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作用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作用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作用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高效的分析仪器,能够在样品中快速准确地鉴定和定量化合物。它通过将样品分离成不同的化合物组分,然后使用质谱检测器对这些组分进行鉴定和定量。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分析仪器,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具有更高的分析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分析更复杂的样品,包括混合物和未知化合物。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生物医学、环境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 1 -

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一、液质发展史 1.质谱发展简史 质谱作为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特点,与其他色谱技术相连接,已广泛的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欲学习液质,我们先了解一下质谱发展的过程—— 19世纪末,E.Goldstein在低压放电实验中观察到正电荷粒子,随后W.Wein发现正电荷粒子束在磁场中发生偏转,这些观察结果为质谱的诞生提供了准备; 1912年,英国物理学家Joseph John Thomson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1917年,电喷雾物理现象被发现(并非为了质谱); 1918年,Dempster 180°磁扇面方向聚焦质谱仪; 1935年,马陶赫(Marttauch)和赫佐格(R. Herzog)根据他们的双聚焦理论,研制出双聚焦质谱仪; 1940年,尼尔(Nier)设计出单聚焦磁质谱仪,又于1960年设计并制成了一台小型的双聚焦质谱仪; 1942年,第一台商品质谱仪; 1953年,由鲍尔(Paul)和斯坦威德尔(Steinwedel)提出四极滤质器;同年,由威雷(Wiley)和麦克劳伦斯(Mclarens)设计出飞行时间质谱仪原型; 1954年,英格拉姆(Inghram)和海登(Hayden)报道的Tandem系统,即串联的质谱系统(MS /MS); 1955年,Wiley & Mclarens 飞行时间质谱仪; 1960's,开发GC/MS; 1974年,回旋共振质谱仪; 1979年,传送带式LC/MS接口成为商业产品; 1982年,离子束LC/MS接口出现; 1984年,第一台电喷雾质谱仪宣告诞生; 1988年,电喷雾质谱仪首次应用于蛋白质分析; 1989年,Hens G. Dohmelt和W. Paul,因离子阱(Ion trap)的应用获诺贝尔物理奖;2002年,J. B. Penn 和田中耕一因电喷雾电离(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 ESI)质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LDI)质谱获诺贝尔化学奖。 2.“接口”技术发展简史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来进行物质分离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基本原理; 2.掌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时的操作步骤及实验方法; 3.学习分析色谱图和质谱图。 二、实验原理 利用不同的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位移时,使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 使得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产生明显的分离效果,从而依先后次 序流出色谱柱,以此来达到分离多种物质的目的。然后依次流 出的物质进入质谱中被打碎成为各种离子而被检测到。以此达 到分离的目的。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质谱仪(见下图)、甲醇、水、TADB(相对分子量516)、TAIW(相对分子量336)、色谱柱

四、实验步骤 1.将待分离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配成溶液加入到2号样瓶中去; 2.启动联机软件,在四元泵模块的空白处右键单击,在弹出的 “方法”选项中编辑好流动相和流速,点击确定,以使体系过 渡到目标状态,直到压力稳定为止; 3.进入“方法”菜单,“编辑完整方法菜单”,按照“方法参考”进行编 辑(“方法参考”中的参数编辑完成后继续进行编辑,编辑质 谱的相关参数:选择正负极及电压等),编辑完成后再次进 入“方法菜单”,选择“方法另存为”命名后点击“确定”进入“序列” 菜单,“序列表菜单”,然后编辑样品瓶位置为1号、样品名称、 使用方法、进样次数、数据文件、进样量,确定后再次进入 “序列菜单”的“序列参数”菜单,再选择文件夹,确定; 4.方法编辑完成且压力稳定后,点击进样器左上方的“序列/开 始序列”按钮,进行测试,等待测试完毕,点击停止按钮。 然后进入“脱机”软件,查看积分测试报告。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时的液相色谱条件统一为:70%的甲醇,流速0.4ml/min,进样量1ul,波长230nm,测试时间15min。在正极性条件下: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一、概述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LC-MS)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分析仪器,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液相色谱质谱 联用仪的使用方法,以帮助用户正确操作设备、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 结果。 二、仪器准备 在操作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前,必须先保证仪器和设备处于正常工 作状态。以下是仪器准备的步骤: 1. 检查仪器的电源和通电线路,确保供电正常。 2. 打开仪器主机,并等待其启动完成。 3. 检查液相色谱部分的压力、流速等参数是否正常设置。 4. 检查质谱部分的离子源、质谱扇区等参数是否正常设置。 5. 检查进样部件及其周围的管线是否干净,无杂质。 6. 检查色谱柱的连接是否牢固,无泄漏。 三、样品处理 在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前处理。以下是样品处理的一般步骤:

1. 收集样品,并进行必要的前处理,如固相萃取、溶解等。 2. 确保样品处理过程中不受外界污染物的干扰。 3. 对于浓度较高的样品,需进行稀释,以避免过高的信号干扰质谱仪器。 4.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注意保持操作环境的洁净和无尘。 四、仪器操作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需要严格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 启动液相色谱模块和质谱模块,并确保它们的连接稳固。 2. 在液相色谱控制软件中设置样品信息、进样体积和流速等参数。 3. 使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装置将样品注入,务必避免空气进入系统。 4. 开始液相色谱分离过程,注意实时观察结果,确保色谱峰的分离良好。 5. 通过质谱软件设置离子源和扇区等参数,将样品引入质谱进行离子化。 6. 在质谱软件中选择所需的检测模式和离子反应监测。 7. 开始质谱分析,观察质谱峰的出现和相对丰度。 8. 根据实验需要,可进行质谱检测参数的优化和调整。

166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用于小分子化合物分析时的几点心得体会

发布日期20061129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标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用于小分子化合物分析时的几点体会 作者李志万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十室李志万 液质联用仪因其对大部分化合物的高灵敏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适合于体内药物、体内有毒物质、药物的杂质等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等领域。与传统的色谱分离检测器(紫外、荧光、视差、蒸发光散射、电化学等)检测的分析手段比较,质谱属于液相色谱的广适性检测器,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方法适用范围更广,灵敏度和高通量的特点,能够满足多个领域的定性和定量要求。 液质联用仪用于小分子化合物定性已有多年历史,普通高效液相系统只能对已知化合物(有标准品的化合物)通过峰位来定性,对于未知化合物却无能为力。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以对化合物作多级质谱,通过多级质谱的分析来推测化合物的结构,从而对已知和未知化合物均可以较准确的定性。 液质联用仪还可用于小分子化合物定量,且与用普通高效液相系统对化合物进行定量相比,其不需要定量的化合物必须与样品中的其它有类似性质的成分完全分离,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化合物间的分离度没有要求,不但对保留时间不一致的物质能区分开,即使保留时间完全一致也同样互不干扰,只要过滤出想测的物质即可;且该方法可在数分钟内对几十个化合物同时定量,简便、快捷、灵敏、可靠。 质谱仪的定量原理是在电压和气流的作用下把待测物加氢离子(正离子方式)或减氢离子(负离子方式)后带电荷,仪器检测到的是一定质核比(m/z)的物质,即选择离子监测(SIM),其他质量数的物质能被滤掉,其他原理及要求同一般色谱要求。目前多使用的一般仪器是单位质量分辨,可将分子量相差1的物质完全可以区分,专属性高,用单四级杆质谱仪就可以定量;有时为了进一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把待测物加能量打碎,产生碎片离子(子离子),对母离子和子离子同时进行检测,采用三重四级杆质谱仪,也就是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定量,母离子和子离子均完全一样的物质非常少见,因此定量的准确性更好,检测限更低。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作用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作用近年来,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将二维色谱和质谱分析方法相结合而成的仪器,能够在保证高分辨率分离的基础上,对复杂样品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作用。 一、提高分离能力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能够将样品在不同的相互作用方式下进行多次分离,从而提高了分离的能力。其中,第一维的分离通常是基于样品中的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的,例如极性、氢键亲和性、疏水性等。而第二维的分离则是基于不同的分子质量进行的。这种分层式的分离方式在分析极为复杂的样品时,能够使得分离效果更加理想。 二、增强分析速度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同时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实现对样品的快速分析。使用这种仪器进行分析,不仅可以缩短分析时间,也可以大大提高分析效率,让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实现准确定性分析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还能够实现对样品的准确定性分析。在这种仪器上,针对重点样品组分,可以经过定

量分析得到其精确质量或质量比,然后再使用MS库或网络化学品库进行支持,最终确定其结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还能够对样品中的未知成分进行快速鉴别,提高实验室的研究效率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四、应用领域广泛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一些重要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这种仪器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分析、化学品分析等领域。其中,对于药物分析领域,通过对复杂药物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能够对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进行更加精确的评估。对于环境分析领域,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有害化学品,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对于食品分析,该仪器也能够为检验检疫部门提供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保护公众的饮食安全。 总之,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高效、高分辨率、高准确度的分析仪器,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研究平台。未来,它将继续在不同的领域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带来更多的科研成果。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是一种结合了液相色谱(LC)和质谱(MS)两种分析技术的技术手段。它能够对化合物进行separation和identification,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辨率等优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主要包括样品制备、样品注射、液相色谱分离、质谱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几个步骤。 首先,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中,样品需要经过适当的制备处理。这种样品制备方法通常有固相萃取、液液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它的目的是将样品中的有机物净化、富集,以便提高LC-MS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接下来,经过样品制备的样品被注入到液相色谱装置中。在液相色谱分离过程中,样品中的化合物根据它们在不同移动相中的亲和性和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分离。这种分离是根据各个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来进行的。 然后,液相色谱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进行分析。质谱分析通常包括质谱的离子化、质量分离和质量检测三个步骤。 在质谱的离子化过程中,分离出的化合物通过加热或溅射等方法使其变为气态,然后被电子轰击、电喷雾或化学离子化等方法使其带电。 然后,离子化的化合物根据其质量/荷质比(m/z)比值被分离。这是通过质谱仪中的一系列离子分离设备(如质量过滤器、离子荧光板等)来实现的。这些设备通过改变电场、磁场或质量过滤器的压力等参数来选择特定质荷比的离子。 最后,被分离的离子在质谱仪的质量检测器中被检测到。质谱检测器根据离子的质量和电荷量来测量它们的信号强度,并将其转换为光电信号

电压输出。这些信号通过电子学系统分析和处理后,可以得到离子的丰度和相对浓度等信息。 在结果解释方面,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通常通过比对已知化合物的质谱数据库来确定待测化合物的身份。这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得到的质谱图与数据库中的已知质谱图进行比对来实现。得到身份的确认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定量和定性等信息。 总而言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利用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分析能力,在化合物分离和鉴定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它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检验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液质联用解析

液质联用解析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一、液质发展史 质谱作为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特点,与其他色谱技术相连接,已广泛的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欲学习液质,我们先了解一下质谱发展的过程—— 19世纪末,E.Goldstein在低压放电实验中观察到正电荷粒子,随后W.Wein发现正电荷粒子束在磁场中发生偏转,这些观察结果为质谱的诞生提供了准备; 1912年,英国物理学家Joseph John Thoms on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质谱仪(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1917年,电喷雾物理现象被发现(并非为了质谱); 1918年,Dempster 180°磁扇面方向聚焦质谱仪; 1935年,马陶赫(Marttauch)和赫佐格(R. Herz og)根据他们的双聚焦理论,研制出双聚焦质谱仪; 1940年,尼尔(Nier)设计出单聚焦磁质谱仪,又

于1960年设计并制成了一台小型的双聚焦质谱仪; 1942年,第一台商品质谱仪; 1953年,由鲍尔(Paul)和斯坦威德尔(Steinwed el)提出四极滤质器;同年,由威雷(Wiley)和麦克劳伦斯(Mclarens)设计出飞行时间质谱仪原型; 1954年,英格拉姆(Inghram)和海登(Hayden)报道的Tandem系统,即串联的质谱系统(MS/ MS); 1955年,Wiley & Mclarens 飞行时间质谱仪;1960's,开发GC/MS; 1974年,回旋共振质谱仪; 1979年,传送带式LC/MS接口成为商业产品; 1982年,离子束LC/MS接口出现; 1984年,第一台电喷雾质谱仪宣告诞生;1988年,电喷雾质谱仪首次应用于蛋白质分析;1989年,Hens G. Dohmelt和W. Paul,因离子阱(Ion trap)的应用获诺贝尔物理奖; 2002年,J. B. Penn 和田中耕一因电喷雾电离(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 ESI)质谱和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分析化学领域中较为成熟的联用技术之一。该技术结合了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方法,弥补了它们本身的缺陷,同时提高了样品的检测灵敏度和分析能力。本文将简要介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等方面。 一、工作原理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色谱分离的化合物经过前处理后送入质谱分析器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样品制备:将待检测的样品进行前处理,如固相萃取、溶剂萃取、化学反应等,以提高样品的纯度和富集度,使得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2. 色谱分离:将前处理完成的样品注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色谱分离的选择因样品性质和所需分离精度不同而不同,例如气相色谱(GC)适用于描记化合物,液相色谱(LC)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等。 3. 质谱分析:利用高速质谱扫描特性和在线分子离子诱导撞击电离(MIKES)等多种离子化技术进行离子产生,然后在离子束中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化合物的质量和结构。 4. 数据处理:将得到的质谱图和色谱图进行整合,即可得到样品中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质量等信息。 二、分类 颇受欢迎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在线联用和离线联用。 在线联用是指色谱仪与质谱仪相连而形成一个单一的系统。在在线联用中,在样品分离时即使离子化并进行质谱分析,因而可以直接获取特定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结构信息。 离线联用则是指从色谱柱中收集或者剪切分离出来的样品,对其进行离子化,然后通过质谱进行分析。离线联用可以采用各种类型的色谱装置,不限制离子化的时间,因此更为灵活多变,适用于对化合物分离的要求较高的样品。 三、应用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环境、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新药研发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来分析药物代谢产物,以评估其毒性。在食品检测中,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癌物、残留农药等有害物质。在环境监测中,可以用于检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水中的微量污染物等。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多级)联用技术及应用 任三香 (中山大学测试中心广州 510275) 众所周知,色谱是一种分离复杂混合物的很好手段,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由于它集分离与定性快速一气呵成及价廉的优点在应用范围广泛的分析检测行业中占质谱拥有量的50% 以上。但是,气-质联用对样品的要求是来样必须在色谱柱能承受的温度下汽化,对于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及汽化不了的样品就得依靠其它分析手段来完成。在攻克液相色谱与质谱联机接口技术后,应运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多级)联用仪作为90年代推出的商品仪器已逐步进入质谱界,并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科研和诸多分析行业的有力工具,扩展了质谱仪分析化合物的范围,可谓当今质谱界最为新颖及活跃的领域。本文将简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HPLC/MS)(包括多级即MS n)联机新技术及应用。 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多级)联用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多级)联用仪的在线使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真空的匹配。质谱工作需在高真空下完成,要与常压下工作的高效液相色谱(即大量流动相的涌入)-质谱接口相匹配并维持足够的真空,只能采取增大真空泵的抽速,分段、多级抽真空的方法,形成真空梯度来满足接口和质谱正常工作的要求。现有的商品仪器多采用该方法。 在此主要介绍以下二种电离方式: 1.电喷雾(Electrospray Ionisation简称 ESI):其电离过程是“离子雾化”。当样品溶液流出毛细管的瞬间,在加热温度、雾化气(N2)和强电场(3-5kV)的作用下溶剂迅速雾化并产生高电荷液滴。随着液滴的挥发,电场增强,离子向表面移动并从表面挥发,产生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通常小分子得到[M+H]+或[M-H]-单电荷离子。而生物大分子产生Z>1的多电荷离子。由于质谱仪测量的是质量电荷比(m/Z)。因此质量范围只有几千质量数的质谱仪能够检测质量数十几万的生物大分子。 ESI 属于最软的电离技术。其特点是通常只产生高丰度的准分子离子峰。因此可测定不稳定的极性化合物,并可直接分析混合物;多电荷离子的形成可分析大分子量化合物,如蛋白质和寡核苷酸。(对蛋白质的离子化效率接近100%);通过调节离子源参数可控制离子的断裂,从而给出结构信息有助于化合物的定性分析(也称源内CID)。 ESI可供选择的离子化模式有ESI(+)或ESI(-)。 2.大气压化学电离(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sation简称APCl):用于HPLC/MS的APCl技术与传统的化学电离不同,它并不采用诸如甲烷一类的反应气体,而是借助电晕放电(corona discharge)启动一系列气相反应来完成离子化过程。与ESI接口区别在于增加了一根电晕放电针,其功能为发射自由电子首先轰击空气中O2、N2、H2O产生如O2+、N2+、NO+、H2+O等初级离子,再由这些初级离子与溶液中样品流出毛细管时被氮气流雾化到加热管中被挥发的样品分子进行质子或电子交换而使其离子化形成[M+H]+或[M-H]-离子,而后聚焦,进入分析器。

几种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

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仪器主要用于有机物质检测,应用于环境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生命科学等研究,如土壤、大气、水中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杀虫剂残留分析,除草剂残留分析等。 GC用于检测易气化且气化后不易分解的有机物,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质谱分析(MS)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信度高。MS与GC联用可充分利用各自的优点,实现高效、快速的分离鉴定。 2.高效液相色谱仪 弥补GC—MS不能分析的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显示出优势。 3.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方法快速、精确、稳定性好,广泛应用环保、地质、冶金等领域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重金属元素等的分析,如水、大气、土壤中元素分析。地质中应用于测定岩石、矿物、包裹体等痕量和超痕量的金属元素,某些卤素元素、非金属元素。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主要用于环境水体、岩石、矿物、土壤、水系沉积物、化工产品等样品中主体元素含量和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5.离子色谱仪 主要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包括地面水、饮用水、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酸沉降物和大气颗粒物等样品中的阴、阳离子,与微电子工业有关的水和试剂中痕量杂质的分析。另外在食品、卫生、石油化工、水及地质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6.原子荧光光谱仪 大气中痕量有害重金属元素,水、土壤中AS、Sb、Bi、Hg、Se、Ge等元素 7.原子吸收光谱仪 适用于近70 种痕量元素的测定,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石油、化工、农业、临床、生化和环保等领域。

探析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探析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 应用 【摘要】二维液相色谱联用是一项新型分析技术,该技术的特点为峰容 量大,能够对复杂性样品的基质效应和残留现象进行有效降低,可以实现样品的 自动化分析,该技术在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中发挥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文 章对二维液相色谱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着重对该技术在生物样品药物分析中 的应用展开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二维液相色谱技术;药物分析;应用 在生物样品中含有各种毒物、药物和内源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定量和定性剖 析在生命科学和药物研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生物样品具有多样性和 复杂性,又具有较多的基质,另外,当生物中的物质和有关内源性物质进行比较时,其浓度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因此在对一些生物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所使用 的方法一定要注意其灵敏度以及有关特异性和重现性都能够达到标准。二维液相 色谱具有较大的峰容量,能够将复杂样品中的基质效应和残留现象进行有效降低,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样品的自动化分析,因此二维液相色谱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了生 物样品分离中的重要工具。药物代谢动力学探究和其他药物毒物生物进行剖析时 候非常重视对筛选性强、敏锐性强的液相色谱、质谱结合技术等技术进行应用的。总之,二维液相色谱的出现有效增强了分离效率,成为了这类样品分离测绘中十 分有效的工具。 2二维色谱原理 二维液相色谱在近些年得到了大幅发展,在技术手段和运用手法上都取得了 较大的进步,另外增加一些简单的配置在原有液相色谱上,例如在原技术上增加 了泵和六通阀,就此在线二维液相色谱形成。色谱仪器厂家纷纷开始对整合式的 在线二维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开发。简单来讲可以将二维液相色谱看作是不同的两

液质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液质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液质联用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液质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液质联用技术是一种将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和检测。在医药领域中,液质联用技术主要用于药物研究、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和药效评估等方面。 在药物研究中,液质联用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活性。例如,通过将液质联用技术与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可以获得药物分子的三维结构信息,为新药发现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液质联用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代谢的研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为药物的优化设计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在疾病诊断方面,液质联用技术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可以用于检测生物体中的标志性分子,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帮助。例如,在癌症诊断中,液质联用技术可以检测患者血清、尿液等生物样

品中的肿瘤标志物,帮助医生制定更加精确的诊断方案。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了解液质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在某新药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采用了液质联用技术对患者的药效进行了评估。他们首先利用液相色谱分离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然后通过质谱技术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这一系列分析,研究人员获得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数据,从而对新药的效果和安全性做出了科学评估。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临床试验的准确性和效率,还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液质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药物研究、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和药效评估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相信液质联用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医药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这一技术,为推动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液质联用技术已成为医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方法。该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的优点,为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将详细介绍液质联用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同时阐述使用该技术时需注意的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摘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的现代分析手段。本文介绍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分析特点及关键技术,并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应用情况,以“应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化妆品中12种磺胺类药物”为例详细说明了该技术的应用方法及优化条件。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条件、优化条件 Abstract:LC-MS is a modern analytical tools with liquid chromatography as a separation system and mass spectrometry as a detection system.This paper introduces bo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y and its key techniques, and show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and takes "Determination of 12 kinds of sulfonamide residues in cosmetics by LC-MS-MS method"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its application and optimal conditions in detail.Finally,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of the technology is prospected. Key words: liquid 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 analytical condition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1前言 液质联用(LC-MS)又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它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样品在质谱部分和流动相分离,被离子化后,经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将离子碎片按质量数分开,经检测器得到质谱图。液质联用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MS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结合起来,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和环境分析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LC-MS除了可以分析气相色谱-质谱(GC-MS)所不能分析的强极性、难挥发、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班级:2014级硕士四班 姓名:张易楠学号:9659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摘要:迄今为止,人们所认识的化合物已超过1000万种,而且新的化合物仍在快速地增长,体系的分离和检测已成为分析化学的艰巨任务。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色谱和质谱的技术是目前分离和鉴定的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其中液相色谱-质谱仪的应用最为广泛,液相色谱除了能分析一般的化合物还能分析气相色谱不能分析的强极性、热不稳定性、难挥发的化合物。液相色谱-质谱仪有着分离能力强、分析范围广、定性分析结果准确、分析时间快、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限低等诸多优势,在药物食品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质谱;液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联用仪 1高效液相色谱仪简介 1.1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是由溶液贮器、高压泵、进样系统、色谱分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几部分组成。高压泵从溶液贮器中抽走流动相,流经整个仪器系统,形成密闭的液体流路。样品通过进样系统注入色谱

分离柱,在柱内进行分离。柱流出液进入检测器,使已被分离的组分逐一被检测器收集,并将响应值转变为电信号后经放大被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峰,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对记录的峰值进行存储和计算。液相色谱仪是依靠色谱柱进行分离的。研究证明:物质的色谱过程是指物质分子在相对运动的两相(液相和固相)中分配“平衡”的过程。液相色谱是以具有吸附性质的硅胶颗粒为固定相,各种洗脱液为流动相。当液体样品在载体流动相的推动下,在液-固两相间作相对运动时,由于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K)不同,则使各自的移动速度不同,即产生差速迁移。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多次分配,从而达到使混合物分离的目的。 1.2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及分类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其它分析方法相比具有很高的分辨率,为了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可以选择流动相和固定相;同时它的分析速度很快,一般只需要几分钟或者即使分钟;它还具有很高的重复性,使用样品还可以回收;它使用的色谱柱还可以重复使用,非常环保;具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在进行分析时,分析的精确度也很高。所以高液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对大部分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在分离和分析高沸点、极性强、大分子、热稳定差的化合物时有很大的优势。由于分离机制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吸附色谱。这种方法的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流动相是不同极性溶 剂,根据各个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对其进行分离。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原理及应用

width: 740px">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原理及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及应用
简介
1977年,LC/MS开始投放市场
1978年,LC/MS首次用于生物样品分析 1989年,LC/MS/MS取得成功 1991年,API LC/MS用于药物开发 1997年,LC/MS/MS用于药物动力学高通量筛选 2002年美国质谱协会统计的药物色谱分析各种不同方法所占的比例。1990年,HPLC高达85%,而2000年下降到15%,相反,LC/MS所占的份额从3%提高到大约80%。我们国家目前在这方面可能相当于美国1990年的水平。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色谱质谱的在线联用将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定性功能结合起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而且也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
色谱质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