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设计:

一、实物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件出示)像药盒、牙膏盒、鞋盒、酒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起你的长方体说说它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边说边指)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你们愿不愿意亲手试一试。

生:愿意。师:好,赶快动手吧!生:(动手剪)师:同桌的可以互相合作。生:……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生:我发现正方体展开后6个正方形大小相等。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来剪一剪。(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在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谁也来帮老师在黑板上标明。生:我是用(上×2+前×2+左×2)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生:我是用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动手总结出了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好办法。

三、结合实际,灵活应用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现在我们就带着我们研究成果走进我们生活中的小问题。

(课件出示)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生:老师,这里没有量出长、宽、高是多少?

师:对,要求每个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宽、高。

(出示长0.7m,宽0.5m,高0.4m)

师:你现在能计算吗?

生:能。

生:列式。

2、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dm,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生:1.2×1.2×6=8.64(dm2)

师:请你给大家分享下你的思路。

四、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米?

生:3×3×6=54(dm2)

生:3×3×5=45(dm2)

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鱼缸上面没有盖,也就是少了1个面,乘5是对的,以后要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五、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生:我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上台演示(生标完后,课件演示)

师:(指着黑板上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的表面积)

2、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求法。

师:说得太好了,那怎样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生:可以测量长、宽,再计算。

师:请你们计算出你展开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小组合作,赶快行动吧!生:测量、记录、计算。

(做完后,生汇报)

生:我把6个面的长、宽量出来,再把6个面的面积相加。

生:我们只量3个面的长、宽,把3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再乘2。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只需要一个面的长、宽,用一个面的面积乘6就可以了。生:我是用(上×2+前×2+左×2)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我是用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动手总结出了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好办法。

三、结合实际,灵活应用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现在我们就带着我们研究成果走进我们生活中的小问题。

(课件出示)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生:老师,这里没有量出长、宽、高是多少?

师:对,要求每个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宽、高。

(出示长0.7m,宽0.5m,高0.4m)

师:你现在能计算吗?

生:能。

生:列式。

2、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dm,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生:1.2×1.2×6=8.64(dm2)

师:请你给大家分享下你的思路。

四、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米?

生:3×3×6=54(dm2)

生:3×3×5=45(dm2)

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鱼缸上面没有盖,也就是少了1个面,乘5是对的,以后要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五、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生:我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计算表面积也要联系实际,不是全算6个面。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长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表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设计: 一、实物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件出示)像药盒、牙膏盒、鞋盒、酒盒等,工人

师傅在制作这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起你的长方体说说它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边说边指)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你们愿不愿意亲手试一试。 生:愿意。师:好,赶快动手吧!生:(动手剪)师:同桌的可以互相合作。生:……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原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生:我发现正方体展开后6个正方形大小相等。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剪一剪。(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在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谁也帮老师在黑板上标明。生:我是用(上×2+前×2+左×2)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我是用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动手总结出了计算长方体、正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 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 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对面有相同的梁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建立表面积概念。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观察对比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运用公式实际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探究。 2、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中长×宽,长×高,宽×高呈现后,能够清晰的知道它们分别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 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桔子、长方体展开图、课件 教学研究过程: 一、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表象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它的12条棱都相等……) 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建立表面积概念,认识表面积 {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么? 2、生交流:什么是表面积? 怎样求表面积? 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 ······· 3、师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 生摸一摸,说一说。 4、师: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那正方体呢? 5、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三、探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师:我们知道什么是表面积,如何来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小组内两两合作,把你如何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思路与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师在小组间巡视)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长方体展开图中每个面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展开图,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资源: 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以前学过和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想用彩纸把这两个立体图形包装起来,但是不知道至少要用

多大的彩纸,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把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和算出来,就是至少要用的彩纸) 2、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1)如果我们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请你闭上眼睛想象。 (2)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展开图是这样的,(课件出法展开图),和你想的一们吗? (3)请同学们用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出6个面。一个同学上黑板上标注。 (4)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上、下面的面积相等;左右面的面积相等;前、后面的面积相等地。)底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中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前面呢?后面呢? (5)如果长方体中的长宽高分别是8米、5米、2米,上面和下面的面积怎么算?5乘2算的是哪个面的面积?8乘2呢? 2、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现在你会算包装这个长方体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彩纸了吗? (2)汇报: 六个面加起来;相对的面只算一个再乘2;(长×宽+长×高+宽×高)×2;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总结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通过研究我们发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面有关,其实就是和它的长、宽、高关,我们要找准每个面的长和宽,才不会出错。 其实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很重要,你知道为什么吗?(不规则的物体) 3、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会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吗?怎么求?

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冀教2011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东和小学陈春森 教学内容:冀教2011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知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在自主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媒体: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可展开)、投影片。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体各个面的()相等; 3、这是一个(),它的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4、这是 一个(),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 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 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一)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0 4 6 6 6 6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物体所占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引入例5,怎样求制作了一个长方体礼品盒至少需要多少彩纸?就是求长方体的什么呢?(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例5、聪聪亲手制作了一个长方体礼品盒(如下图),他要把纸盒的表面贴上漂亮的彩纸,至少需要多少彩纸?(单位:厘米) 2、观察长方体张开图,尝试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出示探究目标:(1)找出展开后每个面的长和宽跟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2)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完成探究单。 3、学生归纳: (1)它上、下每个面的长是原长方体的长,宽是原长方体的宽,面积是长×宽。 (2)它前、后每个面的长是原长方体的长,宽是原长方体的高,面积是长×高。 (3)它左、右每个面的长是原长方体的宽,宽是原长方体的高,面积是宽×高。 教师提问: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讨论) 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 前、后面:长×高 左、右面:宽×高 4、引导学生总结、概括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5、完成例5。 (24×15+24×12+12×15)×2 =828×2 =1656(平方厘米)

青版五下长方体正方体复习一课堂实录

《长方体正方体复习一》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好本单元对于以后学习圆柱和圆锥和相关立体图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逐步形成立体图形空间观念的基础。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一单元内容基础上进行的。本课主要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方面入手进行整理复习。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自主整理提升方法;知识构建沟通联系;巩固提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提升认知能力。通过有目的的提问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巩固题目的设置上不直接出现题目,而是根据情景图自己提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特点和表面积计算,沟通知识间联系。 2.让学生经历整理,发现,提升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沟通知识间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关于长方体正方体我们都学过什么内容? 生1;学过特点 生2;学过长方体表面积 生3;学过体积和容积 生4;面有6个,棱12条,8个顶点 生5;学过体积公式 学生边回忆老师有选择性的板书。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整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和表面积。

那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整理一下相关知识点。对于重要知识点做一下整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有助于学生自主的掌握整理方法同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生整理老师巡视指导 2.展示整理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上台展示整理内容,老师引导评价那种方式合理以及优点缺点。 二、整理特点和表面积,沟通联系 1.面和棱的关系 关于长方体的特点我们学过哪些内容? 生1;学过面,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老师提问那些面是相对的面?学生思考后回答上下,前后,左右 生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完全相等。 老师提问,什么叫相对的棱?学生思考后整理,长可以看成一组,有四条,宽可以为一组,有四条,高可以分一组,有四条,老师分别用不一样颜色的笔做标注。生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依据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关于正方体的表面积你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生;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等。有棱12条,每条棱完全相等 提问;为什么正方体的面是相等的呢?学生发现棱相等所以面相等。 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点推想出棱决定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点,线,面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老师提问;总棱长与长宽高有关系吗? 生;总棱长是12条棱的和。 能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思考后得出,棱长和等于长宽高的和乘四 2.沟通特点与表面积间联系 老师提问:学习特点对于进一步学习表面积有帮助吗? 生;有 引导思考:具体体现在哪里? 生回答;知道了长宽高可以确定表面积。 老师补充提问:长宽高分别和哪些面有关系呢? 学生;长宽决定上下面,长高决定前后面,宽高决定左右面,

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建立表面积的概念,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研究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问题的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温故知新(课件出示练)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特殊情况有 两个相对的面是(),相对的面完全(),相对的棱长度()。 2)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 3)长方体有()组相对的面。 2.谈话导入:通过前面知识的研究,我们已经能够求出长 方体或正方体中任何一个面的面积,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个礼品盒,(出示课件)我们怎样才能求出这个礼品盒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来探究的新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使学生知道本节知识与前面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新知识奠定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二、相互合作、研究新知 一)明确表面积概念。 1.课件出示长方体。 1)理解“表面”?(露在外面的面。) 2)提问: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几个面? 2.明确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 的表面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积》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与表面积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3. 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多媒体课件。 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1 / 9

一、实物引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师: (用课件出示实物图,谈话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药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生 1: 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生 2: 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既提出了研究问题,又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 我们先来研究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长方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你发现了什么?生 1: 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 2: 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 6 个长方形组成的。 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的例题1、例2及练习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我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从而建立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2、我能根据教师引导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我能根据实际需要解决遇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问题。 4、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发展该年龄阶段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独立或合作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包装纸、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学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起质疑 1、师:今天老师的邻居过生日,礼物盒子已经准备好了(拿出提前准备的长方体纸盒)需要在礼物盒上包上漂亮的包装纸但是我要剪多大面积才能正好包住礼物盒呢? (生1:先包住再剪去剩余的。) (生2:老师他说的不对,那样会浪费包装纸的。)

(一)

(二)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明确要求,自主合作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每组都发一个和老师的礼物盒一模一样的长方体盒子,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你们愿不愿意亲手试一试。(我们来小组合作) 生:愿意。 师:好,让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剪得最完整!(强调剪开的要求: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 生:(动手剪)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来剪一剪。(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和我们上一课时讲的长方体特性一样吗? 生:一样。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第三单元长方体正方体中第二节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本章要学生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常见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通过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12条棱可分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2.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完全一样。有12条棱,12条棱都相等。 3.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异同?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 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12条棱可分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也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小红想做一个纸盒,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 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长方体几个面面积的和? 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你知道这个长方体有哪六个面吗? 前面:4×6=24(平方厘米) 后面:4×6=24(平方厘米) 左面:4×5=20(平方厘米) 右面:4×5=20(平方厘米) 上面:6×5=30(平方厘米) 下面:6×5=30(平方厘米) 把这六个面相加就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了。 24+24+20+20+30+30=148(平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开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意义。 难点: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外表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外表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外表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外表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应。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外表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听课记录及评价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听课记录及评价表 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听课记录及评价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听课记录及评价表---1 阅读:5622009-11-30 12:31 标签:教育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听课记录及评价表授课教师Xxx 所属单位 xx小学课程名称数学授课班级 501 上课时间2015年3 月 17 日星期二第二节教室电教室授课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人数48 评价项目评价等级优良中差 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8分)√ 备课充分,内容娴熟,驾驭自如,表达准确,清晰流畅(10分)√ 讲述内容充实精要,容量适当,重点突出,系统性强(12分)√ 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8分)√ 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论证严密,思路清晰,条理分明(12分)√ 能教给学生学习与思维方法,给予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10分)√ 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12分)√ 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8分)√ 能调动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活跃,互动充分(10分)√ 严格管理课堂教学秩序,能有效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好(10分)√ 总体评价教学特色 1、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2、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剪”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存在问题

1、复习不够充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未进行复习,因新课的探索需要运用此知识。 2、教师鼓励性语言少。听课人 xx 单位 xx小学任教科目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听课记录及评价表---2 阅读:28052009-11-30 12:47 标签:教育 课堂教学评价表(听课记录)2015年3 月 17 日学校 xx小学年级五年级班别一班任课教师 xxx 科目数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过程概况即时评价 一、复习 1、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2、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上台摸它的表面。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三、探究学习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2)、教师提出: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3)、小组合作完成,再汇报交流计算情况。 (4)、师概括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a、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8×4×2+4×5×2+8×5×2=184 归纳:长×宽×2+长×高×2+宽×高×2。 b、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c、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点拨归纳得出:(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 (5)、教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与同桌交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含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含5篇) 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89-91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会计算不完整长方体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逐步构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数学模型,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长方体纸盒两个,长方体模型一个,正方体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 学具:练习纸2张,长方体模型同桌两人一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讲台上摆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师:同学们,熟悉吗?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说一说,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面、棱长、顶点 2.(谈话)师:看来我们昨天学过的知识掌握的不错,我来考考你!(课件出示信息窗中的电脑显示器包装箱)标有长、宽、高的长方体图形,问:

(1)你能求出它的前面的面积吗? (2)你还会求哪个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 【从复习旧知入手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新旧知识间的的联系,同时也提示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学习新知识,形成概念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真不错,看来还真难不倒大家!我还想再考考你!你知道做这个包装箱用了多少纸板吗?同学们,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确两件事:那就是求什么和怎么求(板书)。 想一想,要求用了多少纸板就是求什么?生:就是求这个包装箱的外表。 生:求用了多少纸板就是求纸板的面积是多少。 师:回答的很好。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愉悦学习、自主探索、提高课堂效益的催化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学生明确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长方体)我们要求的纸板的面积,(观察你们的长方体模型)都包括哪 些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吗?生:(边指边说)纸板的面积,包括有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师:刚才她指了几个面?生:6个面 师:现在我们拆开看一看。让学生拆开手中的长方体盒子铺开,并标示出他们分别是哪个面。学生动手操作。 师:从学生手中选一个长方体贴在黑板上(用手指其中一个面)这是哪个面?这个呢!看来长方体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我们要求的纸板的面积!——也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设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所以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亲自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本课教学我的设想是通过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亲手摆弄实物或图形,运用电脑课件来重点展示图形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评析:用学生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探究新知 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或实物,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设计: 一、实物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件出示)像药盒、牙膏盒、鞋盒、酒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起你的长方体说说它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边说边指)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你们愿不愿意亲手试一试。 生:愿意。师:好,赶快动手吧!生:(动手剪)师:同桌的可以互相合作。生:……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生:我发现正方体展开后6个正方形大小相等。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来剪一剪。(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在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谁也来帮老师在黑板上标明。生:我是用(上×2+前×2+左×2)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生:我是用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动手总结出了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好办法。 三、结合实际,灵活应用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现在我们就带着我们研究成果走进我们生活中的小问题。 (课件出示)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生:老师,这里没有量出长、宽、高是多少? 师:对,要求每个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宽、高。 (出示长0.7m,宽0.5m,高0.4m)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听课记录及评价表及课后反思.doc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听课记录及评价表及课后 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听课记录及评价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临床分析观察分析报告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力的大门,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因此。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果。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优化课堂结构, 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 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本学期九月十八日,我自己上了一堂六年级的数学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本堂课的提问(共提问25次)分析如下: 1.提出问题的类型部分:①学术的:客观事实(19次);②学术的, 观点性(4次);③非学术的(2次)。 2.需要作出回答的类型:①思考性问题(9次);如“通过动手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提问: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你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长方体的六个面?”等带有思考性的问题。②事实性问题,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这种提问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叫什么?”总结时的提问“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

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5次);③选择性问题比较少(1次)。“无盖的正方体盒子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哪一种算式是正确的?①32X6②32X5”,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一个事实,无盖就是少了一个面,因此选择第2种。 3.挑选回答的人:①提问前点名(3次);②提问后请自愿回答的人(18次)。③提问后请不自愿回答的人(4次)。 4.在提问之后的停顿:①叫一位学生前,先停顿几秒(20次);②叫一位学生前,几乎没有顿(5次)。提问后停顿一下,让学生回答,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对所提问题的思考。而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这样的提问,虽然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但是我的意图是要提醒学生要专心听讲,当然这样整堂课也出现了5次,。 5.陈述问题时的语调和举止:①问题表现出挑战和刺激性(3次);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22次)。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体现学生本身的学习自主和主人翁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恰当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