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

呼吸系统的疾病占儿童所有疾病的首位,其病死率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儿童经历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年龄跨度以及身体迅速发育的过程[1],有着特有的生长发育规律。肺功能测定对于判断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喘息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均有重要意义[2]。

肺功能检查是指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检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评价[3],是描述呼吸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牵涉呼吸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上复杂。但经过一定的测试和计算机计算后,能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回答临床问题[4]。

目前,国内儿童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不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低,检测质量参差不齐,亦无统一规范的儿童肺功能指南。故中国儿童肺功能协作组经过多年努力,就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式推出如下系列指南。本系列指南将从概述、肺容积和通气功能法、潮气呼吸法、脉冲振荡法、气道反应性测定(激发试验、舒张试验)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等领域进行阐述。

1 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

肺功能技术最早是在古罗马时期,希腊医生Claudius Galen进行了最简单的肺容量测试。19世纪中期,伦敦的John Hutchinso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定标的肺容量计。20世纪初期,丹麦的Christian Bohr提出弥散学说,并采用静态法完成了使用一氧化碳作为测试气体的弥散测定。

一氧化碳弥散测定法现在仍然是大多数肺功能设备的首选方式。21世纪,气道阻力(Raw)的测定理论和测试技术逐渐成熟。

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方面,1890年Eckerlein成功测定每分通气量(MV);1970年第一台婴幼儿体描仪问世;1980年Turner等发明强迫呼气(Squzee);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儿童肺功能技术才开始广泛普及。

肺功能检测仪中,流速-容量传感器至关重要。最早出现的是水封式容量传感器,然后在水封式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干式滚桶式,之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涡轮式、热丝式及压差式、超声式流量传感器,并一直使用至今,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压差式的流量传感器。

2 儿童肺功能工作的开展

1991年欧洲呼吸协会/美国胸科协会(ERS/ATS)婴幼儿肺功能协作组成立,1996年发表标志性的"INFANT RESPIRATORY FUNCTION TESTING"一书[5]。2009年5月中国儿童肺功能协作组在苏州成立,自2011年起每年举行1次全国儿童肺功能学术会议。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 ,同时成立了中国肺功能联盟[6]。2014年肺功能协作组纳入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目前全国共有60个协作单位,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并聘有顾问和秘书。2015年12月"中国儿童肺功能网站"正式启动。

3 相关的代表性文章和书籍

2002年,万莉雅等[7]发表的"3~14岁天津地区脉冲振荡正常值的测定"是中国最早涉及儿童脉冲振荡肺功能技术的大样本量正常预计值的文

献;2006年,张皓等[8]的"1 002例4岁以下儿童潮气呼吸肺功能正常预计值"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样本量的关于潮气呼吸肺功能正常预计值的文献;2005年刘传合等[9]发表"脉冲振荡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标准的确定" ,探索了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在气道可逆性领域的应用;2006年王俊平等[10]发表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在0~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是国内最早报道用潮气呼吸方法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文章,这2篇论文引领了在不同领域对气道可逆性的探索工作。2013年,由Nguyen 等[11]撰写的"New reference equations to improve interpretation of infant lung function"是目前国际上2岁以下婴幼儿关于体积描述、潮气、阻断等的最新预计值文章,但不足之处是其样本量仅153例;2014年,由儿童肺功能协作组在临床儿科杂志上发表的"儿童肺功能检测及评估专家共识" [12]是中国第一篇儿童肺功能的相关专家共识,全面阐述了儿童肺功能的各项检测方法及原理、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等,但由于篇幅所限,更多的只是架构,内容不够丰满。

2004年由朱蕾主编的《肺功能测试技术及临床应用》[4]中张皓撰写的"婴幼儿肺功能检测"章节是国内第一部肺功能权威著作中出现较为完整的儿童肺功能章节;2005年由沈晓明主编,桂永浩副主编的《临床儿科学》中张皓撰写的"儿童肺功能测定"章节是国内第一部儿内科著作中出现完整的儿童肺功能章节[13];2007年张善通、陈长根、贾兵主编的《小儿胸心外科学》中张皓撰写的"儿童肺功能测定及其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作用"部分是国内第一部儿外科著作中出现完整的儿童肺功能章节[14]。

4 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简介

4.1 适于大年龄儿童的肺功能检测方式

主要包括肺通气功能(又称肺量计法)、脉冲振荡、体描仪、弥散功能、负压通气(NEP)、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

通气肺功能检测是通过患者自主呼吸,按照技术员的指挥进行用力吸气、呼气以检测呼出气流量的方法[15],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检测。可以间接反映气道有无阻塞、限制[16]。

脉冲振荡是肺功能检测中唯一使用外加信号源的检测方式,小儿平静呼吸即可,可测定气道阻力及阻力具体的部位,并可间接获得呼吸系统顺应性。检测最小可到2岁,一般用于3岁以上的儿童。

体描仪检测即受试者置身于密闭的体积描记箱,在潮式吸气末阻断气流,受试者做浅快呼吸(或平静呼吸),使口腔压力与肺泡压达到平衡,分别测定体积描记箱的箱内压、口腔压力、呼吸流量,并计算出功能残气量和Raw。

弥散功能检测是指检测某种气体通过肺泡膜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达血液内、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来判断肺部气体交换能力的一种方法。目前较多使用的是以一氧化碳为弥散气体的一口气呼吸法。

负压通气技术是在机器上(接近咬口处)设置一开口,连接负压泵,在患者潮气呼气时施加一个负压(-3~-5 cmH2O,1 cmH2O=0.098 kPa),帮助呼气时气体的全部呼出,用于检测有无呼气流量受限。其模仿肺通气功能检测技术,应用于自身无法用力呼气的患者。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检查气道反应性是否增高的一种方式,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乙酰甲胆碱或组胺的非特异性激发试验,是协助哮喘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评估疗效的一种重要方法。

支气管舒张试验主要用于测定气道可逆性,是哮喘及不典型哮喘重要的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也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手段,儿童一般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后)-FEV1(前)]/FEV1(前)≥12%为阳性,目前也有用脉冲振荡[17]和潮气呼吸方法检测,但国际上尚无金标准。

4.2 适合于婴幼儿的肺功能检测

主要包括潮气呼吸、阻断、胸腹腔挤压、婴儿体描仪、六氟化硫测功能残气等。

潮气呼吸是在孩子平静呼吸状态下以面罩罩住口鼻,通过流量传感器获取呼吸信号的一种方法,主要参数是潮气容积、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潮气呼吸流量-容积环。

阻断是通过在面罩末端放置一个可扩张球阀,在吸气末被充气,继而堵住气道与外界的连接。由于阻断时间很短,不致引起患儿的觉醒反射,此时患儿继续平静呼吸,气道开放,此时的气道开口压可以近似等于肺泡内压,同时测得阻断前瞬间气体的流量,通过公式即可推算出患儿的Raw 和顺应性。根据阻断次数、原理的不同,阻断分为单阻断和多阻断。因为阻断技术耗材成本高,技术要求高,所以临床推广较为困难。

胸腹腔挤压是在婴幼儿中模仿成人的通气肺功能检测。特制的马甲包住患儿的胸腹,在吸气末给马甲充气,挤压胸腔气体快速呼出气道,从而达到成人用力呼气的效果,因为只有流量-容积曲线的呼气部分,所以称之

为部分胸腹腔挤压技术。后再次发展此项技术,在吸气时给患儿肺部充气,以达到用力吸气的效果,呼气时再挤压胸腹腔,达到用力呼气的效果,此称之为完全的胸腹腔挤压。因其检测过程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在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婴幼儿体描是患儿在密闭的体描箱内仰卧、平静呼吸。此时胸腔内压力和容量的变化与箱内的压力和体积变化是一致的。通过波尔定律P1V1=P2V2(P:压力;V:体积)可计算出平静呼气末胸腔肺容积(Vtg),即功能残气量(FRCp)。同时通过流量传感器,在气道开口处直接测定流量,可间接测得肺泡压,计算出Raw。其是测定婴幼儿肺容积及Raw的金标准。

因为儿童肺功能是一项新兴技术,所以本系列指南仅对肺容积和通气功能、脉冲振荡、潮气呼吸、气道可逆性和反应性等较为成熟的检测技术进行系列阐述。

5 肺功能检测的选择

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肺功能主要用于研究儿童肺部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疾病对其的影响[1]。因为不同年龄儿童的肺容积、气道管径、阻力、呼吸系统顺应性、弥散功能等均不同,所以掌握其规律尤其重要。但儿童年龄越小、越不能很好配合,且肺容积小、气体流量低,对仪器的要求很高。故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一定要区别对待,需要有不同的检测方式,7~8岁以上的基本可以和成人一样检测,5~6岁的儿童,要求不是太高的检测方式也均能胜任。但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无法配合、呼气力量小(流量低)、肺容积低,所以需要配合程度低(或不需配合)的检测方式、敏感度高、精确度高的流速-容量传感器以及死腔量小的检测系统(以Jaeger

婴幼儿肺功能检测仪为例,新生儿、小婴儿专用流量传感器,流速0~800 mL/s,流速分辨率0.5 mL/s,系统死腔1.3 mL;婴幼儿专用流量传感器,流速0~1 500 mL/s,流速分辨率1.0 mL/s,系统死腔1.7 mL)。

除年龄外,还要关注原发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哮喘),更多关注的是阻力、气道反应性和可逆性的情况,可以选择肺通气功能、脉冲振荡、体描、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在婴幼儿,可以选择潮气呼吸、阻断、胸腹腔挤压、婴幼儿体描等。如间质性疾病,应选择与肺容量和弥散功能相关的检测,如肺通气功能、体描、弥散;在婴幼儿,选择潮气呼吸、婴幼儿体描等等。总之,须结合临床表现、诊疗过程的变化,提出合理选用肺功能检查项目的临床思路和建议。

在临床中要注意每种肺功能检测都有其自己的优点,也有其限制,如肺量计检测可以反映一部分直接容量,但像残气、功能残气等就需体描、弥散来测,而且通气检测对阻力大小的判断是间接的。脉冲振荡可直接测Raw,间接推断出顺应性,而不能得到容积。体描仪只能测定容积和阻力,但无法测定肺的弥散等等。所以如果有条件,鼓励同时做几种不同的肺功能检测,以达到互相弥补。

6 肺功能检测的基本要求

6.1 检测前准备

6.1.1 校正

(1)容积的校正,大年龄儿童用1~3 L的定标筒,婴幼儿用100 mL 的定标筒,容积误差应在±2.0%~±3.0% [12]。(2)温度、湿度、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定标,达到BTPS(body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saturated)状态即正常体温(37 ℃)、标准大气压760 mmHg(1 mmHg =0.133 kPa)、饱和水蒸汽的状态。(3)标准气浓度的测定:①更换标准气后应进行一次测定;②每日检测前测定1次,与标准气浓度差<5%[18]。

6.1.2 一般情况

记录性别、出生年月日、临床病史。

6.1.3 身高、体质量的测量

(1)身高测量:脱鞋、正位,平视,头略后仰,精确至0.5 cm。对于脊柱畸形的患儿,如脊柱侧弯,可两手臂尽量伸平,测量指尖到指尖的臂距来代替身高。(2)体质量:脱鞋、脱去厚的包被,精确至0.1 kg。

6.1.4 检测时的体位

不同的检测方式需不同的体位。如通气肺功能检测时鼓励站立位,这样可以发挥孩子最大的潜能。对不能站立、病重虚弱、立位检查会影响原发疾病的坐位也可。又如脉冲振荡须坐位、放松[19]。潮气呼吸时仰卧位、侧卧位检测等。但需强调的是,每个患儿随访时前后几次必须是同一体位。

6.1.5 用药情况

检测前需关注患儿有无用药。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收缩剂、激素类药物、抗过敏类、抗白三烯类药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尤其是做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在检测前应告知家属应停哪些药,停多少时间(参考半衰期)。

6.2 检测时要求

6.2.1 年长儿检测

技术员需详细讲解检测方法和要求,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并亲自示范,告知患儿具体的配合要领。

6.2.2 婴幼儿检测[8]

(1)一般在进食30 min后进行,以防止胃食管反流。(2)患儿可自然睡眠(尤其是新生儿[20]),也可镇静后睡眠。对于不配合的年幼儿童可用水合氯醛(30~50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0 mg/kg)口服或灌肠镇静催眠,目前国际上对各种镇静剂争议较大,但国内仍使用水合氯醛。(3)鼻塞的儿童可鼻腔滴入血管收缩剂(5 g/L麻黄素)缓解鼻塞,减少鼻腔阻力。

6.2.3 随访时间

因肺功能在每天的不同时段会有不同,随访的患者要求在每天同一时段(±2 h)进行检测。

6.2.4 相关禁忌证

要注意某些肺功能检查的禁忌证,如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残气功能的检测等,因需患儿用力吸气、用力呼气,如有气胸、肺大泡、鼓膜穿孔、心律失常等的患儿则暂时先观察,等病情好转再行检查。

7 肺功能室的要求

(1)场地:

要求单独、隔离,宽敞,使多个患者检测时避免相互干扰,听不清技术员的指挥而"误操作" 。(2)空调的风口不能直接对体描仪,以免影响敏感的体描仪的检测结果。(3)相对恒温恒湿,很多肺功能仪要求稳定的温度、湿度,若温度湿度改变,检测结果就不一致,需要不停地校标,这个在日常工作中并不现实。同时舒适的环境,患者可以发挥最大的潜能配合好检

查,也可使患者不会因为衣服过多影响呼吸运动。(4)肺功能室必须备有氧气、加压面罩等抢救设备,如婴幼儿检测时面罩可能压迫三叉神经导致呼吸骤停。(5)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时必须要有经验的医师在场。以防检测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支气管激发试验可诱发严重哮喘等。(6)环境过小或房间人数过多,易导致低氧及CO2浓度增高,影响弥散功能检测的结果。(7)房间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具备消毒设备。患者咳嗽、呼吸的飞沫会充斥在肺功能室的空气中,良好的通风及消毒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8 预计值的选取

预计值是指同年龄、体质量、身高、性别的健康儿童的相关参数值,肺功能检测结果的评估与预计值的正确选取密切有关[21,22]。儿童由于年龄不同、检测方式各不相同,故需要与不同类型预计值进行比较判断。如何选取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年龄段一致或相近;(2)大样本量;(3)同一人种[23];(4)邻近的区域和国家。

9 质量控制

肺功能检查,质量是其生命线。目前无论成人还是儿童,肺功能质控都是很薄弱的一个环节,2012年国内的肺功能专家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4,25]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6]都发表了一系列的肺功能专题知识讲座,强调质量控制。2014年的儿童肺功能检测和评估专家共识[12]及2015年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的成人肺功能系列指南和朱蕾等[18]的"关于常规肺功能测定程序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建议"以及高怡[27]的"重视肺功能培训,规范肺功能检查技术"也一再强调这个问题。

10 肺功能报告的解读

(1)由专门负责肺功能工作的医师进行解读,需结合病人的病史、年龄、基础疾病及肺功能各参数、图谱进行综合评估。(2)肺功能报告的结论是对肺功能检测结果的描述,而不能对疾病进行诊断。(3)肺功能检测提供给医师的不仅是结论,还有原始资料、具体数据,这样才能使医师可以从具体的数据中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准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12]。11 交叉感染的防治

(1)肺功能检查的患儿往往是呼吸道疾病[1]或其他系统疾病累及呼吸道,故咳嗽是其最常见的症状。重视飞沫传播,加强肺功能室的通气和消毒相当重要。(2)患儿在检测时采集的是呼吸波,所以患儿反复(用力)呼吸,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剧烈咳嗽都会污染整个检测的管道,故必须在检测时加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可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12 影响肺功能检测的主要原因

12.1 检测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年龄适用于不同的检测方式,如婴幼儿可以选择潮气呼吸、婴幼儿体描、阻断、胸腹腔挤压等方法(表1),而肺通气功能、脉冲振荡、弥散等则不适合。不同的疾病也应选择不同的检测方式,如间质性肺炎,则容量与弥散功能的相关检测方式一定要选择。

表1

不同年龄儿童肺功能检测方法[12]

Table 1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in different ages of children 12.2 肺功能仪器的敏感度、死腔量

检测仪器的敏感度、精确度、死腔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检测方式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因为婴幼儿肺容积小、潮气量低,所以对检测仪器要求非常高,以前的技术发展达不到此要求,直到最近十几年可以用于检测婴幼儿的仪器刚刚出现。

12.3 检测人员的正确指导和儿童的积极配合

大年龄儿童的肺功能检测需技术人员耐心而准确的指导、循循善诱,同时患儿积极配合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12.4 质控标准的掌握

肺功能质控是肺功能检测的生命线,优良的质控可以给临床医师准确的信息,帮助诊断和治疗。反之则会误导临床。

12.5 预计值的选取

每个患者的肺功能检测的结果须与预计值比较,方能进行判断,因此预计值的选取至关重要。

13 儿童肺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13.1 呼吸功能的评价

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牵涉到患儿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除呼吸系统本身的疾病以外,其他系统如心脏、血液、神经等系统的疾病也会影响呼吸功能,因此需要经常监测。

13.2 呼吸困难原因的鉴别

呼吸困难原因众多,大多是呼吸系统导致,其他心脏、神经系统等引起也有。从呼吸系统来讲,又分成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肺功能检测可以

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部分也可以鉴别呼吸困难的部位:如脉冲振荡、潮气呼吸等。

13.3 生长发育的评估[28]

孩子呼吸功能的发育与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密切相关,尤其是身高。故若孩子生长发育差、营养不良、肥胖等都可导致肺功能的异常。

13.4 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功能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如慢性咳嗽[29]、不典型哮喘[30,31]等病人,肺功能检测能有效协助临床,结合其他证据明确其病因。

13.5 病情评估、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判断

肺功能是无创性检查,易为家长所接受。临床常用来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治疗疗效的随访以及预后的判断等,尤其是哮喘[22]。

13.6 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儿童肺功能检查目前应用逐渐广泛,如哮喘[32]、慢性咳嗽、间质性肺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对临床疾病的诊治起了很大的协助作用。13.7 外科手术前后的评估

呼吸功能很差的患者不能耐受麻醉、耐受手术。但很多手术又必须要做,如恶性肿瘤的切除等。如何准确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状态,将是牵涉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另外如胸部手术,尤其是肺的手术还涉及到手术后患儿肺容量的情况、通气血流比的情况,牵涉到今后的生活质量。所以手术前后,尤其是术前肺功能的评估非常关键。

13.8 运动能力的评价

良好的运动能力取决于良好的肺功能状态,"运动心肺"功能的检查就是专门设计针对这一情况的。哮喘患者明显的阻塞性病变大大限制了患儿的运动能力,哮喘患儿往往因不能和同龄孩子一同活动、一同游戏还易导致心理方面的问题。

13.9 呼吸肌功能

肺功能的好坏,呼吸肌的功能至关重要。若因为疾病导致呼吸肌疲劳,则会引起肺功能的下降。呼吸肌包括吸气肌和呼气肌。呼吸肌疲劳,主要表现为吸气肌疲劳。反映呼吸肌疲劳的指标最重要的是最大吸气压(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和最大呼气压(maximal expiratory pressure,MEP)。MIP、MEP基本可反映全部吸气肌、呼气肌的功能[12]。

13.10 危重病人的监护

Raw和呼吸系统顺应性是危重病人呼吸功能监测的2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调整呼吸机模式和参数的重要依据。呼吸机一般都自带这2个功能以适应呼吸功能监测的需求。

随着检测的逐渐普及以及评估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肺功能已成为儿童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累及呼吸道的不可或缺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 呼吸系统的疾病占儿童所有疾病的首位,其病死率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儿童经历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年龄跨度以及身体迅速发育的过程[1],有着特有的生长发育规律。肺功能测定对于判断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喘息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均有重要意义[2]。 肺功能检查是指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检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评价[3],是描述呼吸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牵涉呼吸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上复杂。但经过一定的测试和计算机计算后,能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回答临床问题[4]。 目前,国内儿童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不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低,检测质量参差不齐,亦无统一规范的儿童肺功能指南。故中国儿童肺功能协作组经过多年努力,就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式推出如下系列指南。本系列指南将从概述、肺容积和通气功能法、潮气呼吸法、脉冲振荡法、气道反应性测定(激发试验、舒张试验)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等领域进行阐述。 1 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 肺功能技术最早是在古罗马时期,希腊医生Claudius Galen进行了最简单的肺容量测试。19世纪中期,伦敦的John Hutchinso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定标的肺容量计。20世纪初期,丹麦的Christian Bohr提出弥散学说,并采用静态法完成了使用一氧化碳作为测试气体的弥散测定。

一氧化碳弥散测定法现在仍然是大多数肺功能设备的首选方式。21世纪,气道阻力(Raw)的测定理论和测试技术逐渐成熟。 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方面,1890年Eckerlein成功测定每分通气量(MV);1970年第一台婴幼儿体描仪问世;1980年Turner等发明强迫呼气(Squzee);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儿童肺功能技术才开始广泛普及。 肺功能检测仪中,流速-容量传感器至关重要。最早出现的是水封式容量传感器,然后在水封式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干式滚桶式,之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涡轮式、热丝式及压差式、超声式流量传感器,并一直使用至今,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压差式的流量传感器。 2 儿童肺功能工作的开展 1991年欧洲呼吸协会/美国胸科协会(ERS/ATS)婴幼儿肺功能协作组成立,1996年发表标志性的"INFANT RESPIRATORY FUNCTION TESTING"一书[5]。2009年5月中国儿童肺功能协作组在苏州成立,自2011年起每年举行1次全国儿童肺功能学术会议。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 ,同时成立了中国肺功能联盟[6]。2014年肺功能协作组纳入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目前全国共有60个协作单位,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并聘有顾问和秘书。2015年12月"中国儿童肺功能网站"正式启动。 3 相关的代表性文章和书籍 2002年,万莉雅等[7]发表的"3~14岁天津地区脉冲振荡正常值的测定"是中国最早涉及儿童脉冲振荡肺功能技术的大样本量正常预计值的文

肺功能检查指南概述及一般要求

肺功能检查指南概述及一般要求 一、概述 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包括肺容积检查、肺量计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肺弥散功能检查、气道阻力检查及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对胸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 二、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呼吸功能检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有70多年历史。1939年,蔡翘等首先报告大学生及中学生肺活量的检测。195 1年,吴锦秀等检测了6 414名健康学生的肺活量。1956年,吴绍青等发表了通气功能检查方法以及中国人通气功能的数据。此后,吴绍青、张仲扬、汪士、高启文、何国钧、薛汉麟、王鸣歧、陈民孝、朱蕾、郑劲平等许多医学工作者对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 1961年,吴绍青等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肺功能检查的专著——《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我国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992年穆魁津等编写了《全国肺功能正常值汇编》和《肺功能检测原理与临床应用》,2004年朱蕾等编写了《临床肺功能》,2007年郑劲平和陈荣昌编写了《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2009年郑劲平和高怡编写了《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2010年赵立军和李强编写了《实用肺功能临床解读手册》,同年贺正一等编写了《简明临床肺功能检查与应用》,2012年周怡编写了《肺功能检查临床病例分析》等,这些肺功能专著的陆续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肺功能检查的发展。 近30多年来,国内召开了多次肺功能学术专题会议。1979年卫生部在杭州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肺功能学术讲座”,1986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与《解放军医学杂志》在杭州举办了“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座谈会”,199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和上海分会肺科学会在上海主办了“第三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交流会议”,1994年在天津召开了“第四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1997年中华医学会在西安召开了“第五届全国肺功能与呼吸监护学术会议”,2004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肺功能(临床呼吸生理)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同时成立了中国肺功能联盟。 这些肺功能学术会议的召开为肺功能检查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了我国呼吸生理及肺功能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医疗科研水平的提高,呼吸生理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肺功能检查仪器不断更新,检测技术不断改进,检查项目不断增加,应用范围日趋扩大。 但能够开展肺功能检查并不意味着肺功能的普及率很高。与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检查相比,目前国内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仍相当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为突出。

儿童肺功能检测及评估专家共识

儿童肺功能检测及评估专家共识 呼吸系统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在儿科各系统疾病中均占第一位。6岁以下,尤其是4岁以下儿童,由于难以配合常规检测,缺乏合适的检测方式,故一直存在较多争议,准确的肺功能检查对该疾病的治疗、预后,以及呼吸生理研究都有很大的意义。 儿童肺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1.1 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慢性疾病之一,其反复发作的咳、喘、呼吸困难给患儿及家长造成了巨大的心理、经济压力。如何给予最恰当的评估和治疗在国内外的哮喘指南均有详细的描述[1-3] ,而其中绝大多数指南均指出必须以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 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作为主要的实验室客观监测指标,评价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及控制情况。如间歇状态和轻度持续,FEV1占预计值>80%;中度持续,FEV1占预计值60%~79%;重度持续,FEV1占预计值<60%。在治疗随访过程中,如何减药、何时停药都需要经过肺功能的客观评价。2008年中国儿童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指出,应每3~6个月对患儿进行一次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检测等[2]。哮喘患儿治疗药物减量或停药前,可以通过用力通气肺功能进行疗效的评估;但在治疗1年以上,尤

其是2~3年以上准备停药的患儿,必须选择特异度更高的检查,如支气管激发试验。若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已明显好转,可以考虑停药,此时停药后再复发的概率要比盲目停药低很多。1.2慢性咳嗽临床出现反复咳嗽达4周以上称为慢性咳嗽[4],其原因复杂,而其中又以咳嗽变异性哮喘所占比例最高,但诊断困难。2008年中国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指出,在临床基础上可以通过气道可逆性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来帮助确诊[2]。1.3呼吸功能的评价临床上呼吸系统病变或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脏、血液、结缔组织病、胸廓畸形等都会累及肺部,从而导致呼吸功能受损。肺功能检测能在早期就给以提示。1.4呼吸困难原因的鉴别肺功能检测,尤其是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配合心电图等其他检查,能明确诊断呼吸困难(如胸闷、大叹气、喘憋等)的真正原因。 1.5肺部病变程度的评估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往往在肺功能上会有非常客观的反映,病变性质也会有所体现,如哮喘、支气管肺炎以阻塞性病变为主,大叶性肺炎、肺不张、婴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间质性肺病等则以限制性病变为主。1.6大小气道阻塞的鉴别诊断大小气道阻塞临床表现都为咳嗽、喘息或呼吸困难。如婴幼儿急性喉炎、先天性喉喘鸣、哮喘等均会导致喘憋、呼吸困难,前两者是喉部大气道的阻塞,后者则是中小气道尤其是小气道的阻塞,通过婴幼儿潮气呼吸肺

肺功能检查指南——体积描记法肺容量和气道阻力检查

肺功能检查指南——体积描记法肺容量和气道阻力检查 正文 一、概述 体积描记法检查是完整的肺容量检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2,3,4,5,6]。在本系列指南的肺容量检查部分已经详细介绍了气体稀释法肺容量测定的方法[1],本部分将介绍基于体积描记技术的肺容量和气道阻力检查方法。 体积描记(plethysmography,体描)一词来源于希腊语'plethysmos',原意为'扩大,扩展'。早在19世纪末就有学者提出,通过测量呼吸过程中胸腔容积'扩大'引起的人体体积的变化来测定功能残气量(FRC),但直到1956年,DuBois等才发展出第一套基于波义耳定律(Boyle's law)的实用的人体体描技术,用于测定胸腔气体容积[7]。 体描法检测是基于波义耳定律,即在密闭和恒温的情况下,一定量的气体被压缩或膨胀后其体积会减少或增加,而气压的改变遵从于在任何时候压力与体积的乘积保持恒定的规律[8,9,10]。 二、体描法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年龄≥6岁且配合良好的儿童和成人。婴儿体描检查可参照儿童肺功能检测及评估专家共识[11]。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临床实践中体描法测量肺容积和气道阻力必须与肺量计检查组合进行,才能够对受试者的肺功能状态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估,所以两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大致相同[2,3,4,5,6]。 (一)适应证 除肺量计和气体稀释法肺容量检查的适应证[1,7]以外,体描法肺容量检查尤其适用于气道阻塞严重、气体分布不均的受试者[8,9,10,12],肺容量检测的同时还可以测定气道阻力。 1.用于准确测定肺容积:目前认为体描法是检测肺容积最为准确的方法。 2.评估阻塞型肺疾病:如大疱型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化等在氦稀释法或氮冲洗法检测中得到过低的检测值(伪差)[13,14,15,16,17,18]。有了同时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完整版) 肺通气功能检查又称肺量计检测,是肺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肺量计一般分为2种[1,2,3,4],一种是容积型,一种是流量型。前一种也称之为直接描记法,后一种又称之为间接描记法,其通过开放的管路可同步测定流量和容积(流量对时间的积分为容积)。因流量型体积小,操作简便,故为目前常用。在讨论通气功能前,先讨论肺容积。 1 肺容积 肺容积反映的是肺内气体量的多少,在呼吸周期中,其大小随胸廓的扩张、收缩及呼吸肌肉的运动而改变,其变化幅度主要与呼吸深度有关。肺容积是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基础,容积的减少将导致患儿所需通气量的减少,影响呼吸功能。 肺容积(图1)主要包括4种基础肺容积(lung volume)[3]及4种基础肺容量。基础肺容积:(1)潮气容积(VT)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2)补吸气容积(IRV),平静吸气后再用力吸入的最大气量;(3)补呼气容积(ERV),平静呼气后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气量;(4)残气容积(RV),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 图1 肺容积

Figure 1 Lung capacity 由2个或2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组成基础肺容量,包括:(1)深吸气量(IC),指平静呼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VT+IRV);(2)肺活量,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IC+ERV或VT+IRV+ERV),若不讲求速度的称为慢肺活量(又称最大肺活量,VCmax),而用力快速呼气所得的肺活量称之为用力肺活量(FVC)或时间肺活量,正常情况下二者相等,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尤其存在气体陷闭时)前者大于后者;(3)功能残气量(FRC),指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气量(ERV+RV);(4)肺总量(TLC)指深吸气后肺内 所含有的总气量(肺活量+RV) 通过肺量计所测的肺容积不包括RV,由此也不包含与之相关的FRC 和TLC。RV需体积描记法或气体稀释法进行测定。对不能配合肺功能检查的患者,肺容积也可通过放射影像或肺核素检测来估算[5],但在儿童中很少应用。 肺容积与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体位、平时的运动情况等有关。根据是否能直接用肺量计检测到,又分为直接测定的肺容积(VT、IRV、IC、ERV、肺活量)和间接测定的肺容积[6],在此重点讨论可直接测定的肺容积。 1.1 VT VT与呼吸频率决定了每分钟通气量(MV),为保证儿童正常的通气量,年龄小的儿童,VT小,所以其呼吸频率就高。限制性病变患者由于VT偏小,故呼吸频率也偏快。严格地说,吸气和呼气的VT并不完全相等。若

肺功能检查测定全攻略详解

【终结篇】肺功能检查/测定全攻略 【资源篇】 一、肺功能测定系列介绍 分别就1.肺功能测定总论、2.肺容积、3.通气功能、4.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5.呼气高峰流量、6.气道阻力、7.肺弥散功能测定、8.心肺功能运动试验和9.呼吸肌功能测定这9个系列进行介绍。 二、肺功能检查大汇总 图文并茂地介绍肺容量测定、肺通气功能测定、肺弥漫功能测定、气道阻力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等常用肺功能检查的测定方法、常用指标、质量控制标准和注意事项等,以使肺功能检查能更好更准确地应用于临床。

三、成人常规肺功能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成人常规肺功能包括肺容积、通气功能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可以较完善地反映气道阻塞、胸肺组织病变及其他相关组织病变的存在、性质和严重程度。由于环境条件、地域、个体因素等皆可影响测定结果,故需进行标准化校正和预计值计算。常规肺功能测定时校正为生理条件(body temperature and ressure,saturated,BTPS),即正常体温、标准大气压及饱和水蒸气状态。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时相,若无特别说明,一般指呼气相的变化。 四、儿童肺功能检查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成人一样,在肺功能上同样有所反映。肺功能检查应用指征与成人相同,但儿童肺功能有其特点。在作肺功能测试时应予注意。

【指南篇】 一、ATS/ERS 肺功能测定 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和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联合发布了一系列肺功能测定指南并发表在欧洲呼吸杂志(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上。这一系列指南有: 肺功能结果的解读策略 肺功能测定的一般事项 一口气法一氧化碳肺弥散功能测定标准化 肺容量测定标准化 肺量测定标准化 二、2008 AARC 婴幼儿肺功能检查 该指南为美国呼吸治疗学会(AARC,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于2008年7月发布。 【课件篇】 一、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课件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完整版) 一、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多发、危害重大,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 疾病之一。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总体存在诊断不足和治疗不足的情 况,而肺功能检查作为最常用的一项筛查和诊断技术,在我国的开 展并不平衡,特别是在基层普及率不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随 着我国对呼吸疾病诊治的重视和未来呼吸慢性病管理的重心下移 和关口前移,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呼吸慢性病的筛查和诊断水平, 有必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层版肺功能指南, 向基层医师普及肺功能的基本操作和质控,强化基层对基本的肺功 能检查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的掌握。 肺功能是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等功能的总称,可运用特定的手段和 仪器对受试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和评价。临床常用技术包括:肺 通气功能检查(肺量计检查)、肺弥散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舒张试验、气道阻力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其中以肺 通气功能检查最为常用,即本指南所叙述的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通气功能检查的基础上比较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前后的通气功能指标变化,也是基层医疗机构最为常用和简单易行 的检查之一,本指南也对此进行介绍。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疗效评估以及疾病随访的重要工具。呼吸病学的发展,尤其是气道疾病防治的发展,离不开呼吸生理学与肺功能的检查。考虑到肺功能正常值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应用,近几年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以及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肺功能协作组等已经分别牵头制定了我国成人和儿童的肺功能检查系列指南[1,2,3,4,5,6,7,8,9,10,11,12,13,14,15],为推动呼吸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全国最新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患病率为1.24%[16],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病率为13.7%[17],提示慢性气道疾病尤其是慢阻肺已经成为制约民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十三五"期间慢阻肺已被纳入了国家慢性病防治策略,肺功能检查也被纳入常规体检项目,而慢性病管理的主要地点是基层医院,因此,有必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层面广泛开展常规肺功能检查,并关注其操作质控,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工作。 二、常规肺功能检查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交叉感染的防范(一)常规肺功能检查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肺功能检查规范指南规范.doc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肺量计检查 肺量计检查是肺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肺量计测量呼吸容积和流量,两者可通过呼吸时间的微分或积分相互转换。肺量计分为两种[1,2,3,4,5,6]:容积型肺量计通过密闭系统直接测量呼吸气体的容积,直观易懂,但仪器体积大,易于交叉感染,且呼吸阻力高,测定参数少;流量型肺量计则测量气体流量,呼吸阻力低,操作简单,体积小,清洁和维护方便,已逐渐取代容量型肺量计[4,5,6,7]。

三、肺量计的仪器标准(一)肺量计技术标准[1,4,5] 见表2。

1.测试环境的校准: 由于气体容积受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肺量计检查时需将测试环境校准为生理条件,即正常体温(37 ℃)、标准大气压(760 mmHg,1 mmHg=0.133 kPa)及饱和水蒸气状态(BTPS)[6,8,9,10]。若仪器已内置温度计和压力计,需确认其可靠性。 2.肺量计校准: 是对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进行校准。用于校准肺量计的校准仪,常称为定标筒,须精确到总量程的±0.5%。校准时应确保肺量计与定标筒的连接无漏气、无阻塞。若校准超出范围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请专业人员检修。关键措施见表3[1]。

容量计的质量控制:①每天检查是否漏气:封闭容量计的出口,给予≥3.0 cmH2O(1 cmH2O =0.098 kPa)的持续正压,若1 min 后容积减少>30 ml 则存在漏气。②每天用定标筒检查容积精确度,误差应≤±3%。③每个季度检查容积线性,方法有2种[4,10],一种以1 L 容积递增,连续注入肺量计,如0~1、1~2、2~3、……、7~8 L ;另一种初始容积以1 L 递增,以3 L 容积分次注入肺量计,如0~3、1~4、2~5、3~6、4~7和5~8 L 。比较相应的累积容积与实测容积的差异,若误差均符合容积精确性要求,则其容积线性可接受。 流量计的质量控制[10]:①校准:每次启动流量计均需经定标筒校准,误差应≤±3%,校准后可获得一个校准系数。流量计检查的结果是以传感器计量的数值乘以校准系数所得的。②校准验证:每天都应用定标筒在0.5~12.0 L/s 范围内以不同流量进行校准验证,至少操作3次,误差应≤±3%。③线性验证:每周还需以低、中、高3种不同的流量(0.5~1.5、1.5~5.0和5.0~12.0 L/s)进行流量线性验证,每种流量至少操作3次,每种流量对应的容积误差均应≤±3%。 标准呼吸模拟器校准:某些肺功能实验室和厂家还会采用微机控制的气泵,称为标准呼吸模拟器,产生多种标准波形(如ATS 的24个FVC 波形和26个PEF 波形)的气流,气流通过肺量计,对比肺量计的测量值与模拟器的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即为肺量计的误差。我国的肺功能仪校准规范推荐定期用标准呼吸模拟器对肺功能仪进行质量检测[11],并可获得权威机构签发的证书。 1.检查前应详细询问受试者的病史,判断肺量计检查的适应证,排除禁忌证,并了解受试者的用药情况。 2.准确测量身高和体重:详见肺功能指南第一部分[12]。 3.体位:取坐位,测试时应挺胸坐直不靠椅背,双脚着地不翘腿,头保持自然水平或稍微上仰,勿低头弯腰俯身。正确的坐姿有助于受试者获得最大的呼吸量。若采用站位或卧位,应在报告中说明。 4.检查动作的练习:检查前应先向受试者介绍及演示检查动作,并指导受试者进行练习。也可播放演示录像[13],有助于受试者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肺量计检查主要包括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自主通气量3部分内容,其中慢肺活量检查将在肺容量检查部分详细介绍,本章主要介绍用力肺活量和最大自主通气量检查。 (一)FVC FVC 是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TLC)位后,做最大努力、最快速度的呼气,直至残气量(RV)位所呼出的气量。用力呼气时单位时间内所呼出的气量又称为时间肺活量。 1.检查程序分为4个阶段。

患有早产后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门诊呼吸管理临床指南解读(完整版)

患有早产后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门诊呼吸管理临床指南解读(完整 版) 摘要 近年来早产后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021年美国胸科协会召集呼吸科、新生JL#、耳鼻喉科、睡眠医学、放射科和护理专业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患有早产后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门诊呼吸管理临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的在于为不同年龄阶段早产后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规范的门诊管理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现就该指南进行解读和总结,便于J屏斗临床医师能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类疾病,认识并实施在循证基础上规范的门诊管理。 关键词 婴儿,早产;早产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管理;指南解读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c)n,WHO)发布的《全球早产儿报告》提示,全球早产儿发生率>10%,我国约为7%,这一数字仍在不断上升。而且早产并发症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2015年约有100万例早产儿死亡[1L为进一步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WHc)制定了早产相关问题的全球行动计划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随着全球行动计划、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21但既往研究表明,早产儿因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在后续各年龄阶段更易罹患全身各系统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3L因此,

近年来早产后呼吸系统疾病(post-prematurityrespiratorydisease,PPRD)的防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胸科协会(AmericanThoracicSociety,ATS)于2021年召集呼吸科、新生)用、耳鼻喉科、睡眠医学科、放射科和护理专业多学科专家围绕PPRD的临床诊治和门诊管理的热点问题,共同制定了《患有早产后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门诊呼吸管理临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41目的在于为不同年龄阶段PPRD进行规范的门诊管理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现就该指南进行解读和总结,便于儿科临床医师能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类疾病,认识并实施在循证基础上规范的门诊管理。 《指南》中指出PPRD与ATS之前制定的婴幼儿慢性肺部疾病(chroniclungdiseaseofinfants,CLDI)的定义有所不同[5]f CLDl是指发生在早产或足月婴儿的一种异质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包含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其他不符合BPD严格标准的早产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某些足月儿慢留市疾病,如与先天性膈疝和其他形式的肺发育不全有关的疾病[6L而PPRD 是与早产(<37周胎龄)直接相关的群体发生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那些早产但不符合BPD定义的疾病,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反复喘息、运动受限和肺功能减退。 《指南海PPRD门诊管理的背景下,专家组考虑了患J济口管理者的价值、管理成本和可行性、每项建议的强度及评估了实施干预的优点和风险后,提出了支持或反对3种常见药物治疗和4种诊断评价的建议。 1、有PPRD的早产JL在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期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喘息、呼吸急促)时是否应接受短效吸入性支气管舒张剂治疗 PPRD患儿发生咳嗽、喘息及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风险增加,哮喘的诊断率高

一口气读懂儿童肺功能报告

一口气读懂儿童肺功能报告 01儿童肺功能检查 临床应用 肺功能检查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鉴别呼吸困难原因、病变部位,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评定药物或其他治疗效果,评估手术耐受力及监护危重患儿等均必不可少,尤其在儿童哮喘及慢性咳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评估、哮喘治疗效果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长期监测肺功能(如呼气峰值流量[PEF])可以预测哮喘急性发作,尤其是那些对气流受限程度感知不敏感者、既往有突发的严重发作者、难治性哮喘患者等3。 02儿童肺功能检查 参数及临床意义 肺通气功能检查又称肺量计检测,为肺功能测定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可同步测定流量(表1)和容积(表2,流量对时间的积分为容积)4。流量-容积曲线(图1)可反映呼吸时气体的流量与容积变化的关系,以流量为纵轴、容积为横轴所得出的环形呼吸曲线,又称之为最大流量-容积曲线,其形态可直观的反映受试者的用力呼吸状态4。 表1 肺通气流量参数及临床意义

表2 肺容积参数及临床意义

图1 流量-容积曲线

2016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强调,肺通气功能监测是哮喘未来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启动控制药物治疗前(首次诊断时)、治疗后3~6个月(获得个人最佳值)以及后续定期风险评估时均应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2。 03肺功能检查 报告解读2

儿童肺功能检查报告的解读主要涉及病变的性质、类型、严重程度的评价。根据肺通气功能损害的性质可分为阻塞性、限制性(表3)和混合性通气障碍。 表3 阻塞性和限制性肺通气功能损害 04用好肺功能检查 三步诊断儿童哮喘2 1通过肺通气流量指标评估是否存在气道阻塞 多数患儿,尤其在哮喘发作期间或有临床症状或体征时,常出现FEV1(正常≥80%预计值)和FEV1/FVC(正常≥80%)等参数的降低。 2通过进一步肺功能检查了解气道阻塞的可逆性 ☞对疑诊哮喘儿童,如出现肺通气功能降低,可考虑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 ☞如果肺通气功能未见异常,则可考虑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估其气道反应性; ☞或建议患儿使用峰流量仪每日两次测定PEF,连续监测2周。 (想了解更多呼气峰流速PEF的相关内容,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2024儿童肺功能检查

2024儿童肺功能检查 今年,儿童支原体肺炎(MPP)来势汹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与普通肺炎相比,支原体肺炎更容易使得患儿肺部组织功能异常,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早期的肺功能检查是支原体肺炎患儿疾病诊治、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什么是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一项无创、无痛苦、无辐射,用于检查小朋友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状态的方法。对胸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肺功能检查如何做? 目前儿童常规的肺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强迫振荡肺功能、婴幼儿(潮气)肺通气功能、一氧化氮检测等等。 (一)常规通气肺功能检查(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 检查时,儿童需要夹住鼻子用嘴呼吸,含紧咬口保证不漏气,尽可能配合

操作者的口令,尽最大可能吸气,然后以最大力气、最快速度呼出,呼气过程不中断直至完全呼完,再用力吸气。检查需要儿童配合用力、方法到位即可。为了更顺利的完成检查,家长可以先在家里帮助小朋友捏住鼻子练习用口呼吸哦。 支气管舒张和激发试验,是通过吸入药物完成的,检查方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一样哦。 (二)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查(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 儿童取坐位,头保持水平或微微向上,嘴巴含住咬口,舌头位于咬口下面,不能堵住咬口,双唇包紧,不能漏气,夹鼻夹,双手轻压两侧面颊,检测过程中避免咳嗽、发声、吞咽等动作,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不同节律和深度的呼吸。 (三)潮气肺功能检查(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一般在安静睡眠状态下进行(通常采用口服水合氯醛镇静),医生会给孩子佩戴上小面罩,通过面罩上的流速传感器,测得呼吸系统容量和气体流速。 (四)一氧化氮检查(FeNO)(适用于0-14岁的儿童)

肺功能检查指南———呼气峰值流量及其变异率检查(全文)

肺功能检查指南———呼气峰值流量及其变异率检查(全文) 一概述 呼气峰值流量(PEF)是指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流量,亦称最高(大)呼气流量、呼气峰流量(速)等。PEF 是检查肺通气功能的常用项目之一,与肺量计测定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气道的通畅性,也可用于测定大气道功能和了解呼吸肌肉力量。呼气峰值流量变异率是指一定时间内PEF 在各时间点或时间段的变化程度,能较好地反映气道的舒缩功能,是检测气道反应性和(或)可逆性的重要肺功能检查项目之一,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正常情况下人体PEF 也有一定波动,一般清晨最低、下午最高,但变化程度较小;非稳定期哮喘患者PEF 变异率较大,并随患者病情改变而变化,因此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1)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自我监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疾病的病情及程度变化;(3)评价药物疗效、指导治疗;(4)基层医院对慢阻肺的筛查。 2. 禁忌证:与用力肺通气功能检查的禁忌证基本相同。 三检查方法和步骤

(一)PEF 检查仪器 PEF 检查主要使用微型呼气峰值流量计(简称峰流量计,L/min),目前主要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类型。肺量计也可测定PEF(L/S),但临床上更多使用的是前者。我国已颁布微型呼气峰值流量计的技术标准。 机械式峰流量计利用呼气气流推动仪器上的滑杆游标,通过游标在相应流量刻度表上的位置标识出测量值。流量刻度可呈均匀或非均匀分布,主要根据不同的弹簧特性而定。成人用的峰流量计量程为100 ~800 L/min,儿童用的低流量峰流量计量程为50 ~400 L/min。 电子式峰流量计采用压差式、涡轮式、超声式等不同类型的流量传感器测量呼气流量,并用电子数字方式记录。有自动存储记录、低流量报警、实时传输等附加功能。 由于峰流量计构造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便宜、易教易学,且能在家中自我监测,故使用峰流量计连续测量PEF 已成为临床上哮喘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常用手段之一。 (二)PEF 检查方法 PEF 检查依赖于受试者的正确操作,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1. 使用机械式峰流量计,应先细致观察峰流量计的游标,若有移动不灵活或随意飘移者应弃用。 2. PEF 检查采用站立位或坐位(推荐站立位),受试者快速深吸一口气至肺总量位,迅速将咬口含入口腔(舌头不要堵住咬口)用嘴唇包紧,

儿童肺功能及气道非创伤性炎症指标系列指南(七):呼出气体一氧化氮监测(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及气道非创伤性炎症指标系列指南(七):呼出气体一氧化 —氧化氮(NO)是机体产生的一种生物调节因子,在多种生理和病理坏节中发挥重要作用[1]。NO是左旋精氨酸在气道中被氧化成左旋瓜氨酸后形成的一种有活性的自由基气体。人体内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大致分为3类[2]:内皮型(eNOS).神经细胞型(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0 eNOS和nNOS为钙依赖性结构性表达,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存在;iNOS为非钙依赖性诱导性表达,在一定条件下经诱导才会产生。当气道炎症发生时,iNOS的表达水平明显増高,其主要在气道上皮细胞和支气管中表达水平较高,但在肺组织与肺部巨噬细胞中几乎无表达⑶。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气道上皮细胞中检测到iNOS的表达[4],并且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可检测到气道上皮iNOS的过度表达及精氨酸活性的增高⑸。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水平较高,表明NO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6]。美国胸科协会(ATS)指南推荐:在哮喘患者中使用FeNO监测患者的气道炎症,指导哮喘的诊断和治疗[7]。 哮喘有几类炎症表型,通常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嗜中性粒细胞性、混合型及寡粒细胞性[8]。确定哮喘的炎症表型,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9,10,11 ]。FeNO与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水平相关,并且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水平与类固醇药物治疗反应间存在相关性,因此,FeNO与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的相关性使其不仅可以作为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的间接指标,更可以作为反映类固醇治疗效果的指标[12八

肺功能检查报告规范主要内容—肺量计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全文)

肺功能检查报告规范主要内容—肺量计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 管激发试验(全文)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常用的检查,包括肺量计检查等各项检查可产生众多涉及不同生理病理意义的方法和指标,我国已先后发布了肺功能检查概述及注意事项[1]、肺量计检查指南[2]、支气管激发试验指南[3]、支气管舒张试验指南[4]等8部肺功能检查指南,以规范这些肺功能检查的方法、指标、质量控制标准及临床应用。 但长期以来,肺功能报告中的内容与格式并未统一,肺功能仪器厂家各自提供不同的报告模板,而众多的肺功能检查室也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喜好制定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各式各样的肺功能报告以及对指标表达的不一致,一方面增加了结果解读的复杂性,容易使解读者产生困惑甚至错误解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不同检查室或不同研究间数据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不利于迎接即将到来的肺功能大数据分析时代。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呼吸医师协会肺功能与临床呼吸生理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组织有关专家,以我国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肺量计检查以及基于肺量计检查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支气管激发试验为标准化报告的蓝本,参考美国胸科学会(ATS)肺功能专委会的标准化肺功能报告的技术声明[5]的推荐与建议,并改进其不足[6],结合我国的国情及国内专家讨论的意见,制定此标准化肺功能报告格式。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肺功能报告内容和格式的推荐、对结果解读的建议以及统一的检查质量评估分级系统。目的在于通过统一标准化肺功

能检查报告,加强检查质量控制在报告中的体现,从而提高对肺功能结果的理解与应用,促进我国肺功能检查的规范化进程,并在全国推广及应用。 尽管目前现有条件下并非所有肺功能仪器都能满足下述所有要求,本规范的另一目的在于促进和规范现有肺功能仪器生产厂家重视和调整相关肺功能报告格式和参数展现,并逐步作为以后新上市的肺功能仪器的报告格式标准。 第一部分肺功能报告标准化格式 标准化的肺功能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的数据、图形以及报告的意见和结论。 一、基本信息 肺功能报告的起始部分应清晰地列出报告发出的医疗机构名称及联系电话等信息。对于受检者及检查相关的基本信息,应包括:受检者的姓名、医疗记录编号、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种族、检查的日期(具体到年、月、日)及具体时间(时:分)。如果记录出生日期,则年龄可以以检查日期与出生日期之差而自动计算获得。身高的记录需精确至厘米并保留一位小数,这对于儿童及青少年尤为重要。检查时的大气压和室温记录对校正肺容积有帮助。 其他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还包括受检者的吸烟史、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如检查前支气管舒张剂、抗过敏药物等的使用情况(如药名及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等),其他特殊情况如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下肢瘫痪患者,长跑运动员等可能影响患者肺功能的结果及预计值的选择,也需在报告中

202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完整版)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撰写儿童MPP诊疗指南。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组织了国家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全国儿科呼吸、重症、血液、影像、检验、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参照现有国内外证据和经验制定了本诊疗指南,以期指导和规范儿科医师对MPP的诊治,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负担等。本指南为总体指导性原则,各地各级医院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 本文仅对指南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重症和危重症的早期预警指标、治疗原则部分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深度阅读。 临床表现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

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PP, SMPP)多发生于病程1周左右,伴有肺内和肺外并发症,若出现塑形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 PB)、中等-大量胸腔积液、大面积肺实变和坏死、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等时,患儿可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发生PE的患儿还可出现胸痛和咯血;发生肺外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可发生于皮肤黏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出现相应各系统受损的表现,常见肺外并发症见第十部分。 少数MPP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气道发生PB、弥漫性细支气管炎以及严重PE等有关。个别病例以严重肺外并发症为主要表现。 国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MP感染较普遍,可能是导致SMPP、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unresponsive MPP,MUMPP)以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影像学表现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四):潮气呼吸肺功能(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四):潮气呼吸肺功能(完整版) 潮气呼吸流量-容积曲线(tidal breathing flow volume curve ,TBFV)法检测婴幼儿肺功能在我国开展20年来[1,2],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医院可进行此项检测,但一直缺乏相关的技术操作指南及检测报告解读指南或共识,供技术人员及临床医师参考使用。本指南主要就TBFV肺功能测定的原理、技术操作、注意事项、可获得的参数及其在不同疾病改变的特点与临床意义等进行阐述。 1原理 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原理与传统用力呼吸肺功能检测类似,即采用流量传感器(压差式或超声式流量传感器)获得流量信号,由流量信号积分获得容积信号,从而描绘出流量-容积曲线[3]。因无法要求受试者用力呼吸,检测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进行,获得的是受试者潮气呼吸状态下的流量-容积曲线。此检测采用面罩扣住患儿口、鼻,所描绘的流量-容积曲线中,其流量信号来源不仅包括下呼吸道,也包括上呼吸道,因此,TBFV技术检测结果反映的是整个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变,而不是单纯下呼吸道的功能改变。 2检测前准备及注意事顶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使用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设备来自不同的制造商,不同制造商生产的仪器所设置的肺功能参数不同,同一参数的名称亦有所不同⑷。本指南内容主要参照国内使用较多的Jaeger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所购设备的不同。

2.1患儿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⑴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测量身长、体质量等。(2)检查在进食后1〜2 h ,无明显腹胀时进行。(3)清除鼻咽分泌物,保持上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加用咲麻滴鼻液。(4)检查在婴幼儿充分睡眠状态下进行,选用100 g/L 水合氯醛胶浆口服,推荐常用剂量为0.5 ~ 1.5 g ,最高剂量不超过2 g/次[5],为安全起见,儿科临床上常按0.5 mL/kg剂量给药。服用水合氯醛时,患儿容易哭闹,呕吐,建议在镇静室或在医护人员看护下进行,防止发生误吸。(5)检查时体位:小儿呈仰卧位,颈部略伸展。肺容量、通气等均与体位有关,对任何需要进行随访检测的患儿必须强调采取同一体位。(6)面罩的选择:根据患儿的胖瘦,面部大小情况确定合适型号的面罩,以保证测定过程中不漏气。(7)检测过程中始终有人在检查床旁看护患儿,保证其安全,不可将患儿独自留在检测床上。为安全起见,建议测试完毕,待患儿苏醒并反应正常后方可离去。 2・2仪器的准备 (1)仪器预热:开机后预热20 min ,使仪器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2)仪器定标:①检查仪器的环境参数,系统内设置有"环境参数"模块,打开后自动采集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信号并记录,完成更新(如无,则需手工逐一输入)。环境数据是计算校正系数,出具准确测定结果的重要基础,因此,需每日检测前采集,保存。②传感器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对婴幼儿,选择PAED - S ,所测定最大流量为±1 500 mL/s ;对早产儿则选择PAED - XS ,所测定最大流量为±800 mL/s。⑶流量仪的容积校正: 通过标准容积的定标筒(100 mL)进行,要求误差<±3%。将定标筒连接在传感器上,有规律地拉推定标筒的活塞,拉推动作彻底是十分重要的,达到设置的拉推次数后,容积校正自动结束。校正结果,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三):脉冲振荡(完整版)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三):脉冲振荡(完整版) 脉冲振荡(impulse oscillometry , IOS)肺功能检测是基于强迫振荡技术(forced oscillation technique , FO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f FOT 在1956年由Dubois等首先描述,经过单频振荡、多频振荡技术演化后,20世纪80年代Mtiller和Vogelc提出IOS法,IOS通过外部发生器产生矩形电磁脉冲,经扩音器转变为多频机械波迭加于受试者的平静呼吸上,连续记录外加振荡频率下的呼吸道压力和流量;经过计算^快速傅立叶转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 FFT)得出一系列呼吸阻抗参考值。传统的肺功能测定以受试者本身作为信号源,需要受试者按照指令进行用力呼吸,而IOS法则利用外源振荡波为信号源,患者平静呼吸即可,不需特殊呼吸动作配合,适用于不能主动配合或无法进行传统肺功能检测的患者,如儿童[1,2]、因身体原因或认知原因不能完成常规肺通气检测的年长儿和成人。学龄前儿童哮喘诊断较年长儿困难,缺乏该年龄段的客观检查是原因之一,IOS可作为幼龄儿童哮喘诊断的有效辅助方法[3]。 1原理 将振荡源产生的矩形电脉冲振荡信号通过外置的扬声器经由呼吸速度描记器(pnGumotachometer)叠加在受试者的自主呼吸上,通过呼吸速度描记器连续测定呼吸道的压力和流量,经过计算机记录并进行频谱分析,演算出不同频率、不同性质的呼吸阻抗值(respiratory impedance ,Zrs)o 常用振荡频率为5~35 Hz ,不会干扰受试者呼吸。不需特殊呼吸动作配合,尤其适合儿童及高龄患者,亦可应用于睡眠中及使用呼吸机的患者[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