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基础之教育目的

教育基础之教育目的

教育基础之教育目的
教育基础之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述

o概念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o层次结构

?国家教育目的

?国家对人的总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目标

o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生产发展力水平

?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教育目的的理论

o社会本位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

o个人本位

?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o生活本位

?教育准备生活说

?斯宾塞,为了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教育适应生活说

?杜威,“教育即生活”

?我国的教育方针

o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的教育目的

o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o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教育

o德育

?实施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

o智育

?认识基础

o体育

?物质前提

o美育

?协调各育发展

o劳动技术

?实践基础

?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反映社会成员在教育上总的需要。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学主体的需要。教育目的引导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必然受制于教育目的。 通常,教育目的要转化为教学目的,使社会需要具体化为教学主体的需要。 教育目的的功能 1、定向作用 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学生发展的总方向,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并制约全过程。学校只能根据教育目的办学,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办学方向。 2、调控作用 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质量规格,对学校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起选择、协作、调节和控制作用。 3、评价作用 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如何,可以有很多标准来衡量,但根本标准乃是教育目的。一般来说,凡是遵循并实现了学校教育目的的学校,其教育质量就高。相反偏离了教育目的,其教育质量就不可能高。

教育目的的作用 对教育目的并没有具体的定论。 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的。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否则,单纯地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就会压抑和排斥个人价值。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潜在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潜能得到发展。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新一代寄予的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 / 6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三)人们的教育理想(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五、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一)个人本位论: 1、观点: 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2、代表人物: 卢梭。 他认为,人生下来是好的,可是一到了人的手中就变坏了。 (二)社会本位论 1、观点: 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 2、代表人物: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与目标(14级教育班内容与总目标: 一.安全警钟心中常鸣 1. 说出防火及火灾逃生的基本做法。 2. 说出区分校园常见的骗局的方法。 3. 说出防盗的基本做法。 二、生活适应教育 1. 找到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及常去的场所。 2. 顺利在图书馆借书、上网查找书目及还书。 3. 正确使用手机交费机和自动存、取款机。 4. 顺利坐公交车到达中心城区及车站。 5. 说出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方法和处理同学间矛盾的方法。 三、个人成长教育 1. 会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 说出参加学生社团的利与弊及应对方式。 3. 合理分配学习与工作及娱乐的时间。 4. 说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专业教育 1. 说出自己专业的特点、它对学生的素养要求以及它的就业前景及师资力量。

2. 说出转专业的一般原因、利弊、条件、程序及要做的准备。 3. 说出辅修双学位的原因、条件、程序及要做的准备。 五、爱校教育 1. 说出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品牌活动、杰出校友。 2. 说出学校学生手册上的基本内容。 六、心理健康教育 1. 正确应对常见的心理困惑。 2. 说出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援助途径。 3.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 说出性健康的基本常识。 具体目标: 安全教育 一、说出防火及火灾逃生的基本做法。 目的分类:态度技能心智运动技能智慧技能 1. 说出火灾的威害及常见的原因。 2. 说出宿舍常用的违规电器。 3. 说出平时宿舍防火的基本做法。 4. 说出火灾现场逃生的基本做法。 二、说出区分校园常见的骗局的方法。

目的分类:心智运动技能智慧技能 1. 说出校园内常见的骗局类型。 2. 说出应对各类骗局的方式。 3. 说出被骗后的应对方式。 三、说出防盗的基本做法。 目的分类:态度技能心智运动技能智慧技能 1. 说出校园盗窃案高发的原园。 2. 说出平时要注意的事项。 适应教育 一、找到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及常去的场所。 目的分类:智慧技能心智运动技能 1. 说出校园内重要建筑的名称及它们所处的大致位置。 2. 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独立找到这些位置。 二、顺利在图书馆借书、上网查找书目及还书。 目的分类:心智运动技能 1. 说出图书馆的书目分布情况。 2. 说出在图书馆查找图书的基本方法。 3. 说出关于图书馆书目借还的基本规定。 4. 独立地借出自己需要的书籍。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一、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2.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们师范技能的强弱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 1、教学实习工作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 (1) 队员见习期间必须参加原任教师的授课,做好见习记录,课后虚心请教。争取本科组老师的课。 (2)每位队员必须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 (3)每个实习生都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 (4)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教案必须交原任教师指导,必须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5)每节课上课前应进行检查性预讲,同专业的队员必须参加听课,并邀请原任教师指导,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老师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6)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一个班的实习老师,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 (7)实习授课期间,如出现课时冲突等情况,一定要请示原任老师批准。(8)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中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送原科任老师审批,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应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防止错漏,或批改后送回原科任老师审阅后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要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改。应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概念是指教育者要达到的目标,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 等方面的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 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 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和教学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方针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 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者联系联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命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

一。 区别 1.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 2.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 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3.教育方针有时是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不具约束力, 教育方针是由政策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4.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对于教育生产产生的影响大于 教育目的。 特点 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 理想。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 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作用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总之,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分类作用的特点价值性教育目的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社会情 操的人(“心有所属”) 功用性教育目的解决人在各种活动中的实际能力和作 用效能的开发与提升,发展和增强人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这段话体现了( )的观点。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教师中心论 2.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作用。 A.导向 B.评价 C.激励 D.指导 3.(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旧式分工 C.社会主义制度 D.机器大工业生产 4.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洛克 C.斯宾塞 D.装斯泰洛齐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从事智力劳动 C.从事体力劳动 D.接受教育 6.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 )的关系。 A.抽象与具体 B.全面与片面 C.整体与部分 D.普遍与特殊 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C.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 A.新课程改革 B.素质教育

C.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D.教育改革的实践 10.( )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A.社会本位论 B.文化本位论 C.生活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l.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 B.提高运动水平 C.增强学生体质 D.培养体育人才 1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 ) A.1986年 B.1985年 C.1987年 D.1988年 1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两句话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体现了( )的观点。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4.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面向全体学生 16.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由( )提出的。 A.毛泽东 B.周恩来 C.蔡元培 D.陶行知 17.《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目标,其中“两全”指( ) A.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8.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教育实体的出现 C.学制的建立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制度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政策和法规学习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政策和法规学习制度 乌海市第十七中学 2011年3月

十七中班子成员政治理论、教育政策和法规学习制度 一.学习要求 1.实行学习考勤制度,每次集中学习前点名,不得无故缺席或早退。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准请假。如遇月、季、年末工作繁忙时,可顺延学习时间,除正常的集体学习外主张自学,提倡全体领导班子成员要有计划地挤时间多读一些政治理论书籍,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努力成为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的精英式工作者。 2.实行“述学”制度。年终干部考核要将个人自学和参加学习、学习收获、考核成绩情况作为述职的重要内容。 3.适时召开学习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在认真做好集中学习、自学笔记的基础上,每个干部每学期要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上交学校,学校有关负责人员进行存档。 二.学习原则 1.实现个人发展与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相融合。将个人发展纳入校领导班子整体发展规划,使其明确发展目标,提升管理能力,促进学校领导班子的可持续发展。 2.强调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统一。紧密联系新形势和新任务,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学习理论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理论学习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团建设理论、加强教育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的学习,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管理法律法规。 四.学习方式

1、对与党建、共青团工作密切相关的国家、省市、学校主要领导同志讲话、重要工作部署、政策理论法规及部领导要求学习的文件,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的方式学习。 2、采取轮流领学的办法,对干部进行组织工作业务知识讲座。即:各主管工作负责人根据各自管理的范围选定一个专题,自行准备授课内容,向干部讲解相关管理知识和开展工作的方法、措施,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3、对一些必须掌握的理论和管理知识,如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方针政策等,采取集中学习、督促自学的办法,提升学习效果。 4、组织教师收看的优秀电教片及各类警示教育片。 5、全年有计划地轮流组织干部赴外参观考察、学习培训,受训人员返校后要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形成报告,在集中学习会上交流。 6、对一些政策法规性强、理论层次深、专业要求较高的内容,邀请党校教师、有关方面领导、专家等作专题报告。 五.组织实施 根据学校安排,每周四下午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统一学习时间。单周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具体时间及地点为单周四下午4:10—5:30团委书记办公室;双周组织参与教学管理系统集中开展的业务知识或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具体时间及地点为双周四下午2:00—5:30校会议室。 乌海市第十七中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目的 一、内涵 (一)概念: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属于理想的范畴。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特点:1、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2、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二)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2)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基本途径“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目的是方针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中长期规划》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时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三)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1、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2、区别:A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范畴,属于教育政策范畴。B教育目的着

重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总要求;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C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有约束力;教育方针由政府和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有约束力。D教育方针对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教育目的,因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不只限于教育目的的规定,还涉及教育的性质和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一)意义: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他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三个作用: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作用的重要标准。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我们有必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还要强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因为只有活得下去的人才有可能发展自己,才谈得上发展社会。所以我认为教育学生学会生存、珍爱生命、懂得生活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礼仪有哪些?(请列举几点)您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礼仪有: 1、简洁端庄的服饰。作为人民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穿着应该得体大方,符合我们教师的身份,着装可以时尚,可以新潮,但不能独出心裁,不能奇装异服,应在简洁之中体现端庄,不能以前卫体现个性,不要过分张扬。 2、良好的师德。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师,理应明确自身责任,躬身垂范,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自己的道德形象上,一定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3、语言健康规范。作为老师,说话要得体,要与自己教师的身份相符合。对于小学生而言,讲课语言要学会儿童化,富有儿童味;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在与学生进行谈话时,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 4、举止文明礼貌。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等等。 我自认为本人在教师基本礼仪上面还做得较好,需要改进的是有时讲课敲击讲台,今后一定改过来。

中职新生入学教育

锁定目标扬帆远航 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加入**职业中专这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家园。今天,你们的到来给学校增添了生机活力;将来,你们的发展和成绩也一定会在学校发展的辉煌画卷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将自己打造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成为父母心中的希望,成为学校发展史上的骄傲!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请大声告诉我,有吗? 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锁定目标扬帆远航,在即将开始的三年中专生活里,锁定目标,扬帆远航! 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 我觉得同学们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行。 其实,老师知道,你们成为一名中专生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的,内心充满了失落和自卑,甚至有人认为读中专低人一等,读中专还不如去打工。 同学们,中专毕业是要到企业打工,而且还是从基层做起。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一个人要想有好的发展,过上比别人更有品味的生活,就要求我们比一般的工人掌握更好的技能,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工作条

件会越来越好,工作地位会越来越高,工资待遇会越来越丰厚。读中专就是学一门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以后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 如果不上中专当然也可以去打工,可是现在去打工,既没有技能也不具备应有的素质,只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做的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苦力活,在企业没有任何地位,工作不稳定,也不可能有高工资,要得到企业重用,升职加薪,在不缺人才的今天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苦力活最终要被现代化的机器所替代,随时面临失业危险,最终将被社会淘汰。 不上中职上高中,表面上看起来是好事。普通高中学的是基础文化,没有掌握任何技术,很难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要想找到合适工作,还需要到相应的机构学习技能。这样走了不少弯路,既浪费了钱,也浪费了青春。家长虽然用心良苦,换来的却是一种失望。那些同学也曾经努力过,到头来愧对父母背着包袱。你们觉得这样有意思吗?所以我们要为自己选择读中专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读中专我自豪,因为读中专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我们在座的同学们是不是都很笨没出息,不是。是由于基础没打好,有的课程喜欢,有的课程不喜欢,产生偏科的原因造成的,英语,数、理、化虽然差一点,但大多数同学的动手能力较强。考试分数不能全面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和劣,分数高低不能界定学生将来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目标,我们任何行动的方向和结果! 学校体育的前提性问题之一,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都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将把体育的受教育者——期望学生变成什么样的人?将学生引向何处?为学生指明什么样的学习和努力方向?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对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 2.了解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多种因素。 3.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一、运动教育 (一)体育与健康(健身)课程 体育与健康(健身)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三)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争而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四)课余体育竞赛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 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一)教育活动中的体育 对于学生的体育不仅是在运动场上进行,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必须将对学生的体育、健康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有赖于学校一切教育活动和全校教职员工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心。 “运动场上的运动的作用发挥是与一定条件与背景分不开的,只有在整个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健康、对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的和谐极为关注的情况下,这些活动(即体育活

岗培题库-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2018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1以下哪一选项是教育法治化的保障? A.守法 B. 立法 C. 执法 D. 司法 标准答案:A 2依法治国方略被写入宪法是在()。 A. 1997年 B. 1999年 C. 2010年 D. 2012年 标准答案:B 3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其中涵盖的内容包括()。 A. 健全人格 B. 知识与技能 C. 责任与担当 D. 社会主义价值 标准答案:A,B,C 1()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A. 规则意识 B. 契约精神 C. 自由平等意识 D. 法治社会 标准答案:D 2()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 A. 法治意识 B. 法治思维 C. 法治信仰 D. 科学研究 标准答案:C 3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尤其大学教师承担的职能更加多样,兼具的多重职能,有()。 A. 人才培养 B. 科学研究 C. 社会服务 D. 法治素养 标准答案:A,B,C 1. 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 C.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标准答案:D 2恢复高考制度是在()。 A. 1976年 B. 1977年 C. 1978年 D. 1979年 标准答案:B 3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分为哪些阶段? A. 院系调整 B. 教育大跃进 C. 文革 D. 改革开放 标准答案:A,B,C,D 1《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正式施行是在()。 A. 2011年 B. 2012年 C. 2013年 D. 2014年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教学内容

考试重点: 02、03、04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5、08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0年,马克思主义关于()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02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05、06年,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C 2B 3D 4A 5D 6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 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 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 9.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 10.“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6D 7C 8A 9B 10B 10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12.“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1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涤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10D 11A 12D 13A

入学教育总结

信管系入学教育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从2010年9月28日新生报到第一天开始,信管系的入学教育也就随之展开了。为了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稳定专业思想,按照学校总体要求,结合今年我系新生的基本状况,我系周密部署安排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入学教育工作的重点是 从熟悉大学生活、加强师生了解、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增强班级凝聚力等几个 方面出发,对新生进行教育,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现将我系入学教育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入学教育是新生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门课程,教育的程度直接关系着新 生入学后思想的转化和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认识及个人目标的确定,起到引导启 发等先入为主的作用,所以对新生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系领导高度重视,党 政领导共同开会专题研究和制定了本系的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并对工作的时间,地点,内容,要求做了详细的安排。在集中入学教育的几天时间里,我们采取 系里统一安排学习、讲座及分别进行专业教育等形式,从系主任,系书记到专 业教、素质教育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专题,并结合了解到的新生反映出来的 思想问题开展动态教育,力求让新生入学教育更加灵活,更有方针性,体现出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特点。让学生感到更加温暖,更是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 实际,使新生真正受到了教育。 二、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启发和激励新生立志成才。 新生入校后对自己所属的专业都还比较陌生,专业方向还不够清晰。为了 让学生产生专业归属感,明确的了解专业学习内容和目标,我系各专业教育管 理团队分别进行了专业讲座,向各专业新生介绍学院概况,专业概况,专业课 程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基本情况。使新生对专业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巩固了专业思想,坚定了学习信心,对自己今后的专业学习有了基本的规划。 各专业团队的素质教育教师也结合专业教育以如何做一名合格大学生为主 题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深入浅出的道理和实例教育学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在人生的新起点上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以合格的大学生标准严 格要求自己,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的业绩书写人生履历。 各老师都强调了解所学专业和专业方向,定好学习目标,如何发挥自身专业的 特长,这都需要同学们在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中摸索。师生们不断互动交流,新 生们对自身专业有了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三、素质教育教师零距离接触学生,加强入党启蒙教育。

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的目的意义

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的目 的意义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的目的意义“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一阵阵心痛。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要“不断加深‘人命关天,安全第一’的观念和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在这方面来不得半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否则悔之晚矣!”。从国家领导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 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保障他们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责任重于泰山。 一是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培养学生做合格、守法的公民; 2.教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 3.学习更多的安全防范知识,学会自我救助。 二是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 1.能够提供健康信息的传播和接受; 2.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书籍。

三是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各级各类学校的责任感。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他们正在成长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学校、政府和全社会的精心爱护、保护。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的一切任务是为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是教育战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四、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仅仅依*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进行保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救自护,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可见,加强安全工作,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一、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入学教育这一活动,培养一年级新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成为一名小学生。 (二)分目标: 1.重点让学生熟悉校园,初步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如:遵守作息时间、就餐纪律、集会纪律等)。 2.了解课堂常规: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不带玩具来校,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发言要举手等。 3.入学教育规范,各班主任、学科老师根据实际要求渗透规范。 二、活动安排和要求: 1.集会:(9月1日8:15早操时间,一年级8:10分先开始整队)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暨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议程:1)升旗仪式2)一年级新生代表发言3)五年级学生代表发言谈新学期打算3)一年级班主任代表发言4)钮校长新学期讲话 2.参观:班主任带好学生熟悉班级环境及参观校园,设计路线。参观时做到做到轻声慢步,保证安全,同学间文明礼让。参观时教师还要作必要的解释。比如告诉学生哪里玩耍是危险的,要爱护草坪等。 3.上课: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讲课不插嘴,发言要举手,发言要大声,同学发言不打断等。 4.就餐:强化就餐纪律,安静就餐,不挑食,吃干净。吃完走回教室,餐巾纸扔垃圾箱,路上不奔跑等。 5.放学教育:班主任指导学生放学时要先整理好课桌上及桌肚内的东西,不留纸屑在桌肚里,捡起周围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将凳子推入桌下。 放学时,班长举班牌,排队静、齐、快。班主任带队,一路上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比如走路时不要掉队,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讲话。再次强调安全,告诉学生父母在哪里接你们放学,如果父母没来,你们该在哪里等候等等。 附:一年级新生入学十字规范 坐:头正、身直、脚并拢。 立:回答问题先站直,出门站队快静齐。 听: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讲话不插嘴,同学讲话不打断。 说:普通话,要坚持,小声议,大声说,要发言,先举手,一句一句讲清楚。 读:书斜立,眼睛看,大声读。

学校的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学校教育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习惯。 包括良好的作息习惯,例如;遵守课堂纪律,合理分配学习和活动时间,课上集中注意听课能力,坚持独立完成作业的毅力和耐力,生活有规律,定时睡眠饮食,讲究卫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学习高效等。 2.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由此推之一个好老师不是给孩子更多的知识,而是教孩子怎样学会学习,教孩子建立起自己学习方法,在这里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成绩都考八九十分,而到初中(科目史地政,数理化多而不会分配自己的精力,)后我们的成绩为什么一落千丈,非常普遍啊,而原因呢,我想莫过于在小学阶段没有掌握好有效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要之关注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应该关注怎样学到知识。当然学习方法都有什么呢?做好预习,认真做笔记,及时组织复习,学会有效的记忆知识,做好练习,学会系统总结知识,构建自己的学习系统,学会阅读技能,认真审题,善于思考总结与发现规律,能够生出创新思想等等,如果您的孩子在这六年的学习中能够灵活掌握这些学习方法,那么初中这一危险期很容易就度过了。 3.在思想品德方面。 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真诚待人,诚实守信(关系到个人在小伙伴中威信的树立,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懂得宽容大度团结人,懂得感恩父母体贴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职责懂,得感恩社会,发挥个人坐做社会好公民的积极作用。文明礼貌。学会节约,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知荣辱,勤奋知努力。出席宴会公共场合,懂得礼仪礼貌,举止文明,爱护公物,不在墙上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懂得维护公共场合秩序,不大吵大闹,不损坏公共设施。珍爱生命,懂得生命只有一次,懂得自己的人身安全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4. 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健全人格和自我同一性 首先我们解释一个字眼“自我同一性”。西方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剧烈的社会变迁或是家庭变故容易使人发生认同危机。结果导致个人人格稳定性的丧失,个人价值的改变和不确定的情绪出现。未解决以上心理危机而提出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 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所以健全人格也是小学阶段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健全人格的培养: 1.要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己,完善自我。做到不自卑也不自傲。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教育。 3.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4.学会自我反思。 5.奋斗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家庭教育方面 我认为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些家长做的很好,有些家长则不然。 1.家境和学习条件

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_必要_框架及限度_张烨

?新论? 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必要、框架及限度 张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政策的本质以及它与制度的关系模式决定了教育政策制度分析的必要。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应将教育政策纳入到与教育制度关联的关系模式中,放入教育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应该是方法论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统一,而实现连接的桥梁则是对行动者策略行为的充分关注;作为方法论的制度分析,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制度差异的敏感性、注重制度发展史,关注观念与意识形态等心智结构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教育政策制度伦理公正的考量。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是建构的、开放的,同时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又是有限度的。 关键词:教育政策;制度分析;必要;框架;限度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59(2006)06-0024-06 TheInstitutionalAnalysisofEducationalPolicy:Necessity,FrameworkandLimitation ZHANGYe (SchoolofEducation,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Abstract:Thenatureofpolicyanditsrelationshippatternwithsystemhavedeterminedthenecessityofinstitutionalanalysisofeducationalpolicy.Theframeworkofthisanalysisshouldpositioneducationalpolicyinitsrelationshippatternwitheducationalinstitutionsandobserveitinthebackgroundoftransformationofeducationalinstitutions.Theinstitutionalanalysisofeducationalpolicyshouldbetheintegrationofwholismandindividualisminmethodology.Enough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behaviorofeducationalpolicysubjectasitcanrealizetheintegration.Asakindofmethodology,institutionalanalysisischaracterizedbyitssensitivitytodifferencesoneducationalinstitutions,afocusondevelopinghistoryofinstitutions,closeattentiontotheinfluencesofintellectualfactorssuchasconsciousnessandideology.Finallytheinstitutionalanalysisshouldexaminetheethicalequityofeducationalpolicy.Theinstitutionalanalysisofeducationalpolicyisofgreatimportanceasakindofanalysisperspective.Itisconstructionalinanalysisbutithaslimitationsasmethodology. Keywords:policy;theinstitutionalanalysisofeducationalpolicy;necessity;framework;limitation 一、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必要 人们在讨论制度和政策时,经常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性:将其作为一对可以互换使用的概念,对其基本内涵与外延没有做实质性的区分。这种情况导致了一种不良的发展倾向,忽略了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乃至当提起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时,既感到理所当然又觉得不知所云,从而导致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成为一个标签而缺乏实质内涵。那么,制度和政策是否可以作为不必区分的概念?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是否一定必要?它具备实质的内涵吗?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政策、教育政策的内涵,以及与制度的关系。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任何一个定义,都是整个理论的一个浓缩。概念的展开就是全部理论。对于政策实质的理解,其实也就反映着政策科学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的政策分析框架和政策解释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政策科学经历了把政策作为静态“文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