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YO、CK-MB、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MYO、CK-MB、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MYO、CK-MB、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表现并且研究其临床意义,选择合适人群进行研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是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种高死亡率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吸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等危险因素也持续增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断增加,从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负担。

据统计,全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为250万人。在未来10年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将持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于肿瘤,是国民总死亡的首要原因,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欧美和国内都很高。特别是在中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并逐渐趋向于年轻化。虽然医疗机构的检测和治疗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努力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然而,在全球不同地区及不同级别医院内,患者的病死率仍存在差异。因此,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仍然是全球医学界面临的重要挑战。《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报告》表明从2010年起往后20年间,我国人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总死亡数将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占慢性病比重将过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出现以及饮食习惯不同等影响因素对人们身体健康存在较

多的隐患,而AMI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已被认为是心血管病致死的首要原因。根据Sino-Monica 研究结果,北京虽是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概率最低的中心之一;但也是少数冠状动脉事件呈上升趋势的中心之一。该研究显示,十三年间,

北京地区男性患冠状动脉的年增长率为2.7%,女性为1.2%。

据统计显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不断地攀升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消耗。据数据表明,AMI患者在医院内治疗所花费的平均金额在内科住院中居于榜首。目前,急性心

肌梗死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介入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然而,这不能解决

心肌细胞凋亡的这一关键问题,因此无法完全预防或逆转这种病理过程,可能导

致患者病发心力衰竭,最终因此死亡。MYO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之一,其含

量在疾病发作后1至4小时内明显升高。虽然CK-MB在早期诊断方面有所帮助,

但其特异性较低,常需结合肌钙蛋白检测,在排除患者骨骼肌损伤后,能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MYO、CK-MB、cTnI三种心肌标志物的临床诊断意义各不相同,单一

检测存在缺陷,心梗三项(MYO、CK-MB、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

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MYO、CK-MB、cTnI三项指标,可快速诊断急性

心肌梗死,有助于医生针对病情做出相应治疗策略。

AMI患者病死率(CFR)是反映AMI预后的重要指标。以我国为例,通过各级

医疗机构注册研究表明,在2011年时,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医院内的病死

率高达10%。然而,在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胸痛中心后,接收的患者总住院死

亡率降至4.0%。因此,建立标准规范的胸痛中心,加强医疗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急

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其死亡率。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在院外的死亡率为6.0%,显著高于院内(4.0%),因此加强院前救治也是降

低AMI患者CFR的关键。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准确率高等优点地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逐渐应用于AMI诊断中,其备受青睐。因此在诊断时选择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强的检验方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

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的趋势。

心肌梗死三项(MYO、cTnI和CK-MB)是临床常用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且持久性

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心肌缺血后,肌钙蛋白(cTn)进入

血液循环,使cTnI水平迅速升高。在 AMI的发病过程中,心肌坏死和心肌细胞

破坏的程度取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因此,对AMI患者血清

cTnI、CK-MB、MYO水平的检测是诊断 AMI最可靠的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检测

心肌损伤、及时进行治疗干预以及后期治疗和恢复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心肌梗死

三项的应用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心肌损伤,指导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高诊疗

质量,减少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相关风险。尤其是三项中CK-MB被视为诊断AMI

的“金指标”,但CK-MB具有灵敏度较低,浓度升高的持续时间短等缺点,最终导

致约有10%的AMI患者被漏诊。

cTnI为心肌收缩蛋白上所特有的特异性抗原,和骨骼肌无交叉反应,cTnI在AMI病发的4~30h内血液中的浓度就可升高至正常值的5~50倍,持续时间长达

7天以上。在AMI患者在发病后的3~6h之间,血清cTnT即可检测出阳性,且病程4~6h血清中cTn的阳性敏感性最高,AMI病发后6h内血液中升高的心肌标志物

为早期标志物。肌红蛋白是心肌损伤后可在患者血液中最早测出的一项指标,有

助于早期诊断发现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

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MYO存在于细胞质当中,敏感性较高,但特

异性较低。同时,MYO是可快速诊断冠脉再通后再梗阻的敏感心肌损伤标志物。MYO在症状发作后2~4h内血液浓度迅速上升,5~10h达浓度峰值,MYO升高时段

早于cTnI、CK-MB,可用于AMI的早期诊断。肌酸激酶同工酶在临床中的应用最为

广泛,可以作为心脏疾病的常规检查。CK-MB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肌酶之一,对

于检测AMI早期病发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MYO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质中的氧结合蛋白,由于其检测的窗口期太短,而且非特异性较差,所以仅仅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

早期诊断当中。

目前,普遍认为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MYO、CK-MB质量法(CKMB-mass)检测是AMI的最有效的确诊方法,与传统的CK、CKMB、AST、LDH和HBDH比较更为优异[18]。cTnI是心肌细胞独有的一种蛋白质,对于AMI的诊断

是一项敏感和特异的指标,被普遍认为是金标准。cTnI在心肌损伤程度诊断方面极为准确,可区分心肌损伤和骨骼肌损伤并具有较长的检测时间窗口,适用于评估AMI患者是否接受了及时治疗。虽然在血液中的含量较少,但它浓度会随着心肌坏死出现而变化。患者的心肌细胞受损时,细胞中的成分向外周血液循环渗出,cTn-I水平上升。

经过观察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MYO、CK-MB、cTnI水平,对比实验组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可以得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MYO、CK-MB、cTnI浓度平均高于健康体检人员,且相较于单独检测MYO、CK-MB、cTnI中的一项指标,心梗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更高,能够更好、更准确地检测出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确诊率,降低误诊、漏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当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与血液中的cTnI、CK-MB和MYO水平呈正相关时,可提示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较高,即血液中标志物的浓度越高,心肌梗死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时检测其血清cTnI、CK-MB和MYO 水平,并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及时诊断,防止误诊。此外,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cTnI、CK-MB和 MYO水平的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3):209-220.

[2].丁怀玉. Tenascin-C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心肌修复中的作用研究[D]. 2018.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全解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2010年10月25日阅读次数:674 默认字体 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 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较cTnI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 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 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

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 肌红蛋白(Myoglobin) 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3、多种肌病(如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等) 升高。 4、急慢性肾功能极度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休克等会升 高。 正常参考值 男 性 28-72ng/ml 女 性

三项指标不同时段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上的应用(一)

三项指标不同时段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上的应用(一) 【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肌钙蛋白(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以30例AMI临床确诊病例为研究组,40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于不同时间检测MYO、CK MB、CTnI,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联合检测和独立检测的最佳时间。结果:AMI组(6h)MYO、CK MB、CTn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发作时间3h时MYO敏感性很高,6h~12h时三项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24h后CTnI仍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急性胸痛发作3h内可单独检测MYO,4h后复测CK MB、CTnI,24h以上可单独检测CTnI,6h~12h三者联合检测效果最佳。【关键词】心肌梗死;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起病急骤,病死率高。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肌钙蛋白(CTnI)的检测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AMI的诊断。在不同时段、以不同形式进行单独或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5年至2007年收治的AMI确诊病例30例为研究组,年龄44岁~75岁,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为非AMI健康体检者40例,年龄38岁~65岁,男23例,女17例。 1.2试剂

采用美国高兹诊断有限公司CortezDiagnostics提供的快速诊断系列产品,采用免疫层析法,在产品有效期内严格按说明书检测。 1.3方法及判定标准 分别于3h、6h、9h、12h、24h、3d、5d采集AMI患者血液及对照组6h时血液,离心后同时检测MYO、CK MB、CTnI,以MYO>70ng/ml、CK MB>5ng/ml、CTnI>1ng/ml为阳性。 2结果 2.1AMI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测定结果比较 检测结果表明,在胸痛发作6h,分别比较AMI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MYO、CK MB、CTnT的敏感性,其结果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见表1。表1AMI组与对照组测定结果比较(略)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2010 年10 月25 日阅读次数:674 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 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较cTnI 有统一的cutoff 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 发病后3-4 小时,血清cTnT 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 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 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 危险程度分级)。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 成TNT 升高。cTNT在心肌损伤2-8 小时释放入血。cTNT有2 小时-14 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 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 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 可升高。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 和CK-MB 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 肌红蛋白(Myoglobin ) 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 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 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 要指标。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 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 到最高值。24 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3、多种肌病(如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等)升高。 4、急慢性肾功能极度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休克等会升高。 正常参考值 男性28-72ng/ml 女性25-58ng/ml 肌酸磷酸激酶—MB 同工酶(CK-MB)

床边快速Myo、CK-MB、cTnI三项联合检测对心肌挫伤急诊早期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床边快速Myo、CK-MB、cTnI三项联合检测对心肌挫伤急诊早期诊 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床边快速Myo、CK-MB、cTnI三项联合检测对心肌挫伤急诊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08年10月~2010年1月在创伤急诊室就诊的钝性胸部外伤患者或合并钝性胸部外伤并除外诊断明确的原发性心脏疾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和开放性胸部创伤的患者120例,对收住院的患者进行追踪动态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Myo、cTnI、CK-MB三项酶学变化、心电图改变、彩色超声检查做出明确诊断。比较床边快速三项酶学联合检测与同期结合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对心肌挫伤急诊室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床边快速三项酶学联合检测与入院后确诊为心肌挫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CK-MB、cTnI对心肌挫伤有较高的特异度,Myo升高时间最快,并且达到峰值时间和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时间均最短。结论笔者所在科室应用床边快速心梗诊断仪能提供快速的床旁诊断平台,操作简单、方便,检验结果快速准确,对心肌挫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Rapid bed-bedside Myo Ck-MB cTnI three combined detection in emergency early diagnosis for myocardial contusion.MethodsSelecting 120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emergency trauma room of our hospital during October 2008-January 2010,including blunt chest trauma except for a clear diagnosis of primary heart disease or lung disease and open chest trauma.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observated with symptoms and signs,Myo,cTnI,CK-MB three kinds of enzyme changes,ECG changes,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were made a clear diagnosis by these.To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contusion in the emergency room between Rapid bed-bedside Myo,CK-MB,cTnI three combined detection and combined with ECG, echocardiography test during the same period.To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Rapid bed-bedside Myo,CK-MB,cTnI three combined detection myocardial contusion after the inpatients were final diagnosed.ResultsCK-MB,cTnI had a high specificity for myocardial contusion.Myo rised fastestly,and the peak time and the time returned to control group s levels were both shortest.ConclusionOur department can provide rapid bed-beside platform by Rapid bed-bedside Myo,CK-MB,cTnI three combined detection.The Cardiac Panel contains Myo,CK-MB,CTnI and other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 simultaneously quantitative analysis.It is convenient and have fast and accurate test results,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contusion. [Key words]Rapid bed-bedside Myo,CK-MB,cTnI three combined detection;Myocardial contusion;Emergency early diagnostic value 在闭合性胸部损伤中,合并有心脏损伤的发生率约占10%~16%,而在钝性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2010年10月25日阅读次数:674 默认字体 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 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较cTnI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 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 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 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MYO、CK-MB、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MYO、CK-MB、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表现并且研究其临床意义,选择合适人群进行研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由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是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种高死亡率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吸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等危险因素也持续增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断增加,从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负担。 据统计,全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为250万人。在未来10年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将持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于肿瘤,是国民总死亡的首要原因,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欧美和国内都很高。特别是在中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并逐渐趋向于年轻化。虽然医疗机构的检测和治疗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努力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然而,在全球不同地区及不同级别医院内,患者的病死率仍存在差异。因此,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仍然是全球医学界面临的重要挑战。《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报告》表明从2010年起往后20年间,我国人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总死亡数将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占慢性病比重将过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出现以及饮食习惯不同等影响因素对人们身体健康存在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电化学发光方法,测定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CK-MB﹑MYO和cTn 含量,并与5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CK-MB﹑MYO 和cTnI分别为27.04±57.72ng/ml,184.78±270.45ug/L,1.63±4.57ug/L,与健康人的2.18±1.08ng/ml,24.12±14.04ug/L,0.010±0.01ug/L比较,三者均呈显著性升高;在阳性率方面,以cTnI最高。结论CKMB﹑MYO和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三者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及病情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 临床上,心肌损伤标志物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酶及其同工酶已被作为心肌损伤标志,形成所谓的心肌损伤酶谱。本文通过对58例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CK﹣MB﹑MYO 和cTnI检测和分析,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检查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院AMI患者58例,年龄43~78岁,男35例,女23例。自述胸痛后2~4h入院,入院后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按WHO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58例(随机抽取),年龄38~75岁,已排除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1.2方法 采集本院胸痛发作入院的患者3ml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进行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于当日测定完毕。三项均采用罗氏化学发光e411分析仪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组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患者血清中的CK﹣MB﹑MYO和cTnI与对照组的比较 三、讨论 cTn组成横纹肌细丝的调控蛋白,包括3个亚单位I,T和C,共同参与肌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联合检测,对早期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意义。方法分析74例疑似AMI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联合检测数值。结果Myo,CK-MB,cTnI三合一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6.6%。结论三者有效结合,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排除提供了更确凿的指标支持,为胸痛发作或临床可疑为AMI的患者做出正确和及时的诊断,进而为临床医师及时抢救和诊治患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依据。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血清中有关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对于隐匿性AMI 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胸痛发作或临床可疑为AMI的门诊和住院患者74例,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临床确诊AMI的有41例,男性27例,女性14例。 1.2试剂Myo、CK-MB、cTnI快速测试板,由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QMT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 1.3方法74例疑似AMI的患者均在接诊24 h内急查,抽取3 mL血液,30 min 后离心,取血清80 uL到反应区,15 min后判读结果。 2结果 三项检测结果按不同组合统计,见表1。 心梗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40/41=97.5%,特异性为29/30=96.6%。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常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1],在AMI 发展过程中,冠状动脉有急性血栓形成,如能及时发现,对AMI诊断处理及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CtnI是横纹肌收缩调节蛋白的复合物,该复合物位于横纹肌丝的外周,由抑制性亚单位(TNI),钙结合亚单位(TNC),和一个将复合物结合到肌丝上的原

心梗三项仪解读

紫色————D-二聚体——————————D-Dimer 橙色————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 绿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蓝色————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 红色————肌红蛋白——————————Myo

【心梗三项】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损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各种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心脏标志物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而绝大多数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是胸痛和胸闷憋气。其诱因一般为,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大手术后或大出血休克等。年龄上,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中年男性是患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产品越来越多,并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这三项的组合多被称为“心梗三项”。磁敏免疫分析仪根据临床需求提供了此心梗三项测试卡,可在床旁15min内完成三个项目的检测。其临床意义介绍如下:肌红蛋白(Myo) 存在于心脏骨骼的横纹肌中。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释

放到血液中。肌红蛋白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发病1~3h即可出现异常增高。 Myo虽然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Myo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I 的诊断。由于Myo在血中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AMI 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Myo还是AMI 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 肌酸激酶(CK)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即CK-MB(creatine kinase-MB)。当心肌损伤时,CK-MB立刻被释放入血液循环,在心肌损伤后3~4h开始升高,48~72小时降至正常范围。 CK-MB属于传统的实验室“心肌酶谱”项目,在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但是其检测的是酶的活性(单位U/L),酶学检测的特异性较差,容易受到CK-BB、CK-MM等亚基及巨CK的干扰,使结果偏高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卫生部要求有条件的实验室应检测CK-MB质量,质量的测定避免了其它亚型的干扰,特异性较高。 在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中建议,CK-MB应作为心肌肌钙蛋白的替代,当不能检测心肌肌钙蛋白时使用CK-MB。有些CK-MB 正常但心肌肌钙蛋白已升高的患者心脏事件的风险较高。所以CK-MB

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指标。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上是一种很有效的指标。若患者具有CK—MB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序列性变化,且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应考虑AMI。CKMB质量(CK-MB mass)用于心梗的诊断时,所用诊断界值推荐为正常人参考数值上限的99%分位。CK-MB mass胸痛发作3小时后的诊断AMI阳性率可达50%。6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80%。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总CK测定比较,CK-MB的峰时稍有提前,且消失也较快。由于诊断窗较窄,无法对发病较长时间的AMI进行诊断。临床上也可利用这一点对再梗死进行诊断。溶栓治疗时,CK-MB早期升高及短时间内达峰是AMI的征兆。下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CK-MB增加2.2倍以上,前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增加2.5倍以上,均提示心肌出现再灌注,上述标准的敏感度为85%,敏感度为100%。 肌钙蛋白是由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肌钙蛋白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横纹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肌钙蛋白是肌动蛋白肌球蛋白ATP酶的抑制物。肌钙蛋白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形式,肌钙蛋白I仅仅存在于心脏组织。应用抗cTnI单克隆抗体可以实现cTnI的特异性检测,所以cTnI已经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标准诊断方法,特别是当心电图检测无异常时,可

血清cTnI、Myo、CK-MB及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诊断中应用研究

血清cTnI、Myo、CK-MB及NT-pro-BNP 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诊断中应用研究 1 研究背景 心肌梗死又被称为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它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 疾病之一。是指当发病时,患者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持久严重的缺血,会导致部 分心肌出现急性坏死,这是冠状动脉疾病最严重的症状,本病的发病与肥胖、冠 心病、糖尿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发病过程中其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造成了动脉官腔变得狭窄,从而产生了血栓,从而造成了一部分的心脏 细胞出现了缺血、缺氧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心脏的坏死,发病急,发展快死亡率 高[2]。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胸痛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 通常描述为疼痛或者为压迫感,可以向背部、下巴、双臂、双肩呈放射性的疼痛,休息或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都无法减轻疼痛,这时候心电图和实验室生化检查会 出现动态变化,症状较轻的人只会觉得胸闷,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心梗病人的情 况很危险,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病情严重者,会出现短暂的左心衰,心 律失常,休克,甚至还有可能突然死亡。但也有一部分的患者没有明显的胸痛症状,或缺少典型的心电图表现,这就造成了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 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当病人发生心肌梗 死后,身体内会出现大量游离的心肌细胞,会对心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产 生影响,患者发生心梗后的心肌细胞中会产生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出现在患者的 外周血中,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检测手段来检测。而cTnI(心肌肌 钙蛋白)、Myo(肌红蛋白)、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NT-pro-BNP(N末 端B型钠尿肽前体)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是心梗诊断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医 生准确诊断病情。许多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Tnl水平有很大变化,敏感 性很高,且cTnI几乎无法从健康人血清中检出,但是当病人心肌细胞损伤时,cTnI就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而且病人心肌损伤越大,cTnI释放就越多。肌红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 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用金标单抗法定性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MyO/CK MB)。结论实验证明cTnI/MyO/CK MB三项联合检测是诊断AMI早期、敏感、特异的指标。血清肌钙蛋白Ⅰ。 【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用金标单抗法定性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MyO/C K MB)。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3~24h,cTnI阳性率100%,My O阳性率95%,CK MB阳性率70%。结论实验证明cTnI/MyO/CK MB三项联合检测是诊断AMI早期、敏感、特异的指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肌酶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收缩的调节蛋白,由三球形亚单位构成,包括TnI、TnC、 TnT[1]。肌红蛋白是肌肉组织中的一种亚铁血红素蛋白,分子量较小。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的一种二聚体,参与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当心肌损伤时,三种成分在几小时内释放到血液中,并持续不同的时间,所以联合检测cTnI/MyO/CK MB,可以提供心肌损伤的早期血清标志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均来自本院内科病房,在发病后3~24h采血。(2)非AMI患者血标本20例(包括冠心病13例,风心病1例,心绞痛4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在发病后3~24h采血。(3)健康对照组血标本10例,取自门诊健康体检人员。 1.2 方法采用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销的一步法cTnI/MyO/CK MB三联检测卡,该卡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及免疫层析技术。按使用说明书,滴2滴血清于样本孔中20min后读取结果。 2 结果 见表1。

血清CK-MB,cTnI(T)和MYO联合检测在ACS的诊断意义

血清 CK-MB,cTnI( T)和 MYO联合检 测在 ACS的诊断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CK-MB,cTnI(T)和MYO联合检测在ACS的诊断意义,旨 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9年 5月27日在本院就诊的患者中经心电图、免疫学检验、生化检验等确诊为急性心 肌梗死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在ACS病患胸痛发作入院时采集静脉血3ml,开 展CK-MB,cTnI(T)和MYO联合检测,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K-MB、cTnI、MYO值更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单项检测相比,联合检测诊断ACS的灵敏性更高,特异度偏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中,开展CK-MB,cTnI和MYO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联合检 测有助于提高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CK-MB;cTnI(T);MYO联合检测;ACS;诊断价值 急性心梗(ACS)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为一类因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动 脉粥样性硬化性心血管病变。ACS有着病死率高、病情进展快等特征,近几年来 该疾病的发生概率表现出了逐年上涨的势态,此类疾病的发生朝向年轻化趋势发展。ACS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威胁民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所以说,选择 有效种方式诊断患者相关疾病,同时为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1]。在 以往,临床与诊断ACS方面主要依照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异常变化、生化指标 等等。但不容忽视的是,大约有25%的ACS病患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显著,且有半 数的ACS患者心电图特异性改变。原有心肌酶检测特异性、敏感性比较低,且存 在诊断疾病窗口期短等缺陷。任何单项结果都存在疾病误诊以及漏诊的可能。为 了全面探讨CTnI、MYO、CK-MB联合检测于ACS诊断中的意义。本文对上述命题 加以分析,现做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CK-MB、cTn、Myo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CK-MB、cTn、Myo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 梗死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CK-MB、cTn、Myo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份-2023年1月份期间济南市某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共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段本院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将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CK-MB、cTn、Myo表达水平检测,观察组的三项指标进行单一检测和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准确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结果:观察组患者三项指标水平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其中三项指标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都比三项单独诊断要高(P<0.05)。结论:CK-MB、cTn和Myo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的指标,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比单项检测,更具有诊断价值,检出率更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CK-MB cTn Myo 联合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是冠心病种类中最严重的一种。临床表现中通常会伴有急性的循环功能障碍、胸骨的后方心前区持续的剧烈疼痛、高热、心律发生异常改变、心脏功能出现衰竭和血浆中的心肌细胞标志物增加,而且心电图发生异常的变化。 目前对于因胸痛前来就诊的患者,通常采取:临床发病表现配合心电图参照心肌酶来进行病情的判断。应对此类疑似人群的生化标志物进行及时、快速的检测,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份-2023年1月份期间济南市某医院就诊的疑似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共60例作为实验的观察组,另筛选同时间段本院的健康体检者共60例作 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所有实验组患者临床诊断指标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制 订的关于心梗的相关标准。 1.观察组对象都已经过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2.两组对象的病历及检测结果均记录完整清晰; 3.两组研究对象认知能力无异常,可配合完成有关检测工作。 排除标准 1.左室射血分数在 30%以下者; 2.入院前已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 3.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患有沟通障碍疾病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本院 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CK-MB、cTn、Myo做对照实验,观察其灵敏 度和特异性水平差别,通过对照实验,观察单项检测的结果,并与三项联合检测 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采用数据统计软件 SPSS26.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代表,行χ2检验;计量 资料以(x̅±s)代表,行t检验,将P<0.05作为评定存在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两组血清CK-MB、cTn、Myo检测水平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cTn、My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项联合检测对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YO、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探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YO、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探究 目的探讨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cTnI﹑MYO﹑CK-MB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受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受检者进行cTnI﹑MYO﹑CK-MB检测,并比较检查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cTnI(4.48±1.75)μg/L﹑MYO(182.93±39.75)μg/L ﹑CK-MB(33.12±10.05)ng/ml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2±0.01)μg/L、(16.94±10.13)μg/L、(2.54±1.26)ng/ml,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MYO﹑CK-MB明显高于健康组,即cTnI ﹑MYO﹑CK-MB可以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和进行监测的重要指标。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cTnI;MYO;CK-MB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指患者因为持久且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出现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症状,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循环功能障碍等[1]。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病情严重和死亡率高等特征,必须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而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具有必要性[2]。本次研究对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MYO﹑CK-MB检查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并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和健康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有对象均于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和体检,其中观察组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随机选择58例,均依据ACC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患者同使其接受的健康体检者,共随机选择40例,均排除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在52~81岁,平均年龄为(65.25±5.16)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49~75岁,平均年龄为(63.27±5.83)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高度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在入院12 h内进行检测,首先采集静脉血,利用分离胶管收集cTnI﹑MYO﹑CK-MB检测血样,离心10 min。随后利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E601进行检测,试剂均为罗氏原装试剂盒。所有检测均由相同工作人员完成,并严格依据相关操作标准和说明书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急诊联合检测CK-MB、cTnI、Myo 及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应用价值

急诊联合检测CK-MB、cTnI、Myo 及NT-proBNP在急性冠脉 综合症中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K-MB、cTnI、Myo及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 合症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6例、非ST型抬高 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0例、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75例与同期健 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检测血清CK-MB、cTnI、Myo及 NT-proBNP并进行分析。结果血清CK-MB、cTnI、Myo及NT-proBNP的水平随冠 状动脉疾病病情的逐渐加重而递增,血清CK-MB、MYO及NT-proBNP水平与cTnI 水平呈正相关,STEMI组血清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具有显著性相关 (P<0.01),NSTEACS者与对照组亦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血清CK-MB、cTnI、Myo及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 再梗死、预后判断及随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K-MB cTnI Myo NT-proBNP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1752(2013)33-0022-02 The application value in emergency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CK-MB,cTnI,Myo and NT-proBNP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luo Hai 1,2 zhang Mei 1,2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1.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300070, 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ogistic University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Tianjin 300162,China)【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 emergency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CK-MB,cTnI,Myo and NT-proBNP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75 patients with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group),40 patients with no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 group),86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s the same time of health physical examination personnel.All of the participants have to detect serum CK-MB,cTnI,Myo and NT-proBNP,and you must analyze the result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K-MB,cTnI,Myo and NT-proBNP levels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gradually aggravated. Serum CK-MB,MYO and NT-proBNP level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TnI level.The serum marker levels in group of STEMI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P<0.01),the differences in NSTEACS, the control group are also significant (P<0.01).Conclusions Serum CK-MB,cTnI, Myo and NT-proBNP combined detection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ACS,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nd prognosis. 【Key words】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K-MB CTnI Myo NT-proBNP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对临床症状的分析、心电图的特异改变、血 清中相关酶的异常变化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手段。但由于冠状动脉造影存在仪器 费用及检测费用均较高,技术要求高,有创伤性,故不宜作为急诊常规检查。而 且多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改变不明显或为无Q波 改变的心肌梗死(MI)常难以准确诊断。因此新的心肌血清标志物的应用为急性 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旨在探讨血清CK-MB、cTnI、Myo及NT-proBNP联合检测的结果分析及临床价值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cTnI、Mb、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cTnI、Mb、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心肌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对照组与不同发病时间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TnI、Mb、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血清cTnI、Mb、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TnI、CK-MB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6 h升高,至12~24 h达到峰值;Mb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6 h升高,至6~12 h达到峰值。觀察组6~12 h死亡5例、12~24 h死亡3例、24~72 h死亡2例。结论血清心肌标志物cTnI、Mb、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不同阶段水平不同,联合检测三种指标可减少误诊及漏诊,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发病凶险,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对及时抢救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降低其死亡率至关重要。随着对心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及临床检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心肌标志物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1-5]。本文通过对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心肌标志物cTnI、Mb、CK-MB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5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38~106岁,平均年龄(64.4±13.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制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且于发病后2 h内入院。排除合并肺、肝和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伴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疾病,痛风及恶性肿瘤患者。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 2.8±9.2)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均采集静脉血4 ml,以3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I、Mb、CK-MB水平;观察组需检测三项指标发病后2~6 h、6~12 h、12~24 h、24~72的水平。仪器为德国SIEMENS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校准品均由德国SIEMENS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检测。 1. 3 参考值[6] 血清cTnI参考值:0~0.04 ng/ml;CK-MB 参考值:0~25 U/L;Mb 参考值:0~70 ng/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