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_雷仲敏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_雷仲敏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_雷仲敏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_雷仲敏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 雷仲敏,吴 蕾

(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摘 要] 在对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在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研究,并从国际合作功能、产业互补功能、腹地延伸功能、生态环境优化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认为该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可选择互补型战略合作联盟的形式,具体可从下述三个方面展开:建立科技教育及劳务领域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科技创新合作和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建立以优化港口资源、实现共赢发展为目的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各港口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区域金融合作联盟,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圈 ; 区域经济合作; 互补型战略合作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372(2007)03-0055-05

Strategic thinking on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LEI Zhong-min, WU Lei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the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function alloca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 and the paper has carried out demonstration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unction, industries complementary function, hinterland extending function,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functio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attern can choose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 in theform of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building the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s on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labor fields, sharing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nd the rational flow of humanresources; establishing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 taking optimizing harbor resource and achieving win-win developmentas the purpose, realizing the joint and cooperation of the ports; establishing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alliance, improvingthe financial radiation and leading role of the center city further.

Key words: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complementary strategy cooperation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从历史上看,山东半岛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各省市,包括辽宁、河北两省和北京、天津两直辖市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经济交往与联系。自国家提出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后,山东半岛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合作翻开了崭

新的一页。

一、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合作的基础

为实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强省总目标,山东省制定了建设制造业强省的发展纲要,推

[收稿日期]2007-08-07

[作者简介]雷仲敏(1952-),男,陕西韩城人,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济研究

Vol.23,No.3Sept. 2007

第23卷第3期2007年9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行“1167”战略,即形成一个基地、一条“隆起带”、六大产业聚集区、“七条产业链”。具体内容包括:一个基地,即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核心,承接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使之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发展一条“隆起带”,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利用胶济铁路这一经济动脉,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隆起带;建立六大产业聚集区:一是以钢铁产业为中心的聚集区,二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中心的聚集区,三是以医药产业为中心的聚集区,四是以盐化工产业为中心的聚集区,五是以煤化工产业为中心的聚集区,六是以新型建材产业为中心的聚集区;“七条产业链”,即信息、汽车、船舶、家电、食品、纺织和服装七个产业链。这一构想立足山东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大背景,是从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发展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它将遵循区域化、国际化、城市化、高新化、生态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

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上,《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出台,规划范围包括济南、青岛、淄博、潍坊、东营、烟台、威海、日照辖区及邹平县,规划区土地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共有8个地级市和计划单列市,22个县级市,600个建制镇。规划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半岛城市群是以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青岛为龙头、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是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内,是环黄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跨国城市走廊,推动“鲁日韩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在全国范围内,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珠三角、长三角比肩的中国北方地区的增长极之一,与京津唐、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圈的领头军。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确定了半岛城市群发展的五大战略目标,即:立足东亚,接轨国际的开放地域;带动山东,辐射北方的强势龙头;空间优化,分工有序的都市连绵区;人地和谐,适宜居住的城乡群体;城乡一体,文明富足的小康之地。《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提出半岛城市群围绕胶济铁路沿线和沿海产业带沿线,形成“T”型架构的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三核先导”和六大产业集聚区:即东营—淄博的石化和医药产业带、济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带、青岛—日照的家电制造产业带、烟台—威海的汽车制造产业带、潍坊—即墨的纺织服装产业带、日照—青岛—威海—烟台的海洋产业带。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规划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从发展思路及总体布局上为该区域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奠定了经济合作的基础。

二、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功能定位

(一) 国际合作功能

利用区域优势,加快与东北亚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各国不断推出一些新举措、新倡议。2002年11月,中国提出了在中日韩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日韩方面反映积极;2002年3月,日韩两国正式研究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中国和东盟十国在2002年也签署了框架协议,宣布在10年内(2012年前)建立自由贸易区。2004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日韩两国目前都在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日韩产业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中日韩三国目前还难以开展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因此,可在相邻的地区间,开展以建立“增长三角”为特点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从目前的客观情况看,山东半岛具备率先建立“增长三角”进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加强与日本九州地区和韩国的西海岸地区的产业合作,不仅在地域空间上具有地缘优势,而且在产业结构上也有很大的互补互利性。青岛、烟台和威海可重点选择与日本九州地区和韩国西海岸地带拓展电子信息领域的合作空间,以及加强汽车及其零配件的经济贸易合作。日本北九州的钢铁、化学、金属、陶瓷工业,长崎的造船业、渔业和旅游业,下关的水产品加工和造船工业,韩国仁川的钢铁、机械工业,光州的纺织和纺纱工业、釜山的造船、机械、汽车制造工业以及纺织、食品工业等都是山东半岛未来对接的重点。可借助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加速三国的合作进程,逐步创造条件,做出类似自由贸易区的安排,加快构建中日韩山东半岛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进程。在近期内,可按照自由贸易的原则建立半岛地区的产业联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56?

盟,共同规划构建以系统推动各方产业对接互动、技术贸易合作为重点。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应把重点放在各国流通结构、工业标准的差别、通关程序等非关税壁垒上,而投资自由化、共同的环境政策也应包括在内。

(二) 产业互补功能

山东半岛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的二级区域,与京津冀城市群紧密相连。根据省际经济联系的分析,京津城市群是山东半岛联系的主要方向。京津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拥有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北京、天津,是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产业园区云集的地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京津将形成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双高地。但由于京津周边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间存在明显断层,所以随着京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山东半岛可以与京津形成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立产业联盟,共同构建产业环链,在对接与协作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可通过产业要素的合理配置,建立起强势产业的合作机制,围绕龙头产品,加强双方之间在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产业、海洋产业等大公司间的合资合作。可采取参股并购建立一体化的产业组织,也可通过产业合作建立产业联盟等多种方式,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细化区域间的社会分工,提高加工水平,做大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推动汽车、石化、家电、纺织、海洋产业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半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在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息及家电、纺织服装、化学医药等产业群上建立产业联盟,以这些相互依赖度高、技术差距相对较小而扩散效应又大的产业为对象,优先实行统合,然后以其经验为基础扩大统合的领域。

(三)腹地延伸功能

拓展经济腹地,加强与沿黄和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是发挥山东半岛在环渤海经济圈功能作用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青岛港、日照港和陇海铁路,西向延伸,与沿黄地区实施产业对接,可有效促进半岛地区的西向产业扩散和梯度技术转移。山东半岛地区城市港口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青岛港、日照港作为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桥头堡”,具有连接东西、辐射沿黄和中亚地区的优势。以青岛港、日照港口为“龙头”,以亚欧大陆桥为轴线,可以将东亚(环黄海地区)、山东半岛

与中西亚地区之间的跨国产业结构转移结合起来,按照梯度转移和后发利益原则,重组地区内部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新型分工关系。这一战略的基本趋势是资源、人力和物资东出,资金、技术和市场西进,在优势互补中促进生产要素的双向合理流动,实现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型、基地式发展。

拓展经济腹地,重点是打通省际间的高速公路、铁路通道,连接冀、豫、苏、皖、辽等周边省份,直达京津唐、沪宁杭和沿黄等重要经济区。争取国家支持尽快开通邯济客运;把胶济与陇海铁路连起来;争取进行胶济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争取2010年实现胶新电气化和双轨化改造;尽快开工建设环渤海高速公路,以此开辟山东半岛同华北、京津唐和东北地区的新的联系通道,促使山东半岛城市群更好地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通过邯(郸)济(南)线西延,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西一部分纳入青岛的腹地范围,建设黄大烟铁路及滨州—德州铁路,加强山东半岛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地区及鲁西北的联系。集中建设济南、青岛、烟台三个国际机场,争取增加国际航线密度;争取世界大船运公司在青岛港开通去美国、欧洲、日本、澳洲的新航线。

(四)生态环境优化功能

渤海海岸线长度为5139公里,其中辽宁省海岸线长度2017公里,河北省海岸线长度400公里,天津市海岸线长度158公里,山东省海岸线长度2564公里,山东海岸线长度占整个渤海海岸线长度的49.89%,山东半岛的生态环境对整个环渤海经济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在清洁生产、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对提高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成立海域、流域治理组织,由中央各有关部委同各省市组成“渤海整治委员会”,负责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综合协调工作。应将治理渤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家跨世纪绿色工程。我国的环境保护提出了三江三湖治理工程,但没有把海域治理纳入。渤海作为我国惟一的内海,应将其治理列入国家跨世界绿色工程。加强流域污水控制,重点抓好污染严重城市的毗邻海区、河口附近海区及海湾,促进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应像重视污染物

?57?

第3期雷仲敏,吴 蕾.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防治工作一样高度重视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严禁破坏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项目上马。要加强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严禁在海岸滥采乱挖砂石,乱批乱建旅游景点和游乐设备,防止海岸的侵蚀、挤占,切实加强海岸线、海滩的保护。应特别注意防止超采地下水和节约使用水资源,防止海水倒灌和沿海地下水污染。建立渤海环境应急协调机制,包括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预防机制,建立省级信息通报机制,建立联合应急监测机制,建立协调信息发布机制,建立联合防控机制。

三、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一)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

国外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主要有城市主导型的“欧美”模式、政府主导型的“墨印”模式、制度主导型的“欧盟”模式、对山东半岛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合作来说,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导的互补型战略合作联盟模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其基本理念是:不再简单地依靠行政、计划和政府间的协调的手段,而是将政府的作用集中在清除区域行政壁垒,提供区域无差异的公共产品,包括无区域歧视的各种规章、规范、规则、规制、政策、措施等等方面,创造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外部环境。同时在更多的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将企业推上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台。利用企业分工合作的力量,促进地域间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推动地域分工体系的形成,推动地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达到企业发展、地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多赢目标。政府推动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环境,而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以及企业内的地域分工的形成和展开才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形式。

(二)互补型战略合作联盟的运作

1. 建立科技教育及劳务领域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科技创新合作和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环渤海经济圈是全国知识技术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却没有在本区域内合理地流通和利用。北京的知识密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6倍,天津是2.83倍,而山东半岛的科技教育资源和高素质劳动力相对北京和天津较少一些,所以应该采取强弱联合的互补型联盟,区域间可互相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促进教育和劳务资源的地区辐射。进一步加强高校校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在本区域就业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实现区域内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相互开放和科技资源共享。

2. 建立以优化港口资源、实现共赢发展为目的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各港口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环渤海经济圈拥有天津港、大连港、青岛港、秦皇岛港、黄骅港等许多港口,各港口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不尽相同,可以建立分工协作的互补型联盟,合理发挥各港口的优势。天津港、大连港、青岛港三大港口合作的内容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在生产经营上运用市场机制的互益性协同发展,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网络建设上的相互联合与沟通,在资源配置和技术开发利用上的合作共享以及在经济实力上的联合等等。

关于合作的形式,可以结成利益共同体,即通过参股、合资合作等形式进行合作。大连港已在威海港进行了投资,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根据三大港口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实际情况,战略联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实现形式。第一,组建以区域性行业协会为纽带的松散联合体。三大国有港口企业通过共同组建或参与区域性协会组织实现彼此间的非正式合作,对区域内港口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协调企业间的关系,维护港口企业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和市场价格秩序,为企业之间的业务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提供一个平台。第二,协作联营型战略联盟。由于三个港口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腹地开发及航线开辟等方面的差异,各港口企业的业务经营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因而在不同性质的业务上相互竞争的程度也不同。这些差别为港口企业实现基于业务经营关系的合作竞争提供了前提条件,比如三个港口分别服务于交叉性不大的腹地,而出于航班及货主的特殊要求,可能存在相互的喂给,因此,三大港口企业可以通过其下属单位及子公司之间在经营业务方面相互合作,实现彼此间的合作竞争。这种业务经营的合作可以基于某一货种、某一航线、某一客户、某一货源市场、某一技术开发项目等展开。第三,股权参与形式的战略联盟。三大港口企业集团之间也可以通过跨地区的资本运作,以合资、参股等形式实现彼此的战略结盟。比如,通过共同参股第三方企业建立对彼此都有利的合作关系。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58?

3. 建立区域金融合作联盟。目前山东半岛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城市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总体上讲还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合作的紧密度还不强,市场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首先,建立环渤海经济圈人民银行分支行信息交流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打造区域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为区域金融合作提供信息支撑。由于在环渤海经济圈内,有天津分行、济南分行、沈阳分行三个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并存,因此,在环渤海经济圈的金融合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三大分行在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应主动联合其他两个分行,建立区域内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区域信用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的打造应主要围绕金融安全运行,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隐患。建设好贷款登记系统、个人综合信用档案系统、企业信用档案系统,这三大信息系统如能有效建立并实现跨行政区域的共享,不仅有利于经济圈内经济交流的加强,也有利于金融跨行政区域的服务,实现更高范围的资源配置。

其次,成立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合作促进会。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在区域内跨省市互设分支机构;确定协调合作的短中长期目标和规划;切实解决金融合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强化金融合作的系统性和操作性;积极推动区域内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支持金融机构联合进行业务创新,进一步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和带动作用。

最后,鉴于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内已经成立的“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公司” 和“环发公司”无法满足整个区域内部开发的庞大资金要求,建议成立两大银行:一是组建覆盖环渤海经济圈,并主要为环渤海经济发展和各地区经济联合服务的区域性

商业银行。二是组建环渤海开发银行。环渤海开发银行可作为政策性银行,由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投资组建,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承担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开发的任务。同时,建议组建支持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两类基金:一是投资性基金——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然后由专业基金公司管理,投入环渤海经济圈开发项目。二是信贷保障基金——主要由政府财政、各金融机构、各大型企业集团投资组建。主要功能是为跨地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并根据一定要求和条件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贴息,或提供优质贷款。

[参考文献]

[1]吴殿廷. 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郑文俊. 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三角洲开放开发[J].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1997.

[3]曹国琪. 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J].经济研究,1994(3):26-30.[4]孔岩. 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研究[J].科学与管理, 2004(2):47-48.

[5]杨开忠. 振兴环渤海地区:破解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新密码[J].领导 之友,2004(2):18-21.

[7]闫二旺: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机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8]马传栋. 论全面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J].东岳论丛.

2003,3(2):28-32.

[9]张东辉. 日韩产业转移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J].东岳论丛, 2005(5):46-50.

[10]郑国,赵群毅.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J].地域 研究与开发,2004,23(5):5l-54.

[11]易志云. 环渤海港口城市群功能结构及天津发展定位[J].天津师 范大学学报,2004(4):16.

[12]韩增林,王成金. 再论环渤海港口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布局[J].人 文地理,2002,17(3)86-89.

[13]洪银兴 刘志彪,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4] BA ALICE D. China and ASIAN: Renavigating relations for a 21st-century Asia[J].Asian Survey, 2003,43(4)622-647.

[15]KANG XIE. China—Korea trade and investment development and ZI’

A prospects [J].Paper of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KTRA in 2003, Seoul, Korea. 2003:81-90.[16]CAI KEVEN G. The ASEAN-China free trade agreement and East Asia regional grouping[J].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003, 25(3):387-404.[17]WONG JOHN, CHAN, SARAH. China-Asean trade agreement: shaping future economic relations[J]. Asian Survey, 2003,43(3):507-526. [责任编辑 张桂霞]

?59?

第3期雷仲敏,吴 蕾.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分析

2009-3-25 全球品牌网?陈柳钦我要评论 环渤海经济圈,是从全国、东北亚经济圈、太平洋经济圈的更大视角提出来的。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经济圈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有漫长的渤海、黄海海岸线,海洋资源、区位优势突出,港口星罗棋布,有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开放港口,并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科技、旅游、经济资源,沿海分布着众多的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具备了形成大区域经济圈所必需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 一、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状况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可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5个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多数城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高级阶段,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珠海、苏州、无锡、东莞等市已经开始向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迈进,而环渤海地区工业化进程还很不平衡,5省市只有北京市的“后工业化”特征明显,因而使得总体平均值降低,其余4省市的工业份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还处于工业化初中级阶段。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结构特点,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比例最大;区域结构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板块;工业结构上,重、化工业比重大;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经济比重高,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聚和集中的地方。从近 10年的统计资料分析,环渤海地区经济结构一直呈现“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位居第三位。在产业分布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产业带。京津冀产业带是以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机械电子为主导的综合型工业带,,工业结构偏重于重工业。辽东半岛产业带是以重型机械、造船、化工等为主体的重型工业基地。山东半岛产业带是以电子、机械、石化、轻纺、食品等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带。 下面从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海洋化工产业、金融业、物流产业和旅游产业等几大产业谈谈环渤海地区的产业情况。 1、汽车产业。从目前已经存在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三个较大的经济区来看,汽车产业发展差异程度较大。长江三角洲的汽车产业发展最快,以上海和湖北的汽车产业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六省汽车产值几乎占了全国汽车产值的半壁江山。以广东和福建为首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的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与环渤海地区汽车产业产值相当,但由于其底子较差,其发展速度显然高于环渤海地区。总之,从全国范围来看,环渤海地区汽车产业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仅就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来看,各个省市都将汽车产业列作重点产业发展,但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相互之间也少有合作。 2、电子信息产业。从全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来看,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包括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和以成都和武汉为主的华中地区几部分。其中最有竞争力、最有规模的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伴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力量的释放,作为该地区支柱产业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凸显。专家指出,环渤海地区在未来信息产业创新发展中的潜力不可小视。京津冀作为环渤海的核心地区和联系最为紧密的三个省市将率先取得快速发展,作为两翼的以青岛、烟台为龙头的山东半岛以及以沈阳、

北京新航城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研究

□ 郭

图1 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模式 枢纽机场航空运输服务;全价值链配套 航空与临空高科技制造;综合保税物流服务;航空相关研发与培训 总部经济与全球性战略资源商贸服务;世界文化创意与高端休闲娱乐服务 都市生活配套服务 枢纽机场自生产业 典型临空经济产业 世界城市战略产业 都市生态配套服务产业  领域重点方向 表1 北京新航城产业发展方向 者面临的重大挑战。综观荷兰史基辅、韩国仁川、迪拜国际中心等全球知名航空城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具有国家战略高度的、统一完整的综合性发展规划是推动航空城发展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北京新航城发展规划 北京新航城发展规划依据我国临空经济区(航空城)的规划体系要求,结合新机场及区域的特点,以综合性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引,对战略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生态建设和交通体系等专项规划展开研究。 2.1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北京新航城本质特点的体现,也是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在发展规划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北京新航城的定位研究中,详细分析了世界航空城的典型案例,剖析了新航城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下担当的角色,总结出新航城在未来发展中应承担的角色:不仅是世界交通枢纽,更是以拥有科学有序的产业体系、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及中西结合的时尚氛围为特色的,世界科技、信息、资本、人才、物流的枢纽,以及中国对外交流的门户和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为此,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新航城的定位为“世界枢纽、中国门户、区域引擎、生态新城”。这种宏大的战略定位承载着国家的战略意图。新航城的建设发展将对“首都经济圈”乃至整个京津 冀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促进区域经济、 城镇化、社会事业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 面发挥巨大作用。 2.2产业发展 新航城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解决临空 经济区产业“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问 题。 “发展什么”重点解决产业体系、产 业定位、产业发展类型和发展方向等方面 的问题,其中,产业体系的构建是重中之 重。新航城产业发展规划须充分依托枢纽 机场,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并结合国家战 略及区域自身特点,发展国家和区域战略 导入的特色产业,从而构建既能体现国际 化、高端化特点,又有鲜明的临空指向性 和区域特色的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 新航城产业发展主要在四个产业领 域展开,分别是枢纽机场自生产业、典型 临空经济产业、世界城市战略产业和都 市生态配套服务产业(表1)。 “怎么发展”重点解决新航城产业提 升和产业发展时序的问题。通过实施高 端化的国际产业发展、产业与资源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构建、 产业与文化驱动发展等措施来提升新航 城产业的竞争力。新航城产业发展时序 结合新机场的建设进程及北京世界城市 整体战略部署,从初期的临空典型产业、 衍生临空产业到形成成熟的产业链集群, 进而发展壮大新航城,从而使得新航城 临空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在新航城产业发展规划中,特别注 重从全局出发,整体把握新航城在京津 冀经济圈中的功能定位,协调与区域特 别是北京与河北环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 工,形成良好互动。积极发挥新航城的辐 射带动作用,引导新航城产业、人才及经 济向区域实现“正外溢”,在更广泛的领 域和更高的层次上与其他区域实现产业 联系与协作,营造新航城与区域双赢的 发展环境。 2.3空间布局 根据临空经济不同单元与机场之间 联系紧密程度的不同,不同产业在机场 周边空间中表现为不同的区位选择,使 得产业空间布局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圈层 结构特点,通常包括四个圈层区域,即空 港区、紧邻空港区、空港相邻地区与空港 交通走廊沿线区、外围辐射区。但该结构

八大经济圈格局重点

72 《科技与企业》杂志 2010年第11期 “八大经济圈”格局已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实施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战略,使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挥,国际次区域合作也取得显著进展,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未来,我国将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一、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我国的国土面积很大,但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并不多,我国的资源很丰富,但人均数量却不多,尤其是土地资源、石油资源及淡水资源属于短缺资源,所以,必须大力倡导集中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在人居环境比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东北地区及成都平原、关中平原,聚集大量人口和城市。近年来,高速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状况,城市间的产业联系与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除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外,还涌现出新的城市群。现已初步形成的城市群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 据统计,上述十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1%,2007年,人口所占比重为39%,而G D P 所占比重为66%。(参见表2。也就是说,十大城市群以十 分之一多一点的土地面积,承载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了三分之二以上的G D P 。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十大城市群将聚集更多的人口,创造更多的GD P 。因此可以说:十大城市群是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十大支柱。 除了上述十大城市群之外,以长珠潭

为中心的湖南中部、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地区、以长春、吉林为中心的吉林中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东南部、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等都有希望发展成为新的规模较大的城市群。 这些城市群现在和将来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我国经济要素集聚的地方。从GDP所占比重来看,承载人口的潜力还很大。在上述城市群地区,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保护并改善适宜人居住的生态环境,是我国的长远大计。建议在“十二五”期间,以城市群为单元进行规划,使之成为吸引经济要素,尤其是人口聚集的重点区域。 以上述城市群为核心,将形成若干经济区或称经济圈,如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以辽中南城市群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以长江中游和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以关中为中心的西北经济圈,基本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格局,城市群将起到辐射带动整个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经济圈范围内,加强联系,加强 文/师宇 城市群 名称面积 (万平方公里 人口 (万人市域GDP (亿元长三角 10.97 8368.2846860.30 珠三角 5.44 2868.0225605.99 京津冀 18.27 7184.9425071.79山东半岛 9.28 5062.9919731.82 川渝16.67 9969.35 12969.63辽中南 9.71 3110.21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环渤海经济圈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之后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通过考察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其产业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三省两市”,即: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和天津市。继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圈的快速发展之后,环渤海经济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三大经济贸易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可见产业结构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就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而言,我们认为,通过分析其目前产业结构特点,找出当前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这是促进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其协调发展的可行之路。 一、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的特点 (一)在产业分布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平等竞争、相互依托的产业带,某些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行业开始形成。 在京津冀经济带中,北京的知识密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以上,北京有全国最大的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国务院2006年4月批准天津市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天津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液晶显示器等生产基地。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在原有港口物流、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四大产业的基础上,将高新技术产业纳入新型工业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光电子、先进制造与智能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辽东半岛在原有的老工业技术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山东半岛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生产基地。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形成了计算机、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新型材料、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 (二)在产业结构上,呈现“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工业化程度较高 以2009年环渤海5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为例,可以看出,除北京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例偏高外,其他四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均超过50%。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主要是由第二产业的增长所拉动,这从各省市的支柱产业就可以看出: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为钢铁、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等产业,山东省的支柱产业以柴油机、推土机、重型变压器等重工业产品为主,辽宁省的支柱产业为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因此,从产业的发展状况看,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 表12009年环渤海5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内部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均衡 根据表1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北京年北京市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75.5%,在环渤海经济圈中位居第一,而河北与山东分别只有35.2%和34.7%;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看,北京最低,只有23.5%,其他四省市都在50%以上;北京、天津已将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分别降到1.0%和1.7%,而河北却高达12.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根据表1中环渤海5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比例,编制2009年环渤海五省市三次产业结构柱状图,如图1所示,渤海经济圈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内部差异程度之大,足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周韧 (辽宁鞍山广播电视大学,辽宁鞍山114000) 133 · ·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_雷仲敏

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 雷仲敏,吴 蕾 (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摘 要] 在对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在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研究,并从国际合作功能、产业互补功能、腹地延伸功能、生态环境优化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认为该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可选择互补型战略合作联盟的形式,具体可从下述三个方面展开:建立科技教育及劳务领域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科技创新合作和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建立以优化港口资源、实现共赢发展为目的的互补型战略联盟,实现各港口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区域金融合作联盟,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圈 ; 区域经济合作; 互补型战略合作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372(2007)03-0055-05 Strategic thinking on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LEI Zhong-min, WU Lei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the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function alloca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participating in regional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 and the paper has carried out demonstration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unction, industries complementary function, hinterland extending function,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functio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attern can choose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 in theform of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building the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s on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labor fields, sharing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nd the rational flow of humanresources; establishing complementary strategic alliance taking optimizing harbor resource and achieving win-win developmentas the purpose, realizing the joint and cooperation of the ports; establishing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alliance, improvingthe financial radiation and leading role of the center city further. Key words: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complementary strategy cooperation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从历史上看,山东半岛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各省市,包括辽宁、河北两省和北京、天津两直辖市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经济交往与联系。自国家提出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后,山东半岛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合作翻开了崭 新的一页。 一、山东半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合作的基础 为实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强省总目标,山东省制定了建设制造业强省的发展纲要,推 [收稿日期]2007-08-07 [作者简介]雷仲敏(1952-),男,陕西韩城人,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济研究 Vol.23,No.3Sept. 2007 第23卷第3期2007年9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2020年(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发展战略)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壹、北京和首均经济圈地区合作的主要途径 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大背景,形成北京和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应当是合作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合作途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产业合作 产业合作的主要领域有: (1)周边地区为北京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生产的合作 目前北京的绿化美化工程,对林木、花草、草皮等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北京庞大的消费人口,对鲜活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很大。首均圈地区利用地理位置接近的优势于这方面将有比较大的作为: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的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为北京提供优质的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 (2)首均圈地域间旅游业的合作 北京是国内旅游热点城市之壹,去年仅接待国际游客就达310万人次。延伸旅游、构筑首均圈旅游的大市场,是首均圈区域合作的当务之急。天津、承德、秦皇岛和迁安、涿州、易县等地,原来就是旅游胜地,抓住这壹历史性机遇,本着“开放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把发展“奥运”旅游作为未来5年的大目标,使首均圈能够扩大旅游经济的受惠面。 (3)首均圈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合作 利用北京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企业外迁的机遇,促进首均圈内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进程。北京现有壹些和首均功能不相符、特别是和首均严格的环保要求不适应的工业企业,退出北京是历史的必然。例如,首钢XX公司将壹部分钢铁的生产转移到河北迁安,就是壹个很好的例证,而北京类似的企业仍有很多。首均圈的壹些有条件的地区,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选择地接收退出北京的企业,建立和京津等发达地区互补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笔者曾建议于秦皇岛建立隶属北京市的滨海特区,其中的工业区能够专门用来吸引北京的转移企业。[i] 2.市场合作 首均圈的核心区域京津唐地区,于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但经济协作水平不高,这是事实,也是首均圈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壹。加强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点,应当是进行相互之间的市场合作。 均市经济圈的形成,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对北京而言,开放市场以吸引各类资源向城市中心的集中,是北京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同时作为壹个巨大的市场,有着极强的消费能力,而这个市场的需求又是北京自己所不能满足的。为了北京本身的发展,也为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必须更加开放市场,给予周边地区平等的竞争机会,以市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对首均圈的周边地区而言,充分利用和首均空间联系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选择合适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占领首均市场。其中,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吸引大企业来此建立以北京为市场的产品生产基地,

中国三大物流经济圈

中国三大物流经济圈现状及政策规划 一、长三角物流圈(1)主要物流园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崛起,始于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以上海为龙头,由江、浙两省14座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共赢为目标,努力突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区内资源的整合与调配,初步形成不同城市的定位和分工,区域核心 竞争力得以增强。 资料来源:MIRU收集整理 (2)物流规划及动态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省市基本都已完成本地物流发展纲要或规划的编辑工作,并已进入实施 阶段。

资料来源:2005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IRU收集整理 上海重点发展和建成了4个(3+1)大规模的现代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洋山港深水物流园区;特别是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一期工程水工码头全部完成,4条小洋山隧道已经贯通,全长32公里的东海大桥基础部分全部完成,主要从事相关海关业务的海关查验区、港区辅助区等已初具规模。 浙江以杭州湾为先导,主动接轨上海、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公路、港口、航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实现全面进步;宁波、舟山等口岸通关实现全面提速。 江苏省政府2004年初投资规模150亿人民币启动大批新的物流项目,建设苏州白洋湾等物 流园和物流中心。 二、环渤海物流圈(1)主要物流园区 资料来源:MIRU收集整理 (2)物流规划 自2002年起,环渤海区主要省/市从土地、税收、资金、行业管理、对外开放等方面,纷纷出台鼓励性政策,以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先后制定物流发展规划。

资料来源:2005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IRU收集整理 环渤海地区主要省/市都在积极实施相关的物流规划。如天津市港口、机场、公路、铁路等物流节点的七个标性物流园区已经初具规模,12万平方公里的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20万平方米示范区、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20万平方米的示范区和9000平方米的的立体仓库、开发区20万平方米的海泰工业物流区、0.95平方公里的空港国际物流保税区、20万平方米的天津物流货运中心和邮政物流中心都已经成功运营;北京已完成空港物流园区和通州物流园区,正在进行道路和配套市政府工程建设;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区建成 并运行等。 三、珠三角物流圈(1)主要物流园区

南方周末--环渤海经济圈前世今生

南方周末--环渤海经济圈前世今生 环渤海经济圈前世今生【经济】樊杰当年曾参与过国家环渤海经济圈的规划,长期关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国内这一领域内的知名专家。日前,记者就环渤海经济圈的由来及现状,对樊杰进行了专访。 南方周末: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后来国家实施环渤海经济圈的规划,又是出于何种背景? 樊杰: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科院地理 所副所长李文艳提出了大渤海地区的概念。不久,美国有个研究机构叫东西方研究中心,提出东北亚区域概念。当时核心区域就是日、韩和中国的大渤海地区。后来学术界就陆续就环渤海经济圈发表了不少文章。 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热起来,与整个国家的开放格局有关。我国的改革开放先是从4个经济特区起步,后来紧接着开放14个城市。按照当时的思路,在中国未来开放的进程中,将有3个主要的经济支撑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环渤海将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 而且,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比较重视行业规划,即条条规划。往往出现国家一旦重点发展某种工业,各地可能不顾自身条件,一拥而上。比如从早期各地争上棉纺厂,到现

在都上汽车项目,区域之间缺乏协调。国家后来也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所以在1990年代初期,由原国家计委出面,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在全国制订了七大片规划区,其中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东北区等。 南方周末:当时规划环渤海时,对环渤海区域的界定以及产业分工是如何构思的? 樊杰:一开始提出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指三省两市的范围,即北京、天津、辽宁、山东和河北。后来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山西、内蒙古东部地区都要加入到其中。不过,目前学界还是比较倾向于三省两市的划分。 整个环渤海的规划用了两年多时间,整个工作由原国家计委主持。 环渤海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它长期以来就是我国原材料及重型制造业的一个基地,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所以当时对环渤海的总体定位是,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能源原材料的重要基地和外向型经济的复合基地。 解放以后,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实际上向内陆推进。比如像天津与北京、大连与沈阳、青岛与济南,前者的工业基础在解放前都好于后者,但是解放后,情形正好反过来了。所以规划时提出的思路,是把工业布局整体向沿海推进,既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便于利用环渤海经济圈内港口众多的优势。

怀来建设一城四区四基地 全力打造京北新城

怀来建设一城四区四基地全力打造京北新城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了解到,该县为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建设京北新城,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依据《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京畿科学发展强县”为总目标,充分发挥环首都经济圈的政策、地缘优势,主动融入、借力提升,把怀来建设成繁荣、宜居、时尚,极具国际化大都市卫星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特色的京北新城,并制定《怀来县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暨建设京北新城实施方案》,全力建设“一城四区四基地”,力争“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 据介绍,怀来县建设的“一城”即以县城沙城镇为主城区,东花园生态新城区域和桑园温泉区域为副城区,其他建制镇为节点的京北新城,城市区总面积19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2万人,(其中:沙城城区达5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5万人;桑园温泉区域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万人)。 一城周围的“四区”即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工业聚集区、新兴产业示范区和现代物流园区。 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选址于沙城经济开发区北部区域及与之相连的土木镇镜内,总规划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重点吸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人或机构的成果进行转化,以及吸引各类高职称、高学历专业技术研发人员从事生产实践。主要提供标准厂房和相关研发设施,设想以华美光电子有限公司、中科院半导体所电子器件工程研究中心为引领,扩大连锁效应和聚集功能。预计到2012年,园区实现:“九通一平”;2015年项目容量达到60%以上。工业聚集区位于东花园区域,近期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40平方公里,包括新能源装备产业、低碳产业聚集、洁净产业孵化三个基地,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休闲度假等产业,预计到2015年,建成高端产业集聚中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总产值达到75亿元以上。 新兴产业示范区位于东花园区域,规划总面积5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文化创意等产业,预计2015年,实现产业集聚目标,总投资达到500亿元以上,总产值达到750亿元以上。现代物流园区。位于县域110国道、京藏和京新高速沿线两侧,以沙城、鸡鸣驿、沙城东三个高速出口为主要集结地,由果蔬、汽车农机、建材、煤炭、粮油石油等专业市场和仓储基地组成,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0亿元,预计到201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交易额达到10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

中国四大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包括那些城市 上海市;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一)“小珠三角”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7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3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11450.9亿元(1383.5亿美元),占全国GDP的10%。 (二)“大珠三角” “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三)“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能级梯度分布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_赵全超

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能级梯度分布结构与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赵全超,汪 波,王举颖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根据增长极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和城市功能理论,构建了城市能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 软件对环渤海地区内的各城市进行了城市能级的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又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得到了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的层级分布结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和相关理论提出了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能级分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06(2006)02-0028-05 Strategic Research on Grad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Grade Structure for Huan Bohai Sea Economic Region City Cluster ZHAO Quan -chao ,WANG Bo ,WANG Ju -ying (School of M anagement ,Tianjin U niversity ,T ianjin 300072,China ) A bstract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the integ rated evaluation index sy stem of city energ y grade acco rding to the g rowing pole theory and g rads transfer theo ry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energy g rade of the cities in Round Bohai Area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PSS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 -searches ,the article brings forth the layer g rad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Round Bohai Area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and SPSS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bring s fo rth some sig nificant advices and strateg ies acco rding to research results and correlative theories .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 ;energy g rade distribution ;principal com 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收稿日期:2004-11-25 作者简介:赵全超(1980—),男,山东枣庄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汪波(1948—),男,江苏吴县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研究背景 区域经济圈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区域经济圈应当具备以下五个特征:密集的城市群和产业群;核心地区与外围地区 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并对外围地区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交通、通信、金融、文化、科技、教育发达;人口在2500万人以上;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业已形成三大区域经济圈,即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 珠三角经济圈,得改革开放之先,借毗邻港澳之优 势,迅速发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巨大的发展潜能,厚积薄发、日益崛起;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经济圈以其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而并列为全国三大区域经济圈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主体包括以沈阳-大连为轴心的辽东半岛地区、以北京-天津为轴心的京津冀地区、以济南-青岛为轴心的山东半岛地区。这3条轴线地带,形成对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强大辐射网。   第5卷第2期2006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5 No .2  Jun .2006

环首都经济圈

一、政策相关动态信息: 2010年10月21,河北省政府日出台《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市、区)打造“环首都经济圈”。 (1)设想与范围 总体设想是,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市、区) 打造环首都经济圈,简称“13县1圈4区6基地”: 13县(市、区)即: 保定市的涿州市、涞水县; 张家口市的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 承德市的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 廊坊市的三河市(包含燕郊镇)、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 区、安次区、固安县。 1圈:即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全长999.5公里,面积27060平方公里,人口485.65万人,2010年区域GDP119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00 亿元)。 4区: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 6基地: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内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2)目标与任务 坚持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加强与首都地区在发展空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融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规模、现代服务业上水平、现代农业提质效,将环首都经济圈建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对接首都的新兴产业带、环绕首都的明星城市带。 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96亿元达到4784亿元,年均增长31%以上;全部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200亿元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2 %;城区总人口由2010年的165万人达到300万人、年均增长12.7%,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上升到60%、年均增长5.4个百分点。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5年再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6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600亿元,城区总人口达到4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3)重点与举措 坚持吸纳承接、融合提升、重点突破,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政策环境,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培育发展一批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一)加快建设“四区”。 1、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以筑巢引凤为平台,在环首都13个县(市、区) 各规划建设一个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每个园区规模不低于5平方公里,从项目扶持、企业培育、产业推进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以人才家园为载体,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以廉租房为主体的“人才家园”(总量不低于10000套、每套80平方米以上,总计13万套),为高层次人才来冀创业提供住房和生活配套服务。 2、科技成果孵化园区:以完成科技成果中试阶段为主要目标'在广阳、安次、涿州、三河、涿鹿5个县(市、区),各规划建设一个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每个园区规模不低于10平方公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业孵化平台。 3、新兴产业示范园区: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等为重点,在13个县(市、区)分别规划建设新兴产业示范园区,每个园区面积30至50平方公里。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4、现代物流园区:以北京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物资需求为依托在涿州、三河、香河、广阳、怀来、丰宁等县(市、区)规划建设一批面向首都、辐射全国的仓储、配送、运输等现代化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城市配送、消费品供应、空港物

中国沿海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分析

中国沿海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分析 作者:仇立, Qiu Li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300070 刊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53(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宋林飞2006年长三角可持续的率先发展 2006 2.上海市浦东新区统计局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 2006 3.戴相龙中国经济大讲堂 2006 4.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2(01)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周国富沿海三大经济圈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源泉——基于储蓄投资转化视角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 济2006,25(9) 本文从储蓄--投资转化的角度对东南沿海、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路径作了一个比较.分析表明,尽管三大经济圈的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以及投资效率各有差异,但相对于内地而言,充分利用自有的储蓄资源、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育水平相对较高,无疑是促成三大经济圈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源泉. 2.学位论文李想我国东部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基于国际竞争力经验分析视角2006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地区面临的已经不再仅仅是同本国其他地区的竞争,而是来自全世界的竞争。这就要求一个地区必须要从全球视角来审视本地区竞争力的强弱,以及本地区的优势和劣势。目前,我国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经济圈,这三个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三个经济圈在全世界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各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本文将采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把三个经济圈纳入IMD原有的60个评价经济体中,形成63个经济体,对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三个经济圈在总共的63个经济体中处于中上游。三个经济圈相比,长三角竞争力最强,珠三角居中,京津冀竞争力最弱。但具体到各个竞争力要素和子要素上,三个经济圈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表明 ,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三个经济圈的共同优势,而且对竞争力的影响很大。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于保持或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因素,通过建立模型探讨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在三个经济圈经济增长中的不同作用。最后,本文给出了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政策和措施。 3.期刊论文吴楠.刘保珺.WU Nan.LIU Bao-jun工业经济增长集聚弹性研究——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实证分析-统 计与信息论坛2007,22(2) 产业集群理论正在继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发展理论后成为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新型区域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随着其地区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产业集聚,其制造业集聚程度与地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结合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的计量方法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工业增长集聚弹性进行估计并就三大经济圈的增长集聚弹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4.期刊论文武志惠.虞巧颖.申金升.WU Zhi-hui.YU Qiao-ying.SHEN Jin-sheng三大经济圈的物流业对区域经济 增长的实证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 本文采用逻辑增长(Logistic)模型确定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三大经济圈为例,利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计算出三大经济圈物流业的单位增长带来的区域经济的贡献.指出不同的物流业增长阶段,各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不同的贡献.决策者应当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制定正确的物流产业政策来促进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5.学位论文武志惠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以三大经济圈为例2007 在新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喻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目前在我国被称为“重心区”和“增长极”的三大城市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比较三大经济圈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认识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而制定积极、适宜的物流产业政策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定性分析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三大经济圈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作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明确现代物流的确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逻辑增长曲线模型来描述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定量分析比较三大经济圈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以此对三大经济圈的物流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6.期刊论文张智勇.ZHANG Zhiyong不同经济增长圈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3(2)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揭示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战略模式,指出不同经济增长圈中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如地处长株潭经济圈核心中的长沙市商业银行要根据不同经济增长圈的优势采用不同的模式,采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区域化扩张等模式来实现与经济增长圈协调发展的目标. 7.期刊论文王砚羽.张卓.邹仁余我国三大经济圈自主创新系统结构研究-价格月刊2010,""(5)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三大经济圈企业面临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挑战.以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自主创新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