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早产儿的护理

浅析早产儿的护理

浅析早产儿的护理

姚爱红(河南省漯河市临颖县人民医院 4626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253-02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身长在46cm以下的婴儿。为

了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其生命质量,对早产儿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耐心喂养

早产儿的器官尚未完全成熟,各方面能力较正常婴儿差,出生时营养物质储存少,胃肠道功

能不成熟,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有特殊的营养要求。由于孩子嘴小,吸允及吞咽能力低下,应选择适宜的奶头。奶头孔眼不宜过大,否则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咳嗽,甚至发生窒息。

单奶头孔眼也不宜过小,以免吸奶费力,引起疲劳。早产儿的胃容量极小,有时多喂几口奶

也会因溢奶呛入肺中而夺取微弱的生命。所以,早产儿的正常喂养十分重要,应耐心、细心,喂养最好是少食多餐,母乳仍是早产儿首选的理想食物。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重要营养来源,它能有效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然而,单纯的母乳不能满足早产儿快速生

长发育的需要,还需加上一定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在早产儿出院后

应使用专用配方奶粉喂养,以帮助实现“追赶性生长”。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大多需要30-40min。若遇到呕吐现象,应将孩子置于侧卧位。所以,为帮助早产儿实现适宜的追赶性生长,出院后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制订和采用适合早产儿的不同阶段生长发育需要的科学

喂养方案,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2.环境的管理

2.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摄入能量少,体内糖元储存不足,产热少。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导致早产儿提问易随

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房间的温度一般

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65%-75%,以防失水过多。空气要保持新鲜,每日通风2-

3次,以免对流风直吹婴儿。

2.2减少噪音的刺激

早产儿的视听功能发育往往不成熟,接受感觉刺激的能力相对较弱,当刺激输入与他的发育

预期需要不一样时,就会造成超载的压力,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因此,我们应努力为多产儿营造一个平静、柔和的环境。

2.3减少光线的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强光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使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

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照射,尤其是直射眼部。降低室内光线,营造一个类似

子宫内的幽暗环境。24h内至少应保证1h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婴儿的睡眠。

3.各种感染的预防

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1)病室保持室内恒温恒湿及空气

隔离,采用湿式清洁,实用醋熏蒸,开窗通风等每日消毒病室;(2)对床单及使用物品含

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擦拭(3)为防止水生细菌繁殖,使用闭式暖箱,坚持每种彻底消毒

一次,暖箱内的冷开水每日更换,保证患儿有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4)早产儿皮肤柔嫩,

角质层很薄,受压时间过长或受大小便等污物的刺激易破损引起感染。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

应每天给患儿沐浴一次。室温保持在25℃~28℃,水温在38℃~40℃,以流水冲洗为宜,

选用无刺激性的婴儿肥皂,尤其注意皮肤皱褶处的清洁。如患儿皮肤上胎脂较多,可用植物

油或石蜡油轻轻擦去。沐浴时做好护理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对于不宜沐浴的早产

儿应用柔软毛巾轻轻擦拭,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坚持每2h翻身1次,并轻轻按摩受压皮肤,发现皮肤破损者及时处理,严格交接班,详细记录皮肤情况。(5)每3h换尿布1次,

每次换尿布时,先用温水擦净再用软膏擦臀部,防止红臀发生。(6)严格监督工作人员手

的消毒,坚持做到护理患儿前后仔细刷手。当孩子体重达到2000克时,可以考虑实施预防

接种。由于孩子出生体重不同,经历的疾病过程也不同,达到2000克的早晚差异较大。今

后的预防接种程序只能因人而异,由医生为您的孩子制订特殊的预防接种时间表。家长应该

根据这特殊的时间表到当地保健部门为孩子进行接种。

4.呼吸的护理

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护理人员必须严密

观察呼吸活动及皮肤颜色、生命体征。备齐抢救物品,发现异常及时抢救。我们重点加强呼

吸系统的管理,置患儿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部分泌物,间歇低流量给氧。

5.对父母的心理支持

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国外有学者经过一年

有目的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易患病的早产儿都有一个失望、悲观和生活满意度较低的母亲。护理人员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对家属进行宣教,使其

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安慰家长,向其介绍好转病例,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接触不良因素,增强育儿信心。护理人员不仅要重视早产儿出院后对其父母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还要

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在护理早产儿的时候,千万不能急躁,要精心,多观察孩子变化,但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能健康成长。

6.家庭护理

保持舒适体位,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系统和心理行为的

发展。在安置早产儿体位时,可以用毛巾或床单制作卧具,使其手脚能触及,产生安全感,

另外,包裹婴儿是要确定婴儿的收能触及面部,利于头手互动。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抚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

但是在家里照顾婴儿时也要注意:(1)与早产儿玩耍时,动作要慢,要轻,不要经常用新玩具、新面孔包围他。不要过分刺激早产儿。(2)留意早产儿的反应,如他头部转向,或不再注视你时,就表示他已“够”了,这时,应停止与他玩耍。(3)要注意室内温度,因为早产儿体内调节

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失热很快,所以保温十分重要。(4)晚上

又黑又静,早产儿可能不习惯,可亮夜灯及播放育婴音乐,以助早产儿适应环境。(5)早产儿

喜欢被襁褓裹起来,注意襁褓料子一定要柔软无刺激性,头部绝不能包起来。(6)早产儿由于

呼吸系统未发育完善,对空气污染物十分敏感,所以婴儿房必须空气洁净,禁止吸烟。(7)婴

儿床上用品及婴儿室内家具的颜色都不宜过鲜、过明亮,以免对早产儿过分刺激。 (8)如果早

产儿能吮吸,就让他吸奶嘴,这样可以协助他发展口腔活动技能,而且也可以给予他一定的

安全感。(9)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留心你孩子特殊的需求。一般规律不一定完全适合他的需要。你必须“听他指挥”,千万别强加于他。

早产儿的科学喂养与精心护理指南

早产儿的科学喂养与精心护理指南 早产儿科学喂养与护理指南 早产儿指的是诞生时胎龄不满37周的婴儿,由于诞生时体重低、易受感染、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需要我们更加细心的护理和喂养。下面将为您具体介绍早产儿的科学喂养与护理指南。科学喂养 1.母乳喂养:母乳可以供应最自然、最健康的养分,可以有效预防早产儿的感染和疾病。但由于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需要依据医生的建议渐渐增加哺乳次数和量,避开过度喂养导致呕吐、腹泻等问题。 2.配方奶喂养:配方奶是可供选择的喂养方式之一。需要选择适合早产儿的特地配方奶粉,并依据医生的建议打算喂养次数和量。同时,需要留意饮用水质量和温度,保证奶瓶消毒和喂养前的清洁。 3.静脉养分:对于早产儿而言,开头的几天内他们可能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需要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脂肪乳剂和氨基酸等养分物质来满意身体需要。细心护理 1.保持暖和:由于早产儿没有成熟的皮肤和脂肪层,很简单受到低温的损害,需要保持暖和的环境。可以通过贴身肌肤接触法、加温床、保暖的衣物等方式维持宝宝的体温。 2.预防感染: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简单受到感染的侵袭。需要掌握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宝宝的个人卫生、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等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3.心理抚慰:早产儿离开母亲的子宫环境,经常会感到身心上的不适,需要医护人员和家人做好心理抚慰工作。可以通过肢体接触、轻柔的声音和优雅

的音乐等方式对早产儿进行安静的氛围营造。监测与治疗 1.呼吸监测:早产儿的肺部尚未完全成熟,需要进行呼吸监测,保证宝宝的呼吸通畅、避开消失窒息等问题。 2.血氧饱和度监测:由于早产儿肺部功能不完善,需要使用血氧测量仪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猜测早产儿是否需要额外的氧气支持。 3.药物治疗:由于早产儿简单发生呼吸窘迫、脑出血等疾病,医生可能会赐予早产儿一些药物治疗,包括呼吸机帮助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药物等。康复护理 1.养分理论支持: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和发育需要科学的养分管理。医护人员需要依据早产儿的身体条件和需要,制定养分方案和调整,确保宝宝在生长发育方面不落后于同龄人。 2.康复体育:康复体育可以关心早产儿提高自身的肌肉掌握和运动力量。家长可以依据医生的建议赐予宝宝适当的运动,关心婴儿进行身体熬炼。 3.心理疏导:由于早产儿的生长过程经常需要很长时间,家人需要赐予早产儿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疏导,保证宝宝的身心健康,关心早产儿迎接将来。综上所述,早产儿的科学喂养与护理需要注意细节和科学性,家庭成员需要与医生协作,赐予早产儿更加科学和全面的关爱和支持。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中国在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同时,由于新生儿基数的变大,再加上拼二胎的高龄孕妇早产发生率更高,早产儿的数量或将出现阶段性增加。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救治技术越来越高,目前国内救治的胎龄最小的早产儿为22+2周,体重最小的早产儿为370g。 早产儿的定义 目前我国多把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统称为早产儿,其中,孕周不满28周称为超早产儿,28-32周者称极早产儿。绝大多数早产儿出生体重均低下,出生体重<1000g者,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1000-1499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2499g者,称低出生体重儿。 造成早产的病因 1. 母亲因素: 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或胎盘功能不全 子宫因素:子宫内膜炎、子宫颈内口松弛、子宫畸形。 营养不良、过度疲劳、严重身体及情绪的伤害、先兆子痫、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及感染发热性疾病。 2. 胎儿因素:先天畸形、感染、胎儿与母体血型不合、多胎妊娠、脐带过短、羊水过多或过少。 3. 其他:母亲频繁怀孕、父母亲年龄过大或过小、抽烟过多等。

早产的并发症 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需要特别监护。 具体表现在:早产儿的呼吸快而浅,并且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胎龄越小则皮肤越薄嫩,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的感染可酿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吮奶及吞咽能力均弱,贲门括约肌松弛,易致呛咳,吐、泻及腹胀;脑部血管脆弱,易受伤而出血;对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不好,其生理性黄疸维持的时间较足月儿为长,而且较重;铁及维生素A、D的储存量减少,易得该种营养缺乏症;使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易发生低血糖。 早产儿的护理手段 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注意保暖;防止感染;精心喂养。特别强调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 出院评估 出院标准:一般为出暖箱后体温保持正常,反应吃奶好,自主吃奶吸吮有力,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在4斤以上并且全身皮肤黄染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正常范围以内,心肺功能正常,无咳嗽、口周发青等缺氧表现。

早产儿护理总结范文

早产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 预防早产:孕期避免诱发宫缩的活动,避免突然的精神创伤;高危孕妇应多卧床休息,取 左侧卧位;积极治疗并发症,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于孕14〜18周做子宫颈内口环扎术,防止早 产的发生。 (2)对症护理:1)用药护理:先兆早产的治疗主要为抑制宫缩,护士应明确具体用药的作 用和用法,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常用的抑制宫缩药物有: P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硫酸镁、钙通道阻滞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2)协助控制感染:感染是早产的重要诱因,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3)预防新生儿呼 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对妊娠35周前的早产,应争取时间遵医嘱给予孕妇肾上腺皮质激素如 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可明显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4)为分娩做准备:如早产已不可避免,因尽早作好分娩的准备;大多数早产儿可经阴道分娩;临产后慎用抑制新生儿呼吸中枢的药物;停用一切宫缩抑制剂;产程中给予产妇吸氧;第二产程考虑使用会阴切开术缩短产程,减少分娩过程中对胎头的压迫,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出生后立即结扎脐带防止新生儿循环负荷过重。(3)心理护理:帮助孕妇和家属了解早产的发生原因,告知早产发生并非孕妇本人的过错,减轻孕妇的负疚感;但也要避免给孕妇过于乐 观的保证;鼓励家属陪护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孕妇的孤独感、无助感。 新生儿一般都有哪些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1。 新生儿适宜的环境病室清洁、安全整齐,阳光充足、空气清新。保持环境的中性温度是维持正 常体温的重要条件。 新生儿室温22°C-24°C,湿度55%-65%。2。 保温对早产儿或体重较大伴低体温者尤其要注意保温。生后应将新生儿置于预热的自控式开放式抢救台上,或自控式温箱中,设定腹壁温度为36。 5°C,抢救台或温箱可自动调节内部环境温度,保持新生儿皮温36。 5°C。 4-6 h后,移至普通婴儿床中(室温24°C- 26°C、空气湿度50%-60%)。3。 合理喂养喂养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即可哺母乳,以促进乳汁分泌,并防止低血糖。提倡按需哺乳。 配方乳可每3 hi次,每日7-8次。喂奶前应清洗乳头,奶后将婴儿竖立抱起、轻拍背部,以 排出咽下的空气,防止溢奶。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出现发绀时,应查找原因,同时予以吸氧,以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 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预防感染新生儿护理和处置均应注意无菌操作。 婴儿室工作人员如患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应暂时隔离。做好皮肤黏膜护理:①体温稳定后 每日沐浴1次。 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勤换尿布防止红臀或尿布疹的发生。②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 一般生后3-7 d残端脱落,脱落后如有黏液或渗血,应用碘伏消毒或重新包扎。4。 预防接种生后3 d接种卡介苗;生后1 d、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乙肝疫苗1次,定期 预防接种,做好计划免疫。5。

早产儿常见问题及护理重点

早产儿常见问题及护理重点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28~37周的活产婴儿。出生时体重1000~2500g,身长2000g者应放在保暖箱外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因头部面积大,散热量大,头部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各种操作应集中,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采用简易保暖方法,可选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详细记录。 缺氧和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全,调节能力差,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肺泡逐渐萎陷,导致通气不良,易出现缺氧,发绀、呼吸困难。同时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脑损伤,易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 早产儿出生后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缺氧或窒息者,立即吸氧或人工呼吸、给氧浓度30%~40%为宜,最好含有CO26%~10%,以刺激呼吸中枢而改善呼吸,应注意氧浓度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易过长,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持续正压呼吸用氧,早期可用呼吸机,持续吸氧时,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用氧,以防氧中毒、视网膜剥落失明等。同时实施正确的翻身拍背、有效吸痰,促进废液排出。 消化功能弱:早产儿吞咽反射差,贲门扩约肌发育不良,幽门扩约肌发育较好,胃容量小,易呕吐、溢乳引起呛咳窒息。因此置患儿头高脚低位,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右侧卧位,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早产儿多种消化酶分泌不足,胆酸分泌较少,不能将脂肪乳化,且对脂肪吸收较差,故以母乳喂养为宜。有吸吮无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祠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其营养液,喂养后宜取右侧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现象发生。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晨起测体重1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 肝脏功能差:早产儿肝脏功能不完善,对胆红素摄取能力较差,其生理性黄疸维持时间长,而且较重;凝血机制不健全易出血,铁及维生素A、D的储存量减少,易患营养缺乏症;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因而在饥饿时血糖易于过 低而发生休克。对早产儿补充凝血因子可肌肉注射V~K15mg每日1次,连用3天,必要时输新鲜血液或血浆,同时早开奶防止低血糖。 抵抗力弱: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脐部为开放性伤口,细菌容易繁殖,并进入血液发生感染。因此预防早产儿感染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病房床单及日常用品的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讨论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第一篇: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见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1.观察早产儿的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等反射是否正常,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及暖箱使用的情况,吸氧的方式及氧流量情况。 2、观察早产儿呼吸、心率、血压的情况,每2h记录一次,观察早产儿呼吸速率、节律,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及暂停、周期性呼吸等症状,观察早产儿有无心率紊乱、血压降低等变化。 3、观察早产儿的皮肤有无黄染、皮疹等,观察脐部情况进食的状态,有无拒乳、吸吮无力等情况。 (三)症状护理: 1、保暖: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儿应置于暖箱中,箱温保持在32℃,湿度保持在55-65%,体重小于1000克时,箱温保持在34-36℃。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防窒息,必要时,给氧并观察呼吸情况。 3、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病室每日用空气消毒2次,早产儿每日沐浴次,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做好脐护理,保持脐部干燥,使用暖箱的早产儿日对暖箱进行擦拭消毒一次,患儿出箱后进行终末消毒。 4、输液护理:早产儿应根据其体重及喂养的情况,控制其输液的量和速度。 (四)营养与饮食护理: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无法进食的早产儿给予鼻饲,无法从胃肠中给予营养的,应及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在给予静脉高营养时,应保护早产儿的血管,防止液体外渗,并根据高营养液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五)药物治疗护理:

1、补充维k1,1mg连用三天,15天后加用维a和维d,早产儿可根据情况适当加量,四周后补充铁及维e和叶酸。 2、对于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可给氨茶碱静滴,负荷量5mg/kg,维持量2mg/kg.(六)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给予一定的皮肤安慰,向家长讲解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缓解家长焦虑及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早产儿康复。 第二篇:早产儿个案护理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于早产儿患儿病例 作者:王 ** 学历:大专科室:新生儿科职称:护士评阅人:邱** 职称:护师评阅时间:2017/8/20 对一例早产儿患儿的护理体会 王** 前言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等于28周至小于37周,体重低于2500克,身长不足47厘米的活产婴。发病率为5%~10%,死亡率约为12.7%~20.8%。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允和吞咽功能,早产儿则较差,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后渐变成垂直位,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呼吸暂停。早产儿角质层薄嫩,容易破损,故屏障作用差,对外界的刺激的抵抗力弱,易受机械或物理损伤而继发感染,此外,皮肤较足月儿偏碱性,易于细菌或真菌增殖,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感染疾病,导致死亡。因此,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病情简介 患儿郑丹之女,女,19分钟,体重2000g, 因胎龄35+2周,生后19分钟于8月14 日12:25抱入我科,入科时早产新生儿外观,全身胎脂覆盖,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四肢末端凉,肢端稍青紫。 体格检查:T:36.2℃,P:142次/分,R:45次/分。早产新生儿外观,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差,全身可见胎脂覆盖,“三凹征”

护理中的新生儿护理和早产儿管理

护理中的新生儿护理和早产儿管理新生儿护理是医护人员对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进行的一系列照料和管理工作。而在新生儿护理中,早产儿的管理则需要更加专注和细致的关注,因为早产儿更加脆弱和易受损。本文将探讨护理中的新生儿护理和早产儿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1. 新生儿护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护理是保证婴儿健康发育的关键。在新生儿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关注婴儿的喂养、睡眠、体温调节、皮肤护理、身体发展等方面。通过提供适当的护理,可以帮助婴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其免疫力,并促进其身体和智力发展。 2. 早产儿管理的重要性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龄未满37周的婴儿。由于早产儿的器官和系统发育不完善,他们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在早产儿管理中,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早产儿的成长和发育,确保他们获得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护理。同时,早产儿管理还需要密切监测他们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新生儿护理的基本要点 在新生儿护理中,有一些基本要点需要注意。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对新生儿的皮肤进行适当的护理,保持干燥和清洁,并定期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其次,喂养是新生儿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医护人员应确保婴儿获得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并注意喂养的频率和姿势。此

外,保持室温适宜、避免交叉感染以及提供适当的触摸和身体接触, 也是新生儿护理的重要要点。 4. 早产儿管理的特殊考虑因素 早产儿管理相比于新生儿护理会更加复杂和细致。除了上述提到的 新生儿护理要点外,早产儿管理还需要特殊的考虑因素。首先,早产 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需要提供适当的保暖措施。其次,医护人员 需要密切监测早产儿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并及时处理可能的 呼吸窘迫等情况。此外,早产儿还需要更加频繁的喂养,以满足其生 长发育的需要。 5. 护理中的家庭支持和教育 在新生儿护理和早产儿管理中,家庭的支持和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与家庭成员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向他们提供必要的 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家庭成员也需要了解婴儿的需求和特殊要求,积极参与护理过程,以提供更好的照顾和支持。 总结起来,护理中的新生儿护理和早产儿管理是医护人员不可忽视 的重要工作。通过提供适当的护理和关注,可以帮助婴儿健康成长,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家庭的支持和教育也是护理中不可缺少 的一环。通过医护人员和家庭的合力,我们可以为新生儿和早产儿提 供最好的护理和管理。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指在孕期未满37周出生的宝宝。由于胎儿的生长和发育需要一定的时间,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常常比足月婴儿不稳定。因此,早产儿需要更加细心和耐心的护理。我是一名儿科护士,下面分享一下我在护理早产儿时的体会。 早期护理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接受早期护理。早产儿出生后不久要进行早期护理,主要是 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通常包括呼吸、心跳和血压等指标。监测维持生命体征是早期护理的重点,如果这一过程中出现意外,需要及时处理。例如,如果早产儿的呼吸困难,应该进行氧疗或机械通气。 在早期护理中,还需要给早产儿进行营养支持。早产儿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都比 较弱,因此通常采用静脉营养和喂养辅助措施来保证营养和水分的平衡。 心理护理 早产儿的母亲在产后应该尽快地接触孩子,与孩子亲密接触可以缓解母亲和孩 子的焦虑情绪,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同时,在早期医院就可以利用育婴箱接触早产儿并在监控下护理,让母亲可以放心地自我恢复。 同样,在早期医院里提供小品质量的环境可以大大改善早产儿的病情、呼吸和 消化。神经系统同样也需要特别关注,对于无法自行调节温度跟持续处于挫折的 神经系统下,宝宝会持续高死和血压,在护理上应特别注意。 家庭护理 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也需要特别关注。一般生出来的早产儿下嘴唇都是很薄的,表现上会喝奶比较吃力,容易出现呛咳窒息的情况,传统方法可以在妈咪喂奶时加入一点糖水或葡萄糖餐饮可满足宝宝额外所需,以帮助宝宝有力地吸吮。同样, 家庭中的早产儿饮食应重视,应该采用温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某些大份量、高脂肪和富含异物的食品。 另外,在家庭中需要注意保持早产儿的卫生,并注意空气的流通和减少宝宝抵 抗力不佳应尽可能减少亲朋们的走访,避免引起感染。 总结 早产儿的护理比较复杂,需要更加细心和耐心。早期护理中需要维持生命体征、营养支持等,心理护理中需要接触孩子对孩子进行安慰,家庭护理中需要关注卫生和饮食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医生和家属共同努力,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让他们健康成长。

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与护理技术研究

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与护理技术研究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这 些婴儿往往由于早产而导致营养不良和其他健康问题。因此,早期营 养支持和护理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早产儿早期营养 支持和护理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早产儿由于无法享受到足够的胎儿期营养供应,因此其对营养的需 求更高。早产儿在早期需要较高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来促进其生长和 发育。研究发现,应用母乳和特殊的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可以 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增强其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早期营养支持的策略 为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有几种早期营养支持的策略被广泛应 用于临床实践中。首先,早产儿的喂养应尽早开始,并尽量模仿胎儿 期的饮食方式。其次,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病情调整喂养量和频率。此外,输注人工添加剂,如脂肪乳剂和维生素溶液,也能够帮助早产 儿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三、早产儿的护理技术 除了早期营养支持,早产儿的护理技术也对其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 作用。早产儿需要特殊的护理环境,如恒温箱、氧气治疗和呼吸机辅 助通气等。此外,针对早产儿的抚触和早期亲子接触也被证明对其健

康发育有积极影响。针对早产儿的护理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为早产 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育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 尽管在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和护理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 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如何更准确地判断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如何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比例等。未来的研究应该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改善早产儿的护理和营养状况。 总结 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与护理技术是保证其健康发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营养供应和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早产儿的生存 和发育水平。但是,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满足早产儿的特 殊需求,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相信 未来早产儿护理和营养支持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

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 1、保持婴儿皮肤温暖:需要给早产婴儿采用专业发热棉毯,或是换上保暖衣物,向 婴儿层层铺上发热毯;同时需要注意因长时间被测量体温而婴儿的低温情况,要给婴儿盖 毯保暖;同时也要确保床头的空气干爽,但要减少噪音和光线的干扰,保持周围环境的温 度正常(25℃—27℃),保证婴儿一直处于温暖的环境中。 2、护理口腔:早产婴儿口腔很容易受到污染,需要注意及时清洁,每天2-4次,早 晚分2次,用湿毛巾将婴儿舌头垫干;可以用大蒜引水漱口,防止细菌和虫卵附着,防止 口腔炎的发生;早产婴儿的牙齿出现晚,一般发育于2-3个月,也需要注意防止口腔感染,清洗口腔然后用肥皂水擦拭,注意不仅要清洗牙齿还要擦拭舌头和口腔其它部位。 3、给定合适的饮食:为了防止体型小的婴儿伤害自身,早产婴儿的饮食宜用温热的 母乳或妊娠期补充的乳汁,定期检查婴儿的体重,尽量补充乳汁的营养;在乳汁中可给予 少量的小麦米水温热的调节,以继续增强婴儿的营养;早产儿发育比较慢,不宜加入太多 的高活性乳汁;也要注意婴儿的喂养时间不宜过久,否则一般除了吃饱,其余部分会被排 出体外,从而增加婴儿对营养流失的几率;同时要注意给予婴儿足量的水分,调整体内液 体的平衡及清洁婴儿的排泄物。 4、进行正确的护理:正确的护理对准确治疗十分重要,同时也是短期护理目标,促 进婴儿的发育;应多进行宝宝护理,促使婴儿拓展感官能力,多触碰体表的各个部位,促 进全身神经系统的发展,促进未来的知识、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宝宝多参加亲子游戏,以调整心理、社会情绪的发展;平时也要做好宝宝的腹泻、发热等感冒病预防,给婴 儿做好客观的运动锻炼,以预防他们在体质上的缺陷。 5、密切关注:早产婴儿虽然体型小,但脆弱,所以需要护士和家长时时刻刻关注和 护理,随时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在住院期间及时通知医生,只有家长和护士明确按时 保健,才能使婴儿健康、安全地成长起来。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在医院工作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早产儿,与他们一起 度过了他们最脆弱的时刻。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不仅需要我们具备专业的知 识和技能,更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关爱和耐心。以下是我对早产儿护理的一 些体会。 首先,早产儿的护理需要特别细心和耐心。这些婴儿的身体非常脆弱,许多器官还没有充分发育,需要我们一丝不苟地护理。例如,我们需要控 制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婴儿的温暖和舒适。我们还需要经常观察 他们的体征和行为,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在喂养过程中,我们 必须非常小心地喂食,以避免他们窒息或吸入食物进入呼吸道。 其次,早产儿的家庭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早产儿的出生对家庭来说 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他们可能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作为护士,不 仅要照顾好患儿,还要与他们的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我们需 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情绪波动。我们还要向他们提供 有关早产儿护理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 此外,早产儿的发展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早产儿常常需要接受多 个科室的治疗和评估,包括儿科医生、心理学家、康复师和营养师等。我 们需要与这些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在与团队成 员的沟通中,我们需要明确传递早产儿的情况和需求,以确保他们得到全 面的照顾和支持。 另外,早产儿护理需要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早产儿的护理是 一个不断进步的领域,我们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护理指南和研究成果。我

们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我们也要与同事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进步。 最后,早产儿护理需要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早产儿的护理具有 挑战性和艰难性,但是当我们看到他们健康地成长起来时,我们的付出和 努力都变得有价值了。与早产儿共度的每一天都是一个奇迹,让我们更加 珍惜和感恩生命的宝贵。 总之,早产儿的护理是一项需要综合素质的工作。我们需要有专业的 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耐心和关爱。通过与早产儿及其家庭密切合作, 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护理。希望我的体会对您有所帮助。

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 家庭中有早产儿的,从孩子出生之时就应该密切观察,了解早产儿的动作、智力发展,以便在问题出现时可以求医,作出适时的补救,将伤害减至最轻。早产儿需要精心照料,在喂养方面需要增加喂食量,餐多量少,早产儿吮吸力气不足,要耐心喂养。早产儿对温度及变迁亦是很敏感的,一定要注意保暖,并保持和医生的密切联系,一有疑问随时咨询医生。同时还要关注以下的几点注意事项。 1、耐心喂养。早产儿吸吮力气不足,喂养时更应该耐心,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是需要30-40分钟。出院后回到家护理的宝宝,在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直到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 2、采取餐多量少及间断式(每吸食一分钟,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顺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的喂食方式,可减少吐奶发生及呼吸上的压迫。可喂食早产儿奶粉,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 3、早产儿对温度变换比较敏感,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 4、定期回医院追踪检查及治疗:如视听力、黄疸、心肺、胃肠消化、及接受预防注射等。保持与新生儿医生密切的联系以便随时能谘询。熟练幼儿急救术,如吐奶、抽搐、肤色发绀时的处理、以备不时之需。

其他必须注意事项 1、与早产儿玩耍时,动作要慢,要轻,不要经常用新玩具、新面孔包围他。不要过分刺激早产儿。 2、留意早产儿的反应,如他头部转向,或不再注视你时,就 表示他已“够”了,这时,应停止与他玩耍。 3、要注意室内温度,因为早产儿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失热很快,所以保温十分重要。 4、晚上又黑又静,早产儿可能不习惯,可亮夜灯及播放育婴音乐,以助早产儿适应环境。 5、早产儿喜欢被襁褓裹起来,注意襁褓料子一定要柔软无刺激性,头部绝不能包起来。 6、早产儿由于呼吸系统未发育完善,对空气污染物十分敏感,所以婴儿房必须空气洁净,禁止吸烟。 7、婴儿床上用品及婴儿室内家具的颜色都不宜过鲜、过明亮,以免对早产儿过分刺激。 8、如果早产儿能吮吸,就让他吸奶嘴,这样可以协助他发展口腔活动技能,而且也可以给予他一定的安全感。 9、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留心你孩子特殊的需求。一般规律不一定完全适合他的需要。你必须“听他指挥”,千万别强加于他。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我曾多次参与早产儿的护理工作。早产儿是指孕期不满37周出生的婴儿,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爱。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护理体会,现在与大家分享。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们的皮肤较薄、脂肪层较薄,很容易失去体温。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确保他们的环境温暖舒适,并使用保温设备如温床或保温箱。此外,我们还要密切监测他们的体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过热或过冷。 早产儿的呼吸系统较为脆弱,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肺部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观察他们的呼吸状态,注意是否有呼吸急促、呼吸减慢等异常情况。如有需要,及时采取辅助通气措施,保证他们的呼吸顺畅。 早产儿的消化系统也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胃肠道发育不完全,消化功能较弱。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严格的喂养计划,给予腹腔内营养支持,同时监测他们的肠道功能,预防肠道功能失调和感染等并发症。 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容易感染。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手卫生,保持护士和家属的清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同时,要定期给早产儿接种疫苗,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早产儿护理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早产儿出生后需要长时间留在医院,与家人的分离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安慰,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早产儿的护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他们的体温调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我们要密切观察他们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度过早产期,并健康地成长发育。作为护士,我们要用爱心和专业知识,给予早产儿最好的护理,帮助他们走向健康的未来。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早产儿的定义和分类 早产儿是指孕期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根据出生时的孕龄,可分为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g)、极早产儿(<28周)、非常早产儿(28-32周)和晚期早产儿(32-37周)。 二、早产儿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呼吸道管理:由于早产儿肺泡未充分发育,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给予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措施。 2. 营养管理:由于早产儿消耗能量大,而吞咽反射未完全发育,易导 致喂养困难。需要采取逐渐增加喂养量、缓慢进食等措施。 3. 体温调节:由于早产儿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发生低温。需要加强保暖措施。 4. 消化系统管理:由于早产儿胃肠功能未完全成熟,易发生胃肠道疾病。需要采取抗生素治疗、保持胃肠道通畅等措施。

5. 免疫系统管理:由于早产儿免疫系统不健全,易感染。需要加强消毒措施、给予免疫增强剂等措施。 三、早产儿护理的具体措施 1. 呼吸道管理 (1)给予氧疗: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呼吸机辅助通气: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如压力支持通气、同步间歇正压通气等。 (3)体位调整: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等体位,有利于改善患儿呼吸功能。 2. 营养管理 (1)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抗体,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预防感染都有益处。 (2)逐渐增加喂养量:从少量、频次多的喂养开始,逐渐增加喂养量和减少喂养次数。

(3)缓慢进食:采用胃管或乳头等缓慢进食方式,避免过度进食引起呕吐、腹胀等不适。 3. 体温调节 (1)保暖措施:采用加温毯、保温箱等保暖措施,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2)避免过度包裹:过度包裹会导致患儿出汗,影响体温调节能力。 4. 消化系统管理 (1)抗生素治疗:对于存在感染症状的早产儿,需要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保持胃肠道通畅:采用定时清洁肠道、按摩腹部等措施,帮助患儿排便。 5. 免疫系统管理 (1)消毒措施:对于医护人员、家属和访客等需要接触患儿的人员,必须进行手部卫生和穿戴无菌衣物等消毒措施。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1.正常足月儿: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2.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肺液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产生,妊娠28周出现羊水内,35周迅速增加。新生儿呼吸频率较快,安静时约为40次/分左右。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可有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患肺透明膜病,妊娠25--30周,肺泡腔内开始出现PS,35周后PS增多。胎龄越小,HMD发生率越高,胎龄为26--28周的早产儿约50%可发生HMD,30--31周则低于20%--30%,大于33周则相对少见。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生后应用,可使患HMD的早产儿病程缩短,存活率提高。 (2)循环系统:足月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为90~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 (3)消化系统:新生儿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奶甚至呕吐。早产儿在缺氧缺血、炎性损伤或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2~3天排完。新生儿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是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4)泌尿系统:一般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少数在48小时内排尿。(5)血液系统: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70g/L。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为(15~20)×109/L,血容量为85~100ml/kg (6)神经系统:新生儿脊髓末端约在第3、4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4、5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一.定义 指胎龄小于 37 周的活产婴儿,体重在 2500g 以下,身长<47CM。 二.症状、体征 (一)临床特点是外观成熟不良:皮肤红嫩,胎毛多,皮下脂肪少,指、趾甲软,不超过指、趾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未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未遮盖小阴唇。(二)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呼吸暂停,并发感染,喂养困难。 三.护理问题 (一)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二)营养不良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 (三)呼吸功能改变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四)感染风险与免疫功能不足及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四.护理措施 (一)保暖:室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根据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相应保暖措施。 (二)喂养:尽早开奶,以防止低血糖。一般生后 4 小时开

始喂糖水,根据吸吮能力,可于生后6~8 小时开始哺乳;体弱者可先静脉点滴 10%葡萄糖液。母乳是低体重儿的最理想乳品,若无母乳,应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最好是经口喂养,根据病情,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液,保证热量及营养物质的供给。 (三)病情观察 1.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进食情 况、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等。 2.输液管理,配置液体时,剂量要绝对精确。输液过程 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 (四)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发生呼吸暂停时,可先弹足底、拍背、或刺激呼吸,严重者给予人工呼吸机。 (五)用药护理:早产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 (六)心理护理: 向家长讲述早产儿相关知识,缓解家长紧张情绪。 (七)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严格控 制入室人数,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 染。强化洗手意识,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 2.每日更换暖箱水中的蒸馏水。暖箱每周更换 1 次,

浅谈早产儿的护理问题与措施课稿

浅谈早产儿的护理问题与措施 摘要:我国早产儿出生率居世界第一位,但医疗水平、服务举措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连续护理是早产儿进入在家庭以及社区之后的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其可以在大大降低对医院公共资源的使用同时,为万千家庭提供有效的后续治疗以及护理。早产儿在连续护理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体重增长速度,因此,长期有效地展开连续护理工作能够使得早产儿的住院时间大大缩减,使得早产儿早日回归到家庭以及社区。由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可以知道在将来护理工作的领域将会扩大到社区以及家庭。本论文对早产儿的相关护理经验予以总结,详细的探讨了早产儿的护理要点、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及如何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关键词:早产儿;常规护理;特殊护理 Abstract: China's premature birth rate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 but the medical level,

service measures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till exist certain disparity, continuous care for preterm into the community, family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bring about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subsequent to the family, to save the hospital public resources, reduce the cost of. To a certain extent make up for other aspects bring gap.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continuous nursing can shorten the premature infant hospitalization time, medical personnel can make weight over 1 8kg, milk yield, body weight growth of premature infants as early as possible to good community, family science tending, accelerate the turnover of hospital resources, reduc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the cost of. The field of nursing work was further extended to the community, the family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nursing work,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ar the intern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 This paper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in premature infants, explore the nursing points in premature infa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premature infants. Keywords: premature; routine nursing; special nursing 一、早产儿护理现状

早产儿护理分析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早产儿护理分析论文 1早产儿的主要生理病理特点1.1体温调节功能差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摄入能量少, 体内糖元储存 不足,产热少。汗腺发育不好,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极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低容易出现体温不升, 环境温度过高又容易出现 发烧。[3,4,5]1.2呼吸不稳定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稳定,肺和支气管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并发肺透明膜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频发的呼吸暂停,导致呼吸衰竭,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3,4, 5]1.3 消化功能低下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差,经口喂养困难;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不全,消化功能差,不恰当的喂养会造成喂养不耐受,甚至坏死性小肠炎,出现进行性腹胀;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出现溢奶、窒息现象。[3,4, 5]1.4免疫功能低 下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来自母体的抗体、补体含量较少,故抵抗力差,极易继发感染危及生命。[3 ,4, 5]2早产儿的护理2.1保暖护理保暖是对早产儿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护理措施,对早产儿采取 的任何治疗和抢救措施均应在保暖的前提下进行。[6]2.1.1 控制环境温度由于早产儿体温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早产儿体温异常,因此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应设 早产儿专室,控制室温在24C~ 26C,晨间护理时,室温应提咼至 27C〜 28C,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65%-75%以防失水过多,并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 的刺激。湿度过低,会使早产低体重儿蒸发量加大而散热,影响保暖效果,故需每天检查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定期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另外,室内备新生儿保暖箱、蓝光箱、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抢救车,必要时可进行气管 插管、吸痰、心肺复苏等。[7,8, 9]2.1.2 保持中性温度中性温度是指患儿处于该环境温度下,既能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又能使其代谢率最低,耗氧量最少。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暖箱来提供中性温度的。暖箱的温度和湿度均是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出生日龄来调节。 般来说,体重越轻,胎龄越小,所需箱温和湿度越高。一般出生3d, 箱内湿度可达70%-80% 1周后降至55%-65%温度调节,一般体重在2000g〜2500g者,暖箱初始温为28C〜30C;体重1500g〜2000g 者,箱初始温度30〜32C;体重1000g〜1500g者,暖箱初始温度 32C〜34; 1000g者,暖箱初始温度 34C〜36C;使患儿体温保持 36.5 C〜37.2 C之间,昼夜波动勿超过1 C,在这个温度时机体耗氧、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小,随着其天数的增 1 /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