗方案。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患上心肌梗死之后,患者的心梗三项检测结果 数据以及与D-二聚体数值都会出现一定的异常变化[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时期进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中,有男性研 究对象24人,女性研究对象16人。研究对象年龄47—75周岁,平均年龄 58.1±5.7周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本次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心梗三项

仪器:雷度(RADIOMETER)AQT90 FLEX 试剂:肌钙蛋白I测试卡(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肌酸激酶MB同工酶测试 卡(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肌红蛋白测试卡(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标本:全血,静脉采血2~3ml,注入黄色EDTA·K 抗凝管,颠倒混匀数次。 2 1. 二聚体联合检测 仪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 试剂:INNOVANCE*D-Dimer试剂(免疫比浊法) 标本:使用枸橼酸盐抗凝的乏血小板的血浆。通过仔细混合1分柠檬酸钠(0.11mol/L或3.2%)和9份静脉血,获得血浆。在采集血液后,以1500xg- 2500xg直接离心血液试管15分钟。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1)在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体检时以及实验组患者入 院治疗24小时之后,于清晨采集其空腹静脉血作为检测样本。(2)心梗三项标本:静脉采血2~3ml,注入黄色EDTA·K 抗凝管,颠倒混匀数次。D-二聚体标本: 2 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在采集血液后,以1500xg- 2500xg直接离心血液试管15分钟,获得血浆。(3)在完成血浆分离之后,于第 一时间检测心梗三项和D-二聚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1.3评价指标 本研究检测指标为心梗三项以及D-二聚体。心梗三项包括肌钙蛋白(Tn I)、肌红蛋白(Myu)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参考范围为23-112 ng/mL。肌钙蛋白参考范围为0.010-0.023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参考范围为 2.0-7.2 ng/mL。若患者上述指标中的某一项检测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则该项目 检测结果为阳性。D-二聚体的参考范围为﹤5.5 mg/L。 1.4统计学方法

检验科结构框架图

检验科临检室人员结构框架图 一、血液岗(包括血常规、血型、超敏CRP、凝血五项、心梗三项等) 1、做质控: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凝血四项,三分类血常规分析仪按需做质 控。质控方法已贴于仪器内侧。 2、处理门诊及急查项目标本,除急查外,先门诊,后病房。严格遵照检验项 目报告时限,血常规、超敏CRP 30分钟,心梗三项30分钟,凝血四项、幽门螺杆菌、结核抗体、血沉60分钟。做完标本及时告之审核。 3、主动到窗口看有无门诊的血标本等。 4、严格遵守血常规和凝血的复检规则,复检后登记。 5、严格遵守血常规和凝血的危急值报告制度,联系具体到人并登记. 6、检测完毕后及时清洗仪器、存放试剂、关机。倾倒废液、垃圾。 7、仪器维护保养:血常规每天标本》50,每周一次执行全套每月清洗(冲 洗废液瓶、冲洗Flowcell、每月清洗),定于周五夜班进行。血常规每天标本<50, 每2周一次执行全套每月清洗,定于第二周周五夜班进行.大约30-40分钟. 血凝仪:每日清洗样品针:每天做完批量标本及时清洗. 每周管路清洗:定于每周五下午.清洗方法贴于仪器前侧. 8、倾倒废液、垃圾。擦拭仪器,整理桌面。 9、外送比对的项目要做好记录、分析并存放到门诊比对本里。 10、月底整理当月血常规、血凝室内质控并小结,并计算下月靶值。

11、月底抄写本月血常规质控值作为下月室内上报质控值。 12、未提到的与临检血液有关的所有工作。 13、对所负责的工作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对待、有始有终,尽量完成接手的工 作,实在不能完成务必做好交接,保证质量。 二、体液岗(包括尿常规、便常规、分泌物常规等) 1、做尿常规质控工作。 2、及时处理窗口的标本,将标本转移到室内,及时检测,确保检验质量,以免造成纠纷。 3、先处理白带常规,因为滴虫需要保暖,以免时间长影响观察。处理尿液时, 内三门诊和病房全部离心镜检,其他科室当蛋白》1+和/或隐血》1+而镜下不符时要将尿液离心。离心方法:取3/4塑料管尿,1300-1400r/min离心5分钟,倒掉上清液,取沉渣混匀镜检。凡离心后的标本在报告单备注处注明:离心后镜检。 4、尿11项试纸条要用后盖紧,以免失潮影响检测结果。 5、每天用棉棒沾清水清洁试纸进样轨道,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及时清洗尿仪,每月一次,定于每月30号。 6、及时处理室内标本,保持桌面整洁,按院感要求及时处理垃圾。玻片每周至 少处理一次,以不溢出浸泡液为宜。 7、擦拭仪器,整理桌面。 8、外送比对的项目要做好记录、分析并存放到门诊比对本里。 9、月底整理当月尿常规室内质控,并小结。 10、未提到的与体液检验有关的所有工作。 11、对所负责的工作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对待、有始有终,尽量完成接手的工作,实在不能完成务必做好交接。 三、杂项岗 1、每天上午窗口采血,采血时做到:审核打印标签与电脑显示检测项目 的一致性并补充完整,标签要完整规范,确保项目不漏检、不错检。 各室尽量分管、及时提醒各室有标本,准确回答取报告时间(宁晚勿 早!) 2、负责血液杂项,包括:血流变、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核抗体、风湿系 列、血型、交叉配血等。 3、血流变操作完毕后要填写相关记录,关机后擦洗进样针头。

心梗三项仪解读

紫色————D-二聚体——————————D-Dimer 橙色————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 绿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蓝色————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 红色————肌红蛋白——————————Myo

【心梗三项】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损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各种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心脏标志物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而绝大多数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是胸痛和胸闷憋气。其诱因一般为,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大手术后或大出血休克等。年龄上,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中年男性是患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产品越来越多,并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这三项的组合多被称为“心梗三项”。磁敏免疫分析仪根据临床需求提供了此心梗三项测试卡,可在床旁15min内完成三个项目的检测。其临床意义介绍如下:肌红蛋白(Myo) 存在于心脏骨骼的横纹肌中。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释

放到血液中。肌红蛋白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发病1~3h即可出现异常增高。 Myo虽然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Myo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I 的诊断。由于Myo在血中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AMI 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Myo还是AMI 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 肌酸激酶(CK)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即CK-MB(creatine kinase-MB)。当心肌损伤时,CK-MB立刻被释放入血液循环,在心肌损伤后3~4h开始升高,48~72小时降至正常范围。 CK-MB属于传统的实验室“心肌酶谱”项目,在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但是其检测的是酶的活性(单位U/L),酶学检测的特异性较差,容易受到CK-BB、CK-MM等亚基及巨CK的干扰,使结果偏高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卫生部要求有条件的实验室应检测CK-MB质量,质量的测定避免了其它亚型的干扰,特异性较高。 在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中建议,CK-MB应作为心肌肌钙蛋白的替代,当不能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时使用CK-MB。有些CK-MB 正常但心肌肌钙蛋白已升高的患者心脏事件的风险较高。所以CK-MB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联合检测,对早期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意义。方法分析74例疑似AMI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联合检测数值。结果Myo,CK-MB,cTnI三合一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6.6%。结论三者有效结合,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排除提供了更确凿的指标支持,为胸痛发作或临床可疑为AMI的患者做出正确和及时的诊断,进而为临床医师及时抢救和诊治患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依据。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血清中有关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对于隐匿性AMI 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胸痛发作或临床可疑为AMI的门诊和住院患者74例,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临床确诊AMI的有41例,男性27例,女性14例。 1.2试剂Myo、CK-MB、cTnI快速测试板,由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QMT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 1.3方法74例疑似AMI的患者均在接诊24 h内急查,抽取3 mL血液,30 min 后离心,取血清80 uL到反应区,15 min后判读结果。 2结果 三项检测结果按不同组合统计,见表1。 心梗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40/41=97.5%,特异性为29/30=96.6%。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常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1],在AMI 发展过程中,冠状动脉有急性血栓形成,如能及时发现,对AMI诊断处理及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CtnI是横纹肌收缩调节蛋白的复合物,该复合物位于横纹肌丝的外周,由抑制性亚单位(TNI),钙结合亚单位(TNC),和一个将复合物结合到肌丝上的原

检验科结构框架图

检验科结构框架图

检验科临检室人员结构框架图 一、血液岗(包括血常规、血型、超敏CRP、凝血五项、心梗三项等) 1、做质控: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凝血四项,三分类血常规分析仪按需做质 控。质控方法已贴于仪器内侧。 2、处理门诊及急查项目标本,除急查外,先门诊,后病房。严格遵照检验项 目报告时限,血常规、超敏CRP 30分钟,心梗三项30分钟,凝血四项、幽门螺杆菌、结核抗体、血沉60分钟。做完标本及时告之审核。 3、主动到窗口看有无门诊的血标本等。 4、严格遵守血常规和凝血的复检规则,复检后登记。 5、严格遵守血常规和凝血的危急值报告制度,联系具体到人并登记. 6、检测完毕后及时清洗仪器、存放试剂、关机。倾倒废液、垃圾。 7、仪器维护保养:血常规每天标本》50,每周一次执行全套每月清洗(冲 洗废液瓶、冲洗Flowcell、每月清洗),定于周五夜班进行。血常规每天标本<50, 每2周一次执行全套每月清洗,定于第二周周五夜班进行.大约30-40分钟. 血凝仪:每日清洗样品针:每天做完批量标本及时清洗. 每周管路清洗:定于每周五下午.清洗方法贴于仪器前侧. 8、倾倒废液、垃圾。擦拭仪器,整理桌面。

10、月底整理当月血常规、血凝室内质控并小结,并计算下月靶值。 11、月底抄写本月血常规质控值作为下月室内上报质控值。 12、未提到的与临检血液有关的所有工作。 13、对所负责的工作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对待、有始有终,尽量完成接手的工 作,实在不能完成务必做好交接,保证质量。 二、体液岗(包括尿常规、便常规、分泌物常规等) 1、做尿常规质控工作。 2、及时处理窗口的标本,将标本转移到室内,及时检测,确保检验质量,以免造成纠纷。 3、先处理白带常规,因为滴虫需要保暖,以免时间长影响观察。处理尿液时, 内三门诊和病房全部离心镜检,其他科室当蛋白》1+和/或隐血》1+而镜下不符时要将尿液离心。离心方法:取3/4塑料管尿,1300-1400r/min离心5分钟,倒掉上清液,取沉渣混匀镜检。凡离心后的标本在报告单备注处注明:离心后镜检。 4、尿11项试纸条要用后盖紧,以免失潮影响检测结果。 5、每天用棉棒沾清水清洁试纸进样轨道,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及时清洗尿仪,每月一次,定于每月30号。 6、及时处理室内标本,保持桌面整洁,按院感要求及时处理垃圾。玻片每周至 少处理一次,以不溢出浸泡液为宜。 7、擦拭仪器,整理桌面。 8、外送比对的项目要做好记录、分析并存放到门诊比对本里。 9、月底整理当月尿常规室内质控,并小结。 10、未提到的与体液检验有关的所有工作。 11、对所负责的工作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对待、有始有终,尽量完成接手的工作,实在不能完成务必做好交接。 三、杂项岗 1、每天上午窗口采血,采血时做到:审核打印标签与电脑显示检测项目 的一致性并补充完整,标签要完整规范,确保项目不漏检、不错检。 各室尽量分管、及时提醒各室有标本,准确回答取报告时间(宁晚勿 早!)

(完整word)心梗三项仪解读

紫色—-——D-二聚体——————————D—Dimer 橙色-———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 绿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蓝色—--—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 红色——-—肌红蛋白—-—-————-—Myo

【心梗三项】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损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各种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心脏标志物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而绝大多数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是胸痛和胸闷憋气.其诱因一般为,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大手术后或大出血休克等。年龄上,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中年男性是患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产品越来越多,并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这三项的组合多被称为“心梗三项”。磁敏免疫分析仪根据临床需求提供了此心梗三项测试卡,可在床旁15min内完成三个项目的检测。其临床意义介绍如下: 肌红蛋白(Myo) 存在于心脏骨骼的横纹肌中。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释放到血液中。肌红蛋白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发病1~3h即可出现异常增高. Myo虽然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Myo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 AMI 的诊断。由于Myo在血中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 AMI 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Myo还是 AMI 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doc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 医学信息9月第27卷第9期(上)MedicalInation.Sept.龄50~80岁,平均65岁。 临床确诊AMI的有41例,男性27例,女性14例。 1.2试剂Myo、CK-MB、cTnI快速测试板,由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QMT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 1.3方法74例疑似AMI的患者均在接诊24h内急查,抽取3mL血液,30min后离心,取血清80uL到反应区,15min后判读结果。 2结果三项检测结果按不同组合统计,见表1。 心梗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40/41=97.5%,特异性为29/30=96.6%。 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常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1],在AMI发展过程中,冠状动脉有急性血栓形成,如能及时发现,对AMI诊断处理及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CtnI是横纹肌收缩调节蛋白的复合物,该复合物位于横纹肌丝的外周,由抑制性亚单位(TNI),钙结合亚单位(TNC),和一个将复合物结合到肌丝上的原肌球蛋白的亚单位(TNT)组成。 儿心肌肌钙蛋白(cTnI)具有独特的氨基酸系列,由于分子量小,当心肌严重缺血导致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时,cTnI 极易释放入血,胸痛发生时4~6h升高,增高可持续4~6d[2],本

次检测中cTnI阳性(包括三者全阳)有29例,占AMI患者的70.7%,全部确诊为AMI,cTnI阳性符合率为100%。 CK-MB仅少量存在于舌,小肠,膈肌,子宫和前列腺内,98%~99%存在于心肌内,其增高程度能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是早期诊断AMI和早期确定再灌注是否成功的“金指标“之一[3],其敏感性不高,不能诊断微小心肌梗死,本试验中CK-MB 单一阳性3例,2例确诊,诊断符合率为66.7%。 Myo是肌细胞中的氧结合蛋白,由一条珠蛋白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参与葡萄糖氧化,心肌内富含Myo,因其分子量(17.8KD)相对较低,因而在肌肉损伤后快速释放入血,胸痛2h检测,24h后即消失,是AMI早期最灵敏的指标,本试验中Myo单一阳性9例,在排除其他因素如骨骼肌损伤外,结合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AMI为7例,诊断符合率为66.7%。 本试验30例全阴标本中仍有1例AMI确诊患者,可能属于假阳性或心机轻微损伤所致,应对其动态观察和随访。 本研究结果显示,Myo,CK-MB,cTnI三合一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6.6%,提高了单一项目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三者有效结合,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排除提供了更确凿的指标支持,为胸痛发作或临床可疑为AMI的患者做出正确和及时的诊断,进而为临床医师及时抢救和诊治患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院[1]Braunnald,sHeartDisease[M]袁

化学发光心梗三项仪培训内容

化学发光心梗三项仪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肌梗死的医疗设备。为了正确操作和使用这种仪器,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下是化学发光心梗三项仪培训内容的一些示例: 1. 仪器介绍 -详细介绍化学发光心梗三项仪的原理、结构和功能。 -讲解仪器的主要部件和各个部件的作用。 -演示如何正确操作和控制仪器,包括开机、关机、校准等步骤。 2. 样本处理与操作 -培训操作人员正确采集血液样本,并讲解常见的样本处理方法。 -演示样本的装载和样本盘的使用,确保正确的操作流程。 -解释样本测试前的预处理步骤,如离心、稀释等。 3. 质量控制 -说明质控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培训人员正确进行质控品的配制和记录,以便日常监控和质量评估。 -讲解质控结果的解读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4. 结果解读与报告 -详细介绍化学发光心梗三项指标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解释结果的正常范围、单位和参考值,并讲解异常结果的处理流程。 -培训人员正确生成测试报告并进行有效的结果解读。 5. 仪器维护与故障排除 -指导操作人员定期进行仪器的日常清洁和维护。 -培训人员识别和处理仪器故障,解决常见问题。 -提供仪器维修和保养的联系方式和流程。 6. 安全注意事项与规范 -强调仪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个人防护、废弃物处理等。 -解释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危险,并提供相关的应急措施。 -遵守操作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仪器使用符合伦理和法律要求。 请注意,以上仅是化学发光心梗三项仪培训内容的一些示例,实际的培训内容需要根据具体仪器型号和使用要求进行调整。此外,培训还应结合实践操作,提供案例分析和练习,以帮助操作人员

心梗三项仪器操作流程

心梗三项仪器操作流程 心梗三项仪器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和超声心动图仪的操作流程。 心电图机操作流程如下: 1. 准备工作:确认好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已经安装好电极贴片。 2. 患者准备:让患者脱去上身衣物,保持身体和胸部的干燥。 3. 安装电极:将电极贴片粘贴在患者身上,通常有四至六个电极,分别粘贴在胸部和四肢上。 4. 连接导线:将电极与心电图机的导线连接好,确保连接牢固。 5. 开始记录:启动心电图机,按下记录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图数据。 6. 观察结果:在记录完成后,观察心电图机上显示的心电图波形,并阅读相关的描述和数据。 7. 结束操作:关闭心电图机,清理好电极贴片和导线。 生化分析仪操作流程如下: 1. 准备工作:确认好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标本。 2. 样本准备:获取患者的血液样本,通常是静脉血,按相应的标准和方法采集。 3. 样本处理:将血液样本注入生化分析仪中,按照仪器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装置。 4. 设置参数:根据需要设置仪器的分析参数,如血液代谢指标、

肝功能、心肌酶等。 5. 启动分析:启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样本分析,等待分析结果生成。 6. 观察结果:在分析完成后,观察分析仪上显示的参数数值和相关数据。 7. 结束操作:关闭生化分析仪,清理好仪器和试剂。 超声心动图仪操作流程如下: 1. 准备工作:确认好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已经安装好探头。 2. 患者准备:让患者脱去上身衣物,保持身体和胸部的干燥。 3. 安放探头:将超声心动图仪探头放置在患者胸部,根据需要可以在心脏不同位置进行扫描。 4. 开始扫描:启动超声心动图仪,根据操作者的指引和需要,在监视器上观察心脏的影像和图像。 5. 调整图像:根据需要调整科室以获取清晰的图像,如调整探头角度、深度、增益等。 6. 观察结果:在扫描完成后,观察超声心动图仪上显示的心脏影像和图像,并阅读相关的描述和数据。 7. 结束操作:关闭超声心动图仪,清理好探头和设备。

飞测免疫荧光检测仪操作流程

飞测免疫荧光检测仪操作流程

飞测免疫荧光检测仪操作流程 CRP:开机进入标准测试→插入ID芯片→用自带的取血器取全血8.5微升(或使用移液枪吸取血清/血浆5微 升)→将取血器插入缓冲液→混匀1分钟→拔掉蓝 帽,滴三滴混合液到试剂卡→按“卡出”,插入试剂 卡→按“测试”→等待3分钟,查看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开机进入标准测试→插入ID芯片→用移液 枪或配套的10微升采血管采全血10微升→将全血 样本加入缓冲液→混匀1分钟→用移液枪吸取75微 升混合液,匀速滴加到试剂卡→按“卡出”,插入试 剂卡→按“测试”→等待5分钟,查看结果 心梗三项:开机进入标准测试→插入ID芯片→用移液枪吸取75微升全血(或血清/血浆)样本→将样本加 入缓冲液→混匀1分钟→用移液枪吸取75微升

混合液,匀速滴加到试剂卡→按“卡出”,插入 试剂卡→按“测试”→等待15分钟,查看结果。 NT-proBNP:开机进入标准测试→插入ID芯片→用移液枪 吸取75微升全血(或血清/血浆)样本→将样 本加入缓冲液→混匀1分钟→用移液枪吸取 75微升混合液,匀速滴加到试剂卡→按“卡 出”,插入试剂卡→按“测试”→等待15分 钟,查看结果。 D-二聚体:开机进入标准测试→插入ID芯片→用移液枪吸取15微升全血(或10微升血浆)样本→将样本 加入缓冲液→混匀1分钟→用移液枪吸取75微 升混合液,匀速滴加到试剂卡→按“卡出”,插 入试剂卡→按“测试”→等待5分钟,查看结果。尿微量白蛋白:开机进入标准测试→插入ID芯片→用移液

5.全血收集除D-二聚体采用枸橼酸钠盐抗凝管,其余项目均采用EDTA抗凝管;

检验科结构框架图

检验科临检室人员构造框架图 一、血液岗〔包括血常规、血型、超敏CRP、凝血五项、心梗三项等〕 1、做质控: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凝血四项,三分类血常规分析仪按需做质 控。质控方法已贴于仪器侧。 2、处理门诊及急查工程标本,除急查外,先门诊,后病房。严格遵照检验工 程报告时限,血常规、超敏CRP 30分钟,心梗三项30分钟,凝血四项、幽门螺杆菌、结核抗体、血沉60分钟。做完标本及时告之审核。 3、主动到窗口看有无门诊的血标本等。 4、严格遵守血常规和凝血的复检规则,复检后登记。 5、严格遵守血常规和凝血的危急值报告制度,联系具体到人并登记. 6、检测完毕后及时清洗仪器、存放试剂、关机。倾倒废液、垃圾。 7、仪器维护保养:血常规每天标本"50,每周一次执行全套每月清洗〔冲洗 废液瓶、冲洗Flowcell、每月清洗〕,定于周五夜班进展。血常规每天标本<50, 每2周一次执行全套每月清洗,定于第二周周五夜班进展.大约30-40分钟. 血凝仪:每日清洗样品针:每天做完批量标本及时清洗. 每周管路清洗:定于每周五下午.清洗方法贴于仪器前侧.

8、倾倒废液、垃圾。擦拭仪器,整理桌面。 9、外送比对的工程要做好记录、分析并存放到门诊比对本里。 10、月底整理当月血常规、血凝室质控并小结,并计算下月靶值。 11、月底抄写本月血常规质控值作为下月室上报质控值。 12、未提到的与临检血液有关的所有工作。 13、对所负责的工作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对待、有始有终,尽量完成接手的工作, 实在不能完成务必做好交接,保证质量。 二、体液岗〔包括尿常规、便常规、分泌物常规等〕 1、做尿常规质控工作。 2、及时处理窗口的标本,将标本转移到室,及时检测,确保检验质量,以免造成纠纷。 3、先处理白带常规,因为滴虫需要保暖,以免时间长影响观察。处理尿液时, 三门诊和病房全部离心镜检,其他科室当蛋白"1+和/或隐血"1+而镜下不符时要将尿液离心。离心方法:取3/4塑料管尿,1300-1400r/min离心5分钟,倒掉上清液,取沉渣混匀镜检。凡离心后的标本在报告单备注处注明:离心后镜检。 4、尿11项试纸条要用后盖紧,以免失潮影响检测结果。 5、每天用棉棒沾清水清洁试纸进样轨道,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及时清洗尿仪,每月一次,定于每月30号。 6、及时处理室标本,保持桌面整洁,按院感要求及时处理垃圾。玻片每周至少 处理一次,以不溢出浸泡液为宜。 7、擦拭仪器,整理桌面。 8、外送比对的工程要做好记录、分析并存放到门诊比对本里。 9、月底整理当月尿常规室质控,并小结。 10、未提到的与体液检验有关的所有工作。 11、对所负责的工作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对待、有始有终,尽量完成接手的工作,实在不能完成务必做好交接。 三、杂项岗 1、每天上午窗口采血,采血时做到:审核打印标签与电脑显示检测工程 的一致性并补充完整,标签要完整规,确保工程不漏检、不错检。各 室尽量分管、及时提醒各室有标本,准确答复取报告时间〔宁晚勿早!〕 2、负责血液杂项,包括:血流变、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核抗体、风湿系 列、血型、穿插配血等。 3、血流变操作完毕后要填写相关记录,关机后擦洗进样针头。 4、操作完毕后整理桌面、倾倒废液,保持清洁。 5、负责临检室试剂的统计、购进方案。 6、当有取血或快速病理时,做好门诊交接工作后优先外出。

心律失常临床路径

心律失常临床路径

心律失常的临床路径 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 入院第1天日期 项目入院第1天 目标初步诊断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检查□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粪便常规□凝血四项□生化八项□肝功八项 □血沉□心肌酶四项□心梗三项 □18导联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动态心 电图□电生理检查□食道调搏 □其它 评估□心悸□胸痛□汗出□乏力□气短□气喘□恶心□呕吐 诊断中医诊断:□心悸 辩证分型:□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 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 西医诊断: □心律失常 分型: □室上性□室性 饮食□禁食□流质饮食□半流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其它___

评估□心悸□胸痛□汗出□乏力□气短□气喘□恶心□呕吐 饮食□禁食□流质饮食□半流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其它___ 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基础护理□口腔护理 □其它_____ 监测□持续心电监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出入量 中医辨证□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 □心血瘀阻 西医 分型 □室上性□室性 中医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振奋心阳,化气行水□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其他 汤药:□归脾汤加减□天王补心丹加减□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苓桂术甘汤 加味□血府逐瘀汤□其他

中成药:□活血类□补气类 西医治疗□吸氧 药物:□病因治疗□抗血小板凝集类□抗凝类□I类□II类□III类□IV类□止痛类□镇静类□通便类 □电复律 □食道调搏 □射频消融 营养支持:□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球蛋白□血浆其它____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并心衰:□利尿剂□洋地黄类□血管扩张剂□吗啡 特色治疗□体针□腹针□穴位注射□火罐□药熨□沐足□穴位贴敷□中药灌肠 □微波治疗仪□G5物理治疗仪□其他_________ 护理宣 教□绝对卧床□床上活动□室内活动□室外活动□饮食调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