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公开课教案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公开课教案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设计

本节“地球演化过程”,是新教材中新加入的内容,之前的旧教材中都没有这部分内容。安排本节课程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从而在宏观上把握地理环境的大背景,更好的理解接下来地质化石的形成等其他相关内容。教材采用图片、数字、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分析出地球的化过程和备个地质年代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地质考古的兴趣。

1.学习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学习了解地质年代表对研究地球历史的意义。

3.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导学案自制PPT

一、导语

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因此我们都觉得地球的存在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但其实,地球能有今天,也是经历过漫长的形成与演变的。那么,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又经历了哪些过程?每个过程又有怎样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地球演化过程的面纱。

二、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

1、思考回答:初生地球有什么特点?

2、【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

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3、学生讨论、回答

4、知识点反馈(投影展示练习题,学生自主完成)

①原始陆地:地球诞生初期,受大量陨石撞击,形成熔岩;陨石减少后,地球冷却,地幔表层冷却形成原始地壳。

②原始大气:地球在冷却过程中,内部气体溢出形成原始大气圈。

③原始海洋:火山喷发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形成厚厚的云层,云层凝结致雨,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带,形成原始海洋。

三、地质年代表1、把握“地层”“化石”“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四个概念。

2、【启发提问】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主回答

3、知识点反馈

①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

②)化石: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③意义: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④地层单位:地质学家们通常根据地层顺序和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把地层划分为若干大小不同的单位,称为地层单位。

⑤地质时代单位:各个地层单位所代表的时间称为地质时代单位。

⑥)地质年代表:按时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

四、地球的演化历史

1、【启发提问】地质年代划分依据是什么?

2、学生讨论,总结,各阶段的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3、师生互动,完成表格

4、知识点反馈

①地壳演化的整体趋势是越来越稳定的。( √ )

②绿色植物是在氧气充足后发展起来的。( × )

③地质史上的气候演化是越来越暖的趋势。( × )

④三叶虫是生活于中生代的动物。( × )

五、反馈训练

1.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B.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

C.一般而言,地层中低级化石在上,高级化石在下

D.通过化石可以确定地质年代

【答案】C

【解析】同一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A对。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B对。一般而言,地层中低级化石在下,高级化石在上,C错。通过化石可以确定地质年代,D对。故选C。

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科学家认为这一类食肉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复原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

2.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该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3.该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A.恐龙 B.爬行类

C.被子植物 D.三叶虫

【答案】2.B3.D

【解析】第2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对。该时期为古生代末期,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第3题,图示时期是古生代末期,选D。

地壳中的矿产资源都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积累下来的,不同的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年代差异很大。下面是地球演化的地质年代:①太古代,②元古代,③古生代,④中生代,⑤新生代。关于矿产资源的形成问题,回答4~5题。

4.铁矿石形成的地质年代主要是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5.煤炭是目前人类的常规能源之一,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植物被掩埋在地下逐渐形成的。主要的成煤期是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答案】4.A5.D

【解析】第4题,铁矿主要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两个古老的地质年代,选A。第5题,古生代的蕨类植物、中生代的裸子植物、新生代的被子植物都是重要的成煤植物,选D。

这节课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确实必要的视频资料辅助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抽象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到位,对各阶段的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把握不够深入。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3

学案3—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和观察,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2.运用地质年代表和地球演化史资料,简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3.运用跨学科知识,概括地球演化的过程特征。 4.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重点 1. 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2. 理解地质年代表的建立条件,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 3. 了解地球演化过程。 难点 1. 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2. 理解地质年代表的建立条件,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 3. 了解地球演化过程。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地球的历史纪录 (一)地层与化石 1、地层: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和叫地层。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后形成的地层居。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地层形成时的。石灰岩主要形成于环境,页岩形成于环境,玄武岩则是的产物。 2、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和。例如,植物的茎、叶,动物的骨骼、牙齿及其活动遗迹等。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和的重要依据。 【探究活动】三叶虫是海洋动物,为何出现在陆地上的岩石中? (二)地质年代表 概念: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叫地质年代;根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编成的时间顺序表,叫地质年代表。 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分别对应地层单位、、等。【探究活动】 结合表1-2-1以及《地质年代表记忆口诀》,熟记并理解地质年代表。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演化过程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重点)2.理解地层与化石研究对地球历史认识的主要作用。(重点) 3.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重难点) 一、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 1.地球的演化历史:约46亿年。 2.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形成 (1)地球诞生之初表面被熔岩所覆盖:地球受到陨石撞击,岩石持续熔化。 (2)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形成。 ①原始地壳:陨石撞击减少,地球逐渐冷却,地幔表层冷却形成原始地壳。 ②原始大气:地球内部的气体溢出形成原始大气圈。 ③原始海洋:火山喷发释放大量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形成厚厚云层,云层凝云致雨,雨水在低洼地带汇聚,形成原始海洋。 二、地质年代表 1.地层和化石 (1)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 (2)化石: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3)研究意义:地层中保存有各种化石,它们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1)地层划分依据:地层顺序和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2)地质年代表

三、地球的演化史 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 (1)海陆演化:岩浆喷溢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剧烈,形成了原始地壳,地表水体分布广泛,陆地面积不大。 (2)大气演化: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大气处于缺氧状态。 (3)地质矿产: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 (4)生物演化: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 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 (1)海陆演化: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 (2)地质矿产:主要是铁矿,中期出现紫红色石英砂岩和赤铁矿。 (3)生物演化:藻类日益繁盛。 (4)大气演化:大气从缺氧状态发展到存在较多游离氧。 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 (1)海陆演化:构造运动使一些地区褶皱隆起,陆地面积扩大,北方形成劳亚古陆,南方形成冈瓦纳古陆。 (2)生物演化 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 ②晚古生代??? 动物:鱼类→两栖类 植物:蕨类植物繁茂 (3)地质矿产:石炭—二叠纪是重要的成煤时代。 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 (1)海陆演化 ①发生了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 ②中国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本形成。 ③劳亚古陆逐渐连续扩大,冈瓦纳古陆解体分离,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公开课教案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设计 本节“地球演化过程”,是新教材中新加入的内容,之前的旧教材中都没有这部分内容。安排本节课程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从而在宏观上把握地理环境的大背景,更好的理解接下来地质化石的形成等其他相关内容。教材采用图片、数字、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分析出地球的化过程和备个地质年代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地质考古的兴趣。 1.学习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学习了解地质年代表对研究地球历史的意义。 3.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导学案自制PPT 一、导语 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因此我们都觉得地球的存在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但其实,地球能有今天,也是经历过漫长的形成与演变的。那么,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又经历了哪些过程?每个过程又有怎样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地球演化过程的面纱。 二、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 1、思考回答:初生地球有什么特点? 2、【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 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3、学生讨论、回答 4、知识点反馈(投影展示练习题,学生自主完成) ①原始陆地:地球诞生初期,受大量陨石撞击,形成熔岩;陨石减少后,地球冷却,地幔表层冷却形成原始地壳。 ②原始大气:地球在冷却过程中,内部气体溢出形成原始大气圈。 ③原始海洋:火山喷发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形成厚厚的云层,云层凝结致雨,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带,形成原始海洋。 三、地质年代表1、把握“地层”“化石”“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四个概念。 2、【启发提问】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作用?

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设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 本节“地球演化”,是新教材中新加入的内容,之前的旧教材中都没有这部分内容。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从而在在宏观上把握地理环境的大背景,更好的理解接下来地质演化、岩石的形成等其他相关内容。教材采用图片、数字、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分析出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各个地质年代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地质考古的兴趣。以及更好的思考地球的生物是如何演化过来的和思考如果改造其他星球,从而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 区域认知: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对地球的整个地质历史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人地协调观:了解各个地质年代的特点,并认识到每个地质年代所形成的矿产、植被和生物演化等对现今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综合思维:利用所学,探究地球的形成过程,思考如何改造其他星球,使其成为另一个地球。 1、重点: (1)了解地层的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2、难点: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多媒体自制教具、岩石标本 【导入新课】 大家都看过风靡世界的《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但在哈蒙德带孙子孙女首次游览时,恐龙发威了。 那么问题来了,电影里面的恐龙是真的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吗?如果是,那存在在地球的那个时期?

他们又是怎么灭绝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地球的历史吧。 【【课前思考】 如果把地球自“诞生”之日至今的演化过程看作24小时的话,那么地球形成于午夜0点。7小时后,早期的单细胞生物出现了。再经过14个小时,单细胞生物进化为简单的软体动物,如水母和蠕虫。21:00以后,更大型的、较复杂的生物在海洋里得以进化。爬行类动物和昆虫类在22:00首次出现。恐龙直到23:00才出现,但到了23:30就已经灭绝了。人类(晚期智人)是在午夜24:00的前1秒出现的。 思考查阅资料,说出地球上上述生物出现的时间大约分别距今多少年。 【板书】一、原始的大气、海洋和陆地。 【教师讲解】早期的地球景象有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气。后来,地表冷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所有这个行星的旧貌都已了无痕迹。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的月球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线索,描绘出这颗星球的起源。随着地球的童年岁月逐渐清晰,它曾经有过的罕见景观也日渐明朗,在今日地球条件最严酷的一些地方,仍能找到那些与古老地球神似的景象。 地球临产的阵痛开始于46亿年前。那时,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岩石和冰块颗粒相互碰撞融合,滚雪球般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在猛烈的连环冲撞中,这些团块撞在一起构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婴儿期的地球。在混乱中,另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了我们的行星,所挟的能量相当于数万亿颗原子弹,足以把地球熔透。大部分撞上地球的物体都被撞击所形成的岩浆深海吞噬,不过,这次撞击也把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汽化岩石抛上了轨道。这些撞击物的残骸迅速聚合成一个球,从此以后,月球就用空洞的眼神瞪视着地球历史的开展。 【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水圈是怎样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大约在47亿年前,宇宙中尘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当时的空气中不含有氧气,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气体)、氮气。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断有宇宙中的尘埃及小的星体撞击,体积不断增大。而且撞击时能量聚集,温度不断上升,最终融化为液体。 不久,星体撞击的次数减少,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形成地壳。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内部的岩浆不断喷涌,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为水,从而形成海洋。 【转折过渡】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案-中图版必 修第一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水平1:通过影像、化石等资料了解 地层与化石,初步认识地球演化历 程。 水平2:对比研究地层和化石,分析 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水平3:能够根据图表资料全面分析 地球的演化历程。 水平4:分析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 性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地球生命的起 源与发展的规律。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生命演化与地 理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的必然性。 综合思维:通过资料归纳、分析地球 的演化历程,分析地球环境演化与生 命起源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通过化石、地层等资料 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调查学校所在 地地质环境。 一、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 1.概述: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0146亿年的时间。 2.地理环境 (1)地表岩石:不断受到□02陨石撞击,岩石持续□03熔化,地球表面被□ 04赤红的熔岩所覆盖。 (2)地壳活动:地幔表层冷却形成原始的□ 05地壳;炽热岩浆喷涌出来,形成□06火山。 (3)地表温度:陨石撞击减少,地球逐渐冷却;云层不断凝结致雨向地表倾泻,地球表面温度□07逐步降低。 (4)原始大气:火山喷发时释放大量水蒸气、□ 08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形成厚厚的云层。 (5)原始海洋:降落到地表的雨水汇聚到□ 09低洼地带,原始海洋开始形成。 1.判断正误。 (1)早期地球因陨石撞击而破碎。(×) (2)地球诞生之初,表面全是海洋。(×) 2.早期地球温度下降的原因是( ) ①陨石撞击减少②日地距离增大③降水倾泄④火山不再喷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C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3.3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教案高二地理教案

地表形态的变化 知识要求: 1、使学生知道内力作用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内力作用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演化 的,重点掌握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成因和构造特点及其 应用。 3、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能力要求: 1、通过对内力作用和山岳地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通过自学程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 2、使学生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复杂的、永恒的,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让学生懂得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山岳地貌形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褶皱山、断块山的构造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辅导法、举例法、电化教学

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即地貌。(同时播放幻灯片1-7: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和缓起伏的大兴安岭,地势陡峭的华山,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长白山天池。)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呢?(如:那不勒斯海岸、台湾海峡、喜马拉雅、广州的海陆变迁。)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呢?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包括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改变局部地区的地表形态,作用力相当较小,如愚公移山、修筑梯田、填海造陆。) 1、地质作用的概念: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不断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分类: ①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太阳辐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中图版高一第一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 基础巩固 1.裸子植物大发展时代是( ) A.太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 A.鸟类和哺乳动物 B.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C.鱼类和两栖类 D.爬行动物和鸟类 ,后来出现了鸟类。 3.下列有关地球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古生代时,环太平洋沿海地区形成高大山系 B.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代 C.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 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的演化 ,其成为当时重要的造煤植物。中生代特别是侏罗纪是石炭—二叠纪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造煤时代。 读下图,完成第4~5题。

4.图示中的植物是( ) A.珊瑚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5.关于图示时代地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形成劳亚古陆 B.北方有冈瓦纳古陆 C.泥盆—二叠纪发生海西运动 D.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 4题,图示中的植物是蕨类植物。第5题,蕨类植物繁盛的时代是古生代。古生代时,经过泥盆—二叠纪的海西运动,北方形成劳亚古陆,南方有冈瓦纳古陆。中生代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 5.C 6.关于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C.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级 D.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级。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生代(距今约2.5217亿~0.66亿年)是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中生代可 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 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习题-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含解析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1.地质学家认为,在二叠纪,南极洲作为联合古陆的一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能支持该观点的有力证据是该大洲() A.埋藏有深厚的岩盐 B.有大量的海洋动物化石 C.有面积广大的珊瑚礁石 D.有储量丰富的煤田 答案:D 解析:南极洲有储量丰富的煤田,说明历史上植物曾经非常繁盛。 2012年1月9日,延庆千家店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内,发现了大批珍贵的、距今约1.4亿至1.5亿年前的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据此完成2~3题。 2.恐龙极度繁盛的时代是()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3.根据恐龙足迹化石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干旱环境 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 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 答案:2.D 3.B 解析:中生代恐龙极度繁盛;恐龙足迹化石的形成首先应是在潮湿的环境留下脚印;另外,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地势低洼处易发生沉积。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根据图中化石,生物在这一阶段的演化过程是() 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 答案:4.C 5.B 解析:第4题,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该地质年代还有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所以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含三叶虫和鱼类化石的地层。第5题,读图即可得出,B项正确。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完成6~7题。 6.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为() A.古生代地层 B.中生代地层 C.新生代地层 D.太古代地层 7.石炭—二叠纪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异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6.B7.C 解析:第6题,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为中生代地层。第7题,煤炭是地质历史上的森林埋藏到地下,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巩固练习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 演化过程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读下图漂移的大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质时代的名称与相应的代表各时期海陆分布的数字对应正确的是() A.新生代—③B.白垩纪—③C.侏罗纪—③D.三叠纪—③ 2.人类出现的时期是() A.③B.③C.③D.③ 3.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地球历史悠久,距今大约有46亿年。尽管时间久远,人类还是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间接地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化石和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B.任何地层都有化石的分布 C.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D.种类相同的化石一定在同一地层里 5.奥陶纪地层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化石有() ③恐龙③鱼类③藻类③裸子植物

A.③③B.③③C.③③D.③③ 6.在我国山西某产煤区,发现煤层里有苏铁等粗大树干的化石,推测该煤层形成时的环境是()A.湿热的森林地区B.温暖的浅海地区 C.干旱的森林环境D.干冷的陆地环境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C.甲化石—新生代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8.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A.藻类化石—重要的成矿时期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中华震旦角石多产于我国三峡地区,是距今约4.5亿年的一种典型“标准化石”(指能够或可能用以确定其产出地层时代或阐明其生活环境的化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中华震旦角石所在地层形成于()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10.中华震旦角石所在地层形成时期是()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4地球的演化过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演化过程 [合格·过关练] 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B.不同年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 C.结构简单的生物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D.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其形成的地质年代 2.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发展史,主要依据的是( ) A.对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量 B.当时的海陆分布状况 C.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 D.对各地地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的研究 解析:1.C 2.C 第1题,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故地层形成越早,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一般越早形成的地层越靠下,但若受到内力作用的影响,较早形成的地层也可能分布在地层表面,故结构简单的生物化石不一定在地层深处,C项错误。第2题,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发展史,需要了解地层和化石,一般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且其中所含的化石就是该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由于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可以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得出该地层形成的大致时间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以及生物的发展演变。故选C。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3~5 题。 3.该地质时期是指( ) A.古生代B.中生代

C.新生代D.第四纪 4.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5.该地质时期( ) A.联合古陆形成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解析:3.B 4.C 5.C 第3题,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图,图中有数量众多的恐龙和高大植物,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第4题,结合图示可知恐龙数量众多,而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第5题,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B.鸟类 C.两栖类D.鱼类 7.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元古宙 C.中生代D.新生代 8.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 C.藻菌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 解析:6.D 7.C 8.B 第6题,由图可知,四个选项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D项正确;爬行类、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A、C项错误;鸟类出现最

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演化过程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三节 【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 (知识点1:如何识别地层和化石。知识点2:地球的演化史)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2020年辽宁大连检测)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2.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最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第2题,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知识点1、2](2020年北京丰台区检测)下图为部分地质年代表。读图,完成第3~4题。 3.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地层B.古生代中期地层 C.古生代后期地层D.中生代中期地层 4.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恐龙B.爬行类 C.被子植物D.三叶虫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地层。第4题,恐龙、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到中生代,被子植物主要出现在新生代,所以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三叶虫。 (2021年福建建瓯期中)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据此完成第5~6题。 5.按由老到新出现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6.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 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植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项错误;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三叶虫→鱼类→恐龙,B项正确;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C项错误;动物的进化顺序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项错误。第6题,地球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其发生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中生代末期,恐龙从地球上消失,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C项正确。 [知识点2](2020年湖北省荆州中学检测)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第7~8题。 7.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B.鸟类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3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后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中图版高中必修1地

地球的演化过程 一、选择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1~3题。 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A )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另外脊椎动物中的早期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是古生代的生物,所以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含三叶虫和鱼类化石的地层。 2.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B ) 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 解析: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史。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早期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3.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D.元古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解析: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属的化石群,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属中生代,三叶虫化石所在的地层属古生代。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属于古生代晚期或中生代地层的是( B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首先看图,明确图中化石存在的地质年代。如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的为古生代晚期或中生代地层。 5.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C )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川广布 解析:煤炭是地质史上的森林埋藏到地下,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读图回答6~7题。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 [基础过关]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完成1~3题。 1.鱼类出现的时期是( ) A.寒武纪B.志留纪 C.泥盆纪D.侏罗纪 2.从海洋中的水生生物中演化成两栖类生物的时间段是() A.太古代B.元古代 C.古生代D.中生代 3.盛极一时的恐龙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解析:第1题,鱼类是海洋中的脊椎动物,出现在古生代的志留纪,选B。第2题,两栖类是在海洋环境越来越差、陆地面积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部分生物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的新环境,被迫向陆地发展,从“鱼类时代"后的泥盆—二叠纪演化为两栖类,泥盆-二叠纪属于古生代,选C.第3题,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白垩纪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 答案:1.B 2。C 3.B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示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5.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解析:第4题,动物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第5题,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答案:4.B 5.C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完成6~7题. 6.鱼类出现在() A.太古代B.元古代 C.古生代D.中生代 7.三叶虫形成于寒武纪,灭绝于二叠纪.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形成于() A.古生代B.元古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解析:第6题,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的志留纪。第7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生活的地质年代从寒武纪到二叠纪,对应的是整个古生代,选A。 答案:6。C 7。A 8.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A.生物进化B.环境污染 C.环境变迁D.海洋消失 解析: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变迁,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C对。生物进化、环境污染是逐渐变化的,不会导致生物突然灭绝,A、B错。海洋从来也没有消失过,D错。 答案:C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脊椎动物演化成脊椎动物与环境没有关系 B.蓝绿藻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C.大气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 D.地理环境转向有氧环境,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 解析: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A错。蓝绿藻是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功能,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对地理环境影响巨大,B错。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是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C错.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D对。 答案:D [能力提升]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0~12题.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学案设计-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 2.理解地层与化石研究对地球历史认识的主要作用。 3.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 (2)理解地层与化石研究对地球历史认识的主要作用。 2.难点: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过程】 思考: 根据电影《侏罗纪公园》回答下列问题: 1.恐龙真的在地球存在过吗? 2.如果是,恐龙存在地球哪个时期? 3.这部电影为什么叫侏罗纪公园? 探索:感受地球上生物的演化过程 如果把地球自“诞生”之日至今的演化过程看作24小时的话,那么地球形成于午夜0点。7小时后,早期的单细胞生物出现了。再经过14个小时,单细胞生物进化为简单的软体动物,如水母和蠕虫。21:00以后,更大型的、较复杂的生物在海洋里得以进化。爬行类动物和昆虫类在22:00首次出现。恐龙直到23:00才出现,但到了23:30就已经灭绝了。人类(晚期智人)是在午夜24:00的前1秒出现的。 思考查阅资料,说出地球上上述生物出现的时间大约分别距今多少年。 一、原始的大气、海洋和陆地 1.地球的历史:约有年。 2.原始大气的来源:。 二、地层与地质年代表 1.地层 含义:具有的层状岩石。

含义: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 3.研究意义: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三、地球的演化历程 1.太古代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亿年,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主要由,缺乏。 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生物。 ③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时期。 2.元古代 (1)时间:距今亿年~亿年 (2)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环境演变为环境。 ②地质矿产:地层中开始出现岩和层。 3.古生代 (1)时间:距今亿年~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剧烈,形成。 ②生物演化:海洋动物时代,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陆上低等植物裸子植物出现、植物繁盛 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期。 4.中生代 (1)时间:距今至今,分为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环太平洋地带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 ②生物演化→中生代又被称为“植物时代”。中生代也被称为“时代其中最占优势的一类就是。 ③地质矿产:中生生代是重要的期。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 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观察化石标本,推测地质年代和古地理环境,培养 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2.结合地球的演化历史,从大尺度区域科学认识地球 上的海陆变迁。【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说明地球与生命的演 化过程。【综合思维】 4.通过地质史上的生物灭绝,认识保护濒危动植物的 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 1.地球历史: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6亿年。 2.陆地形成:陨石撞击不断减少,地球逐渐冷却。地幔表层冷却形成原始地壳。 3.原始大气圈形成:地球内部的气体溢出形成原始的大气圈。火山喷发时释放出大量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形成厚厚的云层。 4.原始海洋形成:云层凝结致雨,地表温度降低,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带,形成原始海洋。 知识清单二地质年代表 1.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 2.化石: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3.地层单位:根据地层顺序和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把地层划分为若干大小不同的单位。 4.地质时代单位:各个地层单位所代表的时间。 一般越向下形成时间越早 5.地质年代表:按时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编年。 知识清单三地球的演化史

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 (1)海陆变迁:地表水体分布广泛,陆地面积不大。 (2)矿产:地质历史上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 (3)生命演化:早期没有生命现象;后期出现原始的生命,主要为原始细菌和蓝绿藻类。 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 (1)海陆变迁:末期已形成许多稳定的古陆地。 (2)矿产:地层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主要是铁矿。 (3)生命演化:藻类日益繁盛,释放氧气。 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 (1)海陆变迁: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北方形成劳亚古陆,南方形成冈瓦纳古陆。 (2)生命演化 ①早古生代:海洋中慢慢出现较高级的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②志留纪→泥盆纪→二叠纪:鱼类时代→两栖类。 ③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形成广阔森林——造煤植物。 4.新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 (1)海陆变迁:燕山运动形成中国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劳亚古陆逐渐连接,面积扩大,冈瓦纳古陆解体分离,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 (2)矿产:地层中含有多种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石膏、岩盐等非金属矿产和铁、钨、锡等金属矿产。 (3)生命演化 ①植物:蕨类植物逐渐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如松柏、苏铁、银杏等。 ②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极度繁盛——爬行动物时代。 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 (1)海陆变迁:喜马拉雅运动,形成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 (2)矿产:地层中含有煤、油页岩、石油、石膏和岩盐等矿产。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演化过程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观察地层和化石,分析地层和 化石的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 2.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变迁。(区域认知) 3.了解地球每个演化阶段地壳运动特点、生物演化 特征和成矿规律,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说明地壳与生命的演化过 程。(综合思维) 4.通过地质史上的生物灭绝事件,认识保护濒危动 植物的重要性,了解人类出现的过程,说明人与自 然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1.什么是化石?其作用 是什么? 2.地球演化史可分为哪 几个代? 3.说出地球上生物的演 化过程? 4.地球上有哪两大成煤 时期? 一、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 1.地球的诞生 (1)时间:形成于46亿年前。 (2)特点:地球上大部分的岩石处于熔融状态。 2.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形成 (1)地壳的形成:随着陨石撞击的不断减少,地球逐渐冷却。地球表层冷却形成了原始的地壳。 (2)原始大气的形成:地球内部的气体溢出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圈。 (3)原始海洋的形成:火山喷发时释放出大量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形成厚厚的云层。云层不断凝结致雨向地表倾泻,地表的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带,原始海洋开始形成。 [图表点拨]教材P19图1-3-2,该图展示出: (1)地球早期火山喷发频繁,地球温度很高。 (2)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天空中烟雾密布。 (3)地球内部的气体逸出形成原始大气圈,水蒸气凝结形成降水,在低洼地带集聚形成原始海洋。 [提示]来自地球内部。 二、地质年代表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含答案)

第3课 地球的历史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理解地层的概念和沉积岩的形成 2.理解化石的形成及其意义 3.了解地质年代表,能简单描述地球的演化历史 知识点01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一)化石 1、地层的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在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3、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二)地质年代表 1、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冥古 太古 元古 显生宙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3,科学家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即学即练1】确定地层时代和顺序的依据是() A.地层的新老关系 B.地层层理 C.地层中所含化石 D.地层上下排列 【答案】C 【详解】 地层一般是由上而下越来越古老,但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有可能出现特殊情况,因此地层排列的顺序不一定是当初形成的时间顺序,而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因此地层中生物的化石是确定地层时代的最可靠的依据。 知识点02 地球的演化历程 (一)前寒武纪 1、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前的漫长时期,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3、冥古宙时期,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4、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蓝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5、元古宙时,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6、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二)古生代 1、古生代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2、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3、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有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到了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

高中地理精品资源地球的演化过程 知识点训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2022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训练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共17题) 1.据科学家考证,辽宁北票发掘的“辽宁古果”是被子植物的果枝化石(如图),生存年代为距今1亿4500万年的中生代,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被子植物。据此推测,在“辽宁古果”存在的年代() A.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B.陆地爬行动物盛行 C.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D.海陆格局多次变迁 2.人类出现于()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宙 D.太古宙 3.科研人员在南极洲发现了煤矿,可推测地质时期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森林广布 B.温暖浅海 C.风沙肆虐 D.冰川广布 4.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 干燥,冷热多变 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 湿润,森林茂密 D. 寒冷,冰雪广布 5.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A. 元古代 B. 太古代 C. 古生代寒武纪 D. 中生代侏罗纪 6.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蕨类植物时代②被子植物时代③裸子植物时代④海生藻类时代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③→② 7.为提高首都环境质量,北京市密云区首云,建昌,威客等铁矿于2019年全部关停。铁,金,镍,铬等矿藏大量出现的地层主要是下列哪一年代的地层()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8.大量的铁、金、镍、铬等金属出现的地层往往是()

A. 前寒武纪地层 B. 古生代地层 C. 中生代地层 D. 新生代地层 9.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读图,鹦鹉螺() ①出现在早古生代②出现在晚古生代③属于无脊椎动物④属于脊椎动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动物从海洋向大陆发展,该地质年代是() A. 早古生代 B. 晚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11.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的主要途径。下列岩层最适合研究地质年代的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2.原始鱼类出现在() A. 元古代 B. 古生代中期 C. 古生代后期 D. 中生代中期 13.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A. 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 B. 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 C. 地层顺序和化石结构的复杂程度 D. 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 14.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5.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