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肌梗死三项及B型钠尿肽的临床意义

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肌梗死三项及B型钠尿肽的临床意义

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肌梗死三项及B型钠尿肽的临床

意义

张军;何伟;徐剑鸥;江红卫;刘永明;陈海宁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4(000)023

【摘要】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梗三项指标即肌钙蛋白 T (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B型钠尿肽(BNP)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随机选取95例老年髋部骨折

患者,术前检查排除心梗、心衰,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4 h内心梗三项及BNP变化,研究髋部手术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95例患者围术期心梗三项及BNP 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梗三项及BNP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2页(P3818-3819)

【作者】张军;何伟;徐剑鸥;江红卫;刘永明;陈海宁

【作者单位】212001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三科;212001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三科;212001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医学院;212001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三科;212001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附属

医院骨三科;212001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三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 D-二聚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J], 陆燕;蔡攀;汤明荣;戴隽;王燕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Ⅰ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J], 朱光明

3.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检测B型钠尿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意义 [J], 孙中华;栾晓妍

4.ViSi Mobile无线监护仪生命体征连续监测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J], 陈宏如;李萍;陈少婷;庄华敏;郑移真

5.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肌酐尿素氮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J], 姜明菊;胡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课件全文) NT-proBNP N 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在心衰的诊断治疗和鉴别,心衰患者的治疗状况分析及预后状况判断。 心衰是指HF,泛指心脏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以致组织量血流减少,肺循环或者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血液进入心脏后流不出来。心衰是以后总常见的血管疾病,可以分为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右心或者全心力衰竭,其症状是:心脏扩大,呼吸困难,紫绀,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下肢水肿,静脉压增高。对于心衰的诊断,现有方法(诊断,心电图)特异性比较差,现在在临床缺乏可靠客观的临床检验手段,导致难以鉴别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所以其被误诊当做心衰患者进行过度治疗。 现在我们看一下,心衰竭的诊断方法,首先是症状,比如呼吸困难,疲劳,水钠潴留,这个诊断没有特异性。辅助诊断有:心电图,胸片,肺功能,行走实验,这些方法缺乏标准化,对结果有主观性。另外实验室检查像HDL/LDL甘油三酯,血小板计数,甲状腺功能,临床表现和预后关系不明确和不客观,但是不便于监测心衰的预后和治疗。影像检查和血检查以及心脏超声是心衰检查的金标准,但是不同中心检查结果没有可比性,而且设备昂贵,缺乏标准化。 接下来我们看下NT-proBNP他是唯一可以观反映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我们看其产生的过程,心脏受损后首先产生一种前BNP性原, 前

BNP原被一种酶切掉一个信号肽,然后在一个内切酶的作用下,从中间切开,从而形成一个NT-proBNP和BNP为什么要选择NT-proBNR 因为其在体外更稳定,如在EDTA血浆标本中的稳定性试验比较中,BNP 在室温的稳定性小于4小时,而NT可以大于或者等于48小时,所以NT在体外的稳定性好于BNP下面我们看二者的生物特性差异,NT和BNP的半衰期为60~120min而BNP仅为20min,所以NT在血液的浓度中比较高而BNP比较低。NT无生理活性,而BNP有生理活性,因此,NT与BNP虽然具有相似的临床意义,但是NT具有更高的检验价值。 下面我看下NT的生物学特性, 1其是直链结构,不具生物学特性,体外稳定,肾脏清除 2半衰期60~120min在血液中清除较慢,浓度高,是BNP的15-20 倍。 3血液浓度与心功能障碍程度成正相关,NT水平不受体位,日常活动等因素影响,也不受日内日间活动的波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以使用血清或者血浆,抗干扰性强,不受治疗合或BNP的干扰。我们重点看下NT的临床意义, 1是最佳的确诊和排除心衰的生物标志物, 2是急性呼吸困难原因的鉴别 3是心衰患者的危险分层 4是心衰患者治疗疗效检测及预后评估。

钠尿肽高的临床意义

钠尿肽高的临床意义 心脏不仅具有泵血功能,也是一个内分泌腺,可以分泌一些保护性因子,例如钠尿肽,可在全身和心脏局部起保护作用。钠尿肽包括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脑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C型钠尿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和D型钠尿肽(D-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DNP)等。 ANP,是由心房合成并储存的活性多肽,其具有强大的利尿、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ANP的分泌受物理、体液、神经因素的影响。高盐摄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容量增加、心房肌牵张、心率和血压升高等都会促使ANP释放增加。其中容量负荷和心房肌牵张是主要影响因素。 BNP,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其主要作用包括舒张血管、降血压、利尿以及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当患有心肺疾病或者肾衰疾病时会出现脑利钠肽的升高,所以脑利钠肽可作为评估心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钠尿肽高的临床意义主要有: 1.诊断心衰的生物学指标。以往判定心衰,是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 超声心动图EF值的改变,现在可以钠尿肽的增高来诊断心衰。 2.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如果是心衰导致的呼吸困难,那么钠尿肽水疱 会增高;如果是非心衰导致的呼吸困难,钠尿肽则为正常水平。 3.心力衰竭治疗后的评价。可以依据钠尿肽值的增高与降低来判定心衰 治疗的效果。 4.心衰严重程度的客观表现。如果钠尿肽高说明心衰的严重程度也是相 应的高,可以作为心衰的危险分层。

【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 临床用途:协助充血性心衰诊断。 心衰病人NT-pro-BNP的增高与死亡率增高、再入院风险性密切相关;NT-pro-BNP增高使病人疗效的独立标志物。NT-pro-BNP还能预示发生心衰或进行性心衰危险,及发生心肌梗死或再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NT-pro-BNP可用于指导心衰治疗。大剂量药物治疗心衰后,NT-pro-BNP 水平会下降。以NT-pro-BNP水平来指导药物治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如急性充血性心衰刚发作(第一个小时)或心室流入道梗阻(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粘液瘤),则NT-pro-BNP可不增高。 【B型钠尿肽(BNP)】 临床用途:协助充血性心衰诊断。 增高:见于肺心病右心衰(BNP 200-500ng/L)、肺动脉高压(300-500ng/L)和急性肺动脉栓塞(150-500ng/L)及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心衰治疗中的监测作用尚在研究中。BNP>正常且<200ng/L:可能为代偿性充血性心衰;≥200ng/L或≤400ng/L:可能中度心衰;>400ng/L:可能中至重度心衰。 (参考文献:裴久国,刘再高主编. 分部疾病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丛书脊柱相关疾病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M]. 2015)

钠尿肽高的临床意义

钠尿肽高的临床意义 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 由于正常人血清/血浆B-BNP水平极低,故B-BNP水平的升高具有极好的诊断价值。B-BNP主要用于诊断心力衰竭、监测病程进展、 对疗效和预后进行评估,同时用于AMI患者在治疗后对其心室功能的恢复状况进行评估。当治疗有效时,BNP水平可明显下降,BNP 水平的持续升高或持续不降低,通常提示患者的心衰未得到纠正或正进一步加重;在急诊室对呼吸急促患者的鉴别诊断,也可通过测定B-BNP水平准确筛选出非心衰患者引起的呼吸困难,由于其所具有的心肌特异性,B-BNP水平测定就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BNP 在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心脏功能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国外许多研究也显示,B-BNP用于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糖尿病、遗传性心脏病、高血压、既往心梗、风湿性心脏病已行换瓣手术患者,都应定期作B-BNP的检测,及时了解心脏功能状况。有研究提示,B-BNP水平升高与高危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和再次住院治疗的风险均呈高度相关,并认为B-BNP检测值比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VO2峰值更具有预测价值。由于B-BNP是目前唯一最好的评价心衰的实验

室检测指标,其检测快速、敏感、特异,检测该指标来帮助筛选是否需做超声心动图。 建立各地区健康人群血浆BNP浓度的正常值范围,对于各地区患者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不同心血管疾病血浆BNP诊断截断点各不相同,诊断截断点的建立可提高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西安地区健康人群血浆BNP的正常值范围(微粒子酶免分析法)为0~38pg/ml;血浆BNP浓度冠心病组、心肌梗死组、心衰组的临床诊断截断点分别为4670pg/ml、7195pg/ml、11569pg/ml。各截断点对于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各不相同。不同心血管疾病组与正常组BNP浓度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临床意义主要包括3点,一、BNP是一个可靠的CHF诊断标准,它的升高程度和CHF严重程度一致。对于现在的心衰患者来说,首选检查BNP,BNP(+)的患者,再做超声和其他的进一步检查;二、BNP 有很高的(-)预测价值,BNP正常可以排除心力衰竭的存在。三、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来说,BNP是一个将来发生CHF比较强的预示因子 脑纳肽升高一般有心肺疾病或肾衰等疾病,这也是评估新功能的重要指标,在心脑血管疾病或生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作用,也是临床的一种评估方法,能够判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对接下来的治疗也会有一定的作用,平时要预防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电化学发光方法,测定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CK-MB﹑MYO和cTn 含量,并与5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CK-MB﹑MYO 和cTnI分别为27.04±57.72ng/ml,184.78±270.45ug/L,1.63±4.57ug/L,与健康人的2.18±1.08ng/ml,24.12±14.04ug/L,0.010±0.01ug/L比较,三者均呈显著性升高;在阳性率方面,以cTnI最高。结论CKMB﹑MYO和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三者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及病情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 临床上,心肌损伤标志物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酶及其同工酶已被作为心肌损伤标志,形成所谓的心肌损伤酶谱。本文通过对58例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CK﹣MB﹑MYO 和cTnI检测和分析,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检查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院AMI患者58例,年龄43~78岁,男35例,女23例。自述胸痛后2~4h入院,入院后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按WHO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58例(随机抽取),年龄38~75岁,已排除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1.2方法 采集本院胸痛发作入院的患者3ml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进行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于当日测定完毕。三项均采用罗氏化学发光e411分析仪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组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患者血清中的CK﹣MB﹑MYO和cTnI与对照组的比较 三、讨论 cTn组成横纹肌细丝的调控蛋白,包括3个亚单位I,T和C,共同参与肌

脑钠肽检测临床意义

脑钠肽检测系统及临床意义 1. 令狐采学 2.命名:脑钠肽又称B型钠尿肽,英文缩写BNP;N末端B 型钠尿肽是脑钠肽前体之一,英文缩写为NT-proBNP。3.简述:1988年deBold从猪脑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利钠利尿作 用的多肽,命名为脑钠肽,即B型钠尿肽(BNP)。BNP 主要在心室分泌,人心肌细胞首先合成的是含有108个氨基酸的B型钠尿肽原,之后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被切割为含有76个氨基酸的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的C端多肽BNP。钠尿肽家族包括由二硫键连接的环状结构,可与钠尿肽受体结合发挥利钠、利尿、扩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的作用;而NT-proBNP无生物学活性。当心室容量负荷或者压力负荷增加时,心肌合成和释放BNP/NT-proBNP就会增多。 4.检测系统: A.BNP:检测所用单克隆抗体针对的抗原表位有差异,没 有统一的参考物,各厂家所使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不同,各检测系统之间BNP测定结果就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测定的高值时差异较大。目前检测系统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为指南,以最早的Biosite为标准,对各分析系统结果进行比较,保证医学决定水平

一致性。 B.NT-proBNP:其检测采用针对相同氨基酸残基的多克隆 抗体,两个检测系统之间具有类似的检测线性和功能灵敏度。但国内外研究表明,NT-proBNP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同龄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人群年龄的增长升高幅度更大。欧洲的NT-proBNP的参考范围为:<50岁,男性84pg/ml,女性155pg/ml;>50岁,男性194pg/ml,222pg/ml。年龄与性别的差异分析其原因有:一方面老年人心肌变得僵硬,室壁张力增高导致其合成增多,另一方面老年人肾小球硬化及肾皮质萎缩导致肾小球滤过滤下降,使NT-proBNP肾的清除减少,而BNP不靠肾清除。因此NT-proBNP反映了心-肾综合功能。性别的差异可能与雌激素对钠尿肽基因表达的正调控作用有关。 C.因此,对于BNP的检测,各个检测系统应有各自的参考 范围,而NT-proBNP在各个年龄段根据地区差异设定合适的参考范围。 5.标本注意事项: A.BNP:Biosite Triage 推荐使用EDTA抗凝全血或血浆, 雅培Abbott、贝克曼Beckman coulter、拜耳Bayer等推荐使用EDTA抗凝血浆。标本在25℃环境中2h下降20%,4℃和-20℃可稳定8h。因此BNP检测在标本采集后立即冰浴送检,4℃离心,半小时完成测定。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致残率高达50%,术后1年致死率可达28%~3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绝对数量将激增。预计到205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130万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手术治疗及多学科协作管理可减少骨折断端出血、缓解疼痛,尽早恢复运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已成为老年髋部骨折公认的最主要治疗方法及管理模式,但由于高龄、衰弱、合并症等因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加强围术期综合管理、降低围术期风险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护理作为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但年龄所致的身体机能下降、疾病所致的功能损伤、麻醉及手术对机体储备的二次打击使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难度增加,且现有指南或共识多关注手术、麻醉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问题],对护理问题的关注较少,同时国内缺乏标准化的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规范。 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共识证据参考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推荐意见强度参考推荐分级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 1、健康教育 推荐意见1: 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和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推荐强度:强;证据等级:A)。 健康教育对缓解患者和照护者紧张、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获得信任、理解及配合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口头、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患者和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住院流程、病情解释、饮食指导、戒烟戒酒及术前康复训练指导等。术后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抗骨质疏松治疗、跌倒预防、

心梗三项仪解读

紫色————D-二聚体——————————D-Dimer 橙色————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 绿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蓝色————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 红色————肌红蛋白——————————Myo

【心梗三项】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损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各种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心脏标志物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而绝大多数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是胸痛和胸闷憋气。其诱因一般为,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大手术后或大出血休克等。年龄上,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中年男性是患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产品越来越多,并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这三项的组合多被称为“心梗三项”。磁敏免疫分析仪根据临床需求提供了此心梗三项测试卡,可在床旁15min内完成三个项目的检测。其临床意义介绍如下:肌红蛋白(Myo) 存在于心脏骨骼的横纹肌中。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释

放到血液中。肌红蛋白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发病1~3h即可出现异常增高。 Myo虽然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Myo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I 的诊断。由于Myo在血中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AMI 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Myo还是AMI 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 肌酸激酶(CK)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即CK-MB(creatine kinase-MB)。当心肌损伤时,CK-MB立刻被释放入血液循环,在心肌损伤后3~4h开始升高,48~72小时降至正常范围。 CK-MB属于传统的实验室“心肌酶谱”项目,在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但是其检测的是酶的活性(单位U/L),酶学检测的特异性较差,容易受到CK-BB、CK-MM等亚基及巨CK的干扰,使结果偏高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卫生部要求有条件的实验室应检测CK-MB质量,质量的测定避免了其它亚型的干扰,特异性较高。 在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中建议,CK-MB应作为心肌肌钙蛋白的替代,当不能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时使用CK-MB。有些CK-MB 正常但心肌肌钙蛋白已升高的患者心脏事件的风险较高。所以CK-MB

骨科医师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例分析专题报告(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围术期处理)

骨科医师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病例分析专 题报告 单位:*** 姓名:***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申报专业 技术职务:*** 2022年**月**日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围术期处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因意外导致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高,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卧床不起,加之高龄,常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内科疾病,给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带来很大的风险。如何践行快速康复(ERAS)理念,对此类患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改善伤后的生活质量,对骨科医生和麻醉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院1例高龄髋部骨折再遇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通过骨科、麻醉科、内科多学科诊疗和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87岁,因晨起时不慎摔倒致右侧股骨颈骨折(见图1)。既往2012年诊断脑梗塞,表现为嗜睡、左下肢无力,经药物治疗好转,无明显后遗症。2015年诊断急性前壁心梗,但未行支架置入再通术,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尼可地尔、螺内酯、托拉噻米、比索洛尔、氯吡格雷)保守治疗。近期心绞痛仍时有发作,心前区憋痛,无明显规律性,休息时亦可发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正常,R波递增不良,左心室肥大,V3、V4导ST段抬高,Ⅱ、Ⅲ、avF导ST压低(见图2)。心脏超声检查示符合左室广泛前壁心梗改变(前间壁及心尖

部),二、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少量反流,肺动脉压力增高(中度,估测值62mm Hg),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实验室心肺生化检查均显示超敏肌钙蛋白I严重升高,B型钠尿肽严重升高(见表1),肝肾离、凝血及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查体:双下肺呼吸音减弱,左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动脉血气分析示动脉氧分压65mm Hg。下肢血管彩超示:左胫前动脉中上段节段性闭塞可能,双下肢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心内科会诊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塞,Killip分级I级。

【头条】NEJM最新综述:大型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评估与管理

【头条】NEJM最新综述:大型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并 发症的评估与管理 尽管大型非心脏手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手术也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脏原因所致死亡、心肌梗死或损伤、心搏骤停、充血性心力衰竭。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Devereaux PJ等阐述了围术期(麻醉诱导开始至术后30 min)心脏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术前预测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方法、围术期心脏干预措施和术后监测等内容。相关内容于2015年12月发表在N Engl J Med杂志上。 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全球,每年有超过2亿人进行大型非心脏手术,并且上述患者数量每年仍在增加,患者的平均年龄和心脏并发症发生风险也在增加。全球,每年超过1000万人在非心脏手术后30 d内发生重大心脏并发症。在美国,围术期死亡为导致患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围术期重大心脏并发症在围术期死亡中占至少1/3,可显著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 图1显示了能够引发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术前因素、术中因素和术后因素,术前因素包括慢性疾病、最近发生疾病(术前6个月)、术前存在急性疾病。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一些慢性心脏病(如冠状动脉疾病)可引发术后心脏并发症。一些慢性疾病(如肾功能不全)也与围术期心脏并发症显著相关。上述相关性可能提示,上述疾病为未知心脏疾病的替代指标,相关疾病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如出血)增加围术期心脏并发症发生风险。与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独立相关的术前疾病包括术前6个月内发生高危冠状动脉疾病[如心肌梗死、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C)病情分级Ⅲ或Ⅳ级、心绞痛]、术前3个月内发生卒中、术前6个月植入冠状动脉支架。需要紧急进行手术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课件全文)NT-proBN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在心衰的诊断治疗和鉴别,心衰患者的治疗状况分析及预后状况判断。 心衰是指HF,泛指心脏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以致组织量血流减少,肺循环或者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血液进入心脏后流不出来。心衰是以后总常见的血管疾病,可以分为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右心或者全心力衰竭,其症状是:心脏扩大,呼吸困难,紫绀,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下肢水肿,静脉压增高。对于心衰的诊断,现有方法(诊断,心电图)特异性比较差,现在在临床缺乏可靠客观的临床检验手段,导致难以鉴别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所以其被误诊当做心衰患者进行过度治疗。 现在我们看一下,心衰竭的诊断方法,首先是症状,比如呼吸困难,疲劳,水钠潴留,这个诊断没有特异性。辅助诊断有:心电图,胸片,肺功能,行走实验,这些方法缺乏标准化,对结果有主观性。另外实验室检查像HDL/LDL,甘油三酯,血小板计数,甲状腺功能,临床表现和预后关系不明确和不客观,但是不便于监测心衰的预后和治疗。影像检查和血检查以及心脏超声是心衰检查的金标准,但是不同中心检查结果没有可比性,而且设备昂贵,缺乏标准化。

接下来我们看下NT-proBNP,他是唯一可以观反映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我们看其产生的过程,心脏受损后首先产生一种前BNP 性原,前BNP原被一种酶切掉一个信号肽,然后在一个内切酶的作用下,从中间切开,从而形成一个NT-proBNP和BNP。为什么要选择NT-proBNP,因为其在体外更稳定,如在EDTA血浆标本中的稳定性试验比较中,BNP在室温的稳定性小于4小时,而NT可以大于或者等于48小时,所以NT在体外的稳定性好于BNP。下面我们看二者的生物特性差异,NT和BNP的半衰期为60~120min而BNP仅为20min,所以NT在血液的浓度中比较高而BNP比较低。NT无生理活性,而BNP有生理活性,因此,NT与BNP虽然具有相似的临床意义,但是NT具有更高的检验价值。 下面我看下NT的生物学特性, 1其是直链结构,不具生物学特性,体外稳定,肾脏清除 2半衰期60~120min在血液中清除较慢,浓度高,是BNP的15-20倍。 3血液浓度与心功能障碍程度成正相关,NT水平不受体位,日常活动等因素影响,也不受日内日间活动的波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以使用血清或者血浆,抗干扰性强,不受治疗合或BNP的干扰。我们重点看下NT的临床意义, 1是最佳的确诊和排除心衰的生物标志物, 2是急性呼吸困难原因的鉴别 3是心衰患者的危险分层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等: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指导意见(2017)

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指导意见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骨科崩醉学组 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该类患者常伴发多种并存疾病和合并症,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不当,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本指导意见根据相关文献、专家共识和指南制定,提出改善患者转归的假设干建议,包括手术时机选择、术前评估和准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麻醉和镇痛方案选择、术中呼吸循环管理以及术后康复方案等方面,以加强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一、发病率和预后 髋部骨折常见于老年女性患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为957.3/10万和414.4/10万,髋部骨折中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占75%。由于对骨质疏松和跌倒的有效预防,自1995至2005年这10年间,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下降24.5%和19.2%。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并存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35%〕、呼吸系统疾病〔14%〕、脑血管疾病〔13%〕、糖尿病〔9%〕、恶性肿瘤〔8%〕和肾脏疾病〔3%〕。约70%患者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Ⅲ~Ⅳ级。 由于并存疾病的存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比同龄人群高3倍。调查显示该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3%~13.9%,术后6个月死亡率增至12%~23%,男性患者死亡率高于女性,约3/4老年患者的死因与其并存疾病有关。转归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依次为

高龄〔>90岁〕、器官储藏功能下降、并存疾病和合并症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比择期髋关节置换术高6~15倍。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活动能力恢复困难,能完全恢复术前活动能力的仅占1/3,50%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借助辅助装置生活,25%患者需要长期家庭护理。 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 98%老年髋部骨折需要采用外科治疗,手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采用非手术治疗者30 d 住院死亡率是采用手术治疗者的2倍。早期手术治疗〔如入院48 h内实施手术〕除可减轻患者疼痛外,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术后自理能力。与入院48 h内手术相比,48 h后手术者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增加41%,1年全因死亡率增加32%;患者手术拖延时间越长,住院死亡率越高;而在48 h内手术可降低术后死亡风险,比值比〔OR〕=0.74,95%可信区间〔CI〕:0.67~0.81。此外,错过最正确手术时机也会导致肺部感染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导致手术延迟的因素通常源于管理和医疗因素。需要尽量防止因管理因素导致的手术延迟。建议应积极创造条件及早手术,条件具备时强烈建议在髋部骨折后24~48 h内实施手术。 三、术前评估和准备 1.急诊室处理:急诊室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后,应在1 h内完成初级评估,4 h内收入专科病房。评估内容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疼痛、精神状态、内科并存疾病和治疗状况、伤前活动度和功能、压疮风险、营养状况、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并进行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I扫描〕。

钠尿肽高的临床意义

钠尿肽高的临床意义 脑钠肽检测系统及临床意义 1. 命名:脑钠肽又称B型钠尿肽,英文缩写BNP;N末端B型钠尿肽是脑钠肽前体之一,英文缩写为NT-proBNP。 2. 简述:1988年deBold从猪脑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利钠利尿作用的多肽,命名为脑钠肽,即B型钠尿肽(BNP)。BNP主要在心室分泌,人心肌细胞首先合成的是含有108个氨基酸的B型钠尿肽原,之后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被切割为含有76个氨基酸的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的C端多肽BNP。钠尿肽家族包括由二硫键连接的环状结构,可与钠尿肽受体结合发挥利钠、利尿、扩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的作用;而NT-proBNP无生物学活性。当心室容量负荷或者压力负荷增加时,心肌合成和释放BNP/NT-proBNP就会增多。 3. 检测系统: A. BNP:检测所用单克隆抗体针对的抗原表位有差异,没有统一的参考 物,各厂家所使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不同,各检测系统之间BNP测定结 果就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测定的高值时差异较大。目前检测系统以美国 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为指南,以最早的Biosite为标准,对 各分析系统结果进行比较,保证医学决定水平一致性。 B. NT-proBNP:其检测采用针对相同氨基酸残基的多克隆抗体,两个检测 系统之间具有类似的检测线性和功能灵敏度。但国内外研究表明, NT-proBNP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同龄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人群 年龄的增长升高幅度更大。欧洲的NT-proBNP的参考范围为:<50岁, 男性84pg/ml,女性155pg/ml;>50岁,男性194pg/ml,222pg/ml。年龄 与性别的差异分析其原因有:一方面老年人心肌变得僵硬,室壁张力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与HCY检测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与HCY检测临床意义 仝淑花;胡俊青;唐彪;何三民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4(024)0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AMI患者53例及同期健康对照组50名,分别采集静脉血2mL,检测血清NT-proBNP和HCY 水平.根据ROC曲线判断两者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AMI组治疗前NT-proBNP(2032.01 ±423.50)pg/mL,HCY(18.11±5.62) μ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405.14±344.01)pg/mL、(14.68±2.84)μmol/L,也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2.69±28.91) pg/mL、(13.72±3.44)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和HCY对AMI最佳分界诊断界值分别为51.42pg/mL和13.13 μmol/L.结论血清NT-proBNP和HCY的检测对早期AMI具有较好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能为AMI患者提供早期风险预测以及指导临床科学治疗. 【总页数】3页(P97-99) 【作者】仝淑花;胡俊青;唐彪;何三民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金华321000;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金华321000;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金华321000;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金华3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和Hcy水平的临床意义 [J], 徐守阳 2.NT-proBNP和Hcy检测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J], 肖学文 3.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和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郭晓霞;裴东旭 4.血清NT-proBNP、hs-CRP、Hcy、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意义 [J], 于晓阳;冯杰雄;何寿富 5.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和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郭晓霞; 裴东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B型钠尿肽检验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B型钠尿肽检验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 B 型钠尿肽(BNP)水平在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浆BNP水平并比较。结果AMI组患者血浆BNP均明显高于UA 组和对照组(P<0.01),UA 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伴心功能不全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AMI者(P<0.01);AMI伴心功能Ⅲ~Ⅳ级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AMI伴心功能Ⅰ~Ⅱ级者(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于AMI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早期预测AMI伴心力衰竭(心衰)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B 型钠尿肽;临床诊断 AMI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该动脉本身病变引起[1],往往发病突然,若失治误治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及早地识别AMI,并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合理的治疗尤为重要。在临床中,AMI伴发心衰有时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患者有时甚至感觉不明显,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BNP作为反映左心室功能变化的特异性指标,敏感性较高,在AMI的诊治及预后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血浆BNP能明显地反映心肌受损程度,BNP水平越高,心肌受损的程度越高。本研究对AMI患者血浆BNP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5年5月本院确诊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AMI组男40 例,女46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 2.2±6.8)岁;UA 组男42例,女43例,年龄42~70 岁,平均年龄(52.4±5.6)岁;对照组男48 例,女42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 3.8±5.9)岁。 1. 2 诊断标准AMI诊断参照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命名规则和诊断标准。 1. 3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无精神疾病且可配合治疗者;③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1. 4 排除标准①所有健康患者经体检和问询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②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肾功能衰竭等患者;③近期有服用可能影响心功能药物史的患者。 1. 5 方法采取并检测三组血浆BNP水平,其中UA 组和AMI 组采集时间为胸痛发作后12 h内;对照组于空腹12 h 后采集。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N 末端 B 型钠尿肽前体(课件全文)NT-proBNP N 末端B 型钠尿肽前体在心衰的诊断治疗和鉴别,心衰患者的治疗状况分析及预后状况判断。 心衰是指HF,泛指心脏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以致组织量血流减少,肺循环或者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血液进入心脏后流不出来。心衰是以后总常见的血管疾病,可以分为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右心或者全心力衰竭,其症状是:心脏扩大,呼吸困难,紫绀,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下肢水肿,静脉压增高。对于心衰的诊断,现有方法(诊断, 心电图)特异性比较差,现在在临床缺乏可靠客观的临床检验手段, 导致难以鉴别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 所以其被误诊当做心衰患者进行过度治疗。 现在我们看一下,心衰竭的诊断方法,首先是症状,比如呼吸困难,疲劳,水钠潴留,这个诊断没有特异性。辅助诊断有:心电图, 胸片,肺功能,行走实验,这些方法缺乏标准化,对结果有主观性。另外实验室检查像HDL/LDL甘油三酯,血小板计数,甲状腺功能,临床表现和预后关系不明确和不客观,但是不便于监测心衰的预后和治疗。影像检查和血检查以及心脏超声是心衰检查的金标准, 但是不同中心检查结果没有可比性,而且设备昂贵,缺乏标准化。 接下来我们看下NT-proBNR他是唯一可以观反映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我们看其产生的过程,心脏受损后首先产生一种前BNP性原, 前BNP原被一种酶切掉一个信号肽,然后在一个内切酶的作用下,从中间

切开,从而形成一个NT-proBNP和BNP为什么要选择NT-proBNR 因为其在体外更稳定,如在EDTA血浆标本中的稳定性试验比较中,BNP 在室温的稳定性小于4小时,而NT可以大于或者等于48小时,所以NT在体外的稳定性好于BNP下面我们看二者的生物特性差异,NT和BNP的半衰期为60~120min而BNP仅为20min,所以NT在血液的浓度中比较高而BNP比较低。NT无生理活性,而BNP有生理活性,因此,NT与BNP虽然具有相似的临床意义,但是NT具有更高的检验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型钠尿肽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型钠尿肽的变化【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利用美国德灵公司(DADE BEHRIN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水平,并参照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 型钠尿肽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Killip 3~4级组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也明显高于Killip 1~2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显着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心肌梗死;B型钠尿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hange in B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The BNP levels of 60 patients diagnosed

as AMI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60 healthy controls were detected by DADE BEHRING clinical chemistry system. Results The BNP level of the AMI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The BNP level was higher in the AMI patients with a heart function of Killip 3-4 than in those with Killip 1-2, and the BNP level was also higher in the AMI patients with a LVEF≤40% than in those with a LVEF40%. 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BNP of AMl patients is related with heart function.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 natriuretic peptide 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钠尿肽家族中的一员,是由心室分泌的一种新的钠尿肽,其主要作用为排钠、利尿和扩张血管等[1],对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室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AMI)、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B型钠尿肽和血β2微球蛋白对慢性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B型钠尿肽和血β2微球蛋白对慢性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血β2微球蛋白与慢性心肾综合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将其分为单纯心衰组(73例)和心肾综合征组(59例)。测量两组患者血液中BNP及β2微球蛋白的浓度。结果: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患者BNP与血β2微球蛋白的浓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为(438±262)pg/ml vs (584±219)pg/ml(P<0.05),(1.81±0.57)mg/L VS (3.78±0.83)mg/L(P<0.01)。结论:联合检测BNP和血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有利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关健词】B型钠尿肽;血β2微球蛋白;心肾综合征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心力衰竭常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Roneo等[1]将心肾综合征分为五型,慢性心功能异常引起进行性的肾功能不全即为慢性心肾综合征(2型心肾综合征)。如何早期明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是否合并肾功能损伤,国内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血β2微球蛋白与慢性心肾综合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2例为研究组。其中男68例,女64例,根据有无肾功能下降分为单纯心力衰竭组和心肾综合征组。心力衰竭入组标准: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为心功能Ⅱ~Ⅲ级,慢性肾功能不全,采用肾小球滤过率GFR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血浆BNP检测患者于入院后于安静状态下采取2 ml抽取肘静脉血2 ml,加入EDTA抗凝试管摇匀,应用美国Biosite公司生产的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衰诊断仪进行定量测定,取250 μl血加入检测板,诊断仪通过测定荧光强度,计算样本中的BNP浓度。 1.2.2 所有研究对象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检测反映肾功能的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课件全文)NT-proBNP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在心衰的诊断治疗和鉴别,心衰患者的治疗状况分析及预后状况判断0 心衰是指HF,泛指心脏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以致组织量血流减少,肺循环或者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血液进入心脏后流不岀来。心衰是以后总常见的血管疾病,可以分为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右心或者全心力衰竭,其症状是:心脏扩大,呼吸困难,紫组,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下肢水肿,静脉压增高。对于心衰的诊断,现有方法(诊断,心电图)特异性比较差,现在在临床缺乏可靠客观的临床检验手段,导致难以鉴别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所以其被误诊当做心衰患者进行过度治疗。 现在我们看一下,心衰竭的诊断方法,首先是症状,比如呼吸困难,疲劳,水钠潴留,这个诊断没有特异性。辅助诊断有:心电图,胸片,肺功能, 行走实验,这些方法缺乏标准化,对结果有主观性。另外实验室检查像 HDL/LDL甘油三酯,血小板计数,甲状腺功能,临床表现和预后关系不明 确和不客观,但是不便于监测心衰的预后和治疗。影像检查和血检查以 及心脏超声是心衰检查的金标准, 但是不同中心检查结果没有可比性,而 且设备昂贵,缺乏标准化。 接下来我们看下NT-proBNR他是唯一可以观反映心衰严重程度的指 标,我们看其产生的过程,心脏受损后首先产生一种前BNP性原,前BNP 原被一种酶切掉一个信号肽,然后在一个内切酶的作用下,从中间切开,从而形成一个

NT-proBNP和BNP为什么要选择NT-proBNR因为其在体外更稳定,如在EDTA血浆标本中的稳定性试验比较中,BNP在室温的稳定性小于4小时,而NT可以大于或者等于48小时,所以NT在体外的稳定性好于BNP下面我们看二者的生物特性差异,NT和BNP的半衰期为60~120min而BNP仅为20min,所以NT在血液的浓度中比较高而BNP比较低。NT无生理活性,而BNP有生理活性,因此,NT与BNP虽然具有相似的临床意义,但是NT具有更高的检验价值。 下面我看下NT的生物学特性, 1其是直链结构,不具生物学特性,体外稳定,肾脏清除 2半衰期60~120min在血液中清除较慢,浓度高,是BNP的15-20 倍。 3血液浓度与心功能障碍程度成正相关,NT水平不受体位,日常活动等因 素影响,也不受日内日间活动的波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以使用血清或者血浆,抗干扰性强,不受治疗合或BNP的干扰。我们重点看下NT的临床意义,1是最佳的确诊和排除心衰的生物标志物, 2是急性呼吸困难原因的鉴别 3是心衰患者的危险分层 4是心衰患者治疗疗效检测及预后评估。 第一点,最佳的确诊和排除心衰的生物标志物。前中华医学院心血管分会专家胡大一教授说过“无论是新发的急性心衰,还是慢性心衰,NT的水平均会显著上升,其幅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平行,病情缓解或有效治疗后下降。” 第二点,NT的临界值,排除心衰的临界值,非急性心衰小于 125pg/ml,阴性预测值PV和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 87. 15%和94. 51%, 第二点,急性心袞是300pg/ml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