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浙教版)

一、选择题

1.如图,4根火柴棒形成象形“口”字,只通过平移火柴棒,原图形能变成的汉字是( )

2.如图,下列各组角中,互为对顶角的是( )

A.∠1和∠2

B.∠1和∠3

C.∠2和∠4

D.∠2和∠5

3.如图,已知AB⊥BD,BC⊥CD,AD=a,CD=b,则BD的长的取值范围为()

A.大于b

B.小于a

C.大于b且小于a

D.无法确定

4.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和∠B是同旁内角

B.∠1和∠C是内错角

C.∠2和∠B是同位角

D.∠3和∠C同旁内角

5.如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D∥BC的是( )

A.∠DAC=∠BCA

B.∠DCB+∠ABC=180°

C.∠ABD=∠BDC

D.∠BAC=∠ACD

6.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c、d的位置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D.没有确定关系

7.长方体的每一对棱相互平行,那么这样的平行棱共有( )

A.9对

B.16对

C.18对

D.以上答案都不对

8.如图,直线a∥b,将一块含30°角(∠BAC=30°)的直角三角尺按图中方式放置,其中A和C两点分别落在直线a和b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 )

A.20° B.30° C.40° D.50°

9.如图,如果AB∥CD,CD∥EF,那么∠BCE等于( )

A.∠1+∠2

B.∠2﹣∠1

C.180°﹣∠2+∠1

D.180°﹣∠1+∠2

10.如图,OA⊥OC,OB⊥OD,4位同学观察图形后分别说了自己的观点:

甲:∠AOB=∠COD;乙:∠BOC+∠AOD=180°;

丙:∠AOB+∠COD=90°;丁: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6个;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则下列结论:

①如果∠2=30°,则有AC∥DE;

②∠BAE+∠CAD=180°;

③如果BC∥AD,则有∠2=45°;

④如果∠CAD=150°,必有∠4=∠C.

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学习了平行线后,小明想出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他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①~④):

从图中可知,小明画平行线的依据有( )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填空题

13.如图,把三角板的斜边紧靠直尺平移,一个顶点从刻度“5”平移到刻度“10”,则顶点C平移的距离CC ′=.

1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AOC=90°,则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若已知AB⊥CD,则∠AOC=∠COB=∠BOD=∠AOD= .

15.如图所示,内错角共有____对.

16.如图,利用直尺和三角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种画法依据的是.

17.将如图1的长方形ABCD纸片沿EF折叠得到图2,折叠后DE与BF相交于点P.如果∠EPF=70°,则∠PEF的度数为_________ .

18.如图,直线l1∥l2,∠α=∠β,∠1=40°,则∠2=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 ,BC=3cm ,将△ABC沿AB方向向右平移得到△DEF,若AE=8cm,DB=2cm.

(1)求△ABC向右平移的距离AD的长.

(2)求四边形AEFC的周长.

20.如图,直线EF,CD相交于点O,OA⊥OB,且OC平分∠AOF;若∠AOE=40°,求∠BOD的度数.

21.如图,∠1和∠2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是什么角?∠1和∠3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是什么角?

22.如图,△ABC中,∠ACB=90°,CD⊥AB,点D为垂足,点E,F分别在AC.AB边上

且∠AEF=∠B.求证:EF∥CD.

23.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DG平分∠CDF,且∠1+∠2=90°,试说明BE∥DG.

24.如图1,已知△ABC,求证:∠A+∠B+∠C=180°.

分析:通过画平行线,将∠A 、∠B 、∠C 作等角代换,使各角之和恰为一平角,依辅助线不同而得多种证法. 证法1:如图1,延长BC 到D ,过C 画CE ∥BA .

∵BA ∥CE (作图2所知)

∴∠B=∠1,∠A=∠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又∵∠BCD=∠BCA+∠2+∠1=180°(平角的定义)

∴∠A+∠B+∠ACB=180°(等量代换).

如图3,过BC 上任一点F ,画FH ∥AC ,FG ∥AB ,这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能证明∠A+∠B+∠C=180°吗?请你试一试.

25.已知AB ∥CD,∠ABE 与∠CDE 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1)如图1,若∠E =80°,求∠BFD 的度数.

(2)如图2,若∠ABM =13∠ABF,∠CDM =13

∠CDF,试写出∠M 与∠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BM =1n ∠ABF,∠CDM =1n

∠CDF,∠E =m °,请直接用含有n,m °的代数式表示出∠M.

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A

6.B

7.C

8.C

9.C.

10.C.

11.D

12.C

13.答案为:5.

14.答案为:垂直;90°.

15.答案为:8.

16.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7.答案为:55°

18.答案为:140°

19.解:(1)3; (2)8+3+4+3=18.

20.解:∵OA⊥OB(已知)

∴∠AOB=90°(垂直的定义)

∵∠AOE=40°(已知)

∴∠BOE=∠AOB-∠AOE=90°-40°=50°

∵OC平分∠AOF(已知)

∴∠BOD=20°

21.答案为:∠1和∠2是直线EF、DC被直线AB所截形成的同位角,∠1和∠3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形成的同位角.

22.证明:∵∠ACB=90°

∴∠B+∠A=90°

∵CD⊥AB

∴∠ADC=90°

∴∠A+∠ACD=90°

∴∠B=∠ACD

∵∠AEF=∠B

∴∠AEF=∠ACD

∴EF∥CD.

23.证明:∵∠1+∠2=90°(已知)

∴△BDE中,∠E=180°-(∠1+∠2)=90°

∵ DE平分∠BDC,DG平分∠CDF(已知)

∴∠EDG=∠EDC+∠CDG=

∴∠E=∠EDG(等量代换)

∴ BE∥DG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4.证明:如图3

∵HF∥AC

∴∠1=∠C

∵GF∥AB

∴∠B=∠3

∵HF∥AC

∴∠2+∠AGF=180°

∵GF∥AH

∴∠A+∠AGF=180°

∴∠2=∠A

∴∠A+∠B+∠C=∠1+∠2+∠3=180°(等量代换).

25.解:(1)如图,作EG∥AB,FH∥AB

∵AB∥CD

∴EG∥AB∥FH∥CD

∴∠ABF=∠BFH,∠CDF=∠DFH,∠ABE+∠BEG=180°,∠GED+∠CDE=180°∴∠ABE+∠BEG+∠GED+∠CDE=360°

∵∠BED=∠BEG+∠DEG=70°

∴∠ABE+∠CDE=290°

∵∠ABF和∠CDF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ABF +∠CDF =145°

∴∠BFD =∠BFH +∠DFH =145°;

(2)∵∠ABM =13∠ABF ,∠CDM =13

∠CDF ∴∠ABF =3∠ABM ,∠CDF =3∠CDM

∵∠ABE 与∠CDE 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ABE =6∠ABM ,∠CDE =6∠CDM

∴6∠ABM +6∠CDM +∠E =360°

∵∠M =∠ABM +∠CDM

∴6∠M +∠E =360°.

(3)由(2)结论可得

2n ∠ABN +2n ∠CDM +∠E =360°,∠M =∠ABM +∠CDM 解得:∠M =n

2m 360︒-︒. 故答案为:∠M =n 2m 360︒-︒.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 平行线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平行线 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 1、如图,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它们构成的一对角可看成是()。 A.同位角 B.内错角 C.对顶角 D.同旁内角 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对顶角相等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相 等 D.同位角相等 3、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硬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4)∠4+∠5=18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4、某同学在研究传统文化“抖空竹”时有一个发现:他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如图所示:已知,,,则的度数是()

A.38° B.44° C.46° D.56° 5、如图,C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若∠A=60°,∠B=80°,则∠CDE 的度数是( ) A.20° B.30° C.35° D.40° 6、如图,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有() A.2对 B.4对 C.6对 D.8对 7、如图,在条件:①∠5=∠6,②∠7=∠2,③∠3+∠8=180°,④∠3=∠2,⑤∠4+∠1=180°中,能判定a∥b的条件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8、下列抛物线平移后可得到抛物线y=-(x-2)2的是() A.y=-x 2 B.y=x 2-2 C.y=(x-2)2+1 D.y=(2-x)2 9、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就第三条直线上的两个交点而言形成了“三线八角”.为了便于记忆,同学们可仿照图用双手表示“三线八角”(两大拇指代表被截直线,食指代表截线).下列三幅图依次表示() A.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 B.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C.同位角、对顶角、同旁内角 D.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 10、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1=100°,则∠2等于 () A.70° B.80° C.90° D.100° 11、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 A.∠3=∠A B.∠1=∠2 C.∠D=∠DCE D.∠D+∠ACD=180°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练习题及答案(浙教版) 一、选择题 1.如图,4根火柴棒形成象形“口”字,只通过平移火柴棒,原图形能变成的汉字是( ) 2.如图,下列各组角中,互为对顶角的是( ) A.∠1和∠2 B.∠1和∠3 C.∠2和∠4 D.∠2和∠5 3.如图,已知AB⊥BD,BC⊥CD,AD=a,CD=b,则BD的长的取值范围为() A.大于b B.小于a C.大于b且小于a D.无法确定 4.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和∠B是同旁内角 B.∠1和∠C是内错角 C.∠2和∠B是同位角 D.∠3和∠C同旁内角 5.如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D∥BC的是( ) A.∠DAC=∠BCA B.∠DCB+∠ABC=180° C.∠ABD=∠BDC D.∠BAC=∠ACD 6.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c、d的位置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D.没有确定关系 7.长方体的每一对棱相互平行,那么这样的平行棱共有( ) A.9对 B.16对 C.18对 D.以上答案都不对 8.如图,直线a∥b,将一块含30°角(∠BAC=30°)的直角三角尺按图中方式放置,其中A和C两点分别落在直线a和b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 ) A.20° B.30° C.40° D.50° 9.如图,如果AB∥CD,CD∥EF,那么∠BCE等于( ) A.∠1+∠2 B.∠2﹣∠1 C.180°﹣∠2+∠1 D.180°﹣∠1+∠2 10.如图,OA⊥OC,OB⊥OD,4位同学观察图形后分别说了自己的观点: 甲:∠AOB=∠COD;乙:∠BOC+∠AOD=180°; 丙:∠AOB+∠COD=90°;丁: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6个;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则下列结论: ①如果∠2=30°,则有AC∥DE; ②∠BAE+∠CAD=180°; ③如果BC∥AD,则有∠2=45°; ④如果∠CAD=150°,必有∠4=∠C. 其中正确的有()

浙教版2022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平行线平行线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2022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平行线平行线练习 (含答案) 第1章平行线 1.1平行线 知识点1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直线a和b是平行线,记做a∥b,读做“a平行b”.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1)“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段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知识点2平行线的画法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如图1-1-1所示,把三角尺的一边紧靠直线CD,用直尺紧靠三角板尺的另一边,沿直尺推动三角尺,然后过三角尺的一边画直线AB,这时就可画出CD的平行线AB. 图1-1-1 2.如图1-1-2所示,过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它对边的平行线,标出交点,并将平行线用“∥”符号表示出来. 图1-1-2 知识点3平行线的性质 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过直线上一点不能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先在纸上画三角形ABC,再任取一点P,过点P画一条直线与BC 平行,则这样的直线() A.有且只有一条B.有两条 C.不存在D.有一条或不存在 一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材例题变式题在同一平面内,已知直线AB∥EF,直线CD与AB相交于点P,试问直线CD与EF相交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由本题可以得出一个常用的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 那么它必定与其余的直线都相交. 二平面内直线交点个数的探究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1平行线》练习含答案

平行线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若a⊥b,c⊥d,则a与c的关系是() A.平行 B.垂直 C.相交 D.以上都不对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分别是相交、平行、垂直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C.两条直线的铁轨是平行的 D.我们知道,对顶角是相等的,那么反过来,相等的角就是对顶角 3.若P,Q是直线AB外不重合的两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线PQ可能与直线AB垂直 B.直线PQ可能与直线AB平行 C.过点P的直线一定能与直线AB相交 D.过点Q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④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1 B.2 C.3 D.4 5.在同一个平面内,直线a、b相交于点P,a∥c,b与c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 B.相交 C.重合 D.平行或相交 6.如图,在立方体中和AB平行的棱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7.同一平面内,直线l与两条平行线a,b的位置关系是() A.l与a,b平行或相交 B.l可能与a平行,与b相交 C.l与a,b一定都相交 D.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平行用符号表示,直线AB与CD平行,可以记作为. 2.如图,在正方体中,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有. 3.右图的网格纸中,AB∥,AB⊥. 4.给下面的图形归类. 两条直线相交的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有. 三.解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直线EF也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垂直.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一章《平行线》常考题(解析版)

浙江七年级数学下第一章《平行线》常考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到答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3.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本题3分)(2021·浙江嘉兴·七年级期末)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的同旁内角是() A.∠2 B.∠3 C.∠4 D.∠5 【答案】A 【分析】 根据同旁内角的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进行求解. 【详解】 解: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的同旁内角是∠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旁内角的定义,能熟记同旁内角的定义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 2.(本题3分)(2021·浙江杭州·七年级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 B.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答案】A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进行判断. 【详解】

解:A中,若点在直线上,则不可以作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而是与已知直线重合,错误.B、C、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熟练掌握公理、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本题3分)(2021·浙江萧山·七年级期中)如图,下列条件能判断a//b的有() A.∠2=∠4 B.∠1+∠2=180°C.∠1=∠3 D.∠2+∠3=180°【答案】A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解:A.根据∠2=∠4能推出a∥b,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根据∠1+∠2=180°不能推出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1=∠3不能推出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2+∠3=180°不能推出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有: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本题3分)(2021·浙江浙江·七年级期中)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是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设计的(如图).下面四个图案中,可以通过平移图案得到的是() A.B.C.D.

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平行线》单元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平行线》单元综合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A.B.C.D. 2.如图,OA⊥OB,若∠1=55°30′,则∠2的度数是() A.34°B.34°30′C.35°D.35°30′ 3.若点A到直线l的距离为7cm,点B到直线l的距离为3cm,则线段AB的长度为()A.10cm B.4cm C.10cm或4cm D.至少4cm 4.如图所示,同位角共有() A.6对B.8对C.10对D.12对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相等的角叫对顶角; ③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或相交;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⑤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 A.1个B.2个C.3个D.4个 6.下列生活实例中,数学原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从一条河向一个村庄引一条最短的水渠,其中数学原理是: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两个村庄之间修一条最短的公路,其中的数学原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把一个木条固定到墙上需要两颗钉子,其中的数学原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从一个货站向一条高速路修一条最短的公路,其中的数学原理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OAB=∠OCD=90°,∠AOB=60°,∠COD=45°,OM 平分∠AOD,ON平分∠COB,则∠MON的度数为() A.60°B.45°C.65.5°D.52.5° 8.如图,将Rt△ABC沿着点B到点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已知AB=6,HD=2,CF=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12B.15C.18D.24 9.学习平行线性质后,老师给小明出了一道题: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道路平行,则∠C是多少度?请你帮小明求出() A.120°B.130°C.140°D.150°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AB⊥l1,AC⊥l2,则点A到直线l1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11.如图,∠1和∠3是直线和被直线所截而成的角;图中与∠2是同旁内角的角有个.

2022-2023学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平行线》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平行线》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8分) 1.如图,在同一平面内过点M且平行于直线a的直线有() A.0条B.1条C.2条D.无数条 2.下列说法:①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②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⑤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正确的有()个. A.0B.1C.2D.3 3.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放置如图,∠1=40°,则∠2=() A.30°B.40°C.45°D.50° 4.在下列图形中,∠1与∠2是同位角的是() A.B. C.D. 5.如图将周长为9cm的△ABC沿BC边向右平移3cm,得到△DEF,连接AD,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cm. A.17B.15C.13D.12

6.如图,将木条a,b与c钉在一起,∠2=48°,若要使木条a与b平行,则∠1的度数应为() A.142°B.90°C.48°D.42° 7.如图所示,∠AOB的两边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OB=35°,在OB上有一点E,从E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点D反射后,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则∠ODE 的度数是() A.20°B.35°C.110°D.120°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8分) 8.在以下现象中:①用打气筒打气时,气筒里活塞的运动;②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 ③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④随风摆动的旗帜;⑤钟摆的摆动,属于平移现象的有 (只填序号). 9.如图,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BC,所添的条件是. 10.如图,直角三角形DEF是直角三角形ABC沿BC平移得到的,如果AB=8,BE=3,DH=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1.1平行线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1.1 平行线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同一平面内假如两条直线不重合,那么他们() A .平行B.订交C.订交或垂直 D .平行或订交【答案】 D 【分析】依据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地点关系解答即可. 【解答】 解:同一平面内假如两条直线不重合,那么他们平行或订交; 应选: D. 【解题点拨】 本题考察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地点关系,解题的重点是娴熟掌握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地 点关系. 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同旁内角互补B.在同一平面内,若 a⊥b,b⊥c,则 a⊥c C .对顶角相等D.一个角的补角必定是钝角 【答案】 C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判断和性质判断即可. 【解答】 A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故 A 错误; B .在同一平面内,若a⊥b, b⊥c,则 a⊥c,故 B 错误;

C.对顶角相等,故 C 正确; D .一个角的补角不必定是钝角,如钝角的补角是锐角,故 D 错误. 应选 C. 【解题点拨】 本题考察了平行线的判断和性质.娴熟掌握平行线的判断和性质是解答本题的重点. 3.下边说法:⊥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对顶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 到直线的距离,此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 个D.4 个 【答案】 B 【分析】依据垂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得答案. 【解答】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 ⊥对顶角相等 ,正确.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错误.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故⊥错误, 应选: B. 【解题点拨】 本题考察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利用垂线的性质、对顶 角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解题重点. 4.以下命题,此中为真命题的是()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七年级数学平行线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七年级数学平行线同步练习题(含答 案)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同步练习题 (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平行或相交 B.垂直或相交; C.垂直或平行 D.平行、垂直或相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④若a∥b,b∥c,则a与c 不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 ) A.有且只有一条 B.有两条; C.不存在 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行线. 2.若AB∥CD,AB∥EF,则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公共点的个数是________;?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公 共点的个数是_________. 4.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其交点的个数可能为________. 5.直线L同侧有A,B,C三点,若过A,B的直线L1和过B,C的直线L2都与L平行,则A,?B,C 三点________,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训练平台:(每小题12分,共24分) 1.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2.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D ∥BC,P 是AB 的中点,过P 点作AD 的平行线交DC 于Q 点. (1)PQ 与BC 平行吗?为什么? (2)测量PQ 与CQ 的长,DQ 与CQ 是否相等? Q P D C B A 四、提高训练:(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如图所示,a ∥b,a 与c 相交,那么b 与c 相交吗?为什么? c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