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四节焦耳定律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欧姆定律、电功率的学习过程,对电学的学习已感到厌倦。

本节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生活中,重新唤起学生

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热效应的现象及能量的转化。

2、通过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能够利用焦耳定律

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现象。

4、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电热的实例,了解电热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体会运用控制

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

服务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的应用、电热的计算

难点: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猜想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

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了严重的雪灾,输电线上结了厚厚的冰,导致竿倒线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造成经济损失2000亿。科技人员攻关研究出

“直流融冰”的技术,对冰熔化,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提问:你知道这种技术的物理原理吗?(设计意图:利用中国重大事件

为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电流的热效应

提出问题:下列用电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点?

图片展示:电热水器、电饭煲、电取暖器、电烤箱、电熨斗、电烙铁。

学生思考后回答:电能转化为内能,伴有热现象。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电流的热效应”,并总结能量转化形式。

1、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

热效应。

(电能转化为内能)

2、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图片,电炉丝通电后热得发红,可与它相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为

什么?小组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可能与电流有关;可能与电阻有关;可能与通电时间有关。

(3)、设计实验

讨论 1.当一个物理量被猜测与多个因素有关,应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

讨论2.用什么方法和器材去观察那些不可见的物理量?(转

换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体现电热的多少?(气体或液体受

热膨胀,观察产生热量的多少;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判断产生

热量的多少。)

(4)进行实验

实验1、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教师让学生说出该探究的方案;

播放实验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1、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情况下,电阻越大,

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2、研究电热与与电流的关系

教师让学生说出该探究的方案;

播放实验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2、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3、研究电热与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结合生活经验,教师请学生归纳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结论3、在电阻相同、电流相同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具体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

(二)、焦耳定律

师: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我们把它称作——焦耳定律。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公式如何表示?

3、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生: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

律。生:公式:Q = I ²R t

生: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I—安,R—欧,t—秒,Q—

焦。教师总结: 、公式中的Q、I、R、t各物理量针对的是同一段

导体而言的;Q与I的二次方成正比;

ƒ、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I—安,R—欧,t—秒,Q—焦。ƒ

师:1.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成

其他形式的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 就等于消耗的电能W,

即Q = W =Pt = UIt = I 2Rt=U2t/R

如:电暖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烙铁、电灯等。

2.当电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电机的机械能:

电能→内能+机械能W>Q

热Q = I2Rt

师:本章涉及的计算公式较多,下面我们将电功、电功率及焦耳定律进行比较。

课件展示表格,师生共同概括:

【学以致用】

例题:一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1Ω,线圈两端所加电压为2V时,电流为0.8A,电动机正常工作。求电动机正常工作1 min内电流通过电动机时产生热量。

解析: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另一部分使线圈发热转化为内能。

教师分析后,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学生的两种解法。

解一:Q=UIt=2V×0.8A×60s=96J

解二:Q=I2Rt=(0.8A)2×1Ω×60s=38.4J

引导学生分析哪种解法是正确的,同时介绍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使用电动机可提高机械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养成规范解题过程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释疑】

我们学习了焦耳定律,

1、导线和电炉丝串联,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呢?

2、你知道“直流融冰”技术的物理原理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课前问题的解释,做到课程的前后呼应;另外,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展示课件】生活中的电热器

1、电热的利用

电热器的优点: 清洁卫生,无污染,效率高,便于调节温

度。

2、电热的防止:

防止措施:通风、散热。(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电热的利与弊,知道电热在生活中应用,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Q=I²Rt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四种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C )。

A.洗衣机 B.电脑 C.电饭锅 D.电风扇

2、将规格都是“220 V100 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家庭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一样多B.电风扇产生的热量最多

C.电视机产生的热量最多D.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

五、布置作业:

《能力培养与测试》P66

六、【板书设计】第四节焦耳定

一、电流的热效应

定义:

电能转化为内能

二、焦耳定律

1、内容:

2、公式:Q=I²Rt

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利用:优点

防止:通风、散热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四节焦耳定律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欧姆定律、电功率的学习过程,对电学的学习已感到厌倦。 本节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生活中,重新唤起学生 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热效应的现象及能量的转化。 2、通过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能够利用焦耳定律 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现象。 4、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电热的实例,了解电热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体会运用控制 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 服务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的应用、电热的计算 难点: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猜想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 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了严重的雪灾,输电线上结了厚厚的冰,导致竿倒线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造成经济损失2000亿。科技人员攻关研究出 “直流融冰”的技术,对冰熔化,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提问:你知道这种技术的物理原理吗?(设计意图:利用中国重大事件 为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电流的热效应 提出问题:下列用电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点? 图片展示:电热水器、电饭煲、电取暖器、电烤箱、电熨斗、电烙铁。 学生思考后回答:电能转化为内能,伴有热现象。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电流的热效应”,并总结能量转化形式。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精选篇1 【课题】“焦耳定律”的演示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2.实验观察 3.讨论分析 【实验方案示例】 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 2. 制作方法 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 3.实验步骤 (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实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精选篇2 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进入定性实验。 对内容的讲解应注意学生对电流平方成正比不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推导中应注意条件的交代。定律内容清楚后,反过来解决课本中在课前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 (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 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 1、介绍如图9―7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里会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2、三种情况: 第一次实验:两个电阻串联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相同,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大,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焦耳定律》》教案(公开课)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例:一根 60 Ω的电阻丝接在 36 V的电源两端,在 5 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根据欧姆定律,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 I=U/R=36V/60Ω 根据焦耳定律可得,电流产生的热量为 Q=I²Rt=〔0.6A〕²×60Ω×5×60s=6480J 三、电能与电热的关系 1、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等于消耗的电能,等于电流所做的功W,即Q=W=UIt 2、当电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电机的机械能: 此时:W>Q热 思考:电视机、电动机、电暖气都标有“220V,200W〞,把它们并联在220V的电压下,那么相同时间内产生热量Q最多是___________。为什么? 解:由W=Pt可知,消耗的电能一样多; 电视机:W=Q+光能 电动机:W=Q+机械能 电暖气:W=Q 所以,电暖气产生的热量多 四、电热的利用和危害 1、电热的利用:家里的电饭锅、电热水器、电吹风机等就是利用电热的用电器; 2、电热的危害与防止:电热过多会烧坏用电器,产生很多平安隐患;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就是为了通风散热,电脑里安装了微型风扇及时散热。所学规律,整理解题思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焦耳定律的印象 通过引入生活中常用用电器工作时电热与电能的关系,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用电器工作时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关系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不仅仅存在于课本,更多的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 课后设计1、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2、课堂检测 3、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10 分 梳理一节课 的知识,让学 生回忆本节 课的收获,并 通过练习加 深对知识的 掌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 焦耳定律 教案

18.4 焦耳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热效应的现象及能量的转化。 2.通过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能够利用焦耳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4.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电热的实例,了解电热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的应用、电热的计算。 难点: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猜想和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探究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一天,小明放学回家后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嘱咐他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等妈妈下班回家时看到小明在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可妈妈用手摸一下电视机的后盖就发现,小明没有按照妈妈说的做,看过电视。你知道小明的妈妈是根据什么道理判定的吗? (二)新课讲授: (一)电流的热效应 1.定义 教师引导:像电暖气这样的用电器通电以后会产生热量。 得出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电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影响电流产生热量多少的因素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换句话说,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猜想:(1)跟导体的电阻有关。 (2)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3)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 (4)跟电功率有关。 ……

教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归纳说明,物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电流通过任何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 演示实验:影响电流产生热量多少的因素 (1)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密闭容器中各有一段电阻丝,右边的电阻丝的电阻比较大。两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2)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密闭容器中各有一段电阻丝,两电阻丝的电阻相同。右边的电阻丝与一个相同的电阻丝并联后再与左边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教师指导:电阻丝加热密封容器中的空气,推动U形管中液体,形成液面差,液面高的一侧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像这种在实验中,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方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转化法。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二)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 教师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系。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焦耳定律公式的推导

九年级物理18.4 焦耳定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8.4 焦耳定律基本思路: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焦耳定律、会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知道电热的多少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重点:理解焦耳定律 突破措施: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掌握。 难点:组织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教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电脑展台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电阻丝等。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1、,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成正比,成正比, 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3、焦耳定律的表达式是:。 课堂导学 一、认识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 1、电流通过导体时将能转化为,这种现象叫做。 2、电热器:利用电器为电热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叫.它由的材料制成。 〔思考讨论〕:电炉丝工作时,电炉丝与它的连接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探究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 1、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可能与有关; 2、大家猜想电热的多少跟几个因素有关,那么我们实验研究时就要采取。 3、实验时怎样来反映电流产生的热的多少? 方法: 课堂练习 1、标有“220V 40W”电热器安装在220V的电路中,工作100s后,所消耗的电能是 J,通过电热器的电流是 A,产生的热量是 J。 2、下列电器中,不属于电热器的是()4、实验参考电路图。 5、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1)闭合开关后发现,甲瓶中的 温度计升温快些,而甲、乙两瓶 和相等,表明: 。 (2)观察同一个煤油瓶,通过改变通入的电流,通电相同时间 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情况。实验表明 。 (3)观察同一个煤油瓶,改变通电时间,发现电流和电阻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 电流产生的热。 6、综合得到焦耳定律: (1) 这个规律叫做 焦耳定律。 (2)表达式为: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符号意义单位符号意义单位 Q ------ ----- R ------ ----- I ------ ----- t ------ ----- 理论推导焦耳定律表达式。 运用焦耳定律解释课前提问,并分析发热体为什么要用电阻率的的材料制成。 例题:一根60欧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分钟内产生多少热量? 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电热的例子 2、学生列举生活中我们是通过那些措施防止电热带来的危害的。 2、一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220V,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是1210欧姆,它 的额定功率是多大?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0分钟产生多少热量?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册教案:18.4焦耳定律

18.4 焦耳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 ●教材分析 “电与热”是电能和电功率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写顺序(电能——电功率——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电与热——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电和热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电器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和热的关系,通过实验说明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都有关系(实验中很好地运用了控制变量和转换的研究方法),指出焦耳经过大量实验才于1840年得到精确的结果——焦耳定律,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焦耳定律的认识,又从电能转化和欧姆定律推出了公式Q=I2Rt,这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来学习、研究物理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对课程标准中的“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有更深的理解,教材在50页设计了“想想议议”问题。对于电热的利用和危害的防止,教材也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生活中两方面的事例加以说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电炉烧水 电热取暖器 电熨斗 [师]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要消耗电能。 [生]都会产生热。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的例子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焦耳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 掌握焦耳定律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与之有关的物理问题; 3. 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实验探究精神,在实验中加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 1. 焦耳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 焦耳定律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2. 焦耳定律计算中将电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板书; 2. 课件分析法; 3. 实验演示结合;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引入本次实验的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焦耳定律的规律。 2. 安排实验。将电热器和电极并联在一起,然后将电流接通,通过计算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再进行计算,求出焦耳热值和机械功。

3. 结果分析。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 4. 理论探究。使用课件工具进行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的深入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5. 讲解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讲解,并通过案例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透彻。 六、教学练习 1. 根据实验数据算出焦耳热值和机械功。 2. 注释焦耳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并进行应用。 3. 结合实验和理论思考,讨论温度对焦耳定律的影响。 七、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课程材料并掌握重点难点; 2. 计算焦耳定律的应用题。 八、教学评价 1. 分组讨论:分类,整理掌握的知识,发言总结; 2. 小组讨论:讨论本次实验的目的,好处和实现过程; 3. 评价评语:通过小组,个人考核、评价评定教学效果。

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课件

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课件 焦耳定律是定量说明传导电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定律。下面是提供的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导体中产热的多少与电流、电阻和时间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和讨论演示实验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重点】 电流热效应的'概念;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难点】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生活中的用电器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热,比方将手靠近灯管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热,还有一些用电器就是利用发热来工作的,比方电饭煲,这种现象该怎么解释呢?引出电和热之间的关系,导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

根据导入的例子,教师进行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接着抛出另一个问题:通过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及时间之间的关系。 学生猜测与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以及电流有关。 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①验证与电阻的关系: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封在两个容器中的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组成串联电路,保证电流相同;通电一定时间后,比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同时观察其中一个容器中液面随时间变化情况。 得到结论: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电阻一定,电流一定的条件下,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①验证与电流的关系: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因此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得到结论: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师生共同总结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并体会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因素”类问题中的应用。 环节三:稳固提高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电器是利用电阻来发热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焦耳定律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焦耳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热效应的现象及能量的转化。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能够利用焦耳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生活中利用电热的实例,了解电热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归纳影响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的因素。 (1)通过实验探究,体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与防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电热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2.难点:焦耳定律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明的爸爸出门前嘱咐他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爸爸回来时看到他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可是用手一摸电视机的后盖就发现,小明刚看过电视。你知道他爸爸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吗?从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教学情境:课件展示,让学生分析这些用电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这些用电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情况。 归纳总结: (1)电流通过这些用电器后,都伴有热现象产生。 (2)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HJ2.8mm〗 教学情境: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电流通过不同的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之间交流、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 设计实验:根据猜想,小组之间设计实验,交流讨论出探究的方法,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如何表现出来?探究分为几步完成?

归纳总结:比较产生热量的多少的方法:转换法。即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的变化转换为产生热量的多少。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电路图: 探究步骤: (1)取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起来,通电相同的时间,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2)取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分别接在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上,让其通过的电流不同,通电相同的时间,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学生上讲台,将实验报告投影出来,并重点就结论、电路图、实验步骤、实验设计思想进行交流与讨论。 结论: (1)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在通电时间和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3)在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交流与评估: (1)焦耳定律实验中,空气可以用煤油、水和沙子这些材料代替吗? 如果用煤油、水或沙子代替空气,那么实验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太好。 (2)本实验中,U形玻璃管可以用温度计代替吗? ①空气是装在密闭的容器中,当插入温度计以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也需要密封在容器中。电阻在加热的过程中,容器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热空气会涨破密闭的容器,导致实验失败。 ②如果插入温度计,不密封温度计的玻璃泡,那么空气受热膨胀就会跑到容器的外面,并且带走了热量,不便于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③电阻丝加热容器内空气的过程中,空气温度的变化,不足以使温度计的示数较快地上升,观察效果不明显。 (3)本实验中,并联一个5Ω电阻的作用: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 教学情境: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导体的电阻、电流和通电时间都有关系。其实早在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就精确地确定了它们的关系,得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焦耳定律教案

焦耳定律 教学目的: 通过演示和讲解使学一掌握焦耳定律。讲解电功和电热的关系,知道在有非纯电阻元件的电路中,电功大于电热的道理。 教学重点: 区别并掌握电功和电热的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复习提问电功概念。 使学生回答出电功即电流在一段电路上做的功W=UIt。接着向学生指出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总是要发热的,这是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 (一)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1818~1889)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后指出: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焦耳定律。 Q=I2Rt………………………………………(1)式 说明: a.(1)式表明电流通过导体时要发热,焦耳定律就是研究电流热效应定量规律的。 b.(1)式中各量的单位。 (二)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设问: 电流通过电路时要做功,同时,一般电路都是有电阻的,因此电流通过电路时也要生热.那么,电流做的功跟它产生的热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1.纯电阻电路. 如图所示,电阻R,电路两端电压U,通过的电流强度I。电功即电流所做的功: W=UIt 电热即电流通过电阻所产生的热量: Q=I2Rt 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 U=IR

W=UIt=I2Rt=Q 表明: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等于电热.也就是说电流做功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电路的内能(热能)。 电功表达式: W=UIt=I2Rt=(U2/R)/t 电功率的表达式: P=UI=I2R=U2/R 2.非纯电阻电路. 如图所示,电灯L 和电动机M 的串联电路中,电能各转化成什么能? 电流通过电灯L 时,电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光能.电流通过电动机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电流通过电动机M 时 电功即电流所做的功(电动消耗的电能): W=UIt 电热即电流通过电动机电阻时所产生的热量: Q=I2Rt W(=UIt)=机械能+Q(=I2Rt) 表明: 在包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等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仍等于UIt, 电热仍等于I2Rt.但电功不再等于电热而是大于电热了. UIt >I2Rt 电功表达式: W=UIt ≠Q=I2Rt 电功率表达式: P=UI ≠I2R 发热功率表达式: P=I2R ≠UI 巩固新课: 例题分析: 例1:一台电动机,额定电压是110伏,电阻是0.40欧,正常工作时通过电流为50安.求每秒钟电流所做的功.每秒钟产生的热量。 例2:维修电炉时,将电阻丝的长度缩短十分之一,则修理后的电炉的功率和维修前的功率之比是( B ) A .9:10 B 。10:9 C 。10:11 D 。11:10 例3:如果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一个“220V ,40W ”的白炽泡( B D ) 接在110V 的线路上它的功率为20W 接在110V 的线路上它的功率为10W 接在55V 的线路上它的功率为10W 接在55V 的线路上它的功率为 2.5W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8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焦耳定律 教材分析 焦耳定律是重要的物理定律,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转换中的体现,本节在电学中是重要的概念之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功的概念,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理解电功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推导电功的计算公式和焦耳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焦耳定律、电热功率的概念、公式。 【教学难点】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学好这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A.重点:理解电功和电功率和焦耳定律。B.难点:帮助学生认识电流做功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防止学生乱套用公式。C.关键:本节的教学关键是做好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在得出了焦耳定律以后介绍焦耳定律公式及其在生活、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方法 等效法、类比法、比较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灯泡(36 V,18 W)、电压表、电流表、电源、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若干、投影仪、投影片、玩具小电机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教师:用电器通电后,可以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常用的用

电器,并说明其能量的转化情况。 学生:(1)电灯把电能转化成内能和光能; (2)电炉把电能转化成内能; (3)电动机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4)电解槽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教师:用电器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流做功的多少及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学习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1、电功和电功率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电场力的功的定义式是什么? (2)电流的定义式是什么? 学生:(1)电场力的功的定义式W=qU q (2)电流的定义式I=t 教师:投影教材图(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由于这段电路两端 有电势差,电路中就有电场存在,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 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I,在时间t内通过这段电 路上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是多少? 学生:在时间t内,通过这段电路上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It。 教师:这相当于在时间t内将这些电荷q由这段电路的一端移到另一端。在这个过程中,电场力做了多少功?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W=qU=IUt。 教师:在这段电路中电场力所做的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流所做的功,简称电功。 电功: (1)定义:在一段电路中电场力所做的功,就是电流所做的功,简称电功。 (2)定义式:W=UIT 教师:电功的定义式用语言如何表述? 学生: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和通电时间t三者的乘积。

人教版初三物理全册焦耳定律 教案

课题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学科物理上课教师蔡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运用,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二)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知识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渗透实事求是和科学献身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法实验、归纳、对比 教学策略 教师将视频演示与学生讨论结合,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课件结合,变抽象为直观,突破重难点。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什么因素有关,再结合生产与生活的切身体验,理解焦耳定律。 教具 学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焦耳定律演示器、“小太阳”取暖器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PPT展示 生活中的电热器 提出问题 1.这些电器工作时能量是怎 样转化的? 继续追问 2.这些电器在工作时有什么 共同特点? 板书: 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 观察 对问题进行思考 1.电能装化成其他形 式的能 进一步思考 2.都有内能产生 体会并认同电流的热效 应 连续提出几个与相关 问题,引起学生对问 题的关注。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 考,认识电流的热效 应,了解到电热在生 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引出“焦耳定律”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 引出重点设疑 出示“小太阳”取暖器,通电, 找同学近距离感受,(电热丝很热, 连接电热丝的导线不怎么热) 提问 你针对这种现象你能不能 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有效的提问。 观察,体会 感受电热丝产生的 热量,再用手摸摸连接 电热丝的导线,说出感 受。 小组讨论作答。 学生答出:电流通过导 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 什么因素有关? 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直观感知。 提出问题,建 立问题期待,能有 效地激发学生学习 的动机。 有效启发 直击重点猜想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出示“焦耳定律演示器”(幻灯 片展示) 先问:怎样体现电流产生热 量的多少? 再问:实验应该用哪种科学 探究方法? 1.研究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提醒:采用了什么研究问题 的方法?(幻灯同步引导) 2.研究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提示学生用并联的方法, 控制相同电阻中的电流不同。) 学生统一猜想:电 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 的多少可能跟电流、电 阻、通电时间有关。 直观感受实验教具 学生讨论并发言, 说出热量的多少如何体 现。转换法。 学生讨论并回答。 控制变量法 保持电流和时间相 同,选用两个不同的电 阻串联。 保持电阻和时间相 同,使通过两个电阻的 电流不同。 体会科学研究 的方法,学会科学 探究、知识迁移的 方法。 让学生能够从 物理学的角度分析 问题。 熟悉科学探究 方法。 结合具体实验 目的,培养学生的 科学研究的能力。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焦耳定律及其物理概念。 2.掌握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身体所受的热量和电流的关系。 2.如何将焦耳定律的公式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和实验样品。 2.学生准备笔、纸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 Step1,引入 老师拿出一块铜片,点燃酒精灯。当酒精灯烧到一定程度时,将铜片放在酒精灯上方,等待铜片变红。询问学生铜片变红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常常回答铜片变热。 课件呈现:通过鲜明的画面和动态视频,向学生介绍焦耳定律的物理概念。 Step2,教学重点 1.介绍焦耳定律 老师介绍焦耳定律的物理概念,即电流通过导体时在导体中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 电阻和通过时间之间的关系。利用图例和物理公式,更生动的讲解了焦耳定律的公式和相 关数学公式。 公式:Q=IxRxT 2.焦耳定律的实际应用

焦耳定律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中热力学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它经常被用于测量电器的功率。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电灯的功率,并且在家用电器制造中,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Step3,实验操作 1.设计实验 根据学生实际操作,老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实验操作。将电源、导线和电阻器连接在一起,然后将温度计插入容器中,记录实验前的温度。启动电源,在规定的时间内测量温度,并计算出实验中的电阻值和电流强度。 2.实验结果 将实验结果录下来,并带领学生通过计算器和笔计算出实验中的焦耳热量,并对实验进行回顾和总结。 Step4,课堂互动和小结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在互相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次课就初中物理焦耳定律进行了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物理概念,掌握焦耳定律的公式,并在实验操作中探索出焦耳定律的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有针对性地交流和讨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公式,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和实际应用意义。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教案

《焦耳定律》教案 赵泽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生活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会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 3.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防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以积极的心态,主动观察实验,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二、教学重点: 研究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研究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引导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上周消防官兵到我校进行消防宣传,说到学生使用充电宝容易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节知识-----焦耳定律。 (二)探究新知: 1、电流的热效应: 播放图片电热毯、电饭锅、电熨斗、电烤箱等,寻找用电器的共同特点:这些用电器工作时都会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不同电器在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热量,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U、I、R、P、t.......有关 想一想,议一议:由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大小不宜直接进行观察比较,实验中怎样将它变为便于直接观察比较的现象呢?(学生讨论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点拨) 方案一:烧瓶内装有煤油,电阻丝产生热量会使温度升高,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温度越高,产生热量的越多; 方案二:电阻丝加热密封容器中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形成高度差;液面差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展示装置) 实验探究: 课件展示:实验目的: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电阻丝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会使密闭容器内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致使U形管中的液面上升,且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液面上升越高。 演示实验一: 目标: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电阻不同时,生热效果如何? 思考:(1)怎样保证电流等大?(2)用什么反映产生热量的多少? 答:(1)将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2)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现象:电流相同时,电阻大的那边页面上升的高 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焦耳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焦耳定律。 知道理解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焦耳定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焦耳定律演示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讨论热量的来源,以此引入新课

电热水器提供热水电暖气提供热量电熨斗熨烫衣物电烤箱烘烤食品 二、探究新知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生活中,许多用电器通电后,都伴有热现象产生。请举例说明。 电暖气电饭锅电热孵卵器电热毯等。 知识拓展 电流的三大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化学效应想想议议 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1、可能与导体电阻大小有关 电阻越大,电流热效应越大 2、可能与电流大小有关 电流越大,电流热效应越大 3、可能与通电时间长短有关

通电时间越长,电流热效应越大 设计实验 讨论1、当一个物理量被猜测与多个因素有关,应用什么方法去研究? 控制变量法 讨论2、用什么方法和器材去观察那些不可见的物理量? 利用物理量产生的效应来观察不可见的物理量的方法叫转换法。 实验原理: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容器中各有一段电阻丝,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从而得出电热的多少。 实验装置: 实验1: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

物理全册《电功率《焦耳定律》 教案 (高效课堂) 2022年 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焦耳定律 课标要求 从“课程内容”的要求看,本专题涉及如下条目: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例2 电流通过电炉丝,电流做了功,将电能转化成了内能。 课标解读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本条目涉及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能量”中“电磁能”的内容。“能量”是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本条目课程内容涉及认知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个维度。具体说明如下: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包含了体验性目标和认知性目标两个目标维度。从行为动词层次水平看,“探究”属于体验性目标中的“经历”层次水平,“了解”属于认知性目标中的“了解”层次水平,课程标准要求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对焦耳定律进行了解。学生经历了实验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焦耳定律的研究是从电流热效应开始的,结合实例可以发现,导体电阻的大小对电热有影响,从而提出“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的问题。在研究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对电热大小影响时,要利用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在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可以设计成串联电路。在研究电热与电流关系时,要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要改变电流,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电热大小的比较是通过转换的物理方法,利用电热器加热物体,物体温度上升的越多,说明电热器产生的热量越多。通过实验能得出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性的关系,知道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在电阻上放出的热量越多。焦耳定律是在大量的精确实验的基础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写成公式的形式为Q=I2Rt。知道电功与电热间的联系与区别,电功是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电热是指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电热是电功的一部分,当用电器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时,电功就等于电热。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包含了认知性目标这个维度。从行为动词层次水平看,“说明”属于认知性目标中的“了解”层次水平。设置本主题的目的是利用焦耳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另一目的是发展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如在生活中导线与用电器是串联在一起的,通过它们的电流是一样的,而用电器的电阻比导线的电阻大的多,根据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的道理,因而用电器耗的电比导线耗的电要多的多。生活中有的用电器是利用电热的,如电水壶、取暖器、电饭锅等;有的用电器工作时产生的电热是没有用的,甚至会对用电器造成损坏,要采取措施防止电热造成危害,如电视机、电脑等设备都有散热孔,通过分析培养我们要用辩证的态度看待事物。重难点突破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