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早产儿即出生时孕龄不足37周的婴儿,由于其发育不完全,自身

抵抗力较弱,出院后的管理方法尤为重要。下面将介绍早产儿出院后

的管理方法。

一、保持早产儿的温暖

1.应尽量让早产儿与母亲保持皮肤接触,进行“袋式护理”,将

婴儿放置在母亲的胸前,让母亲用双手捧住婴儿。

2.确保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3.使用保温设备,如保温箱或温带,保持婴儿体温稳定。

二、合理喂养

1.初期使用经过咨询的医生或护士推荐的人工奶或乳汁进行喂养,可以使用尿管、鼻胃管等途径进食。

2.逐渐过渡到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的健康和营养均衡。

3.喂养间隔约2-3小时,每天喂养次数不少于8次。

4.对于不能进食自己的早产儿,可以采取胃管喂养或经口喂药的方式。

三、保持早产儿的卫生

1.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但避免风力过大。

3.定期更换婴儿的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洁净。

四、注意早产儿的睡眠和休息

1.提供安静的环境,避免干扰婴儿的睡眠。

2.进行规律的作息安排,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3.让婴儿多进行体力活动,促进其身体发育。

五、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

1.定期带婴儿到医院进行体检和复查,包括测体重、测身高、查体等。

2.如有发现身体异常或疾病,请及时就医。

六、注意早产儿的心理健康

1.给予婴儿关爱和呵护,增强其安全感。

2.和婴儿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3.避免长时间的孤独,尽量让父母或其他亲近的人陪伴。

七、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照顾

1.家庭成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状态,避免传染疾病。

2.家庭要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避免意外伤害。

3.给予婴儿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培养婴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八、定期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建议

1.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早产儿的管理措施。

2.参加相关的学习班或小组,了解更多关于早产儿管理的知识。

以上是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家长和照护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和发育。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 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计算方法为: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早产周数=足月胎龄(40W)-出生胎龄。 举例如下:某胎龄32周早产儿,如果实际年龄为生后3月龄;早产周数=足月胎龄-出生胎龄,即:40周-32周=8周(2个月);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即:3个月(12周)-2个月(8周) =1个月(4周)。该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个月,评价该3月龄的早产儿时应与1月龄正常婴儿的生长标准来进行比较。 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早产儿追赶生长

一般认为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 3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略)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图1) 图1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指导流程图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内容 一.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二.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状况 三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支持对策 四.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五.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一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1.婴儿营养的现代观念: 1998年,Lucas提出“营养程序化”(nutritional programming) 的概念,即在发育的关键或敏感时期,营养状况将对机体和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以至终生的影响。 早期营养可以调控成人远期的健康: ?成人心血管的健康、 ?糖尿病、 ?成人期骨骼的健康、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肥胖的发生和神经行为、学习认知能力与寿命等等。 搞好早期营养,会给儿童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决定人生健康水平的基础建设。 2. 出生后早期是营养投入的关键时期。 3. 营养银行: ?营养银行是保持终生健康水平的生态学内结构平衡体系。 ?婴幼儿期是营养银行的投资期 ?早期投入不足造成积累性营养债和生长债,这些偏差都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一阶段无法弥补。 二.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状况 1.宫外发育迟缓( EUGR ) Clark 和Thomas 等提出了“宫外发育迟缓( EUGR )”的概念,它是相对于IUGR 而言的,其定义是出生后的体重、身高或头围低于纠正胎龄的第10 百分位。 婴幼儿的生长具有轨迹现象,在健康状态下是按照自身特定的轨道发展的。当营养不良或受疾病影响时,其生长就会偏离既定轨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2. 国内外关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比较: 美国124个NICU、23~34W 24371例及我国10个NICU、26~36W 974例早产儿; 出院时的体重、身高、头围低于纠正胎龄的第10百分位的比例: 体重身高头围 美国28%34%16% 我国60%58.9%29.5% 3.早产儿出生后生长迟缓的原因: ⑴早产儿本身的原因: ?早产儿在宫内许多营养物质的储备低; ?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 ?由于疾病导致需要时间建立正常喂养。 ⑵营养支持不足: 不能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营养累积欠缺增加,使体重增长速度慢。 ⑶出院后没有正确选择奶源: ①目前的现状: 当早产儿达到出院标准出院或体重没有达到2000 克以上要求出院后,都转为母乳或足月配方奶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早产儿即出生时孕龄不足37周的婴儿,由于其发育不完全,自身 抵抗力较弱,出院后的管理方法尤为重要。下面将介绍早产儿出院后 的管理方法。 一、保持早产儿的温暖 1.应尽量让早产儿与母亲保持皮肤接触,进行“袋式护理”,将 婴儿放置在母亲的胸前,让母亲用双手捧住婴儿。 2.确保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3.使用保温设备,如保温箱或温带,保持婴儿体温稳定。 二、合理喂养 1.初期使用经过咨询的医生或护士推荐的人工奶或乳汁进行喂养,可以使用尿管、鼻胃管等途径进食。 2.逐渐过渡到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的健康和营养均衡。 3.喂养间隔约2-3小时,每天喂养次数不少于8次。

4.对于不能进食自己的早产儿,可以采取胃管喂养或经口喂药的方式。 三、保持早产儿的卫生 1.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但避免风力过大。 3.定期更换婴儿的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洁净。 四、注意早产儿的睡眠和休息 1.提供安静的环境,避免干扰婴儿的睡眠。 2.进行规律的作息安排,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3.让婴儿多进行体力活动,促进其身体发育。 五、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 1.定期带婴儿到医院进行体检和复查,包括测体重、测身高、查体等。 2.如有发现身体异常或疾病,请及时就医。 六、注意早产儿的心理健康

1.给予婴儿关爱和呵护,增强其安全感。 2.和婴儿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3.避免长时间的孤独,尽量让父母或其他亲近的人陪伴。 七、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照顾 1.家庭成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状态,避免传染疾病。 2.家庭要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避免意外伤害。 3.给予婴儿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培养婴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八、定期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建议 1.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早产儿的管理措施。 2.参加相关的学习班或小组,了解更多关于早产儿管理的知识。 以上是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家长和照护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和发育。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 早产儿是新生儿的高危管理人群之一,早产儿住院治疗结束出院后并不意味 着所有的生长发育指标均正常,仍有很大的生长发育不良及发育障碍的风险,有 很高的罹患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因此,早产儿出院后仍需要一套综合 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涵盖体格发育监测、定期医院随访、营养管理、早期干预、心理支持以及免疫接种等方面的内容。 1. 体格发育的家庭监测: 每周记录宝宝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并将这些数据与早产儿生长曲线图(Fenton曲线)进行比较,若此时发现宝宝的体重增长小于15.0g/kg·d,身长 增长小于1cm/周,头围小于0.5cm/周,或对照生长曲线在低于原来的生长发育 趋势时需要警惕生长发育迟缓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确保宝宝得到正确 的营养指导。 2. 定期医院随访计划: 初次随访(出院后1周至2周内):主要评估早产儿疾病恢复情况和家庭环 境的适应情况,医生将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各项体格发育参数的测量、心 肺听诊以及腹部触诊等。对于校正胎龄40周的早产儿时可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 测定(NBNA)对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射等神经发育内容进行评估。 2个月随访:在此次随访中,医生将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听力检查、心脏 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此期间后,可以开 展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 3个月随访:继续之前的检查,同时评估宝宝有无追赶性生长以及其他需要 干预的神经发育异常。 6个月随访:通过全面评估宝宝的整体发育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专 业干预,并且制定后续的随访周期。

3. 营养管理指导: 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对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宝宝能够正确吸吮。 母乳强化剂:一部分早产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宫内或宫外发育迟缓,体重 或身长在校正同月龄儿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时,可能需要使用母乳强化剂或早 产儿出院配方奶等,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添加,以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 和矿物质,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 营养素添加: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3 400-800U/天)、铁、钙及锌等必要 的营养物质,以支持宝宝的骨骼和血液系统的健康发育。 添加辅食:早产儿通常在应该在校正月龄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此时应 该根据医生建议,从单一的、细腻的食物开始,如米粉、糊状蔬果泥。逐渐引入 新的食材,观察宝宝对不同食物的反应。避免添加含糖、含盐、辛辣食物以及过 敏食物。保持辅食的质地细腻,逐渐过渡到可以咀嚼的块状食物,以促进口腔肌 肉和消化系统的发展。 4. 早期干预: 听觉训练:在宁静的环境中,播放轻柔的音乐、婴儿歌曲或自然声音,有 助于宝宝发展听觉感知和音乐欣赏能力。 视觉训练:提供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像、彩色玩具,通过视觉刺激促进宝宝 的视觉发展,帮助宝宝更好地感知周围世界。 运动训练:定期进行轻柔的按摩和抚触,帮助宝宝放松肌肉,促进肌肉和 骨骼的健康发展。 5. 心理支持: 与宝宝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通过亲近的互动、温柔的话语,有助于宝宝建 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对于宝宝可能的情绪波动,提供稳定、安静的环境,以及持 续的身体接触,有助于宝宝情感的稳定和发展。

早产儿出院健康处方

一、医疗: 您的宝宝如果出生孕周不足37周,我们称之为早产儿。出生后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治疗,出院后需到早产儿随访门诊监测生长发育、神经功能发育、贫血等相关情况。前半年每个月随访检查一次,半年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如有特殊随诊检查项目,出院时由主管医师向家属说明。 二、护理: 宝宝出院后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感染:应避免较多的亲友探望,避免接触感冒、皮肤、肠道感染病人。 2、家中采光要好:注意宝宝黄疸情况。 3、要给宝宝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居室温度应保持在24-26°C左右,婴儿体温保持在36-37°C。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及水温。 4、合理喂养:保证充足的喂养,每周体重增长达到200-300g。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时如果体重增长不足可添加母乳添加剂;如果母乳量不足,酌情增加早产儿配方奶。 5、婴儿抚触:抚触给孩子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种反射,促进孩子的发育。 三、康复: 如有以下情况请及时就诊: 1、生后4周黄疸仍不消退,或退而复现。 2、体温下降至36°C以下,或高于37.5°C,采取相应保暖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改善。 3、吃奶量骤减,哭声弱,咳嗽,吐沫,呼吸促。 4、发生抽搐。 四、营养: 1、鼓励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母乳通常能很好地被早产儿耐受,并提供使其健康发育相关的免疫抗体。母乳中特别是初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是任何乳制品不可替代的优质乳。科学喂养,保证新生儿足量进食母乳。 2、生后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AD。按随诊情况酌情添加钙剂,铁剂。 3、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成熟,且吸吮能力弱,易发生喂养困难、喂养不耐受等问题。 4、早产儿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母乳是这些营养素最好的载体,家长应根据早产儿具体状况,咨询医师是否添加母乳强化剂。 5、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应用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早产儿配方奶粉可以满足早产儿生长的特殊营养需求。 6、早产儿因为其自身因素,喂奶时间较长,一般为30~40分钟,作为妈妈应对宝宝有足够的耐心,按需哺乳。

早产儿出院健康教育84

早产儿出院健康教育 早产儿是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器官功能 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差,应给予特殊的早产儿护理。由于其器官功能不完善,极易并发各种 疾病,如: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湿肺,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坏死性 小肠炎等等。因此,早产儿出生后应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观察,由专业的医 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出院转由家庭护理模式。考虑到患儿家属对早 产儿护理的不了解,我病房定期开展早产儿出院指导讲座,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1、健康教育的内容[1] 1.1环境与体温 1.1.1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0%~60%。早产儿取暖避免使用电褥子,热水袋,防止烫伤;北方农村有土炕,应避免将孩子放在“热炕头”,取暖要适度。 1.1.2阳光充足,每日开窗通风,夏季开窗避免对流,冬季应先将孩子抱离准备开窗的屋子,开窗至少十分钟后关窗致室温升至24℃再将孩子抱回。 1.1.3腋温的测量方法:使用前先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将水银汞柱甩到35℃以下,水银端 放在腋下最顶端(即腋窝深处)夹紧,测量5—10分钟;读数时,使眼与体温计保持同一水平,然后慢慢地转动体温计,从正面看到很粗的水银柱时就可读出相应的温度值。 1.1.4早产儿体温在36.5~37.5℃,低于36.5℃应采取适当的保暖方式,高于37.5℃应开包散热,如高于38.5℃应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开包散热,室内温度是否过高,温水洗浴或其 他物理降温方式,持续高热不退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1.1.5早产儿免疫力低,注意防范传染性疾病。注意手卫生,患病家属尽量避免接触孩子, 节假日期间应限制访客。 1.1.6夜间睡眠时,最好降低室内光线,为孩子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减少光线 对早产儿的刺激,以保证孩子的睡眠;白天也应拉上薄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直射眼部,应让孩 子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2] 1.2喂养与排泄 1.2.1吃奶时注意观察孩子情况,有无呛咳、发绀,每喝奶30秒,便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孩 子能平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如此间断式的喂食,可减少呼吸上的压迫,避免 发绀;如出现呛咳,则立即将孩子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并轻拍背部。奶后应给孩子拍嗝,1 小时内尽量避免一切操作,防止呕吐和漾奶。 1.2.2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营养高、易消化、含有抗体物质。应注意乳头清洁及乳母 自身卫生情况,喂养前应用专有的温毛巾擦拭乳头及乳房。 1.2.3人工喂养时,体重低于2500g应选择专门的早产儿奶粉,待体重达标后再过渡到足月 儿奶。先调节水量和水温,然后倒入适量的奶粉,注意不要使用饮水机的水。白天每3小时 喂一次,夜间4小时喂一次。奶量增长不宜过快,增长后要注意腹胀情况及排便。 1.2.4母乳喂养的婴儿日便2-7次,均属正常。人工喂养应每日排便一次,对于便秘婴儿应在 两次奶之间给予适当温水,并辅助按摩腹部,方法:利用四指相拼,轻放在宝宝的腹部,沿 着肚脐周围顺时针方向作圆圈按摩动作。 1.2.5婴儿的餐具应每日煮沸消毒,做到用具用物专用。

早产儿出院指导

早产儿出院家庭护理重点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未满37周的重生儿。因为娩出较早,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功能尚不健全。抵挡力差、生活力不强,是重生儿主要的死亡原由之一。增强对早产儿的护理,才能不停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 一、出院后的生活环境 1、保持适合的温度。往常适合早产儿的室温是24℃~28℃℃℃,每日上午和下午各测一次体温,假如超出这个范围,需要采纳相应的举措来调理,保持体温的恒定。 1)婴儿穿衣量应依据详细环境进行增减,一般标准是同一环境下比成年人多一件衣服; 2)给早产儿戴绒帽减少散热; 3)假如室内开空调,应注意每周冲洗空气过滤网,每日室内完全通风换气2次。可在室内挂温度计; 4)开空调时防止对流风吹在婴儿脸上; 5)没有空调,能够将婴儿放在妈妈身旁保暖; 6)使用热水袋:注入水温应不超出50℃,水量小于热水袋容量的2/3,拧紧,应隔着棉被搁置,不要直接放在婴儿的皮肤上。 2、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的大脑有影响,能够惹起呼吸暂停,应尽量创造一个寂静的环境; 3、光芒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连续的照明能使早产儿的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所以,一定采纳举措,减少光芒对早产儿的刺激,如使用深色窗帘、防止灯光直接照到婴儿的眼睛等; 4、减少痛苦的刺激。大批致痛性操作可对早产儿造成一系列近期或远期的不良影响,在履行痛苦操作使可给婴儿肢体支持:拥抱婴儿、使其肢体屈曲状态,或赐予抚慰奶嘴、抚摩等,尽量减少对婴儿的肢体捆绑、粘贴胶布,必需时可要求医生使用镇痛剂。 二、出院后复查 1、依据医生要求准时到医院复查,主要的复查内容有听力检查、眼底检查、体格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发育状况; 2、一般1岁内每3个月复查1次。1岁后每半年复查1次,3岁后如生长发育优秀可停止复查; 3、平常若有特别状况应实时到医院就诊。 三、饲养注意 1、对早产儿重申坚持母乳饲养; 2、假如不可以进行母乳饲养,应采纳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一般按需饲养,饲养量依据早产儿的耐受状况而定,以不发生腹胀和呕吐为原则; 3、纯母乳饲养的早产儿出生一个月后在增补适当的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1个月开始增补维生素、铁预防贫血,增补鱼肝油预防佝偻病。4个月内不需要增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讨论稿

附件1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讨论稿) 第一部分出院后早产儿管理 一、出院前告知 早产儿母亲出院前由经治医护人员与家长谈话,发放早产儿保健的健康教育材料,告知早产儿的风险、随访的重要性及随访的相关内容,指导并督促家长定期带早产儿接受随访。 二、出院后专案管理 早产儿出院后根据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具体情况,安排NICU/新生儿科医生和/或儿童保健医生负责制定随访计划并定期随访。在第一次随访时对早产儿建立专案,实行专案管理。 (一)随访频率 乡级(社区)在早产儿出院后7天内至少做一次家庭访视。在早产儿6个月内每月随访一次,7-12个月每3个月随访一次,1岁后每半年随访一次。建议每次随访在相应矫正月龄±1周内完成。根据早产儿健康情况可酌情增加随访次数。 本指南按照矫正月龄提出各月龄段的保健要求。在随访时可根据早产儿实际月龄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矫正月龄: 矫正月龄的计算方法:矫正月龄=实际月龄—{(40—孕周)/4} (二)随访流程 1.采集病史:首次随访时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并根据出院诊断书(或询问)了解母婴健康情况,将结果记录在《早产儿专案管理记录表》的“家庭基本情况表”和“母婴健康情况表”中。每次随访时询问两次随访间喂养、护理、发育训练及早产儿健康情况等。 2.全身检查

(1)一般检查:每次随访时对早产儿进行全身检查。 (2)专项检查 1)听力筛查:建议使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和/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或便携式听觉评估仪(6个月后)等筛查工具,在矫正月龄6、12、24月龄时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 2)眼底病变筛查: ●筛查对象: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对发生严重合并症、长时间高浓度吸氧者重点筛查;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 ●筛查时间: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随诊直至异常血管消退或发展成3期及以上予以手术治疗。 ●筛查方法:用间接眼底镜或眼底数码相机检查眼底。 ●筛查人员:由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指定医院或科室进行首次筛查,根据第一次检查结果决定随访及治疗方案,随访工作应由新生儿医师与眼科医师共同合作。 3)眼病筛查及视力评估:在矫正月龄9、12、18、24月龄时由专业人员进行。早期发现斜视、近视等常见异常及时转眼科治疗。 4)实验室检查:在矫正月龄1、3、6、12、24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根据情况酌情增加检测次数。 5)膳食分析:在矫正月龄9、12、18、24月龄时进行膳食分析,重点为体格生长不良儿。 6)其他检查:根据早产儿具体情况选择检查项目。对于新生儿期有并发症的早产儿,根据病情定期做相应的检查(头颅B超、核磁、CT、脑电图等),监测病情变化。 3.生长监测与评价 (1)测量:身长、体重、头围;

早产儿出院指导

早产儿出院指导 亲爱的家长:您好! 恭喜您的宝宝今日出院! 为了使宝宝回家后能够顺利成长!请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如早产儿吸吮力弱,可将母乳挤出,用奶瓶喂哺。 2.母乳不足或无法母乳喂养,可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直到体重达4.5-5公斤,之后可选择同品牌婴儿配方奶继续喂养。 3.注意居室清洁,每日通风换气,室温保持在24-26℃。 4.每日定时测量体温,使体温维持在36.5-37.0℃。 5.保持皮肤清洁,如果脐带末脱落,每日用75%的医用酒精清洁脐部1-2次。 6.遵医嘱按时到医院眼科门诊随诊。 7.回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无呕吐、无腹胀、大便好),每2-3天增加一次奶量,每次5-10ml。 Q:呼吸暂停有哪些表现? 由于早产宝宝呼吸中枢发育还不成熟,他的呼吸是浅表的、不规则的,有时会出现周期性呼吸暂停,持续5~10秒,但多无心率和皮肤颜色的改变且能自行缓解。当呼吸停止超过20秒时,宝宝就会出现青紫、心跳减速(小于100次/分)等症状。 Q:出院以后,如何预防和应对早产宝宝的呼吸暂停? 父母要密切注意宝宝的呼吸状况。

注意维持宝宝舒适的体位。宝宝平卧时,让他的头和躯干处于一条直线,颈部保持自然姿势或稍伸直以防止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喂奶后,让宝宝最好侧卧,或半卧位(头部抬高15°—30°)。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避免环境温度升降波动过大。同时注意监测宝宝的体温。 对胎龄较小或频繁出现呼吸暂停的宝宝,可以选择使用家庭呼吸暂停监测仪帮助监测。拍打或弹足底,他的呼吸可能就会很快恢复。如果没有很快恢复,说明宝宝可能呼吸停止的时间过长或由于奶液吸人气管引起室息,需要把宝宝的头偏向一侧,并给宝宝进行家庭人工呼吸措施并马上拔打急救电话。 Q:哪些迹象表明要带宝宝去看医生? 如果早产宝宝出现以下异常迹象,一定要带他去看医生: 宝宝呼吸状况改变,比如呼吸急促,已超过每分钟60次,出现窒息或呻吟;鼻子和嘴唇周围或全体皮肤呈青紫色;呼吸暂停超过20秒;吸气时胸部出现凹陷。 吃奶减少,或者拒绝吃奶;频繁呕吐或大便性质异常。 活动能力变差,没有平常活泼,反应变得迟钝或不做反应。 肤色比平常苍白。 情绪变化较大,易烦躁不安。 发热或体温过低(<36℃)。 体重下降;黄疸退而复现。 如何防止宝宝“红臀”?

早产宝宝出院注意事项

早产宝宝出院注意事项 早产宝宝出院注意事项 早产宝宝出院注意事项 1 1、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适宜体重的均衡营养; 2、贫血,考虑适当补铁; 3、早产儿佝偻病,一定关注维生素D的补充,每天400-600单位; 4、眼睛-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和干预治疗; 5、听力发育监测; 6、慢性肺部疾病的筛查和监测; 7、神经发育的监测和早期干预。 早产宝宝出院注意事项 2 1、喂养问题:建议母乳喂养,首选母乳+母乳强化剂。没有母乳的话可以选择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胃容量小,与足月儿相比建议少量多次,喂养到体重4公斤时可以选择普通配方1段奶粉。 2、环境温度的选择:一般室内温度在24-26度之间,每天要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通风时最好让宝宝到其他房间,以免受凉。 3、感染问题:早产儿免疫功能弱,容易出现呼吸道及其他系统的感染。做好预防非常重要!所有与孩子接触的人要注意手卫生,每次接触孩子前均要洗手。有呼吸道感染的.大人尽量不接触孩子。孩子的衣物与用品要单独洗涤。 4、补充维生素AD及铁剂:所有早产儿出生后数天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AD,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前三个月每天补充800-1000单位,三月龄后改为400-500单位。单纯吃配方奶的孩子需要根据进乳量的多少来计算补充的维生素D的剂量。因早产儿铁储备不足,出生2周就需要开始补充铁剂防治贫血,一般补充2-3个月。 有证据显示,人乳与牛乳含铁量均低(0.5-1.0mg/l),但人乳中约50%的铁被吸收,而牛乳仅能吸收10%。婴儿配方乳铁的吸收率约为4%(好低呀),所以一定要重视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5、随访问题:所有早产儿出院后均需定期随访检查。出生前半年每月1次,后半年每两个月1次,直至36月(3岁)。随访时注意要按时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注意甲状腺功能及其他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特别是大脑的发育,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随访时,随访医生会按照纠正月龄大小重点关注神经行为评分,观察孩子有无注视人脸、追听追视情况,观察有无头竖立及肌张力高低等情况。还会根据情况建议做影像学检查:如头颅超声、头颅核磁,神经电生理检查如振幅整合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 目前还有一项针对0-5个月小婴儿的新型的运动评估,通过记录并评估孩子仰卧位时的全身运动录像,可以早期预测孩子是否存在脑性瘫痪等运动发育障碍,能敏感地提示特定的神经损伤,这项技术叫GMs。GMs评估是一项从国外引进的新型神经发育诊断工具,非侵入的、无需使用镇静剂,非常受家长欢迎。目前我们医院引进了这项技术,通过评估发现孩子的问题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家长进行干预。无需打针输液及住院,采取家庭与社区相结合的早期干预方法,绝大部分孩子发育的都非常好。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生命早期的可塑性非常强,早期的干预可以提升生命质量。所以早产宝宝出院后的健康管理与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早产宝宝出院注意事项 3 1.注意充足喂养。早产儿住院期间多采用奶瓶喂养,出院后注意喂养方式的转换,母亲亲授母乳时注意观察宝宝呼吸、脸色及吸吮吞咽情况,防止呛奶、吃不饱情况的发生。 2.注意家庭康复干预。早产儿未成熟脑在生后容易出现脑损伤,即使辅助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影像学改变,也处于未成熟的脑发育阶段。出院后应注意给予抚触、言语和眼神交流、让宝宝多看鲜艳物体,来刺激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如果有明确脑损伤的早产儿,应定期去医院进行康复干预。 3.要注意疾病防护。出院后注意保暖、奶量要逐渐增加,居室环

早产儿的五关管理

早产儿的五关管理 导读与思考: 目前我国的早产儿数居全球第二位,护理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极具挑战性,护士需清楚其特点而在临床中个体化地评估及实施护理措施。 思考:早产儿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附件 (一)体温管理 1.散热特点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为皮肤散热的四种方式。当环境温度<体温时,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散热量占总量的70%;环境温度≥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1)辐射散热:辐射散热是胎龄>28周的早产儿和暖箱内裸体婴儿热量丢失的主要方式。因此,早产儿出生后应注意产房及NICU房间的环境温度及暖箱或辐射保暖台的温度。 (2)传导散热:早产儿与一切低温物体接触时通过此种方式丢失热量,建议出生后包裹早产儿的襁褓、衣服和包被最好先使用温热器进行预热,防止传导散热。 (3)对流散热:常见于将早产儿从产床转移到辐射台的过程中,头罩吸氧时可通过头部丢失大量热量,因此建议在使用头罩吸氧时尽量给新生儿戴绒绒帽,以防散热过多。 (4)蒸发散热:蒸发散热是胎龄25周~27周早产儿生后最初10天处于干燥环境下热量丢失的主要形式,因此应注意患儿暖箱内湿度的调节。

2.早产儿暖箱温度调节参考范围见表10-3 3.低体温的预防 (1)保暖措施:提供中性温度,包括出生时、转运过程中、入NICU后三个环节。 1)出生时:产房环境温度24℃~26℃、湿度50%,生后立即置于预热辐射保暖台上进行操作,小早产儿转入NICU前于塑料薄膜或保鲜袋包裹头身体,头戴毛绒帽保暖。无异常的近足月儿转运至母亲身旁试行母婴同室。评估环境温度,实施袋鼠式护理(与母亲皮肤与皮肤接触)等。 2)转运过程中:采用转运暖箱或加温转运床垫进行转运。

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和护理管理

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和管理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由于早产儿生时发育不成熟以及孕母亲围产期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早产儿出生后存在疾病问题、营养和喂养等问题影响其生存质量,尤其是神经系统后遗症成为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了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减少或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国家卫生健委高度重视,于2017年印发了《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根据该工作规范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专业委员会多次研究讨论,提出了“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及管理建议”,旨在重视早产儿院内治疗的同时也要做好出院后同质化随访和管理,减少或避免后遗症发生。 一、基本概念 (一)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37周的所有活产新生儿。 (二)早产儿按危险程度分类: 1.低危早产儿:即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g,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并发症及出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2.高危早产儿:即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g,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及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情况异常的早产儿。 (三)早产儿校正年龄: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

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计算方法为:校正月龄=实际月龄一早产周数,早产周数=足月胎龄一出生胎龄。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四)早产儿追赶生长:生理情况下,婴儿在既定轨道上生长,受遗传、营养和环境等多因素调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受到某些病理因素如营养不良或疾病等影响,会导致生长迟缓,偏离正常轨迹。一旦去除阻碍因素,则生长加快,并迅速接近或回到原来的生长轨道上,这种生长加速的过程称为追赶生长。影响早产儿追赶生长的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疾病程度、住院期间的营养和出院前的生长状况等。一般认为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人、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 二、出院前指导 (一)掌握好出院指征:体重≥2000g、生命体征稳定、可以经口足量喂养、体重持续增长、室温下能维持正常体温、

最新:早产儿围出院期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早产儿围出院期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 临床稳定的早产儿在恰当的时间及时出院,可缩短住院时长、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院获得性疾病的风险。医护人员做好早产儿围出院期(早产儿出院前2周至出院后2周内)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早产儿成功、顺利地回归家庭。本共识集中阐述了早产儿围出院期的管理目标、多学科团队职责及管理内容,提供了早产儿围出院期综合管理意见,供参与早产儿救治、管理的医护人员使用。出院前管理包括以新生儿科医护为主的团队对早产儿进行出院前评估和准备、出院医疗文书准备、家长培训,以及家庭准备指导;出院后的管理依靠多学科医护团队,采用多种形式继续对家长进行早产儿日常护理、喂养、疾病诊治的指导,并进行早产儿随访。 随着围产新生儿医学发展及危重症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33.1‰降至2018年的3.9‰[1],其中早产儿死亡率的下降是重要原因之一[2]。在早期积极救治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时间点使早产儿出院并平稳过渡至家庭养育极为重要,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长、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院获得性疾病的风险,同时还可增加新生儿科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病房、新生儿母婴同室病房可用的床位资源[3]。

早产儿发育不成熟,其居家护理的要求更多、更高。由于有些早产儿出院时医疗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生后第一年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均较足月儿高[4,5],故出院后早产儿仍然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人群。早产儿出院后获得适宜的家庭照护有赖于家长(本文特指早产儿父母及家庭中参与早产儿照护的其他成员)掌握相应的照护知识和实践技能。做好早产儿围出院期的管理,有计划、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对早产儿家长进行喂养、生活照护、疾病相关照护及安全照护的培训,是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为加强及规范早产儿围出院期的综合评估和管理,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估早产儿状况及指导早产儿家长,更好地贯彻、落实2017年7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护理分会共同制定本共识供医护人员使用,本共识努力兼顾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新生儿科的情况和可获得的资源,各机构可因地制宜借鉴。 一、适用人群 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医生及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社区访视人员,母乳喂养咨询师等。 二、术语及定义

早产儿工作实施方案

早产儿工作实施方案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不足37周的婴儿,由于其生理发育不完善,存在一定 的健康风险。为了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和生存,制定早产儿工作实施方案至关重要。本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早产儿的护理质量,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一、早产儿的分级管理。 根据早产儿的孕周和出生体重,将其分为不同的管理级别。对于孕周较小、体 重较轻的早产儿,应当安排在专门的早产儿护理单位进行护理和治疗;对于孕周较大、体重较重的早产儿,可以在普通的儿科病房进行护理。分级管理有助于提供更专业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二、早产儿的营养支持。 早产儿出生后,由于生理发育不完善,对营养的需求更为突出。因此,我们需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以及营养补充剂的使用。同时,需要定期监测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其获得充分的营养。 三、早产儿的呼吸支持。 由于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完善,存在呼吸窘迫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配备先 进的呼吸支持设备,包括呼吸机、氧气供应系统等。对于需要辅助呼吸的早产儿,需要及时进行呼吸支持,避免呼吸衰竭的发生。 四、早产儿的感染预防。 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感染更为敏感。因此,我们需要严格执行 无菌操作,定期对早产儿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消

毒和隔离措施等。同时,对于出现感染的早产儿,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避免感染扩散。 五、早产儿的康复护理。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包括早期接触、早期触摸、早期启蒙等。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降低发育迟缓的风险。同时,需要对早产儿的家庭进行康复护理指导,提供家庭护理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早产儿。 六、早产儿的随访管理。 早产儿出院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管理,包括生长发育评估、健康状况监测等。随访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早产儿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早产儿工作实施方案涉及到早产儿的分级管理、营养支持、呼吸支持、感染预防、康复护理和随访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我们能够提升早产儿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早产儿的健康和生存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希望全体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执行本方案,为早产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早产儿出院健康指导

早产儿健康指导内容: 一.喂养 1母乳喂养:按需喂养,间隔2-3小时喂养一次; 2没有母乳则喂养配方奶:试奶温,查看奶嘴孔大小,以十字孔为宜,断线下滴,观察呼吸、面色、吞咽、是否溢奶; 注意事项: ①喂奶后1小时内不要换尿布; ②如有鼻子、口周青紫,拔出奶瓶暂停一下,脸色恢复后再喂; ③如发生呛奶,予右侧半卧位,拍背,呼吸平顺后再喂; 二.日常护理 1 保暖早产宝宝所在室温24℃~28℃,室内相对湿度在55%~6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过高注意通风降温,每天至少给房间通风换气20分钟,衣服以宝宝手脚温暖即可; 2洗澡洗澡时间最好选择在喂奶前后1小时,关上门窗,避免有风直接吹宝宝,室温在30℃,水温38℃~40℃为宜;洗澡后彻底擦干,防止受凉; 3皮肤护理可抱婴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发现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再出现或加重,要及时就诊; 宝宝头、颈、腋窝、会阴臀部皮肤皱褶处应勤洗,保持干燥、清洁以免糜烂;每次换尿布后特别是大便后应温水洗臀部,软毛巾搽干,涂以熟茶油,保护皮肤,以免尿布疹; 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皮肤,衣服、尿布应柔软、舒适并保持清洁干燥,衣带不宜过紧; 宝宝口腔黏膜较薄嫩,易擦伤,造成感染,不要纱布擦洗,以免损伤;保持口腔清洁,清洁口腔用物均为一次性,避免鹅口疮;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后清洁手和乳头;人工喂养者,每次喂奶后把奶头用清水洗净,煮沸15-20分钟待用;

一般脐带在15天内可以脱落,脐带脱落前避免盆浴,应作脐部护理;局部用酒精清洗后涂以聚维酮碘溶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发现局部红肿、有分泌物;必须去医院就诊; 4注意预防感染除专门照看宝宝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房间,更不要把宝宝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摸抱等;妈妈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洗净双手并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上述护理人员如患感染性疾病时应立即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三.观察宝宝如果出现下面迹象要去医院 1.宝宝呼吸改变:出现呼吸急促,超过60次/分,口鼻周围或者全身皮肤青紫色; 2.吃奶减少,或者拒奶 3.活动能力变差,反应迟钝或不做反应; 4.肤色比平时苍白; 5.情绪变化较大,容易烦躁不安; 6.瞌睡或者呕吐比较严重或反复发作; 7.排便习惯改变,腹泻超过一天,小便量减少或颜色变深; 8.没有过多包裹的情况下,体温超过37.5℃;

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高危儿专案管理

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高危儿专案管理 第一篇、高危儿管理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第二篇、早产儿出院后管理-讲义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第三篇、高危儿管理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第四篇、高危儿范围及管理方法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1、新生儿访视,不少于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第二次在14左右,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最少增加一次访视。增加的访视时间最好在7-14天之间,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28天满月的检查必须在乡镇及社区卫生效劳中心进行。 2、高危儿包括 〔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史等。 〔2〕、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或止疼药物史等。 〔3〕、出生时异常如新生儿窒息,多胎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宫内感染和先天畸形等 3、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

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手册中要有管理记录〕。 其它高危儿进行登记管理。所有高危儿均登记在高危儿登记薄上。专案管理的高危儿和登记管理的高危儿分开登记。 第五篇、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及营养管理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第六篇、高危儿管理制度高危儿及早产儿的管理 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局部。 一、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