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摘要:俄罗斯饮食文化是在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数代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俄罗斯的特色菜肴、俄罗斯饮料等方面的论述,给大家展示了俄罗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俄罗斯饮食; 文化; 历史; 特色菜肴; 饮料

一、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古罗斯烹饪法形成于9世纪,直到15世纪达到兴盛。丰富的河流、湖泊和森林为俄罗斯饮食提供了众多海鲜、野味、和浆果之类的美味菜肴。而粥一直是俄罗斯的民族食品,它伴随了俄罗斯人的一生。俄罗斯人把粥视为面包的“始祖”。有句俄罗斯民间谚语这样讲:“粥——我们的母亲,黑麦面包——我们的父亲”。

在10世纪初的罗斯时期就有了萝卜、洋白菜、豌豆、黄瓜。它们的吃法各异,生吃、煮着吃、蒸着吃、烧制、腌制和泡制。土豆在俄罗斯普及已经是18世纪,西红柿是在19世纪才有。直到19世纪初,在俄罗斯的菜肴中还没有沙拉。最早的沙拉是用某种蔬菜做成的,因此得名洋白菜沙拉、黄瓜沙拉或者土豆沙拉。后来,制作沙拉的配方也复杂起来,用各种蔬菜制作,加上肉类,因而得出一些新名字:“春天”、“健康”、“海珍珠”。

18世纪是俄罗斯社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彼得大帝不仅将首都迁往靠近西欧,更换历法,还强制性改变许多生活习俗。从那时起便从西方引进厨炉,也引进锅、烧盘和漏勺。俄罗斯人的餐桌上也摆满了各种三明治、沙拉、酥皮馅饼和清汤,炸煎菜肴也逐渐增多,出现了美味的调味汁、肉冻、乳脂、木斯等。外国菜肴传到俄罗斯,自然与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烹饪相结合,渐渐俄化,便具有俄式风味了。

从基督教在罗斯传播起,俄罗斯餐饮严格形成荤食和素食。由于严格遵守每年的斋戒期,出现了品种繁多的面类、蔬菜类、菌类等美味佳肴。在此期间不许有过多的娱乐,禁止食用肉类、乳制品、鸡蛋和糖。斋戒期之前是节日或食肉节。这个节日时间也不短,每年大约174天到190天不等。

二、俄罗斯菜肴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菜油脂较大。

由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严寒,人们需要较多的热能,所以传统的俄式菜油脂较大,许多菜做完后要浇上少量黄油,部分汤菜上面也有浮油。这种烧菜的方式一直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渐改变,俄式菜也逐渐趋于清淡,但是有一些非常传统的菜式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

2.口味浓厚。

俄式菜的口味比较浓厚,酸、甜、咸、辣各味具全,并且喜欢用酸奶调味,喜欢生吃大蒜、葱头。

3.冷小吃。

俄式菜讲究冷小吃,酸黄瓜、酸白菜、腌青鱼、鱼籽酱等,口味酸、咸爽口,其中鱼籽酱最为有名。

俄罗斯冷菜丰富多样,包括沙拉、杂拌凉菜、肉、禽冷盘、鱼冷盘、鱼冻、肉冻、鸡蛋冷盘,青菜酱、鱼泥、肉泥及各种加味黄油。俄式菜肴油大,味道浓醇、酸、甜、辣、咸各味俱全,如沙拉,名目繁多,颇负盛名,其中的黑鱼子广为人知。俄式冷菜在烹调上的特点:要比一般的热菜口味重一些,并富有刺激性,这样以便于促进食欲。调味上突出俄式菜的特点,酸、甜、辣、咸、烟熏,有些海鲜是冷食的,要突出鲜来。俄罗斯人特别喜欢鲑鱼、鲱鱼、鲟鱼、鳟鱼、红鱼子、黑鱼子、烟熏过的咸鱼、鲳鱼等。俄式冷菜在刀工上的特点是:切配精细、布局整齐、荤素搭配适当,色调美观大方。俄罗斯冷菜特别讲究拼摆艺术,讲究美味与美器的配合,如柠檬青菜放在淡紫色盘中,皮衣鲱鱼放在淡绿色盘中,芹菜沙拉放在淡咖啡色盘中。这样对比鲜明,衬托出各种菜品的清鲜可口,诱人食欲,而且产生视觉美。

俄罗斯的汤类是除冷菜外的第一道菜,能起到润喉和促进食欲作用。一般在汤后再吃其它菜。一般俄式汤可分为清汤、菜汤和红菜汤、米面汤、鱼汤、蘑菇汤、奶汤、冷汤、水果汤及其它汤。要求质量大体一致,原汤、原色、原味。沙律·汤·面包——俄餐三巨头

二、俄罗斯的特色菜肴

1、鱼子酱

鱼子酱(Caviar),又称鱼籽酱,在波斯话中意为鱼卵,严格来说,只有鲟鱼卵才可称为鱼子酱,其中以产于接壤伊朗和俄罗斯的里海的鱼子酱质素最佳。

“鱼子酱!今天你吃了吗?”如果让俄罗斯人选出餐桌上最受宠的食物,鱼子酱恐怕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这种在许多中国人初尝起来“又腥又咸”的东西,究竟是如何拴住俄罗斯人胃口的呢? 记得俄罗斯作家瓦伦拉莫夫曾开玩笑说:“如果哪个作者描写贵族的饮食,而不提象征身份的黑鱼子酱,那他肯定不是个俄罗斯作家。”18世纪的时候,俄罗斯上层社会流行说法语,但推崇法国文化的贵族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伏尔加河流域产的鱼子酱,竟然是法国人眼中炙手可热的壮阳食品,从此鱼子酱登堂入室,成为俄国贵族们餐桌上的新宠。

据说,有一次丘吉尔率团访问苏联,在快离开莫斯科时,代表团的官员们将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鱼子酱,只有丘吉尔碍于首相身份忍着没买,斯大林靠鱼子酱赚足了面子。

但对俄罗斯有钱人来说,鱼子酱是他们周末豪华聚会上的必备菜,因为这是身份的象征,正如一些中国人请客吃饭点燕窝、鱼翅一样。

鱼子酱是俄罗斯的顶级美食,,其可分为红鱼子酱和黑鱼子酱两种,黑色的产于鲟鱼,红色的产于鲑鱼。而更珍贵的是黑鱼子酱。为了避免高温烹调影响品质,鱼子酱一般生吃。值得注意的是,鱼子酱切忌与气味浓重的辅料搭配食用。黑鱼子酱不只是鱼的卵,而且还必须是鲟鱼的卵。世界上的鲟鱼约有20种,

够资格拿来做鱼子酱的寥寥无几。伊朗和俄罗斯境内的里海生产其中三种鲟鱼,但只这三种鲟鱼就供应全世界95%的鱼子酱。产量稀少是鱼子酱所以珍贵的主要原因。

并非所有鲟鱼卵都可制成鱼子酱,世界范围内共有超过20种的不同鲟鱼,其中只有Beluga、osci etra及Sevruga三品种的鱼卵制成鱼子酱。上佳的鱼子酱颗粒饱满圆滑,色泽透明清亮。最高级的Bel uga,一年产量不到一百尾,而且要超过六十岁的Beluga才可制作鱼子酱。中级的是Oscietra,12岁左右便可取卵制成,最低级的是Sevruga,到了7岁便可取卵。基于此因,导致了其价格不菲的现状。

鱼子酱是法国人的餐桌上有最奢侈的享受,黑黑的鱼子酱在过去是皇室里的佳肴,现在是时尚人士和酷爱美食又惦记减肥的朋友的美容健康食谱。上佳的鱼子酱颗粒饱满圆滑,色泽透明清亮。至于配酒,最好是配香槟,尤其以酸味较重的香槟跟鱼子酱浓厚的油脂感最区配

吃鱼子酱最好的方法,便是用最简单的方法:直接入口。若要倒在盘子里面吃,盘子要先冰镇一下。

若要直接就着瓶罐吃,那就把瓶罐放在碎冰里面。薄片吐司涂上无盐牛油,俄式薄煎饼,或一两滴柠檬汁,可随意搭配。但是,鱼子酱人生旅程的最后一段路途——送进阁下嘴里——这一段路的运输工具,就别无选择了,非得是一把汤匙不可。

2、黑面包

黑面包是俄罗斯最珍贵、最古老的食物。它是用面粉、荞麦、燕麦等原料烤制而成的,颜色很深,是俄罗斯人的主食,就像我国北方人的面食和南方人的米饭。黑列巴的形状像一个小枕头,外壳考的很坚硬。如果放了两天不吃,它就会硬的嚼不动,这保证了它不会变质。黑列巴在俄罗斯很便宜,是政府能控制的价格的不多商品之一。

面包、面粉和稻米是最普通的主食。早在9世纪,俄罗斯就出现了用发酵面粉烘烤而成的黑麦面包——俄罗斯最传统的面包。在16世纪的东正教辩论会上,主教们推翻了用无酵饼当圣餐的提议,决定采用黑面包,从而使之更为普及。

黑面包是俄罗斯人餐桌上的主食,乍看起来颜色像中国的高粱面窝头,切成一片一片的,口感有点儿酸,又有点咸。黑面包极富营养,又易于消化,这是因为,发酵黑面包用的酵母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据俄罗斯朋友介绍,烤黑面包挺费事的,光和面和发酵就得近两天时间。做好的面包坯,放入温度均匀的俄式烤炉里用文火焖烤,出炉时面包底部能敲得梆梆响,色泽黑光油亮,切开香软可口而又不掉渣,这才是黑面包的上品。由于工艺复杂,所以俄罗斯主妇们一般都不在家里自己做,而是到面包房去购买。

“波罗金诺黑面包”,是黑面包中的极品。烤制这种面包有一种独特的配方,主要是在黑麦面粉中加入天然香草籽。传说它的发明权属于莫斯科以西的波罗金诺村的村民。1812年俄罗斯人抗击拿破仑入侵期间,波罗金诺村修道院的修女们见受伤的战士吃饭没有胃口,就想法把一些开胃健脾的草籽放进揉好的面粉里去烤面包,结果烤出来的面包颜色黑黄、奇香扑鼻,使战士们的胃口大开。从此,“波

罗金诺黑面包”便流传于世,并成为大城市食品店里价格不菲的名牌食品。当然,老百姓日常食用的黑面包,并不太贵,500克5.5卢布,约合人民币1.7元

在俄语中,“面包加盐”是最珍贵的食物,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面包代表富裕与丰收,盐则有避邪之说。在每餐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大家都会吃上一片蘸着少许食盐的面包,以示吉祥。向客人奉上“面包加盐”会增加宾主之间的信任与友谊;如果对方拒绝享用,则意味着对主人的漠视与侮辱。“面包加盐”不仅是主人慷慨好客的见证,在关键时候还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

在俄罗斯民间,人们吃饭时,总是热情地互相说“面包加盐”,据说这样可以驱走恶神,祈福平安。来自意大利罗马的外交官安东尼奥•波谢维诺在游记中写道:“莫斯科人认为这个词组能帮助他们躲过一切邪恶。”此话不无道理。在家中烘烤一只大面包,诱人的麦香会令你神清气爽,家中的争吵也会因此偃旗息鼓。

俄罗斯黑面包的配方是:粗磨黑麦粉500克、小麦粉500克、糖1匙、温水0.25升、黄油乳浆或者奶渣浆0.25升、盐2匙。其做法是:先将两种面粉进行搅拌,和匀,在中央挖一个洞,加入发面,用干净毛巾包住面团,在温暖的地方放置20分钟。加入剩下的温水、酵母、盐,和面20 分钟,将面团塑成想要的形状,再放置1小时。随后将其放入烤箱,在烤盘底抹上一层油,用中温烘烤约1个半小时。为了避免面包底部和表皮被烤糊,可以用大白菜叶将面团包裹起来。烤20分钟后,将火慢慢关小。热腾腾的面包可以就着黄油和蜂蜜一起食用,香甜可口。

3、汤类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最普遍最受宠的汤是白菜汤。自古白菜汤就闻名罗斯,后来遍及整个俄罗斯。“菜汤和粥——我们的食品”,古时就是这样说的。这种汤是用新鲜洋白菜或酸菜的白色根部、嫩荨麻、酸馍和肉汤或蘑菇汤一起煮。汤里要加酸奶油,有时加一些荞麦粥。

俄罗斯人素来以豪饮闻名于世,街上经常可见酩酊大醉者。俄罗斯妇女常做的酸汤具有绝妙的醒酒功效。酒醉后醒来,定会头晕脑沉,需要服药。此时,只须喝上一碗用酸白菜、酸黄瓜或是腌菜煲成的美味酸汤,就会醉意全无,神采奕奕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在俄罗斯乡村,人们清晨通常吃面包、喝粥,还会将浓汤放在炉子上,用文火慢慢炖煮,直到晚上从田间收工归来后享用。熬汤的时间一定要长,这样喝起来才会回味无穷。虽然俄罗斯人喜欢土豆,但纯正的俄罗斯菜汤中是不加土豆的。为增加点辛辣味,主妇们喜欢在汤里放些切细的芜菁。酸汤通常用1千克左右的猪、牛胸脯肉熬成。在锅中倒入2.5杯挤过汁并剁碎的酸白菜、炸过的洋葱片、少许胡萝卜丝和香菜、5—6粒胡椒、桂叶,倒入先前熬好的肉汤,盖上盖子,炖到烂熟;然后加入一勺面粉,均匀搅拌,接着将汤稀释、煮开,再改用小火加热两小时,注意不要让汤汁外溢。酸汤必须配上酸奶油,再佐以莫斯科非常著名的锥形荞麦点心,简直是无上的美味,难怪俄罗斯有句谚语说:“汤和粥就是我们的食品。”

卡利亚汤

在富豪之家,早上用来醒酒的并不是酸汤,而是配有柠檬的卡利亚汤。它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加干鱼熬成,一种则是素汤。其配料的比例要求非常严格:鸡肉100克、火腿40克、酸黄瓜1根、香菜根45克、芹菜根15克、欧洲防风根30克、洋葱1个、沸油1杯、酸奶油1杯,桂叶、黑胡椒粉、盐和柠檬的用量则因口味而异。先将鸡肉煮熟,捞出并切块,随后在滚烫的鸡汤中加入炸过的洋葱、芹菜、防风根,煮熟后加入用汤稀释过、沸油浸润过的面粉、火腿片、黄瓜,继续熬,最后放上调料、去皮的柠檬片、鸡块,撒上翠绿的香菜,加上酸奶油,一碗富人家的醒酒浓汤就上桌了。

在俄罗斯民间,卡利亚汤备受欢迎。产妇们喜欢饮用,因为根据风俗,这样生下的孩子必然会大富大贵;卡利亚汤一般以公鸡为原料,但妻子喜欢用母鸡炖汤给丈夫喝,据说这样可以防止对方在外寻花问柳。

洋葱是俄罗斯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的蔬菜。俄罗斯夏短冬长,日照不足,所以新鲜时令蔬菜和水果很少,也很难储存。特别是在漫长的冬季,土豆、胡萝卜、洋葱、圆白菜更是被俄罗斯人称为餐桌上的“四大天王”,陪伴着千家万户熬过严寒。

在俄罗斯,洋葱最普遍的吃法是生吃,即将洋葱切成丝后和其他蔬菜一起做成蔬菜沙拉,或者将洋葱丝作为配菜和牛排等主食一起吃,还可以在汉堡、三明治里夹上一些洋葱丝。现在莫斯科街头最流行的烤肉卷“沙乌尔马”的做法,就是将烤肉、洋葱丝以及酸黄瓜一起放入卷饼里,味道非常可口。

洋葱的另一种做法是做汤。俄罗斯人特别爱喝红菜汤,也称罗宋汤。其做法是:将肉切成小块,把红菜头、圆白菜、土豆、洋葱、胡萝卜切成丝放进水里,加上盐、糖等调料一起煮,煮熟后再浇上酸奶油,味道十分鲜美。在俄罗斯的一些其他菜肴中,无论是馅饼、肉丸子还是烤肉等,都离不开洋葱,甚至连俄罗斯人的圣诞大餐也离不开洋葱。

红菜汤

一提起红菜汤大家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寒冷的俄罗斯。的确,这暖暖的红色菜汤正是俄罗斯人最喜爱、也是最家常的一种食物。正是红甜菜的鲜艳颜色赋予了这种菜汤特有的红色,因而我们中国人就把这个俄罗斯菜品简单而形象的翻译为了“红菜汤”。

俄语中的红菜汤的发音为“波尔西(Борщ)”。有一种说法是,“波尔西”这个词来源于斯拉夫语中“独活草”一词。而独活草是古代斯拉夫人做饭常用的一种香料。另有一种说法是“波尔西”一词在古斯拉夫语种正是红甜菜的意思。因此红菜汤--“波尔西”的叫法由此而来。实际上,除了俄罗斯之外,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的人们也有吃红菜汤的习惯。比如在冬季比较寒冷的东部和中部欧洲的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等国家。

而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罗宋汤其实就是红菜汤在中国的变种。“罗宋”是“罗斯”一词的音译。它是在20世纪初的时候由俄罗斯人带到了中国的上海。由于在中国南方很少能够买到红甜菜,所以罗宋汤的红色来源只能靠西红柿来支撑了。而味道上罗宋汤经过了上海人的改造而渐渐偏离了俄式红菜汤的原汁原味。

那么正宗的红菜汤需要哪些原料呢?俄罗斯人烹饪红菜汤的主要食材和作料是红甜菜头、胡萝卜、西红柿、圆白菜、土豆、红柿子椒、洋葱头、大蒜、香叶和胡椒。不过如果你不是素食主义者,那么最好提前煮好一些牛肉、猪肉或鸡肉放入汤中一起煮,这样才能做出最地道的俄式红菜汤。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红菜汤就是把所有食材一起放入锅中煮。红菜汤中最关键的红甜菜是需要单独炒熟的。为了保持红甜菜鲜艳的红色最好放如一点白醋。炒好的红甜菜一般是最后放入煮汤的锅中的。在红菜汤煮好之后,端上餐桌之前还需要撒上莳萝草和欧芹叶进行点缀和提味。按照俄罗斯人的习惯,吃红菜汤时一定要加上一勺酸奶油。最后需要提醒您的是,吃红菜汤时别忘了配上地道的俄罗斯黑面包。因为这样才更有味道,更正宗。不信您也来试试吧!

4、馅饼

馅饼,在俄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每逢重要节日、新年、洗礼、生日、命名日、婚礼以及葬礼,馅饼作为一道重要的菜肴,都是必不可少的。

俄式馅饼有着“太阳”、“伟大节日”、“丰收”、“孩子健康”和“婚姻幸福”等多种含义,俄国古谚语中说道:俄国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馅饼。

在俄罗斯,馅饼不仅制作方法多样,更有在馅饼用料、形状等多方面的差异。

俄式馅饼属于酵母发酵类馅饼,并依据使用原料的不同,将馅饼分为:黄米类、荞麦米类和面类馅饼。俄式馅饼的形状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圆形馅饼外还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比萨式露馅形、半露馅形、封闭形等等。馅饼的命名也很有趣,如:以人名命名的有“古里耶夫斯基饼”;以用途命名的有“婚礼馅饼”;还有以馅心命名的“卷心菜大馅饼”、“果酱大馅饼”、“奶渣饼”……多数薄煎饼在食用时配以蜂蜜、草莓甜酱等,还有的馅饼可配西红柿、黄瓜一起食用。

在饮用VODKA或馈赠亲友时,馅饼都是理想的佐餐食品或礼物。当家中的小孩吵架时,妈妈就要做一个大馅饼让大家分吃,这意味着“和好如初”。俄罗斯还有一种馅饼名为“婚礼馅饼”,它有着非常有趣的制作方法,并代表了一个特殊的俄罗斯风俗。

当一对俄罗斯青年准备结婚时,在婚礼当天除了要制作各种佳肴宴请宾客外,男女双方还要做一种传统的馅饼——由薄煎饼加几种馅层层垒叠而成。而最特别的是这种馅饼的盖。在制作馅饼盖时,夫妻两家制作的花纹会有所不同:丈夫家的馅饼花纹要制成小人形,表示“人丁兴旺”,而妻子一方的花纹要以鲜花为主,象征美丽、忠诚。瞧,看似简单的馅饼却饱含了深深的祝福……

三、饮料

俄罗斯人喜爱的饮料有含酒精的饮料如伏特加、啤酒、葡萄酒、香槟酒;不含酒精的饮料如茶;清凉饮料如克瓦斯等。

1、克瓦斯

俄语中有句谚语讲道:“克瓦斯好,因为它香味呛鼻。”在俄罗斯煮制克瓦斯非常普及,跟烤制面包一样。大多数的克瓦斯用黑麦、小麦和大麦的芽酿造。为了使它们发酵生芽,需要把麦粒浸泡,发芽、烘干、捣碎。用粮食酿造的克瓦斯品味和香味各有不同,有清凉提神的特点,还可以久放。

最早,酿制“克瓦斯”的基本原料是面包干、面包屑和浆果,有的还加上地头垅边的野生香草。面包干是没有吃完的燕麦、大麦的面包晾干、储存的,浆果是家门口篱笆墙上生长的,又酸又甜。面包干扔掉了是糟践,浆果不利用多可惜,于是,把这些“废弃物”放在一起经过发酵,就成了“克瓦斯”。在俄罗斯农村,家家户户都酿制“克瓦斯”,每个妈妈、奶奶、外婆都有酿制自己“克瓦斯”的选料、窍门和绝技。因此,事实上从“克瓦斯”出现的那一天起,这种饮料就体现着俄罗斯人一种朴素的信念: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珍惜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生活更轻松、更甜美的生活方式。就文化而言,“克瓦斯”作为一种概念,它表明的是俄罗斯人的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甜美未来的追求。

“克瓦斯”的文化内涵

据说,“克瓦斯”在基辅罗斯时期就有了。在俄罗斯的土地联合成一个统一国家的进程中,“克瓦斯”使无力的勇士重新精神抖擞,使困乏的民众再度奋起。于是,“克瓦斯”的好名声就代代相传。在伏特加酒进入俄罗斯后,“克瓦斯”受到了残酷的挑战,勇士们都舍弃了“克瓦斯”这种传统饮料而去狂热追求新饮料的刺激。伏特加酒进入俄罗斯,意味着俄罗斯的大门被撬开了。在一个封闭国度的大门被撬开时,随之而来的现象就是本民族的传统必然要受到狂涛巨浪般的冲击。“克瓦斯”在这种冲击下艰难地存在和发展,时而如河流之浩荡,时而如小溪之断续,时而又如乱石中的泉水,在顺流而下中迸出泪水般的珠滴。

没有了粮食、浆果,剥夺了农民,也就没有了“克瓦斯”。问题恰恰是,在俄罗斯又常常遇到这样的年代。在苏维埃政权的岁月中,这种年代就曾反复出现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初年,在30年代和战后几次大灾荒中,粮食的致命匮乏使“克瓦斯”的酿制成为异常艰难的事。于是,在这些年中,“克瓦斯”和饮用“克瓦斯”就成了一种爱国主义标志,同时也成为一种特别权力的标志。所谓爱国主义标志,即此时的“克瓦斯”成了无产阶级的几乎是惟一的饮料。对于那些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农民来说,给路过家门的战士递上一罐“克瓦斯”,就意味着对胜利的号召和盼望。所谓特别权力的标志,那就是在“克瓦斯”极度短缺的状态下,国家机关食堂和领导人食堂的“克瓦斯”特供就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

随着“克瓦斯”的短缺和成为一种象征,“克瓦斯”这个概念中原本有的朴素信念和文化意义开始变形。“克瓦斯”从一种传统的文化概念逐渐演变为苏维埃文化的元素。在苏联的历史进程中,农村中土生土长的“克瓦斯”被引进到城市里来,工厂的批量生产替代了农村中一家一户的手工制作。那种各

具特色味道的经过发酵的乡村“克瓦斯”不见了,用各种原料调配、勾兑起来的统一口味的“克瓦斯”充塞街头巷尾。当局还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价格统一为“三个戈比”一杯。于是,在这样的车前,坐着身着统一服装的售货员就成为城市里街头一景。这也成了苏维埃文化的一种符号,一种从多彩转为单色的符号。

在苏联历史上,使俄罗斯自己的、传统的“克瓦斯”文化意义变形的还有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就是社会的封闭不得不在外力下的开放。苏维埃政权从建立的初年起,就是一个存在于封闭社会中的政权,或者说,是一个从“惟我独新”的角度来看待外部世界的政权。苏维埃政权倡导的是自己的生活准则、规范,自己的爱国主义,归结起来,就是苏联的所有东西都是世界第一流的。这其中也就包括传统的“克瓦斯”和原本不是但后来成为传统的伏特加酒。酒,只能饮伏特加,饮料,必喝“克瓦斯”。从国外带进一瓶洋酒,是为走私,出售国外饮料,是为投机倒把,喝一听德国啤酒,是为崇洋媚外,生活资产阶级化。在这种状态下,苏维埃人不知除了“克瓦斯”和伏特加外,世界还有何物。

但是,在30年代的大饥荒后,由于接受西方世界的粮食援助,苏联社会不得不开放。在战后,苏联向外部世界开放的范围和程度就愈来愈广愈深。洋酒洋烟洋百货,刹那间涌入,使多层当权者坠入了崇洋媚外、贪污贿赂的深渊,使普通苏维埃人愈来愈清楚地看到,苏联社会不像宣传所说的那样完美无缺,外部世界不像鼓动所渲染的那样日暮西山。而“克瓦斯”这样的传统饮料和传统就被斥之为“土”、“不登大雅之堂”,以“克瓦斯”、“伏特加”等为符号的文化就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

从“克瓦斯”作为苏维埃文化的一种标签来说,苏联的解体实质上是苏维埃文化的解体。这种解体表明:愈是封闭的社会,愈是想封闭的社会,愈是禁不住外部社会的冲力,被迫的开放对本民族原有道德准则、规范和传统的摧毁就愈具破坏力。于是,“克瓦斯”和许多俄罗斯传统的东西一样,就不仅是“土”了,而是被彻底地当成垃圾抛弃了。在德国啤酒、英国香烟、意大利皮夹克、美国巧克力和日本汽车的浩荡行列里,“克瓦斯”所标志的传统和文化被掩埋得无影无踪。

“克瓦斯”的复归

而传统是最难消灭的,也是消灭不了的。俄罗斯的“克瓦斯”传统和它所蕴藏的多种元素、多种色彩的文化同样是消灭不了的。在农村里,农妇们不管时世如何变迁、政权如何更迭,照样酿制自己的“克瓦斯”,照样把“克瓦斯”和伏特加作为生命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有时,他们也会将这种家酿“克瓦斯”拉到城乡结合的边缘地区来卖。这时,城里人就会提着瓶瓶罐罐赶来购买,买了立地就一饮而尽,喝够了,这才再装满瓶瓶罐罐回家。当他们抹着嘴唇鼓起肚子回家时,显然很心满意足。这时,他们带回去的,不仅是“克瓦斯”,更有“克瓦斯”所代表的俄罗斯的传统。他们像是在失落的世界里找回了失落了的东西。

2001年5月26日,在莫斯科的一处城市公园里,组织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的“俄罗斯传统饮料节”,这个传统饮料就是“克瓦斯”。组织者真是别出心裁,他们按照苏联时期的价格出售——三个戈比一大扎“克瓦斯”。人们把三个已经颜色发暗,甚至锈迹斑斑的戈比放到那里,就可以痛饮一番。一天里,竟然售出了一万升“克瓦斯”,其盛况可以想见。传统饮料节的组织者显然不是在做生意,他们的口号是:“要恢复‘克瓦斯’的好名声!”我想,这个恢复好名声显然是对那些扭曲或者忘记本民族传统和

文化行为的挑战。他们所要恢复的不仅是“克瓦斯”的好名声,更是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的好名声。这是一种回归,但这不是对已经消失的政权的回归,不是对糅杂的苏维埃文化的回归,而是一种对在俄罗斯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整个人文传统和精神的回归。

2005年的7月,在莫斯科的街头,竟然又出现了出售“克瓦斯”的大闷罐圆桶车,还出现了坐在一旁静候饮者的服装整齐的售货员。我感到了新鲜和惊讶,走过去买。售货员说:“15卢布一小杯,20卢布一大杯!”我喝了一大杯,那种清凉感觉居然是异样的好,一种对久违的传统和文化的回归之情竟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在这酸甜清凉中重新思考了那曾被宣传为可以永恒的苏维埃文化。后来,我在莫斯科的许多街道和郊区城镇的街道上都见到了这种闷罐子车。据莫斯科的报纸报道,今夏,仅在莫斯科一地就有将近600处出售“克瓦斯”的闷罐车或摊点,达到了近几年来的空前程度。“克瓦斯”具有多种维生素,对心脏血管和胃肠道的保养和治疗都有好处。但是,它也有“害处”,那就是利尿。所以,莫斯科的记者面对簇拥而起的“克瓦斯”闷罐车,惊呼:“莫斯科要扩建厕所!”

“克瓦斯”曾是苏维埃文化的一种标签,苏维埃文化也曾给予“克瓦斯”这样的民族传统、文化以特定的政治含义。但是,苏维埃文化毕竟没有能最终替代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有的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不是苏维埃文化不够强大,而是苏维埃文化没有能真正包容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东西,甚至在许多方面把这种精髓视为垃圾,甚至作为敌对的意识形态而加以铲除。也许,悲剧就在这里。

也许,“克瓦斯”的经历能说明,任何一种新传统、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不能建立在铲除的基础之上的。这经历或许还表明,只要有农民,只要有粮食,只要有院子里还能栽种各种浆果,“克瓦斯”就会延续自己的生命,就会是俄罗斯人饮之不尽的饮料,“克瓦斯”之类的传统、文化就永不会消失。

2、伏特加

俄罗斯人以好酒出名,在各种酒精饮料中,他们最喜欢伏特加。俄罗斯的伏特加是于1428年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传入的,但当时执政的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禁止饮用伏特加以保护本国的传统名酒--蜜酒生产者的利益。伊凡雷帝首次在莫斯科开设“皇家酒苑”,但不久之后,他下令除自己的禁卫军外都不准饮用伏特加。直到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后,伏特加才在民间传开。彼得大帝还把伏特加视为国库的主要的财源。伏特加的做法是先将酒精经过活性炭处理,除去不纯正气味,然后加上水,到酒精含量达到3 6%-60%时便算制成。市场上出售的伏特加多为42度。用粮食配制的伏特加,口感清冽,余味悠长。“首都”牌伏特加为此类酒中之上品。

3、茶

茶在俄罗斯是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茶叶最早进入俄罗斯是在1638年,是由俄罗斯大使从蒙古带来的,那是蒙古可汗赠给沙皇的礼物——4普特茶叶。新饮料很可口,很快茶叶成了长期进口的货物。到19世纪中叶莫斯科已经有100多家茶叶专卖商店,300多家茶水作坊—茶馆。渐渐地,茶叶牢固地在俄罗斯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扎下根,成为本民族的饮料。

参考文献:

[1]М•Ф•法多夫,В•В霍罗德科夫,《俄罗斯风味菜肴》中国出版社,1992,3(1).

[2]王英佳,《俄罗斯社会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8(3).

[3]https://www.doczj.com/doc/de19162539.html,/f?kz=821496071.

[4]蔡秋茹,《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12).

[5]https://www.doczj.com/doc/de19162539.html,/view/392977.html.

作者简介:

张英(1982- ),女,陕西渭南人,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西语系教师,助教,主要从事俄语教学研究。

浅谈俄罗斯饮食文化

浅谈俄罗斯饮食文化 【摘要】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它扎根于民族心理之中。俄罗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民族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中,形成了自己名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俄罗斯人传统的饮食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指他们既没有像中国人那样悠久的餐饮文化,也没有像中国人餐桌上如此丰富的佳肴;复杂是指看似简单的俄式西餐,但其制作方法和工艺却很复杂,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意。 【关键词】俄罗斯;饮食;文化;习俗 1.传统菜肴 面包:俄罗斯的传统主食是面包。面包的种类很多,按原料分有:白面粉面包、黑麦面粉面包、黑麦精粉面包和玉米粉面包等。按形状分有:大圆面包、面包圈、挂锁形面包、小圆面包、长方形面包、椭圆形面包、小圆面包圈等。但俄罗斯人大都喜欢吃黑麦面做成的面包,即通常所说的黑面包,这是俄罗斯“正宗”的面包。黑面包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易于吸收和消化,对肠胃极有益。从13世纪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到现在,俄军士兵的主要食粮一直是黑面包。“面包加盐”是俄罗斯人最珍贵的食物,其中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面包代表富有和丰收,盐则有避邪之说。因此,俄罗斯有用面包和盐招待客人的古老习俗。这既显示了主人的富有,更表达了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后来,这种传统风俗已成为俄罗斯迎接贵宾、国宾的重要礼仪。 鱼子酱:俄罗斯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美食,其可分为红鱼子酱和黑鱼子酱两种,黑色的产于鲟鱼,红色的产于鲑鱼。而更珍贵的是黑鱼子酱。为了避免高温烹调影响品质,鱼子酱一般生吃。对俄罗斯人来说,吃一片抹黑鱼子酱和黄油的面包也是难得的享受。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有一则寓言,说的是狐狸千方百计诱乌鸦张嘴,骗走了乌鸦口中的奶酪。由此可见,俄罗斯人把奶酪当做美食的代名词。 馅饼:除了面包之外俄罗斯人还喜欢吃馅饼,用发酵或没发酵过的面团加馅料烤制而成。在荤日,俄罗斯人用羊肉、牛肉、兔肉等做馅料,在谢肉节期间用奶渣和鸡蛋做馅。在封斋日,他们用松乳菇、豌豆、芜菁、白菜、植物油做馅,或烤制甜馅饼,以葡萄干、干果等充馅。有时也用胡瓜鱼、鱼脊筋等制作馅饼。此外俄罗斯人特别喜欢喝粥。俄式粥是介于汉民族的粥与饭之间的一种非流质性食物,主要是由玉米面、小米等煮成,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和牛奶、奶油一起煮。 蔬菜:在俄罗斯蔬菜种类不多,主要是土豆、胡萝卜、圆白菜、黄瓜、西红柿和洋葱。土豆被称为俄罗斯人的“第二面包”。俄罗斯人十分爱吃土豆,常在自己的别墅和住宅边的地里种土豆。土豆的吃法有很多种:煮土豆,烤土豆,土豆泥,用土豆做的小扁饼,用做牛排、烤鸡等菜的配菜等等。 奶:俄罗斯草原面积广大,牛、羊是主要畜产品。牛奶、奶渣、酸奶、奶酪、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 中俄作为两个世界大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饮食文化 是两国人民交流的重要方面之一。中俄饮食文化有着明显的异同,本文将就此展开浅析。 一、饮食习惯的异同 1.饮食结构的差异 中餐以米饭、面食为主食,再配以各色菜肴;而俄餐则以面包、土豆等为主食。中餐 以荤素搭配为主,荤素搭配的比例较为均衡;俄餐以肉类为主,蔬菜比例相对较少。俄罗 斯人餐桌上通常会有三明治、沙拉和烘培食品,而中国人的餐桌上则是荤素搭配的炒菜和 煮菜。 中国人喜欢用筷子吃饭,而俄罗斯人则主要使用刀叉。在用餐方式上,中国人注重团圆,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而俄罗斯人则更为注重用餐的礼仪,尤其是在正式宴会上,有 着严格的用餐规矩和顺序。 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传统节日紧密相连,比如春节吃饺子、清明节吃青团、中秋节吃月 饼等。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也与节庆有着深厚的关系,比如圣诞节吃烤土豆、复活节吃彩绘 鸡蛋等。 2.餐桌礼仪的异同 中国餐桌礼仪重视节俭、尊重并关心他人,比如不能吃光盘子里的食物,要为他人夹 菜等;而俄罗斯的餐桌礼仪更为注重礼貌和规矩,坐席有着明确的座次和就餐顺序。 三、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1.互相影响 在历史上,中俄两国曾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对彼此的饮食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中国的茶文化传入俄罗斯后,成为了俄罗斯人的重要饮品之一;而俄罗斯的烘培食品 和糕点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2.今日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相互融合和传播。比如中国的火 锅和烤鸭在俄罗斯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喜爱;而俄罗斯的酸奶和酸黄瓜也成为了中国人餐 桌上的常客。 四、结语

俄 罗 斯 饮 食 文 化

俄罗斯饮食文化 摘要:俄罗斯饮食文化是在自然的、历史和社会经济的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俄罗斯名族饮食的历史及其烹饪技艺等,构成了这个名族的物质文化、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俄罗斯名族多少代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关键词:黑面包、红菜汤、鱼子酱、伏特加、红肠、洋葱 俄罗斯饮食文化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就闻名于世,并经历了诸多发展阶段。全面的了解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也就从一定意义上了解了整个俄罗斯的发展历史,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俄罗斯。通过对俄罗斯饮食文化的探究把握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历史与传统。本论文主要介绍俄罗斯饮食文化的渊源,俄罗斯特色饮食,俄罗斯的茶文化、酒文化以及餐具等。还将重点介绍面包与盐的文化涵义、饮食习俗等。了解俄罗斯人的饮食文化,饮食观念、饮食结构、饮食习俗等是本论文撰写的目的所在。 一、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形成 俄罗斯饮食文化(包括餐桌习俗等)是在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经济的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俄罗斯民族饮食的历史及其烹饪技艺等,构成了这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多少代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俄罗斯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传统和地方方言。对罗斯托夫人来说,如果熬煮鱼汤不加西红柿,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而住在伏尔加河一代的居民则与此相反,对不加西红柿的鱼汤赞不绝口,乌拉尔人和西伯利亚人用稠李点心招待客人,而库尔斯克人对此闻所未闻。尽管如此,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特别是二十菜肴及其烹饪技艺,由于受到东方斯拉夫人历史命运共性的影响,应当说是统一的。从伊尔明湖到黑海,从普利皮亚特河到伏尔加河广大低于居住的俄罗斯人,他们仍旧保持着俄罗斯基本原型的厨房炉灶,保持着使用传统的家用生活器皿和家什儿,保持着餐桌上的习俗,保持着日常的和节假日的传统菜肴等。 二、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 俄罗斯的饮食比较简单,封斋戒的和荤的两种五大类:面食、奶类、肉食、鱼类、植物类。俄罗斯人喜欢吃黑麦面包,对普通百姓来说,用麦面粉制作圣饼和白面包常常是节日的美食。俄罗斯一种特色的食物是大馅饼,用发酵或没发酵过的面团加馅料烤制而成,过去的大馅饼为长圆形。根据重量的不同,大的称作大馅饼,小的叫做小馅饼。在荤日,俄罗斯人用羊肉、牛肉、兔肉等做馅料,在谢肉节期间用奶渣和鸡蛋做馅。在封斋日,他们用松乳菇、豌豆、芜菁、白菜、植物油做馅,或烤制甜馅饼,以葡萄干、干果等充馅。有时也用胡瓜鱼、鱼脊筋等制作馅饼。 三、俄罗斯的特色菜肴 说道俄罗斯的饮食就不得不说俄罗斯的黑面包、红菜汤和鱼子酱了。这三种食物可以说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也是最能代表俄罗斯的。 1、黑面包 黑面包是用面粉、荞麦、燕麦等原料烤制而成的,颜色很深,是俄罗斯人的主食,就像我国北方人的面食和南方人的米饭。黑列巴的形状像一个小枕头,外壳烤的很是坚硬。如果放了两天不吃,它就会硬的更本嚼不动,这到保证了它不会变质。黑列巴在俄罗斯很便宜,是政府能控制价格的不多商品之一。 2、红菜汤

俄罗斯族的饮食文化

俄罗斯族的饮食文化 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在许多方面保留着早期在俄国生活的传统习俗,同时又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以下便是店铺为大家所带来的俄罗斯族的饮食文化,希望各位会喜欢! 俄罗斯族的饮食习俗 俄罗斯族人民热情豪放,朴素诚实,其传统饮食也融入了这种性格特点。俄罗斯族的传统饮食虽然不像汉餐那么讲究,食物品种也比较单一,但他们也有独具风味的美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特点。在长期发展中,还吸收了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饮食文化的长处和经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醇厚的乡土气息。 俄罗斯族人的主食主要是自己烤制的列巴(一种较硬的面包)和煎饼,副食有肉、鸡蛋、灌肠、牛奶、黄油等,他们喜欢吃俄式夹馅面包和无馅面包及各种糕点,喜欢吃烤鹅、烤牛肉片、牛肉煮土豆、鸡蛋腌猪肉片等俄式热菜,喜欢吃黄瓜、西红柿、土豆、胡萝卜、圆白菜等蔬菜。居住在乡村的俄罗斯人,家庭几乎都养有头数不等的奶牛,户户都会精心制作奶油、奶酪、果酱、果丹皮等美味可口的食品。 俄罗斯族人吃饭时用刀、叉、勺,盛饭的工具大多是盘子。一日三餐,早、晚两餐比较简单,先喝汤后吃菜。如果有两样以上的菜,一个菜吃完以后,再吃另一个菜。奶酪、奶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男人一般喜欢饮啤酒,差不多每家都会自制啤酒,除了自饮,也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在重大节日或喜庆日子里,餐桌上还可见“烤乳猪”及各种野味。他们在冬季自己搅冰糕,夏季自制饮料“格瓦斯”,还能自制白酒、色酒。在“刈草”季节,他们吃“猪肉沙拉”,也别具特色,即用生猪肉膘制,厚厚的肥肉膘,经过他们腌制后,即不油腻又香脆可口。 苏波是俄语肉菜汤的音译,是俄罗斯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一道菜,相当于汉族人的肉汤或菜汤,只是操作方法及作料不同而已。俄罗斯族人的苏波分荤、素两种。如做牛羊肉的苏波,先要将牛羊肉洗净切块,放进搪瓷锅中煮,捞掉汤上面的血沫,待肉煮熟后,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全面的了解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也就从一定意义上了解了整个俄罗斯的发展历史,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俄罗斯。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俄罗斯的饮食文化的资料,仅供参考。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一、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形成俄罗斯饮食文化(包括餐桌习俗等)是在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经济的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俄罗斯民族饮食的历史及其烹饪技艺等,构成了这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多少代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俄罗斯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传统和地方方言。 对罗斯托夫人来说,如果熬煮鱼汤不加西红柿,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而住在伏尔加河一代的居民则与此相反,对不加西红柿的鱼汤赞不绝口,乌拉尔人和西伯利亚人用稠李点心招待客人,而库尔斯克人对此闻所未闻。 尽管如此,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特别是二十菜肴及其烹饪技艺,由于受到东方斯拉夫人历史命运共性的影响,应当说是统一的。 从伊尔明湖到黑海,从普利皮亚特河到伏尔加河广大低于居住的俄罗斯人,他们仍旧保持着俄罗斯基本原型的厨房炉灶,保持着使用传统的家用生活器皿和家什儿,保持着餐桌上的习俗,保持着日常的

和节假日的传统菜肴等。 二、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 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 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 俄罗斯的饮食比较简单,封斋戒的和荤的两种五大类:面食、奶类、肉食、鱼类、植物类。 俄罗斯人喜欢吃黑麦面包,对普通百姓来说,用麦面粉制作圣饼和白面包常常是节日的美食。 俄罗斯一种特色的食物是大馅饼,用发酵或没发酵过的面团加馅料烤制而成,过去的大馅饼为长圆形。 根据重量的不同,大的称作大馅饼,小的叫做小馅饼。 在荤日,俄罗斯人用羊肉、牛肉、兔肉等做馅料,在谢肉节期间用奶渣和鸡蛋做馅。 在封斋日,他们用松乳菇、豌豆、芜菁、白菜、植物油做馅,或烤制甜馅饼,以葡萄干、干果等充馅。 有时也用胡瓜鱼、鱼脊筋等制作馅饼。 三、俄罗斯的特色菜肴说道俄罗斯的饮食就不得不说俄罗斯的黑面包、红菜汤和鱼子酱了。 这三种食物可以说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也是最能代表俄罗斯的。 1、黑面包黑面包是用面粉、荞麦、燕麦等原料烤制而成的,颜色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摘要:俄罗斯饮食文化是在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数代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俄罗斯的特色菜肴、俄罗斯饮料等方面的论述,给大家展示了俄罗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俄罗斯饮食; 文化; 历史; 特色菜肴; 饮料 一、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古罗斯烹饪法形成于9世纪,直到15世纪达到兴盛。丰富的河流、湖泊和森林为俄罗斯饮食提供了众多海鲜、野味、和浆果之类的美味菜肴。而粥一直是俄罗斯的民族食品,它伴随了俄罗斯人的一生。俄罗斯人把粥视为面包的“始祖”。有句俄罗斯民间谚语这样讲:“粥——我们的母亲,黑麦面包——我们的父亲”。 在10世纪初的罗斯时期就有了萝卜、洋白菜、豌豆、黄瓜。它们的吃法各异,生吃、煮着吃、蒸着吃、烧制、腌制和泡制。土豆在俄罗斯普及已经是18世纪,西红柿是在19世纪才有。直到19世纪初,在俄罗斯的菜肴中还没有沙拉。最早的沙拉是用某种蔬菜做成的,因此得名洋白菜沙拉、黄瓜沙拉或者土豆沙拉。后来,制作沙拉的配方也复杂起来,用各种蔬菜制作,加上肉类,因而得出一些新名字:“春天”、“健康”、“海珍珠”。 18世纪是俄罗斯社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彼得大帝不仅将首都迁往靠近西欧,更换历法,还强制性改变许多生活习俗。从那时起便从西方引进厨炉,也引进锅、烧盘和漏勺。俄罗斯人的餐桌上也摆满了各种三明治、沙拉、酥皮馅饼和清汤,炸煎菜肴也逐渐增多,出现了美味的调味汁、肉冻、乳脂、木斯等。外国菜肴传到俄罗斯,自然与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烹饪相结合,渐渐俄化,便具有俄式风味了。 从基督教在罗斯传播起,俄罗斯餐饮严格形成荤食和素食。由于严格遵守每年的斋戒期,出现了品种繁多的面类、蔬菜类、菌类等美味佳肴。在此期间不许有过多的娱乐,禁止食用肉类、乳制品、鸡蛋和糖。斋戒期之前是节日或食肉节。这个节日时间也不短,每年大约174天到190天不等。 二、俄罗斯菜肴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菜油脂较大。 由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严寒,人们需要较多的热能,所以传统的俄式菜油脂较大,许多菜做完后要浇上少量黄油,部分汤菜上面也有浮油。这种烧菜的方式一直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渐改变,俄式菜也逐渐趋于清淡,但是有一些非常传统的菜式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 2.口味浓厚。

俄罗斯美食文化

俄罗斯美食文化 如同其他民族一样,俄罗斯饮食习惯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食肉,第二是食糖,并且都食之过量。餐中无肉不叫饭,茶里没糖不为茶。 一般俄罗斯人的普通午餐或晚餐,哪怕最简单也有三道。第一道是汤,通常有红菜汤、白菜汤可选择;汤后必须有一份带肉的热菜,热菜中有鱼、肉,鱼一般为干炸,肉包括牛肉、羊肉、牛排、丸子,与这几种菜搭配的通常是炸土豆条或土豆泥;最后一道是甜食,包括甜点心、甜果茶、咖啡等。再豪华的餐厅也不出这三道菜,只是每一道菜种类更丰富、花样变化更多而已。 另外,每顿饭中都搭配有主食面包。俄罗斯人有大量吃肉、喝奶的习惯。吃肉一般在午餐和晚餐,早餐则以奶制品为主,有牛奶、酸奶、奶酪、奶渣、酸奶油、黄油。正餐之后往往有饭后甜食,包括甜点心、蛋糕、冰激凌以及水果。从俄罗斯人的饮食结构看,每日都有足够的卡路里、蛋白质,营养价值颇高。所以,儿童在发育期身体健康、早熟。 俄罗斯姑娘有世界美女之称,金发碧眼,皮肤白皙,身材娇美。这仅指姑娘时期,大部分窈窕淑女一结婚,婀娜多姿的身影逐渐发“福”。若不及时限制饮食,从事健美锻炼,一旦胖起来便不可收拾。这一现象不能不归咎于平时过量饮奶、过多吃糖和肉的缘故。为什么俄罗斯人有过量饮用高热量食品的习惯呢?这是由于气候所决定的。严寒冬季惟有高热量才能抵御风寒,正常维持身体需要,相反,低热量食品不足以维持身体需要。由此看出,各民族的饮食习惯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 除了正规的一日三餐之外,俄罗斯人还有在早10时、下午4时加餐的习惯,这段时间也称为喝茶的时间。茶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重要角色之一,但在俄罗斯文化中同样占有重要位置,茶在俄罗斯历史上不算太长。俄国人喜欢饮茶,且逐步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历史记载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入。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沙皇在品尝之后,就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简介

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简介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是一个庞大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下为您介绍一些俄罗斯的风土人情: 一、文化习俗 1. 俄罗斯人喜欢喝茶,通常会在茶杯中放一块方糖和一片柠檬。 2. 在俄罗斯吃饭时,需要注意礼仪。主人通常会事先准备好餐具,而来宾则要等到主人邀请才能开始吃饭。 3. 俄罗斯人喜欢在早晨吃浓厚的早餐,如煮鸡蛋、面包、奶酪、香肠等。 4. 俄罗斯是东正教国家,因此东正教节日十分重要。每年的冬至如果是星期一到五,俄罗斯人会在家里放上一束麦秸,以表示对耶稣基督的纪念。 5. 在俄罗斯,礼节十分重要。访客必须要与东道主互相问候,称呼对方的姓氏或全名,以示尊重。 二、美食文化

1. 北方的俄罗斯人喜欢吃海鲜,南方的俄罗斯人则更喜欢肉类。其中 最著名的美食是熏鱼、熏肉和熏肠子。 2. 俄罗斯的面包非常出名。俄罗斯人喜欢将各种食材加入面团中制作 出不同口味的面包。 3. 俄罗斯传统的酸奶和奶酪也非常有名。俄罗斯的家庭通常会自己制 作酸奶和奶酪。 4. 俄罗斯饮食中有很多羊肉和牛肉料理,其常见的烹饪方式包括烤、 煮和炖。 5. 俄罗斯餐桌上的菜肴非常丰盛。通常有汤、面包、肉类和蔬菜等, 每个人都会吃到非常丰盛的菜肴。 三、生活习惯 1. 俄罗斯人非常关注身体健康,通常会参加各种户外运动活动,如滑雪、骑马、划船等。 2. 俄罗斯人在社交场合通常保持冷静的态度,不太爱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在俄罗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此外,俄罗斯的法律也规定酒后驾 驶是犯罪行为。

4. 俄罗斯的居民通常在周末休息,而不是像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在星期 天休息。 5. 俄罗斯的城市交通拥堵,因此俄罗斯人经常选择走路或使用公共交 通工具。此外,俄罗斯也是一个喜欢共乘的国家,人们经常一起拼车 出行。 以上是对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的简要介绍。在深入了解俄罗斯文化之前,需要谨记尊重当地文化和习惯。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美食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美食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美食 由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严寒,人们需要较多的热能,所以传统的俄式菜油脂较大。下面请随店铺一同了解下别具特色的俄罗斯美食吧。 它的发展应该是在15世纪莫斯科成为其首都后才开始的,当时俄罗斯文化受到西欧文化的强烈影响,饮食文化方面俄罗斯的贵族比较崇尚法国,所以俄式菜受法式菜的影响比较大,后来俄式菜逐渐也吸收了意大利等国菜式的特点,并且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俄式菜。 典型的俄式菜有:鱼籽酱、莫斯科烤鱼、红菜汤、黄油鸡卷、罐焖牛肉等。它们有以下共同特点: 1.传统菜油脂较大。 由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严寒,人们需要较多的热能,所以传统的俄式菜油脂较大,许多菜做完后要浇上少量黄油,部分汤菜上面也有浮油。这种烧菜的方式一直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渐改变,俄式菜也逐渐趋于清淡,但是有一些非常传统的菜式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 2.冷小吃。 俄式菜讲究冷小吃,酸黄瓜、酸白菜、腌青鱼、鱼籽酱等,口味酸、咸爽口,其中鱼籽酱最为有名。 3.口味浓厚。 俄式菜的口味比较浓厚,酸、甜、咸、辣各味具全,并且喜欢用酸奶调味,喜欢生吃大蒜、葱头。 俄罗斯民族吃的东西几大特点: 主食:以黑麦、小麦面粉制成的面包,黑面包是俄罗斯人爱吃之物,并常以此为待客的食品,粥是各种麦子煮的,或者用荞麦煮,荞麦粥里往往放有鸡蛋、洋葱、蘑菇、原汗汤、鸡肉或别的肉类; 副食:主要爱吃鱼、虾、羊肉、青菜和水果,如羊肉串、羊肉汤、

烤羊肉,炸羊排、炸羊肠等; 蔬菜:是黄瓜、西红柿、土豆、萝卜、生菜和洋葱。但俄罗斯人不吃某些海物(乌贼、海蜇、海参)和木耳。 酸:面包、牛奶是酸的,菜汤也是酸的; 冷:午餐时多数是冷盘。红黑鱼子、各种香肠、火腿、红鱼、咸鱼、酸蘑菇、酸黄瓜、凉拌菜、奶酪等,都凉吃,冷饮吃得很多,零下30多度照吃冰淇淋; 汤:午餐必喝汤。有各种肉汤、鱼汤、酸菜汤、白菜汤等,夏天还有冰汤。“红菜汤“是一道有名的风味; 酒:烈性酒,而且一般酒量都大; 茶:喝红茶,加柠檬片和糖。倒茶时,先从茶壶里倒出一些酽茶,然后用水冲淡; 俄罗斯爱吃的美食 可瓦斯 俄罗斯最喜爱的传统饮料中应该尝尝可瓦斯。可瓦斯酒精度不超过1,2%,是自然地酿出来的。可瓦斯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在立陶宛和波兰也非常流行。可瓦斯是一种很淡的有泡沫的饮料,对身体很好,也很好解渴。可是可瓦斯有特色的.味道,外国人难以喜欢。要习惯喝克瓦斯。现在塑料瓶里的带气的可瓦斯在商店很普遍。 奥科洛斯卡 用可瓦斯可以做奥科洛斯卡(小块汤),是一种夏天吃的汤。这种汤用煮熟的土豆、鲜黄瓜、煮熟的鸡蛋和大葱做的。这些成分要切成小块儿,再倒入可瓦斯。最后放酸奶油。这是最简单的做法,其实家里剩下的菜都可以用作这种汤,可以放香肠、各种蔬菜、青菜。农村的奥科洛斯卡更简单,只有大葱、面包和可瓦斯。各人都能选自己喜欢的方法。 粥 俄罗斯人至今仍很喜欢吃粥。小孩早餐常常吃小麦粥和燕麦粥。荞麦常当作单独菜吃,或者配热菜吃。如果荞麦做得好,并熬好后放入黄油,荞麦粥是一种很好吃的菜。粥常常加牛奶吃(粥盘里直接倒入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在俄罗斯历史上,饮食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俄罗斯的 饮食文化受到了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 发展、宗教习俗等等。本文将对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详 细介绍。 一、古代俄罗斯饮食文化 古代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主要以农耕为主导,主要食物包括谷物、蔬菜和奶制品。古代俄罗斯人喜欢吃酸奶、酸乳饮品等发酵类食品。此外,他们还喜欢吃野生动物的肉类,如鹿肉、野猪肉等。 二、中世纪俄罗斯饮食文化 在中世纪,俄罗斯的饮食文化受到了东欧和亚洲地区的影响。 这一时期,俄罗斯人开始养殖家禽,并开始食用鸡肉和鸭肉。此外,他们还开始使用大蒜、洋葱等作为调味品。 三、帝国时期俄罗斯饮食文化 在帝国时期,俄罗斯的饮食文化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俄罗 斯贵族的饮食讲究讲究奢华和精致。他们常常享用各种名贵的食材,如鱼子酱、鹿茸等。同时,俄罗斯菜也开始受到法国和意大利等欧 洲国家的影响。

四、苏联时期俄罗斯饮食文化 在苏联时期,由于政治的原因,俄罗斯的饮食文化受到了一定 的限制。在这一时期,俄罗斯人通常只能食用较为简单的食物,如 黑面包、土豆等。但是,由于苏联时期的工业化进程,俄罗斯人饮 食的多样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五、现代俄罗斯饮食文化 在现代,俄罗斯的饮食文化多样化。俄罗斯人开始吸收了来自 全球各地的饮食文化,如中餐、意大利菜等。同时,俄罗斯传统菜 肴也经过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相关研究报告、食谱、菜肴图片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饮食文化:指与食物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食物选择和 准备、餐桌礼仪、饮食习俗等。 2:农耕:指农民通过耕作、施肥、灌溉等方式种植植物的一种 农业生产方式。 3:发酵:将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产生气体、酒 精等物质的过程。 4:调味品:指为增添食物口味而加入的各种物质,如盐、胡椒、酱油等。

浅谈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浅谈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影 响因素 摘要: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理环境、气候、民族文化等。在18世纪前,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主要以谷物、蔬菜和肉类为主,但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俄罗斯贵族开始受到法国饮食文化的影响,餐 桌上的食品逐渐多样化,法式餐桌礼仪也开始在俄罗斯流行。随着社会主义革命 的到来,俄罗斯饮食文化出现重大变革,食品供应问题成为国家的重要议题,同 时也促进了俄罗斯本土饮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饮食文化,历史演变,影响因素,地理环境,法国饮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 引言: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饮食文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气候、宗教信仰、历史事件等。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俄罗斯饮食文化呈现出多 样性和独特性。本文将探讨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更好 地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一、地理环境对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影响 1. 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及其特点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是一个跨越欧亚两洲的国家,其地理环境非常 复杂,有广袤的平原、高山、森林、沼泽等多种地形地貌。俄罗斯还拥有丰富的 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等。 2. 地理环境对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影响

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对其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俄罗斯的气候寒冷,冬季长达数月,因此俄罗斯人需要依靠储存和保存食品来度过冬季。因此, 俄罗斯饮食文化中的咸鱼、腌肉等储存时间较长的食品比较常见。 其次,俄罗斯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其饮食文化中以谷物、肉类、奶制品和蔬 菜为主要食材。俄罗斯的平原区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种谷物和蔬菜,而俄罗斯 草原上广泛的畜牧业则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和奶制品。 此外,俄罗斯的地理环境还影响了俄罗斯饮食文化的烹饪方式。例如,在西 伯利亚地区,由于气候寒冷,炖煮和烤肉是常见的烹饪方式,而在南部地区,烤 肉和烤面包则更为普遍。 总之,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对其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其饮食文化 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二、俄罗斯饮食文化的传统和演变 1. 俄罗斯饮食文化的传统 俄罗斯饮食文化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当时的俄罗斯人主要以谷物、肉类、蔬菜和奶制品为主要食材,烹饪方式以炖、煮和烤为主。俄罗斯人还有一 种独特的饮食方式,即俄罗斯人喜欢在餐桌上摆放各种小菜,称为“zakuski”,这些小菜通常是腌制和咸味的。 2. 18世纪后俄罗斯饮食文化的演变 18世纪后,随着俄罗斯贵族开始受到法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俄罗斯的饮食文 化逐渐多样化。法国菜在俄罗斯贵族的餐桌上变得越来越流行,法式餐桌礼仪也 开始在俄罗斯流行。同时,俄罗斯餐桌上的菜肴也开始变得更加精美和丰富,烹 饪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3. 社会主义革命后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后,俄罗斯饮食文化经历了重大变革。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经济,食品供应问题成为国家的重要议题。同时,政府也开始推广俄罗斯传统菜肴和饮

俄罗斯人喜爱的食品及酒文化和茶文化分析-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

俄罗斯人喜爱的食品及酒文化和茶文化分析-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域,通常孕育着不同的饮食文化。各种饮食文化都是在长期劳动和社会积淀中形成的。俄罗斯也是在保留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国饮食文化的精华,从而使本民族的饮食文化日益发扬光大。俄罗斯人的主食:面包、牛奶,副食(肉、鱼、禽、蛋、蔬菜)及饮料(酒、茶)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饮食特点和就餐方式,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饮食历史;酒文化;茶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产生的,当然,饮食文化也是如此。俄罗斯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俄罗斯的饮食更是博大精深,它技术的高超,菜式的多样,造型的精致,无一不令人惊叹。俄罗斯在饮食方面有哪些成就呢?俄罗斯有着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本文对俄罗斯的饮食历史,俄罗斯人喜爱的食品,酒,茶等方面做了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从

而使我们对俄罗斯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俄罗斯饮食文化概述 不同的地域和国家孕育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俄罗斯早在公园9世纪就形成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它的饮食文化也随之产生。当时的烹饪方法还比较简单,公元946年基辅国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出征时,吃的东西是将马肉、牛肉或兽肉切成薄片,在炭火上烧烤。现在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有一幅表现了16至17世纪俄罗斯饮食状况的沙皇大公筵席壁画.它所描绘和记述的虽是17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宫廷菜,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一直严格遵守莫斯科古老的饮食习俗[1],因此可以设想,这个文献中涉及的有关菜肴不但反映了俄国15、16世纪,甚至是更早时期俄式菜肴的特点[1].在彼得大帝以后,俄罗斯的菜肴受到了西方饮食的强烈影响。18世纪末,当第一部独创的专辑烹饪书籍《烹饪札记》在俄罗斯大地出现的时候,大受欢迎[1].从此,大量有关烹饪的书籍相继问世,烹饪文化在俄罗斯开始走向大众化,俄罗斯民族菜肴进入了新阶段。伴随着俄罗斯历史的发展,人民生活习惯的不断演化,各种饮食原料的不断丰富,并在很多方面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精华,特别是法国菜肴的长处[1].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俄罗斯逐渐形成了极富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

俄式厨房的故事

俄式厨房的故事 俄罗斯作为一个庞大而充满历史的国家,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俄罗斯的饮食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在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中,俄式厨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为您带来俄式厨房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神秘而美味的世界。 一、传统食材的追溯 俄式厨房以其特殊原料和独特烹饪方式而闻名于世。而这些原料的选择、采购和制备都有其独特流程。例如,俄罗斯的鱼类是非常著名的食材之一。从捕鱼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致入微的处理。同时,俄式厨房中还广泛采用的原料包括肉类、蔬菜、水果等,每一种食材都有其独特的选取和处理方式。 二、俄式厨房的经典菜肴 1. 罗宋汤 罗宋汤是俄式厨房最有代表性的菜肴之一。它由西红柿、胡萝卜、洋葱等多种蔬菜熬制而成,口感酸甜,具有浓郁的俄罗斯特色。 2. 饭团 饭团是俄式厨房中常见的主食。多以米饭为主料,内馅包括肉类、蔬菜等。制作过程需要将米饭压制成团状,并用蔬菜或肉类包裹,蒸煮而成。 3. 酸菜

酸菜是俄式厨房中常见的辅食。将白菜或其他蔬菜进行腌制,经过发酵而成。酸菜不仅可以作为菜肴单独食用,还能作为其他菜肴的辅料,增加风味。 4. 烤肉 烤肉也是俄式厨房中常见的烹饪方式。俄罗斯人喜欢将肉类经过腌制,然后在炭火上烧烤,以保持肉类的嫩滑和口感。 三、俄式厨房的烹饪工具 俄式厨房有着独特的烹饪工具,其中一些工具在现代仍广泛使用。例如,俄式炉灶是一种传统的烹饪设备,它以木材为燃料,能够提供均匀的热源。除了炉灶,传统的俄式厨房还有一些特殊的工具,用于制作特定的菜肴,如饭团、罗宋汤等。 四、俄罗斯的饮食习俗 俄罗斯人对饮食有着独特的习俗。例如,在俄罗斯的传统餐桌上,餐前会摆上许多小菜,包括酸黄瓜、酸菜、鳜鱼等,被称为"坛子"。此外,俄罗斯人还有喝冷酒的习俗,此习俗被认为可以提高食欲和促进消化。 五、俄式厨房的影响 俄罗斯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它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许多其他文化的影响,并且对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俄罗斯的罗宋汤和饭团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受欢迎,成为了国际上的美食。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差异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差异 作者:郭宏涛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第02期 摘 ;要: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生活起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地理位置、民族风俗习惯,以及气候环境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而通过饮食文化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各国风俗习惯,乃至国家文化。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进程中沉淀、堆积。俄罗斯以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著称,具有"战斗中的民族"之称。中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有千秋,通过不同的历史底蕴充分体现出两国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所孕育出的饮食文明。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饮食习惯;饮食文化 1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自古为农业大国,南北纬度跨越巨大,气候变化明显,农作物种类多种多样,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礼记.礼运》篇中记载:古者未有火,食草木之实,马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意思是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们还不知有火的存在,吃的都是生食、生肉,以动物的血为水解渴。而《资治通鉴》中也有记载: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意思和《礼记》中大同小异,也是说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要求也很低,仅满足于口腹之欲,吃的是草根树皮,喝的也是禽兽之血。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又有了"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直至明清时期有"满汉全席"名扬海内外。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自然食材更加多种多样,从南方到北方通过各地气候的不同,从而生长不同的各色食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小吃、地方风味,或甜点,或菜肴。经过人们长时间的反复探索、堆积、沉淀逐渐形成次序鲜明,具有明显地域划分的各种菜系,中国把饮食划分成了传统的"八大菜系":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撰写关于烹饪的理论文章。"八珍"是周朝著名的宫廷名菜,也是中国第一部宫廷菜系,对后代烹饪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讲述了至今人们经常说的"医食同源"。继中国进入文明时期以来,中国的饮食不再单单讲述"茹毛饮血而衣皮革",而讲求的是追求膳食的营养与健康。我想这就是为何封建时期皇帝家族吃饭不叫"吃饭",而叫"用膳"。也是从此开始中国出现了"药膳"。秦汉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一条重要的"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也将中国的美食传入西方,同时也将西方的一些烹饪技术传入中国。将中国的饮食文化慢慢的推入顶峰。 2 ;中国的餐桌礼仪

风靡东欧的格瓦斯起源是因为节省征服了几代人的大众饮品

1、“格瓦斯”这个词源于古老的俄罗斯,意为“酸饮”。格瓦斯在罗斯非常流行。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格瓦斯是俄罗斯饮食文化的灵魂,在当时的俄罗斯社会,从沙皇到农民,不分贵贱,人皆享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2、关于格瓦斯的第一次在书面上被提及是指弗拉基米尔亲王在988年接受罗斯洗礼的时期。编年史说,王子下令“向人们分发食物,蜂蜜和克瓦斯”。到了十一世纪,这种饮料已经到处酿造。最古老的格瓦斯只是在各种谷物的基础上制作,后来才开始添加水果,蜂蜜和香料。然而麦芽、发芽谷物一直是其主要成分。这种格瓦斯保留了麦芽中的维生素和有益微量元素。由于这个属性,他帮助普通人在寒冷的冬天生存。据统计,每位居民每年消耗250升格瓦斯。在19世纪末,它是用煮熟的梨制成的格瓦斯,在清凉饮料中处于领先地位。制作克瓦斯的传统配方非常费力:浸泡和发芽谷物,研磨,煮麦汁。等待结果需要花了两个多月,但值得! 3、在上世纪30年代,在莫斯科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这些摊位,即所谓的“黄桶”,在官方文件中称为“食品绝缘油罐车”。通过购买一小杯或一大杯克瓦斯来当场解渴。尽管今天市场上有大量的克瓦斯,但许多人仍然喜欢“黄桶”式的格瓦斯,它是或根据自制食谱制作的饮料。 4、传统的俄罗斯饮料不仅在家里获得认可。1975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的国际比赛中,莫斯科格瓦斯的优良品味得到了评委会成员和众多嘉宾的赞赏。结果俄罗斯格瓦斯得18分,而“可口可乐”,仅在1988年出现在俄罗斯,甚至无法获得10分。 5、格瓦斯是含低度酒精的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酸甜适度,口感清香,至今在俄罗斯深受俄罗斯人民喜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