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族的节日婚俗饮食习惯

俄罗斯族的节日婚俗饮食习惯

俄罗斯族的节日婚俗饮食习惯

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属于东斯拉夫人中的一个族群。你想看看俄罗斯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中国少数民族俄罗斯族节日习俗、婚俗和饮食习惯。

俄罗斯族的宗教信仰

俄罗斯族多信仰希腊正教,与国外的俄罗斯人的一样。

我国的俄罗斯人最初信奉灵魂不灭,认为人死了其灵魂还在。近代,他们多已改信希腊正教,也有信仰____的其他教派的,不信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俄罗斯族宗教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在家中做晨祷和晚祷,一种是到教堂去听神父宣经布道。做祈祷时,在胸前画十字,希腊正教徒在画十字的横道时是先右后左,有别于天主教的先左后右。在新疆的伊犁、塔城、克拉玛依、乌鲁木齐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都有俄罗斯族建造的希腊正教堂。

希腊正教与天主教不同的是不承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主张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洗礼节等。希腊正教的圣诞节开始于1月7日。新年刚过,接踵而来的就是俄罗斯族喜爱的圣诞节(Рождество)。希腊正教圣诞节的节庆活动总称为“святки”(圣诞节节期),从1月7号起持续两周,到主显节结束。

俄罗斯族的饮食习惯

俄罗斯族人的饮食,在许多方面保留着早期在俄国生活的传统习俗,同时又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面包,副食多为列巴俄式煎菜。俄罗斯族人的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牛奶,吃抹上黄油的面包;午饭是面包,菜;晚餐较丰盛,多是米饭、炒菜,或是抓饭、面条等。

俄罗斯族人的饮食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煎、烤、炖、炸、煮等烹饪习惯,又吸收了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饮食文化的长处和经验,俄罗斯族的饮食依然保持着传统风味,他们制作的面包、糕点品种繁多,味道鲜美。他们特别喜欢吃黄瓜、西红柿等营养丰富的蔬菜。他们制作的

拌有牛奶、鸡蛋、黄油、果酱的点心为当地其他民族所仿效。俄罗斯族牧民家庭生产的熏肠、熏火腿和小香肠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俄罗斯族人喜爱饮酒,善于制做各种食品和饮料。著名的是烤制面包和制做啤酒。俄罗斯人称啤酒为“毕红菜汤瓦”,自制的味甜,不象一般啤酒味苦。

俄罗斯族人的主食主要是自己烤制的列巴(一种较硬的面包)和煎饼,副食有肉、鸡蛋、灌肠、牛奶、黄油等,他们喜欢吃俄式夹馅面包和无馅面包及各种糕点,喜欢吃烤鹅、烤牛肉片、牛肉煮土豆、鸡蛋腌猪肉片等俄式热菜,喜欢吃黄瓜、西红柿、土豆、胡萝卜、圆白菜等蔬菜。爱喝加有牛肉和土豆的各种菜苏波汤、白酒(伏特加)和自己酿制的醇香甜美的啤酒。他们的日常饭菜主要有俄罗斯风味的黑列巴、布拉其尕、鲁列特、古力其、比罗哥、苏波、尕德列得、土豆烧牛肉、比罗什给、布里内、阿拉叽等。

黑列巴是一种面包,是俄罗斯族最古老、最尊贵的食物。它的作法不同于一般面包的烤制,制作时先将酵母在温水盆中化开,然后加糖盐各一勺,再加入适量的干面粉搅拌成糊状,放置在较暖和的地方使其发酵,待盆里的面糊成泡沫状时,再加入干面粉和成团继续让其发酵。等面再次发酵后,取出来揉成圆形或长圆条,放进烤盘盖上盖布再使之发酵,然后才放入烤炉或烤箱中烤熟,等其冷却后食用。

布拉其尕也是一种面包,是用面粉、奶油、砂糖和鸡蛋等原料搅拌发酵后烤制而成的,酥软香甜,营养价值很高,是俄罗斯族人常吃的一种早点。

“比罗什给”在俄语中是“馅饼”之意。作法是:先将米饭蒸熟,牛肉切碎炒,放葱头及花椒、大料等调料。然后把炒熟的牛肉与米饭混在一块搅拌成馅,和好面,用手拍成很薄的皮,包上馅,又拍成扁形的馅饼,烘烤至熟。

“苏波”在俄语中是“汤”或“汤菜”之意。是俄罗斯族人最普通、最常吃的一道汤菜,分荤素两种。尕德列得,又叫红焖肉饼,是用牛肉或羊肉、土豆、鸡蛋、干面包等原料制作而成,略带酸味,香而不腻,色泽亮丽,深受俄罗斯族人喜欢。

俄罗斯族的婚俗

俄罗斯族实行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但结婚须征得父母同意。俄罗斯族与其他民族皆可通婚。俄罗斯族的传统婚礼十分隆重,程序和仪式也十分繁琐、复杂。举行婚礼要事先通知亲朋好友,如果接到邀请不来,则被认为是一种失礼行为,会引起主人的不悦。婚礼先在女方家举行,来客用餐、唱歌、跳舞,热闹一阵,结束后,由男方亲友及新郎组成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去迎亲。迎亲队伍快到新娘家门口时,女方的亲友把大门关上,并派一群小孩向新郎要开门钱,给钱后新郎才能进女方家的门。按照传统习俗,新郎新娘还要到教堂去举行证婚仪式,新娘身穿白色礼服,头戴桂冠,与新郎一起站在神像前,由神父询问男女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妻,在双方肯定答复之后,双方要交换定情的信物,然后由神父诵念规定的祈祷经文,并对新婚夫妇祝福。仪式完毕,由男方家宴请亲友和宾客,接着举行舞会。晚上还要仿照汉族人的习惯,闹一闹新房。

俄罗斯族人的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父亲是家长,掌管家庭经济。子女长大结婚以后,另立门户,独立生活。父母死亡,遗产由儿女共分。希腊正教是禁止离婚的,俄罗斯族人受希腊正教的影响,一般很少离婚。

俄罗斯族严禁叔伯姑表兄妹等近亲结婚,但不限制与其他兄弟民族通婚。他们主要通过恋爱自由结合,虽然也有包办婚姻,但不占主导地位。

俄罗斯族的人名,由本名、父名和姓三部分组成。女人结婚后,一般随夫姓,也有男的随女姓或双方都不变姓的。通常以名字或小名称呼未成年人。对成年人通常称本名和父名,对平辈亲各或晚辈,可直呼其名;朋友间在非正式场合下,亦可直呼其名。

俄罗斯族的节日习俗

俄罗斯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元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这一天俄罗斯人到教堂祈祷后,家人们聚在一起庆贺。每年3月21日是希腊正教徒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的复活节。复活节前40天,教徒们要斋戒、

素食。复活节那天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每年复活节后50天为降灵节。降灵节亦称圣灵降临节,是希腊正教纪念耶稣门徒领受圣灵的节日。主要有“复活节”、“圣诞节”、“旧历年”、“清明节”、“主领洗节”等。

复活节

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复活节”又叫“帕斯喀节”,是为了纪念耶稣死后复活,没有固定的日期,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一般在4月4日至5月10日之间。节前,人们按照宗教传统斋戒49天,每天只吃一顿饱饭,其余两顿只吃半饱,而且不吃荤,只吃素,戒期也不许唱歌跳舞。不过除了老人和教徒,我国很多俄罗斯族人已经不再守戒了。过节这天,每家除准备丰富多彩的“比切尼”(糕点)之外,还要准备煮熟的彩蛋(复活节彩蛋),即将煮熟的鸡蛋涂上红、黄、蓝、咖啡、绿、紫等色彩,每当客人来到,主人就分一个彩蛋,以象征生命的昌盛。节日期间人们要以上好的点心、饼干款待来客,亲友们互登门祝贺,青年男女则载歌载舞,跳起节奏强烈的俄罗斯踢踏舞,拉起三弦琴和手风琴,尽情欢乐。每年复活节后50天为降灵节,降灵节亦称圣灵降临节,是希腊正教纪念耶稣门徒领受圣灵的节日。

圣诞节

圣诞节也是我国俄罗斯族人的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是为了庆祝耶稣的诞生。俄罗斯人的圣诞节在每年俄历的1月7日举行,圣诞节的前一天,即1月6日被称为圣诞前夜(сочельник),西方称为平安夜。在圣诞前夜教徒要全天禁食,直到晚上才能开斋。圣诞前夜的晚上信徒和非信徒按习惯要吃圣诞鹅,这是圣诞晚餐必不可少的。人们将买回来的鹅腹中填入苹果、面包和过了油的葱头,加入各种作料,烤熟食用。当节日来临时,俄罗斯族人都要用柏树或松树布置成华丽的圣诞树,准备丰盛的节日食物。晚上团聚时,装扮的圣诞老人要给大家赠送圣诞礼物,还要举行唱诗会。圣诞树至今仍是新年和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圣诞枞树(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аяёлка),也叫圣诞树,常用杉、柏之类呈塔形的常青灌木做成,象征着健康长寿。教徒在圣

诞前夕开始布置圣诞树,并一直摆到1月14日(即俄历的旧历新年),而非教徒则在新年的前夕布置圣诞树(新年枞树)。装饰新年枞树的风俗从18世纪开始盛行于欧洲。传说神在新年时藏在常青的松树里,为敬奉他们,必须为他们准备礼物。新年枞树上挂满各种各样的礼物就是这么来的。在家庭中装饰圣诞树是全家老少最为开心的时刻。人们在圣诞树上挂上用锡纸包的水果和糖及用锡纸剪的各种动物,把买来的长串彩灯、彩珠绕在圣诞树上,树下藏着父母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有的家庭还专门请圣诞老人(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йдед,也叫Ёлочныйдед或Дед-Мороз)给孩子们送礼物。圣诞老人和他的孙女雪姑娘(Снегурочка)是新年最主要的人物。圣诞老人是西方童话故事中善良慷慨的化身,最能吸引千千万万颗纯洁童心的是他背着的那只大礼物袋,他给孩子们温暖和欢乐。每年圣诞夜,圣诞老人乘着鹿拉雪橇从北方来,从烟囱进入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悄悄地把礼物装在新长筒袜里或塞在枕头下,给孩子们一个意外的惊喜。而雪姑娘则是青春常驻、快乐永存的象征。圣诞老人和雪姑娘大都是青年人扮演的,由孩子的父母电话预约,前来恭贺新年,赠送礼物。

报喜节

新疆等地俄罗斯族传统岁时活动,一般在农历三月上旬举行。据《新约圣经》载:圣母玛利亚在这天领受了天使向她宣布上帝的旨意,她将由“圣灵”感孕而生耶稣。节日期间人们要进行各种庆贺活动。三月四日孩子们把烤好的百灵鸟形状的饼干带到田地里,抛向天空,然后再接住,以示迎春。妇女们于三月九日把一块亚麻布铺在村外的地上,摆上一个大圆面包,请春天母亲享用。姑娘们则用纸或布扎成各种小鸟,用绳子拴的折下的树枝下。各人自找山披、屋顶、柴垛等较高的地方,摇动树枝,唱迎春歌。也有的地方于三月二十五日庆祝报喜节,因为这时春天已来临,候鸟也已返回。在这一天,人们唱迎春歌。

洗礼节

新疆等地俄罗斯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公历1月19日举行。据《新约圣经》载:耶稣曾三次显示其神性,第二次受洗礼时,“圣灵”

和鸽子降在他头上,显示他为上帝的儿子。希腊正教注重这次显圣,定于公历一月十九日为此节日。洗礼本是____的一种入教仪式。在洗礼节那天人们除去教堂祈祷外,还要到江河里破冰取“圣水”,有的人还要跳进冰窟窿里洗一洗。十八日晚按风俗习惯是占卜时间,尤其是女孩子们要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

丰收节

新疆等地俄罗斯族传统农祀活动,每年公历十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收割结束时,人们特意在地里留下最后一束小麦,将它周围的杂草除尽、然后摆上面包、盐和奶酷等供品,表示感谢大地的恩赐,祈求来年获得更大丰收。

谢肉节

又称“送冬节”,新疆等地俄罗斯的传统见时节日。时间由原来每年的公历2月底或3月初改定为大斋(希腊正教的斋戒日期在复活节之前7周开始,无固定日期,一般不得早于每年的3月22日或晚于4月25日)前的一周举行。节期为七天。按照民间习俗,节期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内容:星期一是迎春日;星期二是娱乐日;星期三是美食日;星期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姑爷回门日;星期六是姑娘相新嫂子日;星期天是送冬日和宽恕自己的言行。在谢肉节期间,家家户户大摆酒宴,因为在谢肉节过后的斋戒期内不能吃荤和喝酒。

俄文化风俗俄英美文化与差异

俄罗斯文化风俗 俄罗斯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不仅地域广阔,其文化习俗也是多种多样。 俄罗斯的宗教文化 俄罗斯信仰东正教,俄罗斯教堂里的圣像更是独具一格,它们所具有的体现象征意义的独特语言,尤其突出地反映出古罗斯人的神秘主义认识世界的方式。有人说,没有圣像,俄罗斯人就不知道如何向上帝祷告。这说明了圣像在俄罗斯信仰东正教的人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信教的俄罗斯人不会去亲吻一幅让他感动的现代画作品,但是他会亲吻、触摸、佩带圣像,圣像帮助他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寄托。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俄罗斯人吃啥?择其要者,有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五大领袖”,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四大金刚”,以及黑面包、伏特加、鱼子酱——“三剑客”。还有俄式馅饼、俄式饮料格瓦 生 差别。俄在国内实行“主权民主”,美国更斥之为“民主的倒退”,是“专制独裁”,而且不断干涉俄的内政。由于俄美价值观的差异,必然导致双方在“民主”、“自由”、“人权”等问题上出现尖锐分歧。这也是俄美双方产生矛盾和纠纷的重要原因。 生活方式的双重性: 西方人日常以喝咖啡为主,而俄罗斯人则既喜欢喝咖啡又钟情于茶 ,甚至对茶的迷恋更甚 ,茶和咖啡是他们招待客人比不可少的东西。。从俄罗斯人的传统婚俗来看 ,跟东方文化一样 ,俄罗斯人也有说媒一说 , ,但婚礼的举行要按照东正教仪式在教堂举行 ,有牧师主持婚礼 ,就像西方人那样 ,可见连婚礼也具有双重文化特征。 价值观的双重性: :(俄罗斯人对待个人生活 ,男女关系 ,大学结婚(或非婚)生孩子等诸事方面类似西方人 ,比较随便 ,但是他们非常注重亲情 ,注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和睦。)俄罗斯人注重依靠集体的力量 ,但同时又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俄罗斯人既像西方人重视分析 ,又像东方人比较感性 ,他们有时非常理性 ,

俄罗斯民风民俗

俄罗斯民风民俗 (1)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 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 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铺着绣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盘上放上大圆面包和面包上面放一小纸包盐。捧出"面包和盐"来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 称名问好在街上、商店、公共汽车等平常场合,你可称对方“您”(вы)或“同志”(товарищ)。 如果进一步交谈,你可以按对方性别年龄,分别称“先生”(господин)、“小 姐”(девушка)、“朋友”(друг)、“小伙(ребята)。与俄罗斯人在一个较正式的场合互相认识和交谈,要记住对方的全名,即要称呼他的名字还要加上父姓,以示尊敬和客气。而且, 要称“您”(вы),不能称“(ты) 革命期间和革后,“同志”一词具有褒义,因此对陌生人,根据外表认为其是自己人、志同道合者,才称同志,对熟人、战友也称同志。但现在在日常生活中是不用这个称呼的,如买东西、问路等,常用“公 民”、“小伙子”、“爷爷”、“婶婶”等词。 称呼对方一定要用他的正式头衔,除非他特意要求改用另一个称谓。 俄罗斯人的姓名通常排列为名字、父名、姓,但也可以把姓放在最前面,特别是在正式文件中。名字和父名都可缩写成第一个字母。一般口头称姓或名。尊敬时称名字与父名,对长者有的只称父名。对家人有爱称,如伊万,称万尼亚或瓦纽沙;谢尔盖,称谢宴沙等。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俄罗斯族简介

俄罗斯族简介 民族概况人口为15609人。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 自治匿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俄罗斯族人口数为15609。使用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通用俄文。 “俄罗斯”一词起源于一个东斯拉夫部落之名“罗斯”或“鲁斯”。在种族分类上, 俄罗斯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皂种人)。中国的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早在18世纪,但主要是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族从沙 皇俄国迁到我国新疆。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的时期,他们被称“归化族”。他们聚 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岁斯族。 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还有自己的亲友。新 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 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因此,我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数已经不多了。 社会经济 1949年前,居住在城镇的俄罗斯族人民大多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 工业。有的还兼营农业。有些人专门经营园艺、饲养家畜及养蜂等。在农村的俄罗斯族人 民大多数十户聚居在一起,独自成为一个村庄。他们在伊犁河、特克斯河两岸荒芜的草原上,垦荒种地。居住在靠近牧区地方的,也从事畜牧业。他们深受历代反动政府的压迫。 如特克斯县的俄罗斯村,是俄罗斯人民经过多年辛勤劳动建设起来的.但后来国民党军阀 强占了他们的土地,迫使他们另迁居所,垦种生息。 解放后,俄罗斯族与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在全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俄罗斯族代表。俄罗斯族人民积极参加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 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城镇居民通过劳动就业,大多成为工交、财贸、卫生各条战线上的 职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一些俄罗斯族群众参加了当地的国营农场,成为农业职工。他 们的生活水平均有显著提高。 文化艺术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源泉是俄罗斯人的祖先为 后辈留下来的口头文学遗产,如歌颂勇士的长篇史诗、童谣、谚语等。特别在19世纪初,俄罗斯的文学遗产对我国的俄罗斯族的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风俗习惯中国的俄罗斯族的生活习俗基本与前苏联的俄罗斯人相同。俄罗斯族妇女,上身穿粗布上衣,外面罩一件无袖、高腰身、对襟长袍,下身穿毛织长裙。男子的内衣是 斜领衬衫(长及膝盖)和细腿裤,头戴呢帽或带耳罩的毛皮帽。逢年过节,花色鲜艳一些。 春秋季节穿粗呢长袍,冬季穿羊皮短外套或皮大衣。夏季,农民还穿一种用桦树或柳树皮 条编成的简易鞋子(类似草鞋),冬天着毡靴或毛皮鞋。未婚少女梳发辫,喜戴色泽艳丽的 四方头巾,戴耳环等饰品。现在的俄罗斯男女大都喜欢穿现代服装。

俄罗斯族的节日婚俗饮食习惯

俄罗斯族的节日婚俗饮食习惯 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属于东斯拉夫人中的一个族群。你想看看俄罗斯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中国少数民族俄罗斯族节日习俗、婚俗和饮食习惯。 俄罗斯族的宗教信仰 俄罗斯族多信仰希腊正教,与国外的俄罗斯人的一样。 我国的俄罗斯人最初信奉灵魂不灭,认为人死了其灵魂还在。近代,他们多已改信希腊正教,也有信仰____的其他教派的,不信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俄罗斯族宗教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在家中做晨祷和晚祷,一种是到教堂去听神父宣经布道。做祈祷时,在胸前画十字,希腊正教徒在画十字的横道时是先右后左,有别于天主教的先左后右。在新疆的伊犁、塔城、克拉玛依、乌鲁木齐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都有俄罗斯族建造的希腊正教堂。 希腊正教与天主教不同的是不承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主张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洗礼节等。希腊正教的圣诞节开始于1月7日。新年刚过,接踵而来的就是俄罗斯族喜爱的圣诞节(Рождество)。希腊正教圣诞节的节庆活动总称为“святки”(圣诞节节期),从1月7号起持续两周,到主显节结束。 俄罗斯族的饮食习惯 俄罗斯族人的饮食,在许多方面保留着早期在俄国生活的传统习俗,同时又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面包,副食多为列巴俄式煎菜。俄罗斯族人的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牛奶,吃抹上黄油的面包;午饭是面包,菜;晚餐较丰盛,多是米饭、炒菜,或是抓饭、面条等。 俄罗斯族人的饮食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煎、烤、炖、炸、煮等烹饪习惯,又吸收了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饮食文化的长处和经验,俄罗斯族的饮食依然保持着传统风味,他们制作的面包、糕点品种繁多,味道鲜美。他们特别喜欢吃黄瓜、西红柿等营养丰富的蔬菜。他们制作的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全面的了解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也就从一定意义上了解了整个俄罗斯的发展历史,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俄罗斯。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俄罗斯的饮食文化的资料,仅供参考。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一、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形成俄罗斯饮食文化(包括餐桌习俗等)是在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经济的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俄罗斯民族饮食的历史及其烹饪技艺等,构成了这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多少代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俄罗斯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传统和地方方言。 对罗斯托夫人来说,如果熬煮鱼汤不加西红柿,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而住在伏尔加河一代的居民则与此相反,对不加西红柿的鱼汤赞不绝口,乌拉尔人和西伯利亚人用稠李点心招待客人,而库尔斯克人对此闻所未闻。 尽管如此,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特别是二十菜肴及其烹饪技艺,由于受到东方斯拉夫人历史命运共性的影响,应当说是统一的。 从伊尔明湖到黑海,从普利皮亚特河到伏尔加河广大低于居住的俄罗斯人,他们仍旧保持着俄罗斯基本原型的厨房炉灶,保持着使用传统的家用生活器皿和家什儿,保持着餐桌上的习俗,保持着日常的

和节假日的传统菜肴等。 二、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 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 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 俄罗斯的饮食比较简单,封斋戒的和荤的两种五大类:面食、奶类、肉食、鱼类、植物类。 俄罗斯人喜欢吃黑麦面包,对普通百姓来说,用麦面粉制作圣饼和白面包常常是节日的美食。 俄罗斯一种特色的食物是大馅饼,用发酵或没发酵过的面团加馅料烤制而成,过去的大馅饼为长圆形。 根据重量的不同,大的称作大馅饼,小的叫做小馅饼。 在荤日,俄罗斯人用羊肉、牛肉、兔肉等做馅料,在谢肉节期间用奶渣和鸡蛋做馅。 在封斋日,他们用松乳菇、豌豆、芜菁、白菜、植物油做馅,或烤制甜馅饼,以葡萄干、干果等充馅。 有时也用胡瓜鱼、鱼脊筋等制作馅饼。 三、俄罗斯的特色菜肴说道俄罗斯的饮食就不得不说俄罗斯的黑面包、红菜汤和鱼子酱了。 这三种食物可以说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也是最能代表俄罗斯的。 1、黑面包黑面包是用面粉、荞麦、燕麦等原料烤制而成的,颜色

俄罗斯习俗与文化浅析

俄罗斯习俗与文化浅析 摘要:俄罗斯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它是在自然的、历史和社会经济的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俄罗斯传统饮食文化,社交礼仪文化以及其他的文化历史构成了这个民族族的物质文化、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俄罗斯名族多少代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文化;风俗习惯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联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里海。作为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具有相当的全球影响力,特别是在由10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组织内。俄罗斯共有民族130多个。其中俄罗斯人占79%。主要少数民族有德意志、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蒙古、印古什、图瓦等。因此,俄罗斯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也比较多元化。俄罗斯饮食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早自远古时期就已发芽,并逐步发展起来。到18世纪末,当第一部独创的专业烹饪书记在俄罗斯大地出现的时候,便受到普遍欢迎。自此,大量有关烹饪书籍相继问世,烹饪在俄罗斯走向大众化,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进入了新阶段。俄罗斯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传统和地方方言。对罗

斯托夫人来说,如果熬煮鱼汤不加西红柿,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而住在伏尔加河一代的居民则与此相反,对不加西红柿的鱼汤赞不绝口,乌拉尔人和西伯利亚人用稠李点心招待客人,而库尔斯克人对此闻所未闻。尽管如此,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特别是二十菜肴及其烹饪技艺,由于受到东方斯拉夫人历史命运共性的影响,应当说是统一的。从伊尔明湖到黑海,从普利皮亚特河到伏尔加河广大低于居住的俄罗斯人,他们仍旧保持着俄罗斯基本原型的厨房炉灶,保持着使用传统的家用生活器皿和家什儿,保持着餐桌上的习俗,保持着日常的和节假日的传统菜肴等。俄罗斯的基本文化圈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国在文化上是一致的!这三国的饮食是整个俄罗斯民族所认同的俄罗斯饮食。在俄罗斯的菜谱中很多菜引根溯源很多菜其实都是来自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比如红菜汤就是来自乌克兰,还有大圆面包。毕竟乌克兰是欧洲粮仓,巧妇难为五米之炊。食材的来源是决定饮食的关键。白俄罗斯人传统的农业经验是俄罗斯人望尘莫及的,他们在食材的生产上,对俄罗斯人来说他们起到老师的角色。  俄罗斯人的进餐方式是一道一道地吃。上菜时一般先上凉菜,如沙拉、火腿、鱼肉鱼肉冻、凉拌生菜、酸黄瓜等;然后再上主菜,主菜有三道,第一道是汤,如鲜鱼汤、清鸡汤、肉杂拌汤、肉丸豌豆汤、红菜汤等。俄罗斯人特别爱喝红菜汤,也称罗宋汤。第二道菜是肉菜,如煎牛排、烤牛肉块、炸鸡、炸肉饼等配上土豆条、圆白菜、甜菜。第三道也是最后一道是甜食,一般是煮水果、果子冻、冰淇淋、点心、果汗、茶或咖啡等各种饮料。但唯一可以基本统一的食物,大多数人

中国俄罗斯族婚姻风俗

中国俄罗斯族婚姻风俗有: 嫁娶方式 1、“正娶”,是男女青年通过各种方式结识后,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双方情投意合,愿结终身伴侣,而后男方择期迎娶。 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婚礼的仪式非常隆重,到教堂去时必须是男女携手而入。新郎穿西装,新娘头戴花冠,身着白色礼服,面向圣像站立,各将一枚戒指放在桌上。主礼牧师询明男女双方确愿结为夫妻后,诵念经文,宣布婚事是“上帝配合,人不可分开”,然后握住新郎的手,新郎握住新娘的手,绕桌三周,交换戒指,礼毕合卺。仪式完毕,新郎新娘要行3次跪拜礼和亲吻3次,最后在大家的祝福中离开教堂。婚后第3天是回门的日子,娘家要准备酒菜,邀请婆家的人和亲友前来做客。以后,新娘就住在婆家,成为丈夫家庭中的一员,但也有入赘的情况,这主要是俄罗斯族以前的婚俗。现在,俄罗斯族青年摈弃了媒人说媒等旧习俗。由于年青人多不信教,婚礼也不在教堂举行了,但仍保留着婚俗方面的鲜明特点。50年代末,教堂关闭前,俄罗斯族婚礼均采取此种形式。 70年代以后,俄罗斯族男青年若娶外村姑娘,在清晨领上娶亲队伍(冬乘雪橇,夏坐马车或汽车),一路奏乐,热 闹非凡。到新娘家,新郎先拜见岳父岳母,送上礼酒,吃顿丰盛的饭菜,恭听老人的一番嘱咐,而后娶亲队伍拉上新娘、伴娘及送亲人、简单的嫁妆返程。新娘临行前要跪在一件铺在地上的皮袄上(这象征婚后生活兴旺),接受父母的祝福。到男方家,长桌早已摆上酒菜,亲朋好友向新郎新娘祝贺,老人亦表示祝福。新郎新娘交换戒指后,宾主便在一起开怀畅饮。席间,当有人提议干杯时,来宾中总有人装作沾唇后难以喝下的姿态,并连连叫喊“苦哇!”随即也有人叫“苦”不迭,这时新郎新娘便相偎热吻一番,来宾们才高高兴兴地一饮而尽。此谓“来宾举杯连连叫苦,实为祝福新人甜蜜”。在举杯豪饮,人们酒兴方浓时,乡土歌手和乐师们自发地纷纷当场献艺助兴,把婚宴推向高潮。而后撤去菜肴,摆上精美可口的自制面包、糕点。酒足饭饱,宾主翩翩起舞,尽欢而散。 2、窃娶 “窃娶”,是俄罗斯人较古老的婚俗,娶期多在冬天。即男女双方经过热恋订下终身,之后男女自定婚期(男方家庭知道,且有准备),不通知女方家长,婚时男方偷偷驾车或骑马到女方家把新娘抱到车上或雪橇上风驰电掣般地“偷娶”而归。女方家长“发觉”,便组织亲朋“追赶”一程了事。此种迎娶习俗,新中国成立之后已不多见,50年代后基本消失。 小结: 除此之外,俄罗族的称呼也是非常严苛的,通常以名字或小名称呼未成年人。对成年人通常称本名和父名,对平辈亲各或晚辈,可直呼其名;朋友间在非正式场合下,亦可直呼其名。

56个民族——俄罗斯族

56个民族——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有人口13504人,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市等地,其余的散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 中国的俄罗斯族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他们最初是在1 8 世纪末叶由沙皇俄国迁来的。进入19 世纪,又不断有俄罗斯人迁入新疆等地定居,当时他们被称作“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称为“归化村”。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并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力,正式改称为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在社会上,他们都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中,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 俄罗斯族人的服饰丰富多彩,男的穿制服、马裤、皮靴或皮鞋,女的穿连衣裙(俗名布拉祺)。中年人多穿汉族服装或西服。年轻人则爱随社会的潮流,喜欢穿时装。 俄罗斯族多信仰东正教。 居住城镇的俄罗斯族人,大多是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住在农村的俄罗斯族人,从事农业、园艺业、养蜂业和捕鱼业。俄罗斯族人文化素质较高,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人较多。 礼节 俄罗斯族人性情开朗,说话幽默,民族自尊心较强,接人待客,讲究礼节。 俄罗斯族人对熟识的人见面时要问好,说“您好”、“早上好”、“白天好”、“晚安”等。节日前夕见面时要说“预祝节日愉快”,如遇重大节日,有的还有互相写信或互相致贺电的习惯。 接吻、鞠躬、握手等礼节最为普遍。亲人或好友久别重逢的要拥

抱一起,双方互吻面颊。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时男子要弯腰吻女子的右手背。长辈和晚辈相见,一般是长辈吻晚辈的面颊三次,先右后左,再回到右,以表示疼爱。也有的长辈为了表示对晚辈的疼爱和赞许,吻额头一次。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二次。女子之间好友相遇时,一般是拥抱,有时也互吻。男子之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离时,要行握手礼,一般下级或晚辈不宜先伸手。男子遇到女子时,要等女子先伸手才能与之握手。对初次见面的妇女,只行鞠躬礼。 到俄罗斯族人家中作客或办事,进屋要敲门,得到允许才能入内,进屋要脱帽,坐在主人让给的位子上,不能坐床,坐床认为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来客不得随便吸烟,吸烟须经主人同意。俄罗斯人最隆重的传统礼节是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象征着友谊和善意。来客须用刀子切下一块面包沾少许盐吃下后方可进屋。这种礼节从前只用于迎接贵宾和新娘,现在也用于一般社交场合。 饮食 俄罗斯族人的饮食,在许多方面保留着早期在俄国生活的传统习俗,同时又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面包,副食多为俄式煎菜。新疆俄罗斯人的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牛奶,吃抹上黄油的面包;午饭是面包,菜;晚餐较丰盛,多是米饭、炒菜,或是抓饭、面条等。“比罗什给”和“苏波”是俄罗斯族人富有民族风味的佳肴,逢节庆或贵客临门都做。“比罗什给”在俄语中是“馅饼”之意。作法是:先将米饭蒸熟,牛肉切碎炒,放葱头及花椒、大料等调料。然后把炒熟的牛肉与米饭混在一块搅拌成馅,和好面,用手拍成很薄的皮,包上馅,又拍成扁形的馅饼,烘烤至熟。“苏波”在俄语中是“汤”或“汤菜”之意。作法是:先把白菜切成条炒熟,放花椒酱油,再放入羊肉汤中,随后放入切好的西红柿、土豆、胡萝卜等即成。俄罗斯人切土豆、胡萝卜多切成块,而不切条。

俄罗斯婚姻

俄罗斯族实行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但结婚须征得父母同意。俄罗斯族与其他民族皆可通婚。俄罗斯族的传统婚礼十分隆重,程序和仪式也十分繁琐、复杂。举行婚礼要事先通知亲朋好友,如果接到邀请不来,则被认为是一种失礼行为,会引起主人的不悦。婚礼先在女方家举行,来客用餐、唱歌、跳舞,热闹一阵,结束后,由男方亲友及新郎组成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去迎亲。迎亲队伍快到新娘家门口时,女方的亲友把大门关上,并派一群小孩向新郎要开门钱,给钱后新郎才能进女方家的门。按照传统习俗,新郎新娘还要到教堂去举行证婚仪式,新娘身穿白色礼服,头戴桂冠,与新郎一起站在神像前,由神父询问男女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妻,在双方肯定答复之后,双方要交换定情的信物,然后由神父诵念规定的祈祷经文,并对新婚夫妇祝福。仪式完毕,由男方家宴请亲友和宾客,接着举行舞会。晚上还要仿照汉族人的习惯,闹一闹新房。 俄罗斯族人的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父亲是家长,掌管家庭经济。子女长大结婚以后,另立门户,独立生活。父母死亡,遗产由儿女共分。东正教是禁止离婚的,俄罗斯族人受东正教的影响,一般很少离婚。 俄罗斯族的人名,由本名、父名和姓三部人组成。女人结婚后,一般随夫姓,也有男的随女姓或双方都不变姓的。通常以名字或小名称呼未成年人。对成年人通常称本名和父名,对平辈亲各或晚辈,可直呼其名;朋友间在非正式场合下,亦可直呼其名。 重视陪嫁 俄罗斯族严格禁止叔伯姑表兄妹等近亲结婚,但不限制与其他兄弟民族通婚。他们主要通过自由恋爱结合,虽然也有包办婚姻,但不占主导地位。在以前,媒人说亲和订婚仪式还是不可缺少的。媒人说亲时,要带一个撒了盐的面包。若是姑娘和她的父母同意,姑娘就亲手把面包切开请大家分尝。然后男方家举行个简单的订婚仪式,商定好结婚日期。俄罗斯族有个好传统,即不要彩礼,男家祗需要准备一些结婚的必需物品。请客费用男女家各自筹备,但陪嫁比较讲究,父母都希望把女儿的嫁妆准备得尽可能好一些,以免男方笑话。 “正娶”与“窃娶” 俄罗斯族一贯自由恋爱,父母干预不得。且婚礼有“正娶”“窃娶”之分。但无论“正娶”或“窃娶”,男女必须均过十八岁。 所谓“正娶”,是男女又方确定恋爱关系之后,逐请父母之命,托媒妁之言,女之父母出据婚书以为证。而后择期由男方迎娶新娘至家。而后,男女双方携手同至教堂行礼,再各将手中之戒指摘于桌上,牧师询问双方愿结为夫妻后,诵读圣经,宣布婚事是“上帝配合,不可分开”。男女由主礼牧师牵手再绕桌三圈,交换戒指,即礼毕。翌日,夫妻同赴各家致谢,亲朋则备酒菜款待。这是教堂关闭前的情形。教堂关闭之后迎娶新娘,便在清晨领上迎亲的队伍,冬季乘雪橇,夏季坐“呵道克”车,一路琴声与歌声不绝于耳,直到新娘家。新郎拜见岳父母,并向他们送上礼品。在新娘家吃过饭,待新娘父母叮嘱新郎

中国俄罗斯族婚姻风俗

中国俄罗斯族婚姻风俗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多民族国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就是俄罗斯族。在两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婚姻风俗和传统。 1. 婚前自由恋爱。 俄罗斯族的青年男女通常可以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相互认识、交往。只有在双方真正深入了解并决定结婚后,才会得到父母的祝福。 2. 穿着礼服步入婚姻殿堂。 俄罗斯婚礼通常在教堂或市政厅举行。并且新婚夫妇都必须穿着盛装步入婚姻殿堂,新郎要穿着帅气的西服,新娘要穿着白色婚纱和婚鞋。 3. 精美的婚礼仪式。 俄罗斯婚礼是一个非常庄重而隆重的仪式。婚礼前,新娘会在婚礼前别上同时期俄罗斯皇室妈妈的喜爱项链,她也会带上头冠,婚礼过程中穿著带有很多流苏的长袍。新郎则会戴上打扮好的样式大礼帽。 4. 节俭而豪华的酒席。 俄罗斯族人会为婚礼准备一系列豪华的食品,包括鱼子酱、烤肉和俄罗斯沙拉。而在中国,俄罗斯族人则更喜欢在亲友间办婚宴,他们通常把食物用纸箱装好,到现场组装切菜、插花,酒宴上也只点几道传统俄罗斯菜品,让大家品尝不同的味道。 5. 素雅的结婚庆典。 在中国的郊区,许多俄罗斯籍国民居住在乡村、城市郊区、商业区等地区。对于他们来说,结婚是一件非常朴素的事情。他们不会豪华地装扮教堂或婚礼场所,而会选择一些简单或文艺的场所,这使得婚礼变得更加随意和浪漫。 和中国的俄罗斯族婚姻风俗相比,俄罗斯本土的俄罗斯族婚姻风俗也有很大的不同。 1. 豪华的弗拉基米尔挽马仪式 弗拉基米尔挽马仪式是一项很古老的传统婚礼仪式,在这个仪式中,新娘手提一个花篮,登上一匹高大的马。新郎穿着传统的夹克和礼服,坐在马车上欢庆。几对新婚夫妇在这个场景下分享着幸福的时光。 2. 婚礼前百家宴

俄罗斯结婚风俗礼仪

俄罗斯结婚风俗礼仪 婚礼习俗 面包加盐 在新婚夫妇的住所,新郎的父母准备了面包和盐让小夫妻品尝。按照传统,新娘和新郎同时咬住面包,咬的更大快的将在家庭中起领导地位(嘴大的不吃亏)。面包象征了财富和繁荣,而盐则是保护他们免受邪恶势力的影响。宾客向新婚夫妇撒玫瑰花瓣,向他们脚下扔硬币和小麦大米等谷物,这些都是繁荣和生育的象征。 碎瓶 在婚礼上,新婚夫妇喝完香槟以后,无比潇洒的顺手一抛。酒杯落地,岁岁平安!听说,俄罗斯人认为碎片越多,就越幸福。 绑香槟瓶 婚礼见证人会把两只绑在一起的香槟酒瓶绑在一起,送给新婚夫妇,祝他们美满幸福,早生贵子。 盖头纱

婚宴举行到半夜,新娘会站到舞池中间,在蒙着眼的情况下将头纱挂到任一女孩的头上。“中奖”的女孩很快就会找到如意郎君,成为下一位新娘。 公主抱 按习俗,俄罗斯的祖先认为新郎公主抱住新娘的举动是威猛的,能吓跑那些不好的东西,并且象征以后新郎都会好好地保护新娘,不让她受一点伤害。 新郎公主抱新娘进家。新娘或把头埋在新郎胸前,羞嗒嗒的,或深情地望着新郎,或是与亲友应和,表达自己掩盖不住的喜悦。 同心挂锁 新郎和新娘到桥上把刻有双方名字的锁头锁到桥柱上,或者挂到树上,象征永结同心,白头偕老。多少人在桥前许下那美好的诺言,一把锁承载着太多的泪水以及真挚的渴望。 婚俗禁忌 俄罗斯族一贯自由恋爱,父母干预不得。且婚礼有“正娶”“窃娶”之分。但无论“正娶”或“窃娶”,男女必须均过十八岁。 所谓“正娶”,是男女又方确定恋爱关系之后,逐请父母之命,托媒妁之言,女之父母出据婚书以为证。而后择期由男方迎

娶新娘至家。而后,男女双方携手同至教堂行礼,再各将手中之戒指摘于桌上,牧师询问双方愿结为夫妻后,诵读圣经,宣布婚事是“上帝配合,不可分开”。男女由主礼牧师牵手再绕桌三圈,交换戒指,即礼毕。翌日,夫妻同赴各家致谢,亲朋则备酒菜款待。这是教堂关闭前的情形。教堂关闭之后迎娶新娘,便在清晨领上迎亲的队伍,冬季乘雪橇,夏季坐“呵道克”车,一路琴声与歌声不绝于耳,直到新娘家。新郎拜见岳父母,并向他们送上礼品。在新娘家吃过饭,待新娘父母叮嘱新郎完毕,迎亲队伍便拉上新娘及简单的嫁妆返程。当然到男方家又少不了接受亲朋好友的一番祝贺之后,大家便在喜悦的气氛中开怀畅饮。当有人喊酒“苦啊”的时候,众人也会含笑叫苦,这时新郎新娘便得相依亲吻,宾客才会一饮而尽。当人们酒酣耳热之际,手风琴便奏起欢快的舞曲,人们纷纷登场献艺,老人也不例外,将气氛推向高潮。这时女主人撤走餐桌,在一旁再摆上酒、熟食、凉菜、面包、点心,宾主翩翩起舞,对酒当歌,直至尽欢。 所谓“窃娶”是俄罗斯族一种古老的习惯,随着苏侨的回国,此种习俗也随之消失。“窃娶”的作法是:男女双方确定终身后,男方领着迎亲人马,夜至女方家偷娶。父母徉为不知,又虚张声势地追赶一程也便认可。翌日,男之父母托亲执酒,往女家说情,并索婚书。该女之父母假意不允,饮之以酒,婉言劝之则允。出具婚书后,男女双方面同赴教堂行礼,其礼与正娶者同,只是不宴客。

俄罗斯礼仪和禁忌

俄罗斯礼仪和禁忌 俄罗斯礼仪 俄罗斯禁忌 1.服饰礼仪 2.餐饮礼仪 3.婚俗礼仪 4.社交礼仪 5.礼物馈赠礼仪 俄罗斯礼仪 1.服饰礼仪 俄罗斯大都讲究仪表,注重服饰。在俄罗斯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里,俄罗斯目前多穿西装或套裙,俄罗斯妇女往往还要穿一条连衣裙。典型的俄罗斯民族服装是:男子是斜襟长袖衬衣,通常在领口和下摆有绣花,穿时在衬衣外面系一根腰带。衬衣一般是用麻纱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鲜艳的花布做成。裤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在寒冷的季节,人们一般是穿厚呢子外衣或毛皮外衣,头戴毡帽,脚穿高阁皮靴。女子的服装,一般是用麻布做的有垫肩的长衬衣。在俄罗斯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已出嫁的女子在衬衣外面要穿一件无袖长衣一“萨拉方”,在南部地区则穿一种手工编的带有方格图案的毛料裙子。在冬季,女子一般穿厚呢子或毛皮外衣,高筒皮靴。现在男子多穿西服,戴呢帽、便帽、礼帽,冬天戴皮帽,穿皮鞋、皮靴

或毡靴。女子穿连衣裙、西服上衣或西服裙。过去女子不穿长裤,现在也有人穿。女子穿高跟鞋,冬天也穿皮靴。秋冬戴呢帽或皮帽,夏天系花头巾。前去拜访俄罗斯人时,进门之后务请立即自觉地脱下外套、手套和帽子,并且摘下墨镜。这是一种礼貌。 2.餐饮礼仪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以面包为主食,肉、鱼、禽、蛋和蔬菜为副食。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一般而论,俄罗斯以面食为主,他们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除黑面包之外,俄罗斯人大名远扬的特色食品还有鱼子酱、酸黄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时,他们多不削皮。在饮料方面,俄罗斯人很能喝冷饮。具有该国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们最爱喝的酒。此外,他们还喜欢喝一种叫“格瓦斯”的饮料。用餐之时,俄罗斯人多用刀叉。他们忌讳用餐发出声响,并且不能用匙直接饮茶,或让其直立于杯中。通常,他们吃饭时只用盘子,而不用碗。参加俄罗斯人的宴请时,宜对其菜肴加以称道,并且尽量多吃一些,俄罗斯人将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经吃饱。 3.婚俗礼仪传统的俄罗斯人的婚姻习俗颇为繁多。说媒时讲究单日说媒,忌讳星期三、星期五。相亲时要祷告,并还要围桌走三圈。订婚名堂更多,如喝糖水定终身,一牧师主持订婚仪式后双方才可开始筹备结婚,举办订婚舞会等。结婚时摆“门形”婚宴,在城市

世界各国民族风俗

世界各国民族风俗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世界主要地区名族习俗 【俄罗斯民族风俗习惯】 俄罗斯是一个重礼好客的多民族国家。其礼俗兼有东西方礼仪的特点。俄罗斯人整体文化素质很高,许多家庭都有极丰富的藏书。他们的“见面礼”是亲吻与拥抱,即使在商务活动中也是如此。 俄罗斯人做生意比较谨慎。在谈判桌上,他们从不吝惜时间,擅长讨价还价,在生意场上显得有些拖沓。 日常交往中主动问好是起码的社交礼仪 送礼和收礼都极有讲究。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认为送钱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但他们很爱外国货,外国的糖果、烟、酒、服饰都是很好的礼物。如果送花,要送单不送双,双数是不吉利的。 对颜色的好恶和东方人相似,喜红忌黑;对数字,他们却和西方人一样,忌讳“13”,但对“7”这个数字却情有独钟;忌食狗肉。 俄罗斯民族饮食习惯有以下几大特点: 酸:俄罗斯人喜欢吃酸的食品。面包、牛奶是酸的、菜、汤也多以酸为冷:午餐多数是冷盘。以红黑鱼子、各种香肠、火腿、红鱼、咸鱼、酸蘑菇、酸黄瓜、凉拌菜、奶酪等为主。汤:俄罗斯人午餐、晚餐喜欢喝汤。有各种肉汤、鱼汤、酸菜汤、红菜汤、白菜汤等。酒:俄罗斯人喜欢喝烈性酒,而且一般酒量都大。茶: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在茶中加柠檬片和糖。倒茶时,先从茶炊里倒出一些酽茶,然后用水冲淡。主食:主食大多数是以黑麦、小麦面粉制成的面包。黑面包是俄罗斯人爱吃之物,并常用来作为待客的食品。副食:主要是鱼、虾、羊肉、青菜和水果。如羊肉串、羊肉汤、烤羊肉、炸羊排、炸羊肠等。蔬菜有黄瓜、西红柿、土豆、萝卜、生菜和圆葱。但俄罗斯人不吃某些海物(乌贼、海蜇、海参)和木耳。 交际禁忌 让烟时,一般要递上烟盒让其自取,不能只合一支。特别应注意不要用一根火柴替三个人点烟。男人吸烟时,应先问问身边的妇女介不介意。出门进门,男子应帮助同行妇女穿大衣、开门。俄罗斯社会风尚之女士优先 俄罗斯人一向把尊重妇女当作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修养好的标志。虽然"女土优先"并不挂在口上,但男士们却很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文明,在妇女面前,他们不仅注意仪表,而且还谈吐文雅、礼貌谦恭。 禁忌 俄罗斯传统习俗中还有一些禁忌,如:不能送他人尖利的东西,如刀、别针等物,如一定要送,则应讨回一枚硬币,或用要送的尖东西扎对方一下;不能送别人手帕,因为送手帕预示着分离;两个用同一手帕擦汗,预示终会分离;忌在家里和公共场所吹口哨,口哨声会招鬼魂;忌让姑娘对着桌角坐,坐在这地方预示姑娘三年嫁不出去。 【波兰】 波兰盛行吻手礼,他们认为吻手象征着高贵,连街头执勤的女警,也要求人们行吻手礼;喜欢谈论和赞美他们的国家和文化,也乐于谈及个人家庭生活,但忌讳谈及二战中的苏联和法国;一切有战略意义的地点和建筑都严禁拍照;洗手间的表示方式极为独特,“△”符号表示男用,“○”表示女用,去波兰进行商务活动或旅游时切勿搞错。 【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 在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每年6~8月是商人的度假月,在此期间商事活动不宜往访。还有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两周期间也不宜往访。多数东欧人家中都铺有地毯,客人进门时最好脱鞋,以示对主人生活习惯的尊重。 匈牙利人习惯以白色代表喜事,黑色表示庄重或丧事。罗马尼亚人忌穿堂风,认为穿堂风有损健康,他们不允许两个对着的窗子同时打开。保加利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习惯“点头不算摇头算”保加利亚人喜欢玫瑰花,不喜欢鲜艳明丽的色彩。 【阿尔巴尼亚】

俄罗斯族简介

俄罗斯族简介 第一篇:俄罗斯族简介 民族概况人口为15609人。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匿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俄罗斯族人口数为15609。使用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通用俄文。 “俄罗斯”一词起源于一个东斯拉夫部落之名“罗斯”或“鲁斯”。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皂种人)。中国的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早在18世纪,但主要是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族从沙皇俄国迁到我国新疆。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的时期,他们被称“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岁斯族。 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还有自己的亲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因此,我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数已经不多了。 社会经济 1949年前,居住在城镇的俄罗斯族人民大多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的还兼营农业。有些人专门经营园艺、饲养家畜及养蜂等。在农村的俄罗斯族人民大多数十户聚居在一起,独自成为一个村庄。他们在伊犁河、特克斯河两岸荒芜的草原上,垦荒种地。居住在靠近牧区地方的,也从事畜牧业。他们深受历代反动政府的压迫。如特克斯县的俄罗斯村,是俄罗斯人民经过多年辛勤劳动建设起来的.但后来国民党军阀强占了他们的土地,迫使他们另迁居所,垦种生息。 解放后,俄罗斯族与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在全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俄罗斯族代表。俄罗

俄罗斯风俗习惯

俄罗斯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 称呼 “您”和“你”要分清 在俄罗斯人的交际中,“您”和“你”的用法比较复杂,分寸很严,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正好与我们中国的用法相反。由于年龄、性别、职务、身份和社会地位不同,它们的用法也完全不同。随着疏密关系的变化,称呼也会随之变化。 一般来说在关系亲近的人之间,对自家人、熟人、朋友、平辈和儿童称呼“你”,表示亲热、友好和随便;而对长者和陌生人称呼“您”,表示尊敬和客气。如果在称呼上从“您”改成为“你”,就说明相互关系获得了进展,达到了一定的深度。相反,如果两人之间的称呼从“你”改成了“您”,就表明双方发生了分歧,友情破裂。 有时,刚刚相识的人交谈一阵后,很快改称“你”,说明已成为朋友,不必拘束和客气;上级以下级说话时使用“你”,则显示出他对人平等、友好和信赖。据说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与别人谈话时,就喜欢用“你”。 俄罗斯人交际时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你”: 1、对16岁以下的儿童; 2、近亲之间与同事之间(年轻人之间); 3、年轻人对年轻人。对老年人、陌生人(儿童除外)和领导人则称“您”。 对儿童可直呼其名,而对老年人、陌生人和领导人则应呼其名字加父称。目前在俄罗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种称呼并存。 "同志"曾是前苏联最大众化的称谓,后来又演变成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最普遍的称呼。苏联解体后,随着俄罗斯社会的诸多变化,称谓习惯也改变了。在公共场合,除非是各党派内部的成员还以"同志"相称,"同志"不再是亲切、友好的字眼,它已经随着那个时代的结束而从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

由于"同志"所曾有的特定含义,部分俄罗斯人已经完全改掉了这种称谓。但有些外国人没有完全摸清俄罗斯人的这些心理变化,仍然将张三李四称为"同志",本以为是亲密的称谓,结果招来一场不快。听者对此反应相当冷淡,有时甚至充耳不闻,或直截了当地说"这种称呼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那么,现在的俄罗斯人之间都怎么称呼呢?这对刚来到俄罗斯的人而言,的确会感到为难,究竟怎样称呼才会既令对方感到自然,又感到亲切呢? 最好的方式是见机行事,先自我介绍,再婉转地请教对方姓甚名谁。若对方直接道出名字,你就称其名,这样是不会见外的;若对方道出他(她)的职称、官衔,你就可顺理成章地称呼其官衔、职称。 俄罗斯人都有自己的爱称,但生人不得随便叫,否则就算失礼。只有其亲密的朋友或长辈才能直呼爱称,这种"专制"是一般人不得随便分享的。 在正式场合,俄罗斯人的称谓习惯是点名道姓外加父称,以表示郑重、尊敬。由于俄罗斯人名字的三个部分加起来较长,念起来也就比较麻烦。在一次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的活动中,叶利钦总统要向老兵们授奖,诸多获奖者的名字、父称、姓都要一一点到,有人算了算,整个授奖仪式中的一大半时间都是用来读获奖各位的尊姓大名。 在官方场合,称谓已经完全西方化。对市长、总理一律称为"市长先生"或"总理先生"。人们也似乎非常喜欢此称谓,虽然推行不久,但已经被社会所接受,尤其成为俄罗斯媒体的流行称谓。 对知识界、文化界的人物,俄罗斯仍延用以前的习惯,以职衔、职称相称。对知识分子用"博士"、"教授"称呼;对演员,用"人民演员"、"功勋演员"来称谓。 在公共场合,老百姓之间有种特别的称呼,值得一提。"同志"一词消失之后,人们又未能马上习惯"先生"、"太太"、"夫人"的称谓,所以,在称谓中出现了一个断层,怎么称呼一个陌生人呢?说来也许难以置信,俄罗斯人采取了"性别"式称呼。在普通公共场所,"男人"、"女人"的称呼是经常能听到的。但应该明确的是,这种称呼只限于称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