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

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较cTnI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

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

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

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

肌红蛋白(Myoglobin)

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3、多种肌病(如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等)

升高。

4、急慢性肾功能极度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休克等会升

高。

正常参考值

28-72ng/ml

25-58ng/ml

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K-MB)

检测血清CK-MB质量是诊断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重要指标,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症状发生3-8小时就可在血中测到,并可根据病情维持可测水平至较长一段时间。

其他一些临床情况,如横纹肌溶解和中风,CK-MB也可以升高就实验室诊断而言,检测CK-MB、TNT和肌红蛋白就能够对以上疾病作鉴别诊断。CK-MB检测的灵敏度取决于标本采集的时间,因此,系列动态

检测具有实际意义。

测定质量与测定活性方法相比,其优点是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不受体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特别是抑制剂和激活剂的影响,当血液中有酶抑制剂存在,或因基因缺陷,合成了无活性的酶蛋白时,可以测出灭活的酶蛋白量,有利于疾病诊断和科学研究。因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质量测定较活性测定对疾病的诊断价值高。

正常参考值

肌酸激酶同功

酶男

性:<4.94ng/ml

(CK-

MB)

女性:<2.88ng/ml

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1.NTproBNP和临床诊断

(1) 诊断心力衰竭(HF)

由于心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较多且缺乏特异性,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个体差异且与年龄、心功能受损程度、病因、病程密切相关,所以临床上难以采用单一的方法确诊心衰。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呈负相关关系,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在没有心力衰竭表现和左心室功能衰竭的患者中,NTproBNP水平最低;在确诊左心室功能衰竭但没有出现急剧恶化的患者中,NTproBNP水平中等程度增高;在心力衰竭处于失代偿期的患者中,NTproBNP水平最高。因此,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参照CHF的Framingham诊断标准,NTproBNP在CHF实验室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在心力衰竭晚期患者中,有时可出现NTproBNP低值的逆向现象,这可能是心室释放NTproBNP衰竭所致。

(2) 鉴别诊断呼吸困难

依据NTproBNP水平升高来鉴别心力衰竭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比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诊断更具精确性(P<0.001)。选用ROC曲线进行评价,BNP以100ng/L为诊断界限的灵敏度是90%,特异性为80~90%,鉴别准确率为83%。选择多个研究参数对1586位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实验,证实了BNP/NTproBNP在鉴别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中的临床价值。

(3)诊断其他疾病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也明显升高,且较

ANP水平的变化出现得早,升高幅度大,与心肌肥厚的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血浆BNP/ NTproBNP水平的升高可作为高血压性心肌肥厚一项

早期诊断指标。

2. NTproBNP和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价

(1)BNP/NTproBNP和药物疗效的观察

①在治疗心衰、高血压、肾衰和糖尿病等过程中,通过检测NTproBNP 可以监测、评价药物疗效,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信息。例如,用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剂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心衰倾向,通过检测NTproBNP可以提示临床调整药物剂量。例如,在用ACE抑制剂治疗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时,血浆中高浓度的NT-proBNP下降水平与室壁厚度的降低呈正相关,可以反映治疗期间左室肥厚程度

的变化,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②在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例如使用柔红霉素(DNR)治疗急性白血病,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和药物剂量正相关。因此,通过检测NTproBNP,临床上可以控制药物剂量,选择最小毒性有效剂

量进行治疗。

(2)NTproBNP和心衰治疗效果的评价

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 NTproBNP 水平开始下降;在治疗无效或是心功能进行性衰退的患者中, NTproBNP水平没有下降,甚至继续升高。例如,在用ACE抑制剂治疗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时,血浆中高浓度的NTproBNP下降水平与室壁厚度的降低呈正相关,可以反映治疗期间左室肥厚程度的变化,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3. NTproBNP和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估

(1)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预后评价

在CHF患者中,不依赖年龄,NYHA分级,原心功能损伤,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因素,高水平NTproBNP和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上升密切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使用NTproBNP水平对死亡率进行预测要比使用NYHA分级更为准确。在对慢性心衰的门诊患者研究中发现,使用血浆NTproBNP水平预测死亡率或判断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必要性比选用心肺实验检测O2峰值有效的多。在CHF患者中, NTproBNP水平升高与患者的突然死亡率独立相关。NTproBNP水平变化除了与死亡率有关外,也可以用于预测CHF患者再次入院的可能和评价急诊室治疗CHF的效果,相比之下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却没有同样的预后评价作用。在由心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CHF患者中,依据NTproBNP水平同样能够提供预后信息。进一步实验显示,在一些持续高水平NTproBNP的CHF患者中,即使采取了有效治疗,获得预期治疗效果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2)对其它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价:

NTproBNP水平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价中也具有一定价值。例如,在急性心肌损伤后, NTproBNP升高表明患者处于左心室重构或左心室衰竭甚至死亡的危险中。而且,依据NTproBNP水平评价预后不受年龄、心衰病史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因素影响。甚至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心肌坏死和心衰患者中,NTproBNP水平变化也和死亡危险系数正相关。同样,由右心室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中,如肺心

病、肺源性高血压(PPH),NTproBNP也能提供类似的预后信息。进一步研究表明,无论患者是否表现出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死亡率的上升和NTproBNP水平升高正相关。这表明NTproBNP检测在普通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级中也可发挥作用。

4.NTproBNP的其他临床应用

(1)NTproBN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危险分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MI)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在ST段没有抬高的ACS患者中,建议使用NTproBNP来进行危险分级。在ACS患者中,心肌细胞会受到缺氧、心肌缺血、左心室透壁压升高和血管扩张等因素刺激,诱导NTproBNP大量合成分泌,血浆中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一般认为这是由以下两种机制引起的:

① NTproBNP水平升高是急性或者陈旧性心肌坏死所致左心室功能障碍的结果。BNP/NTproBNP水平和ACS的危险系数正相关,可以预测左心室损伤所致的死亡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② NTproBNP水平升高是心肌细胞局部缺血导致心肌细胞牵拉的结

果。NTproBNP水平和心肌缺血的范围正相关。

而且, NTproBNP水平升高程度与继发MI和心律不齐的可能性密切相关。MI时,血浆中NTproBNP水平迅速升高,甚至可超过正常水平的60倍。心肌坏死和局部张力的变化可能是促进NTproBNP合成和释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一般在梗死后20h,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达到高峰。此后,血浆中的NTproBNP以两种方式发生变化:⑴单时相方式,升高的NTproBNP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⑵双时相方式。梗死

后5d,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形成第2次高峰。左心室功能异常可能是形成第2次峰值的原因。因此,通过改善心功能,如减少前后负荷和舒张冠脉血管以及增加冠脉血流量就有可能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的损伤程度。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在心肌梗死(MI)后,测定血浆中NTproBNP水平。这不仅可识别有无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而且在判断左室重构和死亡危险方面可能优于心动超声(ECG)诊断。因此,检测NTproBNP水平可做为早期MI和心肌缺血损伤后心功能障碍

的一项实验室检测指标。

(2)评价心功能的客观指标:

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改善心功能则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推荐使用NTproBNP 检测,结合心电图、负荷实验、X线检查、ECG和放射性核素显像等检查结果,能提高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判定心功能分级

的客观性。

(3)评价心舒张功能损伤:

和心舒张功能损伤相关的疾病中NTproBNP水平会持续上升,例如大动脉狭窄、肥厚性心肌炎、限制性心肌病等。排除心收缩功能对NTproBNP水平的影响,建立合适的模型发现:在左心室功能受保护的患者中, NTproBNP水平变化和心舒张功能障碍多普勒指数相关,在心舒张功能损伤的人群中,NTproBNP会上升,尤其是在形成限制性充盈模式的病例中NTproBNP水平最高。

(4)NTproBNP和健康筛查:

由于NTproBNP的水平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难以确立单一的参考范围,限制了它在健康筛查中的应用。但是通过调整筛查目的和筛查高危人群,选择特定阈值,仍可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尽管在健康年轻人群中通过检测NTproBNP筛查心衰病人不具备足够的阳性预期值,但是也有文献报道在心血管因素高危人群中检测NTproBNP筛查心衰仍有一定价值。在对高年龄组的危险人群筛查中,当BNP阈值设为50ng/L时,诊断心衰的灵敏度达到96%

正常参考值:* 单位: pg/ml

Pack insert< 50

岁50 - 65 岁

男女男女n

1381 888 458 254

均值

* 28.5

52.9 57.6 69.9

中位值

* 20.0

41.4 35.5 70.4

97.5% 百分点

* 88 153

227 334

cTnI,Myo和mCK-MB的单独评价

项目增高时间恢复正常时间临床关联性缺点

Myo 1-2h 24h 1、 AMI早期诊断指标 1 、心梗发生较慢时。可有

阴性结果

2 、可监测再梗,

3 、可评价溶栓是否再灌注。 2、缺乏特异性。

mCK-MB 3-8h 48-72h 对诊断心梗有较强特异性。特异性仍嫌不足。

cTnT 2-8h 14day 1 、是目前诊断AMI最特异的指标早期AMI,没有Myo敏感

2 、可用于心梗发生较慢患者的诊断。

Myo,CK-MB 和cTnT三项指标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别Myo mCK-MB cTnI

推荐的临床意义

1

增高增高增高

诊断急性心梗(AMI)

2

增高正常增高诊断急性

心梗(AMI)

3

增高正常正常早期

AMI可能,骨骼肌损伤

4

增高增高正常过去12小时内心

肌细胞有坏死

5

正常增高增高过去12小时内

心肌细胞有坏死

6

正常正常增高过去

12-26小时可能有AMI

7

正常增高正常心肌或骨骼肌损

伤,可能有AMI

8

正常正常正常排除急性

心梗(AMI)

几点说明:

1 Mb在胸痛发生后1-2小时内,即可升高到有诊断意义的水平,并于24小时内可恢复正常。可用于再梗和溶栓的监测。但是,此检验缺乏特异性,骨骼肌损伤时也明显增高。

2 mCK-MB在胸痛后3-8小时上升,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恢复正常,排除骨骼肌损伤后,可做为AMI诊断的主要生化指标。

3 cTnI在胸痛后4-6小时上升,12小时达高峰,14天后才恢复

正常,特异性强,是目前诊断AMI诊的生化"金指标"。

4 定量观察上述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对分析病情,指导治疗有重

要参考价值。

注:由于cTnT、Myo、CK-MB在AMI时血中升高和达到高峰的时间不同,故最好三项指标同时测定并每隔2小时测定一次,以免漏诊和

误诊。

心梗三项

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 文章来源:检验科生化室|作者:高梅兰更新时间:2013-05-23 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指标。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上是一种很有效的指标。若患者具有CK—MB 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序列性变化,且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应考虑AMI。CKMB质量(CK-MB mass)用于心梗的诊断时,所用诊断界值推荐为正常人参考数值上限的99%分位。CK-MB mass胸痛发作3小时后的诊断AMI阳性率可达50%。6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80%。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总CK测定比较,CK-MB的峰时稍有提前,且消失也较快。由于诊断窗较窄,无法对发病较长时间的AMI 进行诊断。临床上也可利用这一点对再梗死进行诊断。溶栓治疗时,CK-MB早期升高及短时间内达峰是AMI的征兆。下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CK-MB增加2.2倍以上,前壁AMI 在治疗2小时后增加2.5倍以上,均提示心肌出现再灌注,上述标准的敏感度为85%,敏感度为100%。 肌钙蛋白是由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肌钙蛋白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横纹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肌钙蛋白是肌动蛋白肌球蛋白ATP酶的抑制物。肌钙蛋白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形式,肌钙蛋白I仅仅存在于心脏组织。应用抗cTnI单克隆抗体可以实现cTnI的特异性检测,所以cTnI已经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标准诊断方法,特别是当心电图检测无异常时,可以用cTnI指标作为诊断手段。已有报道指出,在诊断AMI、心挫伤、不稳定型狭心症患者的心肌特异性障碍性疾病时,检测cTnI浓度是非常有效。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在4-8小时以内cTnI由于心肌受到障碍被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其浓度脱离健康人的浓度范围。通常,AMI发病后12-18小时后,cTnI 浓度达到最高,并且维持5-10日。对于AMI患者,cTnI浓度在治疗过程中的增减情况与CKMBmass是类似的。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检测心肌障碍、特别是骨骼肌障碍上,cTnI 指标比CK-MB更有效。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 文章来源:检验科生化室|作者:高梅兰更新时间:2013-05-23 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指标。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上是一种很有效的指标。若患者具有CK—MB 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序列性变化,且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应考虑AMI。CKMB质量(CK-MB mass)用于心梗的诊断时,所用诊断界值推荐为正常人参考数值上限的99%分位。CK-MB mass胸痛发作3小时后的诊断AMI阳性率可达50%。6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80%。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总CK测定比较,CK-MB的峰时稍有提前,且消失也较快。由于诊断窗较窄,无法对发病较长时间的AMI

不稳定型心绞痛-刘应绿

姓名刘应绿科室内二科床号16床住院号1300928 入院记录 姓名刘应绿家庭住址民勤县薛百乡长城五社 性别男工作单位无 年龄 6 6岁入院日期2013-01-18 籍贯甘肃民勤病史记录日期2013-01-18 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本人及家属 职业农民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主诉:劳力性胸痛1年余,加重20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年余,劳力后出现发作性胸骨后刺痛,每次发作持续约3-5分钟,经休息后可缓解,在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心肌缺血”,给予药物治疗后略好转。此后上述症状经常于劳力后发作,经休息后缓解,并间断自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20天前因劳力后胸痛发作次数较前明显频繁,伴气短,经休息可缓解,但无心悸、胸闷、气短、出汗、反酸、恶心、呕吐、浮肿、尿少等症,为进一步检查治疗,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冠心病、心绞痛”收住本科。自本次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及休息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病及消化性溃疡等病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到过地方性疾病流行区及疫区,生活基本规律,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吸烟40年,平均约20支/日,无饮酒嗜好,无冶游及性病史。 家族史:家族中其他成员均健康,无类似疾病,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4℃P78次/分R18次/分Bp110/70mmHg

姓名刘应绿科室内二科床号16床住院号1300928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可,自动体位,步入病房,问答切 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瘀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双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 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耳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流出,乳突无压痛, 鼻中隔居中无偏移,副鼻窦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咽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肝颈回流征阴性。胸 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 动无弥散,距左锁骨中线内约0.5cm,心率7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 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 脾未触及,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双肾区 叩击痛阴性。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正常,双下肢无 水肿。生理反射正常存在,Babinski`s等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 2、胸部正位片示:两肺纹理增重。 3、心梗三项示:cTnI:2.18ng/ml、CK-MB<5 ng/ml、Myo<5 0ng/ml。 4、NT-proBNP:<100pg/ml。 初步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医师签名: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其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其护理 经桡动脉造影操作顺序: 桡动脉→肱动脉→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升动脉→主动脉根部→左右冠状动脉口 冠状动脉造影术就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经皮穿刺外周动脉将冠状动脉造影管送至主动脉根或左、右冠状动脉口,推注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将冠状动脉正常或异常的形态学直观的显示出来,为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直接可靠的证据。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入路 冠状动脉造影多取四肢动脉入路,尤其经皮穿刺桡动脉最常用,也可穿刺股动脉或肱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常用的投照体位 投照体位的定义是冠状动脉造影时,投照体位以影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即从影像增强器位置来观察心脏,而不是根据X线束的方位来定位。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 1、对药物治疗中心绞痛仍较严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考虑介入性治疗或 旁路移植手术。 2、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3、中老年病人心脏较大、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疑有冠心病而无创性检查未能 确诊者。 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 5、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或PCI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 变评价。 7、无症状冠心病,其中对运动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 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的禁忌症: 1、碘过敏或造影剂过敏。 2、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3、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快速房颤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4、未纠正的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5、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6、出血性疾病如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7、病人身体情况不能接受和耐受该项检查者。 8、发热及重度感染性疾病。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2010年10月25日阅读次数:674 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 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较cTnI 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 肌红蛋白(Myoglobin) 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3、多种肌病(如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等)升高。 4、急慢性肾功能极度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休克等会升高。 正常参考值 男性 28-72ng/ml 女性 25-58ng/ml

心梗三项与D-二聚体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心梗三项与 D-二聚体在心肌梗死诊断中 的临床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心梗三项与D-二聚体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将 同时期进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针对研究对象心梗三项与 D-二聚体进行联合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 肌酸激酶同工酶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心肌梗死疑似患者实施心梗三项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能够 比较准确地诊断心肌梗死。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梗三项;D-二聚体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且具有比较高的致死率。在临床上,该 疾病具有发病急和病情恶化速度快等特点[1]。针对该疾病,需要在实施急救的基 础上进行准确地诊断,从而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在这一基础上制定进一步的 治疗方案。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患上心肌梗死之后,患者的心梗三项检测结果 数据以及与D-二聚体数值都会出现一定的异常变化[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时期进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中,有男性研 究对象24人,女性研究对象16人。研究对象年龄47—75周岁,平均年龄 58.1±5.7周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本次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心梗三项

仪器:雷度(RADIOMETER)AQT90 FLEX 试剂:肌钙蛋白I测试卡(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肌酸激酶MB同工酶测试 卡(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肌红蛋白测试卡(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标本:全血,静脉采血2~3ml,注入黄色EDTA·K 抗凝管,颠倒混匀数次。 2 1. 二聚体联合检测 仪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 试剂:INNOVANCE*D-Dimer试剂(免疫比浊法) 标本:使用枸橼酸盐抗凝的乏血小板的血浆。通过仔细混合1分柠檬酸钠(0.11mol/L或3.2%)和9份静脉血,获得血浆。在采集血液后,以1500xg- 2500xg直接离心血液试管15分钟。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1)在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体检时以及实验组患者入 院治疗24小时之后,于清晨采集其空腹静脉血作为检测样本。(2)心梗三项标本:静脉采血2~3ml,注入黄色EDTA·K 抗凝管,颠倒混匀数次。D-二聚体标本: 2 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在采集血液后,以1500xg- 2500xg直接离心血液试管15分钟,获得血浆。(3)在完成血浆分离之后,于第 一时间检测心梗三项和D-二聚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1.3评价指标 本研究检测指标为心梗三项以及D-二聚体。心梗三项包括肌钙蛋白(Tn I)、肌红蛋白(Myu)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参考范围为23-112 ng/mL。肌钙蛋白参考范围为0.010-0.023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参考范围为 2.0-7.2 ng/mL。若患者上述指标中的某一项检测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则该项目 检测结果为阳性。D-二聚体的参考范围为﹤5.5 mg/L。 1.4统计学方法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 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较cTnI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 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 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

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 肌红蛋白(Myoglobin) 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3、多种肌病(如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等) 升高。 4、急慢性肾功能极度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休克等会升 高。 正常参考值 男 性 28-72ng/ml 女 性

MYO、CK-MB、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MYO、CK-MB、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表现并且研究其临床意义,选择合适人群进行研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是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种高死亡率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吸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等危险因素也持续增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断增加,从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负担。 据统计,全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为250万人。在未来10年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将持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于肿瘤,是国民总死亡的首要原因,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欧美和国内都很高。特别是在中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并逐渐趋向于年轻化。虽然医疗机构的检测和治疗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努力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然而,在全球不同地区及不同级别医院内,患者的病死率仍存在差异。因此,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仍然是全球医学界面临的重要挑战。《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报告》表明从2010年起往后20年间,我国人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总死亡数将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占慢性病比重将过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出现以及饮食习惯不同等影响因素对人们身体健康存在较

心梗三项的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的临床意义 心梗是一种恶心的疾病,诊断得越早对病情越有利,而心梗三项就是诊断心梗的标准。心梗三项指标指的是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这三项。这三项是目前医学界中公认最好的检查心梗标志物,这三项的检查可以尽早的发现心梗,为下一步的治疗或抢救争取时间 ★一、肌红蛋白(MYO) 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指标。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上是一种很有效的指标。若患者具有CK—MB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序列性变化,且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应考虑AMI。CKMB 质量(CK-MB mass)用于心梗的诊断时,所用诊断界值推荐为正常人参考数值上限的99%分位。CK-MB mass胸痛发作3小时后的诊断AMI阳性率可达50%。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80%。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总CK测定比较,CK-MB的峰时稍有提前,且消失也较快。由于诊断窗较窄,无法对发病较长时间的AMI进行诊断。临床上也可利用这一点对再梗死进行诊断。溶栓治疗时,CK-MB早期升高及短时间内达峰是AMI的征兆。下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CK-MB增加2.2倍以上,前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增加2.5倍以上,前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增加2.5倍以上,均提示心肌出现再灌注,

诺心妥对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诺心妥对老年 AMI患者 PCI术后心室重 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也是心力衰竭最常见、最重 要的病因之一。据中国AMI 注册登记(CAMI)的研究,我国AMI发病以老年人为多,AMI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2.88 岁,男、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60.83岁和 68.76岁。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治疗已成为目前抢救AMI 的主要手段。但观察发现,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入院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14.3%,即使已行PCI,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仍然倍增。国外报道,在AMI 后1周约66%出现心力衰竭。诺心妥是近年来被公认为具有里程碑式进展的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已广泛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近来有报道, 诺心妥有抑制心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构、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作用。因此,本文 研究观察诺心妥对于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发现诺心 妥对老年AMI患者急诊 PCI 术后的心功能亦具有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自2020年06月至2021年06月在我院诊断AMI并行 急诊PCI治疗的老年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血脂、血糖等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MI 的诊断标准参照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入选标准:①年龄 ≥60岁,发病12h内;②均为首次发生心肌梗死,并且没有PCI治疗及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术(CABG)史,③血压均高于90/60mmHg;④介入治疗取得完全成功;⑤ 患者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左主干病变、心源性休克、糖尿病服用磺脲类药物、严重肾或肝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入院时存在发热及严重电解质紊乱及不同意 急诊手术者等。 1.2 方法:

急性心梗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急性心梗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因素 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取2017.7-2019.1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内科监护室收治共20名 急性心梗合并心脏破裂患者设为A组;同年急性心梗患者未合并心脏破裂患者, 筛选后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14名设为B组,通过单因素研究,探讨急性心梗患者 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出心脏破裂组年龄 (76.5±10.654)岁,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脏破裂组(64.26±12.457)岁;心脏 破裂组性别为女性(12例,66.7%)的所占比,明显高于未破裂组性别为女性的所 占比;并且心梗部位为前壁心梗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后侧壁心梗,以上三方面因素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合并心脏破裂患者预后 极差,死亡率极高,而老年女性急性心梗部位为前壁心梗的尤为危险。护士在临 床工作中,可有着重点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及早预防,尽量减少急性心梗老年女 性突发心脏破裂事件。 关键词:心脏破裂,急性心梗,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临床工作中,急性心梗病人突发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急性心梗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心脏破裂,急性心梗每年的发病率在逐年递增[1]。虽然在35年里急性心梗并发心脏破裂的病例数量逐年降低:1977-1989年中发病率为3.3%,到1990-2000年降至2.8%,到2001-2011年,发病率降低了一半以上,为1.7%[2],但心脏破裂这一突发事件死亡率几乎为100%[3]。心脏破裂是具有突发性和高死亡率的,所以,护士对于急性心梗且合并心脏破裂的高危患者早期病情观察十分必要。而目前对于心脏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大多从医学角度出发,可提供给护理方面的早期预警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为给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急性心梗患者是否为心脏破裂的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的参考,减少发生率,此研究刻不容缓。

浅谈两种方式测定心梗三项结果的比较

浅谈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初期、准确、快速诊断对患者的及时救治和再灌注医治,减少心肌坏死,避免心脏突发事件,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1。心肌梗死三项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ami 的检测中各有其优势,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治ami 具有很高的指导作用目前有许多联合测定心梗三项的方式,各方式测定结果是不是具有可比性,为此,本组实验以强生公司提供的vtros5600 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心肌标志物检测试剂为比较方式,上海贝西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美国原装入口的nano-check 心肌三联检测试剂板及配套检测系统为实验方式.观看nano-check 检测系统的灵敏度,特异性及总符合率,以评判两种方式测定ctni结果是不是具有一致可比性。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2011 年1~2 月份来自本院病人的新鲜标本33 份,男性23 名,女性10 名,平均年龄69 岁。vtros5600 采用新鲜edta-k2 抗凝血浆测定,nano-check 采用病人的edta-k2 抗凝全血检测。 检测方法 1.2.1 nano-checktm poct 法 检测系统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半定量测

定,阳性时,出现紫红色检测线,颜色深浅与物质含量呈正比。试剂由上海贝西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美国原装进口的nano-check 心肌三联检测试剂板及配套检测系统同时检测ctni、myo、ck-mb. 每天进行室内质控。 vtros5600 化学发光法 测定系统用具有化学发光反应的物质标记抗原或抗体,标记后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物经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和理化步骤,然后再加入酶底物或氧化剂,最后以测定发光强度形式测定待测物的含量。每天对仪器进行室内质控,试剂和质控均由强生公司提供。 判断标准 各项目参考值由试剂厂家提供。vtros5600:ctni 的参考值0~ng/l,myo 的参考值0~101ng/l,ck-mb 的参考值0~ng/l。nano-check:ctni 的参考值0~ng/l,myo 的参考值0~107ng/l ,ck-mb 的参考值ng/l。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chiss 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得出p 值,以p<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计算nano-check 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总符合率。 2 结果 肌钙蛋白i 检测结果比较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674 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 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较cTnI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 3-4小时,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临

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 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 估起决定性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 肌红蛋白(Myoglobin) 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 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 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3、多种肌病(如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 肌炎等)升高。 4、急慢性肾功能极度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休克 等会升高。 正常参考值

心梗三项仪解读

紫色————D-二聚体——————————D-Dimer 橙色————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 绿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蓝色————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 红色————肌红蛋白——————————Myo

【心梗三项】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损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各种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心脏标志物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而绝大多数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是胸痛和胸闷憋气。其诱因一般为,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大手术后或大出血休克等。年龄上,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中年男性是患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产品越来越多,并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这三项的组合多被称为“心梗三项”。磁敏免疫分析仪根据临床需求提供了此心梗三项测试卡,可在床旁15min内完成三个项目的检测。其临床意义介绍如下:肌红蛋白(Myo) 存在于心脏骨骼的横纹肌中。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释

放到血液中。肌红蛋白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发病1~3h即可出现异常增高。 Myo虽然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Myo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I 的诊断。由于Myo在血中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AMI 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Myo还是AMI 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 肌酸激酶(CK)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即CK-MB(creatine kinase-MB)。当心肌损伤时,CK-MB立刻被释放入血液循环,在心肌损伤后3~4h开始升高,48~72小时降至正常范围。 CK-MB属于传统的实验室“心肌酶谱”项目,在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但是其检测的是酶的活性(单位U/L),酶学检测的特异性较差,容易受到CK-BB、CK-MM等亚基及巨CK的干扰,使结果偏高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卫生部要求有条件的实验室应检测CK-MB质量,质量的测定避免了其它亚型的干扰,特异性较高。 在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中建议,CK-MB应作为心肌肌钙蛋白的替代,当不能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时使用CK-MB。有些CK-MB 正常但心肌肌钙蛋白已升高的患者心脏事件的风险较高。所以CK-MB

【医星科室】医星医院检验科服务项目!

【医星科室】医星医院检验科服务项目! 医保持卡无需定点直接就医 北京丰台医星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服务项目 临床检验作为一门医学学科,在临床疾病诊断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方便各位患者进行准确、全面的身体检查,现将我院检验科的检测项目进行以下分类: 第一类:常规类 血常规、C反应蛋白、快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四项、尿常规、尿微量蛋白、便常规、便潜血 第二类:全生化类(共42项) 1、肝功(11项)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前白蛋白 2、肾功(4项) 尿素、尿酸、肌酐、β2微球蛋白 3、血脂(8项) 总胆同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自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4、血糖(1项) 5、心肌酶(4项) 乳酸脱氢酶、a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酮、肌酸激酶同工酶 6、同型半胱氨酸(1项) 7、电解质(6项) 钾、钠、氯、钙、磷、镁 8、补体(2项) 补体C3、补体C4 9、免疫球蛋白(3项) 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

10、淀粉酶 11、糖化血红蛋白 第三类:免疫类 免疫类检查包括:乙肝五项、梅毒抗体、丙肝抗体、风湿三项 1、甲功五项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 2、糖尿病二项 C肽、胰岛素 3、女性肿瘤标志物(12项)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242、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72-4、铁蛋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4、男性肿瘤标志物(12项)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242、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72-4、铁蛋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5、心梗三项(荧光免疫法) 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 6、B型钠脲肽(BNP) 7、胃幽门螺杆菌尿素C13呼气试验 血液是人体生命的源泉,它主要是运输毒素和吸收营养的载体,当体内毒素堆积过多,毒素便会沉淀在血管壁上,当气候转凉时,血管便会收缩、痉挛,导致血管内径变细,血粘稠度增高。 冬主藏,主要的目的是给人体内储藏大量的能量,当有毒素堆积毒素也会一并藏入体内便会降低人体免系统。身体也会出现不适的症状如:腰酸背痛、气血亏损、百发、脱发、胫骨麻木等慢性疾病。 北京丰台医星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肌梗死伴有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

前言: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0%~100%。而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死率较高。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的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有关。当冠状动脉因为一系列因素而突然闭塞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95%,发病急,来势凶险,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致死。当冠状动脉内形成的血栓溶解再通或冠状动脉痉挛缓解等原因可引起再灌注损伤,从而诱发再灌注心律失常,特别容易发生加速的室性逸搏、新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 多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其发生与反射性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有关,多呈一过性,严重者或持续时间时间较长者需要起搏治疗。 例1:女性患者,66岁,因胸闷心悸不适入院。 7月1日9点01 心电图可见:aVF导联呈qr型,STⅡ、Ⅲ、aVF弓背型抬高~,

长导联可见P-P间隔,可见延缓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呈室上性,为交界性逸搏性心律频率41bpm,在逸搏搏动的前、中、后可见窦性P波,因处于心室的有效不应期而未得以下传,为不完全干扰性房室脱节。 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显着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不完全干扰性房室脱节。 7月1日10点41 心电图可见: STⅡ、Ⅲ、aVF弓背型抬高明显,Ⅲ、aVF导联呈qr型。异常Q波较前明显,ST段抬高更加明显。后行冠脉照影发现右冠状动脉自近段起完全闭塞。 7月3日复查心电图示Ⅲ、aVF呈QS型,ST段回落明显,TⅡ、Ⅲ、aVF、V5、V6倒置。 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在后两幅图中我们发现,均未出现心律失常。

2.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房室阻滞的发生率约为13~20%,其多发生在发病后72h以内,以下壁心肌梗塞或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塞最多见,多由右冠状动脉闭塞所致,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三度AVB的70%病例发生于入院的24h内,下壁梗塞合并三度AVB的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这种阻滞多为暂时性,不需要安置永久性起搏器。而前壁心肌梗塞并发三度AVB 者病死率比下壁就要高2~3倍了。 例2: 患者男,81岁。因“胸闷两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两小时前突发胸闷,为胸骨后闷痛,伴有出汗、面色苍白及一过性黑朦发作,恶心、呕吐一次。初查心电图如下: 心电图所见:窦性P波规律出现,均未下传心室, QRS波群缓慢匀齐,频率33次/分,为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心律。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临沂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2021年修订〕 一、脑梗死康复 诊断 〔一〕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1年版〕。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病症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临床检查标准 〔1〕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降钙素原、心梗三项、白介素、血乳酸、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微量元素。 3、心电图检查、头颅CT、头颈部MRA+SWI、经颅多普勒〔TCD〕

检查。 〔2〕选择性检查 1、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临床治疗标准 〔一〕临床常规治疗 1、根底病治疗:高血压、高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常规使用药物为坎地沙坦、乐卡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钙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美托洛尔片。 2、延续性临床治疗:抗凝、抗聚、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使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那曲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脑心通、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艾地苯醌、脑得生、鼠神经生长因子。 3、中医中药治疗针灸及口服中药,针灸取穴三阴交、手三里、手吴丽、曲池、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丰隆、肩井、下廉等穴位,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根底方加减。 4、高压氧治疗。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防治。常用药物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氨溴索、溴己新、肺力咳、羧甲司坦口服液等。 2、痉挛:去除诱因;各类抗痉挛口服药,常用药物巴氯芬。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的总结和探析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的总结和探析 作者:李条焕谢英豪李晓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30期 摘要随着临床新业务的发展,检验科新项目的开展成为必要。本文从开展新项目应遵循的原则、新项目开展的实际操作、新项目开展中的问题3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检验科新项目开展的经验。 关键词检验科;新项目;开展 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其作用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及时、可靠的检验信息。其作为医院的医技辅助科室,承担着为医生患者提供诊断报告的重要职责。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的特色专科的成立,临床新业务的开展,各类体检套餐的开展,都需要检验科给予及时、有力的支持和配合。检验科不能仅满足于完成日常本职工作,而应该紧跟发展步伐及时将检验领域新的技术和科研成果与科室的工作相衔接,提高科室整体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综合各方面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开展新的技术和项目,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临床科室的需求,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检验科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而现代临床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的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为此保驾护航。开展新项目应坚持的原则 开展新项目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①合理性:新项目的设置应根据医院临床科室的现实所需,特别是多数临床医生提出的迫切需要开展的、与临床联系密切的项目,因此,检验科科主任应定期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听取其建议,甚至有必要到临床科室做市场调研,但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开展。②经济性:符合国家所规定的价格标准,费用在大多数患者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并考虑成本因素,现在大多数的科室都是经济独立核算,除去人力成本和试剂消耗,留取适当的利润空间。③科学性:尽量选择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具有合格资质的仪器和试剂厂家生产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的方法。 新项目开展的实际操作 新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步骤如下:①根据上文的3个原则选择使用市场信誉度高的优良检测仪器和试剂。经过调研报批上级部门同意之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首先将所开展的项目归组分类,对于单独使用新仪器开展的项目,根据试剂包装盒进行项目组合,如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检测心梗三项(CK-MB cTni MYO),其他的属于在原有组合基础上增加的新项目则根据性质归组归类,如梅毒TPPA属于免疫组传染病类,Cys-C属于生化组肾功能类。这样做方便医生填写化验申请单,也方便收费人员计费。②做好新开展项目的宣传,让医生能真正读懂化验单,透彻的了解所开展的新项目的意义,真正达到实施活动的目的。检验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检验项目的逐年增多,临床医生不能完全认知部分传统项目的临床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I_肌红蛋白_肌酸激酶同工酶MB检测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 检测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以下简称“心梗三项”)检测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心梗三项检测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心梗三项检测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指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人血清、血浆、全血样本的心梗三项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进行体外定性分 —1 —

析的试剂盒,包括此三项指标的独立检测或任意组合产品。 从方法学考虑,本指导原则是指利用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心梗三项进行检测的体外诊断试剂,不适用于定量或半定量产品。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心梗三项检测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管理类别为二类,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 相关描述应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1.产品预期用途及辅助诊断的临床适应证背景情况 肌钙蛋白(Troponin)由肌钙蛋白I、T、CXX基构成,它们和原肌球蛋白一起通过调节Ca2+对横纹肌动蛋白ATP酶的活性来调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当心肌损伤后,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释放到血液中,4~6小时后,可在血液中检测到升高,且升高的肌钙蛋白I能在血液中保持6~10天,提供了较长的检测期。心肌肌钙蛋白I(cTnI)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和灵敏度,所以已成为目前较理想的心肌梗死标志物。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