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以俄汉翻译为例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以俄汉翻译为例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以俄汉翻译为例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一学科理论对翻译学自身研究起着十分关键的指导

作用,五十多年来大批优秀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钻探。文章

以俄汉翻译为例,通过搜集和剖析功能语言学路向翻译研究的相关资料,简单回

顾了该学科视角下翻译研究的发展状况与脉络,分析、概括了国内外学术界在这

一领域研究的成就和瑕玷,以期译学研究“黄金时代”的来临。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俄汉翻译;翻译研究;综述

一.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由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创立,它不仅研

究语言的性质、语言过程和语言的共同特点等基本问题,而且研究语言的意义和

功能,探讨语言学的应用问题。20世纪后半叶,它俨然成为国际最有影响力的语

言学理论之一,而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与语言学的发展保持着一致的步伐。巴斯

内特和勒费维尔指出,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成长为一门独立学科时,由于其

自身交叉性,它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大量其他学科的成果,如语言学、符号学、

哲学、人类学、文学等等(Bassnett&Lefevere,1992:vii)。其中,作为一种适

用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对翻译学的发展起着十

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几十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向的翻译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大量出色的文献和作品发表、出版。基于此,文章回顾了五十几年来该领域研究

脉络及现状,分析并归纳了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期促使越来越多不

同学科不同领域杰出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推动系统功能语言

学视角的翻译学研究快速发展。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所创立,对语言学的应用实践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一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普通语言学理论,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本质,把语言看做意义系统,研究和解释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另一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又是适用语言学理论,特别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关注的问题是“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即人们是怎样使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往中的各种活动的。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千变万化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功能,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2000年,汤普森(汤普森,2000)将韩礼德的概念功能分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的经验(包括内心世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或情形。逻辑功能指功能语法中表明小句与小句之间关系的机制,主要在小句复合体中起作用。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语篇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把信息组织好,同时表明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话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许多应用领域有广泛的影响,特别是韩礼德把系统功能语言学视为适用语言学以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特点变得越来越明显。系统功能语言学不局限于在一个学科内解决所有问题,而是综合各个学科的优势来共同解决问题。韩礼德早在1990年就提出了”超学科”的概念,很多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问题都是通过超学科的方式,通过把相关学科整合为一体,搭建一个共享的平台,来共同探讨一个主题。其中,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门学科。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研究回顾

(一)本体研究与概述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1965年,Catford首

次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利用韩礼德的阶和范畴语法理论对翻译的性质、方法、

条件等做了较为完整的钻研,他认为翻译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

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其核心是确定对等语的性质和条件(Catford,1965:20)。他认为,等值关系可以在“层面”(levels,语法、词汇、语音、词形等)和“等级”(ranks,语法结构、句子、短语、词、词素等)的任何一个交叉点上建立。例如,землевладелец被译为“地主” 其中земля在俄语中是“大地、土地”的意思,владелец则被译

为“主人、所有人”,中俄两词相互对等;以短语为例,Долго не

виделись被翻成“好久不见”,долго对应“好久”,не对应“不”,виделись对应“见”,这种情况被称为短语对等。不对等的例

子也有很多,中俄一些谚语俗语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法对等翻译的,例如,

“Слово не воробей, вылетит-не

поймаешь.”这句话对应的中国谚语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但实

际上,这句话直译则是“话不是麻雀,飞出去就抓不着”,这种状况则属于句子

不对等。尽管存在一定的缺陷,但Catford这一理论开辟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道路。

在我国,胡壮麟先生最早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来探讨译学问题,“翻译

一般是寻求原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对等。......翻译应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同

一整体情景语境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和相同的功能。”“翻译的对等关系不能只建

立在一种意义(通常是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在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的概念意义对

等的同时还必须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动机、判断、角色等

人际意义以及在表达媒介、渠道、修辞方式等语篇意义的对等。在一般情况下好

的译文需在这三种意义上都与原文对等(胡壮麟等,1989:188-189)。”

著名的功能语言学家黄国文教授在2004年发表的《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

途径》一文中提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翻译研究有6个具体步骤:观察、

解读、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估。这六个步骤构成了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方法

(黄国文,2004:15-19)。而司显柱先生在《试论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司显柱,2004)中系统阐释了系统功能语言学途径下翻译研究所包含的内容、方法、目标等,提出方法论中的类推模式,认为应将功能语言学中的理论研

究成果作为模型应用于普遍翻译研究。

此后,澳门大学张美芳教授(张美芳,2015)在《功能途径论翻译:以英汉

翻译为例》一书中对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的方法、途径、内在关系等,深层探讨了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为后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二)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翻译质量评估问题是应用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译评伴随翻译而生,二者密

切相关。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翻译活动的目的能否有效实现,因此国内外

学者纷纷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著名翻译家、语言学家朱莉安·霍斯几乎将其毕

生精力投入这一模式的研究当中,从博士开始,她就将翻译质量评估问题作为自

己主要的研究课题,出版了关于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专著并先后进行了两次修正,此后更是孜孜不倦地在这一领域进行新的思考。霍斯认为,传统的翻译评估将着

重点放在译文的语义方面而忽视了其语用意义,所以她更多地将研究重心放在原

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语用意义对等上。语用意义主要指的是多于字面(话语)的

意义,即隐含意义。这一点对于他国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本的含义至关重要。她在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从八个方面,即地点、社会阶层、时代、媒介、参加者、社会角色关系、社会态度、领域出发,通过对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特征进行

分析研究来判断译文质量,即其功能与原文的对等程度或差异。这8个方面两两

相符程度越高,翻译质量就越高(House,1997)。

俄语中常常用后缀来构成一些指小表爱等意义的名词,具有十分鲜明的语用

意义,因此俄罗斯人常借助这些词来表达自身某些主观感受,但汉语中却不存在

这种方法。这就决定了在中俄互译时,我们必须搞清楚其语用意义,才能达到较

高的翻译质量。如:

——Дымище у тебя такой, что глаза ест.

——Мы привыкли, радуемся, что тепло.

此处的дымище是дым加后缀-ище构成的,表示了说话人对某

事不赞同的主观色彩,这种语用意义应在译文中表达出来,可译成:“你们这儿

烟得够呛,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习惯了,暖和我们就已经很开心了”,如

果不了解дымище这个词的构成而直译的话,就会变成“你们这儿烟呛眼睛”,过于直白,并没有表达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套用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

模式会发现,第一种译本会得到更高的评价。尽管这一模式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缺乏分析和发掘文本意义/功能的参数”(司显柱,2005:83),但作为该领

域第一个系统、全面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具有跨时代

的意义。

国内许多优秀的学者对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建构和完善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司显柱(司显柱,2007)在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良,创

建了一个更具有系统性和操作性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从微观层面(小句)出发,对原文和译文中的小句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具体则是从语域,即语场、语旨和语式方面对句子进行分析并由此判断译文出现

的“偏离”情况;其次,从语篇出发,结合文章语境、语篇特性、体裁等方面总

结出上述微观层面所发现的“偏离”现象,并将影响译文质量的偏离内容予以排除;最后,结合译文中存在的偏离现象,对其翻译质量进行评估。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翻译研究评述

上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向下的翻译研究作了一定的阐述和总结,可以看出,自1965年第一本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专著问世以后,越来越多的

国内外学者们开始关心这一领域并孜孜不倦地研读、分析相关课题。五十多年来,在众多优秀学者的努力及大量出色著作和文献发表的基础下,将系统功能语言学

应用于翻译研究俨然已经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已自成一派,取得了

不菲的成绩。首先,建构了新的翻译理论研究模式,例如,黄国文教授对系统功

能语言学模式下的翻译研究步骤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指出有6个具体步骤:观察、解读、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估;而李发根先生则采用及物性系统的六种过程类

型对同一原文的不同译本进行评价,总结了英汉及物性过程在形式上的差异以及

表达到等效的策略。其次,进一步完善了翻译研究的一些关键性观点,如刘士聪、

余东(刘士聪、余东,2000:61-66)在论述翻译单位这一问题时,引入主/述位

理论,指出主述位对句子有构建意义,且在语篇内,用主/述位分析语篇衔接、

确定句内的信息及其交际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进而提出“以主/述位作

翻译的单位对原文进行分析和转换是有效的”。再次,对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进行

了深层次研究,在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基础上,许多学者进一步深入探索了这

一课题,例如哈蒂姆和梅森对英法翻译质量评估进行了分析,中国著名学者司显柱、尹长安、黄国文、李文平等人均就翻译质量评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原模

式进行了改进。

当然,尽管当前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和不菲

的成果,这一研究领域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如:研究翻译问题时过于

片面,不能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问题;研究内容较为琐碎,系统性、层次性较弱;研究问题依然偏向于前人已涉及到的内容,较为有限,缺乏创新性,例如近些年

来国内外学者对翻译质量评估问题较为重视和感兴趣,大量关于这一理论的文章

著作不断发表,尽管十分有益,但免不了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

本文对当前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略的概括和总结。虽然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现阶段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在这一领域已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既不能因既得成果而自满,也不要因不足

之处而自轻,要客观理性地分析判断。总而言之,在越来越多优秀学者们的不断

探索和创新下,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翻译研究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Bassnett,S.&A.Lefevere. General editors’preface[A].In

A.Lefeve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2: vii-viii.

[2]Catford,C.J.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OUP,1965.

[3]Hatim,B.&I.Mason.TheTranslatoras6Communicator[M].London:Routled ge,1997.

[4]Juliane House.A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

Tübingen:Gunter Narr,1977.

[5]Juliane House.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 Model

Revisited[M]. Tübingen:Gunter Narr,1997.

[6]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er[M].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2000.

[7]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88-189.

[8] 黄国文.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J].中国翻译2004(5):15-19.

[9]刘士聪,余东.试论以主/述位作翻译单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报),2000(3):61-66.张美芳.功能途径论翻译:以英汉翻译为例[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10]司显柱.功能语言学视角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1]司显柱.朱利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批评[J].外语教学,

2005(3):83.

[12]司显柱.试论翻译研究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6):52-54.

[13]尹延安.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法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构建[J].长春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72-74.

[14]张美芳.功能途径论翻译:以英汉翻译为例[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огонь火”的观念对比研究

目录 Автореферат................................................................................................................ I 摘要.. (1) 第1章引言 (2)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1.1国内外有关语言世界图景的研究 (2) 1.1.2 国内外有关“огонь/火”的研究 (1) 1.2研究目的 (3) 1.3研究方法 (2) 第2章“огонь/火”观念与语言文化学的相互关系 (4) 2.1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语言世界图景 (4) 2.2语言文化学的基本单位——观念 (4) 第3章“огонь/火”观念在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共性表达 (5) 3.1 “огонь/火”的本质观念 (5) 3.2 “огонь/火”表示的情感观念 (6) 3.3 “огонь/火”表示的战争、武器观念 (8) 3.4 “огонь/火”表示的危险、冲突、死亡观念 (9) 第4章“огонь/火”观念在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差异性表达 (11) 4.1俄语“огонь”特有的观念 (11) 4.1.1表示敬畏之情 (11) 4.1.2表示(人或马)的美好 (11) 4.1.3作为清洁、净化的力量 (11) 4.1.4作为审判、惩罚的力量 (12) 4.1.5作为预测力量 (12) 4.1.6象征死亡 (12) 4.1.7文艺茶话会 (13) 4.1.8代表《星火》杂志 (13) 4.2汉语“火”特有的观念 (13) 4.2.1表示发生火灾;焚烧,烧毁,毁灭 (13) 4.2.2表示程度 (13) 4.2.3比喻紧急 (14) 4.2.4比喻兴旺、兴隆 (14) 4.2.5指古代服饰中的火焰形图案 (15) 4.2.6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一 (15) 4.2.7火星之简称 (15)

俄汉翻译之数字翻译

数字的翻译在俄汉翻译工作中是一个难点。在一般的翻译教材中只谈了小数和倍数的翻译,对于俄汉大数的翻译问题并没有涉及,以为是很容易的事。实际上在实际翻译工作尤其是口译工作中,俄汉大数的翻译很难迅速处理。这主要是由于俄汉两种语言的数字表达存在着一些差异,需要我们进行一些转换。 一、俄汉大数的组成及其差异 俄语和汉语大数在组成表述上有一些差异,请看下表:

又如:汉语十二万,俄语为сто двадцать тысяч:十二扩大十倍等于一百 二十(сто двадцать),万缩小十倍等于千(тысяча); 还如:九十九万俄语为певятьсот девяносто тысяч等等。 3.如果是一千万至九亿九千万,翻译时使用俄语миллион(百万),操作程序与上述相同,即汉语数目字乘十,千万改成百万。 如:一千万译成俄语为десять миллионов:一乘十等于十(десять),千 万除十等于百万(миллион);又如:十二万俄语为сто двадцать миллионов:十二乘十等于一百二十(сто двадцать),千万除十等于百万(миллион); 还如:九十九万俄语为певятьсот девяносто миллионов等等。 4.如果是一百亿至九千九百亿,翻译时使用俄语миллиард(十亿), 具体操作同上,不再累述。 5.如果是十万亿(十兆)以上使用俄语триллион,方法同上。 6.如果汉语大数很长,涵盖上面所有项目,就需要断句翻译。 例如:十三亿八千六百二十五万 上面这个数字我们翻译的时候首先要区分这个数字由十亿+三亿八千五百万+二十五万,译成俄语时要涉及到миллиард(十亿)、миллион(百万)、тысяча(千),根据以上方法译成один миллиард триста восемьдесят шесть миллионов двести пятьдесят тысяч 根据以上翻译技巧,汉语大数翻译成俄语就不是那么太困难。 我国领土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俄罗斯国土面积是一千七百万平方公里。 Девять миллионов шестьсот тысяч кв. 三、俄语大数汉译技巧 俄语大数翻译成汉语与汉语大数译成俄语正好相反,即原来数字用乘十倍改为缩小十倍,原来数字单位用缩小十倍改为扩大十倍。具体规则如下: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同时,语言又是一个用于交际的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形式来指称具体的和抽象的东西,并可创造具有交际价值的信号。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译者不得不做出选择:一是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一是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这种选择事实上是在“逐词译”与“意译”之间做出的选择。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选择就是意义。对于译者来说,在做出选择之前,必须弄清楚翻译的目的,同时要明白哪些语言形式可以使预期的目的得以实现。在这一点上,Halliday 提出的功能语言学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切入点。 Halliday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语旨、语式。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透过动词类型、主动被动结构、过程参与者等得以体现。语旨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透过语气动词和副词,譬如“但愿”、“应该”、“可能”和评价词汇,譬如“可爱”、“恐怖”等予以体现。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透过语句结构和词汇的连贯方式予以体现。语场、语旨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会有语篇。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要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在英语中可以说"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please.""Please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ose the door?" "Will you close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等等。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基本的概念意义外,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学术堂为了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站为大家特意收集整理了语言学相关的论文题目,总计336个,供大家参考,其中包含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汉语言学等类别的论文题目,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完善。 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b219138967.html,/ptyuyan/36951.html 1、普通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 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 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 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

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浅析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 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 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 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 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 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 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 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 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 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 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 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 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 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 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问题与对策

外国语学院2018届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示) 一、研究背景 近来多篇论文中出现零翻译的提法(杜争鸣,2000;邱懋如,2001;明东,2002;袁斌业,2002a,2002b,2002c,2002d;石琳,2003;余清萍,2003;余清萍,傲松,2004;肖耀田,2004),但国学者所编三本译学词典(林煌天,1997;迎春,1999;方梦之,2004)均未出现零翻译这一词条,国外三本词典/术语著作(Shuttleworth & Cowie,1997;Baker,1998;Delisle,2004)亦未收入这一条目,只有国迎春(2001)编著的《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收进了“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zero translation”(58页)及“zero translation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268页)两个条目,同时又有贾影(2002)反对零翻译提法,并认为承认不可译有“积极作用”。但零翻译现象确实存在,如DIY(自己动手),IQ(智商),EQ(情商),这些零翻译词汇经常在汉语中出现。英语中也有类似情况,如美国《时代》周刊中报道中国特色事物时经常使用拼音,如aizi(矮子),pizi(痞子),shiganjia(实干家),yuan(缘)(王祥兵,2002),shuangying(双赢),guanxi(关系)(顾静,2005)。 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零翻译现象的存在,引进了零翻译的概念,促进了翻译理论概念的扩大,但是从发表的论文及迎春(2001)的这两个条目来看,各自运用的名称虽同(也有不同,如杜争鸣称为不译),但概念的涵及外延均有出入,因此有必要探讨当前零翻译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研究对策。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 1. 定义不统一、模糊不清 传统翻译理论多把零翻译归结为“音译法”、“移译法”,只看到技巧层面的意义,如建栋(1999)讨论“英汉词汇空缺现象刍议”列举“音译法”、“移译法”,袁斌业(2001)论及“英语本族人音译汉语词汇的语用分析”,虽然看到“音译在我国只能用来翻译名词,而在国外则可以用来翻译包括名词在的各种词语”,但未能从中提炼出零翻译的概念,实际上这里已包含有零翻译与音译的某些区别。 国最早使用zero translation这一术语的是杜争鸣(2000),但他称之为“不译”,并分析了直译、意译与不译三种翻译策略。他不停留于策略本身,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了三种策略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涵义,并看到了不译的三层文化含义。不译背后体现译者对于翻译目的的认识,“而翻译的目的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反映译者本人对翻译的文化含义的意识与

俄汉翻译对比

《俄汉翻译对比》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342024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俄语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翻译本身属于一种对比方法。语言体系不同,表达各有所长,比如俄汉两种语言,前者结构严谨,逻辑缜密,句式如叠床架屋,层层环套,后者形式疏放,铺排流散,行文似珠玉满盘,错落自然,句法之外,俄汉语义、修辞、文体亦不乏种种差异,具体到翻译过程,凡此均应纳入语言对比之列。力求理论结合实践,突出教学中的“疑难”,侧重阐述俄汉语言在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对其的翻译转换。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俄语广告标题中谚语的变异与翻译,以及苏联解体后某些新的语言现象等。基于上述思考,本课程将始终凸显语言差异与对比理念,旨在通过全方位差异性对比与分析,培养学习者双语差异意识及俄汉语转换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技翻译理论、原则,理解中俄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特点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中俄翻译的标准,学会欣赏名家翻译的长处,掌握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并能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加以运用。教学重点是科技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难点是中俄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课程讲授法、课堂练习分析法为主,辅以相应的课外练习。有取有舍,因人而异。有些章节精讲,部分章节大体涉猎或由学生自学,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答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辅以精选练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采取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辅助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做大量语法习题以深入巩固语法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要求练习内容与讲授内容紧密相连,练习应达到一定数量,以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吸收,并最终能熟练灵活使用。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目标 考查学生对俄语科技类文章的翻译技巧和处理方法以及科技文翻译水平。 3.成绩构成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以俄汉翻译为例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以俄汉翻译为例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一学科理论对翻译学自身研究起着十分关键的指导 作用,五十多年来大批优秀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钻探。文章 以俄汉翻译为例,通过搜集和剖析功能语言学路向翻译研究的相关资料,简单回 顾了该学科视角下翻译研究的发展状况与脉络,分析、概括了国内外学术界在这 一领域研究的成就和瑕玷,以期译学研究“黄金时代”的来临。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俄汉翻译;翻译研究;综述 一.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由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创立,它不仅研 究语言的性质、语言过程和语言的共同特点等基本问题,而且研究语言的意义和 功能,探讨语言学的应用问题。20世纪后半叶,它俨然成为国际最有影响力的语 言学理论之一,而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与语言学的发展保持着一致的步伐。巴斯 内特和勒费维尔指出,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成长为一门独立学科时,由于其 自身交叉性,它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大量其他学科的成果,如语言学、符号学、 哲学、人类学、文学等等(Bassnett&Lefevere,1992:vii)。其中,作为一种适 用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对翻译学的发展起着十 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几十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向的翻译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大量出色的文献和作品发表、出版。基于此,文章回顾了五十几年来该领域研究 脉络及现状,分析并归纳了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期促使越来越多不 同学科不同领域杰出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推动系统功能语言 学视角的翻译学研究快速发展。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俄汉翻译》学习指南

《俄语翻译》课程由“俄汉翻译”、“汉俄翻译”和“高级口译”三大课程组成的翻译课程组群。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分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两大部分,“翻译理论”分为“翻译基本概念”和“翻译技巧”两大类,两者之间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翻译实践”分为“分析译例”和“翻译练习”两大部分,两者之间互为依托、相辅相成。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了解俄汉、汉俄(口笔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口笔语)翻译的基本技能和翻译技巧,学会处理各种词汇和语法现象互译的方法与复杂的翻译难题,了解相关专题的(口笔语)翻译文本。 “俄汉翻译” 本课程“翻译理论”分为“翻译基本概念”和“翻译技巧”两大类。“翻译基本概念” 渗透在简明扼要的“概论”的集中讲解和(各语体)“概述”分散传授中,主要讲授翻译的性质、特点、标准、类型和翻译的要求(如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两种语言的异同与转换、文体特征及翻译、翻译的种类和翻译策略与方法、翻译单位和翻译标准、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翻译技巧、译文质量的评定等),翻译技巧设置35项,贯穿于5大知识主模块(应用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文艺语体和口语语体)中,分为词的搭配、词量增减(一)增词、词量增减(二)减词、被动结构的翻译、Против的译法、专有名词的翻译、前置词的翻译(一)、前置词的翻译(二)、数字的翻译、缩略语的翻译、转换(一)、转换(二)、定语的词序、定语从句的翻译、民族特有事物词语的翻译、副动词的翻译、形动词的翻译、Если的译法、语气表达的翻译、Когда 的译法、Свой的译法、文化背景词的翻译、地理名称的翻译、科技术语的译法、科技语体词汇的翻译、长难句的翻译、数字倍数的的翻译(一)增加、断句、数字倍数的翻译(二)减少、正反处理、汉语一些特有词语的运用、引申、升华译法、Чтобы 的译法、成语的翻译。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和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和意义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语言学科,在当今世界的学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也是具有长期性,而如今很多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是较为浅薄的,有些甚至是闻所未闻,但是学习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整体的发展是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此,为了实现目标,首先就要增加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明确发展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系统功能学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此促进共同的发展。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意义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新的理念、思想、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涌入到社会中,在这些优秀因素的促进下不仅使得社会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社会和人类发展的产物,是在人类学的传统下发展而来的,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更加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而且立足于语言实际应用,从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系统语言功能学,最早是在英国出现,是由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所创立,系统语言功能学从理论的角度出发的话,是指在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将语言当作工具来开展实践活动,而不是仅仅在思维上对它进行认识,与此同时,更加注重个别语言的分析,通过观察和统计手段来验证理论。也就是说,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立足语言的人文性和社会性,注重语言的交际,提高社会人从事社会的行为能力。 二、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研究

1、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背景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创立,而其语言学理论的构成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借鉴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成果,由于马林诺夫斯基在人类学研究过程中发现语言是不同的,由于受到地势、人文等因素的影响,语言需通过翻译才可以被传递,而语言的翻译最大的障碍就是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一因素。第二,借鉴弗斯的语言理论,在弗斯的语言理论中得出语言的使用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不同的说话环境,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其所想表达的意思也就会有所不同。第三,借鉴沃尔夫的语言相关论观点,在沃尔夫的语言相关论观点中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发现语言的内部组成与使用语言的使用者之间在哲学观和认知结构方面有着非常大的紧密联系。由此,韩礼德所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是在这三种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继承,并进一步发展创立了完整的体系。 2、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类与三大元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学科,其内部还有很多的分类,在加上系统功能语言学集中表现在对语言系统和对语言功能的重视和关注,所以说从这一方面就可以将系统语言功能学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系统语言学,另一个就是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虽然所是由英国韩礼德所创立,但这它最早起源的是在古希腊时期,但是正处于古希腊文明大发展阶段,受到普罗塔哥拉斯和柏拉图等人语言观念的影响而有所发展,而且也提出了语言有三大元功能,分别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所谓的语言概念功能指的就是人们借助语言来讨论有关世间、事物以及周围发生的情况,语言的人际功能指的就是,使用语言来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语言来进行与其他人的交往,以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语言的语篇功能指的就是人们在使

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管窥

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管窥 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是俄语翻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在俄语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学派强调对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对翻译过程中语言特征的和把握。本文将探讨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基本概念、特点、影响和贡献,以及该学派对俄语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在20世纪中期开始崭露头角,它的是翻译过 程中语言的特性,以及如何在翻译中保留这些特性。该学派的代表著作包括《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基本概念》、《语言与翻译: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视角下的思考》等。这些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意义。 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对俄语翻译的影响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该学派提出了翻译理论中语言学的视角,为俄语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学派翻译过程中语言的特性和规律,为俄语翻译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该学派倡导在翻译中保留语言的民族特性,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俄语翻译实践方面,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指导意义也十分显著。例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原文和译文的语言特征和民

族文化特色,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又如,该学派强调对原文的理解和对译文的表达能力,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还要考虑译文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该学派的优势在于它提出了翻译理论中语言学的视角,为俄语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不足之处在于,它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且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争议。未来,随着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作为俄语翻译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派,对俄语翻译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翻译过程中语言的特性和规律,为俄语翻译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它倡导在翻译中保留语言的民族特性,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尽管该学派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且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争议,但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俄语翻译理论语言学派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整个俄语翻译界来说,该学派的提出和发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引领着我们对俄语翻译的认知和实践走向新的高度。 本文旨在总结语言学派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和发展趋

俄译汉中词的翻译方法

俄译汉中词的翻译方法 作者:李欣颖 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4期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中介手段。翻译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的,但词翻译的正确与否,对句子的翻译有着决定作用,故对词的翻译必须引起重视。文本类型不同,词的翻译方法、处理手段不同;词性不同,词的译法不同。常见的翻译词的方法如下: 词义确定法 在特定文本中,一个多义词的词义需要译者在众多的词义中做出选择,此时需要对词义进行推敲,并联系上下文。找到并确定最适合文本的含义。 例1:Россия была отсталой аграрной страной. (俄国曾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例2:Аграрная реформа освободила производительные силы.(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上面的例句中都有аграрный一词,该词在词典中的含义有“农业的”“农村的”和“土地的”的意思。在这里运用词义确定法,选择并确定最适合语境的含义,不失为一种可取的翻译方法。 词义引申法 俄汉语中相应的词,有时在此役范围、搭配能力、修辞特点和使用习惯上不尽相同。翻译时为了确切地表达原意并使译文符合汉语地表达习惯,有时需要根上下文适当地引申原词或词组地含义,采用转译、具体化、抽象化等具体办法来解决。 1)转译 遇到一些无法或不应该按照表面意义进行翻译地词或词组时,转而用另外地词来译。 例1:Пищи проще,бойся красных слов. 譯文1:写的朴实些,害怕华丽的辞藻。 译文2:写的朴实些,切忌华丽的辞藻。 上文中的бойся本为害怕的意思,但是如果一味的按照原意,不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规范,所译的译文就会生涩、难懂。

浅析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语篇分析与翻译实践

《浅析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语篇分析与翻译实践》 摘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为基础的语篇分析理论认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而语篇分析理论的实质是传递文章主要信息,尽可能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中心思想,译文2从语篇角度出发,根据广告翻译的特征,“蚊子杀、杀、杀”这句广告 词肯定了自己产品的功效,且运用了意译的手法,将bye翻译成“杀”而不是“再见”,符合中国人的口语习惯,因此, 译文2更符合译语语类的表达方式,a major economic speech last Thursday, Mr Turnbull stopped to shake the man"s hand and slip some money into his coffee cup. 摘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为基础的语篇分析理论认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而语篇分析 理论的实质是传递文章主要信息,尽可能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从语类对应、语域对应和语义对等三个方面阐述语篇分析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必要性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翻译;功能语言学 1 语篇分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者哈里斯第一次提出“语篇分析”这一术语,其又被称为“话语分析”。 20世纪80年代,语篇分析开始受到重视,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希夫森在Approaches to Discourse一书中介绍了六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分别为言语行为理论、互动社会语言学、交际文化学、语用学、会话分析和变异分析。而在语篇分析领域最值得一提是韩礼德创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他的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他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应用在任何口头语篇和英语书面语篇。我国学者黄国文在《语篇分析概要》一书中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从语义、情景、语域等角度进行分析,证明了功能语篇分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 2 语篇分析在翻译实践中的必要性 首先,语篇分析主张意思连贯且合乎语法的语篇为研究对象,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研究,而不是只局限于单个的句子。因此,在翻译时我们要着眼于全篇进行翻译,注意上下文的联系,最大可能符合原作者的思想。

中华经典文献术语外译研究——以《红楼梦》俄译本中术语翻译为例

中华经典文献术语外译研究——以《红楼梦》俄译本中术语 翻译为例 摘要: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典籍俄译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背景下,典籍外译对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术语是 典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各领域的核心知识,术语翻译的正确与否直接 影响对整个文本的理解。因此,对于典籍文献的术语翻译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术语翻译;典籍外译;文化传播;红楼梦; 一、引言: 典籍俄译是将古汉语写成的中国典籍译为俄语。典籍俄译自18世纪始,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纵观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典籍俄译仍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薄弱环节。在众多典籍翻译中,首当其冲的就 是名著经典。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性传播非常重视,开展了“中华大书库”,“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项目。翻译文学作品难,那么翻译中国文化典籍作品 由于语言和时空的差距,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于典籍文献的术语翻译研究尤 为重要。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著,《红楼梦》中饱含了大量极具中华民族文 化特色的符号。由于《红楼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庞杂、语言千变万化,并 蕴藏着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存在着大量待译者解码的文化符号翻译问题。 因此,对《红楼梦》中术语翻译的总结研究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华文化思想精髓集中在典籍著作中,典籍外译对中国“走出去”战略有着重 要的作用。1715年,沙皇俄国向中国派遣第一批传教士团,由此俄国汉学界开始 关注中国典籍。这一时期涌现了如比丘林(Н.Я.Бичурин)、瓦西里耶夫 (В.П.Васильев)等一批汉学家。 目前术语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术语翻译方法和策略;术语翻译标 准和原则;术语翻译方法论。 术语翻译方法和策略:代表有苟丽梅(2010)以大量的科技术语为依据,提 出翻译的信息等价性标准;郑述谱(2012)根据术语属性提出了“不译法”“试译 法”“定义法”“连缀法”等四种准则;杨先明(2014)将术语误译分为语形误译和语 义误译,提出可以运用消除策略来减少误译现象。 术语翻译标准和原则:代表有姜望琪(2005)以语言学术语为例,提出术语 翻译的“准确性”、“透明性”和“可读性”原则;侯国金(2009)针对姜望琪的“三原则”提出“系统-可辨性”原则。 术语翻译方法论:代表有孟令霞(2011)从术语学角度分析,指出术语翻译 是根据具体文本语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信娜(2012)以俄汉术语翻译为例,建术 语全译的方法论体系;信娜(2016)强调专业语境是术语生成并赖以生存的学科背景,详细论述术语翻译专业语境的内涵及作用机制规律。 综观已有研究,术语翻译局限在定性研究的层面,定量的讨论还没有。对于 俄译本研究则更少,涉及的领域也有限,一些术语的对应问题迫切地需要解决。三、研究内容: 为把国家的优秀文化传播和分享出去,术语翻译研究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中华典籍术语翻译的对应性如何?2)对于原文专门术语的翻译问题?3)一词多

媒体文章俄汉翻译常见问题实例分析

媒体文章俄汉翻译常见问题实例分析 媒体文章俄汉翻译常见问题实例分析 翻译是一种跨语际的实践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还是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现实、不同风俗习惯的碰撞。针对这些不同和差异,在翻译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本文选取了一篇白俄罗斯人对中国市场山寨产品现象看法的文章《В шёлках или в 》(《要丝绸还是Prada?》作者Ольга Корней,刊载于《中国》杂志第五期)为例,浅析实际翻译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中俄名称的对照问题 中俄对一些专有名词称名不同,有意译也有音译,在翻译成中文时名称选取应进行实际对应。例如本文第一段第八行“который называется 《Шёлковый рынок》”,此处的“Шёлковый рынок”专指北京的一处商场“秀水街”,但若按中文名称翻译为秀水街,就体现不出后文关于丝绸市场并未专卖丝绸的讨论,为了整体内容考虑,这里按俄语名称字面意思翻译,即“丝绸市场”。 二、翻译过程中的换词问题 由于表达习惯的不同,有些俄语句子直接翻译可能表意不清或不通顺,此时进行一些替换和改变能使人更容易理解。例如“в стеклянных витринах которых согласно всем правилам мерчандайзинга разложны ткани”,直译是“玻璃橱窗里的布料符合所有的商品营销规则”,改成“玻璃橱窗里的布料吸引眼球”更好。又如“нe устояв перед их лигвистическим напором”,直译是“在他们的语言压力下站不住”,可转译为“经不住他们的语言攻势”。 三、加词表达问题 有时俄语的表达过于简短,若按原句翻译容易造成迷惑,应适当加词补充隐含内容,以便于读者理解。如“Как только ступаещь в порог,будто попадаешь в сад

21世纪中俄机器翻译现状对比研究

21世纪中俄机器翻译现状对比研究 孙爽;陈晓曦 【摘要】Basing on reviewed of generation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the state of machine translation developing in China and Russia by twenty - first century has been deeply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yp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 its main characters and designing principle. This paper raises a proposal for discussing on how to enhance the research level of Russian - Chinese/Chinese- Russian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在回顾机器翻译产生历史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 21 世纪中国和俄罗斯机器翻译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包括代表性机器翻译系统、特点及设计原理,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加强我国对俄汉/汉俄机器翻译系统的研究。 【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2 【总页数】4页(P74-77) 【关键词】机器翻译;俄汉/汉俄;翻译系统 【作者】孙爽;陈晓曦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诗汉译的意象翻译——以Fog及其汉译本为例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诗汉译的意象翻译——以Fog及其汉译 本为例 周颖 【摘要】以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卡尔·桑德伯格的意象诗Fog为例,运用韩礼德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方法,在分析原诗及其三个汉译本中的及物性的基础上,对意象诗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及物系统视觉下,赵毅衡的译文较其他两个译文更忠实于原诗,更能体现原诗的意象,因而说明及物性系统分析可以作为英诗汉译的评价标准之一. 【期刊名称】《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2)012 【总页数】6页(P81-86) 【关键词】功能语法;及物性;英诗汉译;Fog 【作者】周颖 【作者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广东佛山5282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卡尔·桑德伯格(Carl Sandburg,1878-1967)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不拘一格,敢于创新,自然豪放又很有气势。他创作的Fog是意象派的代表作品之一,诗篇只有两个小节,共六个诗行,21个英文词汇,却将雾与猫的形象

重叠在一起,构筑了雾神秘诡异、来去无踪的意境,让人惊叹。Fog一诗的汉译 本有好几种,从文献上看,暂无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比较其英汉译本的分析和探讨。因此,笔者将从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角度对该诗及其三个汉译本进行及物性分析,通过原诗与汉译本的及物性比较,对比英诗汉译中意象的构建效果,从而验证系统功能语法用于比较英汉对译中体现诗歌意象的有效性。 韩礼德认为所有的语言选择都是有意义的,都是文体的一部分。因此,功能语法能用于任何一种语篇分析。在他提出的经验纯理功能中,及物性理论是其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分析句子过程(Processes)、参与者(Participants)与环境成分(Circumstances)来探讨语言功能。韩礼德[1]107指出分析过程中涉及6种主要过程:(1)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指“做”的过程;(2)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指“知”过程,细分可分为知觉Perception(如看见、听见等);情感Affection(如喜欢、害怕等)以及认知Cognition(如思索、懂得、理解等);(3)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指“是”的过程,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4)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表达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5)行为过程(Behavioural Process),涉及的典型情况为人类生理和心理行为,诸如呼吸、咳嗽、微笑、做梦和凝视等;(6)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表达物质存在。 意象就是寓意于物象,将诗人的情感寄托于客观物象,或者借助客观物象表达诗人情感,“是诗歌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2]28。意象主要用于传递诗歌的意境,诗 人通过意象的叠加形成意象体系,形成“一个意象流转、和谐浸染、相互生发与延展的网络而服务于诗作意境的传递”[3]55。意象既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也能传递诗人的情意。 卡尔·桑德伯格的《雾》一诗很短,仅有两个诗节,共21个词汇,这正是诗人大胆创新诗歌形式的一种表现。诗中描述了雾来雾去的情景,雾虚无缥缈,来无影去无踪,也没有固定的形态,大雾笼罩的海港和城市中,雾是一种无生命的、静态的自

释“对译” -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2013年第2期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3, №2 总第40期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40 释“对译” 黄忠廉贾明秀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翻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提要:本文基于对译的语形对位、义项对应和语用对等特点的分析,从符号学的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角度剖析了对译的本质属性,考察了对译在全译体系中的地位及关系,最终对其内涵做出厘定。 关键词:对译;全译;内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翻译中存在逐词逐语甚至逐句翻译的现象,即使在亲属语言之间更易于逐词翻译的西方翻译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如西塞罗(公元前106—46年)将直译称为逐词翻译,指的是理想地将原文分解为词,并同时将其一一换成译语。(Baker 2004:125)卡特福德(Catford 1965:25)视逐词翻译为直译的起点;费奥多罗夫(Фѐдоров1983:123)将逐字翻译(буквальный перевод)当作形式主义批评:“翻译上的形式主义指字面上准确地逐字逐句地传达原作。要么破坏原意,要么破坏译语的正确性,或者兼而有之。”无论国内外,常将直译、死译、硬译、对译混称,有失偏颇。就目前看来,直译仍受争议,而死译与硬译则明显受到批评。直译与意译已成为公认的翻译策略,是全译二分的结果。如果说直译是全译策略之一,死译是无知之举,硬译是有意为之。那么对译能否作为译法术语得以肯定、大胆使用呢?我们发现:“对译”术语尚未收录于《中国译学大词典》(方梦之2011)之中。对译有哪些特点?它的本质属性如何?如何界定对译在全译体学中的地位与其内涵?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2 对译的特点 2.1语形上对号入座 对译是一种行为,其结果是对应生长的。意义是对译的生命,而形式仿佛是两两对应的平行过程,呈递次右进状态,原语单位与译语单位依次对位排出,两文整体上形成两相对峙对称的状态。原文与译文之间似乎存在着无形的对称轴,双语文字又恰如这条对称轴上的对称图形,从整体的语言长度到排列形式都实现对号入座。如: (1) How are you? 怎么是你? (2) I live in Harbin. 我住在哈尔滨。 例(1)由副词how+动词be (are)+人称代词you构成,译者取自己最熟悉的义项得出译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申请书(语言学)立项成功范本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申请书(语言学)立项成功范本,特珍贵! “一带一路”语言景观汉俄比译模式化研究 0.题解 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公共标牌上的语言共同构成了语言景观。本项目拟从社会语言学、翻译学等角度对比分析“一带一路”13个汉俄语国家的语言景观,充分描写且提炼双语模式,比对异同,以此为据创建汉语言景观俄译模式,促进中国文化走向走入俄语国家。 本课题与2016年度国家课题指南“语言学”部分第2、27选题密切相关。 1. 选题依据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1.1国内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1.1.1领域与视角多样 景点翻译研究最多我国语言景观研究始于1989年,兴于21世纪,文献多以“公示语”出现,而以“语言景观”为篇名仅16篇;研究领域广,几乎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多采用实证调查法,主要调查某地某领域某机构某景点语言景观英译语言、语用及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理论视角达40种运用如功能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文本类型理论、语用学、翻译美学、生态翻译学、变译理论等,分析某语言景观的英译错误,其误因并加以改正。 1.1.2语言学研究偏重 基本问题研究探讨了语言景观的名称、定义与分类。有过多种名称,现基本统一为“公示语”,语言景观的研究对象与公示语相同,不同的是前者注重社会学领域,后者注重语言学领域;对语言景观与公示语的定义暂未完善;其分类多样,根据用途和使用场合、根据信息状态(静态和动态,吕和发2005)、根据标牌的主体性(官方和私人,尚国文、赵守辉2014)、根据功能(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宣传号召性,北竹、单爱民2002;牛新生2008等)。介绍了语言景观研究背景、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其研究的认识论基础、分析维度以及理论建构(尚国文、赵守辉2014);从语种数量、标牌的特征、排版、语言权势和地位等探讨了某地标牌的使用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