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生动物生产学复习资料

水生动物生产学复习资料

水生动物生产学复习资料

水生动物生产学复习资料

水生动物生产学是研究水生动物的养殖、繁育和管理的学科。它是渔业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保障水产品的供应和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水生动物的养殖环境、养殖技术和养殖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

一、水生动物的养殖环境

水生动物的养殖环境是影响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要考虑的是水质。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合适的水质条件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和硫化物等指标。其次是水体的流动性和深度。水体的流动性可以保持水质的稳定,而水体的深度则与水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关。此外,养殖环境还包括底质、光照和水生植物等因素。

二、水生动物的养殖技术

水生动物的养殖技术是指在特定的养殖环境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水生动物获得良好的生长和繁殖条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不同的水生动物有不同的生长和繁殖特点,因此在养殖时应根据品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其次是合理的饲料管理。饲料是水生动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喂养方法。此外,还要注意疾病防控、水质管理和养殖设施的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三、水生动物的养殖管理

水生动物的养殖管理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对水生动物进行监测、调控和管理的活动。监测是指对水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控是指通过调整养殖环境、饲料和管理方

法等,使水生动物获得更好的生长和繁殖条件。管理是指对养殖过程中的各项

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确保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水生动物生产学的复习资料还包括水生动物的繁殖技术、养殖系统的设计和养

殖效益的评估等内容。水生动物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孵化和育苗等过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繁殖效率和育苗质量。养殖系统的设计是根据

不同的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合理规划和设计养殖设施和设备,以提高养殖效

益和减少环境污染。养殖效益的评估是通过对养殖成本、养殖收益和养殖风险

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水生动物生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水生动物的养殖环境、养殖技术和养殖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水生动物生产学的复习资料的整理,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水生动物的养殖效益和质量。

同时,也为水生动物生产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希望本文对大家

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高级水生生物学题库

一、概念与术语 1. 河流连续体 RCC:预测随河流的理化性质和河边环境改变,生物群落改变的模型在河流的纵轴方向上,随着饵料基础的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中的优势种类发生依次递变化的现象。 2. 洪水(河流)脉动概念 FPC:是一个强调洪水在低地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的模型。与河流连续体强调纵向作用不同的是,FPC强调河流和河漫滩之间侧向传输的作用。 3. r-K连续谱 r-K continuum:r选择和k选择是进化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K选择者的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K值周围(环境容纳量),其特点是出生力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孙死亡率低,一般具有较弱的扩散能力,它们适应稳定的栖息生境。r选择者的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K值,大部分时间维护在S型曲线的上升段。其特点是出生力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孙死亡率高,一般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它们适应多变的栖息生境。从极端的r选择到极端的K 选择之间有一个连续的谱系,称为r-K连续谱 r-K continuum。 4.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指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体及其与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地球上或某一地域内所有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5. 群落演替 community succession: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不断由新 的物种组合取代旧的组合,群落类型不断更新,可分为三个阶段:先锋阶段,系列阶段,顶极。 6. 功能摄食类群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s:根据摄食对象和方法的差异对水生动物进行的 一项生态分类,它包括撕食者、收集者、刮食者、捕食者、过滤收集者和直接收集者。这

(复习资料)观赏水生生物养殖

观赏水生生物的分类有多种方式,如果按生物的分类地位分,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观赏性水生植物,如各种观赏水草 2、观赏性水生无脊椎动物,如珊瑚、海葵及各种观赏性虾、蟹 3、观赏鱼 4、观赏性水生物爬行动物,如各种观赏龟 5、观赏性水生哺乳动物,如鲸、豚等。 而观赏鱼根据水温的生态幅的情况,可分为: 1、冷水性观赏鱼,如白斑狗鱼 2、广温性观赏鱼,如金鱼、锦鲤等。 3、热带观赏鱼 依据产业或市场,进行通俗地分类,往往分作: 1、金鱼 2、锦鲤 3、热带淡水鱼 4、热带海水鱼(主要为珊瑚礁鱼类) 5、原生观赏鱼(或称土著观赏鱼) 原生观赏鱼,就我国而言,往往是指除去金鱼、锦鲤之外,具有观赏性、观赏潜力的鱼类。 1、金鱼的主要种类 金鱼主要有文种金鱼、龙种金鱼、蛋种金鱼及草种金鱼四类, 文种金鱼代表品种为帽子金鱼和珍珠金鱼。 龙种金鱼又称龙睛,体短,头平而宽,眼球发达,凸出于眼眶外,鳞片圆、大,胸鳍呈三角形,背鳍高耸,臀鳍和尾鳍成双伸长,且尾鳍有四叶。自古以来,龙种就被认为是正宗的金鱼。 蛋种金鱼又称蛋金,其主要特征是体呈蛋圆形,无背鳍,主要类型有红水泡、紫水泡、黄水泡、蓝水泡等。 草种金鱼又称草金,是比较原始的金鱼,主要类型有红鲫鱼、红白鲫鱼,尾鳍类型有燕尾和普通尾两类。 2、金鱼头形变异有平头形、高头形、狮头形、虎头形。 金鱼的眼睛形状有正常眼、龙睛、望天眼、水泡眼; 金鱼的尾鳍长尾、短尾、燕尾、蝶尾 锦鲤13个品系中最著名的是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 鳉形目热带观赏鱼主要分花鳉科和鳉科,前者的代表性品种有孔雀鱼、剑尾鱼、月光鱼、玛丽鱼等,后者的代表性品种是一些卵生鳉鱼。 鲈形目有24个亚目,151科,其中属于慈鲷科(丽鱼科)、斗鱼科的观赏鱼占绝大多数,慈鲷科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和非洲,两地的慈鲷科鱼类对水质要求差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09海渔《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一、是非题 1、海洋硅藻被称为“海洋牧草”,在海洋初级生产力中具显赫地位。(√) 2、褐藻的生长方式有毛基生长、居间生长和散生长。(√) 3、紫菜的主要生长方式为顶端生长。(×) 4、许多海洋甲藻是赤潮种类,夜光虫便是其中之一。(×) 5、开放性水域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高密度区理论上是不会相互重叠的。(×) 6、刺细胞和刺丝囊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捕食、抗敌武器,也是本门动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7、水螅虫纲和钵水母纲的生殖细胞来源于外胚层,而珊瑚虫纲的则来源于内胚层。(×) 8、海蜇是具世代交替的种类,其无性世代是水母型,而其有性世代则为水螅性型。(×) 9、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三胚层;腔肠动物仅为两胚层,其内外胚层间为中胶层。(√) 10、许多腹足类动物的贝壳都是左旋的。(×) 11、鹦鹉螺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有活化石之称。(×) 12、漏斗是乌贼类排泄物、生殖产物及墨囊中墨汁主要的排出通道,它与闭锁器共同完成各 种运动。(√) 13、剑额上的齿式是对虾科种类的重要分类依据之一。(×) 14、头足纲的长蛸腕长,且长度相差甚悬殊,短蛸腕较短,长度近似。(√) 15、中国对虾的排泄器官在幼体时为触角腺,成体则为颚腺所替代。(×) 16、藤壶跟牡蛎都营固着生活,均为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动物。(×) 17、生殖板的特征是对虾科的重要分类依据之一。(×) 18、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显著差异是前者体制为同律分节而后者则为异律分节(×) 19、端足类中仅脚绒亚目为海水种,其代表种细长脚绒是竹荚鱼的主要饵料。(√) 20、生物的发光现象是因为生物本身能够发光的缘故,并非借助外援。(×) 21、棘皮动物均呈辐射对称,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水管系统为该门动物所特有。(×) 22、开展水生生物生物学测定,材料的来源(取样方式、地点与时间)、数量(次数和每次 采集的数量)以及合理的测定方法是致关重要的。(√) 二、填空 1、原生动物门的摄食方式可分为(用胞口进行摄食)、(非胞口形式的摄食)和(渗透和胞饮)三种,其中(草履虫)为纤毛虫纲的代表种,其体内的大核主司(营养代谢),小核主司(生殖)。 2、各门生物的幼体期对于追溯其发生的进化关系有重要生物学意义,浮浪幼虫是(腔肠动物)门的幼虫期,环节动物发生中出现了(担轮幼虫)幼虫;软体动物除(头足纲)纲动物为直接变态外,其余动物的幼虫期依次有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和(后期)幼虫,节肢动物门中中国对虾的幼体期依次有无节幼体、(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棘皮动物门中幼体多种多样,海星纲的幼体期主要为(羽腕)幼体、海参纲的幼体期主要为(耳状)幼体和(樽形)幼体,海百合纲的幼体期为()幼体、海胆纲的幼体期为(海胆)幼体、海蛇尾幼体是()纲的幼体期。 3、海洋生物按系统分类可分为海洋植物、海洋动物和(海洋微生物);按生态类型来分可分 为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游泳生物)和海洋底栖生物;其中海洋浮游生物按其浮游生活周期 特征可分为(暂时性浮游生物)、(永久性浮游生物)和阶段性浮游生物,按其个体大小可分 为(轻微型浮游生物)、微型海洋浮游生物、(小型海洋浮游生物)、(中型海洋浮游生物)、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材料 - 养殖1014班 绪论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其中,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水平移动的微小生物,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而自游生物则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 第一篇:水生植物 第一章:藻类的概述 藻类是一群营自养生活的低等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其中,一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而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此外,隐

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蛋白核,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某些藻类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称为囊壳,内含物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藻类的生殖方式包括营养生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其中,营养生殖的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无性繁殖包括动孢子、不动孢子、似亲孢子和厚壁孢子。有性繁殖则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配生殖和接合生殖,其中接合生殖是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的生殖方式。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细胞的特征,细胞大小为1- 10微米,形态多样,有球形、椭圆形、棒形等。蓝藻细胞内 含有叶绿素a和蓝藻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蓝藻具有厚壁孢子和异形胞等特殊结构,能够适应不良环境下的存活和繁殖。湖靛、假空泡和段殖体是蓝藻的特殊形态。蓝藻是淡水和海水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人类食品、药品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硅藻的细胞壁由硅质和果胶质组成,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细胞壁上有花纹等构造,其中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而间生带和隔片具有增强细胞壁的作用。

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复习资料

《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复习试题 1.特种水产动物:广义指除淡水主要养殖鱼类外的其它名贵淡水经济动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名优特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狭义专指除鱼类之外的淡水经济软体动物(贝类)、甲壳类(十足目)、两栖类和爬行类。 2.我国鳖科动物主要有有2属3种,即鼋属的鼋以及鳖属的中华鳖和山瑞鳖。 3.列举几种养殖前景看好的龟类名称:鳄龟、三线闭壳龟、乌龟、中华花龟、美国火焰龟、黄喉拟水龟、红耳龟和绿毛龟等。 4.鳖的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环境安静、水质活爽、水体稳定、通气良好、光照充足和饲料丰富的环境中,在所有具有沙泥质或淤泥底质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以及山溪石洞里都能发现它的踪迹。要求养盐度不超过0.1%(敏感)、pH值7.8~8.0之间、最适碱度3.0~3.5毫摩尔/升之间、最适溶氧4~5mg/L(野生可不考虑)。 5.鳖对温度的适应 鳖是变温动物,生存活动完全受环境温度的制约,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尤为敏感。适宜生长温度25℃~35℃,最适28℃~30℃。水温低于15℃停止摄食,12℃开始潜伏于泥沙中,低于10℃则完全停止活动和觅食,进入冬眠状态。水温超过35℃,摄食明显减弱,出现“伏暑”现象。 6.鳖“四喜四怕”生活习性的含义 喜静怕惊、喜暖怕寒、C.喜洁怕脏、喜阳怕风 7.鳖“晒背”及其生物学意义 (1)当天气晴朗、阳光强烈时,鳖便游到水面或爬上岸滩、石岩,背对阳光,头、颈、四肢充分伸展晒太阳,这一习性称之为“晒背”。 (2)鳖“晒背”缘于漫长的自然选择,具重要生物学意义: 1)提高体温,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抗病力和免疫力; 2)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使鳖表皮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是VD的重要来源; 3)可杀死附着于体表的寄生虫和其它病原菌,使附着在身上的水绵和污物暴晒后脱落,有利于鳖的健康生长; 4)可促进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育。 (3)晒背对鳖十分重要,若长时间不“晒背”,就会因生理机能紊乱而患病,因而在设计建造养鳖场时必须考虑“晒背”场地。 8.龟的生活类型 陆栖龟类、水栖类、两栖龟类、海栖龟类 9.鳖的食性特征 (1)食物构成:食性广泛,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野生条件下多喜食低脂肪高蛋白的活性饲料。野生条件,稚幼鳖主要摄食大型浮游动物、虾的幼体、虾苗、鱼苗、水生昆虫,也摄食鲜嫩的水草类、蔬菜心;成鳖喜食螺、蚌、鱼、虾、蚯蚓等动物及水草、蔬菜、瓜果等植物。 (2)主要特点:吞食;贪食而凶残;耐饥能力强 10.龟的食性类型 动物食性、植食性、杂食性 11.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水生生物学:广义上说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各个方面。 浮游生物:在水层区营浮游生活,个体微小,缺乏或仅具微弱游动能力的生物。 自游生物: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的做远距离游动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漂游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底栖生物:指生活于水底区的一类生物。可分为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按其生活习性又可分为固着生物、周丛生物、钻蚀生物、底埋生物、水底匍匐动物和水底游泳动物。 潮间带:介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即由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 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这一带的深度随水的透明度而不同。 生物圈: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与其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水华:藻类在条件适宜时,有些种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赤潮:有些种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 囊壳(lorica)某些藻类还有特殊性的构造囊壳;壳中无纤维质,有由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红色的囊壳。 蛋白核(造粉核和淀粉核) 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所以称淀粉核,其构造、形状、数目以及存在于色素体或细胞质中的位置等,因种类而异,故也常作为分类依据之一。 壳套:壳面边缘略有倾斜的部分叫壳套 相连带:与壳套相连且与壳面垂直的部分叫相连带 间生带:有些种类在壳套与相连带之间具有间生带,凡贯壳轴较长的种类都有间生带 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假隔片:隔片的一段是游离的 壳缝: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 假壳缝:壳面上的拟纵沟即为假壳缝 管壳缝: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龙骨点:管壳缝向外有1条纵裂的狭裂缝,向内侧有1列大孔和内部相通,有一打孔就是1 个龙骨点 龙骨突:位于壳缘,在管壳缝下 复大袍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这种小细胞不在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已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为复大孢子。 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水华,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象在水面盖上一成厚厚的油漆,人们称它为湖靛. 假空泡:具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平衡.细胞内压力增大到709.275kpa以上,可使假空泡破裂,细胞开始下沉.下沉后内压

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养殖水域生态学 复习题 (课程代码222216) 一、名词解释 1. 限制因子:。 2. 临界氧量: 3. 拥挤效应: 4. 生态位: 5. 水呼吸: 6. 赤潮生物: 7. 内禀增长率: 8.窒息点: 9.营养级: 10.生态学: 11.生态系统: 12.生态因子: 13.生境: 14.阈: 15.生态幅: 16.指示生物: 17.种群: 18.环境容纳量: 19.生物群落: 20.群落演替: 21.库: 22.积温: 23.有效积温: 24.生物群落: 25.生态平衡: 二、选择题 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一生态学定义是由首次_______ 提出 的。 A. Odum E.P. B. Haeckel E. C. Forel D. Tansley 2.水体光照特点之一是透入水层光的光照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A.指数式递减B.指数

式递增 C.不变 D.算术级数递减 3.鱼类和贝类的存活曲线接近于。 A. B型B.C型C.A型D. 其它型 4.以下呈C型存活曲线的生物是______ 。A.熊猫B.鲸鱼 C.鲤鱼 D.人 5.以下哪种生物更倾向于K-对策者。A.轮虫B.枝角类C.桡足类D.原生动物 6.海洋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A.等渗调节 B.低渗调节 C.高深调节 D.随渗调节 7.淡水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A.等渗调节 B.低渗调节 C.高深调节 D.随渗调节 8.天然淡水温带湖泊中氧气的主要由消耗。A.鱼类呼吸B.逸散入空气C.底栖生 物呼吸 D.水呼吸 9. 林德曼定律生态效率一般是 ___________ 。A. 10% B. 10-20% C. 50% D. 15% 10.两物种间相互作用彼此得利但缺少另一方不能继续生活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 A. 互利共生 B. 原始合作 C. 竞争 D. 中性作用 11.个体水平的生物能量学方程一般是指___________ 。A. C=P+R+F+U B. PG= PN+RA C.P = PNC +R D. PNC = PG - RA-RH= PN-RH 12.有机物质的分解包括破碎(C)、降解(K)和淋溶(L),则有机质分解(D)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 。 A. D = KCL B. D = K-C+L C. D = KC/L D. D = K+L -C 13. "Q10=2-3”所表示的生态学意义符合。A. 10%规律B. Vant Hoff law C. R.Q. D. 发育温度 阈 14.有机物质的分解包括破碎(C)、降解(K)和淋溶(L),则有机质分解(D)的表达式为。 A.D = KCL B.D=K-C+L C.D=KC/L D.D = K+L—C 15.生物多样性可用______________ 指标而数量化。A.生长曲线B.种群转变速率C.香 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D.能量转换效率 16. __________ 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A.水温 B.光照 C.溶氧 D.盐度 17.表示化学耗氧量的是______ 。 A . BOD B. COD C.TOD D.TOC 18.下面不属于水体生态因子中的自然因子的是_________ 。 A.降水量 B. 土壤深度 C.微生物 D.溶解盐 19.以下呈C型存活曲线的生物是____ 。 A.熊猫 B.鲸鱼 C.鲤鱼 D.人 20.被水分子强烈散射的是__________ 。 A.红光 B.蓝光 C.紫光 D.黄光 21.光合作用的最适光强,在淡水藻类中__________ 最高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 1.水华: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 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 赤潮:在特定的环境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蛋白核(Pyrenoid):又称淀粉核、造粉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与淀粉形成有 关,故又称造粉核。其形状、数目和排列的位置是分类上的依据。 3.同形世代交替: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迭,由于孢子体和配 子体的植物体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叫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外形不同 异形胞heterocystis:是丝状蓝藻(除颤藻目)产生的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的特殊类型细胞;球形或椭圆形,比营养细胞大,光亮透明,胞内无色素和贮存物质;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钮状增厚部,称极节球(polar-nodule)。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 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做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的流动力。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浮游生物Plankton :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5.复大孢子(auxospore):当细胞分裂到一定大小后,在某种环境下,可产生一种孢子, 以恢复到原来大小,增强生命力,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auxospore)。 6.结合生殖:两条丝体相对,各相对细胞壁突起,连接成接合管,每个细胞内原生质体浓 缩成配子,其中一条丝体的配子通过接合管与相对丝体细胞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萌发成新个体。 7.藻殖段hormogonia:又称段殖体--丝状体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 于间生的异形胞或机械力量断开后形成若干短的藻丝分段,每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新个体。 8.壳缝概念:又称为脊或纵沟,位于壳面中央或一侧的一条纵走裂缝,呈S、V、直线形, 使细胞与外界相通,与硅藻运动有关。 二、选择填空 1. 藻类定义: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特征: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具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和营养盐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或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简单,孢子或合子为单细胞,不开花结果 2.各门藻类含有的色素: 蓝藻门:有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大量藻胆素; 硅藻门:叶绿素a、叶绿素c1、叶绿素c2、β-胡萝卜素、岩藻黄素、硅藻黄素; 金藻门:叶绿素a、叶绿素c、β-胡萝卜素、金藻素; 隐藻门:叶绿素a、叶绿素c、β-胡萝卜素、藻胆素; 黄藻门:叶绿素a、叶绿素c、β-胡萝卜素、叶黄素 甲藻门:叶绿素a、叶绿素c、β-胡萝卜素和四种叶黄素(环甲藻素、新甲藻素、甲藻黄素、

动物生产学复习资料 2014

动物生产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畜禽营养与饲料 (二)营养需要的种类 营养需要包括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 生产需要包括动物(家畜)形成畜产品、繁殖、出生动力等方面的营养需要量 饲养标准的概念 饲养标准是根据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用途及生产水平的不同,通过动物实际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再结合代谢实验和饲养实验结果,科学地规定每日每头动物应获取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在营养学中简称“标准”。 饲养标准的指标体系 (1)采食量(2)能量(3)蛋白质(4)脂肪酸(5)氨基酸(6)矿物质元素饲料加工调制的一般方法 (一)物理加工法1、粉碎与压扁2、切短或切碎3、浸泡4、制粒5、蒸煮6、焙炒 (二)化学加工法1、氨化2、用化学试剂脱毒 (三)生物学法青贮 制作青贮饲料的基本原理 常规青贮是将适当水分的青贮原料切碎、压实,利用原料中的乳酸菌,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并产生大量的乳酸,使青贮料的pH值降到4.0以下,从而抑制了其它有害杂菌的活动,使青贮原料得以完好的长期保存。 4、制作优质青贮料的技术要点 ①原料含水量:青贮原料要有60%~70%的适宜含水量,这可让乳酸菌的发酵占优势而有利于青贮成功。禾本科的植物应在抽穗期收割;豆科植物应在开花初期。青贮玉米的收割期以黄熟期或糊熟后期,单位面积的营养成分总收获量最高,而且也接近于调制青贮饲料时的理想水分要求。对水分高的原料,为防止杂菌发酵和青贮原料汁液流失,常采取刈割后在田间自然萎蔫失水的方法或添加秸秆、麦麸等,调整水分后再贮。但原料含水分不理想也易发生霉变。 ②原料含糖量: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2%~19%的原料为优良品质青贮原料。 ③创造厌氧条件在制作中,乳酸菌繁殖的厌氧条件是排除窖内的空气,并尽快得到密封。因此,一般应集中力量在2~3天之内快速装满压实青贮窖并立即封顶,防止透风透气。及时封顶可促进厌氧发酵,发酵温度低,产生的乳酸量高,酪酸量少,pH 低,干物质回收率高。如果青贮延长到6天以后封顶,青贮料的质量会严重下降。

高级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与术语 1、河流连续体(river continuum concept):1980年,Vannote等以水生昆虫为基础对河流生物群落结构和上下游逆变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即河流连续统概念。他们根据外源性物质进入河流后的变化,即上游为粗有机质颗粒(CPOM,>1mm),至下游降解为细小或超微颗粒(FROM,50um-1mm;UPOM,0.5-50um)这一事实,认为群落中的优势类群因利用相应颗粒亦自上而下依次为利用CPOM的撒食者,利用着生生物的刮食者和利用FROM-UPOM 的收集者,收集者又可分利用悬浮颗粒的过滤收集者和利用沉积颗粒的直接收集者。 2、洪水(河流)脉动概念FPC:洪水脉冲理论是继河流连续统理论之后的第4个河流生态理论,主要阐述洪水脉冲驱动下,河流与其洪泛区之间的横向水力联系对河流洪泛区系统进程的重要性,强调洪水脉冲的重要性及河流洪泛区系统的整体性.本文论述洪水脉冲理论的概念模型、主要观点及其在河流洪泛区系统的应用进展.洪水脉冲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在洪水塑造河流洪泛区系统地貌进程方面,侧重于河流形态的"主导径流"研究,成果不断提升;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上,以对氮的研究为主,提出洪水脉冲是河流洪泛区新陈代谢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在生物进程上,集中在对大型植物和以水鸟和鱼类为代表的动物研究上.文中提出要提高河滨生物量,并重建全局的生物多样性,应提倡人为的洪水脉冲.对于干旱半干旱区湿地水鸟的保护核心是洪水发生频率和淹没范围对水鸟繁殖及避难的作用,以及水在湿地景观中的分配,这一点对于中国松嫩平原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湿地水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洪水脉冲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对热带亚马逊河的观察实验,随着其在其它类型区域的推广应用,除洪水脉冲以外的其它因素的作用突现出来,人类干扰洪水脉冲的生态效应亦愈来愈显现.因此,有必要加强洪水脉冲与其它环境因子的耦合作用,及这种作用在人类干扰活动下,导致的河流洪泛区系统进程变化的研究,提出更具有普适性的洪水脉冲理论. 3、r-K连续谱r-K continuum:r选择和k选择是进化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K选择者的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K值周围(环境容纳量),其特点是出生力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孙死亡率低,一般具有较弱的扩散能力,它们适应稳定的栖息生境。r选择者的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K值,大部分时间维护在S型曲线的上升段。其特点是出生力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孙死亡率高,一般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它们适应多变的栖息生境。从极端的r选择到极端的K选择之间有一个连续的谱系,称为r-K连续谱r-K continuum。 4、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物种多样性:群落中生物种类数目的多少,其作用是衡量群落规模和重要性的基础,也是比较不同群落的重要参数,不同的环境中物种多样性差异很大(环境多样性,物种的适应性)。 5、群落演替:生物群落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不断由新的物种组合取代旧的物种组合,使群落的类型不断更新,这种按一定顺序出现新旧交替的现象称群落演替,或称生态演替。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在一定地段上一个群落被性质上不同的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叫做演替。例如,在某一林区,一片土地上的树木被砍伐后辟为农田,种植作物;以后这块农田被废弃,在无外来因素干扰下,就发育出一系列植物群落,并且依次替代。首先出现的是一年生杂草群落;然后是多年生杂类草与禾草组成的群落;再后是灌木群落和乔木的出现,直到一片森林再度形成,替代现象基本结束。在这里,原来的森林群落被农业植物群落所代替,就其发生原因而论是一种人为演替。此后,在撩荒地上一系列天然植物群落相继出

鱼类生态学 知识点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 1,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将鱼类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 2,鱼类生态学: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鱼类的栖息环境:41% 淡水,58% 海水,1% 洄游。 4,鱼类的经济利用:食用、药用、工业、观赏。 第一章:年龄 1,鱼类的生活史: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长周期。 2,鱼类的发育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 3,寿命:指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鱼类的遗传特性和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其分为两类:生理寿命和生态寿命。 4,生长年带:一年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和狭窄环片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 5,年轮: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 6,年轮标志的类别为: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年轮的特点:清晰性、完整性、连续性、普通性。 7,副轮:或称假轮、附加轮。在正常的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痕迹。 8,副轮和年轮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a,年轮一般见于鱼体的每一鳞片上,而副轮往往只出现在少数的鳞片上;b,副轮不像年轮那样清晰、完整和连续,多半局限于某一区域。c,年轮仅仅表现为疏密结构的,则年轮内缘是密环,外缘是疏环;若为副轮则与此相反。d,副轮所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和“密带”的比例不协调。 9,鱼的年龄表示方法:鳞片上没有年轮,用0表示;有1个年轮,用1表示;依次类推。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纹外又有新增的环片,则在年轮数的右上角加上“+”号,如0+、1+… 0+ -- 1,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刚形成。 1+ -- 2,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形成。 10,经常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耳石、鳞条、鳞棘和支鳍骨、鳃盖骨、匙骨和脊椎骨等。最常用的是鳞片,因为取材方便,观察简便,不需特殊加工。 11,年龄结构或组成是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12,渔获物年龄结构的分析,最直接的意义是用来判断渔捞程度、渔具合理性和水域渔捞量的合理性。 13,一般来说,凡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的鱼类,其幼体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百分比大,年龄金字塔低平,意味着种群的生产量大;而种群年龄结构复杂的鱼类,其幼体龄组,特别是1龄幼体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百分比相对要小,年龄金字塔高耸,意味着种群生产量小。 第二章:生长 1,鱼类的生长通常是指鱼体长度和重量的增加。 2,生长式型:是指生长的方式、过程和特点。包括不确定性、可变性、阶段性、季节性、雌雄相异性、等速和不等速性。 3,影响鱼类的生长因子有:外源因子食物、温度、溶氧、光照、盐度和其它、群落对生长的影响。内源因子基因、遗传来控制生长。 4,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数量、质量和颗粒大小三个方面。

海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海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效应时间:指鱼类从最后一次注射促性腺激素到开始产卵的这段时间。 2、成熟系数:略 3、补偿深度: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于浮游生物消耗氧 气时的深度称补偿深度(UE)。 4、氧债:水中耗氧性微生物,有机还原中间产物,无机还原物在厌氧情 况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值称为氧债。 二、填空题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2~3:1。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微粘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的团头鲂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17~20;适宜温度为8~12C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10~12;适宜温度为26~28C。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橘黄色;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紫红色, 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灰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青绿色。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美国牛蛙、美国青蛙、棘胸蛙、。 三、简答题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黄、绿蟹是青蟹发育过程2种不同阶段的表现 黄蟹是青蟹的蟹苗由仔蟹经3个月之后养成稍大的一点,性腺尚未成熟,体色为 黄色,成为黄蟹;绿蟹是已经达到性成熟的饱满而肥大的蟹,也称青蟹 如何判别罗氏沼虾幼体质量的好坏: ①看群体规格:若一致则好; ②看体长(日龄):体长达一定程度; ③看活动能力:活动流动强为佳,鉴别时可以从外界调动,若虾苗四周立即游散 则较好,若倒尽其中水力,反应较强烈也较好 ④看体色:体色须光洁、鲜亮、透明、全身须不附带一些脏东西;肠中须有一定 食物; ⑤水温:看其是否在适宜温度下能适应 ⑥盐度:对淡水能否适应为佳; ⑦数量:数量比例须保证 ⑧药害:无药害者为宜; ⑨看集群:集群者为佳 2、扣仔蟹培育过程中,性早熱产生的原因分析 扣仔蟹培育过程中,性早熟原因: ①水温:水温对扣仔蟹的性成熟有一定影响,一般水温较高易产生性成熟,但不 一、定高温就有利于性腺成熟,有一定极限控制。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 1.水华: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 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 赤潮:在特定的环境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蛋白核(Pyrenoid):又称淀粉核、造粉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与淀粉形成有 关,故又称造粉核。其形状、数目和排列的位置是分类上的依据。 3.同形世代交替: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迭,由于孢子体和配 子体的植物体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叫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外形不同 异形胞heterocystis:是丝状蓝藻(除颤藻目)产生的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的特殊类型细胞;球形或椭圆形,比营养细胞大,光亮透明,胞内无色素和贮存物质;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钮状增厚部,称极节球(polar-nodule)。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 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做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的流动力。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浮游生物Plankton :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5.复大孢子(auxospore):当细胞分裂到一定大小后,在某种环境下,可产生一种孢子, 以恢复到原来大小,增强生命力,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

水产增养殖(下)学复习

名词解释 1、水域负荷力:在一定的生境(水体空间)中能维持正常生长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生物量。它有一固定的上限。生境中可利用的能量与其它资源一道共同决定着这个系统的负载能力的大小。 1、补充群体(recruit population ,R ):指首次达到性成熟而参加产卵的鱼类所组成的群体。有的鱼类的繁殖群体完全是由补充群体组成。如一生只产一次卵的大麻哈鱼。 2、剩余群体(remainer population ,S ):指由重复产卵的鱼类所构成的繁殖群体。 由于种类和种群的不同,各种鱼类的繁殖群体中补充群体和剩余群体的组成比例亦不相同。按照产卵群体中补充群体和剩余群体的比例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产卵群体(P )完全由补充群体(R )组成,而无多次产卵的鱼类。即P=R ;S=0。如一生只产一次卵的银鱼、河鳗、大麻哈鱼等鱼类的产卵群体。 2、剩余鱼获量: 又称平衡渔获量(equilibrium yield )。在任何一年中从某一种群中捕出鱼的数量等于其自然增长量,种群大小基本维持不变,这一年所捕出的鱼的数量即为剩余渔获量。 3、最大持续渔获量: 使水体鱼产量最大,又不危害水域中资源的长久利用,不破坏水域中鱼类生产力时的渔获量。 5、河网密度:指单位流域面积内河流的总长度。密度(D )= 流域面积 总长 ----S L ε 6、河流弯曲系数:某一河段的实际曲线长度与该河段的直线长度之比值 7、兴利水位:指水库在正常运用的情况下,为满足所设计的兴利要求,在水库开始供水时应蓄到的最高水位。又称兴利水位。 8、合理放养:采取各项综合措施,使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转化按照人们所需要的方向和方式进行,使能量流转充分纳入生产经济鱼类的轨道,以实现持续的高产和高效益。 9、鱼类巡游速度:指鱼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30~60Min ),能够持续前进的速度:又称鱼类巡游速度或持久游速。 10、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净化或自净。 11、健康养殖:指通过对可养殖的水生经济动植物的苗种、饲料、水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使所养殖的经济动植物健康生长,生产出长期内对人体无不良影响, 符合人类营养需要的水产品。 12、设施渔业:就是进行鱼类的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养殖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有效的控制水质,减少养殖用水对环境的污染,是健康养殖的具体体现。 13、岸线发育系数:水体岸线的长度与水体面积相同的园的周长的比值 14、水体富营养化:由于生活污水等的进入或水体水质被污染,使水体中积累了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水体中的藻类及其它税收呢感生物异常繁殖,使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溶氧变化大。从而造成了水体水质恶化,加速了水体的老化,使水体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受到破坏的现象。 15、穿栏系数: 16、有效过水面积比:即指拦鱼设施上的过水缝隙的面积占整个断面面积的百分比 17、最大持续鱼产力:使水域的鱼产力达到最大,但不得影响水域资源的长久利用,不破坏水域中鱼类的生产力 18、人工放流:通过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方式,各有计划地向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中投放,使其自然生长,有效地增加自然水域中的鱼类资源,提高江河,湖泊中鱼类的捕捞产量的一种增殖方式。 19、河流径污比:即河水的径流量和污水流量之和与污染物质量之比 问答题 1、繁殖群体的含义及组成 答:所谓繁殖群体是指达到性成熟而参加产卵的产卵群体(P )。它是由补充群体(R )和剩余群体(S )构成。 1、补充群体(recruit population ,R ):指首次达到性成熟而参加产卵的鱼类所组成的群体。有的鱼类的繁殖群体完全是由补充群体组成。如一生只产一次卵的大麻哈鱼。 2、剩余群体(remainer population ,S ):指由重复产卵的鱼类所构成的繁殖群体。 2、简述水库消落区对渔业的作用 答:(1)有利作用: a 、当水库水位上升时,库水淹没了消落区的部分土地,则被淹没的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溶解于水中,就有利于增加水体的肥力;而当水位下降时,消落区部分土地重新暴露于空气中,使土壤中没有被充分利用的物质又矿化分解,而在下一次水位上升时,则充分溶解于水体,被水体中的水生生物所利用,这就有利于促进水体中饵料生物的繁殖。 b 、水库水位下降露出消落区的时期一般是与植物的生长期一致的,由于水库消落区土壤湿润,有利于陆生、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一、名词解释 1.养殖和增殖 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对水体中原有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使其形成渔业产量。 2.仔鱼和稚鱼 仔鱼: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苗。 稚鱼: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苗。 3.鱼苗和鱼种 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 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6.增养殖水域和水域环境 增养殖水域:指所有适宜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及洄游的水域. 水域环境: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 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 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 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10.水域生产力和水域鱼产力 水域生产力: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生物有机质的能力。 水域鱼产力:指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再转化到鱼类的生产能力,是水域内在的产鱼潜力,即水体在不投饵、不施肥,依靠天然饵料(初级或次级生产力),通过逐级营养层次的能量转化,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11.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水生生物资源:是指以水域、滩涂为主要栖息、生长、繁衍场所的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它们的生物量(渔业产品)资源。 渔业资源:也称水产资源,指水域中具有经济、社会、美学价值,在现在或将来可以通过渔业得以利用的生物资源。 12.最大持续产量和最适渔获量 最大持续产量(MSY):指在不损害种群本身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可以持续获得的最高年产量。 最适渔获量(OY):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最合理的利用渔业生物资源的渔获量。 13.剩余渔获量和总允许渔获量 剩余渔获量:又称平衡渔获量,指在任一年中,从某一种群中捕出的种群数量等于其自然增长量,种群大小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浮游生物:是不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型微小,通常肉体看不见。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动能力很强、能主动的做远距离运动的生物, 也能逆流自由运动。 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 底栖生物:在水底区生活的生物类群。 睜游植將 1.真核生物 除蓝藻细胞无典型的细胞核以外,其余各门藻类的细胞大多具有一个细胞核,少数种类具有多个细胞核。细胞核具有核膜,内含核仁和染色质,这种细胞核叫做真核。这类生物因而被称为真核生物。 2.色素和色素体 色素成分的组成: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藻类共有的色素为叶绿 素a和胡萝卜素 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状等。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央,或位于周边鼎近周质或细胞壁。 3.藻类的生殖方式 动抱子:乂称游泳砲子。动抱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不动抱子:乂称静抱子。砲子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形态构造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抱子称为似亲抱子。 厚壁抱子:乂称厚膜抱子或后垣泡子。有些藻类在生活环境不良时,营养细胞的细胞壁直接增厚,成为厚壁抱子;有些种类则在细胞内另生被 膜,形成休眠抱子。他们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到了生活条 件适宜时,再行繁殖。 同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态与大小都相同即同形的动配子相接合。 异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态相似而大小不同。即大小不同的动配子相接 合。 卵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卵(雌配子)较大,不能运 动,精子(雄配子)小,有鞭毛,能运动。 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 管相接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 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 (鱼类养殖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 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5‰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