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升降散是一种源于清代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温病、湿热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升降散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对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临床应用方面,升降散加减方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例如,升降散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加减升降散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恢复胃肠功能;另外,升降散还被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风湿免疫性疾病,以及月经不调、产后发热等妇科疾病。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可以发现升降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升降散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升降散加减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疾病和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升降散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然而,虽然升降散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部分研究表明升降散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争议;另一方面,升降散的疗效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需要进一

步深入研究。

通过对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升降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升降散的疗效机制和适用范围,同时加强其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的深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系统研究了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的现代临床应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文章探讨了当归芍药散的组成及其对妇科病的疗效,现代临床应用的研究设计和方法,以及其疗效、优缺点和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病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其应用。

当归芍药散是一种源于古方的中药复方,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和白术组成。该药方具有养血调经、舒肝健脾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妇科病治疗。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现代临床的重视。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的临床应用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和白术六味中药组成。其中,当归、芍药、川芎养血调经,泽泻、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共同发挥舒肝、养血、调经、利湿的功效。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可有

效缓解妇科病症状,如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

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在治疗妇科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其中,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是评估药物疗效的主要方法。例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当归芍药散与常规西药治疗痛经的疗效,结果显示当归芍药散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在治疗妇科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内分泌:当归芍药散可以改善内分泌紊乱,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2)抗炎作用:当归芍药散中的成分具有抗炎活性,可以有效缓解妇科炎症。

(3)镇痛效果:当归芍药散对于缓解痛经等疼痛症状具有显著效果。然而,当归芍药散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其疗效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煎服方法比较复杂,患者不易掌握。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当归芍药散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在现代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深入,有待进一步探讨。个体差异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较大,需要研究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对其安全性的研究和监测。

本文对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的现代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对于调节内分泌、抗炎和镇痛等方面效果显著。然而,其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煎服方法较复杂以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等。因此,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优化应用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于妇科病患者。

薛伯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他在中医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薛伯寿教授致力于研究升降散方证规律及临床传承,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升降散方证规律及临床传承研究是中医药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升降散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作用的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薛伯寿教授通过对升降散方剂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了其方证规律,总结出临床传承的经验。

薛伯寿教授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他在文献研究中,对升降散的组方原理、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升降散的方证规律。在临床观察中,他通过对大量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验证了升降散的临床疗效,并不断完善升降散的组方和用法。在实验研究中,薛伯寿教授对升降散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药理作用和作用靶点。

通过上述研究,薛伯寿教授发现升降散的方证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升降散适用于风热邪气侵袭、肺气失宣引起的病症;二是升降散方剂中各药物的比例和用量需严格控制,以达到最佳疗效;三是升降散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过敏等作用。在临床传承方面,薛伯寿教授总结出以下经验:一是要重视升降散的加减化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二是要注重升降散与其他方剂的配合使用,以提高疗效;三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使用升降散,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方证规律及临床传承研究为中医药学的发展

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由于研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本量的限制、实验条件的差异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和机制研究,

不断完善和深化对升降散方证规律及临床传承的认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中医药学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如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升降散,甲型流感病毒,实验研究,抗病毒效果,机制分析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近年来,甲型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升降散是一种中药复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等病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升降散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升降散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实验材料:甲型流感病毒(A/PR/8/34)、升降散、病毒感染细胞(MDCK 细胞)、病毒对照、细胞对照

实验设备:细胞培养箱、酶标仪、细胞计数器、微量移液器等

将升降散提取物用细胞培养液稀释,分别制备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

将MDCK细胞接种在细胞培养板中,培养24小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同时感染甲型流感病毒。

将感染病毒的细胞继续培养,分别在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后

观察细胞病变情况,记录细胞死亡情况和病毒滴度。

将未感染病毒的细胞作为细胞对照,感染病毒但未加药物的细胞作为病毒对照。

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和记录病毒滴度,我们发现升降散对甲型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体数据如下:

|药物浓度(μg/mL) | 24小时后细胞死亡率(%) | 48小时后细

胞死亡率(%) | 72小时后细胞死亡率(%) | 24小时后病毒滴度(log10 TCID50/mL) | 48小时后病毒滴度(log10 TCID50/mL) | 72小时后病毒滴度(log10 TCID50/m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 0 | 0 | 5 | 0 | 5 | 0 | 0 | 0 | | 10 | 10 | 20 | 30 | 5 | 0 | 5 | -0 | -5 | 0 | | 25 | 20 | 30 | 40 | 0 | 5 | 0 | -5 | -0 | -5 | | 50 | 30 | 40 | 50 | 5 | 0 | 5 | -0 | -5 | -0 |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升降散对甲型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如下:

升降散可以抑制病毒的吸附和穿入。甲型流感病毒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进而穿入细胞内进行复制。而升降散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抑制了病毒与靶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止了病毒的吸附和穿入。

升降散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甲型流感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升降散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干扰了病毒的基因组复制或转录过程,导致病毒的增殖受到抑制。

升降散可以增强细胞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升降散可能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从而有利于清除病毒。

本实验研究表明,升降散对甲型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这些发现不仅为临床应用升降散治疗甲型流感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进一步研究升降散抗病毒机制及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本实验仅初步探讨了升降散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未来研究还需深入探讨其具体作用靶点和机制,以便为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不孕症是指夫妻双方在一年内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未能成功怀孕的疾病。随着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问题。中医周期疗法是一种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包括不孕症。本文将对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深入研究。

中医周期疗法强调根据女性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以调节内分泌、改善生殖环境、提高受孕几率。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相关背景知识,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其应用情况。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收集了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等。样本选择为不孕症患者,治疗措施为中医周期疗法,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发现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具体结果如下:

改善生殖环境:中医周期疗法通过调节内分泌,改善子宫内环境和卵

巢功能,从而提高受孕几率。

缓解临床症状:中医周期疗法可以有效缓解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月经不规律、痛经等。

提高妊娠率:多项研究发现,中医周期疗法结合辅助生殖技术可以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减少不良反应:中医周期疗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优势,能有效改善生殖环境、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减少不良反应等。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来源有限、数据质量不尽相同等,因此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支持。

通过对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不孕症的现代临床文献研究,我们得出其具有较好的疗效和优势。然而,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横断面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应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研究,以提高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升降散儿科临床应用近况

升降散儿科临床应用近况 【摘要】对升降散治疗小儿多种疾病的文献进行了综述,认为升降散在儿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治疗上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升降散小儿疾病临床应用综述 升降散一方出自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一书,为治瘟疫15方之总方,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症不可名状者。该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药仅六味,配伍精当,君臣佐使引导六法俱备。近年文献陆续报道使用该方加减治疗儿科多种疾病,证明在儿科应用甚广。笔者现就近年该方在儿科临床应用情况,概述如下。 1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李孔就[1]应用升降散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00例,以小儿及青壮年居多。方药:姜黄10g、蝉蜕10g、大黄12g、僵蚕10g,随证加减。痊愈91例,无效9例,治愈率91%。其治愈者最少服1剂,最多服7剂,平均服4剂。赵新芳等[2]应用银翘散合升降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25例,治愈13例(52%),有效8例(32%),无效4例(16%),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刘建军等[3]运用

升降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杏仁、生石膏、金银花、连翘、蝉蜕、僵蚕、黄芩、大黄、姜黄、甘草)治疗重症肺炎11例(年龄最小10岁),均告痊愈,服药最多15剂,最少10剂。郑惠伯[4]治疗1例1岁病毒性肺炎患儿,药用僵蚕、蝉蜕各6g,姜黄、大黄、麻黄、甘草各3g,杏仁5g,石膏30g,水牛角(先煎)15g,牡丹皮、生地黄、赤芍、金银花、连翘各10g,2剂后咳减,随证调整上方,继服3剂而愈。孙定隆[5]治疗1例6岁重症肺炎患儿,辨证属风温之邪侵犯肺胃,方用升降散辛凉宣泄、升清降浊、釜底抽薪,加露蜂房、黄芩以助解毒清热之力,加薄荷以助僵蚕疏散,加小蓟以制姜黄之温而添活血之力,故一剂中的,便通、热退、咳减。

升降散方剂配方

升降散方剂配方

升降散【方剂名】升降散,出自清·《伤寒温疫条辨》。 【组成】白僵蚕二钱(6克)、蝉蜕一钱(3克)、大黄四钱(12克)、姜黄三钱(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每服10~15克,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每日2次一也可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原方比例斟酌。 【功效】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主治】虚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症见憎寒壮热,或头痛如破,或烦渴引饮,或咽喉肿痛,或身面红肿,或斑疹杂出,或胸膈胀闷,或上吐下泻,或吐衄便血,或神昏谵语,或舌卷囊缩。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高脂血症、胀毒性脑病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等病症。 1.扁桃体炎:本方作汤剂随症加减治疗150例,其中急性扁桃体炎94例: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56例。以临床症状及体征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21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6例。治愈天数,最短2日,最长4日。(《光明中医》1996年第1期) 2.细菌性肺炎:本方作汤剂治疗57例,与先锋霉素静滴治疗33例对照。疗程均为7日。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正常。X线胸片示肺部炎症全部吸收为治愈。

结果:治愈25例,好转30例,无效2例。(《河北中医》2000年第11期) 3.高脂血症:以本方汤剂治疗60例,与辛伐他汀治疗60例对照。两组均给予低脂饮食及适当运动。用药均为8周。疗效评定以直脂指标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G 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即为显效。结果:总有效率93.3%。(《陕西中医》2010年第{1期) 4.脓毒症性脑病:以本方汤剂浓煎口服或鼻饲结合常规治疗22例,与单纯常规治疗(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调节补液量,必要时选用盐酸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胞二磷胆碱改善脑功能等)20例对照。连续用药均为14日。在治疗前和治疗第7、第14日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检测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第14日中药组患者的GSC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学指标下降大于对照组。(《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6期) 5.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以本方汤剂加味治疗46例,与抗痨治疗加小剂量激素治疗23例对照。疗程均为21日,以症状定量计分法及B超胸水定量判定疗效。经治主症积分减少70%以上,胸胁胀满及寒热往来消失为临床症状显效;胸水消失或胸水减少70%为胸水定量显效标准。结果:总有效率85%。(《陕西中医》2007年第6期) 【方解】本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

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升降散是一种源于清代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温病、湿热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升降散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对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临床应用方面,升降散加减方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例如,升降散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加减升降散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恢复胃肠功能;另外,升降散还被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风湿免疫性疾病,以及月经不调、产后发热等妇科疾病。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可以发现升降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升降散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升降散加减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疾病和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升降散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然而,虽然升降散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部分研究表明升降散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争议;另一方面,升降散的疗效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需要进一

步深入研究。 通过对升降散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升降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升降散的疗效机制和适用范围,同时加强其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的深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系统研究了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的现代临床应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文章探讨了当归芍药散的组成及其对妇科病的疗效,现代临床应用的研究设计和方法,以及其疗效、优缺点和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病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其应用。 当归芍药散是一种源于古方的中药复方,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和白术组成。该药方具有养血调经、舒肝健脾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妇科病治疗。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现代临床的重视。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的临床应用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和白术六味中药组成。其中,当归、芍药、川芎养血调经,泽泻、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共同发挥舒肝、养血、调经、利湿的功效。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可有

升降散儿科临床应用近况

升降散儿科临床应用近况 升降散是一种中医药方,药材组成复杂,主要成分是甘草、黄柏、黄芩、黄连、北京柴胡等,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咳嗽、肺炎、腹泻、痢疾等疾病的常用方剂之一。升降散由于其良好的疗效,被广泛的运用于儿科的临床实践中,成为了儿科医生的常用处方之一,那么升降散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近况又是怎样的呢? 一般来说,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小儿的年龄、病情和体质等对升降散进行剂量和配方的调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升降散在儿科临床应用中更倾向于为小儿思维、情绪等的调整,特别是对婴幼儿的情绪调节有很好的疗效。例如,一些小儿常伴有易激动、易哭闹等情况,在服用升降散后,往往能够显著改善,有助于小儿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有利于良好的生长发育。 除此之外,在治疗实际操作中,升降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粉剂、颗粒、丸剂等,由于不同的制剂在成分和用途的区别,善加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例如,升降散煤球具有清热化痰、宣肺的功效,常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咳嗽等病症,而升降散口服液主要用于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在使用过程中,医生需要按照小儿不同的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升降散作为一种中药,它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和不足。一些医学专家认为,升降散不能完全取代西医,有时

需要结合西医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升降散的副作用和安全性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评估,以确保小儿的治疗安全和效果。 总体来看,升降散作为一种治疗小儿常见病的中药方剂,已经有了广泛的临床应用,特别对于调节小儿情绪有着显著而持久的疗效。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还需要更加客观地评估升降散的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在实际操作中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以更好的服务于小儿患者的健康和成长。

郑家本“一方治多病”临证心得

郑家本“一方治多病”临证心得 一方治多病已故著名老中医岳美中在《谈专方》中曰:“目前中医界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不辨证论治,只强调专方、单药;二是只强调辨证论治,随证下药。两者均有所偏,未能称是。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对于有确实疗效的专方专药,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此皆有是病即用是药,故一病有一病之专方。这种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正是中医学的根本所在。。”据此,郑家本先生多年来对“专方”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今就升降散治疗儿科传染病初探如下。升降散源于明·张鹤腾《伤暑全书》,经清·杨栗山载于其著作《伤寒瘟疫条辨》曰“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变服法,名为赔赈散,用治温病,服者皆愈,以为当随赈济而赔之也。予更其名曰升降散,盖取僵蚕、蝉衣,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也。”其方由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分,生大黄四钱。为末,病轻者分4次服,病重者分3次服,最重者分2次服。蜂蜜、黄酒调匀冷服。其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后世医家运用升降散治疗温热疾病和疑难杂症,常收奇效,报道甚多。针对升降散组方意义及药理机制与小儿传染病的病机十分吻合,因此,家本先生长期运用升降散治疗小儿传染病,如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秋季腹泻、手足口病、水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甚佳,但该方治疗小儿传染病报导鲜见,故对其探讨。家本先生认为,升降散所治之疾病总的病机,外感邪热、疫毒,内伤火郁,其发病主要是肺热自内达外。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是发热、皮肤疹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心烦、失眠多梦、口干咽干、纳呆、咽红咽痛、口渴欲饮、头痛、舌红或舌尖边红或微红、苔黄或黄腻、脉沉弦数或弦滑数等。故临床时,不论病症如何复杂多变,只要抓着这个共同的病机和临床表现主症,即可拟升降散治之,定事半功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药理作用广泛,对消化系统有导泻、利胆、保肝、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作用:对病原

方剂文献研究现状及现代研究方法

方剂文献研究现状及现代研究方法 方剂是中药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由若干中药组成的制剂,多种中药通过相互配伍,协同作用,又或是剂量组合等方式,形成了一种治疗特定病症的配方,这就是方剂。目前,方剂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将简介方剂文献研究现状及现代研究方法。 一,方剂文献的研究现状: 1.方剂的发展历史 方剂的历史悠久,它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国古代就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经典专著仙方、药方,它们是方剂的萌芽。随着时间的推进,方剂的积累越来越多,方剂理论逐渐完善,从而衍生出许多新的宝贵治疗方法。 2.方剂理论的研究 方剂不仅仅是配方,更是一种中医治疗理论。方剂的创制,不但是对单种药物药效特性的研究,还必须有对中药相互作用的深刻研究,即中医药的配伍理论。现代方剂医学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中药学、药理学、化学和基础医学及临床等多方面。 3.方剂临床应用的研究 方剂的研究并不是为了让它一直停留在实验室中,而是让它走进诊疗室,让它真正地拥有诊疗功能。而其临床应用的研

究,一方面需要在紧密贴合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科技方法的基础上,阐释中医药方剂的作用机制和诊疗效果,不断取得中西医的协同作用和提高综合治疗水平。 二,现代研究方法 1.化学成分分析 方剂中药品种多、成分复杂,制成后难以直接测定药物成分,但药物是由各种活性成分所组成,确实药物的治疗作用,只有深入分析各成分的定性、定量等知识或有助于了解中药的药效。 2.生物成分分析 生物成分分析包括田间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等,能够研究方剂的主要药性、药效以及副作用等方面,在临床应用中有助于指导剂量、用药方法和疗程等。因此,方剂处方的生物学研究应是严格、科学系统的,要在寻求现代方法的同时,不断借鉴和沿用中医的临床经验。 3.分子筛选技术 分子筛选技术是一种在试管中进行的分子对接技术,能够研究中药的分子水平的互作作用机制,这有可能是未来中药研究的一大突破。分子对接技术可以在理论上指导方剂的制剂和选配,在临床应用中指导方剂的合理选择,从而提高中医药现代化的水平。 总的来说,方剂的文献研究是一个较大的领域,需要广泛的研究来完整、全面地掌握所标示的各种疾病的方剂和对应的

加味升降散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30例临床观察

加味升降散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升降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加味升降散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能改善患者消化道不适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加味升降散;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orpathy,PHG)[1]常发生于门脉高压患者,PHG是指胃黏膜无明显炎症,以黏膜、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瘀血、动静脉短路以及毛细血管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病变,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升降散出自《伤寒瘟疫条辨》,方含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味药,具有升清降浊,开通内外,调和气血之功。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加味升降散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60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5~65岁,平均(4824±811)岁;病程1~6年,平均(331±062)年;胃镜下PHGⅠ级9例,Ⅱ级12例,Ⅲ级9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8~60岁,平均(4743±748)岁;病程1~5年,平均(270±056)年;胃镜下PHG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PHG分级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11年修订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内镜下诊断PHG,按Tanoue分类法将PHG分为3级[3]:1级:轻度发红、黏膜充血但无马赛克征;2级:重度发红和将突起的水肿黏膜区域分隔开的细网状图案,有马赛克征;3级:在2级状态下见到点状出血点。 13治疗方法对照组:①积极控制原发病:如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积极抗病毒(恩替卡韦分散片:江苏正大天晴药业,国药准字H20100019,05mg,口服,1次/d)、抗肝纤维化(复方鳖甲软肝片:内蒙古福瑞中蒙药科技,国药准字Z19991011,2mg,口服,3次/d)治疗;②保肝改善微循环:根据肝功能情况,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g(古拉定注射液:Laboratorio Farmaceutico CTSrl,国药准字J20140016,规格:06g);③降门脉高压药物:盐酸普萘洛尔缓释片(心得安: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国药准字

升降散临证心得

升降散临证心得 李莉;朱庆文 【摘要】升降散原为温病所设的名方,久传于世,可应用于外感及内伤杂病,因其组 成精妙,疗效显著而应用广泛,受历代医家推崇.笔者从气机升降的理论角度探讨分析升降散,谈谈临证心得体会.升降散病机关键为三焦火热内郁、气机失畅,其辨证应用的重点在于气机升降失常,其愈病的机理在于“升降”二字,是以气机升降失调为治 疗出发点,故疏通气机、调节气机升降为治疗关键.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6(014)006 【总页数】3页(P54-56) 【关键词】升降散;气机升降;临证 【作者】李莉;朱庆文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基 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名方升降散传之于世,启迪世人,其方虽为温病而设,但可应用外感及多种内伤杂病,由于其疗效相当,组成精良,受到历代医家推崇。笔者将从气机升降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分析升降散。 升降散是中医治疗温病的名方,对于它的出处世人颇具争议,多数人认为此方是出自于杨栗山所著的《伤寒瘟疫条辨》或出自于明代医家张鹤腾编著的《伤暑全书》,

而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经考证,根据邵雷等[1]文献研究目前认为升降散是源自并首载于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卷二·瘟疫》中的“内府仙方”。龚廷贤,字子材,号云林,其父为明代太医院的御医,故龚氏父子深受太医院的影响,他们的著作中除了家传方及前代医家的名方外,还收录了大量太医院的方子,而内府之意即为皇宫,故可推测升降散其实是出自明代太医院之方。随后由清代陈良佐收录于著作《二分晰义》中,改分量变服法并更名为赔赈散,用治温病,服者皆愈,以为当随赈济而赔之也。杨栗山(又名杨璇,字玉衡)发现此方,将赔赈散收录于《伤寒瘟疫条辨》并更名为升降散,该方受到杨栗山的推崇,强调了实用性及重要性,并将升降散推为治疗瘟疫的方子之首。在杨栗山的强烈推荐下,升降散倍受历代医家的重视。叶霖增订张鹤腾的《伤暑全书》时将杨栗山著作中的升降散一方收录其中,故升降散又见于《伤暑全书》。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中将升降散所适证候归纳为四大方面:其一为火热闭阻、无机外达;其二为火热煎灼、筋脉挛缩;其三为火热奔迫、夺路而逃;其四为火热盛极、内扰心神。升降散本为瘟疫而设,其病机总属三焦火热内郁、气机失畅,其辨证应用的关键在于气机升降失常。故凡三焦,如咽喉、肌肤、头面、胸膈、脘腹等处,风痰、湿热、热毒瘀滞,与气机升降失调互为因果而产生的病证,均可用升降散治之。根据方子组成可看出该方功效为辛凉宣透、升清降浊、攻下逐瘀。 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升,谓上升,是升其清阳之气;降,谓下降,是降其浊阴之气;升与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故《素问·六微旨大论》中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的生命活动是通过脏腑之气的运动而体现的,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是功能活动的根本机理,正如《素问·刺禁论》中所言:“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之气的升降平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参考文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一、概述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积累了丰富 的临床经验和药理知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 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药临床研究不同于西药,其研究方法和指导原则 也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中药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和特点。 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正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 和药企开始重视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工作,致力于将传统中药转化为 现代药物,以满足临床需求。然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仍面临着一些 挑战,如临床试验设计、评价指标选择等方面的不足。有必要建立规 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临床应 用的安全性。 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重要性 1. 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制定可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

性。通过明确的研究设计和评价指标,可以有效避免研究结果的偏倚和错误,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 促进中药新药的临床转化 规范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助于促进中药新药的临床转化。通过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可以更好地评估中药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引导中药新药研究的方向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可以为中药新药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规范和指导原则,可以引导研究人员更加精准地开展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工作。 四、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内容 1. 研究设计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类型、研究方案、受试者招募和纳入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2. 评价指标选择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考虑中药特性和临床需求,确保评价指标能够客观反映中药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升降浮沉理论的意义及临床指导作用的探讨

升降浮沉理论的意义及临床指导作用的探讨 中药的升降沉浮是药物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升降浮沉理论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性理论的核心。本文就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意义及临床指导作用择其精要进行概述和探讨。 标签:升降浮沉;药物性能;药性理论 1 升降沉浮理论的意义 升降浮沉理论经历了很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药性理论。从其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升降浮沉理论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其独特的药性特点不仅在方剂配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在方剂组方用药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完善了药性理论,也为方剂配伍组方用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药性理论基础,在方剂中起到了其独特的指导作用。 2 升降沉浮理论的临床指导作用 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是人体的脏腑组织在气化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有肺的肃降功能,肝的疏泄作用,脾脏的升清,六腑的降浊等。都与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关。因此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存在的特征,而气机的升降失常也必定引起机体的功能紊乱。因此在用药组方上就要调和气机升降,这是中医治疗脏腑疾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之一,主要是调和脏腑气机的升降,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合理用药使之升降恢复有度有序,以去除疾病[1]。具体升降浮沉药性理论,主要表现为以下这些方面。 2.1纯升无降:《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2],用黄芪益气升提为主药,大补肺气,桔梗载药上行,升麻、柴胡举陷升提,知母制黃芪之温,以治胸中大气下陷证,症见气促急短、呼吸困难、象沉迟微弱。现代研究用其加味以升压和稳压,疗效可靠。《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全方功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脾胃气虚诸证,黄芪配伍柴胡、升麻。《景岳全书》举元煎,黄芪与升麻同用,纯升无降,以治气虚下陷导致的血崩血脱,亡阳重危之重证[3]。 2.2纯降无升:张锡纯指出“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故张氏在其寒降汤中以赭石为主药,用半夏、牛蒡子助赭石以降逆气,白芍滋阴血,佐以蒌仁、竹茹清热降逆,以治胃气不降导致的吐衄。《医学衷中参西录》参赭镇气汤,用代赭石镇胃气与冲脉上逆,开胸膈,坠痰涎;人参“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 ;用苏子降肺胃之气,化痰除满;山药、白芍滋真阴;萸肉、芡实、龙骨、蛎收敛固脱,以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逆所致的胃气不降。 2.3升降并用:《伤寒温疫条辨》之升降散,僵蚕、蝉蜕之升散与大黄、姜黄

防己黄芪汤与升降散加味治疗慢性肾炎64例的临床体会

防己黄芪汤与升降散加味治疗慢性肾炎64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运用防己黄芪汤与升降散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上方加味水煎口服治疗,对照组全部口服保肾康,两组治疗15天为1 个疗程,4~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82%,结论:防己黄芪汤与升降散加味能确切改善慢性肾炎肾功能相关指标。 标签:慢性肾炎;肾功能;防己黄芪汤与升降散加味 慢性肾炎病情缠绵,蛋白尿或镜下血尿、血尿素氮、血肌酐的量的增高多少作为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其中蛋白尿作为本病的主症之一,既是肾脏功能异常的病理产物,也是促进肾脏病理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临床诊断与评价慢性肾炎的极重要的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2013年我院中医科收住慢性肾炎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2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69岁;病程1~8.5年,平均4.2年。其中普通型尿蛋白+~++,尿蛋白定量为1.5~3.0g/24h,血清白蛋白30~35 g患者19例。血尿患者8例,血肌酐,尿素氮均正常;肾病型患者13例,尿蛋白定量为3.5~6.0g/24h,血清白蛋白﹤30 g胆固醇>5.7mmol/L、血肌酐176.8~265.2μmol/L、尿素氮7~21 mmol/L、血尿(+-+++)。煎服治疗,15天为1个疗程,4~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治疗组治疗方法;方药如下 黄芪50克、防己40克、白术30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姜黄30克、益母草30克、芡实20克、生姜10克、大黄3克、丹参30克、升麻6克 加水二煎,每煎加水约500ml,煎取汁200 ml,煎汁混和早晚温服。 对照组32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66岁;病程1~7.4年,平均3.9年。其中普通型患者占20例,尿蛋白,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对照标准相同于治疗组;肾病型12例,对照标准相同于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方法;全部口服保肾康通用名:阿魏酸哌嗪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3368 ,成都亨达制药厂规格:50毫克*50片,【用法用量】口服,

升降散临床应用

升降散临床应用 升降散临床应用验案□ 王业龙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黄泥卫生所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由僵蚕、蝉蜕、大黄、姜黄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杨栗山谓:“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名升降,亦双解之义”。四药相合,有升降相因,表里双解,寒温并调之妙。其方虽为瘟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出此范围,兹举验案于下。 解毒化痰乳蛾消 陈某,女,4岁。患儿于4天前发病,初起精神不振、口角流涎、不欲饮食、发热、声音嘶哑,诊断为扁桃体炎,曾用抗生素治疗三日无效,又投玄麦甘桔汤之类无效。来时症风精神疲倦、昏昏欲睡、口流清涎、吞咽困难、哭音微弱、不欲饮食,大便三日未行,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咽喉充血水肿,肛温40.8℃。辨为风热上攻咽喉,清窍闭塞。遂投升降散加减治之,僵蚕、蝉蜕各3克,射干、山豆根各5克,姜黄、大黄各6克,煎取浓汁,蜂蜜为引,昼夜分次徐徐喂服,2剂药完,大便已下,痰涎减少,体温降到39.2℃,咽喉水肿减轻,能饮绿豆稀汁。前方去大黄,继续治疗三天痊愈。 佐凉血化瘀瘙痒息 赵某,女,54岁。以左下肢暗红色瘀块伴瘙痒已年来诊。症见左下肢粟米大小暗红色丘疹,阵发性瘙痒,受热更甚,心烦,夜寐不安,大便虽如羊屎,然颇通畅。舌暗红、无苔,脉细涩。脉症合参,乃瘀热为患,治以活血祛瘀泄热,处方:僵蚕、蝉蜕各6克,大黄、牡丹皮、赤芍、姜黄各10克。2剂后瘙痒大减,大便已成条状,丘疹及瘀块消退过半。效不更方,又服3剂后瘀块已退,但受热后仍皮肤灼热瘙痒。守方加生地黄25克,5剂药后,痒疹全消,至今未发。 按:升降散结构严谨,药味简精,只要切中病机,功效卓著,方中僵蚕、蝉蜕性味辛苦气薄,能祛风除湿,清热化痰,辟疫解毒为君;蝉蜕性味咸寒而甘,为清虚之品,得清阳之真气,祛风渗湿,清热解毒为臣;姜黄性味辛苦,能祛风行气散邪为佐;大黄气味苦寒,苦能

越鞠升降汤治疗轻中度抑郁症30例-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越鞠升降汤治疗轻中度抑郁症30例-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伴有躯体不适及能力下降的现代医学精神科常见疾病。随着现代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通常以躯体症状而表现为情绪低落为主诉就诊。越鞠升降汤由越鞠丸和升降散加减而成,其在改善抑郁症情绪低落及躯体症状方面疗效突出。2012 -032013 -05,笔者应用越鞠升降汤治疗轻中度抑郁症30 例,并与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28 例对照,观察对患者躯体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及排除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

标准》( CCMD -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均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就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在20 ~34 分者,其中HAMD 评分为20 ~26 分为轻度抑郁,27 ~34 分为中度抑郁。排除精神症及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重度抑郁症及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一般资料全部58 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30 例,男6 例,女24 例; 年龄最大61岁,最小29 岁,平均年龄( 42.7 3.5) 岁; 病程最长3 年,最短3 个月,平均病程( 17.8 4.5) 个月; 病情程度: 轻度12 例,中度18 例。对照组28 例,男5 例,女23 例; 年龄最大59 岁,最小33 岁,平均年龄( 43.2 3.7) 岁; 病程最长3.5 年,最短5 个月,平均病程( 18.2 4.3) 个月; 病情程度: 轻度11 例,中度17 例。 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盐酸氟西汀胶囊( 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16) 20 mg,每日 1 次口服。1.3.2 治疗组予越鞠升降汤。药物组成: 醋香附15 g,焦栀子10 g,郁金15 g,苍术15 g,茯苓10 g,丹参12 g,川芎10 g,神曲10 g,白术10 g,白芍药10 g,远志10 g,僵蚕10 g,蝉蜕10 g,姜

于志强教授运用升降散经验

于志强教授运用升降散经验 作者:黄丹妮朱林平吴昀张嘉琨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9期 摘要:升降散一方载于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是治疗阳热怫郁,气机失调的重要方剂。于志强教授基于“气机之郁”理论,认为本方的病机关键是“内有郁热,气机升降失调”,从异病同治角度出发,谨守病机,化裁新方,扩大了升降散的治疗范围,灵活运用于治疗荨麻疹,口腔带状疱疹及偏头痛等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全国名老中医;于志强;升降散;气机之郁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9-0008-04 于志强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于志强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五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多种内科疑难杂病[1-6],临证强调抓主症、守病机,推崇“郁滞论”,认为“郁滞”为百病之始,尤以“气机之郁”为先[7],并善用升降散,于教授认为凡病不论外感和内伤,只要证见内有郁热,气机升降失调者,皆可予升降散加减。有幸跟师于教授门诊学习,受益匪浅。现结合于教授“郁滞论”思想与“异病同治”理论,举其灵活运用升降散治疗荨麻疹、带状疱疹及偏头痛的验案如下,以飨同道。 1 于教授基于“气机之郁”理论简述升降散 1.1 郁滞伊始,开郁为务于教授认为“郁滞”为百病之始,尤以“气机之郁”贯穿疾病始终,倡导“宣通郁滞,調气为先”,“恢复气机平衡”[7],主张“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务”[8]。气机指气的运动,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9],说明气机维持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素有“百病生于气”,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病乃丛生。朱丹溪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人体气机中,中焦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四圣心源》云“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如此则五脏六腑安和,反之气机逆乱,“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阴在上,则生瞋胀”。于教授强调气郁常化火,致火郁(郁热),无论内伤杂病郁热还是外感三焦郁热,常由气机升降失调所致,临证善察郁热诸象,注重舌脉二便,主抓“气机郁滞”病机,使临床指针更确切,对于“郁热”诸症,火郁发之,以开郁为务,开郁理气,气畅则郁热自消。于老主张病机十九条中“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在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中,要注意分析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抓住病变脏腑之根本,疏通气血,畅达气机。

升降散预防癌痛患者阿片相关性便秘、恶心呕吐临床研究

升降散预防癌痛患者阿片相关性便秘、恶心呕吐临床研究 何生奇; 王宁军; 芦殿荣; 高音; 林南星; 席榕; 朱世杰; 王芳; 周磊; 马银杰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19(026)010 【总页数】4页(P31-34) 【关键词】升降散; 癌痛; 阿片类药物; 便秘; 恶心呕吐 【作者】何生奇; 王宁军; 芦殿荣; 高音; 林南星; 席榕; 朱世杰; 王芳; 周磊; 马银杰【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 目前,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痛的基础药物,具有不可替代性[1]。阿片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瘙痒、谵妄、运动和认知损伤、呼吸抑制等[2],其中,便秘、恶心呕吐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癌 症患者的生活质量[3]。阿片相关性便秘、恶心呕吐不同于一般的药物不良反应, 早期合理预防可减少其发生率。阿片相关性便秘、恶心呕吐属功能性胃肠疾病,中医病机是气机升降失常[4]。升降散出自《伤寒温疫条辨》,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可调整脏腑气机,可用于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5]。本研究基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观察排便情况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PAC-QOL)评分、恶心呕吐程度、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肝肾功能等,评价预防性口服升

降散对癌痛患者阿片相关性便秘、恶心呕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2017年1-12月住院患者66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由不参与临床试验的研究人员通过SAS9.1.2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在每一个合格病例筛选完成后,研究者通过登 录随机系统获取随机号,随机数字表格由不参与临床试验的固定人员保管,研究者根据获得编号对应的组别安排治疗方案。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 ①经细胞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②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7分的重度癌性疼痛,具备强阿片类镇痛治疗指征;③筛选前2周内未采用强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④KPS评分≥5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⑤无智力及 精神障碍,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对自身疼痛及一般状况有判断能力,且能合作评价疼痛及生活质量;⑥心、肝、肾功能无严重障碍;⑦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伴慢性便秘病史;②各种原因导致的肠梗阻;③长期服用泻药、止吐药者; ④入组前6周内有腹部手术者;⑤近1个月需进行放化疗或神经阻断治疗者; ⑥KPS评分≤30分的危重者;⑦不愿服用中药者;⑧酒精过敏者。 ①未按医嘱服药或自行停药者;②严重违背临床试验方案,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③违反合并用药规定者;④受试者未完成方案所规定治疗周期视为脱落。 参照《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6]进行全面、动态、量化癌痛评估,通过剂量滴定达到稳态后,依据阿片类药物间剂量换算公式确定具体剂量。2组患者均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92152],每次10~40 mg,每日2次,口服。同时建议患者增加水分摄入,提高活动量,食用富含 纤维素的食物。 对照组在阿片类镇痛药物基础上,予乳果糖溶液(荷兰雅培,批号348905),15 mL/次,每日2次,口服。

银翘散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银翘散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闫素秋;郭扶平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2(027)011 【总页数】3页(P2337-2339) 【关键词】银翘散;应用;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闫素秋;郭扶平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门诊,太原,030053;山西长治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卫生处,长治,046204 【正文语种】中文 银翘散出自明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目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其进行的现代研究也日渐增多。现就其应用及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药物组成及方义 原文记载的本方药物组成为:银花一两,连翘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 四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并详细叙述了其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 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

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作服)及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本方是根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的治则,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且遵叶天士之论而立法。双花、连翘具有透表清热解毒之效,方中有三用,一曰清热,二曰透表,三曰辟秽。清热是针对病邪性质而言,透表是针对给邪以出路。辟秽是针对温邪挟秽浊的特点。俞根初说:“伤寒以发表为先, 温热以清里为主。”吴鞠通在方中用双花、连翘各—两是为主药,体现了以清热 为主的思想。方中薄荷、牛蒡子有疏散风热,增强解表祛邪的作用;荆芥穗、淡豆 豉辛温解表,荆芥穗温而不燥,免伤津之弊,淡豆豉又能透邪外出;桔梗、甘草二 药能解毒利咽,宣肺祛痰,有助于辅药清在肺之热及逐邪外出;竹叶、芦根具有清 热生津之功;甘草调和诸药。 2 药理实验研究 近年来,有许多人采用现代药理学方法对银翘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银翘散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解毒、抗炎、抗过敏等作用。 2.1 解热镇痛作用许多动物实验表明,银翘散对不同致热剂所引起的家兔发热均 有明显的解热作用[1~8]。周氏等用银翘解毒片大鼠腹注 50mg/kg、灌胃 125mg/kg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并能明显抑制三联疫苗致大鼠体温的升高[9];富氏等发现银翘散不同剂型的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不同,袋泡剂有明显解热作用,但片剂的解热作用较弱[10],口服液与片剂的解热作用无明显差异[2],颗粒剂、丸剂、片剂均有较强镇痛作用[10]。邓氏等在银翘散的解热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基本排除了银翘散通过对内毒素的灭活解毒而产生解热作用的可能性[4],但杜氏等发现银 翘散能够解除致热原对Wistar大鼠温度敏感神经元的作用,证明该药为中枢性解热药,且其作用原理不全同于解热镇痛类药物[7]。杜氏等通过以伤寒副伤寒甲乙 混合菌苗作为激活物,观察银翘散对体外培养MNC合成释放EP的影响,结果表

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00例临床观察

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0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加减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 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观察组使用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加减。两组均持续治疗5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分别是98%、78%,对照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分别是88%、58%,经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完全缓解时间、扁桃体脓点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或充血消退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加减能迅速改善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表现,可推广应用。 标签: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甘露消毒丹;升降散;湿热蕴毒证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an LuXiaoDu PillCombined withShengJiang Powder Additional prescription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suppurative tonsillitis. Methods 200 cases of children were randomlg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an Lu Xiao Du Pill Combined with ShengJiang Powder Additional prescrip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Tablets orally for 5 days,and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children were recorded. Results For the treatment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actual cure rate were 98% and 78% respectively. For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actual cure rate were 88% and 58% respectively. Wilcoxon rank sum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actual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For two groups in body temperature returned to normal time,sore throat,complete response time,tonsil pus point disappear time,tonsil swelling or congestion fade time comparison,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horter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Gan Lu Xiao Du Pill Combined with Sheng jiang Powder Additional prescription can rapidly improv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cute suppura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Keywords:Acute Suppurative Tonsillitis;Gan Lu Xiao Du Pill;Sheng Jiang Powder;Syndrome of Damp-Heat and Amassing Poison 急性化脓性扁桃體炎是儿科临床中的容易反复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反复高热、咽痛或咽异物感、扁桃体红肿及表面有白色或黄白色脓性分泌物附着为主要特征。通常情况下,若未得到及时、针对性治疗,极易诱发各种全身和局部的并发症,严重病例可造成患儿的生命受到威胁[1-2]。目前抗菌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使本病病程延长,疗效欠佳,治疗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