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十三五”林业和园林发展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9.70 MB
- 文档页数:57
庐阳区十三五建设规划滁河干渠打造原生态田园风光带实施合肥大水缸保护区水源保护工程,重点治理四里河水环境;用高科技手段治理阜阳路高架噪声污染;滁河干渠沿线建立游步道和休闲驿站,打造滁河原生态田园风光带……记者从庐阳区环保局获悉,该区出台“十三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下大力气整治环境污染,让碧水蓝天再现。
四里河水质将重点治理庐阳区辖区内河流由于上游农村生活污水及沿岸城市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导致河流水质较差。
四里河(大房郢水库坝下~南淝河入河口)、板桥河西岸(庐阳工业园沈湾断面~南淝河)、南淝河北岸(董铺水库坝下~长江路桥)水质较差,部分河段水体存在黑臭现象。
“十三五”期间,庐阳区将加快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居民、畜禽养殖业、鱼塘和大棚的搬迁工作;增加生态涵养林种植面积,补植房屋拆迁、土地流转遗留土地和荒草地;入库河道治理方面进一步拾遗补缺;加大对周边园林公司施用农药化肥种类的管理力度;加强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其中将重点推进四里河不达标水体达标方案中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河流污染治理力度,完善管网建设,减少入河污染负荷。
治理阜阳路高架路段噪声污染在声环境方面,庐阳区通过监测,发现阜阳路高架路段交通噪声超过了交通干线噪声平均水平,高架路段交通噪声影响明显,此外,城区交通噪声污染的范围和强度有所加大。
为此,庐阳区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控制噪声污染,优化声环境功能分区,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和建筑群的总体布局,结合建筑设计等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噪声污染。
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资源,适当控制机动车辆数量,利用智能化手段对车辆进行合理分流,严格控制重型车辆行驶的时段和路段;进一步加强城市高架道路、绕城高速、轨道交通等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庐阳经济开发区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厂企业在选址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及其他建筑物的声障作用,降低噪声影响;对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
滁河干渠打造原生态田园风光带庐阳区辖区内现有公园包括环城公园、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城市森林公园、庐阳三国新城湿地公园、中铁湿地公园、菱湖公园等。
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合发〔2010〕4号)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林业改革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以加强生态合肥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林业改革创新,加大林业发展与保护力度,不断增加林业总量、改善林业质量、提高林业效益,全面推动现代林业建设,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2、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富民原则。
坚持生态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林业生态产业化、林业产业生态化,促进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原则。
发挥公共财政政策的支撑作用,建设生态公益林;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扶持、鼓励社会资本向林业流动。
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兼顾原则。
打破城乡分割和行政界限,构建城乡林业和绿化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的新格局。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原则。
加快林业产权、管理制度等方面改革步伐,消除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
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林业对外开放。
坚持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林业。
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巩固林业建设成果,努力实现林业建设、保护、利用“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
坚持全民动员、社会办林原则。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2016年植树造林工作方案和合肥市2015―2016年度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植树造林与绿化【发文字号】合政办秘[2015]171号【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11.23【实施日期】2015.11.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2016年植树造林工作方案和合肥市2015-2016年度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合政办秘〔2015〕17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2016年植树造林工作方案》和《合肥市2015-2016年度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5年11月23日合肥市2016年植树造林工作方案根据全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森林合肥建设要求,现就2016年植树造林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省政府下达的森林增长工程目标任务,进一步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推进江淮分水岭岭脊、环巢湖沿岸、城市水源保护区、新桥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植树造林,交通干道和主要河流、渠道等沿线的森林廊道建设,农村道路、河渠、水库、塘坝、村庄、庭院等绿化,力争在重点区域上取得新进展、在廊道建设上取得新跨越、在四旁绿化上取得新突破。
二、目标任务2016年全市森林增长工程任务为13万亩。
其中:肥东县3.8万亩、肥西县1.5万亩、长丰县2.4万亩、庐江县1.9万亩、巢湖市1.9万亩、瑶海区0.4万亩(其中:新站区0.395万亩)、庐阳区0.02万亩、蜀山区0.98万亩(其中:经开区0.5万亩)、包河区0.1万亩。
具体是:(一)市级重点成片造林9万亩。
1.江淮分水岭脊线区域造林5万亩。
其中:肥东县2万亩(含众兴水库保护区)、肥西县1.3万亩、长丰县1.22万亩、蜀山区0.48万亩。
2.环巢湖沿岸区域造林1.4万亩。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基本概况城市现有各类绿地3753 公顷, 其中各类公园25个, 公园绿地面积946.33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5平方米/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生产绿地250公顷;防护绿地440.95公顷;附属及其它绿地227.66公顷。
目前,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数点的空间分布。
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瑶海区有公园绿地面积85.05公顷, 人均2.95平方米;庐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209公顷, 人均6.48平方米;蜀山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93.38公顷, 人均20.21平方米;包河区有公园绿地面积58.9公顷, 人均2.7平方米。
二、绿地系统规划期限、目标与指标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总体目标:建立以城市为核心,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绿色长廊为纽带,城乡一体化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园林绿地系统。
通过一系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以达到城乡绿化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更为显著,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近期目标:重点巩固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合肥“园林城市”建设水平。
通过合肥森林公园、黄山公园、天鹅湖公园、南淝河滨河绿地、大房郢水库坝下区公园等一系列大型园林绿地工程建设,保持城市绿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确保城市绿地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使得城市绿地总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区绿地率等相关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变各城区城市绿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城区内500米见“绿”。
远期目标:依据“环境优先”、“绿化先行”的城市建设方针,按照城乡一体。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正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合林业园林办〔2018〕31号各县(市)、区、开发区(新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合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园林绿化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如下:一、强化监管,落实属地责任1、各辖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养管项目安全生产巡查,要从园林绿化项目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养管等环节入手,强化流程管理和过程管控,切实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各辖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尤其要加强苗木运输、吊装、支撑、高空修剪、病虫害防治、机械开挖、地下工程、建(构)筑物等安全事故易发环节的过程管控,全力消除安全隐患。
3、各辖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及时制定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雨雪、极端灾害天气等的安全生产措施,组织应急抢险队伍,储备必要物资,积极响应上级统一指挥,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二、细化措施,落实主体责任4、各类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养管项目承包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企业全过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切实建立起安全生产日常工作台账制度。
合肥十三五规划
根据合肥市的十三五规划,合肥将致力于实现人民富裕、城市宜居、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治理有效的目标。
以下是合肥市在十三五期间的规划重点:
一、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合肥的经济质量和效益,构建现代产业集群。
二、城市建设:推进合肥城市功能提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注重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推动城市建设向高质量发展。
三、人民生活: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推动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四、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行绿色发展理念。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生态修复工作,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五、文化与教育:推动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文化活动供给,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
六、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和公共服务能力,构建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促进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合肥市的十三五规划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通过此规划的实施,合肥将实现人民富裕、城市宜居、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治理有效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合肥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作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奋力跨越赶超、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线,不断解放思想,强化创新驱动,突出改革开放,着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顺利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展示崭新形象。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预计“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连跨三个千亿台阶,达到5600亿元以上,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5%左右;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1.2万美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到9300亿元,增加值2255.7亿元、年均增长15.6%。
财政收入达到1000.5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1.5亿元,年均增长15.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6万亿元,年均增长1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83亿元,年均增长16.9%。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5.5:40。
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实现增加值14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约64%。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产值突破2700亿元,增加2.6倍,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保持国领先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分别完成1280亿元、2260亿元,金融、物流、文化、旅游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安徽省林业厅关于做好“十二五”林业建设总结及提供“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思路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林业厅•【公布日期】2015.04.12•【字号】林计函〔2015〕226号•【施行日期】2015.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关于做好“十二五”林业建设总结及提供“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思路的通知林计函〔2015〕226号各市林业局,厅有关处室、单位:“十二五”以来,全省林业系统按照省林业厅制定的林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通过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建设成果较为显著,有力推进了全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为全面总结“十二五”建设经验,编制好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面总结“十二五”林业建设情况。
各市林业局和有关单位要对照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林计计〔2011〕100号)(可在厅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规划计划中下载),对规划制定的约束性和预期性发展目标、林业改革措施、对建设生态强省、产业大省、生态文明先进省的各项建设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评价。
重点是围绕“四大区域生态屏障、八大主导产业、一批重点生态文化基地”建设布局,认真总结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工作建议。
二、合理提出“十三五”林业规划思路。
各市林业局及有关单位要在认真总结“十二五”林业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找出我省与全国林业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寻求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结束后林业面临的新形势,未来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林业改革需求,当前林业发展内在和外在需求和关键因素,有针对性提出“十三五”林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改革促发展,实现林业新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1. 突出林业改革发展思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林业改革作为规划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落实好、完成好国有林场及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林业投融资体系改革等各项任务。
智库时代 ·131·智库观察合肥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刘茜雯(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摘要:随着合肥市城市化日渐加快,城市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也逐渐被相关部门所重视,并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文从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入手,分析探讨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生态可持续性原则,提出合肥城市园林建设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园林城市;思路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52-0131-002合肥市的简称为“庐”,并且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
合肥市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主要是丘陵岗地,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近几年,合肥市在拥有良好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在园林绿地方面同样有令人瞩目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以规划为主要方向,并且重视工程的建设,绿色指标大幅增加。
一、合肥市园林绿地建设概况(一)合肥市现有绿地调查近年来,全市已建成较为完整的绿色生态网络,绿化量逐年增加,人均公园绿地基本达到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大力发展绿色森林增长活动,持续推进城乡绿化,不断深化林业园林改革,推进了合肥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和发展。
见表1。
(二)合肥市园林绿地发展概况合肥市园林绿地建设在许多年的努力中达到了令人瞩目的水平。
“十二五”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以创建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增加绿色面积,提高质量,突出重点,创造优质产品”。
其中,“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保护区的面积也在较大幅度增加。
(三)合肥市园林绿地发展的优势与动力合肥市绿地布局是合肥市园林飞速成长的优势之一,国务院批准通过合肥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将城乡地区的点线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绿色的系统,计划构成具有合肥市特色的空间布局形式。
同时,合肥的绿地系统与当地的历史古迹也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增添一份韵味,它有利于将建筑与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比如合肥市内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公园包公祠就巧妙地将当地文化与园林景观相结合,供人游赏。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20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公布日期】2019.05.30•【字号】合林业园林案〔2019〕18号•【施行日期】2019.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20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合林业园林案〔2019〕18号毛晓斌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合肥市立体绿化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
现答复如下:一、立体绿化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城市立体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发展立体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减少热岛效应,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随着城区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日渐减少,发展立体绿化、拓展绿化空间便成为众多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样这也是今后我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着力点。
二、我市近年来主要工作成效及举措(一)积极探索尝试1.高架桥绿化。
2007年始,我市开始建设高架桥悬挂绿化,目前四里河立交、包河大道高架等12座立交桥和高架桥有近12万盆桥体挂花。
2019年,市城乡建设局对包河大道、徽州大道和长江西路高架桥挂花品种进行了优化,新增石楠13051盆,月季6622盆,进一步丰富了城市色彩。
今后,新建高架桥将采用桥体一体式花槽进行立体绿化。
因桥墩安全巡查、检测、维修及桥墩混凝土防腐等工作需要,根据《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99—2017)等规定,目前我市城市高架桥等桥墩仅部分实施了垂直绿化,未全面推广。
2.围墙绿化。
推进拆墙透绿,建设绿篱式围墙。
2017年4月印发的《合肥市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导则》提出“在竖向高差较大的场地处理上应优先采用花台、绿化坡地与台阶相结合的手法自然过渡处理,如必须采用挡土墙鼓励结合绿化设置;对于确需设置围墙,且私密性较强的地块,可采用生态围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