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资面试高中生物试讲教案

教资面试高中生物试讲教案

教资面试高中生物试讲教案

教资面试高中生物试讲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诞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

2、说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支配: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争辩教学、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同学的心情

(二)、引入新课:

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

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

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

(三)、问题争辩:

1、扫瞄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

2、组织同学进行思考争辩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诞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力气,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同学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争辩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同学自学资料并思考争辩

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

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

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

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找同学上黑板板书这

九个层次:

2、依次讲解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尤其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3、强调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动物的区分

小结:生命系统的宏观结构层次为生物圈,微观层次为细胞,各层次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但彼此又相互依靠,相互制约,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协作成为一个整体。

七、本节小结: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八、教学反思:

1、内容生疏,能抓住重难点,条理清楚

2、能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

#151713教资面试高中生物试讲教案2

1.教学内容

处于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四周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进行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导同学把握酶的概念和本质,

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就显得格外特殊重要。另外,同学已具备做科学的力气,在课堂中引导同学科学地思考,乐观动手试验,对于培育同学的科学精神格外有益,因此本节课初步引入对比试验和把握变量。

2.教学对象分析

同学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生疏,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生疏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温存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当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高效有序的进行,因此引入对酶相关学问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探讨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2.力气目标

①进行有关的试验和探究,学会把握自变量,观看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比组和重复试验。

②在问题探讨,有关试验设计,资料分析等问题争辩中,培育运用语言表达的力气以及查阅资料、共享信息的力气。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究历史,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看、试验、探究和争辩中前进的。

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擅长质疑,创

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试验法、小组争辩法、鼓舞评价法、比较说明法、卡通图片法,

2.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设计试验表格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设计意图

细心设问,步步深化(5分钟)

[新课导入] 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确定饿了。为什么肚子会饿呢?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问题探讨]图示1783年,斯帕兰扎尼“鹰与笼子”的试验,探讨相关问题及试验的奇异之处。

[对比说明]工业制氨的条件是什么?

细胞内是否具备这些条件?但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照旧高效有序的进行,缘由何在?

[提出课题]酶的作用和本质

激发同学爱好,让大脑快速进入思考状态。

[小组争辩,得出结论]:

鸟类的胃不仅有物理性消化,还有化学性消化。

回答:

高温、高压、催化剂

推想:

细胞内有生物催化剂。

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此试验是开创了酶争辩先河。其问题的提出,试验方案,试验设想,结论与推论等过程及创新思维的意识对同学有学习与借鉴的意义。 [新课]探究研讨,引议释疑(30分钟)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20分钟)

引导思考,设计试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试验原理及材料]我们知道过氧化氢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颖的动物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假如给你新颖的动物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铁溶液,以及必需的试验用具,你能否设计试验?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对谁而言?

[提示2]反应物怎么选择呢?

[提示3] 因变量是什么?

[提示4] 观看那些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提示5]试验预期和结果争辩。

提问:为什么酶具有高效性?

[此试验为特殊补充内容]

设计试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过渡]细胞代谢包括很多化学反应,不仅反应速度快,而且有条不紊地进行,这说明酶作为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专一性。

提示:怎样理解专一性?

我们知道木瓜果汁含有木瓜蛋白酶,嫩肉粉中也含有蛋白酶制剂,假如给你木瓜榨汁,嫩肉粉,牛奶、豆浆、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请根椐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和的试验用具,能否设计试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小结]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同学试验一]

[小组争辩]

设计试验方案

设计表格记录试验现象及结果

回答:无机催化剂

思考:是让无机催化剂和酶各自催化一种呢?还是催化同一种物质呢?

回答:过氧化氢分解速度

回答:

气泡的多少及产生速度

点燃的卫生香复燃状况

结果: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铁的催化效率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回答:降低了活化能。

参考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图,结合文字叙述,形象描述。

[同学试验二]

[小组争辩]:应当体现在酶只能催化某种特定的反应,而对其它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小组争辩试验方案]

选取何种酶?选取何反应物?如何设计对比?如何鉴定结果?猜想结果?

理解关于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比试验

观看试验现象,感性生疏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

培育语言表达力气,将感性学问上升到理性学问。

[试验一]是用两种不同的催化剂来催化同一种物质[试验二]是用同一种酶来催化两种不同的物质,让同学了解设计试验的思路是怎样的?怎样选材?怎样设计对比?从而加强试验技能的训练。

老师特意设置二个小陷阱,①是让同学自行选取择蛋白质的鉴定试剂,巩固其使用方法。②材料丰富,依据试验需要,懂得取舍,不行贪多。

二、酶的本质(10分钟)

1.从人物的角度来看

2.从争辩结果的角度来看

从观看到到问题,从问题到猜想,从猜想到试验,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是做科学的必定步骤,也是科学进展的必定规律。

[补充]

(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觉具催化活性的dna的报道。

3.引导与激励

结合酶本质的探究历程及萨姆特历时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谈谈马克思的话的理解。

[小结]酶的本质

[资料阅读,探究酶的本质]

完成课本82页基础题一,体会几位科学家的观点之间的规律关系。

分析每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中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小组争辩发言]

在酶的发觉历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学性消化→从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脲酶结晶的提取→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进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小组感言]

科学无坦途。

科学的苦与甜。

[小组总结]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培育同学继承、创新、实事求是和大胆实践等科学精神和态度。

引导同学从两种不同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同学分析与推理力气的过程。

激励性评价:科学学问都不是一承不变的,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无止境。你也可以将来科学一颗闪亮的星星。

促进同学乐观转变学习方式,培育同学主动建构学问。

[课后进一步探究] (5分钟)

请依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试验:

试验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鸡蛋、水、唾液、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镊子、脱脂棉。

试验原理:

试验步骤:

试验结论:

理解酶的本质

训练试验思维。

五、教学小结

细胞作为开放性的生命系统,不断地与四周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对于细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种生理作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展,有关酶的本质的探究也处于不断不断完善中。近年来,酶工程的进展为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活力,而这点点滴滴的进步既归功于大胆的猜想,又归功于科学而奇异的试验设计,因此,同学们在

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推理和试验去解决问题,那么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无形中发觉你解决问题的力气和科学试验的力气大大提高了,期望明天的科学之星就是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课标要求,提倡探究性教学,以小组互助的方式组织教学,能引导同学主动参与学问构建过程。本节课不仅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试验,而且擅长从现实生活中查找更加灵敏的典型例子,奇异地引导同学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一正一反,相互辉映,使同学充分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什么是对比试验,有利于引导同学学会确认和把握变量,有助于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力气。本节课大量接受鼓舞性评价机制,发挥同学潜能,留意培育同学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大胆猜想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价值观。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紧,使得一部分试验留待课后操作。

#151714教资面试高中生物试讲教案3

1.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结构、dna复制以及dna把握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同学学习和理解遗传学的基础学问;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具有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的特征,它是同学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物种稳定性本

质的物质基础。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生疏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妙用科学史实例,把学问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同学在探究中学习科学争辩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力气目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争辩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3. 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4. 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5.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美国教育学家克莱恩曾经说过:“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本节内容以dna模型为依托,让同学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动手构建物理模型,最终通过小组间的沟通、比较和归纳,水到渠成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同时体会科学进展史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达到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学问的教学目

标。

6. 教学过程

6.1案例引趣,导入新课

案例介绍:为迎接世界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北京高校生命科学学院预备在新落成的办公楼大厅内建筑3座雕塑,其中为了纪念dna 双螺旋结构发觉50周年,北京高校向世纪盛典公司定作了一座名为“旋律”的不锈钢雕塑,雕塑以双螺旋结构为构思蓝本,整体镀钛,价格6万元。合同签订后,世纪盛典公司如期完工,北大也依据合同商定支付了款项。但是,雕塑参展将近一个月后,一位北大教授发觉双螺旋雕塑的螺旋方向反了,呈顺时针方向螺旋上升,与50年前发觉的逆时针旋转结构不符,虽然上世纪70年月也发觉了左旋顺时针方向的双螺旋结构,但是这次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的主题之一就是为了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觉50周年,左旋方向的双螺旋结构雕塑不能被北大校方认可。考虑到科学家大会即将召开,世纪盛典公司随后又依据更改后的图纸为北大重新制作了雕塑。世纪盛典公司向北大提出给付其次次制作雕塑的成本费用4.8万元的要求,但北大拒绝了这项要求。世纪盛典公司遂将北京高校起诉到法院。

老师提问:案件发生的缘由是什么?借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dna的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6.2 资料分析,模型构建

老师设问质疑:“科学家是如何揭示dna分子结构的?”

指导同学阅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认真思考以下问

题后小组沟通争辩:

(1)沃森和克里克开头争辩dna结构时,科学界对dna已有的生疏是什么?

(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呈螺旋结构。)

(2)沃森、克里克在前人已有的生疏上,接受什么方法争辩dna 结构?(模型建构。)

(3)沃森和克里克先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模型?

(a、螺旋结构(三螺旋、双螺旋):碱基位于外部;b、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位于外部,碱基位于内部,相同碱基配对;c、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骨架)位于外部,碱基a-t,g-c配对,位于内部。)

老师引导,同学依据资料信息利用模型盒尝试构建dna结构模型

(1)组装一个脱氧核苷酸模型:(留意三种物质的连接位置)

(2)组装脱氧核苷酸长链:

(同学阅读资料:磷酸-脱氧核糖骨架排列在外侧,推想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相互连接)

(3)构建脱氧核苷酸双链

同学依据自己对dna结构的已有生疏,可能有同学构建如下双链模型:

老师提示同学进行自检、组内和组间互评,发觉问题:磷酸-脱氧核糖骨架应排列在外侧,而碱基位于双链内部。并由同学提出解决

方案: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不动,互补链旋转180度。改进后的模型如下:

同学观看新模型后,提出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分子必需具有稳定性,而该模型不能保证dna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修改方案: 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外形和直径,让让a与t配对,g与c 配对,组成的dna分子才具有稳定的直径。再次改进模型如下:

(4)同学构建dna的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6.3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同学对制作的模型进行自评、组内和组间评价后,观看不同dna 双螺旋模型的共同点,总结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1)两条链反向平行回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为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3)内侧为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

6.4 dna分子结构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比各小组制作的dna模型,发觉不同dna 分子的结构并不尽相同,差异表现在dna双链碱基对的排列挨次不同,碱基排列挨次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特定的碱基排列挨次构成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6.5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四种碱基的数量关系

记录本小组制作的dna模型中四种碱基的数量,并将几个小组的结果进行合并,统计、归纳双链dna分子中四种碱基数量的比例关系。

6.6 情感教育提升

在资料分析、模型制作基础上,老师引导同学思考、争辩:与同时代的科学家相比,沃森和克里克最终取得成功的缘由是什么?

(擅长利用他人的争辩成果和阅历;擅长与他人沟通和沟通;争辩小组成员在学问背景上互补;对所从事的争辩有爱好和激情等。)

6.7 课后延长

鼓舞同学在课后总结在制作和运用dna分子模型的过程中的阅历得失,查找更好的材料用具和方法,设计制作更科学、更美观、使用更便利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反思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编排挨次是:首先以资料形式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之后总结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最终制作模型以加深对dna 分子结构特点的生疏和理解。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开头依据教材挨次组织教学,却发觉通过阅读资料,同学对dna结构的构建过程和dna分子结构的特点有了确定了解,但对于细节学问的生疏不够深刻,例如,dna的两条链为什么“反向平行”?“构成基本骨架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为何交替连接”?“碱基互补配对时为什么必需a-t,g-c配对”?另外,同学对于科学家进行科学争辩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也不能感同身受、有感而发地领悟,仅仅停留在几句宽泛的赞誉、空而不实的学习口号中。新课标理念认为:“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育同学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笔者通过查阅资料、

与同行切磋等,对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更改,具体如下:教学过程:开头以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入,打破奇特,拉近抽象的dna与同学的距离。课堂上以同学亲自动手体验模型建构的科学争辩方法,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同学自己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生物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力气。

教学方法:教学以“基本单位—单链—平面双链—立体空间结构”逐步深化。模型在本节课中不但是教具,也是供应同学分析和思考的素材。以dna模型为依托,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气。学问间以问题串连接,环环相扣,同学能跟随老师的思路,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在课堂中既动手又动脑,全方位调动感观,使抽象学问形象化,提高课堂学问理解效率。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留意捕获细节,犹如学拼接时(碳)原子的位置接错、违反空间学现象等,现场发觉、现场呈现、共同争辩、准时订正。在争辩中擦出火花,在理论和实践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学问,得到结论。

互动的教学模式比较生动形象,同学也很感爱好,但要留意:课堂调控引导力气对老师是一大考验。课堂最终对同学学问的梳理和课后学问巩固是相当重要的,否则很简洁造成课堂气氛虽活跃,但课后学问没把握牢固的状况。

高中生物每册每课试讲逐字稿

高中生物每册每课试讲逐字稿 高中生物各卷各课逐字稿适合部分地区教师招聘面试和教师资格面试,备考!以下是试讲逐字稿的几个演示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高中生物组的01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老师:你听说过这种病吗?病人头部畸形,哭声很轻很尖,哭起来像猫叫? 老师:老师听一个同学说她知识很丰富。他完全正确。是喵综合征。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吗? 师:其实这种病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二、新课教学 老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条染色体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老师:是的,每个人都回答得很好。以下染色体缺失一段并被缩短。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引起的突变叫做缺失。想想看,染色体缺失会对基因产生什么影响? 师:对,染色体缺失了,基因也相应地会缺失。而前面我们提到的猫叫综合征就是由人体第5号染色体缺失导致的。

老师:我们来看看这两条染色体的区别。会在基因上引起什么变化? 师:大家很聪明,有一段染色体重复出现了,染色体上的基因随染色体的重复出现而重复,总数增加了。而这种染色体中重复某一片段引起的结构变异简称为重复。 师:大家再来观察一下这几条染色体是什么关系?两条染色体在变化前后各有何不同,为什么?这种变化发生后,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何变化? 师:大家真棒,学会抢答了。一条染色体的一个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了。同样的给这种变化起一个名字就叫做易位。 师:大家想想这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有什么不同吗?A同学,你来回答一下吧。 师:大家说他回答得好不好?有没有哪位同学要补充的?B同学,你来补充一下吧 师:非常好。他说交叉互换发生在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长度不变;易位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易位后一条染色体减少了一段,另一条染色体增加了一段。说得真棒,真聪明。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看最后一个变化。对基因有什么影响? 老师:是的,染色体上有一个结构倒位。基因的数量不变,但基因的顺序变了。这种由染色体倒位引起的结构变异称为倒位。 师:大家想一想基因突变会对生物体有何影响呢?

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

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 篇一: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高中生物 本人刚参加完2015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的面试考试,想为以后参加此类考试的同学提供一些经验,并提供自己总结的教案模板一份以供参考。 先从笔试说起吧,关于笔试报名的流程什么的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见,再此不赘述了,我就从笔试准备讲起。我是笔试考试前半个月左右开始准备考试的,资料就是中公的3本辅导书,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3门。本人认为根本没有报考辅导班的必要,只要你找些考试相关的资料认真复习半个月,肯定能过的,我就是踏踏实实的认真复习之后,非常自信的通过了自己的笔试。查看了自己的笔试成绩之后,就是面试的报名了,流程什么的也不赘述了,不明白的网上百度。报名成功后,我就将面试先抛到一边了,因为这中间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而我高中生物学的挺扎实的,所以准备在面试前一周左右再复习。到了面试前5天左右的时间时我收起其他的心思,准备专心复习高中所学的知识。由于考试没有指定教材,这就增加了面试的难度,我们得对高中所学的所以知识加以复习。我从百度文库中下载了高一、高二、高三生物的教案,电子课本及一些知识点的总结什么的,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仔细的复习。由于面试时会要求写教案,所以我就认真的研究了一下下载的教案的模式,然后写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合适的教案模板。有了这个模板,在20min的备课时间里,我心里就比较有底,知道该怎样合理的利用这二十分钟写出比较优秀的教案。 我的准考证上写的进入备考室时间是上午9点45到10点,我提前了一点过去,然后看到前面有很多人在排队。原来我们是

先在外面按照报考科目进行排队,然后按照工作人员的安排4个人一组进去,先签到,然后一起去抽题,题目打印出来后被交给带队的工作人员,我们都看不到自己的题目,然后又被带上楼进入备课室,按照自己的编号入座,每个座位上都有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就是用来写教案的,如果需要草稿纸可以向工作人员要求。我觉得再要一张草稿纸很有必要,你可以在这张草稿纸上写上你试讲的思路什么的,因为最后你的教案跟你抽的题目都得交给面试官,自己试讲的时候手里拿点提醒自己思路的东西总是必要的。20分钟备课结束后,我们就被分到不同的房间准备面试。我被分配到的是203房间,幸运的是我前面还排着一个待考的女生,这样我准备的时间就更充分了。我就利用这段时间理了下自己试讲的思路,开始怎么讲、怎么导入、讲课的重点是什么、怎么提问、组织小组讨论、布置课外作业、小结等。轮到我的时候估计老师都有些着急了(我是最后1个,而且当时都将近中午12点了),就问了我1个规定问题(课堂上一个学生总是答非所问,引起哄堂大笑,该怎么办?),而原本应该是2个规定问题的。然后我就开始讲课,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并提问,然后引入新课,先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总结,布置课外作业等。结束后面试官对我的试讲做了评价,然后就结束了。 下面是我总结的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 一、题目:减数第二次分裂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①知识目标:(理解、初步理解、简述、掌握、说明·······)②技能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等)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生物教案:相对性状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生物教案:相对性状 2.具备分析生物相对性状的能力 3.认同选择豌豆为研究材料是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相对性状的概念及会区分相对性状 2.难点:区分相对性状 三、教学过程 【导入】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孟德尔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他选对了实验材料——豌豆。那么为什么豌豆是遗传实验的好材料呢?它都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回顾引出新课) 【新课】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结果可靠又容易分析。孟德尔分析的是什么呢?(生答:豌豆长什么样)长什么样我们用专业术语讲叫性状。 比如说豌豆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有结圆粒种子的也有结皱粒种子的。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我们来看看孟德尔观察的7对相对性状。 (多媒体出示教材图)

【小游戏1】请大家把双手伸出来五指分开然后双手自然交叉握紧和四周的同学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握手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哪个手的拇指在上) 【小游戏2】竖起拇指看看弯曲的情况是挺直的呢?还是拇指向指背面弯曲呢? 【小游戏3】伸出自己的舌头试着卷舌看看你能做到 嘛?(有人能卷舌有人不能卷舌) 这些都是我们身体里的相对性状你们自己还可以试着说一说。 (单眼皮和双眼皮;有酒窝和无酒窝;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有耳垂和无耳垂等等) 【巩固】我们知道了豌豆的和人体的各种各样相对性状下面我们来小试牛刀看看你能不能判断下面几组是不是相对性状。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正确答案应该是B。狗的长毛对应的相对性状应该是短毛卷毛对应的是直毛。玉米叶鞘的颜色应该对应叶鞘的而不是叶片的颜色因为概念中说“同一性状”相比较。豌豆的高茎应该

高中生物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8套

高中生物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8套 高中生物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8套 前言 尊敬的考官、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面试者,申请高中生物教师岗位。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一起分享我对于生物教育的热爱和理念。在接下来的教案中,我将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 理解细胞结构、功能和组成; 2. 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 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 4.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本教案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 4.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本教案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清晰地解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深入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 探讨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的复杂性; 4. 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难点,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结构、生物分子的结构等 内容,提高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结构、生物分子的结构等内容, 提高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能力,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观察和实 践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观察和实践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互相交流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研究效果。小组合作:通 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互相交流和学习,提 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果。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设计,我相信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和热爱,帮助他们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谢谢各位老 师的聆听和支持!

高中生物试讲稿模板、高中生物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模板

高中生物试讲稿模板、高中生物教师招聘 面试试讲稿模板 高中生物试讲稿一:《细胞中的水》 一、问题导入 师:XXX说过“天壤之间,水居其多”,那么生物体内和细胞内最多的物质是什么呢? 生:水! 师:既然水的含量最多,必然有其重要作用。我们曾经听说特殊时有“绝食”之人,但有“绝水”之人吗? 生:没有。 师:那细胞中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生:…… 师:这就涉及到本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内容-细胞中的水。 二、新课讲授 师:研究细胞中的水,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细胞内,更要从整个生物体甚至更大的生态系统范围来考察。 师:我们来看看幻灯片上的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哺乳动物的含水量为65%,高等动物的含水量为60%-80%,蛙的

含水量为78%,鱼类的含水量为80%-85%,藻类的含水量为90%,水母的含水量为97%。大家看看水的含量有什么特点呢? 生:生物含水量不同。 师:含水量有什么规律呢? 生:水生动物含水量多。 师:表中各生物的含水量一般为60%-95%的范围是不是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是。 师:那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生:生物体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别。 师:水母的含水量为97%高出了这个一般的范围。水母有个美丽的故事和XXX有关,据说是XXX思乡的泪水都变成了水母,固有“昭君泪化桃花鱼”的诗句,可见其含水量之多。 师:那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含水量。从幻灯片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牙齿中水的含量为10%,骨骼中水的含量为22%,骨骼肌中水的含量为76%,心肌中水的含量为79%,血液中水的含量为83%,通过这个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同种生物不同部位含水量有很大差别。 师:我们再看看同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含水量。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实验课试讲逐字稿模板

高中生物实验课试讲逐字稿模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学段)……(学科)的X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抽题题目)。下面我将展开我的试讲。 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请先同学们看一个小视频。(或图片、实物等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视频观看完了,这个视频讲的内容是什么呢? 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告诉老师,......(视频的内容描述语句)。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好,我们上节课学到了......(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那......(引出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实验探究一下吧!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页。按照上次的实验分组四人为一个小组,阅读课本当中的实验部分,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是什么?2.本实验的实验用具都有哪些?3.......?(可以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个数,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以及实验器具一定要有)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待会老师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师:好了,同学们,时间到了,有哪个小组的代表愿意站起来跟老师说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呢? 师:右面最后面第七小组的代表,你来说一下。

师:嗯,非常棒,请坐,这位女生说本次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实验目的是......。还有其他同学做一下补充吗? 师:好,请左边靠窗的第二小组代表来说一下。 师:总结的非常细致,请坐。这位男生说,本实验的实验用具有......。还有其他同学想补充吗? 师:看同学们都摇摇头,那说明我们这两位同学的总结已经非常全面了。在这里老师要提示同学们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需要现配现用,另外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师:了解了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后,请学生结合课本以及老师播放的实现操作小视频,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实验步骤,待会老师请同学来复述下实验步骤。 师:好,请中间第二排最中间的扎马尾的女生,你来阐述一下。 师:你表达的真流利,请坐。综合这位同学的回答,我们来一起整理下实验步骤分别为: 1、......; 2、......; 3、......; 5、......; 6、......。(实验步骤一定要带着学生梳理清楚) 师:在这里老师强调一下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1、......;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案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特点,认识植物与动物在细胞水平上的统一性,认同细胞学说的重大意义。 2.通过观察以冷箭竹和大熊猫为例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分别写出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如动物、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3.通过模拟建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式的活动,分析细胞与组织、组织与器官、个体与种群、种群与群落之间等不同结构层次之间的构成关系,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胞学说的要点及意义;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教学难点 细胞学说的意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PPT】展示1:多种动植物图片 展示2: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的图片 面对奇妙的自然界,人类天生就有无限的好奇心。郁郁葱葱的树林,长相奇特的长鼻猴,排成直线飞行的灰雁,晶莹剔透的水晶兰……,这样的动植物在地球上有几百多万种,他们有着几百多万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复杂的生命体,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这是我国科学家历经五年取得的重大突破,它对研究人类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体细胞是如何形成一只克隆猴的呢? 这些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细胞,探索它的奥秘。 2.导入新课: 【设问】根据我们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大熊猫和冷箭竹形态迥异,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什么? ——细胞。 【板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引导学生讨论: (1)如果让你提供证据说明大熊猫和冷箭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将如何获取和提供证据?(2)初中生物学也提到过两位科学家,他们突破了植物与动物的界限,提出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两位科学家是谁?——施莱登、施旺。 【过渡】是的,施莱登、施旺分别于1838年和1839年发表了自己的发现成果,并经过后人的整理和修改,形成了细胞学说,主要观点如下。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板书】细胞学说内容 这三点内容分别从构成、生命活动、细胞分裂三个角度对细胞与动植物个体的关系进行了描述。虽然我们今天看来,细胞学说的这三点内容显而易见、一目了然,但它的建立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来重温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同学们昨天已经提前预习了这一小部分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发下去的学案,对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进行总结,填写相应的表格,然后再上台向同学们展示。请注意,不同的小组完成的问题不同。 【学生活动】约5分钟 【板书】建立过程 第一、二组: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从器官到组织

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精选5篇)

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精选5篇) 高中生物教学课教案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膜结构的探索。而第二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说学情 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合物”、“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说教学方法 1.教法 通过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使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的实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内容。 2.学法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件提供的资源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综合了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构建。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教资面试历年真题及试讲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教资面试历年真题及教案2022年上半年面试真题题目

2021年下半年面试真题题目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卡等形式,概述神经元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时具有电位差。 2.通过观察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模拟动画等,阐明兴奋的产生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机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过程 难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复习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单位。提问: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追问: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进而调控其他组织。神经元是如何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呢?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神经元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Na+、K+在细胞膜内外的分布特点 (Na+:膜外高于膜内,K+:膜外高于膜内) 教师讲解离子在细胞内外分布不均,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而调控膜电位变化。 2.静息状态及兴奋状态的膜电位特点 教师播放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到兴奋状态变化的模拟动画,结合神经元静息状态及兴奋状态电位变化模式图,引导学生总结一下问题: ①静息电位时为什么膜电位会表现出外正内负的状态? (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K+通道打开,K+外流,使膜外的正电荷多于膜外,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②兴奋状态时为什么局部细胞膜电位会表现出外负内正的状态? (当神经纤维的某部位受到一定刺激时,兴奋部位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3.兴奋的传导过程 引导学生结合图像,运用物理学知识讨论、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并分析传导方向。 (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引起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教师补充:兴奋部位与左右两侧的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三)巩固提升 绘制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模式图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如何传递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4.4 免疫学的应用 教案

4.4 免疫学的应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教学难点 (1)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本节聚焦】 1、疫苗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2、器官移植面临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导入】问题探讨:某同学在流感开始大规模流行前接种了流感疫苗,可是没过一两个月,她患流感了;而她听说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终生就不会得麻疹了,她对此很困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讨论:为什么注射的流感疫苗没起到预防作用呢? 答: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该同学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她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所以没有起到预防作用。 【过渡】在人类的历史上,传染病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而免疫学正是在人

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一、疫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 公元16世纪,中国人首先用人痘疫苗预防天花,为后来英国的外科医生詹纳(Jenner)发明牛痘疫苗奠定了基础。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有关疫苗的研制,开创了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的新时期。 巴斯德简介:(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5日),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过渡】什么是疫苗?疫苗的作用是什么?疫苗的种类有哪些呢? 1.概念: 疫苗通常是用_____的或_____的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 2.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以及相应的________),从而对特定的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3.实例: (1)天花疫苗:根除了天花 (2)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脊髓灰质炎疫苗(即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3)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癌) (4)我国研制的某个亚型的禽流感疫苗,是我国首个DNA疫苗。 4.种类: (1)减毒疫苗:经过处理的丧失了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菌或病毒。一般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免疫时间长,效果好。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2)灭活疫苗:将病原微生物加热或用化学试剂灭活后制作而成。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相对较安全,接种量大,需要多次接种。如狂犬疫苗等。 (3)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 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优点是免疫保护力增强,制备简单,省时省力等,如我国研制的某个亚型的禽流感疫苗。 5.作用机理:当给机体输入_________时,免疫系统能够_________。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第五章细胞的能力供应和利用 第四节细胞能量的供应和利用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作用 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验,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用物质和能量观阐明光合作用过程。 3.基于事实证据,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光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题——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 【新课讲授】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__叶绿体__,利用__ 光能_ _,将__二氧化碳和水__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___有机物__,并且释放出___氧气___的过程。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1.探究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 资料分析,小组讨论,问题探究 资料1 19世纪末,科学界普遍认为,在光合作用中,CO2分子的C和O被分开,O2被释放,C 与H2O结合成甲醛,然后甲醛分子缩合成糖。1928年,科学家发现甲醛对植物有毒害作用,而且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 资料2

1937年,英国植物学家希尔(R Hill)发现,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像这样,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称作希尔反应。 小组讨论,问题探究 1.希尔的实验说明水的光解产生氧气,是否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水? 提示:不能说明。希尔反应仅说明了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该实验没有排除叶绿体中其他物质的干扰,也并没有直接观察到氧元素的转移。 2.希尔的实验是否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 提示:希尔反应是将离体叶绿体置于悬浮液中完成的,悬浮液中有H2O,没有合成糖的另一种必需原料CO2,因此,该实验说明水的光解并非必须与糖的合成相关联,暗示着希尔反应是相对独立的反应阶段。 资料3 1941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 Ruben )和卡门(M. Kamen)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他们用16O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变成H218O 和C18O2。然后,进行了两组实验:第一组给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给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组释放的氧气都是O2,第二组释放的都是18O2。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而并不来源于CO2。 资料4 1946年开始,美国的卡尔文等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CO2中的C的去向,称为卡尔文循环。 结论: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 资料5 1954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农(D. Arnon)发现,在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 1957年,他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 2.光合作用的过程 根据是否需要__光能___,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概括地分为___光反应____和____暗反应____,现在也称为碳反应,两个阶段。 (1)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生物教案免疫调节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生物教案免疫调节 Life is more meaningful because realizing dreams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生物教案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的类型.. 2.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总结成概念模型;体会建模的方式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关爱艾滋病患者;树立预防艾滋病传播的责任意识.. 2.认同免疫调节是一个复杂有序的过程;感受生命的奥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打过哪些预防针 学生回答:乙肝、流脑、腮腺炎等等.. 教师追问:这些预防针预防我们生病的原理是什么导入新课免疫调节.. 二新课教学

1.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师设问:预防针是通过免疫调节实现预防功能的;而免疫调节又依靠免疫系统起作用;免疫系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呢 教师出示图片:完整的人体免疫系统图;包括人体免疫器官分布及其分布的免疫细胞、免疫物质.. 学生从器官、细胞、物质三个维度认识系统的组成..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引出免疫的类型.. 2.免疫的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总结各种类型免疫的特点..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教师组织学生对“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资料分析进行探讨;学生认识到T细胞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和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 教师设问: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①体液免疫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教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内容;明确抗体、抗原的概念并对这两种免疫作用有大致了解:体液免疫:依赖B细胞产生抗体作战..细胞免疫:依赖T细胞直接接触淋巴细胞作战.. 教师播放体液免疫过程Flash..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B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过程.. 教师利用板书梳理:

高中生物教资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生物教资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生物教资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在高中生物教师的招聘过程中,面试教案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节。通过教案的设计和展示,考官能够评估面试者的教育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因此,设计一份优秀的高中生物面试教案,成为了面试者必须精心准备的一项工作。 高中生物面试教案万能模板如下: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高中生物课程的要求,并且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可以选择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等相关知识点。若选择遗传学作为教学内容,可以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教学和讨论,例如血型遗传、基因突变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点逐渐深入和细化。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具体,并且与课程要求相符。例如,对于遗传学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如下: 1. 学会遗传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2. 了解不同遗传方式的特点和规律;

3. 掌握基础遗传学实验技能;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引入、设计、实施和总结四个环节。 1. 引入:教师应当采用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可以展示一张血型遗传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血型的界定和不同类型的了解,渐次引导学生进入遗传学的概念。 2. 设计: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 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把握教学节奏和重点难点。例如,在遗传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逐渐深化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 3. 实施:教师应当把握时间进度,启发学生思考和互动 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例如,考虑到学生兴趣,设计一个选择同位素标记法进行核酸蛋白质的翻译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并从中进一步认识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有机联系。 4. 总结:教师应当及时总结和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强 化基础和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充分巩固知识点并自我评估掌握情况。例如,可以以答辩的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验操作技巧进行测试,让学生在答辩过程中自我发掘和总结遗传学的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评估

高中生物教资教案面试模板

高中生物教资教案面试模板 教案标题:高中生物教资教案面试模板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生物教师应对教资面试,提供一个完整的教案模板,以满 足教育部门对教案设计的要求。本教案将涵盖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教案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课所涉及的生物知识,包括基因、遗传、 进化等概念和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 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 精神。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遗传和进化的相关知识。 3. 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 本教案将涵盖以下内容: 1. 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 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进化理论。

4.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生物实验、图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手段: 1. PowerPoint演示:使用幻灯片展示生物实验、图表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评价: 1.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和合作。 3.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案结束语: 本教案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高中生物教资教案面试模板,以满足教育部门对教案

高中生物面试真题-《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骨架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习分析讨论主要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骨架的概念及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引导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及细胞骨架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几种主要细胞器结构和功能 【难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细胞是最小的生命系统像其他系统一样由若干组分组成,像一个工厂各个部门分工合作来实现细胞的各项功能。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教师通过提出细胞器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细胞器分布、结构和功能。 教师引导:根据细胞器膜结构分双层膜结构、单层膜结构及无膜结构。 学生回答: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单层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无膜结构核糖体和中心体。 学生回答:线粒体是椭圆形双层膜结构,动植物细胞均有分布,向内凸起形成很多嵴,这种嵴的结构大大增加膜面积。 教师过渡:细胞中需要90%-95%的能量都是由线粒体完成,称为“动力车间”。学生回答:叶绿体由很多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类囊体薄上的光合色素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二)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学生回答:内质网是对蛋白质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有核糖体附着为粗面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的称作滑面内质网。 学生回答:高尔基体有很多囊泡可以把内质网形成的蛋白质接来送到细胞膜后形成囊泡将其分泌到细胞外。

教师总结:溶酶体动植物细胞都存在含有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病毒和细菌。液泡植物细胞特有外部液泡膜内部细胞液,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 (三)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学生回答:核糖体是最小的细胞器,动植物细胞中均有分布,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有些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中。中心体由2个相互垂直中心粒以及周围的物质所组成,主要存在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环节三:巩固小结 教师总结:细胞骨架起到维持细胞形态保持内部结构有序性,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网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环节四:作业设计 完成各种细胞器分布、结构和功能总结表格及练习册内容。 五、板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 双层膜结构 单层膜结构 无膜结构 二、细胞骨架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面试教案:基因在染色体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面试教案:基因在染色体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表面上看本节要说明的是"基因在哪里?'的问题,其根本是要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而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解决了本节的问题是去掉了高中生物学学习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 2.教材的处理和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量大,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萨顿假说和摩尔根的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是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如果一节课讲完,时间肯定很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也得不到锻炼,因此我计划安排两课时,第一节课完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并配以少量的练习,第二节课完成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的理解,辅以较多的练习。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对前面内容(孟德尔的两个实验和减数分裂)的熟练程度,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这是理解孟德尔两大定律实质的 前提) ⑵能力目标: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类比推理'的重要性。 ⑶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当时就是因为摩尔根对孟德尔遗传理论的不相信和对萨顿的怀疑才使他找到了科学的真理)。4.重难点的确定 如果要记住"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结论是非常容易的,这不是我们追 求的目标,关键是要求学生理解体会这个结论的来历,学会这种科学研究的思路。因此如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二.说教法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我对此的理解是,并非所 有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去做实验探究,也并非普通的课就不需要探究, 这个理念是希望让我们和学生都形成一种习惯,即对我们发现的问题首先可以提出假设,然后实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也即探究的一般 思路。这堂课我就准备按这样一个思路来讲授,因为这节内容刚好符合这样一个特点,首先是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它们 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这样一个现象,于是 就提出了假设(萨顿假说),然后是摩尔根的实验,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 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

高中生物 教资面试 试讲考题详细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试讲教案设计1.《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 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如图2-15所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 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況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変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按下列要求进行试讲: (1)有板书设计; (2)有互动环节; (3)十分钟之内讲完。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首先提问: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被病原体所包围,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并未感到不适,这是为什么?通过该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人体的三道防线,由第三道防线引出体液免疫,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学习(系统讲解—强调核心) 1.观看flash动画,得到感性认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体液免疫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观看flash动画,对体液免疫有整体感知。 2.分阶段学习体液免疫的过程 提出问题:你能描述这三个阶段的具体过程吗?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可以同桌间交流合作。5min后,教师就三个阶段依次提问学生,教师补充强调。 3.认识二次免疫 提出问题:生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一般终生不会再次患上这种病呢?你们认为是与哪种细胞有关?从而引出对二次免疫的讲解。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较为完整的体液免疫的概念。 (三)巩固提升 布置任务: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先独立构建概念图,完成后组内互相修改完善,之后选优秀作品展示评价。 (四)小结作业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谈一谈今日课上的收获。以一道思考题为下节课细胞免疫做铺垫。思考题:如果病原体侵入细胞内,我们怎么消灭它呢? 布置作业,请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天花病毒从空气侵入人体并被抗体消灭的整个过程。 板书设计

教资面试高中生物课试讲教案3篇

教资面试高中生物课试讲教案3篇 教资面试高中生物试讲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诞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 2、说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支配: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争论教学、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同学的心情 (二)、引入新课: 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 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许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 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

(三)、问题争论: 1、扫瞄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 2、组织同学进行思索争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诞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力量,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同学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争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同学自学资料并思索争论 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 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 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 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找同学上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