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 格式:docx
- 大小:22.18 KB
- 文档页数:4
痛风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科普发布时间:2022-02-09T01:47:17.26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罗仁华[导读]罗仁华(兴文县人民医院;四川兴文644400)医学研究发现,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嘌呤代谢出现了紊乱状况,其血尿酸(UA)持续升高,导致其机体组织发生了损伤的一种异质性疾病。
从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单关节发作,之后慢慢发展至多关节,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自述会出现强烈、明显的疼痛感受,给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干扰,甚至可能诱发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
一、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针灸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技术,多年以来中医里面关于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及报道屡见不鲜,且从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不管是毫针刺法、刺血法、火针刺法还是电针刺法均可取得显著疗效。
(一)毫针治疗在毫针治疗中,可以清热、利湿以及通络为治疗原则,可在患者受累关节局部瘀阻较为明显的脉络(阿是穴)及足三里、阴陵泉、筑宾、内庭以及三阴交等穴位上进行针刺。
将毫针消毒之后,在阿是穴处进行围刺,对其他的穴位进行直刺,针刺的过程中要实行小幅度的捻转提插之法,刺入后要将毫针置留半个小时,然后每隔10分钟就要加强一次手法。
而除了上述这种常规的针刺操作外,有学者认为还可以利用辨证分型论治法来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比如:①针对湿热痹型患者,可选取大椎、曲池、合谷、行间、解溪等穴位,运用毫针泻法对穴位进行直刺,针感直达患处为最佳;②针对骨痹型患者,可选取肾俞、脾俞、足三里、太冲、太白等穴位,背俞穴行捻转补法,其他穴位行平补平泻法。
(二)梅花针治疗以梅花针搭配艾条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同样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实际治疗中,首先要对患者皮肤肿胀或者疼痛最为明显处进行回旋艾灸,要让患者自述有热感渗透,然后再在其每个出现了红肿的关节皮肤处用梅花针进行重度叩刺,以皮肤出血为最佳。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此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肿胀关节处的内压,从而使得关节周围的炎性渗出物顺利向外排出,渗出物排除干净后,方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内的血液循环,从操作医生的角度来说,此法方便简单,易于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痛风病是一种疾病,也称为痛风性关节炎。
以下是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病症表现为多个趾指关节的突然红肿疼痛,疼痛逐渐加剧,如虎咬般剧烈,白天轻微,夜间严重,反复发作。
可能伴随发热、头痛等症状。
2)多见于中年或老年男性,可能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摄入高嘌呤食品、饮酒或受风寒等诱发。
3)初期可能只有单个关节受累,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
随后,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也可能受累,出现红肿、热痛,严重时关节腔可能会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周围关节和耳廓、耳轮、趾骨和指骨之间可能会出现“块瘰”(痛风石)。
4)血尿酸和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间白细胞总数可能会增加。
5)必要时进行肾B超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XXX(ACR)的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
C、单关节炎发作。
D、观察到关节发红。
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H、可疑的痛风石。
I、高尿酸血症。
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病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躁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出现身体疲劳、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等症状,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同病不同治:真武汤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患者:赵某
性别:男
年龄:28岁
初诊时间:2016年4月19日
主诉:右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1天。
2天前吹空调冷风后出现周身困重,昨右膝关节突然疼痛,不能伸直,局部无红热,关节略肿胀,舌质淡红,苔薄,脉弦稍紧数。
体略胖,查风湿四项:血沉6.00 mm/h;尿酸/尿酸酶法(UA) 633.2umol/L ;生化CRP 29.65 mg/L,浮髌试验:阴性。
既往史:1年前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史,现无心悸胸闷肢肿等症。
诊断:
西医: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膝痹(阳虚,风寒湿痹阻)。
处方:真武汤加味
方组:熟附子15g 白术30g 茯苓45g 白芍45g 麻黄20g 细辛20g 生姜45g(切)
剂量: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用水1200ml,大火煮开,再煮30分钟,余600ml,分三次饭后热服。
另予针灸3次。
复诊:第二日针灸时诉关节屈伸转利,夜间服了中药后略微出汗,睡眠不稳,只睡了3小时左右。
第三日复诊:右膝痛消,屈伸转利,睡眠正常,诉口苦,口略渴,思水,大便日3-4次,苔较前腻。
病机:湿欲化热
给予:二分之一量柴胡(30g)加龙骨牡蛎汤(颗粒剂),7天剂量。
4月23日随访,关节正常,药只服了一次,略有心慌感,嘱饭后
服用,平时要“管住嘴,多喝水,迈开腿”。
广东省魏文著医生临床整理提供。
四妙散合藤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与应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多发生在下肢大关节,尤其是足骨、踝关节和膝关节,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红肿、局部发热和功能障碍。
传统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最近,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介绍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的组成、配方、功效以及临床应用体会。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是由中医药加工研制而成,主要由白花蛇舌草、地龙、瓜蒌、香薷等草本植物经过加工研制而成。
这些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
在临床应用中,四妙散合藤类药物通常以散剂或丸剂的形式给予患者。
患者可口服或外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使用方式。
在口服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时,患者应遵医嘱,根据医嘱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
在外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时,患者可以将药物直接涂抹在患处,或者采用贴敷的方式。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经常与其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通过临床实践,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它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疼痛、红肿和局部发热,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使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根据医嘱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并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遵医嘱,并且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使更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受益。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痛风:大辛,大热的药物去化解阴寒的凝结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有关于痛风的话题.痛风在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代谢性疾病。
正常情况下我们代谢下来的核酸会成为嘌呤,嘌呤变成尿酸排出体外;不正常情况下出现代谢紊乱就会导致尿酸过多,或者排出减少,形成髙尿酸血症。
这种血的尿酸浓度过髙,尿酸就会以钠盐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甚至是肾脏周围,引起身体的由异物导致的炎症反应,这种反应就叫痛风。
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痛风的那?找到了徐文兵老师讲解痛风的视频和资料,一起分享给大家!痛风的中期阶段:尿酸结晶沉积,形成结石;痛风的晚期:关节畸形,肾结石第一:痛风患者的早期症状:尿酸突然增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髙尿酸血症期,血里面的尿酸突然增高,这时候可能没有什么太多的症状。
第二阶段就是痛风早期,血尿酸持续性增髙,突然某一天就会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
首发部位一般都是大脚趾,大脚趾是中医讲的足太阴脾经的起点,大脚趾表面会出现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碰,也不能盖被子,脚伸在外边,稍微有风吹草动或稍有触碰,立马就疼得钻心。
但是这种疼痛会在几天或几周之内自动消失,“来去如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自限性”。
疼完之后呢,关节炎的症状没了,表面和正常人一样,但是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事实上我分析由尿酸导致的这种结晶体并没有消失,它还会伺机“犯上作乱”,关节会变得僵硬肿胀、屈伸不利。
【350集徐文兵视频全集005】徐文兵老师讲解痛风更多请见【350集徐文兵视频完整版】第二:痛风的中期阶段:尿酸结晶沉积,形成结石;痛风的晚期:关节畸形,肾结石!到了痛风中期阶段,由开始发病时的一个脚趾关节,发展到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逐渐波及手指、脚趾、手腕、脚踝、膝关节,甚至全身关节,进而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功能障碍,人体的尿酸会不断结晶,不断沉积,慢慢会形成结石样“痛风石”,这时候,肾脏功能也会衰退。
萆薢渗湿汤加减用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见解药物组成:萆薢、苡仁、黄柏、丹皮、赤茯苓、泽泻、滑石、通草。
加减运用:风偏盛者,酌加防风、羌活、独活、秦芄;寒偏盛者,酌加制川乌、制草乌、麻黄;湿偏盛者,酌加土茯苓、苍术、木通;热偏盛者,酌加金银花、连翘、黄芩;肿甚者,酌加白芷、车前子;疼痛较重者,酌加乳香、没药;见痛风石者,酌加白芷、花粉、淅贝、枯草、制南星、制半夏、白芥子等。
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主要为嘌呤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血尿酸过高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骨髂,软骨,肾脏等处所致的化学炎症性疾病,急性者关节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慢性反复发作者可导致受累关节变形。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有些患者有家族史,女性发病多在更年期以后,寒冷,劳累,外伤,食高嘌呤食物,女性的月经期常为发作的诱因,关节受累表现在第一跖趾关节,期次为跗、踝、腕、指、掌指、膝和肘关节,且游走不定,不对称,数月可自行缓解,但反复发作,此起彼伏。
受累关节发红,肿痛,发热及压痛,关节活动受累,慢性者最终可导致关节变型,滑膜,肌腱和皮下组织也可有尿酸盐沉着,久之在皮下可形成尿酸盐结石,称痛风石,以耳轮为常见部位,其次是跖趾,指间,掌指等。
由于尿中尿酸盐增多,可在泌尿道任何部位形成尿酸盐结石,肾实质中也有尿酸盐沉着,常引起肾绞痛和血尿,久之则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本证系尿酸性关节炎,因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致使尿酸盐沉积于关节,软组织,骨骼等处,属代谢障碍。
因此在治疗上主要应首先考虑的是促使尿酸盐排泄。
本证属中医痹证范畴,临床上常有致病邪气风、寒、湿、热的兼夹。
因此在治疗上必需结合所夹之邪加减运用。
临床见解:本人在临床上接诊的痛风性关节炎病人,常以“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其功效优于应用西药秋水仙碱等类,且无副作用。
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是用治脚丫破烂,下肢丹毒及湿疹等,其组方原则大多为清热利湿之品,刚好适用于因尿酸盐沉积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
中药外敷配合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摘要:目的,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的治疗,采取西医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明显,需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传统医学,利用中药外敷配合四妙散加减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方法,选取本院接受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100名病人,这些病人根据抽签的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其中第一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第二组则是采取中药外敷配合四妙散加减的治疗方式,结合这一治疗方法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医、西医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结果,第二组病人的疼痛感明显降低,并且病痛缓解时间较短,整体的治疗效果非常的明显。
结论,针对于痛风性关节炎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困扰,应用中药外敷配合四妙散加减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同时缓解病人疼痛感,给病人起到快速止痛的效果,同时相对的用药也较为安全。
关键字:中药外敷:四妙散加减;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引言随着当前我国居民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会让人们摄入大量的肉类和蛋奶。
目前我国国内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的患病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它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代谢性疾病,病人会出现异常的代谢问题,人体的尿酸浓度也会明显的提高。
在浓度达到一定的状态之后,尿酸堆积可以导致人体的关节部位出现疼痛等不良的反应。
尿酸沉积在关节位置会损伤关节,同时也会对骨质造成伤害。
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还会出现肾功能的损伤,在临床上是一种。
发病较为频繁的慢性疾病。
典型症状为受累关节明显的红、肿、热、痛。
而人体内出现病理损伤之后炎症水平也会提高,最终造成较大的疼痛感,诱发关节炎等相关的疾病。
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中可以发现,关节炎疾病如果持续恶化,将会造成肾病从而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临床根据具体的发病原因可以将这一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针对于不同的病理以及病人不同的临床反应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是过去一年内在我院接受空风性关节炎疾病治疗的100名病人。
两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方
痛风病的治疗方式有多种类型,中药治疗、西药治疗、茶疗、食疗等。
各种方式,也无所谓哪种比较好,就看你需要哪些成效了,都得有所取舍。
像西药,见效会比较快,但是副作用就会很大,食疗比较方便,中药的话居中,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效果也会比食疗好。
在这里就介绍两种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方。
配方:忍冬藤50g,薏苡仁、土茯苓、败酱草、车前子各30g,蚕沙、虎杖、延胡索、刘寄奴、苍术、赤芍、黄柏及玄参各15g。
药理:
〔1〕、土茯苓、车前子利湿解毒消肿;
〔2〕、黄柏清下焦湿热;
〔3〕、薏苡仁、忍冬藤、败酱草清热解毒;
〔4〕、刘寄奴、赤芍、虎杖、玄参清热凉血化瘀;
〔5〕、苍术健脾除湿,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响,缓解关节肿痛;
〔6〕、蚕沙怯风和中化湿;
〔7〕、延胡索活血止痛。
成效:清热除湿,利关节消肿止痛之功,使病瘀解除,
关节滑利。
配方:金银花、玄参、当归、生甘草四味药组成。
药理:
〔1〕、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玄参清热滋阴,软坚散结;
〔3〕、甘草具有泻火解毒之功为佐使,增强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功,并能调和诸药;
〔4〕、当归能活血怯瘀,通利血脉,能行血气,散瘀滞,怯瘀生新,濡养四肢肌肉、筋骨。
成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成效。
清热利湿除痹方及四妙勇安汤,都是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从中药的角度配药,以调节为主,治标更在治本
〔此文档局部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中医毕业论文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中医毕业论文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摘要:本论文旨在观察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疗效。
通过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探讨最佳治疗方案。
结果表明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的疗效,且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因此,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在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引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尿酸沉积在关节中引起的炎症性关节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患者关节剧痛、红肿、热、咨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传统中医学认为,痛风发生与人体的气血循环不畅有关,而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来缓解疼痛和改善炎症。
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疗效。
2. 材料与方法2.1 受试对象选取满足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00例,年龄范围在40-60岁之间,男女比例1:1。
确保所有受试者都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方法。
2.2 实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2.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评分,炎症反应指标等。
3. 结果3.1 治疗效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关节肿胀程度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同时,治疗组的炎症反应指标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这些结果表明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3.2 不良反应在本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组的轻微瘀斑和疼痛症状比对照组稍多,但均可耐受。
4. 讨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轻炎症反应。
1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痛风性关节炎是长期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
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增高和反复发作性关节疼
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患病率较以往呈现明显增高趋势。近年来,
中医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治疗手段多样,发现了许多
种有益的方药和治疗方法,在减轻症状、消除病因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1病因与发病机制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历节”范畴,《张氏医通》指出“痛风”
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第五》记载:“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主肾,弱即为肝,汗
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
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外台秘要》谓其“热毒气从脏
腑中出,攻于手足,则赤热肿痛也,人五脏六腑井荥输,皆出于手足指,故此毒
从内而生,攻于手足也。”病机多为湿热痰浊痹阻经络,不通则痛。在此基础上,
现代医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刘再朋[1]等认为病机主要是
脾失健运,湿热内生;马立人[2]认为瘀血是本病的病机关键;盖国中[3]提
出湿毒内伏血分是本病关键;曲怀汝[4]认为痛风乃血分伏毒引发,其病机为
脾肾双亏;李安民[5]认为关键是正虚。综合上述文献,可以得出,痛风性关
节炎病机特点为寒湿或湿热痹阻,筋脉不通。
2治疗概况
2.1内治法 现代中医学者对本病的认识,归其病因多为过食膏粱厚味,脾失健
运或禀赋不足,肾升清降浊失司,湿热内生,或寒湿痹阻筋脉所致。对于痛风性
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内治与外治方法。治疗包括辨证论治、分期治疗、
专方专药等。
2.1.1辨证论治辨证治疗一般采用汤药剂型,能兼顾单个患者的个体差异,特异
性强,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中医病症诊断
疗效标准》将其证候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四型,这种
分类方法为临床广泛应用。(1)刘再鹏[6]将本病分为湿热下注、瘀热阻滞、
2
脾气虚弱、肝肾亏虚四型,自拟痛风定痛方加减,药用金钱草、海金水、土茯苓、
汉防己、车前子、黄柏、泽泻、知母、生地、石膏、广地龙、伸筋草等,瘀热阻
滞,皮肤暗紫刺痛加怀牛膝、泽兰;痰浊阻滞者加化痰散结药,如山慈菇、胆南
星、僵蚕、苍术之类;脾气虚弱加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2)黄秀珍
[7]等将本病分为湿热蕴结、痰瘀痹阻、久痹正虚三型,以土茯苓、车前子、
萆、黄精、丹参、地龙为基本方,湿热蕴结加黄柏、苍术等;痰瘀痹阻加当归、
川芎、红花等;久痹正虚者加桑寄生、枸杞、杜仲等。(3)侯丽萍[8]主张固
护脾肾,将痛风分型论治:湿热阻络用四妙汤化裁;寒热错杂型用四物汤加减;
气阴两虚用生脉饮加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肝肾两虚用熟地、鹿角胶、龟板
胶、黄芪、千年健、天麻、全蝎、独活、追地风。(4)陈国定[9]分血热型选
用清热凉血消骨汤;湿热型用清热利湿消骨汤;肝郁乘脾用舒肝解郁消骨汤;张
作君按风湿型、寒湿型、血虚型辨证治疗。(5)张惠臣[10]等将痛风分为两
型:湿热型用加味二妙散,热盛加用龙胆草、栀子、忍冬藤,或合用白虎加桂枝
汤,湿盛选用薏苡仁、蚕砂、茵陈,肿甚加毛冬藤、水牛角;湿热伤阴加用生地、
玄参等。寒湿型用乌头汤及薏苡仁汤或蠲痹汤,气血虚者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脾肾虚弱水肿者,合用真武汤,关节痛甚或关节肿胀,痛风结节溃破者加三七、
乳香、没药、白芥子、僵蚕、乌梢蛇。
2.1.2分期治疗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期与慢性期。(1)许书亮[11]认为急性
期以湿热相搏、瘀浊阻滞为主,方用三妙散加蜂房、萆与赤芍等;慢性期以脾肾
两虚,瘀浊互结为主,药用党参、黄精、山慈菇、土鳖虫等。(2)宋绍亮[12]
急性期以五味消毒饮加减;慢性期用桃红四物汤加减。(3)曹祥永[13]认为
本病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痛风肾期四期。急性期治宜清热解
毒、利湿消肿,选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间歇期治宜健脾化湿,常用三仁
汤合参苓白术散之类加减;慢性关节炎期治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方选独活寄
生汤合四妙散加减;痛风肾期辨证应分清阴阳,肝肾阴虚用归芍地黄汤加减,气
阴两虚用参芪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应用保元汤加减。
2.1.3专病专药
辨证专方主治法或随证加减用药法针对痛风性关节炎不同疾病阶段的共同
3
病理实质及其表现出的典型症候群,确立专方,或在专方基础上根据次证加减用
药。(1)盖国忠自拟方药用土茯苓、山慈菇、益智仁、秦皮、槐角组成;(2)
刘再朋[6]应用清利湿热药物,如金钱草、海金砂、土茯苓、防己、车前子、
黄柏、泽泻、知母、生地、生石膏、广地龙、伸筋草等治疗。(3)尹莲[14]
统计得出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5篇临床报道中,治疗约1500例急
性痛风患者,总有效率达90%以上,血尿酸恢复正常或明显减低,复发率均降低。
(4)何泽民将80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镇痛
息风汤,对照组40例先服芬必得,待疼痛症状控制后停用,另服用别嘌呤醇,
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综合疗效、血尿酸浓度的变化和预后1年内复发情况,
结论为镇痛息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
性。
2.2外治法
中医临床应用中药外敷、针灸、针罐结合、火针疗法、梅花针配合放血、穴
位注射等治疗。
(1)何焕平[15]自拟痛风散,方药:山慈菇、甘草、血竭、白花蛇舌草、三
棱、莪术、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钻、小钻各适量,共制成散剂,与凡士林制成
20%膏剂,与夜间睡眠时外敷患处,另取药散适量水煎浸洗患处,每日2次,共
治疗43例,总有效率为95.35%。(2)张海江[16]等采用局部刺络放血疗法,
迅速排放高黏度、高压力、含有大量尿酸盐的血液,降低血管张力,改善毛细血
管阻力,减少局部炎性刺激以达到治疗,总有效率100%。(3)董建萍[17等
采用纯中药制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选用合谷、八邪、足三里、阳陵泉、昆仑、
照海、阿是穴等穴位局部注射,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4)文绍敦[18]应用
火针不同刺血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到90%左右。
2.3内外合治法
(1)尹莹[19]等采用电针加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00例,结果明显优
于单纯西药或电针治疗组,且差异有显著性。临床应用针刀治疗也取得了较好效
果。(2)洪国章[20]用四妙汤加味内服,四黄散(黄芩、板蓝根、栀子、生
大黄研粉,野菊花露拌蜂蜜调敷)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0例,疗效满意。(3)
叶伟洪[21]用自消风饮(当归、牛膝、防风、防己、泽泻、钩藤、络石藤、赤
4
芍、木瓜、桑叶、甘草)配合外洗中药(马钱子、红花、乳香、王不留行、大黄、
海桐皮、葱须、艾叶)治疗18例,显效15例,有效3例。(4)李兆文[22]
用刺血疗法同时口服痛风灵片,刺血选穴:太溪、血海、双侧曲池、阳溪、太冲、
丘墟、商丘、阳陵泉,每次选用2~3个穴位,交替治疗,疗效满意。
3小结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治疗手段多样,临
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该病分型分期的标准不够统
一,缺少判断的客观指标,同时对于该病的基础研究远远不够,目前大多停留在
疗效观察的宏观阶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治疗多为单方单药,但对于作用机制的
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具体的作用靶点不明确。随着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药理学
的不断发展,对其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筛选出更为有效的方药,中医药在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