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

必修一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初稿)

1.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的层次)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4.显微镜观察的几种细胞应有代表性,一般包括以下类别,真菌(如酵母菌)细胞、低等植物(如水

绵等丝状绿藻)细胞、高等植物(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上皮细胞),以便观察后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这些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形态有差异,原因可能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5.发菜、念珠藻、蓝球藻、颤藻都属于蓝藻。

6.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7.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8.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一、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

物所构成。二、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三、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9.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10.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

先前存在的细胞”。

11.1990年,科学家发现人体生殖道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12.在同一个由多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由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化。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是多种多样

的。

13.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

有Fe、Mn、Zn、Cu、B、Mo等(铁猛碰新木桶),C、H、O、N的含量最多,其中碳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14.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就是蛋白质,无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15.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9种,比成人多的一种是组氨酸),叫必需氨基酸。

16.由于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

白质分子有结构是极其多样的。其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结构蛋白、运输载体、信息传递、酶的催化、免疫功能。

17.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18.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

者。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存储能物质,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9.常见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它们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物质。

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20.核酸是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重要的

作用。

21.甲基绿可以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22.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中。

23.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用时要现配。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4.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24。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为碳链,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25.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26.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7.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28.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C、H、O、N等化学元素在细胞内含量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糖类和脂肪提供了生命活动的全面能源,水和无机盐与其他物质一道,共同承担起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

29.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30.细胞涨破后,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得到较纯的细胞膜。提取细胞膜最常用的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它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

3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动物细胞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2.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胞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33.细胞膜的功能:一、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4.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35.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而原核生物细胞壁的成份主要是肽聚糖,真核生物细胞壁的成份主要是几丁质。

36.将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37.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8.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39.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0.高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41.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42.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43.液泡内有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保持坚挺。

44.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5.科学家发现有40种以上的疾病是由于溶酶体内缺乏某种酶产生的,如工矿企业常见的职业病—硅肺。

46.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使之呈蓝绿色(配制方法是将健那绿溶解于生理盐水中)。

48.分泌蛋白最初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肽链,进入内质网加工,内质网可以“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与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形成包裹着蛋白

质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49.生物膜的作用: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50.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有的细胞的细胞核还不只一个。

5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2.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53.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有边界,有系统内各组分的分工合作,有控制中心起调控作用。

54.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55.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56.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57.1954年罗伯特森大胆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暗层是蛋白质分子。

58.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有的横跨整个磷

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59.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60.除了水、氧、二氧化碳外,甘油、乙醇、苯等物质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61.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分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

62.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

6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64.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65.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013。

66.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67.唾液的PH为6.2~7.4,胃液PH为0.9~1.5。

68.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0C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0C之间;细菌和真菌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差别较大,有的酶最适温度可高达700C。

69.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大4.5~6.5之间。

70.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0C左右代表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0C~40C)下保存。

71.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P代表磷酸基团,~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ATP的结构简式;A-P~P~P。

72.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73.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供能。

74.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

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因此,可以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75.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

76.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77.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78.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79.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肌细胞内的肌质网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

80.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81.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释放2870KJ能量,其中只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82.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

83.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8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5.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86.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87.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88.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89.每个基粒上都含有两个以上的类囊体,多者可达100个以上。

9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但是,他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

91.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在淀粉。

92.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93.农业生产上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的措施有:控制光照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CO2浓度等。

94.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即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事实上,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95.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96.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一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一般来说,细胞核中的DNA 是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的。

97.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98.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99.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100.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101.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

102.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103.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104.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05.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叫干细胞。

106.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107.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108.衰老的细胞特征:水分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活性降低,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109.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110.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111.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112.癌细胞特征: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113.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114.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高中生物必修一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工作总结 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 (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

高中生物结论性语句(新课标)

高中生物新课标结论性语句 《必修1》必记知识归纳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蓝藻出现以后,使得有氧呼吸生物得以发生,氧形成臭氧,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在登陆。 3、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科学家根据细胞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5、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6、动物性食物中氨基酸的含量一般较植物高。 7、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8、核酸是细胞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9、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10、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11、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亲水性物质的亲水能力为蛋白质> 淀粉>纤维素。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12、血钙过低,会出现抽搐;血钙过高,会出现肌无力。 13、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注意其修正过程――课本阅读容) 14、细胞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5、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6、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7.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8、生物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 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9、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蛋白质,进入质网腔后,还经过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因、二硫键等,成为较成熟蛋白质, 由质网形成具膜小泡,包着蛋白质转到高尔基体腔,做进一步复杂加工,得到成熟蛋白质再形成小泡,运输到细胞膜,与之融合,再将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20、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和遗传。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和遗 传的基本单位。 2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2.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3、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4、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糖类和蛋白质)。 25、细胞能够生成ATP的结构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26、细胞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单层膜的结构有:细胞膜、质网、高尔基体、液泡膜、溶 酶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 2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 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8、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 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29、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利用质壁分 离和复原实验不仅可以判断细胞的死活,初步测定细胞液的浓度,还能作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30、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这种 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31、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 叫做主动运输。 32、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 3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统称为活化能。 34、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 35、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6、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docx

高中生物水平测试复习题必修一32、叶绿体的内部有巨大的膜表面。() 33、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一.判断题34、自养生物是专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1、人的各种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因此,细胞不可能是35、 ATP能够及时转化成 ADP,这有效地保证了细胞内能量的供应。()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6、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是细胞内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37、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 3、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38、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4、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 H、 O、 N 等 20 多种,其中 C 是最基本的元素。()39、细胞凋亡是游戏包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5、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主要化合物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在活细胞中并不重要。()40、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6、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41、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 7、两个氨基酸是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42、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8、DNA 和 RNA 都能携带遗传信息。()43、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9、DNA 和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44、细胞都会衰老凋亡。() 10、 DNA 只分布在细胞核内, RNA 只分布在细胞质中。()二.选择题 11、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1、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12、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都含有纤维素。()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13、组成细胞的元素同样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14、细胞中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15、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质C、有无核膜D、有无细胞膜 16、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功能的重要体现者。()3、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17、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仅存在于细胞核中。()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遗传物质 18、脂质中的胆固醇是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4、细胞学说揭示了:() 19、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0、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21、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5、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 22、细胞内各种细胞器之间各司其职,互不联系。()主要说明:() 23、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4、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C、生物来源于非生物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25、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氨基酸的是:() 26、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 A.NH 2— CH 2— COOH B.NH 2— CH2—CH 2OH 27、只有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能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28、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29、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 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30、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7、胰岛素分子有A、 B 两条肽链, A 链有 21 个氨基酸, B 链有 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 31、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的数目是:()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 结全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2.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 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2.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常见的细菌有: 乳酸菌,大肠杆菌,根瘤菌,霍乱杆菌,炭疽杆菌. 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 二: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 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成砖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ml NaOH ml CuSO 4 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ml NaOH ml CuSO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成紫色反应。 4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 1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6、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1 所示。 图一图二 图1 图2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之 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如图2所示。 (3)pH值对酶促反应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加快,达到最 大值后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下降。反应速率最大时的pH值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值。如图3所示。 图三图四 图3 图4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使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如图4所示。

8、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分析:1号与2号比较自变量为水浴加热,1号与3号、4号比较自变量为3号加入三氯化铁、4号加入肝脏研磨液(即催化剂种类) (2)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3)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 结果造成影响)。 (4)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2、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3、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4、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5、ATP的功能:(1)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即直接能源)

高中生物课本黑体字+结论性语句总结

高中生物课本黑体字+结论性语句总结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具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5.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6.细胞与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7.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8.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功能有:结构蛋白、催化作用(酶)、运输载体、调节(激素)、免疫(抗体)等。 9.核酸是由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连接而成的长链,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分DNA和RNA两种。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T、G、C。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U、G、C。 10.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人和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11.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 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13.一般地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万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和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14.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5.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骨架,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作用是相对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6.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17.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18.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1.1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1.2 1.B。`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即真核细胞有核 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拟核的结构比细胞核要简单。 它们的区别里包含着共性:细胞核和拟核的共同点是都有遗传物质DNA,体现了彼此之间在生物进化上的联系。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1.×。 2.×。 3.√。选择题 1.C。 2.D。 3.B。 画概念图:3个问号分别表示的连接词是:不具有、具有、具有。 2.1 1.(1);(2)√。 3.B。 2.2 1.(1)√;(2)√。 2.A。 3.B。 拓展题提示: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和心肌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都不同,它们的功能也不相同。 2.3 1.(1)√;(2)√;(3)√ 2.C。 3.C。 2.4 1.(1)√;(2)√。 2.C。 3.C。 4.C。 5.C。 2.5 1.C。 2.A。 3.D。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1.√。 2.×。 3.×。 4.√。 5.×。 6.×。 选择题:1.A。 2.B。 3.D。 4.A。 二、自由水,结合水,自由水。 3.1 1.C。 2.A。 3.C。 3.2 1.图1中,注字的“内质网”应是“高 尔基体”,“高尔基体”应是“内质网”。染 色质的注字指示线位置有误。中心体还应包括 指示线下方的中心粒。 图2中,注字的“核仁”应是“叶绿体”,“叶 绿体”应是“线粒体”,“核糖体”应是“中 心体”。 2.C。 3.B。 4.C。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细胞与分子》知识点总结 柏玲 第一部分,细胞的成分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同时又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也要寄生在细胞中才能生存)。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生态系统 (多细胞动物)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最小的生命系统,病毒,分子,原子都不是生命系统)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无“组织“,无”器官“,无”系统” 植物:则无“系统”这一层次,只有多细胞动物才有完整的生命层次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细胞的多样性:表现多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神经细胞,红细胞,肌肉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基因有选择的表达。 细胞的统一性:细胞虽然结构和功能不同,但都具有细胞质,细胞膜,及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茹,木耳,酵母菌霉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生物原核生物:细菌,蓝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颤藻)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靠寄生生活,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分为DNA,和RNA病毒DNA病毒:噬菌体RNA病毒:HIV,SARS,烟草花叶病毒 (2)细菌:凡是有形状词在菌字前的都是细胞(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衣原体,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放线菌,醏酸菌,乳酸菌,立克次氏体等。 (3)蓝藻:自养生物,属生产者,含藻蓝素及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4)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对比区别 (5)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内容 主要创立者:施来登,施旺, 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内容中的考点:(蓝色字为常考之处)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生物)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独立)

高中必修一生物课本答案

第一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问题探讨 1.从图中至少可以看出5种细胞,它们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提示: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大全总结

新课标地区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 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2 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 1 和第4 步) 1 .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 . 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要点:1.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1 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 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与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与核酸 4.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 的NaOH 乙液:0.05g/ml 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汇总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 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3、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生物必修一总结

第1章 走进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最基本)->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最大) 种群: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种群 群落: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的是群落(多种生物)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多种生物+无机环境)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在转动到高倍镜下后,不得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与高倍镜的对比 3、显微镜下的像是实际图像旋转180°后的结果;如果物体在左下角,把物体挪到视野中央,需要向左下角移动。 4、目镜放大倍数大的短,物镜放大倍数大的长。(镜片越靠近载玻片,放大倍数越高)放大5倍,指的是直径放大5倍,面积放大25倍。 二、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差别: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为拟核。 2、蓝藻种类:发菜、蓝球藻、念珠藻、颤藻 细菌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多以形状命名) 3、蓝藻含有藻蓝素与叶绿素(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类型为自养;细菌大多数种类营腐生或者寄生生活,营养类型为异养,特例 物象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硝化细菌营养类型为自养。 4、以学生物类型的分类 注意:衣藻、酵母菌为真核生物 三、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学说的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能够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注意点:①未提到细胞的结构为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②细胞学说中的第三点,之后被更正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结论性语句

高中生物结论性语句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大约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其基本元素为C、H、O、N,基本单位是约20种氨基酸(2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从而依次连接为肽链)。蛋白质分子结构上具有多样性(由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空间结构不同),决定了其功能上的多样性(如:结构物质,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所以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 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细胞膜外表还有糖被)和功能(物质交换,如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等;细胞识别;分泌,内吞和外排;排泄;免疫等)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在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水,无机盐离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其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7.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糖蛋白。 18.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19. 线粒体有双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含少量的DNA和RNA,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主要进行第二、第三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