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科早产儿出院指导

新生儿科早产儿出院指导

新生儿科早产儿出院指导

姓名:床号:住院号:

家长:您的孩子是早产儿(孕周:周,出生体重:克),今日出院,现将出院后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出院后的生活环境:

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使腋下温度在36.5-37度。

2.噪声对正在发育的大脑有影响,可引起呼吸暂停,应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3.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

4.减少疼痛的刺激。

二、出院后复查:

1.主要的复查内容:听力检查、生后4-6周或校正胎龄32-34周进行眼底检查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kg必查)、体格及神经行为的发育状况、

2.一般0-3个月1个月复查一次,4个月-1岁每3个月复查一次,1岁后每半年复查一次,3岁后如生长发育良好可停止复查。

3.如有特殊情况可及时就诊。

三.喂养时注意:

1.强调坚持母乳喂养。

2.如果不能坚持母乳喂养,应选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

3.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应及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1个月开始补充铁剂预防贫血,补充鱼肝油预防佝偻病。4个月内不需添加辅食。

四、家庭护理中注意:

1.维持有效呼吸,吃奶后取右侧卧位。

2.保持舒适体位。

3.注意亲子间的亲密接触,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等。

4.适当的婴儿锻炼。

5.防止感染:看护人应注意卫生。

6.适时预防接种。

以上情况及其必要性医生已告知,家长表示理解。

家长签字:谈话医生:年月日

(以上家长签字后医院保存,以下交家长)

-------------------------------------------------------------------------------- 家长:您的孩子是早产儿(孕周:周,出生体重:克),目前体重 kg 今日出院,现将出院后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出院后的生活环境:

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使腋下温度在36.5-37度。

2.噪声对正在发育的大脑有影响,可引起呼吸暂停,应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3.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

4.减少疼痛的刺激。

二、出院后复查:

1.主要的复查内容:听力检查、生后4-6周或校正胎龄32-34周进行眼底检查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kg必查)、体格及神经行为的发育状况、

2.一般0-3个月1个月复查一次,4个月-1岁每3个月复查一次,1岁后每半年复查一次,3岁后如生长发育良好可停止复查。

3.如有特殊情况可及时就诊。

三.喂养时注意:

1.强调坚持母乳喂养。

2.如果不能坚持母乳喂养,应选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

3.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应及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1个月开始补充铁剂预防贫血,补充鱼肝油预防佝偻病。4个月内不需添加辅食。

四、家庭护理中注意:

1.维持有效呼吸,吃奶后取右侧卧位。

2.保持舒适体位。

3.注意亲子间的亲密接触,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等。

4.适当的婴儿锻炼。

5.防止感染:看护人应注意卫生。

6.适时预防接种。

新生儿科早产儿出院指导

新生儿科早产儿出院指导 姓名:床号:住院号: 家长:您的孩子是早产儿(孕周:周,出生体重:克),今日出院,现将出院后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出院后的生活环境: 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使腋下温度在36.5-37度。 2.噪声对正在发育的大脑有影响,可引起呼吸暂停,应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3.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 4.减少疼痛的刺激。 二、出院后复查: 1.主要的复查内容:听力检查、生后4-6周或校正胎龄32-34周进行眼底检查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kg必查)、体格及神经行为的发育状况、 2.一般0-3个月1个月复查一次,4个月-1岁每3个月复查一次,1岁后每半年复查一次,3岁后如生长发育良好可停止复查。 3.如有特殊情况可及时就诊。 三.喂养时注意: 1.强调坚持母乳喂养。 2.如果不能坚持母乳喂养,应选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 3.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应及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1个月开始补充铁剂预防贫血,补充鱼肝油预防佝偻病。4个月内不需添加辅食。 四、家庭护理中注意: 1.维持有效呼吸,吃奶后取右侧卧位。 2.保持舒适体位。 3.注意亲子间的亲密接触,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等。 4.适当的婴儿锻炼。 5.防止感染:看护人应注意卫生。 6.适时预防接种。 以上情况及其必要性医生已告知,家长表示理解。 家长签字:谈话医生:年月日 (以上家长签字后医院保存,以下交家长) -------------------------------------------------------------------------------- 家长:您的孩子是早产儿(孕周:周,出生体重:克),目前体重 kg 今日出院,现将出院后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出院后的生活环境: 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使腋下温度在36.5-37度。 2.噪声对正在发育的大脑有影响,可引起呼吸暂停,应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3.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 4.减少疼痛的刺激。 二、出院后复查: 1.主要的复查内容:听力检查、生后4-6周或校正胎龄32-34周进行眼底检查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kg必查)、体格及神经行为的发育状况、 2.一般0-3个月1个月复查一次,4个月-1岁每3个月复查一次,1岁后每半年复查一次,3岁后如生长发育良好可停止复查。 3.如有特殊情况可及时就诊。 三.喂养时注意: 1.强调坚持母乳喂养。 2.如果不能坚持母乳喂养,应选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 3.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应及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1个月开始补充铁剂预防贫血,补充鱼肝油预防佝偻病。4个月内不需添加辅食。 四、家庭护理中注意: 1.维持有效呼吸,吃奶后取右侧卧位。 2.保持舒适体位。 3.注意亲子间的亲密接触,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等。 4.适当的婴儿锻炼。 5.防止感染:看护人应注意卫生。 6.适时预防接种。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最新版】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制定本规范。 一、定义范围 (一)早产儿是指胎龄 1.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2.高危早产儿: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二)早产儿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早产儿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早产儿专案管理是指按照本规范要求定期对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和指导等综合管理。

(四)一般情况下,评价生长发育时建议使用矫正年龄至24月龄。小于28周出生的早产儿,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月龄。 二、工作职责 (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1.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早产儿救治和保健服务能力。制订辖区内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辖区内早产儿会诊、转诊网络体系,明确各级机构职责。 3.组织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 4.建立健全辖区内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监督管理早产儿保健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5.组织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二)妇幼保健机构

1.组织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早产儿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 2.组织开展辖区内早产儿医疗保健业务培训,推广适宜技术。 3.负责指导和开展本辖区早产儿健康教育工作,制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发适宜的健康教育材料。 4.负责早产儿保健相关信息的管理工作。 5.结合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针对早产儿死亡开展评审。 6.按当地儿童保健分级服务规定,提供与本级职责和能力相适应的早产儿保健服务。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早产儿的登记、转诊及信息上报工作。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低危早产儿专案管理。 (四)其他医疗机构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讨论稿) 第一部分出院后早产儿治理 一、出院前告知 早产儿母亲出院前由经治医护人员与家长谈话,发放早产儿保健的健康教育材料,告知早产儿的风险、随访的重要性及随访的相关内容,指导并督促家长定期带早产儿同意随访。 二、出院后专案治理 早产儿出院后依照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具体情形,安排NICU/新生儿科大夫和/或儿童保健大夫负责制定随访打算并定期随访。在第一次随访时对早产儿建立专案,实行专案治理。 (一)随访频率 乡级(社区)在早产儿出院后7天内至少做一次家庭访视。在早产儿6个月内每月随访一次,7-12个月每3个月随访一次,1岁后每半年随访一次。建议每次随访在相应矫正月龄±1周内完成。依照早产儿健康情形可酌情增加随访次数。 本指南按照矫正月龄提出各月龄段的保健要求。在随访时可依照早产儿实际月龄按照以下公式运算矫正月龄: 矫正月龄的运算方法:矫正月龄=实际月龄—{(40—孕周)/4}

(二)随访流程 1.采集病史:首次随访时了解家庭差不多情形,并依照出院诊断书(或询问)了解母婴健康情形,将结果记录在«早产儿专案治理记录表»的〝家庭差不多情形表〞和〝母婴健康情形表〞中。每次随访时询问两次随访间喂养、护理、发育训练及早产儿健康情形等。 2.全身检查 (1)一样检查:每次随访时对早产儿进行全身检查。 (2)专项检查 1)听力筛查:建议使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和/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或便携式听觉评估仪(6个月后)等筛查工具,在矫正月龄6、12、24月龄时由通过培训的人员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 2)眼底病变筛查: ●筛查对象: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对发生严峻合并症、长时刻高浓度吸氧者重点筛查;关于患有严峻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畴可适当扩大。 ●筛查时刻: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随诊直至专门血管消退或进展成3期及以上予以手术治疗。 ●筛查方法:用间接眼底镜或眼底数码相机检查眼底。 ●筛查人员:由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指定医院或科室进行首次筛查,依照第一次检查结果决定随访及治疗方案,随访工作应由新生儿医师与眼科医师共同合作。 3)眼病筛查及视力评估:在矫正月龄9、12、18、24月龄时由专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 早产儿是新生儿的高危管理人群之一,早产儿住院治疗结束出院后并不意味 着所有的生长发育指标均正常,仍有很大的生长发育不良及发育障碍的风险,有 很高的罹患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因此,早产儿出院后仍需要一套综合 家庭管理和随访方案,涵盖体格发育监测、定期医院随访、营养管理、早期干预、心理支持以及免疫接种等方面的内容。 1. 体格发育的家庭监测: 每周记录宝宝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并将这些数据与早产儿生长曲线图(Fenton曲线)进行比较,若此时发现宝宝的体重增长小于15.0g/kg·d,身长 增长小于1cm/周,头围小于0.5cm/周,或对照生长曲线在低于原来的生长发育 趋势时需要警惕生长发育迟缓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确保宝宝得到正确 的营养指导。 2. 定期医院随访计划: 初次随访(出院后1周至2周内):主要评估早产儿疾病恢复情况和家庭环 境的适应情况,医生将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各项体格发育参数的测量、心 肺听诊以及腹部触诊等。对于校正胎龄40周的早产儿时可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 测定(NBNA)对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射等神经发育内容进行评估。 2个月随访:在此次随访中,医生将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听力检查、心脏 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此期间后,可以开 展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 3个月随访:继续之前的检查,同时评估宝宝有无追赶性生长以及其他需要 干预的神经发育异常。 6个月随访:通过全面评估宝宝的整体发育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专 业干预,并且制定后续的随访周期。

3. 营养管理指导: 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对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宝宝能够正确吸吮。 母乳强化剂:一部分早产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宫内或宫外发育迟缓,体重 或身长在校正同月龄儿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时,可能需要使用母乳强化剂或早 产儿出院配方奶等,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添加,以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 和矿物质,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 营养素添加: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3 400-800U/天)、铁、钙及锌等必要 的营养物质,以支持宝宝的骨骼和血液系统的健康发育。 添加辅食:早产儿通常在应该在校正月龄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此时应 该根据医生建议,从单一的、细腻的食物开始,如米粉、糊状蔬果泥。逐渐引入 新的食材,观察宝宝对不同食物的反应。避免添加含糖、含盐、辛辣食物以及过 敏食物。保持辅食的质地细腻,逐渐过渡到可以咀嚼的块状食物,以促进口腔肌 肉和消化系统的发展。 4. 早期干预: 听觉训练:在宁静的环境中,播放轻柔的音乐、婴儿歌曲或自然声音,有 助于宝宝发展听觉感知和音乐欣赏能力。 视觉训练:提供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像、彩色玩具,通过视觉刺激促进宝宝 的视觉发展,帮助宝宝更好地感知周围世界。 运动训练:定期进行轻柔的按摩和抚触,帮助宝宝放松肌肉,促进肌肉和 骨骼的健康发展。 5. 心理支持: 与宝宝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通过亲近的互动、温柔的话语,有助于宝宝建 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对于宝宝可能的情绪波动,提供稳定、安静的环境,以及持 续的身体接触,有助于宝宝情感的稳定和发展。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第一篇: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见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1.观察早产儿的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等反射是否正常,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及暖箱使用的情况,吸氧的方式及氧流量情况。 2、观察早产儿呼吸、心率、血压的情况,每2h记录一次,观察早产儿呼吸速率、节律,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及暂停、周期性呼吸等症状,观察早产儿有无心率紊乱、血压降低等变化。 3、观察早产儿的皮肤有无黄染、皮疹等,观察脐部情况进食的状态,有无拒乳、吸吮无力等情况。 (三)症状护理: 1、保暖: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儿应置于暖箱中,箱温保持在32℃,湿度保持在55-65%,体重小于1000克时,箱温保持在34-36℃。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防窒息,必要时,给氧并观察呼吸情况。 3、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病室每日用空气消毒2次,早产儿每日沐浴次,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做好脐护理,保持脐部干燥,使用暖箱的早产儿日对暖箱进行擦拭消毒一次,患儿出箱后进行终末消毒。 4、输液护理:早产儿应根据其体重及喂养的情况,控制其输液的量和速度。 (四)营养与饮食护理: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无法进食的早产儿给予鼻饲,无法从胃肠中给予营养的,应及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在给予静脉高营养时,应保护早产儿的血管,防止液体外渗,并根据高营养液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五)药物治疗护理:

1、补充维k1,1mg连用三天,15天后加用维a和维d,早产儿可根据情况适当加量,四周后补充铁及维e和叶酸。 2、对于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可给氨茶碱静滴,负荷量5mg/kg,维持量2mg/kg.(六)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给予一定的皮肤安慰,向家长讲解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缓解家长焦虑及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早产儿康复。 第二篇:早产儿个案护理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于早产儿患儿病例 作者:王 ** 学历:大专科室:新生儿科职称:护士评阅人:邱** 职称:护师评阅时间:2017/8/20 对一例早产儿患儿的护理体会 王** 前言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等于28周至小于37周,体重低于2500克,身长不足47厘米的活产婴。发病率为5%~10%,死亡率约为12.7%~20.8%。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允和吞咽功能,早产儿则较差,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后渐变成垂直位,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呼吸暂停。早产儿角质层薄嫩,容易破损,故屏障作用差,对外界的刺激的抵抗力弱,易受机械或物理损伤而继发感染,此外,皮肤较足月儿偏碱性,易于细菌或真菌增殖,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感染疾病,导致死亡。因此,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病情简介 患儿郑丹之女,女,19分钟,体重2000g, 因胎龄35+2周,生后19分钟于8月14 日12:25抱入我科,入科时早产新生儿外观,全身胎脂覆盖,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四肢末端凉,肢端稍青紫。 体格检查:T:36.2℃,P:142次/分,R:45次/分。早产新生儿外观,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差,全身可见胎脂覆盖,“三凹征”

早产儿出院健康处方

一、医疗: 您的宝宝如果出生孕周不足37周,我们称之为早产儿。出生后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治疗,出院后需到早产儿随访门诊监测生长发育、神经功能发育、贫血等相关情况。前半年每个月随访检查一次,半年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如有特殊随诊检查项目,出院时由主管医师向家属说明。 二、护理: 宝宝出院后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感染:应避免较多的亲友探望,避免接触感冒、皮肤、肠道感染病人。 2、家中采光要好:注意宝宝黄疸情况。 3、要给宝宝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居室温度应保持在24-26°C左右,婴儿体温保持在36-37°C。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及水温。 4、合理喂养:保证充足的喂养,每周体重增长达到200-300g。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时如果体重增长不足可添加母乳添加剂;如果母乳量不足,酌情增加早产儿配方奶。 5、婴儿抚触:抚触给孩子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种反射,促进孩子的发育。 三、康复: 如有以下情况请及时就诊: 1、生后4周黄疸仍不消退,或退而复现。 2、体温下降至36°C以下,或高于37.5°C,采取相应保暖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改善。 3、吃奶量骤减,哭声弱,咳嗽,吐沫,呼吸促。 4、发生抽搐。 四、营养: 1、鼓励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母乳通常能很好地被早产儿耐受,并提供使其健康发育相关的免疫抗体。母乳中特别是初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是任何乳制品不可替代的优质乳。科学喂养,保证新生儿足量进食母乳。 2、生后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AD。按随诊情况酌情添加钙剂,铁剂。 3、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成熟,且吸吮能力弱,易发生喂养困难、喂养不耐受等问题。 4、早产儿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母乳是这些营养素最好的载体,家长应根据早产儿具体状况,咨询医师是否添加母乳强化剂。 5、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应用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早产儿配方奶粉可以满足早产儿生长的特殊营养需求。 6、早产儿因为其自身因素,喂奶时间较长,一般为30~40分钟,作为妈妈应对宝宝有足够的耐心,按需哺乳。

早产儿出院指导

早产儿出院指导 亲爱的家长:您好! 恭喜您的宝宝今日出院! 为了使宝宝回家后能够顺利成长!请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如早产儿吸吮力弱,可将母乳挤出,用奶瓶喂哺。 2.母乳不足或无法母乳喂养,可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直到体重达4.5-5公斤,之后可选择同品牌婴儿配方奶继续喂养。 3.注意居室清洁,每日通风换气,室温保持在24-26℃。 4.每日定时测量体温,使体温维持在36.5-37.0℃。 5.保持皮肤清洁,如果脐带末脱落,每日用75%的医用酒精清洁脐部1-2次。 6.遵医嘱按时到医院眼科门诊随诊。 7.回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无呕吐、无腹胀、大便好),每2-3天增加一次奶量,每次5-10ml。 Q:呼吸暂停有哪些表现? 由于早产宝宝呼吸中枢发育还不成熟,他的呼吸是浅表的、不规则的,有时会出现周期性呼吸暂停,持续5~10秒,但多无心率和皮肤颜色的改变且能自行缓解。当呼吸停止超过20秒时,宝宝就会出现青紫、心跳减速(小于100次/分)等症状。 Q:出院以后,如何预防和应对早产宝宝的呼吸暂停? 父母要密切注意宝宝的呼吸状况。

注意维持宝宝舒适的体位。宝宝平卧时,让他的头和躯干处于一条直线,颈部保持自然姿势或稍伸直以防止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喂奶后,让宝宝最好侧卧,或半卧位(头部抬高15。-30°)。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避免环境温度升降波动过大。同时注意监测宝宝的体温。 对胎龄较小或频繁出现呼吸暂停的宝宝,可以选择使用家庭呼吸暂停监测仪帮助监测。拍打或弹足底,他的呼吸可能就会很快恢复。如果没有很快恢复,说明宝宝可能呼吸停止的时间过长或由于奶液吸人气管引起室息,需要把宝宝的头偏向一侧,并给宝宝进行家庭人工呼吸措施并马上拔打急救电话。 Q:哪些迹象表明要带宝宝去看医生? 如果早产宝宝出现以下异常迹象,一定要带他去看医生: 宝宝呼吸状况改变,比如呼吸急促,已超过每分钟60次,出现窒息或呻吟;鼻子和嘴唇周围或全体皮肤呈青紫色;呼吸暂停超过20秒;吸气时胸部出现凹陷。 吃奶减少,或者拒绝吃奶;频繁呕吐或大便性质异常。 活动能力变差,没有平常活泼,反应变得迟钝或不做反应。 肤色比平常苍白。 情绪变化较大,易烦躁不安。 发热或体温过低(<36℃)。 体重下降;黄疸退而复现。 如何防止宝宝“红臀”?

新生儿出院指导参考

新生儿出院指导参考 尊敬的家长您好:经过短暂的分离,今天您的宝宝出院了。刚出生的孩子就像嫩草之芽、幼蚕之苗,肌肤娇嫩,抗病毒弱,对外界环境还需要逐步适应,所以特别需要谨慎抚养,精心护理。若稍有疏忽,极易患病,且起病急,变化快,容易造成严重后果。而初为人父母的您们可能会不知所措,因此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份指导。 1、环境安全: 宝宝应在清洁、安静、空气清新的环境里生活,房间应经常湿式清扫及开门窗通风,避免对流风。为防止婴儿骨骼变形,不宜将宝宝的小床垫得太软,睡床应避免放在火炉边或风口处。尽量减少亲友频繁探视,避免太多的人出入,避免到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 2、室温调节: 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易受凉引起感冒、肺炎、皮肤硬肿等疾病,故要保持理想的室温。室温在22-24℃,湿度在55%-65%为宜。早产儿的体重越低,越要注意保暖。可以用热水袋,但要严防烫伤,有条件的可用空调设备取暖。 3、衣物要求: 宝宝皮肤娇嫩,防御功能差,代谢较旺盛,其用具要专用,衣被、尿布要选择柔软吸水、透气性好、易清洗的浅色纯棉布,衣服要宽松合体、利于活动、便于穿脱,不宜太长,避免大小便污染,不宜穿套头衫。衣服不宜钉扣子,以免损伤皮肤,可用布替代,袖口采用无边,以免纱线绕手,不宜穿窄小的衣服,以免限制胸廓的生长和肺部的发育以及四肢的自由活动。包孩子用的襁褓应依季节而定,做单层或夹棉的。不宜将孩子四肢拉直、紧紧裹住,以免髋关节脱臼。用物应勤洗勤换,日光下晒干,消毒。 4、洗澡要点: 宝宝新陈代谢旺盛,经常洗澡可使皮肤清洁、舒适,改善血液循环。洗澡的水温易不烫手背位移,一般38℃—42℃,洗澡应先洗头面部、颈部,然后洗全身。要注意耳后、颈、腋下、肘部、腹股沟等褶皱处的清洁卫生。女婴外阴部清洗由前到后,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洗完澡后要用干毛巾擦干身体。给宝宝洗澡要注意先准备好换洗衣物及用具,动作要利落、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干净衣服,以免受凉。洗澡应放在喂奶前1小时或喂奶后1小时为宜。以防止呕吐引起窒息。 5、脐部护理: 脐带脱落之前要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尿液浸润。每次洗澡后用75%酒精(碘伏)消毒脐带残端,直至脐带脱落,脐带脱落后,痂皮应等自然剥离,不要强行揭掉。脐带不宜涂用香粉等,以免异物刺激,导致感染。尿布应包在脐带以下,以免尿液污染。如脐根部出血较多、脐轮发红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 37 周小于 259d 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 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 肌肉少;头相对较大,囟门宽大,颅缝宽,头发短而绒,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胎毛多,趾(指)甲短软。 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 停,哭声很弱,常见青紫,易发生肺不张、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温不升;吸吮、吞咽功能差,容易发生呕吐,导致误吸;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发生腹胀、腹泻;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均不敏感,常处于嗜睡状态;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 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 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各系统功能状况。 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 4.评估家长对患儿目前状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预后的了 解程度、治疗的态度、经济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异常: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储备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 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有关。 3.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 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6~280C ,相对湿度 55%~ 65% 。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戴绒布帽,集中护理,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进行,以减少失热。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 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 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1) 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2) 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 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 (3) 俯卧位:有资料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 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须注意俯卧位时容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应密切观察。 3.喂养:早产儿可用母乳或乳库奶喂养,必要时使用适合 早产儿的配方乳。开始先试喂2次 10% 葡萄糖液,每次 3 ~5m1,再喂稀释奶逐渐到配方奶直至达到每日需要热量。 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致误吸;喂奶后不要 立即更换尿布以防止体位变动发生呕吐。保持半侧卧位或 平卧、俯卧,头转向一侧,每 4h翻身、转换体位 1 次。 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 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 1/3 以上则减量或暂停 1 次,必要时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 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的进人,工作人员患感冒时不能接 触早产儿。暖箱要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每日 用消毒液擦拭 1 次,使用7d 后要更换暖箱。暖箱内的湿化 器、氧气湿化瓶的水要每日更换,空气过滤网内的海绵要定 期清洗,头罩、吸氧管及与早产儿接触的各种管道、仪器要 定期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要严格洗手,以免发生

新生儿科出院指导

新生儿科出院宣教指导 宝宝家长您好: 首先祝贺您的宝宝出院了! 下面为您送上出院指导,以利于您更好的继续照顾您可爱的宝宝。 您的宝宝出院时体重:kg,吃奶量:ml/次,每日次。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限时间,按需哺乳。若母乳不足或无法母乳喂养时,可 用配方奶粉喂养。人工喂养按奶粉说明书喂养。要认真消毒奶具,防止腹泻及菌痢疾病的发生。配制奶粉过浓过稀均可对宝宝产生不良的反应。因此要按照奶粉的说明书进行配制。每次喂养后要竖直抱起宝宝,时期趴在母亲的肩膀上,自下而上轻拍背部,宝宝打嗝排气后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吐奶。 2、新生儿居室清洁空气新鲜。室温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60%-65%。体温维 持在36.5-37.0℃之间。体温如有超过37.5或异常时请及时就诊。 3、乳母及家人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洗手,患有感冒等传染性疾病家人要注意隔离,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 4、新生儿皮肤护理:注意皮肤清洁,奶前沐浴。将新生儿放入水中洗澡每日1-2次。 室温:26-28℃,水温:38-41℃。脐带未脱落时洗澡后要用75%医用酒精棉签消毒脐带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每根棉签环形消毒一次1根。沐浴后用浴巾擦干婴儿身体,用婴儿润肤油按摩(可在网上查找新生儿抚触视频)。新生儿衣服宜用柔软的棉布制作,要宽松便于穿脱,不宜用带子捆绑身体,以免影响胸廓呼吸和肢体的发育。做好大小便的护理,防止臀红发生。 5、宝宝住院期前及住院期间打防疫针。如未打防疫针:我院出生的宝宝请到我 院防疫科进行相关咨询如何及何时进行预防接种。外院转来的新生儿要到出生的医院防疫科进行咨询何时进行疫苗的接种。 6、我院出生的宝宝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如何进行。宝宝的疾病筛查要到分娩室进行咨 询。听力筛查要到五官科进行相关咨询。 7、出院回家用药的指导: 口服药:1) 2) 外用药: 8、新生儿28天内出现不适症状请立即到新生儿科就诊。超过28天后请到儿科门诊就诊。早产儿或个别患儿按本科室医生要求的日期时间定期进行门诊复诊。请按医生的建议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请到儿童康复治疗中心进行行为能力测评及康复锻炼。 9、部分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最好用早产奶喂养。出院时按照出院当天的医嘱量进行喂养,2-3天加一次奶量,每次增加5-10ml,每日8次。当体重达到4-5公斤时应逐渐增加普通配方奶粉直到全部替换早产奶。 最后,祝您和您的宝宝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儿科病儿出院须知

儿科病儿出院须知 肺炎病儿出院须知 1、合理饮食,均衡营养,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 2、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 3、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4、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肾病综合症病儿出院须知 1、合理休息、低盐、高蛋白消化饮食,必要时无盐饮食。 2、预防感染,少到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3、坚持服药,勿随意增减或停服,并药物副作用。 4、定期门诊随访。 新生儿出院须知 1、环境: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成熟儿22-24℃,早产儿24-26℃)、湿度(55-65%)适宜,婴儿体温保持在36.5℃-37.2℃之间。 2、喂养指导: (1)提倡母乳喂养,早开奶(产后半小时),按需哺乳。 (2)喂奶后竖抱并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防呕吐,取右侧卧位。 (3)人工喂养婴儿奶具应消毒处理,奶温度适宜。 3、休息、活动指导: (1)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应不少于20小时。 (2)在护理或喂养婴儿时通过抚触、活动四肢及适当的轻音乐,刺激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促进消化吸收,帮助睡眠。 4、日常护理指导: (1)皮肤护理:每日沐浴1-2次,水温40-45℃,室温27℃,沐浴时不污染脐带,不让水溅入眼、耳、口、鼻,沐毕轻轻擦干皮肤,可在皮肤皱摺处擦爽身粉,保持干燥。(2)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勿让大小便污染。每次沐浴后须检查脐带,用75%酒精棉签消毒。如脐带有渗血、粘液、脓性分泌物、脐周红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预防红臀:保持臀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清洗,可涂护臀霜或紫草油。 (4)大小便观察:母乳喂养婴儿大便金黄色、糊状、人工喂养婴儿,大便淡黄色、软膏状,前者带酸气、不臭,每日6-8次,后者有臭味,次数较少。 (5)五官护理: 眼:沐浴、护理双眼前洗手,剪短指甲,用小巾从内向外揩净双眼。 耳:经常更换体位,防止耳后受压时间较长影响血循环,沐浴时勿让水流入耳内。鼻:如有鼻垢,可用温开水滴入软化后轻轻揩去。 口:新生儿口腔粘膜较薄嫩,易擦伤,不可揩擦,牙龈上或硬肟中线可见高出平面小白点,不必挑破,以免感染。溢奶婴儿注意保持口角干燥,防口角炎。 5、预防感染:减少探望人员,有传染病的家属不应护理婴儿。 6、定期到儿保门诊随访。

新生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处方

新生儿科常见病健康教育处方 早产儿健康教育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中胎龄28周到不足32周者统称极早产儿,胎龄不足28周者称为超早产儿。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000g者称为超低体重儿。 【并发症】:(早产儿因为器官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极易 发生各种并发症)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2.呼吸暂停 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动脉导管开放 5.早产儿脑损伤或颅内出血 6.寒冷损伤和硬肿症 7.感染 8.低血糖和高血糖 9.高胆红素血症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等 【治愈标准】 早产儿一般情况良好,自主吸乳情况好,体重已达到2000g左右,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时,可以出院。 【早产儿的出院后护理要点】 防止感染: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母亲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保暖:对早产儿要注意保温问题,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一28℃,室内相对湿度55%一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保证体温的稳定。但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精心喂养: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要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妈妈要按时挤奶(至少每三小时挤一次),然后将挤出来的奶喂婴儿。 婴儿抚触:抚触给孩子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种反射,这时孩子的眼睛、手脚跟着活动起来,当这种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和活动较多时,就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育。还有一个好处是孩子可以减少哭闹,可以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①体温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者;②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时;③吃奶骤减,脸色蜡黄,哭声很弱时; ④突然发生腹胀时;⑤发生痉挛、抽搐时。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观察孩子变化,但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实践证明,2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只要科学地喂养,在两周岁以前早产儿的体质赶上正常儿是完全可能的。这样的早产儿,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人差。【不要对早产儿感到失望】 早产儿的后天发育,因出生时体重和以后的发育状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发育特别好的低体重儿,在1年之内即可达到正常儿的水平。特殊情况的早产儿,在5年内才能达到正常儿的水平。 早产儿智力和运动的发育情况,一般要比正常儿迟一些。其原因是本应在胎内发育,由于过早出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发育,出现了时间差。如能这样考虑,可以说无多大差别。 早产儿出生后较小,需要特别地、精心地哺养,千万不要因生了早产儿感到失望。早产儿出生时,要用救护车送往医院

小儿科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新生儿黄疸 住院健康指导 心理指导向患儿家属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解释病情,让家长能认识到新生儿黄疸形成的原因,告知家长经过蓝光照射等治疗,绝大部分患儿不会留下后遗症,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家长能积极配合治疗。光疗指导 解释使用黄疸治疗箱的重要性,利用蓝光光谱进行体外照射治疗的目的、作用及蓝光箱的使用方法。间接胆红素在蓝光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然后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而退黄,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在使用治疗箱时,患儿需裸体放在蓝光箱内,注意戴好眼罩及穿好尿裤防止滑脱,家属要将墨镜戴好,防止损伤眼睛。 光疗时需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副作用:可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此时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喂养指导 向家长宣教正确的喂奶姿势和含接姿势,指导正确的挤奶手法及如何保持泌乳,鼓励产妇耐心喂哺新生儿。 指导家长早喂养,多次少量喂奶,因为早喂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黄疸光疗机会,另外还有增加喂奶次数,如果喂奶次数少,肠蠕动减慢,胎粪排除延迟,胆红素会吸收增加。指导家长添加糖水,如出生24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新生儿小便次数,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 对母乳性黄疸患儿,可根据患儿病情,暂停母乳,改为人工喂养,停母乳期间要注意维持泌乳及排空乳房。 疾病指导 指导家长识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指导家长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部位,程度,判断黄疸进展情况,以便协助医护人员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黄疸观察方法:①在白天日光或白色日光下观察: 用手指压眉心、胸骨、鼻尖、肚脐旁或双腿,一般正常皮肤压下去后方可呈白色,若有黄疸时,手指放开皮肤会转黄,继而恢复原来肤色。指导家长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脐部是否有分泌物,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指导家长行新生儿游泳及抚触 新生儿游泳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有利于胎粪的尽早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抚触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

最新:早产儿围出院期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早产儿围出院期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 临床稳定的早产儿在恰当的时间及时出院,可缩短住院时长、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院获得性疾病的风险。医护人员做好早产儿围出院期(早产儿出院前2周至出院后2周内)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早产儿成功、顺利地回归家庭。本共识集中阐述了早产儿围出院期的管理目标、多学科团队职责及管理内容,提供了早产儿围出院期综合管理意见,供参与早产儿救治、管理的医护人员使用。出院前管理包括以新生儿科医护为主的团队对早产儿进行出院前评估和准备、出院医疗文书准备、家长培训,以及家庭准备指导;出院后的管理依靠多学科医护团队,采用多种形式继续对家长进行早产儿日常护理、喂养、疾病诊治的指导,并进行早产儿随访。 随着围产新生儿医学发展及危重症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33.1‰降至2018年的3.9‰[1],其中早产儿死亡率的下降是重要原因之一[2]。在早期积极救治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时间点使早产儿出院并平稳过渡至家庭养育极为重要,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长、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院获得性疾病的风险,同时还可增加新生儿科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病房、新生儿母婴同室病房可用的床位资源[3]。

早产儿发育不成熟,其居家护理的要求更多、更高。由于有些早产儿出院时医疗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生后第一年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均较足月儿高[4,5],故出院后早产儿仍然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人群。早产儿出院后获得适宜的家庭照护有赖于家长(本文特指早产儿父母及家庭中参与早产儿照护的其他成员)掌握相应的照护知识和实践技能。做好早产儿围出院期的管理,有计划、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对早产儿家长进行喂养、生活照护、疾病相关照护及安全照护的培训,是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为加强及规范早产儿围出院期的综合评估和管理,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估早产儿状况及指导早产儿家长,更好地贯彻、落实2017年7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护理分会共同制定本共识供医护人员使用,本共识努力兼顾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新生儿科的情况和可获得的资源,各机构可因地制宜借鉴。 一、适用人群 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医生及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社区访视人员,母乳喂养咨询师等。 二、术语及定义

新生儿科健康宣教

新生儿科健康宣教 早产儿健康宣教 为了保障早产儿的健康,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暖: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外界 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保持室温在22~24℃,湿度在 50%~60%。 2.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因此需要 定期消毒房间,接触早产儿前应洗手,减少探视,并加强皮肤、脐部护理。 3.合理喂养:早产儿器官发育不健全,吞咽功能弱,胃容 量小,容易呕吐,因此需要正确哺乳,按需喂养,定时测量体重,了解患儿增长情况。 4.预防窒息:早产儿呛奶易吐奶,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 咳嗽反射较弱,易出现呼吸暂停,因此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吸吮

能力,选择合适的喂养方法,每次喂养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喂养后轻拍背部,并给予右侧卧位。 5.母亲的心理指导:母亲在授乳期间需要保持心情舒畅、 愉快,防止过度疲劳,给予合理营养及饮食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生活规律,定时排空乳房,保证乳腺分泌。 6.母乳喂养:早产儿母乳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比 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早产儿母亲的奶更有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妈妈要按时挤奶,然后将挤出来的奶喂婴儿。 7.正确更换尿布:选择柔软、刺激性小、吸水性好的尿布,勤换尿布,每次排便后用清水冲洗,以防臀炎。 8.洗澡的方法:早产儿体温稳定,一般情况好,应每日沐 浴一次,水温40℃,室温27℃,用中性肥皂。沐浴室应注意 皮肤褶皱处及臀部、外阴部的清洁,洗后擦干、扑粉。

9.婴儿抚触:抚触可以促进智力发育,减少哭闹,可以更 好的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低,需要进行成分输血来补充红细胞和红细胞生成前体细胞,以及保持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3、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孕期定期产前检查,了解 母亲和父亲的血型,避免同种免疫反应;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血型鉴定和胆红素检测,及时治疗黄疸和溶血病;对于高危儿童,进行临床监测和预防性治疗。 4、注意新生儿的饮食和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 感染;及时就诊,不要盲目自行用药。对于患有新生儿溶血病的婴儿,要进行长期随访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是产伤、胎儿窘迫、早产、低体重、胎儿缺氧等。2、预防措施:孕期保健、严格控制分娩 过程、产后注意新生儿护理等,都是预防颅内出血的重要措施。 3、临床表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头围增大、呕吐、惊厥、下肢瘫痪、意识障碍等。 4、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5、家庭护理:家庭护理包括定 时复查、定时测量头围、注意新生儿的睡眠姿势、避免颠簸等。 6、避免情绪波动:家长应保持平静,避免情绪波动,给予患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2017】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2017】 一、住院前管理 (一)产前 1.产科: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预测早产的发生,完成产前促胎肺成熟;及时与儿科沟通,开展围产讨论,评估母婴风险,确定处理方式和分娩地点。 2.儿科:鼓励分娩前新生儿科医生与早产高风险孕妇及家属沟通,介绍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处理。 (二)早产儿复苏 所有早产儿出生时应有具备早产儿复苏能力的人员参与现场复苏和评估。按照《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复苏,特别注意保暖、用氧和呼吸支持。 (三)早产儿住院指征 1.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34周。 2.虽然出生体重或胎龄超过以上标准,但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 (1)新生儿窒息,产伤; (2)体温:异常; (3)皮肤:发绀、苍白、多血质貌、黄染、出血、水肿表现; (4)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 (5)循环:心率/心律异常、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 (6)消化: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肝脾肿大; (7)神经:前囟饱满,意识、反应和肌张力异常,惊厥; (8)需进一步排除或治疗的先天畸形; (9)监测发现的其他异常,如血糖、胆红素、血常规等异常; (10)母亲为高危孕产妇:胎膜早破>18小时、产前或产时感染、

药物滥用等。 (四)危重早产儿转诊 1.宫内转诊:不具备救治早产儿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早产高危孕妇转至具有母婴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 2.出生后转运:包括院内转运和院间转运。 (1)转运前:评估,积极救治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完成病历资料的交接; (2)转运中:密切监护,持续保暖及生命支持治疗,做好监护及抢救记录; (3)转运后: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诊医生交接患儿情况、转运经过和主要治疗情况。 二、住院期间管理 (一)护理及发育促进 1.保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应置于婴儿培养箱保暖,根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重和病情调节暖箱的温度及湿度,维持恒定的中性温度。 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3.发育支持性护理:注意新生儿病房的环境、早产儿体位,减少疼痛等不良刺激,集中操作护理,减少不必要的接触。采取适当的发育护理措施,如:新生儿抚触、视觉与听觉刺激等。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推荐使用“袋鼠式护理”方法,即早产儿与妈妈进行皮肤接触,利于保暖,促进母乳喂养。 (二)预防医院内感染 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房环境细菌学监测,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三)呼吸支持 1.安全氧疗:呼吸支持期间保持早产儿动脉血氧分压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