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港口物流谈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的构建

基于港口物流谈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的构建

基于港口物流谈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的构建
基于港口物流谈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的构建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基于港口物流谈环渤海经济圈

一体化的构建

专业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 200401

学生姓名:孙国东

指导教师:焦红兵

完成时间: 2008年5月

摘要

港口是海洋与陆地连接的桥梁,港口是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的交点。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合作与竞争共存、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的新形势下,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由于港口独特的区位优势及其在整个物流网络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把港口作为现代物流研究的一个焦点,提出了港口物流的概念。

东部沿海是我国最为发达的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环渤海地区交通发达,是全国港口密集区,有大小港湾40多个,青岛、大连、天津等枢纽港都分布在这个区域。环渤海经济圈已发展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的第三个经济中心,近年其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拉动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本文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研究工作,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国内港口物流的现状,系统分析港口物流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介绍了系统规划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元统计的方法在环渤海地区港口研究中的应用,并结合环渤海地区的特点,以系统规划港口物流网络为重点,实现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的规划。与此同时,给出构建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的策略。

关键词环渤海;港口物流;一体化

ABSTRACT

Harbor is the bridge of oceans and lands, and harbor is the node of the marine economy and the land econom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growing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quick re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coexistence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nd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role of the harbor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even more prominent.Owing to the special location advantage of port and its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whole logistics network system,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home and abroad focused on the port in the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dvocated the conception of port logistics.

The eastern coastal part of China becomes the most developed economics band of the nation, which makes it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to China’s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region around Bohai Sea is a harbor -intensive area with facilitated traffic. It has more than 40 harbors, such as Qingdao harbor, Dalian harbor, Tianjin harbor and so on. These hub harbors are all in the region. The Bohai rim economic circle has been the third economic center in the follow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recent years,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omes an "engine" in driving Norther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research work carries ou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status of the domestic harbors emphatically and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the harbor logistics. It introduces the methods of system planning, multi-level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in the study of Bohai area ports. Encountering 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around Bohai Sea and in a systematic planning of the harbor logistics network, we can achieve the integrated 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at the same time, it gives strategies of the construction integrating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Keywords The region around Bohai Sea; Port logistics; Integration

目录

一、绪论 (1)

(一)选题的意义 (1)

(二)研究方法 (2)

二、港口物流概述 (2)

(一)物流的概念与港口物流的形成 (2)

(二)港口物流系统特点 (3)

(三)我国港口物流的优势与劣势比较 (4)

(四)港口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

(五)港口物流网络体系及其意义 (5)

三、环渤海地区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6)

(一)环渤海主要港口城市物流发展现状 (6)

(二)环渤海主要港口的经济竞争力分析 (7)

(三)环渤海经济圈的优势分析 (9)

四、港口物流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11)

(一)港口物流系统规划方法 (11)

(二)层次分析法在港口发展中的应用 (13)

(三)多元统计分析在港口研究中的应用 (16)

五、构建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的策略 (20)

(一)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20)

(二)环渤海物流网络构成 (21)

(三)其它方面的措施 (23)

六、结论 (23)

参考文献 (25)

基于港口物流谈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的构建

一、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港口物流的快速增长,在港口物流的带动下,继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后,环渤海经济圈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第三个经济增长级。

港口作为货物集结点、信息中心、现代产业中心和国际贸易的服务基地,在国际物流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它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港口物流网络体系是运用现代流通理论和技术,有效整合港口资源形成的科学合理、高效畅通的物流平台,实现商品及各种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优化,提高港口物流业竞争力。

考察国内外大型城市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也无不与港口物流的发展紧密相关。“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港口经济”现象己经成为世界经济和城市发展当中的普遍规律。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功能作用不同的港口或港口群为核心形成的城市群经济圈往往是一国经济的中心和重心。比如美国以纽约为中心的东海岸经济圈,以洛杉矶为中心的西海岸经济圈等。随着我国新一轮港口建设热潮的兴起,在中国沿海正形成三个典型的核心港口群,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华南珠三角港口群,以上海港为代表的华东长三角港口群和以青岛、天津、大连港为代表的华北环渤海港口群。

其中环渤海地区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该地区工业基础扎实,大中型骨干企业多,建材、纺织等工业都很发达,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环渤海交通发达,是全国港口密集区,有大小港湾40多个,青岛、大连、天津等枢纽港都分布在这个区域,港口吞吐量占全国60%以上。海陆空立体形成

综合运输网和通讯网,是全国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中枢和海上航运中心。因此对依据港口物流的建设对实现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的研究就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尽管港口物流得到了广泛关注,港口物流行业也取得了迅速发展,但仍有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很好回答。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应用方面做一些探索。本课题的研究,是在现有物流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有关数量统计及运筹学的方法对港口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具体讲述了系统规划,层次分析和多元统计三种应用于港口物流分析的方法。

1.构建一个港口物流系统规划模型。对影响物流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对港口物流进行SWOT分析,确定港口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2.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组合使用客观评价方法,省去了大量人工计算,使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这将有利于环渤海地区港口的系统建设。3.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环渤海部分港口的多种指标进行数量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各港口的差异与各自的优势,这对环渤海地区港口物流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二、港口物流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与港口物流的形成

物流是物体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位移,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搬运装卸、包装以及信息管理等物流经济活动。“港口物流”是指港口城市利用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是以港口作为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依托在这个节点上所形成的服务平台上所进行的物流活动,“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沿海港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港口物流系统特点

港口物流系统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系统转换、输出三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系统与社会环境进行信息交换,使系统和环境相依存。下图是港口物流系统基本的模式。

系统的转换

图1 港口物流系统模型

港口物流作为一种服务,由于其物流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发展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1[,主要表现为:

1.国际物流链中交汇点和瓶颈。港口位于交通运输的节点,连接着大陆和海洋、河流,是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连接着各种陆运运输方式,各种陆运从这里辐射,也在这里汇集。港口是整个物流链中最大物流量的流经点。

2.物流作业的柔性化。柔性化本是生产领域提出来的,即制造出能满足用户不同需要的产品。港口物流的柔性化就是要根据货主和承运人的需要,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多货种、小批量、多票数、短周期的物流。

3.专业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了专业细分化趋势。制造型企业纷纷专注于核心竞争力,而从繁杂的物流管理中解脱出来,外包给社会,出现了港口物流的专业化。专业化的物流公司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最典型的是第三方物流公司。

4.物流量大和成本低的特点。船舶是港口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当今世界船舶的大型化也促进了港口成为货物大进大出的集散地。另一方面促成港口大物流的因素就是成本,低价位的运输成本使货主青睐于通过港口进行水上运输。

5.港口物流需要多方面协调。港口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导致了港口物流

必然会涉及多方面的政府职能部门,如“一关三检”、金融税收等诸多方面,港口要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质量就必须有很强的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协调的能力。

6.港口物流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一是时间跨度大。港口物流经常跨越不同的地域,采用存储方式解决产需之间的时间矛盾。大跨度系统带来的问题主要是管理难度大,对时间的依赖程度大。

(三)我国港口物流的优势与劣势比较

1.我国港口物流的优势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太平洋,海域辽阔、航线众多,是经济发展最活跃、海洋运输最繁忙的地区之一。地理区位好、船期较短的特点,保证了我国港口在世界航运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沿海多优良港湾且分布合理,有利于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此外,我国有辽阔陆地国土作为经济腹地,其中沿海地区经济实力较强,有着众多的外贸货源,因而未来港口物流的支撑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巨大。

2.我国港口物流的劣势

(1)我国港口物流起步晚,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港口物流的硬件设施薄弱、水准参差不齐。

(2)港口产业结构尚不是很合理,产业构成层次较低,多为以原材料的简单加工、仓储、运输等为主的低值型产业,其高科技附加值较少,综合物流业、金融业等高端第三产业在港口的产业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偏低。

(3)港口物流统筹规划不足、物流联盟程度低。我国港口缺乏整体规划意识,对同一经济区域内相邻港口的基础设施的大量重复建设导致了港口固定成本高、港口资源的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规模。

(4)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港口信息平台发展滞后,导致各港口、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造成物流环节衔接不畅,影响了客户需求的有效满足。

(5)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现代的物流意识高级管理人才的匮乏,导致物流专业服务方式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是制约我国港口物流发展最主要的障碍。

(四)港口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港口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具体产业部门,为其它行业提供相关服务,它与这些部门之间存在着前向联系效果,因此其产生收入并创造就业。此外,港口物流作为产业,自身也消耗其他行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与其他部门行业存在着后向联系效果,由于港口的存在而促进了相关部门的发展]2[。港口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因此对其他行业以及人口具有吸引作用,因此在地区经济的城市化及工业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港口物流网络体系及其意义

港口物流网络体系是港口的功能及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港口物流网络体系是由若干个其功能或部分功能可以被相互替代的个体港口物流系统组成的港口群体大系统,运用现代流通理论和技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的,以对港口相关的物流活动和物流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与控制为手段,实现商品及各种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优化,提高港口物流业竞争力。

当两个或几个港口存在共同腹地时,就形成了一个港口网络系统。地理位置相近的港口,往往形成港口网络体系,例如上海港、宁波港和太仓港等港口形成长江三角洲港口网络,香港、深圳港和广州港等形成珠江三角洲港口网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港口网络体系内各港口如何规划协调发展,涉及到地区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是十分复杂的大系统问题,并越来越受到港口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构筑合理顺畅的港口网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的港口物流网络体系能更有效地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以及其他附加价值。港口物流网络体系服务的货物对象,从托运人到收货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由于延长或缩短这一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为时间价值。在某些具体的运输物流实践中,人为地、能动地延长物流时间可以创造价值。同时,

港口物流网络体系的价值,不仅在于物流系统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增值活动,更重要的是在于物流系统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应,如相应产业的发展、就业、对社会体系的促进等各方面。

三、环渤海地区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环渤海主要港口城市物流发展现状

在北方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形成了以大连、天津、青岛为中心港口,营口、秦皇岛、烟台为辅助性的环渤海港口群。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运输网络较为发达的区域,是各种运输方式以及通信网络的枢纽地带]11[。

1.大连港大连港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的南端,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进出口门户,也是联结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水陆联运的枢纽。大连新港是辽东半岛最大的油品转运港,近几年建成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原油码头,整个港口设计吞吐能力可达每年2286万吨。此外,开辟了大连至美西、至欧洲、至欧地的3条集装箱远洋班轮航线。目前,大连港已与日本北九州港、伏木富山港、横滨港,美国奥克兰港、休斯敦港,加拿大温哥华港,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以及国内的深圳港缔结了友好港口关系。

2.天津港天津港具有发展物流的独特区位优势。天津港位于天津市东部沿海,地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依托“三北”、面向东北亚,是天津连接海内外、辐射华北、西北的重要枢纽。拥有大片腹地,具有港口物流发展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也是欧亚大陆桥头堡中一条运距最短的起点,与世界上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天津港正成为中西部地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投巨资进行建设和技术改造的天津港,已为华北地区、三北地区开展国内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架起海上桥梁。

3.青岛港青岛港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和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拥有世界一流的集装箱码头,世界级原油码头、铁矿石码头、煤炭码头、散粮码头,大陆港口规模最大的信息中心,全国港口第一家国家

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储存、物流服务和客运服务,是中国大陆门类最齐全、最具装卸所有种类散杂货及大型成套设备能力的综合性国际大港之一。

此外,其他港口在整个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加突出,现在我们拿2006年12份环渤海各港口客货吞吐量,从中我们能看出环渤海各港口发展迅速]13[。

表1 2006年12份环渤海各港口客货吞吐量

(二)环渤海主要港口的经济竞争力分析

影响港口经济竞争力的因素,有些属于港口自身努力无法左右的因素,如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环境等,有些属于港口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如费率、服务质量等。由于各港口所拥有的内生和外生因素各不相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竞争策略。港口经济作为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港口经济竞争力应当是由港口竞争力、港城联动关系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有机综合的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它反映的是港口城市地区由于港口竞争力的提高,带动港口运输、航运服务、综合物流、修造船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港口城市经济和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或者由于港口城市经济和腹地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港口经济竞争力可以在一个港口及其经济腹地中体现,也可以在港口集群中体现出来]14[。

以竞争力理论为基础,结合区域经济竞争力和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下面给出港口经济竞争力的构成模型,如下图:

图2 港口经济竞争力影响因素结构图

环渤海经济圈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的第三个经济中心,近年其经济发展迅速,己经成为拉动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这个经济圈是指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为两翼,京津唐工业带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带。

表2 环渤海地区港口分布格局

环渤海港口分布

现在我们主要分析三大枢纽港的经济竞争力,从中我们可以综合分析

出整个环渤海地区港口物流系统竞争现状。

1.大连港大连对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具有并初步发挥了类似“浦东”、“深圳”的区域性龙头作用。大连已成为东北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对外开放度最高、城市综合功能最强的城市。拥有全国第一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北唯一的保税区,还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旅游度假区。大连已成为东北地区的国际结算中心,与国外多家银行或金融组织开展业务往来并建立了东北地区最大的跨地区外汇调剂市场。大连地处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内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正位于国际、国内两个辐射面的交汇点,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集国际深水中转港与国际航空港于一身,东北地区在大连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总值占大连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的66.3%。

2.天津港中央对天津港定位准确,是天津港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中央给天津的定位就是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及现代化的港口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发展港口经济可以说是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的重要举措。天津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天津的制造业历史悠久,尤其是纺织、制衣业久负盛名。据统计,2002年天津市GDP 达到20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为1000多亿元。历史上,京津唐经济圈协作较好,经济互补性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并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活动的核心。

3.青岛港青岛港位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海陆交汇地带,在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群中处于枢纽地位。青岛港既是我国黄河流域各省市最大的出海口,也是中亚、东南亚、东北亚诸国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近年来,青岛港集装箱、原油、矿石、煤炭四大货种发展迅速,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三,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国际中转港,也是全国最大的进口油中转基地和我国北方最大的矿石中转港,同时还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出口转运基地。

(三)环渤海经济圈的优势分析

近年来,环渤海地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2004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而环渤海地区由于能源原材料丰富,或者靠近能源原材料产地,没有受到太大

的影响,发展速度、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的速度都有明显加快。具体而言,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如下优势:

1.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发达。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交通、通讯联片成网,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

2.自然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区域内有大港油气田、渤海油气田、华北油田、开滦煤矿、峰峰煤矿、迁安铁矿等大型矿产企业。据预测,到2010 年渤海湾油区的原油供应能力将达到5500万吨,约占全国的31%。山西、内蒙古为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区,为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支持。

3.有众多深水良港依托,利于发展临海经济和海洋经济。

环渤海地区有十几个重要的港口,吞吐量超亿吨的有天津、青岛、大连、秦皇岛,另外还有营口港、烟台港、京唐港、锦州港、黄骅港、威海港等重要港口。港口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些港口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给予巨大支持,也对整个三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4.具备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环渤海地区2005年GDP总量达到5.5万亿,占全国GDP总量的30.2%。该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 以上。在工业方面,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拥有大量大型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企业。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也具有一定发展水平。京津冀城市群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优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其第

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为4.0:42.3:53.7,长江三角洲地区为5.8:51.9:

42.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5.6:49.3:45.1。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表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换代较快,具有较高的产业优化度。

5.具备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

环渤海地区有大学300 所,北京地区有503个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62 所高校,天津有40所高校和多家国家级研究中心。人才及科研优势为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雄厚基础。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强大,北京的知识密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6倍,天津是全国的2.83倍。2004年,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425亿元,增长60%;在成交总额中,流向本市的技术有16706项,成交额220亿元;流向全国其他地区的技术有18843项,成交额205亿元,对全国的创新发展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科技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也使得环渤海地区对国际资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四、港口物流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一)港口物流系统规划方法

港口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主要有发展战略规划、布局规划和工程规划三方面,具体包括港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港口物流用地和基础设施布局、物流链的设计和物流信息系统规划。如下图所示:

图3 港口物流系统规划主要内容

港口物流系统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物流环境分析。物流环境分析是指

对影响物流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进行分析,明确物流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物流环境包括物流支撑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与人才环境,它们是物流发展规划、物流战略设计、实施与控制的基础和支撑。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图4 物流环境分析图

第二步是对港口物流进行SWOT分析,这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Strength内在优势,是在竞争中拥有明显优势的方面;Weakness内在劣势,是指在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的方面;Opportunity外部机遇,指较之竞争对手更容易获得的、能够轻松地带来收益的机会;Threat外在威胁,指不利的趋势或发展带来的挑战。这是一套在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条件下,对整体进行系统评价,并采用策略配对的方法,利用内在的优势,克服本身的劣势,把握外部的机遇,避开竞争者的威胁,制定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分析决策体系。

基于SWOT分析法,我们可以通过配对得到四组策略即SO战略、WO 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SO战略就是依靠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遇、寻求快速发展的战略;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遇来改进内部弱点、提高综合实力的战略;ST战略是利用企业的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的打击;WT 战略是以克服内在弱点来避免或应对外部威胁的战略。其模型如下:

图5 SWOT战略分析模型]17[

第三步:确定港口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对港日物流发展的阶段进行划分和定位,并提出浅略规划的原则。

(二)层次分析法在港口发展中的应用

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Saaty等人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它是将半定性、半定量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将各种因素层次化,并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为分析和预测事物的发展提供可比较的定量依据。层次分析法在决策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确定综合评价的权系数。层次分析法非常简单,只要具备矩阵演算知识,便可理解和应用。当前,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国际经济交流日渐频繁,经济全球化和港口发展的关系成为目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正确认识与理解经济全球化,如何正确地评价经济

全球化进程中的港口发展条件并给予港口自身合理定位,无疑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论述经济全球化与港口发展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对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7[。

2.港口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港口物流系统的评价指标非常复杂,只有建立了合理的评价指标的结构才能准确地对其进行评价。针对我国目前大部分港口物流的现状,提出一种建立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即按照港口物流的主要功能对指标进行划分。

目标层:综合表达港口物流系统的总体能力。

准则层:分类表达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水平。

要素层:采用可获得的指标,对状态层直接给予度量,该层指标是此次评价的最下层指标,通过对这些基础指标的测量、计算,可以充分反映出上一层指标的状态。

根据上述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和所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建立了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三层:顶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准则层,由港口物流规模、港口基础条件及物流支持、港口物流发展潜力三个准则组成底层为指标层,由四组共21个指标组成。如下表所示:

表3 港口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对一些简单常见的指标这里不再作详细的解释,仅对下述部分指标的含义简要说明。

第一准则层,物流规模包括四个具体指标,即港口物流吞吐量、港口外贸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及外贸进出口额。其中前三个指标纳入物流规模没有任何异议,对于第四个指标外贸进出口额,该指标本可以纳入物流支持准则层,后经咨询有关经济学专家,认为将该指标纳入第一准则层更为妥当,尽管外贸进出口额是一个经济学中国际贸易类指标,但是其大小直接反映了所在港口物流规模吞吐量的大小,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比

较高。

第二准则层,基础设施层包括六个具体指标,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该准则层仅包含四个指标,这其中高速公路里程数和铁路里程数两个指标对港口物流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纳入进来也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第三层物流支持层,该层主要是与港口所在城市及腹地的以及第三产业占的比重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腹地经济在该指标层占据主导地位。

第四层发展潜力准则层,该准则层包括七个指标,其中前两个是反映了港口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政府对港口建设投资的重视程度,后五个指标均为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港口物流的发展潜力。

第五层管理水平准则层,一般在定量评价某个系统的好坏不建议将这类无法具体量化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由于这些指标所对应的数据的无法定量性,在研究中一般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得以实现,难免受到主观影响,为了最大限度消除该指标对整个评价体系的影响,聘请多位从事港口物流工作的专家打分,计算后取平均值。

(三)多元统计分析在港口研究中的应用

1.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统计规律性的一门统计学科。在当前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国民经济许多领域中特别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只停留在定性分析上往往是不够的。为提高科学性、可靠性、通常需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践证明,多元分析是实现做定量分析的有效工具]16[。多元统计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多种方法。下面收集了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各港口的17项指标数据如表4,对其进行因子及主成分分析。

表4 京津冀各港口关于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