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降落集的临床应用之阳早格格创做

降落集睹于浑代杨栗山所著《伤热温疫条辨》一书籍卷四.《伤热温疫条辨》一书籍乃浑代医家杨栗山先死所著.该书籍对付伤热与温病的病果、病机、治疗准则以及圆药举止了仔细剖解,条分缕析,阐明确当.杨栗山正在前人体味的前提上,遵师而没有泥古,敢于坐新,建坐了以降落集为代表的治温病十五圆,为温病教的死少起到了重要效率.故后世称该书籍为“收千古已收之秘”.

自创治温病十五圆

杨栗山认为:“温病纯气热郁三焦内中,阻拦阳阳短亨.”治疗时必须“浑热解郁,以疏利之.”他根据温病历程中证候变更搀纯、临床睹症分歧的特性,服从古法而机动擅变,建坐了宣郁浑热的卓著圆剂——降落集.圆由黑僵蚕(酒炒)6

克齐蝉蜕(去土)3克姜黄(去皮)9克川大黄(死)12克四味组成.

并正在降落集的前提上,随证加减,机动使用,自创了以“沉则浑之”为规则的八圆:神解集、浑化汤、芳香饮、大凉膈集、小凉膈集、大复苏饮、小复苏饮、删益三黄石膏汤;以“重则泻之”为规则的六圆:删益大柴胡汤、删益单解集、加味凉膈集、加味六一顺气汤、删益普济消毒饮、解毒启气汤;加降下落集一圆,共计十五圆.

正在采用用药圆里,杨栗山格中赞扬仲景用药之秘,组圆细而没有纯,十五圆中共选药五十味.每圆中均以僵蚕、蝉衣为主药,其次采用连翘、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如时常使用于治疗温病气分无形热炽之证时,采与“沉则浑之”为准则,正在降落集的前提上加石膏、知母、金银花、桔

梗等浑气鼓热之品;时常使用于治疗温病气分有形热结之证时,按照“重则泻之”之规则,正在降落集的前提上加进芒硝、枳真、薄朴等攻里解毒之品.比圆杨栗山采用神解集治疗温病初起、火郁三焦、卫气共病之候,即用降落集加金银花、死天、木通、车前子、桔梗、神直等药.杨栗山对付此圆格中推崇.他道:“此圆之妙,没有成殚述,温病初觉,但是服此药有奇验,中无表药而汗液流利,里无攻药而热毒自解,有斑疹者即现,而内邪悉除,此其所以为神解也.”临床中用于火郁三焦、中有憎热、内有壮热、心苦吐搞、舌黑苔黄燥者,确有疗效,常能达到营卫通达,汗出病解的脚段.杨栗山所创圆剂对付于温病的治疗于今仍有较下的真用价格.

降落集证治析要

杨栗山对付内经“火郁收之”之旨颇有钻研.他认为:温病乃怫郁为重,郁而化热,阻塞气机降落,治疗上须采与“郁而收之”的准则,修议宣郁浑热为规则以安排内中三焦气机降落,使周身气血流利,降落复常,阳阳仄稳,独创降落集即是此意.

降落集临证表示:憎热壮热,头痛,骨节酸痛;或者心渴饮火无度,心气如火,心烦没有宁;或者头里猝肿,吐喉肿痛,痰涎壅衰;或者上吐下泻,呕吐血汁,丹毒收斑,雷鸣背痛;或者舌卷囊缩,腰痛如合,大便火泻,小便淋涩.其内中上下睹症虽各没有相共,但是受邪则一,均由纯气内郁所致.其次温病初起,过用热凉,遏阻阳气,以致火郁于内,热遏于中,引导温热火郁三焦气分而没有得宣鼓亦可出现降落集所主之证.

降落集以宣鼓郁火为准则.圆由黑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等药组成.其中黑僵蚕浑热解郁,集风除干,化痰集结,解毒定惊,既能宣郁又能透风干于火热除中.蝉蜕宣肺开窍以浑郁热;姜黄止气集结,破瘀逐血,消肿止痛;大黄攻陷热结,泻火解毒,推陈致新,安战五净.

四药相伍,降浑落浊,热温并用,一降一落,内中通达,气血调畅,共奏止气解郁、宣鼓三焦火热之邪,降落常复,故名“降落集”.正如杨栗山所云:“僵蚕以浑化而降阳;蝉衣以浑真而集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黄辟邪而浑疫;大黄定治以致治,佐使共心,功绩修焉.”“僵蚕,蝉蜕降阳中之浑阳,姜黄、大黄落阳中之浊阳,一降一落,内中通战,而纯气之流毒顿消矣.”

已故名医蒲辅周先死正在治疗时病中,常采与降落集随证化裁.蒲辅周认为:“温病最怕表气郁关,热没有得越;更怕里气郁结,秽浊阻塞;尤怕热关小肠,火讲短亨,热遏胸中,大气没有成,以致降落得灵,诸窍关滞.”强调治法中以“透表宣肺,疏通里气而浑小肠”,没有使热邪内陷或者郁关为中心.其正在治疗风热关肺中投予桑菊饮加僵蚕、蝉蜕宣肺祛风,沉浑透表,三剂而愈.

名中医赵绍琴根据杨栗山的教术思维,阐其细华而有所收挥,治疗温病时多着眼于“郁热”上,每多投以降落集而与效.如治“麻疹内关”一症,辨为温热郁遏肺卫,内迫营血而睹疹面隐隐,出而没有透,慢投宣肺开郁,解毒透疹之品,以降落集加连翘、赤芍、钩藤、芦根慢煎.药后一剂气仄疹出,神浑热减;二剂大便疏通,麻疹透足,诸症一扫而愈.

降落集的临床使用

降落集本为温病郁热内伏所设,由于组圆宽紧细当,其宣郁浑热之力卓著.其正在慢症中可药到病除,转败为功.现广大应用于内科纯病以及疑易重症中,亦获良效.

赵绍琴将该表里没有单用于治疗温热病中之郁热症,对付干热病的治疗也独辟蹊径.常采用僵蚕、蝉蜕宣上焦肺气,气化则干化,气止则干止.姜黄辛开温通,止气解郁,宣通上下气机;大黄苦热鼓热、导滞通下,兼能燥干,一宣一透,调达三焦,使干没有与热相搏,必然孤矣.赵绍琴正在该圆前提上加藿香、佩兰、苏叶以芳香化干;或者加菖蒲、防风、豆豉、杏仁以辛温宣透;或者加黄连、黄芩、栀子以苦热燥干浑热;或者加竹叶、木通、滑石以浓渗利干.别的赵绍琴还用该圆治疗小女遗尿、癫痫、贫血、矮热、新死女本收性血小板缩小症等,多获良效.

名医墨灿烂用降落集加西洋参6g、麦冬15g、桑黑皮战茯苓皮各20g、葶苈子10g、枳壳、猪苓各15g、丹参20g等药,与其降落,通调气机之意.治疗心包洪量积液二例,共服药月余,诸证消得.

据有关报导,降落集加减,还使用于百般慢性熏染病中,如流脑、麻疹、下热、病毒性肺炎等,其余如支气管炎、胆囊炎、腮腺炎、细神团结症等;神经性耳鸣、耳聋、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吐喉炎等;戴状疱疹、痤疮、银屑病等辨证施治,常可博得谦意疗效.

杨栗山谓“是圆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圆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干,得天天浑化之气,沉浮而降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干,浑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浑气上往于心,集顺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热无毒,味咸且苦,

为浑真之品,能祛风而胜干,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性温,无毒,祛邪伐恶,止气集郁,能进心脾二经,修功辟疫;大黄味苦,大热无毒,上下通止,亢衰之阳,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苦,令饮热酒,欲其止早,传化以渐,上止头里,下达足膝,中周毛孔,内通净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没有到;蜂蜜苦仄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背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浑热润燥,而自集温毒也.盖与僵蚕、蝉蜕,降阳中之浑阳;姜黄、大黄,落阳中之浊阳,一降一落,内中通战,而纯气之流毒顿消矣.”其圆虽为瘟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出此范畴,兹举验案于下.解毒化痰乳蛾消陈某,女,4岁.患女于4天前收病,初起细神没有振、心角流涎、没有欲饮食、收热、声音嘶哑,诊疗为扁桃体炎,曾用抗死素治疗三日无效,又投玄麦苦桔汤之类无效.去时症风细神疲倦、昏昏欲睡、心流浑涎、吞吐艰易、哭音微小、没有欲饮食,大便三日已止,小便短赤,舌黑苔黄腻,吐喉充血火肿,肛温40.8℃.辨为风热上攻吐喉,浑窍关塞.遂投降落集加减治之,僵蚕、蝉蜕各3克,射搞、山豆根各5克,姜黄、大黄各6克,煎与浓汁,蜂蜜为引,昼夜分次缓缓喂服,2剂药完,大便已下,痰涎缩小,体温落到39.2℃,吐喉火肿减少,能饮绿豆密汁.前圆去大黄,继启治疗三天痊愈. 佐凉血化瘀瘙痒息赵某,女,54岁.以左下肢暗黑色瘀块陪瘙痒已年去诊.症睹左下肢粟米大小暗黑色丘疹,阵收性瘙痒,受热更甚,心烦,夜寐没有安,大便虽如羊屎,然颇通畅.舌暗黑、无苔,脉细涩.脉症合参,乃瘀热为患,治以活血祛瘀鼓热,处圆:僵蚕、蝉蜕各6克,大黄、牡丹皮、赤芍、姜黄各10克.2剂后瘙痒大减,大便已成条状,丘疹及瘀块消退过半.效没有更圆,又服3剂后瘀块已退,但是受热后仍皮肤灼热瘙痒.守圆加死天黄25克,

5剂药后,痒疹齐消,于今已收.按:降落集结构宽紧,药味简细,只消切中病机,成果卓著,圆中僵蚕、蝉蜕性味辛苦气薄,能祛风除干,浑热化痰,辟疫解毒为君;蝉蜕性味咸热而苦,为浑真之品,得浑阳之真气,祛风渗干,浑热解毒为臣;姜黄性味辛苦,能祛风止气集邪为佐;大黄气味苦热,苦能泻火,热能胜热,上下通止,凡是阳亢衰之阳,非此莫合故为使.僵蚕、蝉蜕为沉浑之品而为降,姜黄、大黄为重浊之物而为落,四物协共妥当,一降一落,降落有序,圆义深少,内中通战,上浑下浊,温毒则随药功而消集.上述病案均是以本圆为前提,将辨证与辨病有机分离,随证施治,机动化裁而支到的优良的治疗效验.

降落集

组成;黑僵蚕(酒炒6蝉蜕3广姜黄9川大黄(死)12为细终研匀,病情分四次服,重分三次服,最重分二次服.

杨栗山降落集本治温病“内中三焦大热”诸症,根据诸多老中医、特天是北京赵绍琴老先死的体味,只消睹有气机郁滞诸证降落集加减用之,均有良效.笔者应用该圆加味治疗热热如疟、心渴没有已、吐喉肿痛、阳萎匪汗、狂治躁烦、神经量症、盆腔炎症、斑疹搔痒等症,也博得很好的疗效.兹简述于下:

热郁少阳

热热没有已

袁XX :男,51岁,农妇.恶热收热间做,头痛泛恶没有已,延绵已十月有余,中西药治疗没有竭.身热38度,颈背筋脉拘紧,二脚知名指、小指收麻,纳眠尚调,大便没有畅,苔薄黄腻,脉弦细滑戴数.热郁少阳,三焦气机没有畅.

治宜浑疏肝胆,调畅气机.圆拟柴胡、黄芩、法半夏、片姜黄、黑僵蚕各10克,蝉衣、片姜黄、薄荷各6克,竹茹、枳壳、蔓荆子各12克,大黄、苦草各5克.服5剂,热热除,头痛、脚指麻木没有做.一周后午后略有矮热,腰背肩胛酸滞,舌黑苔薄,脉细弦.少阳郁热已解,阳血也睹盈益.绝浑余邪,佐以养阳退真热.银柴胡、天骨皮、黑僵蚕、秦艽各10克,蝉衣、片姜黄各6克,死尾黑、造女贞、枸杞子、川楝子各12克,死苦草5克,黑枣10枚.7剂,已再去诊. 中感得治,邪留没有去,缱绻少阳,枢机受阻,以致热热间做,头痛泛恶,太少阳经气不利,则项背肩胛拘紧,二脚知名、小指麻木没有适;苔薄黄腻,脉细弦滑戴数,此少阳郁热、痰浊内滞之征.治用小柴胡汤浑疏少阳,合降落集疏理气机,加薄荷、蔓荆子疏风集热,竹茹、枳壳利痰下气.肝胆气机流畅,内中营卫协战,中邪无滞留之天.然郁热延绵数月,营暗浓灼于里,热热除而午后微热,腰背酸滞,郁热伤阳,肝肾已盈.复诊于降落集疏调气机的前提上加滋补肝肾、养阳退真热之品,邪去阳复,肝肾得以充养,诸症与消.

痰热壅滞吐喉肿痛

钱XX:男,43岁,农妇.吐喉梗塞,如有物阻,吞吐没有去,甚于半年前淋雨感冒,西药消炎滴注、中成药润喉利吐,用之无数,终无大效.诊睹吐喉黑肿,漏泡壅塞,咯痰黑沫,纳少便解没有畅,苔黑光滑,脉去细缓.此干郁气阻,酿痰成浊.治宜疏调气机、芳化痰干.蝉衣、姜黄、陈皮、木蝴蝶6克,黑僵蚕、杏仁、苦桔梗、苏梗、茯苓、苍术、薄朴、牛蒡子各10克,苦草各5克.服7剂,吐喉稍感爽利,但是局部黑肿、漏泡已仄,苔腻,脉细、重按弦数.干滞睹紧,郁热已现,当浑疏并进.山豆根、黑僵蚕、黄芩、茯苓、竹茹、黛蛤集(包)、桔梗、牛蒡子各10克,

蝉衣、姜黄、木蝴蝶、苏梗各6克,苦草5克.再14剂,吐喉黑肿睹退,梗阻没有适沉减;本圆去姜黄,加玄参,吐喉没有适缓解;前圆再去山豆根、蝉衣,加死谷麦芽、炙枇杷叶各12克以坚韧.

缓性吐炎果雨干中袭而甚,吐喉梗塞没有适,杨氏降落集也治“吐喉肿痛,痰涎壅衰,滴火没有克没有及下吐者”.该患痰干气阻,郁热内伏,先拟降落集去大黄疏调气机、降阳集火、祛风胜干,合四七汤理气化痰、仄胃集芳香化干,加杏仁、木蝴蝶肃肺仄肝,桔梗、苦草宣肺利吐.气机一转,脾运有权,干痰渐化,而郁热已浑,症势已减.复诊再以山豆根、黄芩、黛蛤集、木蝴蝶浑肝肺伏火,茯苓、竹茹渗干涤痰,降落集降浑落浊、疏利气机,获效甚速.后二诊酌加润肺帮脾之品,意正在固护干火戕伤之气阳.

干热内壅心渴没有已

邱XX:女,75岁,退戚员工,2000年3月诊.素体基础健壮,近时去杭帮闲照瞅爱孙,感觉疲乏,时有头痛,胃纳少味,夜去心搞,数次起去喝火,效率睡眠.苔薄黄腻,脉去弦细,重与搏指有力.圆拟苍术黑虎汤合降落集加葛根、黑芷、焦三仙、茅芦根各10克.服7剂,心渴减,胃纳删,头痛奇做,本圆再7剂,前症更有好转,但是脘背做胀.三诊睹黄苔没有睹,黑腻依旧,脉虽弦但是去势已缓,本圆去死石膏、茅根,减大黄,加薄朴、陈皮各10克,仄天木15克,本法删益又服14剂,诸症渐去.

该患年事已下,气阳二乏,易天劳乏,三焦气滞,干热内留,浑阳没有降,浊阳没有落,津没有上启,风阳上窜,以致头痛、夜去心搞.治以苍术黑虎汤浑阳明干热,合降落集调三焦气机.亢气机畅止,热减风阳仄熄,干祛津得上启,药中肯肇.复诊本圆守进,石膏、大黄等热凉之品滞碍中阳,故睹脘胀.略做加减扶持胃气,脘胀即除,诸症亦

复没有睹.热郁干滞阳痿匪汗

缓XX,男,43岁,员工,2000年1月诊.素嗜酒醴,形骸肥歉,寐劣匪汗,干透内衣,神疲乏力,苔黑根腻,脉去弦细,按之有力.拟玉屏风集合苍术黑虎汤加藿佩、碧桃搞、糯稻根、降麻,服7剂匪汗少,仍寐劣神疲;坦止半年去阳物易举,性事没有克没有及,屡服肾宝、御苁蓉乏效.问诊得悉曾果换岗心情没有快,而寐劣性事浓漠,渐致阳事没有必.苔薄根腻,脉仍弦细,前圆去石膏、知母、碧桃搞、降麻,合降落集加柴胡、川楝子各10克.服7剂,夜寐稍宁,阳物没有该,改拟降落集、三妙丸合左归丸加减:苍术、黄柏、片姜黄、僵蚕、鹿角霜、茯苓、萸肉各10克,蝉衣5克,杜仲、巴戟肉、怀牛膝、石莲肉、车前子各12克.服7剂寐已宁,阳事亦有起色;本法加减又服14剂,细神大振,房事基础谦意.嘱绝五子衍宗丸坚韧.

该患匪汗阳痿由气真肝郁、肾盈干热下滞所致.尾诊仅诉匪汗神疲,据舌脉授以益气固表、燥干除热;与效寄视医者,坦诚隐徐;又询得肝郁气滞缘由,虽有肾真之本,但是三焦气机没有调,仅以补肾无济于事.《内经》道:“思维无贫,所瞅没有得,意淫于中,进房太过,宗筋驰纵,收为筋痿”.圆拟降落集调畅三焦之气,三妙丸浑利下焦干热,合左归丸补肾挖细壮阳,圆睹效力.阳痿由房事伤肾为多睹,但是干热下滞为数很多,更有肝郁气滞或者肝胆干热者,临症当细辨之.

情感神伤狂治躁烦

刘 X:女,43岁,病退职员,2001年7月诊.大教结业自由恋爱遭女母阻挡付,另给择婿结婚,育有一子.妹妹充当第三者引导其细神得常,屡治屡收,虽仳离碾转终与心上人(初恋情人)分离,病情仍易以统造.二年前病退去杭,丈妇细心抚慰呼应,病情仍有反复.曾住身心病房调治二

月,出院戴维思通、氯氮仄、氯硝安靖、专乐欣等7种安神抗焦慢药品.去诊时神情木纳,头痛寐劣,诉症情绪亢奋,舌黑苔黄根腻,脉象弦细而重数.肝郁火炎,激若神经,治宜浑肝泻火,镇定安神.圆拟龙胆泻肝汤合当归龙荟丸意:龙胆草、川连、柴胡各6克,黄芩、炒栀子、芦荟、当归、车前子、死天、辰麦冬、酸枣仁各10克,龙齿、牡蛎各12克,通草3克.服7剂,头痛减,情绪稍宁;大便仍结,二三日一解.本圆去川连、当归、车前,加蝉衣3克,黑僵蚕、大黄各6克,片姜黄10克.服7剂,西药用氯硝安靖每日2粒,也勉强不妨进睡.本圆再14剂,大便畅止,奇我西药仅每早1粒,睡眠尚安,里部晦色明隐退去.苔转薄腻,脉去弦细,本圆再去芦荟、大黄、牡蛎,加天竺黄、竹茹各10克,太子参12克.又服14剂,情绪基础宁静,睡眠亦可,但是每早1粒氯硝安靖已能免去.后出门省亲,中药暂停.

患者初恋受阻,婚姻又遭第三者加进,细神受到极大挨打.本赋性格倔强,郁喜化火,无法消遣,冲打神经,细神庞杂.西药虽能统造一时,恒暂服用易免毒副效率.尾诊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浑疏肝胆郁火,安靖情绪.二诊据其苔腻便结,脉去弦细而数,断为郁热内甚,三焦气机仄衡,合降落集疏调气机,浑肝泻火,获效隐著.

神经量症人格使然

史XX:女,69岁,退戚职员,1999年5月诊.死性拘谨,进止商业会计数十年,工做习惯督促其处世一丝没有苟.退戚后血压偏偏下,习练太极拳十余年已缀,身体反觉康健.后果盲目幸运,内气顺治,突然头昏目眩,没有克没有及自持,以练功偏偏好由女女扶持去诊.服养阳仄肝、镇顺潜阳圆21剂痊愈.2000年1月又朝练后时有烘热、肢厥、躁烦去诊.诉症烦多,以为练功偏偏好又现,焦躁紧弛,但

是纳好便调寐可,拟丹栀逍遥集加减没有该.舌黑苔薄,脉弦细按之有力.拘谨内背性情引导多疑擅感,内郁没有伸,气机没有调.着重情绪疏导排解偏偏好没有治的忧虑,圆拟四顺集、降落集合苦麦大枣汤加减:柴胡、僵蚕、姜黄各6克,黑芍、鸡血藤、川楝子、牛膝、木瓜、黑枣各10克,淮小麦30克,蝉衣、大黄各3克,死苦草5克.服用10余剂,诸症渐消,但是已几时烘热、多虑又起,前圆去川楝、牛膝,加丹皮、天骨皮、合欢皮各12克,断绝服药半年余,焦慢情绪大减;奇我仍有气顺、太息,脉虽弦细但是去势已缓.郁热暂羁,肺得治节,百脉得养,仿百合病治法,本圆去丹皮、天骨皮,加百合、死天、夏枯草各15克,隔天一剂又服药30余剂,延绵年余渐愈.

该患死性拘谨内背,处世谨小谨微,以至探供完好,没有如意的些许小事皆能让她铭心镂骨,思虑没有已.郁滞没有伸,气机没有调,引导一系列知名的神经症状;太极拳出偏偏仅诱果而已.治以四顺集疏肝解郁、降落集调理气机,合苦麦大枣汤战中缓慢、安排神经;协共情绪疏导排除细神瞅虑,诸症渐次缓解.该案用降落集与其“一降一落,内中通战”,督促郁热纯气渐消.本例屡治屡复,延绵年余而痊,总果“已事而先意将迎,虽去而尚多注意”的人格气量使然.干热弥漫三焦

背痛颜里疮疖

王XX:女,38岁,工人.十余年前产褥熏染,身热,恶露没有洁,治已真足,今后常有背痛,妇科诊疗为缓性盆腔炎.下背隐痛,满身经脉拘紧没有舒,颜里疮疖陈做,足根刺痛,舌黑苔薄黄腻,脉去细弦戴数.此干热弥漫三焦,气机不利.治宜疏调气机,浑热利干,通利三焦.圆拟柴胡、黄柏、赤芍、黑僵蚕、天榆各10克,蝉衣、片姜黄、造大黄各6克,家菊花、黑藤各15克,土茯苓、米仁、忍冬藤

各30克.服14剂,下背挚痛延缓,大便较畅,经脉拘紧已除,且下身搔痒.本圆去柴胡、僵蚕、天榆、黑藤,加川楝子、台黑药、木瓜各10克,苦参15克.再14剂,颜里疮疖仄伏,气色黑润,搔痒亦除.唯足根刺痛依旧,本圆去蝉衣、家菊花、米仁、大黄,加造女贞、枸杞子、鸡血藤、五茄皮各12克.先后服药40余剂,缱绻十余年之徐渐得与消.

产褥熏染得治,罹有缓性盆腔炎症,三焦干热弥漫,气机受阻.杨氏谓“降落集降浑落浊,一降一落,内中通战而纯气流毒顿消.”故拟降落集疏理气机、浑热鼓浊,加柴胡、赤芍、家菊花浑疏肝热,天榆、黑藤、忍冬藤败毒鼓热,米仁、土茯苓浓渗利干.三焦气畅,干热下鼓,便畅痛缓.复诊加川楝子、台黑药、木瓜理气祛干战营,缓经脉拘慢;苦参燥干杀虫,止下身搔痒.又干热暂羁,肝肾细血受益,筋脉得养,足跟刺痛,故后诊加滋补肝肾、养血舒筋通络之品,理真扶羸.终以气机畅活,干热无滞,营阳渐复而诸症悉除.

干热浸淫斑疹疮痒

沈XX:男,65岁,渔民.素体干热痰浊内衰,有多收性眩晕之症.果服西药治眩致过敏反应,先有满身药疹,用西药抗过敏缓解;既而四肢脚足斑疹黑肿,搔痒流火,灼痛非常十分,纳食少味,二便赤涩,舌黑苔薄腻粘,脉去弦滑.干郁火淫,宜胜干鼓火、凉血祛风.圆拟赤芍、紫草各15克,黑僵蚕、天肤子、黑藓皮各12克,苍术、姜黄、搞蟾皮各10克,家菊花、土茯苓各30克,蝉衣、大黄、草蔻仁各6克,苦草5克.服14剂,灼痛减而痒甚,脚足皮肤燥裂,已无黄火流出,纳食渐删.再拟凉血祛风,本圆去苍术、草蔻仁、大黄,加丹皮、紫天丁、黑梢蛇各12克,绝服21剂,脚足皮疹仄伏,结痂脱皮,搔痒延缓但是已除.本

圆去姜黄、土茯苓,加黑蒺藜、黑扁豆,先后服药50余剂,疮疹消退,搔痒亦除.

鱼腥为肴,酒蘖如饴,常年渔干为伍.干热素衰,痰浊上泛,故多眩晕纳早;干热浸淫,收为斑疹搔痒;气机阻滞,则二便赤涩没有畅.《热温条辨》降落集主治有“如斑疹纯出,有似丹毒风疮者”.治用降落集疏调气机、除干鼓热、凉血祛风,加苍术、黑藓皮、天肤子、土茯苓燥干化疹,紫草、赤芍、家菊花凉血解毒,搞蟾皮以毒攻毒、治干淫疮毒.热鼓干祛,气机疏畅,灼痛减、渗火少,搔痒皮裂,血热风甚.后诊去温燥之苍术、草蔻仁,加紫天丁、丹皮、黑梢蛇、黑蒺藜凉血祛风,黑扁豆健脾利干,搔痒渐仄.干热暂羁,去之亦渐,去之犹抽丝剥茧,服药需有耐性.心悟体验

通过恒暂临床试验,笔者对付降落集的应用也有些许体验:

1降落集是杨氏论治“温病郁热内伏”十五圆之“总圆”,功能调气机、鼓郁火、化淤滞,祛风胜干、宣畅郁热、涤邪解毒.“火郁收之”,近代医家与其“降之、集之、扬之”之意,加减治疗火郁之证.笔者临床以此加减治疗肝胆郁热,或者干热郁滞,或者痰干内蕴,或者三焦伏火等纯病诸证,无论身热之有无、干热之死重,但是属气机没有畅、邪郁没有撤者,用之宣畅气机、撤中浑里,均有良效.

2 杨栗山造降落集治温热病,疏浑分离,以浑为主.故造圆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的用量分别为一、二、三、四钱,并用黄洒、蜂蜜各一二调服.郁热纯症虽亦是疏浑兼瞅,但是多的时间又是以疏为要,故大黄用量没有必过重,3、5克即可;特天对付真真兼纯之症,该圆总的剂量还宜适合减少,圆为合宜.

3 郁热纯症应用降落集着重正在疏调三焦气机.热郁、干

郁明隐,舌黑苔黄腻浊,脉去弦滑而数、或者弦涩,据症重用降落集加味无妨.若干热、气郁症状本去没有超过,舌虽没有黑、苔没有腻黄,只消苔睹薄黄、或者黄黑相兼,舌搞没有滑,脉象重与有力,证兼三焦气机没有畅,降落集也可加减参用.北京三代御医之后、已故熏陶赵绍琴广大、机动应用降落集的体味对付笔者开收甚大.

4笔者临床应用该圆也有错误的时间,出现没有适反应,主要为胃脘没有适,甚则仄常欲呕.究之本果正在于患者胃气盈乏,或者真真兼纯之证用量偏偏重.酌情减少剂量,或者正在饭后服药可减少没有适反应.对付干热暂郁者,一往郁滞疏解,则配以柔肝敛阳,或者扶脾帮运,或者气阳二瞅,标本兼治,擅后坚韧,也很需要.临床若认证没有真,没有克没有及掌控,当预防滥用.

降落集治验三则降落集出自杨栗山《伤热温疫条辨》一书籍,圆由: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组成.功能辛凉宜鼓、降浑落浊、浑热解毒、逐秽祛邪、内中单解、凉血荡涤.笔者与其宜鼓、落浊、解毒、凉血,斡旋降落气机之功,用治过敏性紫癜、肺心病、心衰、里瘫等,支到卓效.过敏性紫癜赵某某,男,26岁,工人,2003年4月6日诊.齐身收斑,其色陈黑、瘙痒易忍,尤以胸背,背部明隐,陪随肌肤灼热,里色潮黑,吐搞心渴.收病2月余,市核心医院诊疗为:“过敏性紫搬”,治疗多日无效.瞅其中医治疗,有以干热收斑论治者,有辨血热死风挟干者,有认为肺经风热壅衰者,病情均已睹好转.便诊于余,察其舌量黑,舌苔薄黄,少津,诊其脉弦数.此系阳明伏热,内迫营血,郁蒸肌表,非降落集、浑鼓郁火、凉血荡涤没有成.慢投降落集加火牛角、紫草、死天.处圆:蝉衣15g,僵蚕

10g,姜黄5g,大黄5g,火牛角30g,死天15g,紫草

l0g,服上圆10剂,大便密疏,黑斑消集,瘙痒已退.诸症

大减.惟睹心搞较衰、皮肤胱屑.此为病后津液干枯,皮肤得其滋润所致.改用降落集本圆为已,蜂蜜火支服.服用2周,病退痊愈.按:胃属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章真谷云:“斑为阳明热毒……”本按由于阳明邪热较衰,内迫营血,血没有循经,郁于肌表,欲出没有出,收为斑块.叶天士云:“斑色黑者属胃热,紫者热极,黑者胃烂”,所以采与降落集、辛凉宣鼓、解毒化斑,伍用死天、紫草、火牛角荡涤血热,釜底抽薪,慢下存阳,得以治愈.肺心病郝某某,男,69岁,退体.2004年4月19日便诊.自述咳喘反复收火近20年.近3年去,渐渐加重,陪心悸、气短,疏通时加剧.10天前得慎受凉致收热喘促,便搞、少尿、背胀,前去便诊.查T37℃,P100次/分,R25次/分,BP20/

12kpa,心唇、颜里沉度紫绀,消肥,颈静脉喜弛,单肺呼吸音细糙.可间及搞干、罗音.心率10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间及中断期纯音,下肢沉度浮肿.诊疗为;“缓支、肺气肿、肺心病、心衰.”经抗菌消炎,解痉仄喘治疗5天,已睹好转,邀余诊治.刻诊:咳喘频做、便秘、收热、背胀、火肿没有必、舌紫暗、苔黄腻、脉浮数.辨证为:痰瘀热毒阻滞,凌心射肺.予降落集加味:蝉衣10g,僵蚕10g,姜黄10g,大黄5g,西洋参 10g,桑皮30g,葶苈子20g,丹参30g,车前子30g.前后删益服药20余剂,诸症消得.

按:经云:“人体贵正在气血流利,若五净元真通畅,人即安战.”人体津血火液的运止输布,有好肺脾肾气机的调畅.恒暂咳喘,引导肺脾肾三净俱真,气机降落出进混治,浑阳没有降,浊阳没有落,变死痰浊、热毒,壅塞净腑,复果中受风热之邪,宿徐再收.致降落仄衡,火血郁滞,凌心射肺而致咳喘、心悸、火肿.据瘀火互结表里,治火治血,当先治气,以促进气机的降落功能.故使用降落集,降浑阳,落浊阳,集风热,斡旋气机,协共西洋参、丹参、桑皮、

葶苈子、丹参、车前子,益气宜肺,化瘀利火,皮治脉,革新微循环.气血流利,呼吸通畅,咳喘自仄,火肿亦消.

里神经麻痹黄某某,男,46岁,工人.2005年6月5日诊.半月前,左侧头部突然晕痛,左里部舌尖麻木,眼睑拘慢,牵引,关合得灵,心角左斜,致流涎,谈话蹇涩,大便搞结,舌黑,苔黄薄,脉弦细.此系阳明脉络空真,风热之邪乘真侵蚀而成.治以宜鼓风热,化痰通络,拟降落集加减.处圆:蝉衣10g,僵蚕10g,姜黄5g,大黄5g,防风

6g,钩藤10g,黑蒺藜10g,服用8剂,眼睑挛慢,牵引减少,稍能关合,心角流涎缩小,惟出汗没有止,便搞已止.此为余邪已尽.治宜益气养血,以充脉络,疏风集热,益气固表,以祛余邪.拟降落集合玉屏风集治疗10天,病告痊愈.按:本例单睹心眼正斜,止蹇流涎,里舌麻木等症,乃由阳明脉络空真、腠理没有固、风邪攻其不备,引动痰浊,阻滞脉络,爆收牵引挛慢所致.证属风热之邪“中络”之证.《金匮要略》云“中络则心眼正斜”即此病.足阳明之脉挟心环唇,上头颊至目下,风热内袭,痰浊内蕴为本病之机理.故用降落集宣鼓阳明风热,配伍钩藤、黑蒺藜、防风,以祛经络之风痰.后绝以玉屏风集益气固表,标本兼固,攻邪而没有伤正,获痊愈.(李寿庆)

降落集临床新用

降落集出自浑代名医杨的《伤热温疫条辨》.圆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具备降浑落浊,调战睦血之功.此圆本用于治疗温病.笔者经多年临床应用该圆治疗多种疑易纯症108例,成果隐著,现举验案如下.

1复收性心鼻死疮

于某,男, 38岁, 2004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反复收火心鼻死疮,吐痛5年,多圆治疗,仍反复易愈.现症:心腔2处浅表溃疡,鼻腔及心周可睹多个米粒大黑色疖肿,吐部充血,扁桃体

Ⅰ°大,小便短赤,大便搞燥,舌量黑,苔薄黄,脉滑集.辨证属上焦郁火,热毒内蕴.治宜宣郁集火,浑热解毒,圆选降落集加味:大黄15g、僵蚕10g、蝉蜕10g、姜黄10g、黄芩10g、连翘15g、黑芷10g、防风10g、死石膏20g、苦草6g,火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4剂后病愈,半年后随访无复收.2缓性风干性枢纽炎

刘某,女, 33 岁, 2005 年2 月5 日初诊.患者近1年去反复收火单脚枢纽黑肿热痛,且每于感冒吐痛后诱收或者加重,正在他院诊为“缓性风干性枢纽炎”,反复应用解热镇痛药及青霉素等,症缓于一时,近10 余天症状复收,应用青霉素、菌必治等疗效没有隐.现患者吐痛,单腕枢纽及掌指枢纽黑肿热痛,舌量黑,苔腻略黄,脉数.辨证属中感风邪,内蕴干热.治宜祛风化干,浑热通络,圆选降落集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姜黄

10 g、僵蚕10 g、大黄10 g、蝉蜕10 g、桂枝10 g、黑芍15 g、知母15 g、忍冬藤20 g、桑枝15 g、连翘15 g,火煎服,每日1 剂,分2 次服.服药6 剂症状缓解.1 个月后患者感冒吐痛, 但是已收火枢纽肿痛,用降落集合玉屏风集加减调治

1 个月,病情宁静,于今无复收.

3缓性鼻窦炎

下某,女, 18岁, 2005年1月29日初诊.鼻塞、流黄涕陪头痛5年,加重1周去诊,大便搞燥,数日一止,舌量黑,苔黄,脉弦数.曾反复应用消炎药物及藿胆丸等药,疗效没有隐.辨证属中感风邪,肺卫郁热,治宜疏风浑热,宣郁集火.圆选降落集加味:大黄10g、蝉蜕10g、姜黄10g、僵蚕10g、辛夷花10g、苍耳子10g、薄荷10g、黑芷10g、柴胡10g,黄芩10g、鱼腥草15g,火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12剂,症状缓解,绝以玉屏风集加味调治1个月,病情已再复收.

4颈部淋凑趣炎

董某,女, 68岁, 2005年2月28日初诊.左颈部肿块痛痛2

个月,加重2天.颈部黑色B超示:颈部淋凑趣炎.曾心服及静脉应用多种抗菌药物,疗效没有隐而去诊,舌量黑,苔腻略黄,脉滑,辨证属热毒内结,治宜宣集郁火,解毒集结,圆选降落集合消瘰丸加减:大黄10g、僵蚕10g、姜黄10g、蝉蜕10g、连翘15g、浙贝10g、玄参15g、牡蛎20g、夏枯草15g、牛蒡子15g,火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6剂痛痛消得,颈部肿块缩小,上圆加减治疗共24 剂,颈部肿块消得,随访于今无复收.

5体验

从上述4例去瞅,降落集的应用范畴较广大,虽病种纷歧,症状也各用特性,但是其主要病机均为中邪束表,里有郁热.临床体验,凡是切合上述病机以头里、体表、肢体症状为主者,均可用本圆治疗.其辨证中心以吐黑、心搞、便秘、尿黄、脉数者为宜.圆与僵蚕、蝉蜕以降阳中之浑阳,姜黄、大黄以落阳中之浊阳,一降一落,内中通战,气血畅达,则“纯气之流毒顿消矣”.(下崇玉等)

选文韦大文河北中医教院王业龙安徽省岳西县去榜黄泥卫死所

升降散临床应用

升降散临床应用 升降散升清降浊(降浊,姜黄,僵蚕,蝉蜕,大黄) “用方者,不贵明其所当然,要贵明其所以然。”杨栗山如是说。 《伤寒温疫条辨》中对升降散有较为详细的方解:“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蝉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甚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一举而两得之。人但知建良将之大勋,而不知有良相之硕德也……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驱逐邪气,无处不到……和血养气,伐邪辟恶……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 僵蚕“清化而升阳”,蝉蜕“清虚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黄辟邪而靖疫,大黄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引导协力,远近通焉。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 宜。”“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杨栗山称僵蚕、蝉蜕“为温病之圣药”。 值得注意的是,姜黄的性味,古今本草书中俱有不同认识,有谓性温,有谓性寒。升降散中所用姜黄是以“大寒”使用的。“姜黄(广产),性味与郁金相似,然较烈。下气最捷,破血立通,调月信,消瘴肿。但稍损真气,用宜慎之”。至于后人有用片姜黄者,性温,与原方广姜黄有别。

关于蜂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本方中当为生用。 杨栗山对升降散的评语:“可与河间双解散,并驾齐驱耳。名曰升降,亦双解之别名也。”当代医家蒲辅周对升降散的评语:“温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 近人总结升降散组方所体现的治法为升降相因法。那么,方中僵蚕、蝉蜕之升,可否用别的升药代替,就这一问题,笔者在北京参加“2011年国际经方论坛”时请教过李士懋前辈,李老的答复是僵蚕、蝉蜕轻清化浊,别的升清药无此作用。 升降散临床应用(2012-08-04 15:42:25) 升降散临床应用验案 王业龙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黄泥卫生所 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由僵蚕、蝉蜕、大黄、姜黄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杨栗山谓:“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名升降,亦双解之义”。四药相合,有升降相因,表里双解,寒温并调之妙。其方虽为瘟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出此范围,兹举验案于下。 解毒化痰乳蛾消 陈某,女,4岁。患儿于4天前发病,初起精神不振、口角流涎、不欲饮食、发热、声音嘶哑,诊断为扁桃体炎,曾用抗生素治疗三日无效,又投玄麦甘桔汤之类无效。来时症风精神疲倦、昏昏欲睡、口流清涎、吞咽困难、哭音微弱、不欲饮食,大便三日未行,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咽喉充血水肿,肛温40.8?。辨为风热上攻咽喉,清窍闭塞。遂投升降散加减治之,僵蚕、蝉蜕各3克,射干、山豆根各5克,姜黄、大黄各6克,煎取浓汁,蜂蜜为引,昼夜分次徐徐喂服,2剂药

升降散方剂配方

升降散方剂配方

升降散【方剂名】升降散,出自清·《伤寒温疫条辨》。 【组成】白僵蚕二钱(6克)、蝉蜕一钱(3克)、大黄四钱(12克)、姜黄三钱(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每服10~15克,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每日2次一也可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原方比例斟酌。 【功效】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主治】虚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症见憎寒壮热,或头痛如破,或烦渴引饮,或咽喉肿痛,或身面红肿,或斑疹杂出,或胸膈胀闷,或上吐下泻,或吐衄便血,或神昏谵语,或舌卷囊缩。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高脂血症、胀毒性脑病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等病症。 1.扁桃体炎:本方作汤剂随症加减治疗150例,其中急性扁桃体炎94例: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56例。以临床症状及体征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21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6例。治愈天数,最短2日,最长4日。(《光明中医》1996年第1期) 2.细菌性肺炎:本方作汤剂治疗57例,与先锋霉素静滴治疗33例对照。疗程均为7日。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正常。X线胸片示肺部炎症全部吸收为治愈。

结果:治愈25例,好转30例,无效2例。(《河北中医》2000年第11期) 3.高脂血症:以本方汤剂治疗60例,与辛伐他汀治疗60例对照。两组均给予低脂饮食及适当运动。用药均为8周。疗效评定以直脂指标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G 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即为显效。结果:总有效率93.3%。(《陕西中医》2010年第{1期) 4.脓毒症性脑病:以本方汤剂浓煎口服或鼻饲结合常规治疗22例,与单纯常规治疗(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调节补液量,必要时选用盐酸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胞二磷胆碱改善脑功能等)20例对照。连续用药均为14日。在治疗前和治疗第7、第14日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检测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第14日中药组患者的GSC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学指标下降大于对照组。(《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6期) 5.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以本方汤剂加味治疗46例,与抗痨治疗加小剂量激素治疗23例对照。疗程均为21日,以症状定量计分法及B超胸水定量判定疗效。经治主症积分减少70%以上,胸胁胀满及寒热往来消失为临床症状显效;胸水消失或胸水减少70%为胸水定量显效标准。结果:总有效率85%。(《陕西中医》2007年第6期) 【方解】本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

升降散和桔梗汤加减临床应用

升降散和桔梗汤加减临床应用 霍州市仁福堂医院梁春华 升降散出自清代医家杨栗山之《伤寒温疫条辨》,由白僵蚕、蝉蜕、片姜黄、生大黄4味药组成,功能琉风清热,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桔梗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293条,原条文:“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本人在临床中用升降散和桔梗汤加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颌下淋巴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及扁桃体炎。 1.宫兼榕男6岁,腮腺炎,患儿左侧腮腺肿大2天,发热38.7℃,头痛,扁桃体一度肿大,食纳少,小便正常,大便偏干,舌红苔白厚,脉弦数。先给予柴胡注射液3ml、安痛定注射液3ml肌注。给开中药3剂,方药如下:僵蚕10g 蝉衣10g 姜黄10g 大黄8g 桔梗10g 生甘草10 牛蒡子10g 薄荷10g(后下) 牡蛎20g(先煎)浙贝10g 莱菔子20g 二诊:服药后,仍有肿大,但较前减轻,精神食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弦数。上方加银花15g,连翘10g,玄参15g,板蓝根15g 4剂巩固治疗。 2.梁洪瑞男 13岁,颌下淋巴结炎,发热三天,打退烧针,,发热退下去,再起来,反复发作,在人民医院查血常规:WBC:7.8×109/L。NE 34%.现症:发热37.5℃,左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之疼痛。食纳少,舌红苔白厚,脉弦数。方药如下: 桔梗10g 甘草10g 牡蛎30g(先煎)浙贝10g 银花15g 连翘10g 薄荷10g(后下)莱菔子10g 3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未在发热,肿大淋巴结减小,仍有肿大,食纳少,舌淡白厚,脉弦。上方继服三剂。 3.张洁静女 26岁,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痛,咽干,时有发热,食纳可,二便正常,舌红苔白厚,脉数。方药如下: 僵蚕10g 蝉衣10g 姜黄10g 大黄10g 连翘15g 银花20g 桔梗10g 甘草10g 板蓝根15g 苍白术各15g 莱菔子20g 滑石20g(包) 5剂水煎服 服药后随诊,扁桃体化脓明显好转。

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升降散是一种源于清代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温病、湿热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升降散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对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临床应用方面,升降散加减方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例如,升降散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加减升降散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恢复胃肠功能;另外,升降散还被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风湿免疫性疾病,以及月经不调、产后发热等妇科疾病。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可以发现升降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升降散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升降散加减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疾病和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升降散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然而,虽然升降散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部分研究表明升降散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争议;另一方面,升降散的疗效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需要进一

步深入研究。 通过对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升降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升降散的疗效机制和适用范围,同时加强其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的深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系统研究了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的现代临床应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文章探讨了当归芍药散的组成及其对妇科病的疗效,现代临床应用的研究设计和方法,以及其疗效、优缺点和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病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其应用。 当归芍药散是一种源于古方的中药复方,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和白术组成。该药方具有养血调经、舒肝健脾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妇科病治疗。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现代临床的重视。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的临床应用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和白术六味中药组成。其中,当归、芍药、川芎养血调经,泽泻、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共同发挥舒肝、养血、调经、利湿的功效。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可有

升降散临床应用近况

升降散临床应用近况 升降散临床应用近况儿科升降散传染性内科升降散乃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治温十五方之总方,药仅4味,配伍精良,现代医家常以升降散随证化裁,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诸科多种疾病,同时也展开了许多关于升降散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现概述如下。 1治疗内科疾病 1.1心包积液朱氏运用升降散加味治疗心包积液2例,取得较好效果。1例被西医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包大量积液,在予以抗炎、强心、利尿、激索等治疗2个月未见好转的情况下,辨证为气阴两虚、湿热瘀阻心脉型,用升降散加两洋参等药物,守方随症加减,服药2个月余诸症基本消失,好转出院。另1例为癌性心包大量积液伴双侧胸腔积液,予抗癌、抗炎、利尿等对症疗法,治疗半月余症状未解,辨其证属水气凌心射肺、瘀血阻滞、肺失宣降所致,遂投以升降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味,共服20余剂症状基本控制,心界明显缩小,好转出院. 1.2支气管哮喘崔氏等用升降散为基本方治疗本病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64例,随症加减,观察 2周,总有效率90.6%。 1.3胆囊炎张氏用此法治疗胆囊炎40例,疼痛明显者加柴胡、玄胡索、苏子;呕吐加竹茹、枳壳、半夏;湿盛苔膩加茵陈、黄芩、焦三仙。 1.4慢性肾功能衰竭林氏以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化裁治疗本病34例,I期(肾功能不完全期)10例,III期(氮质血症期)14例,III期(尿毒症期〉10例。严重呕吐不能服药者,保留灌肠。1个月为1个疗程,2 -3个疗程统计疗效,总有效率为73%。 1.5非淋菌性尿道炎孔氏用薏琥升降散(薏苡仁、蒲公英、琥珀、大黄、甘草、蝉蜕、地肤子、姜黄、石菖蒲、黄柏、僵蚕、车前子、土茯苓)加味治疗本病24例,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1.7%。 1.6糖尿病并发症孙氏等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1例,治疗组31例,在用足量降糖药物的同时加用升降散治疗,对照组10例单用降糖

国医大师李士懋新加升降散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

国医大师李士懋新加升降散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 ★ 纪念李士懋先生逝世2周年系列优秀学术论文 ★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升降散不仅为温病之总方,更是治郁热之总方。临床运用此方的典型脉象是沉而躁数,然凡气机郁滞,需展布气机、祛其壅塞的众多情况亦可使用,且可取速效。历代医家临床运用升降散颇多,其命名、主治、剂型、用法、用量等方面都得到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新加升降散”是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经多年临床实践的再创新。本文将具体阐明火郁证的形成机理以及临床诊断标准、治则治法、取效征象等。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升降散是治郁热之总方。临床上运用升降散的典型脉象是沉而躁数,然凡气机郁滞,需展布气机、祛其壅塞的众多情况亦可使用且可取速效。本文就升降散的发展沿革,新加升降散的创立、方义和如何在临床中灵活运用进行阐述。 1升降散的发展沿革 升降散在中医学史上以不同的方名存在,其主治、剂型、用量、服法等方面有着多种演变。升降散的雏形是明代龚廷贤所著的《万病回春·卷二·瘟疫》所载的“内府仙方”。其主治为“肿项大头病、蛤蟆

瘟病”[1],为丸剂,有白僵蚕、全蝉蜕、广姜黄、川大黄四味药物,剂量比为2∶ 0.25∶ 0.25∶ 4。1623 年,明代医家张鹤腾在《伤暑全书》中,首次将其命名为“升降散”。清代的陈良佐所编《二分晰义》名曰“赔赈散”,用治瘟病。与陈良佐同时期的医家杨栗山鉴于其治疫病效佳,遂取而用之,易名“升降散”,并在《伤寒温疫条辨》书中尊之为“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用治“表里三焦大热”,即温热弥漫内外之证。蒲辅周先生曾云: “治疗急性病,尤其急性传染病,要研究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余治温疫多灵活运用杨氏温疫十五方,而升降散为其总方。治温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2]瞿文楼先生则准确把握病机,常以升降散少佐通阳之品以解郁开闭,疗效甚佳。师承瞿老的赵绍琴先生,擅用升降散,发挥其对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如升压与降压,止泻与通便,醒神与安眠等,疗效确切。 2新加升降散的创立 李士懋老师承前启后,擅用自拟新方“新加升降散”,并充分阐明了火郁证的形成机理以及临床诊断标准、治则治法、取效征象等,使升降散在临床上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 “新加升降散”是李老师在前人所纳效方升降散基础上的灵活创新。升降散加栀子豉汤为老方新用,栀子豉汤源自《伤寒论》太阳、阳明病篇,临床上既用治热扰胸膈证,又用治阳明郁热证。入栀子、淡豆豉,辛开苦降,增其宣泄郁热之力。方中所重用之连翘,性味苦凉,入心经,以取其清热解毒之功,又可散结消肿,更助以调畅气机,透热外达,正如近代医家张锡纯言: “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3]“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出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有甚绵长。”[4]薄荷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方中少入,取其辛凉宣散,解郁清热之功。 李老师用升降散,恒加淡豆豉10 g、栀子7 g、连翘15 g、薄荷4 g,助其清透之力,名之曰: 新加升降散。[5]加栀子、淡豆豉,乃受叶天士治风温诸案之启发。《临证指南医案·风温》共10 案[6],

升降散临床应用

升降散临床应用 升降散临床应用,很实用, 彭亚南陈晓娟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4月第1卷第1期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方由蝉衣、僵蚕、姜黄、大黄4味中药组成。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升降散加味~治疗一些邪热内郁、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例1~男~52岁~2000年10月24日初诊。患者诉5天前不慎受凉~而出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全身酸痛;自服感冒冲剂后~症状好转~后出现发热、口干、咽痛、咳嗽、咯白黄痰~故来求治。就诊时患者恶寒发热~测T38.9?~汗出~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全身酸痛~咳嗽~咯白黄痰~纳呆~小便黄~大便3日未解~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查9血常规:白细胞7.4×10 /L;咽部充血~双侧扁桃腺??大。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感冒~辨证为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治以:疏风清热~宣肺降火~方用升降散加味:蝉衣10g~僵蚕10g~片姜黄10g~生大黄,后下,6g~荆芥10g~防风10g~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杏仁12g~桔梗12g~板蓝根3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口干咽痛、咳嗽、全身酸痛明显减轻~大便已通。二诊~原方去生石膏、知母~加陈皮12g、炒麦芽15g~改生大黄,后下,3g~续服3剂后咳嗽、咽痛、全身酸痛症状均消失~纳食、大便、舌脉均恢复如常。 本例患者为外感风寒~治不彻底~风寒入里化热~热毒袭咽致口干咽痛;热郁于肺~出现咳嗽、咯黄痰;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出现大便干结。治疗时用升降散加味疏风清肺、泻热通腑~宣上与清下并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2~女~30岁~2000年11月17日初诊。患者因咳喘反复发作5年~加重1周来就诊~就诊时患者咳嗽频作伴喘憋~咯黄痰~口干舌燥~咽痒~气短乏力~纳呆~大便干燥~排出不畅~舌质红、边

一起学学升降散,理解前辈临床运用经验

一起学学升降散,理解前辈临床运用经验 升降散对温病的治疗,历代创立了许多有效方药,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宝库。在诸多方药中,本书首推杨栗山之升降散。杨氏以升降散为治温总方,其余14方,皆升降散之加减。对杨氏治温15方,蒲辅周先生甚为赏识,于《蒲辅周医疗经验》中悉予转录。赵绍琴老师对升降散倍加赞誉,加减灵活,应用极广。余受老师影响,应用升降散也颇多,疗效确切。余用升降散,主要掌握郁热这一关键,而不囿于温病一端。 组成主治 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病。大人服一丸,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杨栗山于《伤寒温疫条辨》云:“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服法,名为赔赈散,予更其名曰升降散。”“炼蜜丸又名太极丸。”改后之升降散为: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钱,川大黄生四钱,合研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最重者分二次服。黄酒两盅,蜜一两,调匀冷服。杨氏将其列为治温15方之总方,主治病证计有:“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如头痛眩晕,胸膈胀闷,心腹疼痛,呕哕吐食者;如内烧作渴,上吐下泻,身不发热者;如憎寒壮热,一身骨节酸痛,饮水无度者;如四肢厥冷,身凉如冰,而气喷如火,烦躁不宁者;如身热如火,烦渴引饮,头面浮肿,其大如斗者;如咽喉肿痛,痰涎涌盛,滴水不能咽者;如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如斑疹杂出,有似丹毒风疮者;如胸高胁起胀痛,呕如血汁者;如血从口鼻出或目出,或牙缝出、毛孔出者;如血从大便出甚如烂瓜肉,屋漏水者;如小便涩淋如血滴点作疼不可忍者;如小便不通,大便火泻无度,腹痛肠鸣如雷者;如便清泻白,足重难移者;如肉筋惕者;如舌卷囊缩,或舌出寸许,绞扰不住,音声不出者;如谵语狂乱,不省人事,如醉如痴者;如头痛如破,腰痛如折,满面红肿,目不能开者;如热盛神昏,形如醉人,哭笑无常;如手舞足蹈,

升降散在临床中的运用

升降散在临床中的运用 第 2049 期 作者 / 1李先行2刘爱华1河南中医学院2河南省中医院 编辑 / 段瑞⊙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 家正规医学图书、杂 志、报刊等,文底有 具体来源出处。文章 标题为原标题、文中 内容提取。无丝毫夸 大、诱惑、违背客观 事实的文字、图片、 视频等内容,无丝毫 恶意煽动、混淆、误 导用户等内容。一切 均为原文展现,追求 真实、可靠、权威。 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 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升降散乃临床常用名方,组方精当,疗效显著,为世代医家所推崇。本文将从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讨论。 1 理论基础 升降散一方,出自清代温病学家杨睿(号栗山,河南夏邑人)所著《伤寒瘟疫条辨》。杨氏称:“瘟病总计十五方……,而升降散,其总方也,轻重皆可酌用”。杨氏推崇吴又可的杂气学说和王璐的内伤理

论,认为杂气由口鼻而入,伏郁三焦,再由血分而发出气分,为瘟病之源;并参照刘河间的外感火热论,创立了自己的诊疗体系。杨氏以逐秽解毒、三焦分治为法,化裁古方,并重点发展了吴又可的杂气理论,创立了升降散一方。方用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共研细末,以黄酒、蜂蜜为引导,有升清降浊之效,故称为升降散。杨氏自云:“用治瘟疫,服者皆愈。”故此方值得大家重视。 1.1 组成:全蝉蜕一钱,白僵蚕二钱,广姜黄三钱,川大黄四钱。药量:蝉蜕3g,僵蚕6g,片姜黄9g,制大黄12g。方义:蝉蜕、僵蚕升阳中之清阳;片姜黄、制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功用:祛风透邪,疏达三焦,清泻里热,涤痰化浊。 1.2 主治:源于《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主治温病中杂气所致,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如头痛眩晕,胸隔胀闷,心腹疼痛,呕哕吐食者,如内烧作渴,上吐下泄身不发热者,如憎寒壮热,如身热如火,一身关节酸痛,烦渴引饮,饮水无度者;如四肢厥冷,身凉如冰,而气喷如火,烦躁不宁者;头面猝肿,其大如斗者,如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如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如斑疹难出,有似丹毒风疮者;如胸高胁起胀痛,……,外证不同,受邪则一,凡未曾服过他药者,无论十日半月一月,但服此无不辄效。” 2 现代发展 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蒲辅周认为,升降散可防治瘟疫之表气郁闭、里气郁结、热闭膀胱,并用升降散加味治疗痄腮(病毒性腮腺炎)、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治疗烂喉痧(猩红热)、升降散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急性重症肝炎。2003年SARS流行期间,著名中医薛伯寿也推崇此方。SARS是传染病,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广东省中医院用中医药治疗SARS的过程中,早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两型,都用升降散加减治疗。如湿热阻遏型,用升降散合三仁汤加减;表寒里热夹湿型,用升降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现代研究表明该方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对传染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意义。赵绍琴以本方加减治疗泄泻与便秘,嗜睡与失眠,阳痿与阳强,高血压与低血压等4组互为对立的病症,获效甚佳,因而认为本方具有多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降落集的临床应用之阳早格格创做 降落集睹于浑代杨栗山所著《伤热温疫条辨》一书籍卷四.《伤热温疫条辨》一书籍乃浑代医家杨栗山先死所著.该书籍对付伤热与温病的病果、病机、治疗准则以及圆药举止了仔细剖解,条分缕析,阐明确当.杨栗山正在前人体味的前提上,遵师而没有泥古,敢于坐新,建坐了以降落集为代表的治温病十五圆,为温病教的死少起到了重要效率.故后世称该书籍为“收千古已收之秘”. 自创治温病十五圆 杨栗山认为:“温病纯气热郁三焦内中,阻拦阳阳短亨.”治疗时必须“浑热解郁,以疏利之.”他根据温病历程中证候变更搀纯、临床睹症分歧的特性,服从古法而机动擅变,建坐了宣郁浑热的卓著圆剂——降落集.圆由黑僵蚕(酒炒)6 克齐蝉蜕(去土)3克姜黄(去皮)9克川大黄(死)12克四味组成. 并正在降落集的前提上,随证加减,机动使用,自创了以“沉则浑之”为规则的八圆:神解集、浑化汤、芳香饮、大凉膈集、小凉膈集、大复苏饮、小复苏饮、删益三黄石膏汤;以“重则泻之”为规则的六圆:删益大柴胡汤、删益单解集、加味凉膈集、加味六一顺气汤、删益普济消毒饮、解毒启气汤;加降下落集一圆,共计十五圆. 正在采用用药圆里,杨栗山格中赞扬仲景用药之秘,组圆细而没有纯,十五圆中共选药五十味.每圆中均以僵蚕、蝉衣为主药,其次采用连翘、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如时常使用于治疗温病气分无形热炽之证时,采与“沉则浑之”为准则,正在降落集的前提上加石膏、知母、金银花、桔

梗等浑气鼓热之品;时常使用于治疗温病气分有形热结之证时,按照“重则泻之”之规则,正在降落集的前提上加进芒硝、枳真、薄朴等攻里解毒之品.比圆杨栗山采用神解集治疗温病初起、火郁三焦、卫气共病之候,即用降落集加金银花、死天、木通、车前子、桔梗、神直等药.杨栗山对付此圆格中推崇.他道:“此圆之妙,没有成殚述,温病初觉,但是服此药有奇验,中无表药而汗液流利,里无攻药而热毒自解,有斑疹者即现,而内邪悉除,此其所以为神解也.”临床中用于火郁三焦、中有憎热、内有壮热、心苦吐搞、舌黑苔黄燥者,确有疗效,常能达到营卫通达,汗出病解的脚段.杨栗山所创圆剂对付于温病的治疗于今仍有较下的真用价格. 降落集证治析要 杨栗山对付内经“火郁收之”之旨颇有钻研.他认为:温病乃怫郁为重,郁而化热,阻塞气机降落,治疗上须采与“郁而收之”的准则,修议宣郁浑热为规则以安排内中三焦气机降落,使周身气血流利,降落复常,阳阳仄稳,独创降落集即是此意. 降落集临证表示:憎热壮热,头痛,骨节酸痛;或者心渴饮火无度,心气如火,心烦没有宁;或者头里猝肿,吐喉肿痛,痰涎壅衰;或者上吐下泻,呕吐血汁,丹毒收斑,雷鸣背痛;或者舌卷囊缩,腰痛如合,大便火泻,小便淋涩.其内中上下睹症虽各没有相共,但是受邪则一,均由纯气内郁所致.其次温病初起,过用热凉,遏阻阳气,以致火郁于内,热遏于中,引导温热火郁三焦气分而没有得宣鼓亦可出现降落集所主之证.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升降散见于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卷四。《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乃清代医家杨栗山先生所著。该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剖解,条分缕析,解释确当。杨栗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师而不泥古,敢于立新,创立了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治温病十五方,为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故后世称该书为“发千古未发之秘”。 自创治温病十五方 杨栗山认为:“温病杂气热郁三焦表里,阻碍阴阳不通。”治疗时必须“清热解郁,以疏利之。”他根据温病过程中证候变化复杂、临床见症不同的特点,恪守古法而灵活善变,创立了宣郁清热的卓著方剂——升降散。方由白僵蚕(酒炒)6克全蝉蜕(去土)3克姜黄(去皮)9克川大黄(生)12克四味组成。 并在升降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运用,自创了以“轻则清之”为法则的八方: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凉膈散、小凉膈散、大复苏饮、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以“重则泻之”为法则的六方: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加上升降散一方,共计十五方。 在选择用药方面,杨栗山十分赞赏仲景用药之秘,组方精而不杂,十五方中共选药五十味。每方中

均以僵蚕、蝉衣为主药,其次选用连翘、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如常用于治疗温病气分无形热炽之证时,采用“轻则清之”为原则,在升降散的基础上加石膏、知母、金银花、桔梗等清气泄热之品;常用于治疗温病气分有形热结之证时,遵循“重则泻之”之法则,在升降散的基础上加入芒硝、枳实、厚朴等攻里解毒之品。例如杨栗山选用神解散治疗温病初起、火郁三焦、卫气同病之候,即用升降散加金银花、生地、木通、车前子、桔梗、神曲等药。杨栗山对此方十分推崇。他说:“此方之妙,不可殚述,温病初觉,但服此药有奇验,外无表药而汗液流通,里无攻药而热毒自解,有斑疹者即现,而内邪悉除,此其所以为神解也。”临床中用于火郁三焦、外有憎寒、内有壮热、口苦咽干、舌红苔黄燥者,确有疗效,常能达到营卫通达,汗出病解的目的。杨栗山所创方剂对于温病的治疗至今仍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升降散证治析要 杨栗山对内经“火郁发之”之旨颇有研究。他认为:温病乃怫郁为重,郁而化热,阻塞气机升降,治疗上须采用“郁而发之”的原则,倡导宣郁清热为法则以调节表里三焦气机升降,使周身气血流通,升降复常,阴阳平衡,独创升降散即是此意。 升降散临证表现:憎寒壮热,头痛,骨节酸痛;或口渴饮水无度,口气如火,心烦不宁;或头面猝肿,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或上吐下泻,呕吐血汁,丹毒发斑,雷鸣腹痛;或舌卷囊缩,腰痛如折,大便火泻,小便淋涩。其表里上下见症虽各不相同,但受邪则一,均由杂气内郁所致。其次温病初起,过用寒

升降散儿科临床应用近况

升降散儿科临床应用近况 升降散是一种中医药方,药材组成复杂,主要成分是甘草、黄柏、黄芩、黄连、北京柴胡等,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腹泻、痢疾等疾病的常用方剂之一。升降散由于其良好的疗效,被广泛的运用于儿科的临床实践中,成为了儿科医生的常用处方之一,那么升降散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近况又是怎样的呢? 一般来说,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小儿的年龄、病情和体质等对升降散进行剂量和配方的调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升降散在儿科临床应用中更倾向于为小儿思维、情绪等的调整,特别是对婴幼儿的情绪调节有很好的疗效。例如,一些小儿常伴有易激动、易哭闹等情况,在服用升降散后,往往能够显著改善,有助于小儿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有利于良好的生长发育。 除此之外,在治疗实际操作中,升降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粉剂、颗粒、丸剂等,由于不同的制剂在成分和用途的区别,善加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例如,升降散煤球具有清热化痰、宣肺的功效,常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咳嗽等病症,而升降散口服液主要用于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在使用过程中,医生需要按照小儿不同的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升降散作为一种中药,它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和不足。一些医学专家认为,升降散不能完全取代西医,有时

需要结合西医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升降散的副作用和安全性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评估,以确保小儿的治疗安全和效果。 总体来看,升降散作为一种治疗小儿常见病的中药方剂,已经有了广泛的临床应用,特别对于调节小儿情绪有着显著而持久的疗效。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还需要更加客观地评估升降散的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在实际操作中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以更好的服务于小儿患者的健康和成长。

升降散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配方组成方解

升降散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配方组成方解 【来源】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四。 【组成】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广姜黄去皮,三分川大黄生,四钱。 【用法】共研细末,和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每服重一钱八分二厘五毫,用黄酒一盅,蜂蜜五钱,调匀冷服,中病即止。病重者,分三次服,每服重二钱四分三厘三毫,黄酒一盅半,蜜七钱五分,调匀冷服。最重者,分二次服,每服重三钱六分五厘,黄酒二盅,蜜一两,调匀冷服。一时无黄酒,稀熬酒亦可,断不可用蒸酒,胎产亦不忌。炼蜜丸,名太极丸,服法同前,轻重分服,用蜜、酒调匀送下。 【作用与功效】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主治、适应症】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温热、瘟疫、邪热充斥内外,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头面肿大,咽喉肿痛,胸膈满闷,呕吐腹痛,发斑出血,谵语狂乱,不省人事,绞肠痧(腹痛),吐泻不出,胸烦膈热,疙瘩瘟(红肿成块),大头瘟(头部赤肿),蛤蟆瘟(颈项肿大),以及丹毒、麻风。 【方解】升降散以宣泻郁火为原则。其中白僵蚕辛苦咸平,清热解郁,散风除湿,化痰散结,解毒定惊,既能宣郁,又能透风湿于火热之外;蝉蜕辛咸凉,宣肺开窍以清郁热;姜黄辛苦温,行气散结,破瘀逐血,消肿止痛;大黄苦寒,攻下热结,泻火解毒,推陈致新,安和五脏。四药相伍,其中僵蚕、蝉蜕祛风解痉、散风热、宣肺气,宣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荡积行瘀、清邪热、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又加黄酒为引,蜂蜜为导,药至病所,阴阳升降得复。两两相伍,升清降浊,寒温并用,可使阳升阴降,内外通达,气血调畅,共奏行气解郁之效,宜泻三焦火热之邪,升降常复,内外通和,而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故名“升降散”。 【方论】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黄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窃尝考诸本草,而知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

升降散临床应用

升降散临床应用 升降散临床应用验案□ 王业龙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黄泥卫生所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由僵蚕、蝉蜕、大黄、姜黄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杨栗山谓:“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名升降,亦双解之义”。四药相合,有升降相因,表里双解,寒温并调之妙。其方虽为瘟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出此范围,兹举验案于下。 解毒化痰乳蛾消 陈某,女,4岁。患儿于4天前发病,初起精神不振、口角流涎、不欲饮食、发热、声音嘶哑,诊断为扁桃体炎,曾用抗生素治疗三日无效,又投玄麦甘桔汤之类无效。来时症风精神疲倦、昏昏欲睡、口流清涎、吞咽困难、哭音微弱、不欲饮食,大便三日未行,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咽喉充血水肿,肛温40.8℃。辨为风热上攻咽喉,清窍闭塞。遂投升降散加减治之,僵蚕、蝉蜕各3克,射干、山豆根各5克,姜黄、大黄各6克,煎取浓汁,蜂蜜为引,昼夜分次徐徐喂服,2剂药完,大便已下,痰涎减少,体温降到39.2℃,咽喉水肿减轻,能饮绿豆稀汁。前方去大黄,继续治疗三天痊愈。 佐凉血化瘀瘙痒息 赵某,女,54岁。以左下肢暗红色瘀块伴瘙痒已年来诊。症见左下肢粟米大小暗红色丘疹,阵发性瘙痒,受热更甚,心烦,夜寐不安,大便虽如羊屎,然颇通畅。舌暗红、无苔,脉细涩。脉症合参,乃瘀热为患,治以活血祛瘀泄热,处方:僵蚕、蝉蜕各6克,大黄、牡丹皮、赤芍、姜黄各10克。2剂后瘙痒大减,大便已成条状,丘疹及瘀块消退过半。效不更方,又服3剂后瘀块已退,但受热后仍皮肤灼热瘙痒。守方加生地黄25克,5剂药后,痒疹全消,至今未发。 按:升降散结构严谨,药味简精,只要切中病机,功效卓著,方中僵蚕、蝉蜕性味辛苦气薄,能祛风除湿,清热化痰,辟疫解毒为君;蝉蜕性味咸寒而甘,为清虚之品,得清阳之真气,祛风渗湿,清热解毒为臣;姜黄性味辛苦,能祛风行气散邪为佐;大黄气味苦寒,苦能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分析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分析 升降散(Shengjiangsan)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着广泛的临床 应用。该方剂由升麻、生姜和麦芽组成,具有温中理气、解表散寒的 功效。下面将对升降散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升降散的药理作用 升麻为升降散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舒筋活血、发汗解表的功效, 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等症状。生姜能温中散寒,促进胃肠 蠕动,缓解消化不良等问题。麦芽则有健脾益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三者合用,协同发挥药理作用,具有很好的疗效。 二、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1. 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 升降散温中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的治疗。患者表现为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升麻和生姜能散寒解表,麦芽则能健脾益胃,提 高机体免疫力,帮助身体抵御感冒病毒的侵袭。 2. 胃寒引起的消化不良 升降散可用于治疗胃寒所致的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常表现为腹胀、 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升麻和生姜的温中作用可以缓解胃寒,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麦芽的健脾作用可以增加胃肠道的吸 收能力,提高人体对营养的利用率。 3. 痰湿阻滞引起的咳嗽

升降散在咳嗽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寒湿化痰引起的 咳嗽症状。升麻和生姜可以温中散寒,促进痰湿的排出,麦芽则有化 湿作用,有助于缓解痰湿引起的咳嗽,改善呼吸道症状。 4. 月经不调 升降散对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的疗效。主要适用于寒湿内阻引起的月 经不调。升麻和生姜可以温中散寒,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经血不畅引 起的症状,麦芽有健脾益胃作用,有助于调理内分泌系统,改善月经 不调问题。 三、用药注意事项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升降散为温中散寒的方剂,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来说,温中的作用 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慎用。 2. 忌烟、酒。 烟酒刺激胃肠道,对升降散的药效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因此在用药 期间应避免烟酒刺激。 3. 注意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使用升降散前应先了解自身身体状况, 避免过敏或不良反应的产生。 总之,升降散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分析其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方剂,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分析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分析 升降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草药组成,具有润肺化痰、清肺宣散 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对于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 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以下将对升降散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升降散的成分及药理作用 升降散主要由苏合香附汤、千里光、桔梗、前胡、白芍等中草药组成。它具有祛痰、化痰、清热、宣肺的功效。其中,苏合香附汤是升降散的主 要成分,具有平喘化痰、宣肺利湿的作用。千里光和桔梗有清热利湿、宣 肺化痰的作用。前胡和白芍则具有活血化瘀、开窍通络的作用。 二、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1.肺炎:升降散可以中和湿热,化痰止咳。在治疗肺炎时,可以有效 缓解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并帮助患者清除痰液,促进肺部的恢复。 2.支气管炎:升降散可以清热化痰,解表散邪。在治疗支气管炎时, 可减轻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帮助患者清除痰液,舒缓呼吸困难。 3.咳嗽:升降散具有祛痰宣肺的作用,适用于湿热郁肺引起的咳嗽。 在治疗咳嗽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 状态。 4.哮喘:升降散可以宣肺止喘,平喘化痰。在治疗哮喘时,可以缓解 患者的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5.肺结核:升降散可以清热解毒,化痰消肿。在治疗肺结核时,可以 缓解患者的咳嗽、咳痰、盗汗等症状,协助抗菌治疗,促进康复。 三、升降散的剂型和用法

升降散主要有丸剂、颗粒剂、口服液等多种剂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选择。一般建议成人每次口服3-6克,一日3次;儿童每次口服1-3克,一日2-3次。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以适量调整剂量。 四、注意事项 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升降散,以免影响胎儿和母乳喂养。 2.对升降散中的其中一成分过敏的患者,不宜使用该药方剂。 3.在使用升降散时,应注意药品质量和存储条件,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用药不当。 4.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忌食辛辣食物和生冷食物,避免加重病情。 总之,升降散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确的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在用药剂量、用药时机、用药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科学操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升降散作为一种传统草药,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

升降散的临床新用

升降散的临床新用 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制,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功在升清降浊、表里双解、寒温并调。其方虽为温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出温疫范畴。既可治外感火郁,又可治内伤病之升降失调,郁热痰阻者。余以此方治疗内伤或外感之低热、呃逆、便秘等多种病症,均获满意疗效。 1.内伤低热 陈某,女,46岁,1999年5月19日初诊。诉低热2年,体温波动于37~37.3℃之间,自觉阵发性烘热汗出,一日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伴心情抑郁,胸闷叹气,心烦焦虑,失眠多梦,胸胁及乳房胀痛不适,四肢不温,口干而苦,便意频繁但排出不爽,小便色黄,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诊时体温37.1℃。此乃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治拟疏肝理气,透泄郁热,方用升降散加味:僵蚕、柴胡、枳壳、白芍、当归各10g,蝉衣、姜黄各8g,生大黄、甘草各6g,5剂。5月26日复诊,服药后烘热感减轻,每天仅1~2次,已无汗出,饮食增加,精神好转,诊时体温36.8℃,切脉弦细。仍守前方去枳壳,嘱服5剂。后作随访,诸症消失。按:患者由情志不遂而致病,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失职,气失条达,故见胸闷叹气,乳房胀痛,大便不调等症;郁久化火,内扰心神,故心烦失眠多梦;火郁气滞,阳气不达四末,故四肢不温;肝气郁结,木不疏土,致脾虚不运则纳差乏力;热郁于里,不得外达,则见阵发性烘热或低热。诸般见症,皆为肝郁化火使然,治当疏肝解郁、宣泄郁火。升降散方中,僵蚕、蝉蜕可使郁火随气机宣畅而得以外透;大黄、姜黄泻火化瘀,使瘀热得以从大便下泄;加柴胡、当归、白芍,寓逍遥散意,疏肝解郁,柔肝理脾,其中柴胡与枳壳配伍,亦有升降调气之功。诸药合用,可使郁解气达,热透火泻,邪有出路,使2年之疾收效于10剂。 2.外感郁热 例1:孙某,男,53岁,1997年12月23日诊。患者1周前感冒,经治疗后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虽除,仍觉心烦胸闷,咽干,面部阵发性烘热,偶尔咳嗽,大便稍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脉症合参,此为余热未清,郁伏于里,不得透达。治当清透郁热,拟升降散加味,处方:僵蚕8g,蝉蜕、淡豆

升降散在皮肤科临床中应用体会

升降散在皮肤科临床中应用体会【关键词】升降散;皮肤病;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紫癜;丹毒 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粟山所著的《伤寒温疫条辨》,由蝉衣、僵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有透达郁热、升清降浊之功效。本方在内科应用极为广泛,无论表里同病、上下同病、气血同病都可应用。笔者在临床中用此方治疗一些实证、热证,以及急重证皮肤病常获佳效。兹举例介绍如下。 1 脂溢性皮炎 案例1:患者,男,38岁,业务员,2006年8月5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前不明原因颜面及胸背部出现数片淡红色斑片,略觉瘙痒。曾服用息斯敏及龙胆泻肝丸治疗,未见明显疗效,皮疹逐渐发展融合成大片。患者平时多食肥甘厚味,嗜酒,3年前曾有过类似病史。患者现头面胸背部皮疹,胸腹胀满,纳差,口中粘腻,小溲短赤,大便溏薄量少灼肛。查:颜面、头皮、胸背可见大片湿润性红斑,上覆较多的油腻性鳞屑,有糜烂、流滋。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脂溢性皮炎。辨证为脾胃运化不周,中焦枢机不利,湿热邪浊壅滞三焦,外迫肌肤。治以通畅三焦、运脾除湿、通腑泻热。方用升降散加味:蝉衣6 g,僵蚕9 g,姜黄9 g,大黄9 g,茵陈30 g,苍白术各12 g,茯苓15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8月12日二诊:服药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患部已无糜烂、流滋,皮损色变黯淡,表面仅有少量糠秕样脱屑,略觉瘙痒;其他各项兼症尽除。舌红,苔薄黄,脉弦。此为三焦气机已畅,脾胃运化之功渐复,湿热之邪大部已除。前方去大黄,加苦参10 g、陈皮10 g、枳壳10 g。连服半个月而愈。 按: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为“面游风”或“白屑风”,分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湿性脂溢性皮炎由脾胃不运、枢机不利而致湿热邪浊内生,壅滞肌肤,而见皮损红斑湿润,大量油腻鳞屑,甚则糜烂、流滋。升降散中虽无清热除湿之品,但可升清降浊,通利三焦,恢复脾胃运化之功能,脾胃得运,中焦枢机通利,则湿热自除。 2 过敏性紫癜 案例2:患者,15岁,男,学生,2006年8月25日初诊。4 d 前因咽痛发烧后双小腿出现较多的小出血点,且迅速增大成斑,逐渐增多向上扩散至大腿及臀部。患者现口干,咽痛,全身烘热,腹痛阵作,溲赤便干。查:双下肢可见散在粟粒至榆钱大小的紫红色斑片,略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以双侧胫前较为密集。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腹软,无压痛点。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数。体温38.7 ℃,血、尿常规正常,大便潜血(+)。辨证为气血两燔,血溢成斑。治以散热透邪、通腑泄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