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漏保错误接线方式

常见漏保错误接线方式

常见漏保错误接线方式
常见漏保错误接线方式

1、常见的漏电保护器错误接线方式有以下几种:

(1)用于支线保护时,各支线应有各自的专用零线,且两相邻支线路的零线不得相连。

如果将两分支线路相连,零线中的电流互流,破坏零序电流互感器内的工作电流平衡,使漏电保护器发生误动作。

如果想就近利用动力分支线的零线作为照明分支线的零线,则会造成动力分支线的漏电保护器动作(图2-26错误接线之一)。

图(略)

(2)一个用电设备只能接在一条保护支路内,不得跨接在两条分支回路内,不得接在零序互感器的前面,也不得采取一线一地制供电,否则,会导致漏电保护器误动作(图2-27错误接线之二)。

(3)装有漏电保护器和未装漏电保护器的用电设备,不得共用一个接地装置。例如,当因图2-28(错误接线之三)中的电机M1的绝缘损坏而外壳带电时,电机M2的外壳也带电。由于电流没有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未起到漏电保护的作用。

(4)单相负荷应尽可能均衡分配。如果分配不均(如一相的线路偏长,设备集中),则负荷较重的一相,其漏电电流偏大,因而干线的三相不平衡漏电电流增大,达到一定值时就会使干线首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

(5)被保护的线路(包括工作零线)应全部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和漏电保护器的贯穿孔,不得用三极漏电保护器代替四极三相四极、漏电保护器。如果是三相五线制,则保护地线不得穿过漏电保护器的互感器,而必须跨接到第一极漏电保护器前端(进线端)的零干线上或重复接地极上。图2-29是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几种常见错误接线方式。

图(略)

leedreamfly斑竹对施工现场的漏电保护器错误接线种类及其后果分析已经详细阐述了其中的几大种类,在此基础上我稍加整理以便大家讨论,括号内为施工现场的典型错误接线型式:

1、N线、PE线接反,RCD无法合闸。(PE线当N线使用)

接线时将N线和PE线接错使N线的正常工作电流变成了“剩余电流”,造成RCD误动;

(正常情况下,PE线没有电流通过(泄漏电流忽略不计),当4极漏电保护器系统中有单相荷载,且跨接在相线与PE线之间,单相设备一启动,漏电保护器就跳闸,其实单相荷载为“漏电电流”提供了一个通路。)2、四线RCD用于三相三线制负载,RCD拒动。(工作零线不接,进出线端子悬空)

四极RCD本身的电子线路需要N线以获得工作电源,废弃N线后,RCD本身的电子线路失去了工作电源,

因此按试验按钮和发生接地故障时,RCD将拒动。

(漏电保护器内部放大器的用的电源是相线和N线间的电源,不接零就没有了220V跳闸电源,漏电保护器就不起作用。)

3、RCD只能上进下出。(在施工现场此种情况一般不可能发生,现场电工不至于如此!不过应该慎重,只得注意与防范。)

4、RCD负荷侧N线不能再接地。(N线接地或接设备外壳)

(4极漏电保护器带有单相荷载时,如果N线接地或接设备外壳,工作电流就会有一部分沿着接地点流出,而不经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回流。零序电流互感器回流会检测除这部分流入接地点的电流,漏电保护器而动作跳闸。)

5、RCD回路不能与其他回路共用N线。(保护器部分输出线与其他线路混用)

负载侧的N线因绝缘破损等原因而接地或与其他未安装RCD的回路的N线连接,则N线有部分电流沿其他途径返回电源点而成为“剩余电流”,造成RCD误动。

(漏电保护器输出的相线与非本漏电保护器输出的N线而组成单相电源荷载,只要单相负载有电流通过,保护器就好跳闸。,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漏电保护器;如果荷载能工作,说明漏电保护器已经失灵,不起保护作用了!)

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的错误接线还有不少,请大家发表意见!

2、火线和零线区别

火线和零线都是带电的线,如果二相电源接了用电器的话,那么就有电流从电线中流过

一般的感觉火线带了电,是因为如果人接触(包括一些间接接触)了火线,一部分的电流就从人的身体中经过了,就好比本来一个水管子,从中间有分了一个水龙头了。零线不带电是因为电源的另一端(零线)接了地,我们在地上接触零线的时候,因为没有位差,就不会形成电流。所以就有零线不带电的感觉。零线和火线本来都是由电源出来的,电流的正方向就是由一出,经过外部设备,从另一端进.形成一个回路。零线和火线的区别就是电源的两个端子其中的一个接了大地

零线和地线区别

1.零线和地线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不是一回事。

2.地线的对地电位为零。使用的电器的最近点接地。

3.零线的对地电位不一定为零。零线的最近接地点是在变电所或者供电的变压器处。

4.零线有时候会电人,在什么时候呢?当你的电炉子不发热了,千万不要以为没电了,不会电人,错啦!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可能,离你的电器很沅的地方N线断开了,用电压表一量会发现,电器的LN线都是市电的电压!

5.地线不会电人,除非很糟的情况,设计者不懂,或者胡乱搞的产品!

6.在你的电路中有零线和地线的话,你会发现有一个高耐压电容在他们中间。

3、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 未经安全培训和安全考试不合格严禁上岗。

2. 电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 上岗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否则不准许上岗。

4. 车间内严禁吸烟,工艺段使用电气焊需开动火证。

5. 不准酒后上班,更不可班中饮酒。

6. 正确使用电工工具,所有绝缘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它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

7. 万用表用完后,打到电压最高档再关闭电源,养成习惯,预防烧万用表。

8. 不允许带电作业,有特殊情况需有二人以上一起工作,以便进行安全监护,并且脚下垫好绝缘。

9. 危险工作不允许单独作业。10. 高空作业时,必须戴好安全带。11. 每个电工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方法,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12. 配电室除电气人员严禁入内,配电室值班人员有权责令其离开现场,以防止发生事故。13. 电工在进行事故巡视检查时,应始终认为该线路处在带电状态,即使该线路确已停电,亦应认为该线路随时有送电可能。14. 工作中所有拆除的电线要处理好,带电线头包好,以防发生触电。15. 在巡视检查时如发现有威胁人身安全的缺陷,应采取全部停电、部分停电或其它临时性安全措施。16. 在巡视检查时如发现有故障或隐患,应立即通知生产然后采取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及其它临时性安全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事故扩大。17. 电流互感器禁止二次侧开路,电压互感器禁止二次侧短路和以升压方式运行。18. 在有电容器设备停电工作时,必须放出电容余电后,方可进行工作。19. 电气操作顺序:停电时应先断空气断路器,后断开隔离开关,送电时与上述操作顺序相反。20. 严禁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拉合隔离开关时,应迅速果断到位。操作后应检查三相接触是否良好(或三相是否断开)。21. 必须熟记我厂用电设备的使用操作和电气要求。22. 在对我厂的电器柜进行检修时,必须把强电和弱电全停后,才能进行检修。23. 严禁拆开电器设备的外壳进行带电操作。24. 现场施工用高低压设备以及线路应按施工设计及有关电器安全技术规定安装和架设。25. 每个员工必须熟练掌握锌锅停电后,启动发电机和倒切电源的过程。26. 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电器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然后视装置、设备及着火性质使用干粉、1211、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或干沙灭火,不可使用泡沫灭火器。27. 检修电气设备时,如不解该设备规范注意事项,不允许私自操作28. 合大容量空开或ME时,先关好柜门。29. 严禁向配电柜、电缆沟放无关杂物。30. 在未确认电缆是否带电时,不允许用钳子同时剪开两芯以上电缆。

31. 光纤不允许打硬弯,防止折断。32. 变频器等装置参数未经段长允许不要改动,常用的参数经班长同意方可修改,事后必须告知段长。33. 生产中任何人不准使拉拽DP头线,防止造成停车。34. 换DP头应停电装置及PLC电源,如有特殊情况,带电换,必须小心,不能连电。35. 生产中装置换柜内接触时,必须谨慎,检查好电源来路是否可关断不准带电换,如急用须班长,监督,防止发生危险。36. 生产中不能因维修气阀而将压辊压下,防止带跑偏或挤断。37. 不允许带电焊有电压敏感元件的线路板,应待烙铁烧热后拔下电源插头再焊。38. 拆装电子板前,必须先放出人体静电。39. 用电焊机时,不允许用生产线机架作为地线,防止烧PLC。40. 使用电焊机,尽量带好绝缘手套,防止发生意外,且不允许一手拿焊靶,一手拿地线。41. 生产中不要紧固操作台的按钮或指示灯,如需急用必须谨慎,不能改锥与外皮连电造成停车。42. 生产中如需换按钮,应检查电源侧是否是跨接的,拆卸后是否会造成停车或急停等各种现象,没把握时,可先临时控制线改到备用按钮上,待有机会时恢复。43. 换编码器,需将电源关断{整流及24V}或将电源线挑开,拆编码器线做好标记,装编码时,严禁用力敲打,拆风机外壳时要小心防止将编码器线坠断,在装风机后必须检查风机罩内编码器线是否緾在风机扇叶上。44. 烧电气设备,需检查好原因再更换,防止再次发生事故。45. 换接触器时,额定线圈电压必须一至,如电流无同型号的可选稍大一些。46. 变频器等装置保险严禁带电插拔且要停电5分钟以上进行操作。47. 严禁带电插拔变频器等电子板,防止烧毁。48. 换变频器或内部板子时必须停整流电源5分钟以上进行操作,接完线必须仔细检查无误后方可上电,且防止线号标记错误烧设备。49. 经电机维修部新维修回的电机必须检查电机是否良好并将电机出线紧固在用。50. 接用电设备电源时,先看好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选好合适空开,确认空开处于关断,检查旁边是否有触电危险在进行操作。51. 装置柜的除尘,必须停电,采用由上至下由里到外的顺序进行吹风,吹不掉的先用干净棉丝或刷子等擦拭在进行除尘。52. 检修或整操作按钮或指示灯时,必须停电,把按钮及标签摆正53. 想用手动操作气阀或油阀时,必须检查好是否会对人或设备造成伤害,防止出事故。54. 更换MCC抽屉时,必须检查好抽屉是否一样,防止换错烧PLC。55. 安装或更换电器设备必须符合规定标准。56. 严禁用手触

摸转动的电机轴。57. 严禁用手摆动带电大功率电缆。58. 烧毁电机要拆开确认查明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59. 热继电器跳闸,应查明原因并处理在进行复位。60. 在检修工作时,必须先停电,留人看守或挂警告牌,在有可能触及的带电部分加装临时遮拦或防护罩,然后验电、放电、封地。验电时必须保证验电设备的良好。

61. 检修结束后,应认真清理现场,检查携带工具有无缺少;,检查封地线是否拆除,短接线,临时线是否拆除,拆除遮拦等,通知工作人员撤离现场,取下警告牌,按送电顺序送电。62. 工作完成后,必须收好工具,清理工作场地,做好卫生。

4、电缆颜色

GB5013.1-1997规定:

三芯电缆:绿/黄、浅蓝、棕

四芯电缆:绿/黄、浅蓝、黑色、棕色。。。。。

可众所周知:

三芯电缆:黄、绿、红

四芯电缆:黄、绿、红、黑

断路器DZ47-1P20A和漏保DZ47LE-1P20A,工作原理上不一样的,根据定义

断路器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高压断路器,和低压断路器,高低压界线划分比较模糊,一般将3kV以上的成为高压电器。

低压断路器又称自动开关,它是一种既有手动开关作用,又能自动进行失压、欠压、过载、和短路保护的电器。它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一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俗称漏电开关,是用于在电路或电器绝缘受损发生对地短路时防人身触电和电气火灾的保护电器,一般安装于每户配电箱的插座回路上和全楼总配电箱的电源进线上,后者专用于防电气火灾。

其适用范围是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伏,额定电流至250安。

低压配电系统中设漏电保护器是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止因漏电引起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但安装漏电保护器后并不等于绝对安全,运行中仍应以预防为主,并应同时采取其他防止触电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

1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漏电保护器主要包括检测元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环节(包括放大器、比较器、脱扣器等)、执行元件(主开关)

以及试验元件等几个部分。

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的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示意图。TA 为零序电流互感器, GF 为主开关, TL 为主开关的分励脱扣器线圈。

在被保护电路工作正常, 没有发生漏电或触电的情况下, 由克希荷夫定律可知, 通过TA 一次侧的电流相量和等于零, 即:这样TA

的二次侧不产生感应电动势, 漏电保护器不动作, 系统保持正常供电。

当被保护电路发生漏电或有人触电时, 由于漏电电流的存在, 通过TA 一次侧各相电流的相量和不再等于零,产生了漏电电流Ik。

在铁心中出现了交变磁通。在交变磁通作用下, TL二次侧线圈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此漏电信号经中间环节进行处理和比较,

当达到预定值时, 使主开关分励脱扣器线圈TL 通电, 驱动主开关GF 自动跳闸, 切断故障电路,从而实现保护。

用于单相回路及三相三线制的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 不赘述。

5、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国内外多年的运行经验表明,推广使用漏电保护器,对防止触电伤亡事故,避免因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 具有明显的效果。本文就广泛使用的电流型漏电保护器(以下简称漏电保护器) 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作些介绍。

1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漏电保护器主要包括检测元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环节(包括放大器、比较器、脱扣器等)、执行元件(主开关) 以及试验元件等几个部分。

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的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示意图。TA 为零序电流互感器, GF 为主开关, TL 为主开关的分励脱扣器线圈。

在被保护电路工作正常, 没有发生漏电或触电的情况下, 由克希荷夫定律可知, 通过TA 一次侧的电流相量和等于零, 即:这样TA 的二次侧不产生感应电动势, 漏电保护器不动作, 系统保持正常供电。

当被保护电路发生漏电或有人触电时, 由于漏电电流的存在, 通过TA 一次侧各相电流的相量和不再等于零,产生了漏电电流Ik。

在铁心中出现了交变磁通。在交变磁通作用下, TL二次侧线圈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此漏电信号经中间环节进行处理和比较, 当达到预定值时, 使主开关分励脱扣器线圈TL 通电, 驱动主开关GF 自动跳闸, 切断故障电路,从而实现保护。

用于单相回路及三相三线制的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 不赘述。

2装设漏电保护器的范围

1992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标GB13955292《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 对全国城乡装设漏电保护器做出统一规定。

2.1必须装漏电保护器(漏电开关) 的设备和场所

(1) 属于I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动工具(I类电气产品, 即产品的防电击保护不仅依靠设备的基本绝缘, 而且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 如产品外壳接地) ;

(2) 安装在潮湿、强腐蚀性等恶劣场所的电气设备;

(3) 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机械设备;

(4) 暂设临时用电的电器设备;

(5) 宾馆、饭店及招待所的客房内插座回路;

(6) 机关、学校、企业、住宅等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

(7) 游泳池、喷水池、浴池的水中照明设备;

(8) 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

(9) 医院中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

(10) 其它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场所。

2.2报警式漏电保护器的应用

对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 会造成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电气装置或场所, 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如:

(1) 公共场所的通道照明、应急照明;

(2) 消防用电梯及确保公共场所安全的设备;

(3) 用于消防设备的电源, 如火灾报警装置、消防水泵、消防通道照明等;

(4) 用于防盗报警的电源;

(5) 其它不允许停电的特殊设备和场所。

3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的选择

正确合理地选择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非常重要: 一方面在发生触电或泄漏电流超过允许值时, 漏电保护器可有选择地动作; 另一方面, 漏电保护器在正常泄漏电流作用下不应动作, 防止供电中断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人体安全电流值, 国际上公认30 mA 为人体安全电流值;

(2) 为了保证电网可靠运行,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躲过低电压电网正常漏电电流;

(3) 为了保证多级保护的选择性, 下一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小于上一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各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有级差112~215 倍。

第一级漏电保护器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处。

该级保护的线路长, 漏电电流较大, 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无完善的多级保护时, 最大不得超过100mA; 具有完善多级保护时, 漏电电流较小的电网, 非阴雨季节为75mA ,阴雨季节为200mA; 漏电电流较大的电网, 非阴雨季节为100 mA , 阴雨季节为300mA。

第二级漏电保护器安装于分支线路出口处, 被保护线路较短, 用电量不大, 漏电电流较小。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介于上、下级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之间, 一般取30~75 mA。

第三级漏电保护器用于保护单个或多个用电设备, 是直接防止人身触电的保护设备。被保护线路和设备的用电量小, 漏电电流小, 一般不超过10mA , 宜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30 mA , 动作时间小于011 s 的漏电保护器。

4漏电保护器的正确接线方式

TN 系统是指配电网的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 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该接地点相接。

TN 系统可分为:

TN 2S 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

TN 2C 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TN 2C2S 系统系统干线部分的前一部分保护线与中性线是共用的, 后一部分是分开的。

TT 系统配电网低压侧的中性点直接接地, 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直接接地。

漏电保护器在TN 及TT 系统中的各种接线方式如图2~ 5 所示。安装时必须严格区分中性线N 和保护线PE。三极四线或四极式漏电保护器的中性线, 不管其负荷侧中性线是否使用都应将电源中性线接入保护器的输入端。经过漏电保护器的中性线不得作为保护线, 不得重复接地或接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 保护线不得接入漏电保护器。

6、零序电流保护与剩余电流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防止人身间接触电以及配电线路由于各种原因而遭损坏,引起火灾等事故,保证设备和线路的热稳定性,我国现行的电气设计、施工等有关规范都提出了在低压配电线路中需设置接地故障保护。在国家标准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4.4.10条明确指出了采用接地故障保护的两种方法,零序电流保护与剩余电流保护(亦称漏电电流保护)。这两种电流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同,但使用范围、安装等要求却有所不同)。零序电流保护具体应用可在三相线路上各装一个电流互感器(C.T),或让三相导线一起穿过一零序 C.T,也可在中性线N上安装一个零序C.T,利用这些C.T来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即零序电流Io,IA+IB+IC=IO,

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无接地故障,且不考虑线路、电器设备的泄漏电流),IO=0;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则IO=IN,此时的零序电流为不平衡电流IN;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必然产生一个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此时检测到的零序电流IO=IN+Id,是三相不平衡电流与单相接地电流的矢量和。剩余电流保护的具体做法是在被测的三相导线路上与中性N上各装一个C.T,或让三相导线与N线一起穿过一个零序C.T,得到三相导线与中性线N的电流矢量和IA+IB+IC+IN,当设有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无论三相负荷平衡与否,则此矢量和为零(严格讲为线路与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当发生某一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中会通过保护线PE及与地相关连的金属构件,即IA+IB+IC+IN≠0,此时数值为接地故障电流Id加正常泄漏电流。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零序电流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两者的基本原理都是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复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即ΣI=0,并且都用零序C.T作为取样元件。在线路与电器设备正常情况下,各相电流的矢量和等于零(对零序电流保护假定不考虑不平衡电流),因此,零序C.T的二次侧绕组无信号输出(零序电流保护时躲过不平衡电流),执行元件不动作。当发生接地故障是地,各相电流的矢量和不为零,故障电流的零序C.T的环形铁芯中产生磁通,零序C.T的二次侧感应电压使执行元件动作,带动脱扣装置,切换供电网络,达到接地故障保护的目的。

零序电流保护一般适合使用于TN接地系统。因为当发生一相接地时,对TN-S系统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线阻抗ZPE和接触阻抗Zf,即Zs=Z1+ZPE+Zf;对于TN-C系统,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N线阻抗ZPEN和接触电阻Zf,即ZS=Z1+ZPEN+Zf;对于TN-C-S系统,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N线阻抗ZPEN,PE线阻抗ZPE和接触电阻Zf,即ZS=Z1+ZPEN+ZPE+Zf,产生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 =220/ZS,明显大于无故障时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只要整定合适,就可检测出发生接地故障时的零序电流,以切断故障回路。而对IT系统,一般均是使用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对单相接地不必要立即切断供电回路、但需发出绝缘破坏监察信号、以维持继续供电一段时间的工矿企业内的不配出中性线的三相三线配电线路。当单相接地时,该故障线路上流过的零序电流是全系统非故障系统电容电流之和,因而容易检测出接地故障电流,故可用零序电流保护装置来监察相对地第一次接地故障。TT接地系统常应用于工农业、民用建筑的照明、动力混合供电的三相四线配电系统中,常发现三相不平衡电流较大,当发生一相接地时,Id回路阻抗包括相线阻抗Z1,PE线阻抗ZPE,负载侧接地电阻RA和电源侧接地电阻RB,接触阻抗Zf,即ZS=Z1+ZPE+RA+RB+Zf,接地故障电流Id=220/ZS,由于RA+RB>>Z1+ZPE+Zf,且RA+RB数值一般均较大,很明显TT系统的故障环路阻抗大,产生的单接故障电流Id,远远小于不平衡电流,很难检测出故障电流,故不适用于TT接地系统。

由剩余电流保护工作原理分析可知,它的保护动作整定电流可以从mA级到A级,有相当高的动作灵敏性,因此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对于TN、TT、IT接地系统均可适用。但剩余电流保护适用于TN接地系统中的TN﹣S系统,不能用于TN﹣C接地系统的馈电主干线保护。因为TN﹣C接地系统中保护线PE和中性线N合用一根线PEN、PEN在正常工作时流过三相不平衡电流,当单相接地时产生的接地故障电流Id也从PEN线上流过,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根本无法检测出是不平衡电流还是接地故障电流,也就是说,已丧失单相接地故障的检测功能。当用于分干线及末端线中时,如果是TN-C接地系统,则应按TN-C-S或局部TT接地处理,剩余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整定值(IΔn)一定要躲开正常漏电电流,才可避免误动作。我们在选用时,对于IΔn数值可根据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4.3.11条进行选择,以适合各种场合和使用要求。

按《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要求,对于相线对地标称电压为220V的TN系统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当用过电流保护不能满足人身遭受电击所允许的最大切断故障时间时,宜采用零序电流保护,但保护整定值不应小于该供电线路中最大不平衡电流,当用过电流保护与零序电流保护均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剩余电流保护。

对于TT系统的低压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当用过电流保护电器不能满足动作特性ZSIA≤50V时,应采用剩余电流保护。

对于IT系统的低压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当外露可导电部分单独接地时,发生第二次异相接地故障时,故障回路的切断应符合TT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当外露可导电部分为共同接地,则发生第二次异相接地故障时,故障回路的切断应符合TN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

对于零序电流保护的零序C.T安装,一定要符合有关工艺标准。对于IT接地系统,由于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不仅可能沿着发生故障电缆的导体表面流回,而且也可能沿着非故障电缆的导体表面流回,故安装时必须将电缆头经零序C.T接地,这样才能保证故障相和非故障相的电容电流通过接地点,即能防止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误动作,又能保证故障时装置可靠动作。对于IT接地系统,一般采用在中性线N上安装零序C.T,对在低压侧母排的零序C.T必须安装于中性线N与工作接地点(或重复接地)之间的母排上。如零序C.T安装于配电屏的N线母排上,由于配电屏金属外壳一般直接与接地极相联,当母线发生接地短路时,产生的故障电流Id将沿着配电屏金属外壳→接地线→变压器中性点流动,而不经过零序C.T,达不到所要求实现的保护功能,这一点在现场施工时很容易蔬忽。

从保护的动作灵敏性与使用安全性来说,剩余电流保护高于零序电流保护,并且零序电流保护不能像剩余电流保护应用在单相配电线路上,因此对于三相供配电系统如果零序电流保护灵敏度足够,并且也适合选用该保护装置的场合,为节约资金,可采用零序保护。对于TN�C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一般是在PEN上安装零序电流保护装置。由于保护电流整定应躲过PEN上的最大不平衡电流,即在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小于该整定电流时,零序电流保护装置拒动,有可能引起人身电击和火灾,从这一点上考虑,实际上有关低压配电线路接地保护在IEC标准中已取消了零序电流保护,而我国现行规范还是引入了此保护。不管是零序电流保护,还是剩余电流保护,都是接地保护的措施之一,还必须与等电位联结结合使用,才能起到完善的防电击作用。

三相四线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及判断电子版本

三相四线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及判断

三相四线电能表错误接线 分析及判断

三相四线电度表接线方式的分析与判断 1、三相四线电度表标准接线方式 P=P1+P2+P3 =U A I A cos ψA + U B I B cos ψB + U C I C cos ψC =3 UI cos ψ 负载 120o 120o 120o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ΨA ΨB ΨC (a) (b) 2、三相四线电度表电压正相序A 、B 、C 而电流正相序是B 、C 、A 的接线方式 P=P1+P2+P3 =U A I B cos (120°+ψB )+ U B I C cos (120°+ψC )+ U C I A cos (120°+ψA ) =3 UI cos (120°+ψ) =-3 UI cos (60°-ψ)故当Ψ在0°~60°内,呈反转状态。

负载 120o 120o 120o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ΨA ΨB ΨC (a) (b) 3、三相四线电度表电压正相序A 、B 、C 而电流正相序是C 、A 、B 的接线方式 P=P1+P2+P3 =U A I C cos (120°-ψC )+ U B I A cos (120°-ψA )+ U C I B cos (120°-ψB ) =3 UI cos (120°-ψ) =-3 UI cos (60°+ψ)故当Ψ在0°~30°内,呈反转状态。 负载 120o 120o 120o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ΨA ΨB ΨC (a) (b) 4、三相四线电度表电压正相序B 、C 、A 而电流正相序是A 、B 、C 的接线方式

电能表错误接线计算题指导

错误接线计算题指导 1、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类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类题型在题库中占比46.30%,通常是给出功率因数(角),求更正系数或退补电量。错误接线的已知条件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给出接线方式,一类是给出接线图,要求考生自己判断接线方式。 此类题型重点是根据接线方式求得A、C两元件的电流、电压的夹角,难点是更正系数的化简。在实际考试的过程中,由于采用网络机考的形式,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只需写出最终结果,且可借助于计算器计算,故理论考试的时候,可以将功率因数角直接代入化简式,以避免在将更正系数化到最简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题库中此类题目涉及到的错误接线方式共11种,现总结如下:

例1-1:已知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接线错误,其接线方式为:A 相元件U ca I a ,C 相元件U ba I c ,功率因数为0.866,该表更正系数是 。(三相负载平衡,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 )150cos(a ca a ?+=I U P )90cos(c ba c ?+=I U P 在对称三相电路中: U ca =U ba =U ,I a =I c =I ()()[]??+++=+=90cos 150cos UI P P P c a 误 更正系数: []) ()()()(误正??????+++=+++==90cos 150cos cos 390cos 150cos UI UIcos 3P P K (化简式) 化到最简: ? tg 312-K +==-1.00 (最简式) 答:该表更正系数是-1.0。 例1-2:用户的电能计量装置电气接线图如图, ?=35,则该用户更正系数是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三相四线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报告及判断

三相四线电能表错误接线 分析及判断

三相四线电度表接线方式的分析与判断 1、三相四线电度表标准接线方式 P=P1+P2+P3 =U A I A cos ψA + U B I B cos ψB + U C I C cos ψC =3 UI cos ψ 负载120o 120o 120o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ΨA ΨB ΨC (a)(b) 2、三相四线电度表电压正相序A 、B 、C 而电流正相序是B 、C 、A 的接线方式 P=P1+P2+P3 =U A I B cos (120°+ψB )+ U B I C cos (120°+ψC )+ U C I A cos (120°+ψA ) =3 UI cos (120°+ψ) =-3 UI cos (60°-ψ)故当Ψ在0°~60°,呈反转状态。 负载120o 120o 120o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ΨA ΨB ΨC (a)(b)

P=P1+P2+P3 =U A I C cos (120°-ψC )+ U B I A cos (120°-ψA )+ U C I B cos (120°-ψB ) =3 UI cos (120°-ψ) =-3 UI cos (60°+ψ)故当Ψ在0°~30°,呈反转状态。 负载120o 120o 120o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ΨA ΨB ΨC (a)(b) 4、三相四线电度表电压正相序B 、C 、A 而电流正相序是A 、B 、C 的接线方式 P=P1+P2+P3 =U B I A cos (120°-ψA )+ U C I B cos (120°-ψB )+ U A I C cos (120°-ψC ) =3 UI cos (120°-ψ) =-3 UI cos (60°+ψ)故当Ψ在0°~30°,呈反转状态。或正或反 负载120o 120o 120o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ΨA ΨB ΨC (a)(b)

电能表错误接线的诊断与防范

一、引言 电能表错接线的主要表现为: 电能表反转、不转、转速变慢等情况。由于电能表计量装置是由电能表、互感器、二次回路等多种元件构成,因此,电能表的错误计量及其更正也呈多样性变化。为公平、公正、合理计量电能,及时、快捷、正确诊断错误接线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摆在供电企业员工面前的重要课题,是提高供电企业形象和减少电量丢失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装表接电和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检查实践,浅谈电能表比较典型的错误接线及防止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二、电能计量装置常见错误接线 1、单相有功电能表的错误接线 当直接接入式单相电能表装表时,误将进电能表的火线与零线接反了,零线从电能表引出后处在开断状态,而负载跨接在火线和地线之间,用电依然正常,因电能表电流线圈无电流通过而不转。 当电压小钩断开或接触不良造成开路时,此时电能表的测量功率P=(0)×IcosΦ=0,电能表不转。 当电流互感器二次测开路时,电能表电流线圈无电流通过,电能表测量的功率P=U(0)cosΦ=0,电能表不转。同样,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短路时,因无电流通过电流线圈,电能表也会不转。当电

流互感器二次侧极性接反时,电能表测量的功率P'=-UIcosΦ电能表反转。 2、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错误接线 当电压线A、B相电压对调; B、C相电压对调; A、C相电压对调时,对调后计量值P'均为零,电能表不转。 3、三元件电能表的错误接线 当有任一只电流线或CT极性接反时,接反相测量的有功功率为负值,电能表变慢。 当有两相电流线或CT极性接反时,接反两相的测量值为负值,电能表反转。 当三相电流线或CT极性接反时,电能表反转,K=-1。 当电流回路一相开路时,电能表仅计量两相电量; 二相开路时,仅计量一相电量; 三相开路时,电能表停转。同样,电流回路出现一相、两相、三相短路时,电能表计量值同上。 当低压三相四线电能表CT接线正确,而电压辅助线相序与电流不一致时,如电能表反转。 在电压回路存在开路故障时,有以下特征:

三相四线电度表错误接线分析

三相四线电度表错误接线的分析与判断 动力工程部电气车间 二O一一年九月

三相四线电度表接线方式的分析与判断 1、三相四线电度表标准接线方式 P=P1+P2+P3 =U A I A cos ψA + U B I B cos ψB + U C I C cos ψC =3 UI cos ψ 负载 120o 120o 120o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ΨA ΨB ΨC (a) (b) 2、三相四线电度表电压正相序A 、B 、C 而电流正相序是B 、C 、A 的接线方式 P=P1+P2+P3 =U A I B cos (120°+ψB )+ U B I C cos (120°+ψC )+ U C I A cos (120°+ψA ) =3 UI cos (120°+ψ) =-3 UI cos (60°-ψ)故当Ψ在0°~60°内,呈反转状态。 负载 120o 120o 120o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ΨA ΨB ΨC (a) (b)

P=P1+P2+P3 =U A I C cos (120°-ψC )+ U B I A cos (120°-ψA )+ U C I B cos (120°-ψB ) =3 UI cos (120°-ψ) =-3 UI cos (60°+ψ)故当Ψ在0°~30°内,呈反转状态。 负载 120o 120o 120o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ΨA ΨB ΨC (a) (b) 4、三相四线电度表电压正相序B 、C 、A 而电流正相序是A 、B 、C 的接线方式 P=P1+P2+P3 =U B I A cos (120°-ψA )+ U C I B cos (120°-ψB )+ U A I C cos (120°-ψC ) =3 UI cos (120°-ψ) =-3 UI cos (60°+ψ)故当Ψ在0°~30°内,呈反转状态。或正或反 负载 120o 120o 120o U A U B U C I A I B I C ΨA ΨB ΨC (a) (b)

电能表错误接线主要表现

电能表错接线的主要表现为: 电能表反转、不转、转速变慢等情况。由于电能表计量装置是由电能表、互感器、二次回路等多种元件构成,因此,电能表的错误计量及其更正也呈多样性变化。为公平、公正、合理计量电能,及时、快捷、正确诊断错误接线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摆在供电企业员工面前的重要课题,是提高供电企业形象和减少电量丢失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装表接电和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检查实践,浅谈电能表比较典型的错误接线及防止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二、电能计量装置常见错误接线 1、单相有功电能表的错误接线 当直接接入式单相电能表装表时,误将进电能表的火线与零线接反了,零线从电能表引出后处在开断状态,而负载跨接在火线和地线之间,如图1所示,用电依然正常,因电能表电流线圈无电流通过而不转。 当电压小钩断开或接触不良造成开路时,其接线如图2所示,此时电能表的测量功率P=(0)×IcosΦ=0,电能表不转。 当电流互感器二次测开路时,电能表电流线圈无电流通过,电能表测量的功率 P=U(0)cosΦ=0,电能表不转。同样,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短路时,因无电流通过电流线圈,电能表也会不转。当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极性接反时,电能表测量的功率P'=-UIcosΦ电能表反转,其接线如图3所示。 2、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错误接线 当电压线A、B相电压对调; B、C相电压对调; A、C相电压对调时,对调后计量值P'均为零,电能表不转。 3、三相三元件电能表的错误接线 当有任一只电流线或CT极性接反时,接反相测量的有功功率为负值,其更正系数 电能表变慢。 当有两相电流线或CT极性接反时,接反两相的测量值为负值,更正系数 电能表反转。 当三相电流线或CT极性接反时,电能表反转,K=-1。 当电流回路一相开路时,电能表仅计量两相电量; 二相开路时,仅计量一相电量; 三相开路时,电能表停转。同样,电流回路出现一相、两相、三相短路时,电能表计量值同上。 当低压三相四线电能表CT接线正确,而电压辅助线相序与电流不一致时,如, 电能表反转。 在电压回路存在开路故障时,有以下特征: 一相电压回路开路,电能表计量两相电量; 两相电压回路开路时,电能表仅计量一相电量,电能表变慢; 三相电压回路开路时,电能表停转。 三、规范电能表计量装置的安装接线及工艺 规范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接线,是防止计量差错的有效手段。首先电能计量装置的二次回路应符合技术要求: 对高压CT接线,不宜采用简化接线,而应用分相接线,即三相三线二只CT用4根线连接,三相系统三只CT用6根线连接。对于低压的有的仍用简化接线,即三相三线2只CT采用不完全星形接法,用3根线连接; 三相四线3只CT星形法接线,用4根线连接。 其次,当PT二次电压线用电缆连接时,一般采用四芯,一根芯作为备用,35kV 以上计费用PT二次回路,应不装设隔离开关辅助触点,但安装熔断器; 35kV及

电能表错接线的主要原因

电能表错接线的主要表现为:电能表反转、不转、转速变慢等情况。由于电能表计量装置是由电能表、互感器、二次回路等多种元件构成,因此,电能表的错误计量及其更正也呈多样性变化。为公平、公正、合理计量电能,及时、快捷、正确诊断错误接线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摆在供电企业员工面前的重要课题,是提高供电企业形象和减少电量丢失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装表接电和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检查实践,浅谈电能表比较典型的错误接线及防止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一、电能计量装置常见错误接线 1、单相有功电能表的错误接线 当直接接入式单相电能表装表时,误将进电能表的火线与零线接反了,零线从电能表引出后处在开断状态,而负载跨接在火线和地线之间,用电依然正常,因电能表电流线圈无电流通过而不转。 当电压小钩断开或接触不良造成开路时,此时电能表的测量功率P=U(0)×Icosφ=0,电能表不转。当电流互感器二次测开路时,电能表电流线圈无电流通过,电能表测量的功率P=U(0)×Icosφ=0,电能表不转。同样,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短路时,因无电流通过电流线圈,电能表也会不转。当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极性接反时,电能表测量的功率P=-UIcosφ,电能表反转。 2、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错误接线 当电压线A、B相电压对调;B、C相电压对调;A、C相电压对调时,对调后计量值P均为零,电能表不转。

3、三元件电能表的错误接线 当有任一只电流线或TA极性接反时,接反相测量的有功功率为负值,电能表变慢。 当有两相电流线或TA极性接反时,接反两相的测量值为负值,电能表反转。 当三相电流线或TA极性接反时,电能表反转,K=-1。 当电流回路一相开路时,电能表仅计量两相电量;二相开路时,仅计量一相电量;三相开路时,电能表停转。同样,电流回路出现一相、两相、三相短路时,电能表计量值同上。 当低压三相四线电能表TA接线正确,而电压辅助线相序与电流不一致时,如电能表反转。 在电压回路存在开路故障时,有以下特征:一相电压回路开路,电能表计量两相电量;两相电压回路开路时,电能表仅计量一相电量,电能表变慢;三相电压回路开路时,电能表停转。 二、规范电能表计量装置的安装接线及工艺 规范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接线,是防止计量差错的有效手段。首先电能计量装置的二次回路应符合技术要求:对高压TA接线,不宜采用简化接线,而应用分相接线,即三相三线二只TA用4根线连接,三相系统三只TA用6根线连接。对于低压的有的仍用简化接线,即三相三线2只TA采用不完全星形接法,用3根线连接;三相四线3只TA星形法接线,用4根线连接。 其次,当TV二次电压线用电缆连接时,一般采用四芯,一根芯作为备用,35kV以上计费用TV二次回路,应不装设隔离开关辅助触点,但安装熔断器;35kV及以下计费TV二次回路,不得装设隔离开关辅助触点和熔断器;35kV及以下用户应用专用计量互感器;35kV及以上用户应有TA、TV专用二次回路,不得与保护、测量回路共用。 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最好用黄、绿、红相色线,中性线用黑色线,且导线中间不得有接头。导线连接为螺丝压接式,螺丝压接时,线头应弯圈,方向与螺丝旋紧方向一致。 三、对于电能表的规范安装接线应注意以下要求 1、电能表的火线、零线应采用不同颜色的导线并对号入孔,不得对调。 2、电能表的零线要经电表接线孔穿越电表,不得在主线上单独引接一条零线进入电表。 3、导线穿过金属盘时,要用套护圈或塑料管,塑料表箱要用阻燃材料。 4、电能表间距不小于80mm,与屏边距离不小于40mm,电能表倾斜度(前后、左右)不得超过1°。

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现场检查及判断

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现场检查及判断 https://www.doczj.com/doc/fb4483989.html, 2007年3月7日11:06 来源: 张玉林江苏省盐都县供电公司 (224002)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能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电力客户逐步增多,电能计量装置接线的准确性要求不断提高。计量是否准确不但影响到供电企业的形象和声誉,而且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电能表的计量准确性可以通过电能计量装置检定机构(国家授权由电力企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一般是供电企业的计量中心)的校验得到保证,而现场接线的准确性,不仅取决于装表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业务水平及工作的熟练程度,而且由于电力客户法律、法规意识谈薄、有意窃电,致使计量装置错误接线,直接影响到计量的准确性。对于现场接线的检查,一般采用电能表现场校验仪,采用六角图法检查分析判断,但其存在许多不足:①设备投资比较大、仪器较多、携带运输不方便;②接线较多、操作步骤复杂、使用不方便;③需提供操作电源,受现场环境影响较大;④当三相二元件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在48种以外时,仪器无法分析判断。为克服上述缺陷,我们在现场采用了手持式钳形数字万用表,对计量装置接线现场检查,依据现场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大大减少了投资和现场工作量,受到了现场检定人员的一致好评。 1 主要功能介绍 使用该仪表可以在现场完成诸如感性、容性电路的判别、电能表接线正确与否、电能表运行快慢判断、测量三相相序、判断变压器接线组别。可进行三相相

电压、线电压、三相电流、相位差、相序及电阻的测量。 2 测量前准备工作 工作前,首先要完善好工作票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认真填写好变电第二种工作票,并履行好工作许可手续。完成后,可通过仪表的相位测量档测量出三相负载的性质(阻性、感性、容性及相角一功角)。三相二元件有功电能表正确原理接线图见图1。 图1 三相两元件有功电能表正确接线图 3 检查测量步骤 (1)电能计量装置外观检查: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外表、封印等的检查,初步判断电力客户是否依法用电,有无违约窃电现象。 (2)相关数据测量: ①三相相电压及线电压--用仪表的电压档可判断出电能表有无某元件失压、欠压现象; ②三相电流测量--用仪表的电流档,用钳形表可依次测量出I 1、I 2 、I 1 +I 2 , 从而判断出电能表某相元件有无缺电流、电流反接或电流差现象; ③电源相序测量--用仪表的相位测量档测量接入电能表电压U 12与U 32 之间的 相位差,若为300°,则为正相序;若为60°,则为反相序;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的判断方法分析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的判断方法分析 当今电力工业发展速度迅猛,为了保证电力工业工作能够安全、可靠、准确的运行,我们必须依靠安装在电力生产场所的电能测量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的仪器仪表来保证。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一般有着五根到七根接线,并不复杂的结构,往往在接线时候会误接和漏接,特别是配有电流电压传感器的时候,电能表的接线往往就会出现错乱现象,接错的情况下,有可能指针不动或者倒转,这种接错方式很容易发现,接线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给予重接。但是如果指针正常转动,粗心的接线人员很容易忽视,那个时候测量出来的数据偏差将会非常大,这也是计量不准的主要原因之一。 1 对于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介绍 交流的能表的正确接线是保证电能表的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准确的计量电能,不仅仅要对电能表本身的精确度进行调整,对于外在的接线也要注意,并且接线引起来的误差往往很大。研究人员在测量的时候,如果对于数据的大小有所怀疑,首先要对电能表的接线进行检查。相对于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而言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接线比较复杂,更加容易接错,并且不容易被判断出来,因此对于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研究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分析电能表的接线错误的方法有很多种,当前采用的典型方法为向量图法,所谓的向量图法就是利用计量仪器对于流经电能表的电流电压的研究,绘出相应的电流电压向量图,然后在结合电路中的负载情况判断三相电能表的接线对错。如若有误,可以再表中找到相应改进的途径。 2 电能表错误接线判断方法造成哪几种后果 1)电压回路的判断方法:首先确定PT及二次回路的运行状态是否正确,测量电压表的三个电压端间的电压高低正常是电能表的电压值应该在接近100伏特,如果一个电压值明显高于100伏特,那么就说明有一根线接错了,电压互感器的极性接反。相关人员应该及时的

三相四线电度表错误接线分析

三相四线电度表错误接线分析 1 前言 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在低压系统电能计量中应用较为普遍,其接线方式主要有直接接入和经过电流互感器间接接入两种方式,直接接入法主要用于负荷电流较小的用户,负荷较大的用户一般采用经电流互感器接入法。采用电流互感器间接接入时,在实际接线中经常会出现电流互感器接反、电流电压不同相、电压回路断线等造成电度表不能准确计量等现象,本文针对以上几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判断依据。 2 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经电流互感器间接接入正确接线 正确接线图及向量图如图1所示, 此时三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式为: P=U a I a COS(180°-Φa)+ U b I b COSΦb+ U c I c COSΦc 假设三相负载对称,则此时有功功率为:P=UICOSΦ,是正确接线计量值的1/3,此时电度表明显走慢。B、C 相CT接反与A相接反结果相同。 3.1.2 2CT接反 3个CT中2个CT接反,假设为A、B相CT接反,其接线图及向量图如图3所示:

此时三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式为: P=U a I a COS(180°-Φa)+ U b I b COS(180°-Φb)+ U c I c COS(180°-Φc) 假设三相负载对称,则此时有功功率为:P=-3UICOSΦ,是正确接线计量值的-1倍,此时电度表反转。 3.2电压、电流回路不同相 3.2.1两元件电压、电流不同相 假设A相电压、电流同相,其它两相电压、电流不同相,其接线图、向量图如图5所示。

图6所示接法中有功功率的计算式为 P=U a I b COS(120°+Φb)+ U b I c COS(120°+Φc)+ U c I a COS(120°+Φa) 假设三相负载对称,则此时有功功率为:P=3UICOS(120°+Φ),此时电度表反转,计量值为正确接法的-1/(1/2+ tanΦ* /2)

三相四线错误接线检查方法3

三相四线错误接线检查作业指导书 一、任务要求 1、遵守安全工作规程,正确使用仪表; 2、画出向量图,描述故障错误; 3、列出各元件功率表达式及总的功率表达式; 4、求出更正系数。 二、使用工具 1、低压验电笔; 2、相位表; 3、相序表。 三、适用范围 三相四线制感应式有功电能表与三相四线制感应式跨相900无功电能表无TV 、经TA 接入或经TV 、TA 接入的联合接线方式。 四、相关知识 ① 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正确接线的相量图: ②正确功率表达式: u u u I U P ?cos 1= v v v I U P ? c o s 2= w w w I U P ?c o s 3= ????cos 3 cos cos cos 3210UI I U I U I U P P P P w w w v v v u u u =++=++= )090900( ≤≤-≤≤??::容性时感性时 五、操作步骤 说明:①下列涉及1、2、3数字均表示电能表第几元件;N 表示有功电能表的零线端,

②操作前均需办理第二种工作票,并做好安全措施。 1、未经TV ,经TA 接入的三相四线制有功和无功电能表接线方式: (1)测量相电压,判断是否存在断相。 U 1N = U 2N = U 3N = 注:不近似或不等于220V 的为断线相。 (2)测量各相与参考点(U u )的电压,判断哪相是U 相。 U 1u = U 2u = U 3u = 注:①0V 为U 相; ②其他两相近似或等于380V ,则非0V 相为U 相。 (3)确定电压相序。 注:①利用相序表确定电压相序; ②利用任意正常两相相电压的夹角(按顺序相邻两相夹角为1200或相隔两相夹角为2400均为正相序;反之类推)。 12120U U ∧?? = 0 13240U U ∧?? = 023120U U ∧?? =均为正相序; 0 12240U U ∧?? = 0 13120U U ∧?? = 023240U U ∧?? =均为逆相序; (4)测量相电流,判断是否存在短路、断相。 I 1= I 2= I 3= 注:①出现短路,仍有较小电流,出现断相电流为0A ; ②同时出现短路与断相,应从TA 二次接线端子处测量(此处相序永远正确), 如哪相电流为0A ,则就是哪相电流断路。 (5)以任意一正常的相电压为基准,测量与正常相电流的夹角,判断相电流的相序。 11U I ∧?? = 12U I ∧?? = 13U I ∧?? = (设U 1、I 1、I 2、I 3均为正常) (6)如出现相电流极性反,测量相应元件进出电流线的对地电压,判断哪种极性反(此项只能记录在草稿纸上)。 注:①TA 极性反与表尾反的区别:即TA 极性反是指从TA 二次出线端K 1、K 2与 联合接线盒之间的电流线接反;表尾反是指从TA 二次出线K 1、K 2未接反,只是从联合接线盒到有功电能表的电流进出线接反; ②相电流进线对地电压>相电流出线对地电压,则为TA 极性反; ③相电流进线对地电压<相电流出线对地电压,则为电流表尾反。

电能表正确接线

电能表正确接线与错误接线 221.试绘出单相、三相电能表的正确接线和注意事项。 答:(1)绘出单相电能表的正确接线,如图7—1所示。 负荷 单相电能表接线应注意事项如下: 1)用验电笔确认相线和零线; 2)相线接单相电能表第一个接线孔,如图7—1所示; 3)零线接单相电能表第三个接线孔,如图7—1所示; 4)负荷线接第二和第四个出线孔,如图7—1所示。 (2)绘出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正确接线图,如图7—2所示。 222.试画出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正确接线图和注意事项。 答: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的接线图,如图7—3所示。 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接线应注意事项如下: 豪? W T接零线上 负荷 图7—3

(1)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的零线T接到电源的零线上; (2)电源的零线不能剪断直接接入用户的负荷开关,以防止断零线和烧坏用户的设备; (3)注意电压的连接片要上紧以防止松脱,造成断压故障。 223.试画出单相电能表相线和零线接反的错误接线图,有何缺点? 答:单相电能表相线和零线接反的错误接线图,如图7—4 所示。 电零线源相线 这种错误接线的缺点有如下几点: (1)其错误是将相线和零线接错,造成相线没有通过电能表的电流线圈,方便了用电户偷电。 (2)相线接在零线的接线孔,容易误碰造成触电人身事故。 (3)这种接错线容易使电能表计量不准。 224.试画出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第一相电流极性接反的错误接线图,并求更正系数。 答: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接错线是电能表第一相电流的极性反接,其接线如图7—5所示。 图7—5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第一相电流极性接反造成电能表慢转,产生负误差。其负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即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正转,但是产生负误差。当cos∮=0.866时.电能表变慢66.6%。 225.试绘出单相电能表的相线进出线接反的错误接线图,有何问题? 答:单相电能表的相线进出线接反的错误接线图,如图7—6所示。

相位法对电能计量装置误接线分析..

3测量前准备工作 工作前,首先要完善好工作票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认真填写好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并履行好工作许可手续。完成后,可通过钳形相位表的相位测量档测量出三相负载的性质(阻性、感性、容性及相角)。 4.钳形相位表的使用方法(以使用SMG2000相位表为例) (1)将相位表的红笔和黑笔连线的另一端,按颜色分别插入相位表上标有“U1”的两侧插孔内。 (2)将相位表电流卡钳连线的另一端,插入相位表上标有“I2”插孔内。此时应注意:使用相位表时I1和U2是一组,I2和U1是一组。 (3)在使用相位表前应先对其进行“校准”。具体方法是:将相位表上的旋钮开关至“360°校”档。此时,相位表上的显示窗口应显示“360”,若显示值不是“360”时,可调节“W”校准螺丝,直至其显示值为“360”为止。 (4)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工作。 5.检查测量步骤 (1)电能计量装置外观检查: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外表、封印等的检查,初步判断电力客户是否依法用电,有无违约窃电现象。 (2)相关数据测量: ①三相相电压及线电压--用仪表的电压档可判断出电能表有无某元件失压、欠压现象; ②三相电流测量--用仪表的电流档,用钳表可依次测量出I1、I2、I1+I2的电流值,从而判断出电能表某相元件有无缺电流、电流反接或电流差现象; ③电压相序测量--用仪表的相位测量档测量接入电能表电压U12与U32之间的相位差,若为300°,则为正相序;若为60°,则为逆相序; ④接入电能表电流与电压间相位差测量--用仪表的相位测量档可测出U12与I1、I2之间的相位角及U32与I1、I2之间的相位角。 6.测量结果分析判断 通过所测结果,绘制出向量图,依据负载性质及功率因数范围,在图中定出b相位置(因三相二元件有功电能表中,b相不加电流即b相无电流)及a、c相位置,并依据三相相序判断出表头实际所加电压U12及U32,然后根据U12与I1、I2或U32与I1、I2间的相位关系,确定出实际表头所加电流,并准确判别出相位。据此可判断电能表二元件所加电压、电流错误接线形式,并写出电能表错误接线功率表达式,从而推算出错误接线更正系数,计算出实际电量。 7.工程实例 某10kV高压供电户,变压器总容量为2500kV A,装有150/5计量电流互感器两台、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10/0.1kV电压互感器两台、V-V接线,三相二元件有功电能表一只。某日,电能表校表人员至现场检查,发现计量装置封印有伪造现象,电能表倒走。拆封后利用钳形相位表检测,测量数据如下: (1)实际负荷功率因数角φ=35°,为感性。 (2)电流测量值分别为:I1=3.5AI2=3.5AI1+I2=6A 因为这三个量的值不相等,其中一个量的值是其余任意一个量的倍,则说明有一相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了。 (3)电压测量值分别为:U12=102VU23=101VU31=100VU1=0VU2=102VU3=101V 因为在采用V/V形接法的电压二次回路里,规定的B相电压是要接地的,因此,对地为0V的那一相电压应该是B相电压,可判断出U1为B相电压. (4)相序测量:U12与U32间相位角为60° 因此可判断相序为逆相序。 (5)电压与电流间相位角测量值分别为:用钳形相位表的“φ”档测量各相电压对应电流的相位角。本例中所测得的相位角度为U12对I1为245°;U32对I1为185°;U12对I2为305°;U32

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错误接线分析与判断

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错误接线分析与判断 刘艳红 重庆建峰化肥公司重庆涪陵 408601 摘要:本文针对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经过电流互感器间接接入低压系统计量时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接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判断依据。关键词: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接法电流互感器 1 前言 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在低压系统电能计量中应用较为普遍,其接线方式主要有直接接入和经过电流互感器间接接入两种方式,直接接入法主要用于负荷电流较小的用户,负荷较大的用户一般采用经电流互感器接入法。采用电流互感器间接接入时,在实际接线中经常会出现电流互感器接反、电流电压不同相、电压回路断线等造成电度表不能准确计量等现象,本文针对以上几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判断依据。 2 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经电流互感器间接接入正确接线 正确接线图及向量图如图1所示,

此时三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式为: P=U a I a COS(180°-Φa)+ U b I b COSΦb+ U c I c COSΦc 假设三相负载对称,则此时有功功率为:P=UICOSΦ,是正确接线计量值的1/3,此时电度表明显走慢。B、C相CT接反与A相接反结果相同。 3.1.2 2CT接反 3个CT中2个CT接反,假设为A、B相CT接反,其接线图及向量图如图3所示:

此时三相有功功率的计算式为: P=U a I a COS(180°-Φa)+ U b I b COS(180°-Φb)+ U c I c COS(180°-Φc) 假设三相负载对称,则此时有功功率为:P=-3UICOSΦ,是正确接线计量值的-1倍,此时电度表反转。 3.2电压、电流回路不同相 3.2.1两元件电压、电流不同相

感性负载下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快速判断

感性负载下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快速判断 摘要:感性负载下三相三线的错误接线有46种,但每种错误接线的误差利用传统方法进行判断至少需要15~20 min。本文通过对46中错误接线的规律进行总结,能够在5 min内迅速判断并计算出错误接线的误差值,大大提高了电能表错误接线判断的速度。对于感性负载下电能表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判断的比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该方法用于现场错误接线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感性三相三线快速判断 Abstract:The perceptual load of three-phase wrong wiring three line 46,the error of each error wiring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to determine needs at least 15~20 minut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wrong wiring of 46 rules,can be in 5 minutes to quickly judge and calculate the error wiring,greatly improving the energy meter wiring error judgment rate.Is helpful for energy meter three-phase three wire wrong wiring judgment under inductive load game,but the method is used for wiring has certain limitation. Key Words:Emotional;Three-phase Three-wire;Quick;Judge 近些年电力公司举办了各类职工技能竞赛,其中电能表故障判断为众多竞赛项目之一,比赛中要取得较好的成绩除了判断正确,加快判断速度已然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项目,我们在比赛中总结了

接近开关怎么接线-接近开关实物接线图

接近开关怎么接线-接近开关实物接线图

————————————————————————————————作者:————————————————————————————————日期:

接近开关怎么接线?接近开关实物接线图 接近开关是一种无需与运动部件进行机械直接接触而可以操作的位置开关,当物体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到动作距离时,不需要机械接触及施加任何压力即可使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直流电器或给计算机(plc)装置提供控制指令。接近开关是种开关型传感器(即无触点开关),它既有行程开关、微动开关的特性,同时具有传感性能,且动作可靠,性能稳定,频率响应快,应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等、并具有防水、防震、耐腐蚀等特点。产品有电感式、电容式、霍尔式、交、直流型。接近开关又称无触点接近开关,是理想的电子开关量传感器。 1)接近开关有两线制和三线制之区别,三线制接近开关又分为NPN型和PNP型,它们的接线是不同的。请见下图所示:

2)两线制接近开关的接线比较简单,接近开关与负载串联后接到电源即可。 3)三线制接近开关的接线:红(棕)线接电源正端;蓝线接电源0V端;黄(黑)线为信号,应接负载。而负载的另一端是这样接的:对于NPN 型接近开关,应接到电源正端;对于PNP型接近开关,则应接到电源0V端。 4)接近开关的负载可以是信号灯、继电器线圈或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数字量输入模块。

5)需要特别注意接到PLC数字输入模块的三线制接近开关的型式选择。PLC数字量输入模块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的公共输入端为电源0V,电流从输入模块流出(日本模式),此时,一定要选用NPN型接近开关;另一类的公共输入端为电源正端,电流流入输入模块,即阱式输入(欧洲模式),此时,一定要选用PNP型接近开关。千万不要选错了。 6)两线制接近开关受工作条件的限制,导通时开关本身产生一定压降,截止时又有一定的剩余电流流过,选用时应予考虑。三线制接近开关虽多了一根线,但不受剩余电流之类不利因素的困扰,工作更为可靠。

三相四线及三相三线错误接线向量图分析及更正

三相四线测量常识———————————————第一步:测三相电压测量U1n接线图如下: 测量U2n、U3n方法与上面图类似,移动红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压端,零线不动。(注意选择交流500) 不带电压互感器时220V为正常,且三相电压数值相接近为正常。如果有某相为0,说明该相电压断线。 能够测出U1=_____V U2=_____V U3=_____V 第二步:测量各元件对参考点Ua的电压测量方法如下图: 测量方法与上类似,移动红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压端,接参考点的连线不动。 目的:测出对参考点电压为0的该相确定为A相 能够测出U1a=_____V U2a=_____V U3a=_____V

第三步:测量三个元件的相电流测量I1的方法如下图: 测量其它相与上图类似,移动黑线到第二、第三元件电流进线端。 目的:判断各元件电流是否正常,正常是三相相电流相接近,如果有某相为0,说明该相电流开路或短路。 能测出I1=_____A I2=_____A I3=_____A 第四步:测量第一元件电压与各元件电流的相位角测量

第五步:测量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电压间的相位角 按照上图可以测出

单相电能表常见的错误接线方法

直接接入式单相有功电能表的错误接线共有十几种,其中常见的有短路电能表的电流线圈接线、分流电能表的电流线圈接线、开路电流线圈的接线、对调电流线圈的进出线接线、一火一地开路电流线圈接线、一火一地火线与地线换位接线等,均是人为地改变加于电能表上正确计量电流值的错误接线。 单相电能表错误接线有下列几种: 1.将端子2、5直接短接时,电流线圈被短路,负荷电流不通过电能表的电流线圈,电能表转盘不转。 2.当电能表的2、5端子通过电阻短接时,对电能表电流线圈构成并联电路,电流线圈通的电流只是负荷电流的一部分,转盘慢转。 3.当端子5开路,2、4端子间连接负载时,电能表的电流线圈开路,电源经端子1、2和4、3构成回路供电,转盘不转。 4.将电流线圈进出线对调时,即火线接端子5经电压线圈、端子1、负载、端子4、3至地(零)线构成回路,因电流方向与正常时相反,转盘反转。 5.当端子5开断,而负载连接在端子2和地之间时,负荷电流不通过电流线圈,电能表不转。 6.当端子5开断,火线与零线换位时,即火线接端子3、零线接端子1,负载连接在端子4和地之间时,电流线圈因无电流通过,电能表停转。因此,装表人员务必使负荷电流全部通过电能表的电流线圈,方可避免错误接线。 对于改变加于电能表电压线圈的电压值的错误接线方式有以下几种: 电压脱钓法接线、开路电压线圈法接线、短路电压线圈法接线、分压电压线圈电压接线等。 1.电压脱钓法接线系指将端子2与端子1脱离,使电压线圈失压致使电能表不转。 2.开路电压线圈法接线是将端子4、5开断,负载连接在端子3和地(零)线之间,电压线圈开路失压而使电能表不转。 3.短路电压线圈接线是把2、4端子短接,而把负载连接在端子3与零线之间或将负载经过电流线圈接经端子1接火线,负载经端子5、4再接地的接线方式,因电压线圈端子2、4被短接失压,电能表不转。 4.分压法接线是指在电压线圈回路中串联一个电阻,使电压线圈上的电压降低而变慢的接线 负载的一端通过端子3、电流线圈、端子1接火线、端子1、2脱离,火线经串联电阻、端子2、电压线圈并和负载的另一端通过端子5、4至地构成回路,负载上的电压正常而不影响用电。 5.当对调电压线圈高低电位时,电能表则反转。只要加在电压线圈上的电压丢失、久压、电位相反都是错误的接线,致使电能表不转、慢转或反转。 总之,因单相相电能表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其错误接线较多,对供电企业售电量的影响也较大。为避免电量、电费损失,应尽快提高装表人员的素质,

电表计量错误接线分析

安徽省安庆培训基地培训管理处 陈春 --电能计量错误接线检查及更正系数计算

一、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 1、电能计量方式共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电力客户受电端电压的不同,分为高供高计、高供低计、低供低计三种。 (2)按照电力客户用电设备的不同,分为单相、三相三线、三相四线。 (3)按电压等级和电流大小不同,分为高压计量和低压计量,直接接入和经互感器接入方式。 2、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 (1)接入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应采用三相三线有功、无功电能表。接入非中性点绝缘系统的,应采用三相四线有功、无功电能表或三只感应式无止逆单相电能表。 (2)接入中性点绝缘系统的2台电压互感器,35kV及以下的宜采用V/V方式接线,接入非中性点绝缘系统的3台电压互感器,35kV及以上的宜采用Y0/y0方式接线。其一次侧接线方式和系统接地方式相一致。 (3)低压供电,负荷电流为50A及以下时,宜采用直接接入式电能表;负荷电流为50A以上的,宜采用经互感器接入的接线方式。 (4)对三相三线制接线的电能计量装置,其2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宜采用四线连接。对三相四线制接线的电能计量装置,其3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宜采用六线连接。 中性点绝缘系统:指一个系统,除通过具有高阻抗的指示、测量仪表或保护装置接地外,无其他接地的连接。

2 、电能计量方式 供电线路分为单相、三相四线和三相三线电路,那么,与之对应的电能表也有单相电能表、三相四线电能表和三相三线电能表。所谓计量方式并非按电能表分类,而是按电能计量装置相对供电变压器的位置不同来区分。图中的A、B、C 分别是计量装置的安装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