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 精品

某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 精品

某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 精品
某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 精品

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编制纲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

二零一四年七月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发展,是当前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所提出的迫切需求,因而对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规划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回顾(略)

(二)面临形势---机遇和挑战

1.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提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节约利用资

源,实施生态修复以及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实现“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行业。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设立了有18个主要发展指标的城镇化指标体系,明确强调城镇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设立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上限,以及可再生资源消费、绿色建筑、建成区绿地率以及空气质量等资源环境指标。这些指标和要求的设定,将成为新型城镇化是否达标的硬性指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指标体系使园林绿化成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也是新型城镇化是否达标的关键因素。

2.新型城镇化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拓展新思路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注重城市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保护,要做好相关规划和统筹衔接,避免千城一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创新规划理念,指出: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城市园林绿地是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载体,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传承文化,突出区域的人文特色和历史特色;保证城市历史机理通过生态绿地得以保存,地域文化依托园林绿化予以传承。城市拥有足量的园林绿地,自然洁净的水系,完整的文物保护区,以及合理的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用地,才能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的运行与发展。

“人的城镇化、环保的城镇化、有文化传承的城镇化”,是新形势下对城镇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国家新型城镇化提出的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以及不同功能定位小城镇发展,将成为新形势下城市园林绿化行业落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

3.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城市绿线管控提供坚实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首次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城市绿线是城市规划确定的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界线,是生态红线在城市规划区的具体实施线。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要保障城市园林绿地的足量与高质。通过城市绿线的严格控制,处理好建设发展关系,落实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立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以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和提升城镇公共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

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编制纲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林业大学 二零一四年七月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发展,是当前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所提出的迫切需求,因而对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规划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回顾(略) (二)面临形势---机遇和挑战 1.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提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节约利用资

源,实施生态修复以及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实现“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行业。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设立了有18个主要发展指标的城镇化指标体系,明确强调城镇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设立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上限,以及可再生资源消费、绿色建筑、建成区绿地率以及空气质量等资源环境指标。这些指标和要求的设定,将成为新型城镇化是否达标的硬性指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指标体系使园林绿化成为重要的考核容,也是新型城镇化是否达标的关键因素。 2.新型城镇化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拓展新思路 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注重城市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保护,要做好相关规划和统筹衔接,避免千城一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创新规划理念,指出: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城市园林绿地是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载体,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传承文化,突出区域的人文特色和历史特色;保证城市历史机理通过生态绿地得以保存,地域文化依托园林绿化予以传承。城市拥有足量的园林绿地,自然洁净的水系,完整的文物保护区,以及合理的城市基础设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整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调研报告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一调研的背景与方法 1 调研背景 居住绿地(G41)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居民日常休憩娱乐的理想选择。它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丰富了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同时,居住绿地也是居住区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绿地包括居住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内公建庭院,居住区道路绿化用等。 居住绿地与居民日常的户外游憩,社区交流,健身体育,儿童游戏休憩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美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调研对象 天大六村位于南开区天津大学西面,是一个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居住小区。其中有一处公共庭院,为人们日常户外健身休闲活动和居民交流的场所。我们选取该公共庭院为调研对象,从空间绿地功能、空间形态、服务对象、利用效率、公众评价等方面,对选定对象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策略。 3 调研方法与思路 通过对实地考察和与居民进行访谈,我们了解了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使用情况,综合各方面观点,进行编辑梳理,分析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谈论分析,征求居民意见等途径寻找措施,加以解决。 图1—1天大六村及绿地

二基地概况 天大六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西邻天津大学,东邻天津大学化工实验厂,南邻南开大学,北至湖滨道。该居住小区占地5.7公顷,其中的公共庭院面积为0.33公顷,位于居住小区的东北角,是小区内的核心开敞空间,也是居住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小区绿化覆盖率为10%,容积率为2.07,虽然建设年代久远,但是其中的建筑组合方式以及小区的生态绿化环境都比较好:建筑排布有秩序同时又富于变化,宅前绿地也种植了草坪和高大树木。以我们主要调研的公共庭院为例,庭院四周有建筑围合,其中南,北,东三面是檐墙面对庭院,西面则为建筑山墙面对,由于庭院在小区的东北角,因此小区中的居民可以从庭院西面进入庭院。同时庭院北面正对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为小区提供了一个从开敞向半私密再向私密的过渡空间。 该公共庭院的地面主要为硬质铺地为主,四周边缘种植有一圈低矮的灌木,内部的绿化以高大的树木为主,种植较为密集。同时在部分树木周围设置了木质座椅,供人们休憩乘凉。还有部分石质的座椅,供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和交流。总体来看,该庭院的各种设施比较宜人,是人们在居住小区内活动的理想场所。 三调研内容及主要问题 1 绿地的功能与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为居住小区内居民活动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也为小区提供了宜人的自然环境。该公共庭院中种植的树木较多,对调节居住小区内的小气候有很好的作用,在炎热干燥的夏季,浓密的树木为居民带来了凉爽和湿润的舒适环境,与外部燥热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密集种植的树木也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作用,阻隔居住小区外部对内部产生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这个庭院受到了居民们欢迎和好评。 该公共庭院主要为居住区的居民使用,同时由于该小区靠近天津大学学生生活的区域,因此有时也为学校内的学生使用。但与校园内热闹的景象不同,这片庭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保证了小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打扰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凄凉偏僻。 2 植被的分布情况 庭院内的绿化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其余只在四周种植了约半米宽的绿带,其中以草地为主,间或种植了一些低矮的灌木。而树木的种是很密集的,从谷歌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几乎已经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沿东西向走在庭院中,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成行排列的树木。树木分布比较均匀,南北基本成行,但是每一列没有对齐。密集的树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和舒适的环境。在现在的大多数居住小区中这是很少见的。然而,尽管庭院内的树木较多,但是草地和其他植物过少显得庭院中的绿化比较单调,空间层次也比较单一。 同时在庭院的东南角还有一处以假山石的堆叠为主的圆形花坛, 图2—1天大六村绿地鸟瞰图 图2—2 天大六村绿地卫星地图 图3—1公共庭院是居民日 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图3—2 庭院周围的低矮灌木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 2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最新整理“十三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

xx市“十三五”城市管理规划 xx年至xx年,是xx从全面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xx的重要机遇期。因此编制xx市城市管理“十三五”规划并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必将对xx市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和建设“五个中心”的奋斗目标和全市发展大局,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在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管理有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1、大城管体系基本形成 “十二五”期间,按照加快发展、两个率先的要求解放思想,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大胆探索,按照大部制改革要求,xx年出台了《xx市城市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城市管理局承担城市综合管理和执法的职能,对城市管养进行有机地整合,大部制改革的机制体制在逐步的理顺,大城管体系基本形成。 2、城市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依据大部制改革确定的各部门的职能,细化了部门职责并对部分管理项目进行了归并。优化和简化了管理的程序,将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难题进行了简化,直接推进“阳光政务”,归并审批权限。 3、作业与养护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遵循事企分开、市政行业实行“管养分开”,按照管理和维护分开的原则,由市区两级管理单位分别承担市属和区属市政设施的管理任务。逐步打破设施属地维护的状况,增强维护水平,提高维护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推进机械化作业,全市机械化道路保洁面积达xx万平方米。 4、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从xx年开始,市城管局委托市城管执法总队(支队)与各区执法大队签订了“四禁两不”或“六条禁令”责任状。在xx 个区县xx个大队中开展《执法规范》学习月和队伍达标创星活动。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1、市政设施不断改善 “十二五”末期,纳入城管市政管养的城市道路总面积xx 万平方米,城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为xx平方米,比“十一五”末期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的xx平方米,增长xx%。主次干道综合完好率达xx%。城区共有排水管道长度xx公里,比“十一五”末期增长了xx%,城区排水管道密度达xx公里/平方公里。老城管网覆盖率达到xx%,主城建有xx座排涝泵站,总排涝能力达xx立方米/秒,相比“十一五”期末增长xx%。排水与河湖水环境整治,xx水环境治理工程、xx治水计划顺利完成。“十二五”期间路灯建设累计投入超过xx元,新装灯x万多盏,道路照明灯总量达x万盏,敷设电缆达x公里。 2、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成效显著 至xx年底,城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xx公顷,较x年增加了x公顷;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平方米,较x年提高了x 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x%;建成去绿化覆盖面积达x公顷,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与编制程序目录:

?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组成中轴线构成城市的骨架; 平面布局:以宫城的内城为中心,其外再建外城。 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2)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2、案例:1)长安城规划布局特点: 总体布局: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中轴对称;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业作坊与军营。宫城、

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思想。 道路系统: 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道路。 宽度极大,纯交通性道路。 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 里坊 管制严格,面积大; 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 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 商肆 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 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呈井字形,宽度不大。 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 2)开封规划布局特点:总体布局 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 宫城居正中,为皇室办公、居住服务,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

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不对称、不规整。 道路宽度小,主要街道宽40—50m。 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居住区 是由街巷联系的一群院落,在街巷入口处设牌坊。 商肆 东京的商市成商业街形式布置,城内还有一些瓦子,集中着饭馆、旅店、杂耍、游艺等,沿着通航的河道也有商业街,还有晓市及夜市。3)元大都规划布局特点: (1)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 (2)规则的宫殿和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相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 (4)元大都的建设与规划,事前有严密的计划和准备。 4)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 (1)、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 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以天子为中心,皇权至上) 皇城前左建太庙,右建社稷坛(左祖右社) 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坛 皇城北门玄武门外设内市(前朝后市) (2)、中轴对称: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2003 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

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纲要

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纲要 《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纲要》是有独特网 (https://www.doczj.com/doc/fc9510870.html,)为你整理收集: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纲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二零一四年七月;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一、规划现状与形势;(一)“十二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回顾(略);(二)面临形势---机遇和挑战;1.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源,实施生态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纲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二零一四年七月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发展,是当前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所

提出的迫切需求,因而对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规划现状与形势(一) “十二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回顾(略)(二)面临形势---机遇和挑战1.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提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节约利用资源,实施生态修复以及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实现“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行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设立了有18个主要发展指标的城镇化指标体系,明确强调城镇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设立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上限,以及可再生资源消费、绿色建筑、建成区绿地率以及空气质量等资源环境指标。这些指标和要求的设定,将成为新型城镇化是否达标的硬性指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指标体系使园林绿化成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也是新型城镇化是否达标的关键因素。2.新型城镇化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拓展新思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注重城市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保护,要做好相关规划和统筹衔接,避免千城一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试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如今的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随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发展,其重要作用不断彰显。本文主要探析了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重要意义和当前城市绿化规划的 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 园林绿化, 生态环境 abstract: urban landscape garden city planning in th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in today’s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of an important subsystem. as the c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constantly revea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ity planning in the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ent urban greening plan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posed our country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related strategy. key words: the city planning, landscap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持续深

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数据及“十四五”规划项目所需材料

城市照明行业数据及“十四五”规划项目所需材料 市县名称:行业主管部门:(盖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手机):填报时间: 一、现状调查表

二、“十四五”建设项目表(市政道路节能照明路灯类) 注:1.单个项目总投资不足500万元,可打捆后填报; 2.续建项目:“十三五”期间已开工,预计到“十四五”继续建设的项目; 3.新建项目: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预计“十四五”期间开工的项目; 4.谋划项目:目前项目处于谋划阶段,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的项目; 5.建设规模及内容需提供灯具总数量、安装总功率等详细数据; 6.灯具单位:(万盏);功率单位:(万千瓦)。

三、“十四五”建设项目表(市政道路智慧照明路灯类) 注: 1.市政道路智慧照明路灯类包括集成WIFI基站、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雷达、电子显示屏、充电桩、电子、5G等技术多功能灯杆试点; 2.单个项目总投资不足500万元,可打捆后填报; 3.续建项目:“十三五”期间已开工,预计到“十四五”继续建设的项目; 4.新建项目: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预计“十四五”期间开工的项目; 5.谋划项目:目前项目处于谋划阶段,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的项目; 6.建设规模及内容需提供灯具总数量、安装总功率等详细数据; 7.灯具单位:(万盏);功率单位:(万千瓦)。

四、“十四五”建设项目表(其他市政道路照明路灯类) 注:1.本表中所列其他市政道路照明路灯指除节能路灯、智慧路灯之外的其他一般路灯; 2.单个项目总投资不足500万元,可打捆后填报; 3.建设规模及内容需提供灯具总数量、安装总功率等详细数据; 4.灯具单位:(万盏);功率单位:(万千瓦)。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doc 11页)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doc 11页)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印发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定(试行)》的通知 沪规划(2007)1107号 各区(县)规划局、各派出机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规划管理效能,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的编制与审批,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划管理规定(试行)》,经2007年8月24日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2007年11月1日起试行。 此前我局发布的文件中涉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规划管理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执行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二○○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定(试行)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编制与审批,保障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原则与适用)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本市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 凡因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单元规划等上位规划发生重大变更,或者因设立重大建设项目,确需对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功能或总体布局等产生调整的,按照法定程序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报原审批部门审

批。 因本规定第三条所列情形而确需对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划合理、程序规范和信息公开的原则,按本规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执行。 第三条(定义) 因相关的专业系统规划、专项规划(含控制线规划)或因建设项目其它规划实施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部分规划控制线、局部地块用地性质等强制性控制指标调整的,属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 因重要地区编制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确需对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局部调整,经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程序认定后方可进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分为技术性局部调整和一般性局部调整。 (一)以下情形可以认定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性局部调整: 1、符合城市规划导向、满足地区功能发展要求以及用地性质兼容性规定等要求的规划用地性质、用地布局或地块边界的调整。 (1)住宅用地调整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绿地的;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 区域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条件应包括历史背景、区域基础和经济基础等方面。 (1)历史背景 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该区域各个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解释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变迁 目的:研究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演变的历史规律的目的是解释当前城镇体系的形成特点,从而为预测未来影响城镇体系发展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提供启示。 (2)区域基础 分析目的:研究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涉及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劳动力、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阔的领域。 (3)经济基础 分析内容:①要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②明确各城镇中主要部门的发展方向。 通常需要回答的问题:①区域的工业发展方向,工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序安排,主要城镇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②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③综合运输网的改善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城镇发

展的关系; ④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所涉及的方面和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总人口的预测因资料丰富、方法成熟相对简单,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则比较复杂,尤其是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不一致,前后年份的城镇人口资料缺乏可比性,给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带来较大的难度。 确定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是准确预测城市化水平的关键。 应该从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可能性和城镇对农业人口可能的吸引能力两个侧面进行预测与互校。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城镇在区域中承担的职能是影星城镇规模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职能结构的规划首先要建立在现状城镇职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各城镇之间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城镇的职能分类。 对重点城镇还应该具体确定他们的城镇性质,力求把他们的主要职能特征准确表达出来,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所依循。 有必要指出的是城镇体系的职能类型也应考虑未来一定年限内的新设城镇,确定其职能类型,使其与城镇体系原有城镇协同发展。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确立应建立在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及分布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 当当价 ¥41.70(8.5折) 作者 同济大学,李铮生主编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明日之城——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当当价 ¥86.40(8.0折) 作者 [英]霍尔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ISBN 9787560840390 所属分类 图书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 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当当价 ¥61.90(7.9折)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1 ISBN 9787112124152 4、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当当价 ¥27.60(8.0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作者

(加)雅各布斯(Jacobs,J.)著,金衡山译 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1 ISBN 9787544701211 5、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耶路撒冷、蒙特利尔、新加坡、香港、北京、牛津、柏林、巴黎、纽约,寻找这些城市中人的“归宿感”和“身份认同”) 当当价 ¥25.20(7.2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定价 ¥ 35.00 作者 (加)贝淡宁,(以)艾维纳著,吴万伟译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1 ISBN 9787229055196 所属分类 图书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调查与社会分析 6、美好城市:沉思与遐想(城规大师以近60年的专业经验为依托,与读者分享他作为城市规划师和城市热爱者的心得体会。) 当当价 ¥40.80(8.5折)钻石VIP专享折上9.5折 定价 ¥ 48.00 作者 (美)雅各布斯著,高杨译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1

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纲要

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纲要 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纲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二零一四年七月;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一、规划现状与形势;(一)“十二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回顾(略);(二)面临形势---机遇和挑战;1.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源,实施生态 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编制纲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 二零一四年七月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发展,是当前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所提出的迫切需求,因而对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规划现状与形势 (一) “十二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回顾(略) (二)面临形势---机遇和挑战 1.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提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节约利用资源,实施生态修复以及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实现“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行业。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设立了有18个主要发展指标的城镇化指标体系,明确强调城镇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设立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上限,以及可再生资源消费、绿色建筑、建成区绿地率以及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原理 本科考的是城乡规划理论知识 ——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城乡规划制定、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 主要内容可大体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第二部分:城市规划体系 第三部分: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一部分 城市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1、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 城市与乡村的一大本质区别就是,城市的集聚效益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城市是以要素集聚为基本特征的,是生产、消费和交换的集中地。 2、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加上公元后的2000多年,城市的产生至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3、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城市的发展阶段分为:农业社会城市 工业社会城市 后工业社会城市 4、欧洲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 古希腊时期—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核心的模式。 古罗马时期—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古罗马的营寨城 文艺复兴时期—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公共建筑 绝对君权时期—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和公共广场

GB50563-2010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GB/T 50563—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GB/T 50563—2010 条文说明 制订说明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5月31日以第619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以及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目次 1总则 (50) 2术语 (51) 3基本规定 (53) 4评价内容与计算方法 (54) 4.1评价内容 (54) 5等级评价 (83)

5.1城市园林绿化I级评价 (83) 5.2城市园林绿化Ⅱ级评价 (83) 5.3城市园林绿化Ⅲ级评价 (84) 5.4城市园林绿化Ⅳ级评价 (84) 1总则 1.0.1城市园林绿化是影响城市社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本标准制定之前,尚没有一个针对城市园林绿化综合永平进行评价的标准或规范,各城市执行的一些评价方法存在着定义模糊、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建立一套科学评价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正确引导城市园林绿化健康发展、全国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是本标准的编制目的。 1.0.2本条主要碳删两点; 1本标准针对国务院确定的设市城市制订。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即县城)和县以下的建制镇(即县辖建制镇),因其园林绿化和相关市政建设、环境建设要求、条件与设市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故不列入本标准的评价范围。 2有效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综合作用,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领域,涵盖了城市宜居环境的各个方面。本标准除评价城市总体和各类绿地建设管理水平外,还包括城市生态环境和与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城市市政设施的评价。 2术语 2.0.1本术语规定林荫停车场必须满足遮荫率的要求。遮荫率30%的标准

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 2015年—2020年是我院步入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合理规划发展我院的“十三五”规划,具有十分巨大的意义,为了我院全面、持续、康健、有序的发展,结合本院实际,特制订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严重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与发展。秉承医院宗旨,服务群众,以满足基本需求、完善服务功能为出发点,立足于服务病患,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突出基层医疗特色。 二、发展目标 通过科学的管理实施,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梯队;充分发挥院外专家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特色专科;重点培养40岁以下学科带头人;逐年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争取购置与现代化医院相适应的医疗设备,促进临床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医院整体业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科学管理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在医院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为了安全、高效地提升我院的业务技术水平,一方面要建立与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技术操作规,制定健康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把质量关,无论是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还是各项技术操作规都要严格要求,使业务发展在良性的轨道上稳步上升。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模式同样严重,以优质、高效、低耗、方便为目标,努力提高医院自身的技术水平,尽可能使患者少花钱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护理管理工作,要加强科学化、规化管理,建立健康与一级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护理管理体系,使护理工作能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临床实际工作中。以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目标,科学制定防保妇幼工作制度,规诊疗活动;依照现代医院管理理念,使医院日常工作科学、规、有用率。 四、人才培养

城市规划结构及内容

Part 1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一)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 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 4、可持续性发展 二作用 1、指导总规编制,上下衔接,对实现区域层面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意义重大 2、全面考察区域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指导,避免“就城市论城市”思想,从区域整体效益最优化的角度实现最大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3、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4、协调区域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着建设条件历史背景区域范围经济基础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及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适当考虑与集镇的关系关键点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核心,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四城镇体系规划强制内容(注p108) 1、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地区域 2、区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3、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厂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