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时间的认识(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76.25 MB
- 文档页数:42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肯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假想和计划。
一样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体会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视察、比较、操作、交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换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爱和遵照事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知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换,探究新知1、认识钟面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视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觉了什么?A、学生自主学习B、小组交换:钟面上有什么?C、小组汇报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
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时针分针2、认识整时①视察7时钟面模型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
仔细视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觉?(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第 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内容。
教材分析: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因此,我把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作为本节课的主线,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
为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文本教材变为动态的学习资源。
并且,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一分钟,一秒钟能做什么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将与什么有关系,提前进行预热。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观察、体验等活动.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PPT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