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设计之陈幼坚―东西古今融会再创

香港设计之陈幼坚―东西古今融会再创

香港设计之陈幼坚―东西古今融会再创
香港设计之陈幼坚―东西古今融会再创

香港设计之陈幼坚―东西古今融会再创

2008-02-25 11:22:56

大中小

标签:平面设计杂谈文化

陈幼坚是香港设计界很另类的一位奇才。我好像是在一次香港设计师协会的活动上遇到他的,两人互相都知道对方的名字,却是第一次见面,很开心。后来“白马户外广告”公司在香港证券所上市,我因为是独立董事之一,先是和董事会的其他成员到香港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那个中心照像,在中心控制间看开盘以后股票的表现,晚上照例参加了在Grand Hyatt酒店的盛大酒会,当时就和他坐在一起吃饭。席间聊了好多关于设计的事情。之后时常有机会见面,大家慢慢习惯单刀直入,不讲客气地聊设计,他是个很清癯的人,总是戴着一副圆黑框眼镜,好像勒·科布西艾一样,很瘦小的身材,山羊胡,喜欢穿黑色外衣,对自己的喜好很激情,对事物的看法很锐利,一个睿智的设计师,也是个性情中人,道骨仙风,出世得很。

陈幼坚大概自己不记得了,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是学设计的”。我最喜欢别人说这样的话,首先是坦诚,第二是没有拿科班背景压你。好像靳埭强先生一样,一见到我,就说“我原来是学裁缝的”,完全突破了行业划地为牢心防,很容易让人亲近。

我们现在学院派牛啊!设计界好多人,开口就是“我是清华的”,“我是中央美院的”,“我是中工的”,“我是中国美院的”,什么什么,其实又如何呢?记得陈丹青在某篇回忆中央美术学院的文章中说他们在王府井校尉营的那个旧校区的门房老头,接电话一开口就是“喂,这里是‘中央’,找谁啊?”,把“美院”都省了,我看好多学设计的人,也恨不得这样讲,你说“中国美院”多牛啊!全中国的美院都归它了。膨胀啊!我认识的这些香港大师们,是怎样就怎样,直来直去,并没有拉虎皮做大旗。

之前谈靳叔的时候说到,陈幼坚也是个对中国传统图形非常重视的人,他设计的好多标志、平面产品,都很精巧地使用了传统图形,我最喜欢的是他用“四喜娃”做的设计,两头两体,连环相接,可以看成是四个娃娃,四方童子并至,子子孙孙繁衍,北京琉璃厂的明代铜铸四喜娃,陕西民间剪纸的四喜娃,陈幼坚把它延续发展出来,变成产品系列,就很有趣了。我去日本,几个相熟的设计师都买了他设计的产品拿出来给我看,都说非常喜欢。我看中国平面设计师能

够打入平面设计实力最强的日本,非陈幼坚莫属了,在日本的设计界,他的名声就如成龙在日本的演艺界地位那么响当当。

在我看来,陈幼坚的作品,一个是真正传统味道,第二是巧用传统感觉,而不是生搬硬套,这个“巧”字说说容易,做到可不容易啊!我们多少人生搬硬套地拿传统来做噱头,只得其形,不得其意,更没有其势。

香港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快,大家什么都是“现在就要”,因此设计上很容易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在这等超级纷繁芜杂之中,陈幼坚却能够慢条斯理,以自己独到的设计风格将东情西韵融会贯通。在牢牢把握市场脉搏的前提下,使东方文化重新焕发了光彩,得到国际公认。我有时候想:我们国内成千的设计家呼吁要设计民族化,就听见他们叫,没有看见国际上有什么回响,香港弹丸之地,石汉瑞、靳棣强、陈幼坚三个人,却已经让中国传统设计在世界设计界扬名立万了。这才是真正在做设计啊!设计需要沉下心来做,举办研讨会、喊口号,是做不出来好的设计的。

陈幼坚从不否认自己是商业设计师,这点我最喜欢。我自己就从来不喜欢摆出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纯艺术家的架子,设计就是商业活动,有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但要清楚的是,商业艺术并不就一定是没有水平的、低挡的东西,其实纯艺术也有很糟糕的,商业艺术也有非常杰出的,全在于设计师。陈幼坚的商业设计,使他同时在艺术界得到很高的地位,就是一个典范。他说过:“商业是命题,艺术是境界,我所做的无非是在努力将商业命题做到艺术的境界。”

这一点他做到了:虽然他不过只在中学理科毕业后,念过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他曾赢得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项五百多个,奖项包括美国“传达艺术”杂志(Communication Art)评选的优异奖、美国纽约艺术总监俱乐部大奖(New York Art Director Club Award)、英国D&AD、日本东京字体总监俱乐部大奖(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 Award)、香港设计师协(HKDA)和香港4A 创意大奖(HK 4A’s Creative Award)等等好多好多的大奖。我记得他的公司在1996年被美国纽约《平面设计》杂志(Graphis)杂志选为该年度世界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唯一的一家亚洲公司列位其中,他为这次盛事设计的海报充分体现了他的风格--中西合璧,简约中透着东方的神韵。我记得那一期杂志我是在洛山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收到的,开心得很,因为这是唯一的一家亚洲设计公司被选为世界十大之一,这个“大”,不是用营运规模来计算的,而是根据这个杂志请的专家从水平和影响力来评选出来的,在他,自是当之无愧了。

他也曾在1998年日本版面协会(Japan Typography Association )所举办的比赛中,一连夺得九个奖项,他的海报及手表设计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2002年,陈幼坚三幅最新的艺术作品(照片拼贴画和装置艺术品),应香港精艺轩画廊之邀,参加了5月份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2002芝加哥艺术展”,该展览是美国最具规模的国际艺术展览。同年6月,其作品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巴塞尔艺术展”上展出,这个艺术展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盛事之一。

2002年陈幼坚接受可口可乐公司邀请,设计“可口可乐”中文标识,当时客户希望摈弃沿用24年之久的中文标识,要求设计既有中国特色又兼具国际风格。看似简单的要求落实到四个方块字上着实不易。他在仔细研究了“Coca-Cola”的英文标志后,沿用其中的飘带和笔划弧度,经数月的构思和修改,创造了充满现代感的新中文标识,让人一眼就能认出“Coca-Cola”家族的新成员,真可谓方寸之间见功力。如今新标识已随着“可口可乐”的动感广告和各种产品迅速传播,成为新的时尚风标。

陈幼坚还为北京申奥设计过海报,他也希望可以为上海2010世博会出力。他认为奥运会和世博会都是展示中国文化和国力的大好时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够参与盛事,实为一大快事。他期望到世界各地宣传中国传统设计和艺术,每年无论多忙,他都会抽空接受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洲以及英国等地的邀请,向当地设计界讲述“东西古今融会再创”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弘扬中国文化,回国内院校和相关机构讲课就更加多了。

陈幼坚如今被大家称为“设计大师”,我想他可能更喜欢“视觉艺术家”这个叫法,他认为在视觉艺术的最高境界中没有行业、空间、地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隔,艺术家的创作应可以不同的领域中应用自如。风格可以多元化,艺术家应随机应变。

我每次见他都是匆匆忙忙,大家总是说:有机会一定要一起坐下来好好聊聊!可惜两人都

忙,总是凑不到一块儿。不过我们两个都慢慢年纪大了,再过个十年八年的,我想总有这个机会的。

2008年2月25日,于洛杉矶

陈幼坚 经典作品

陈幼坚经典作品 1.陈幼坚为香港机管局和香港国际机场设计的标识,表达出动感、活力和壮志。新设计以一连绵笔划勾划出机场宏伟建设的神髓,充分表达了香港机管局“未来机场,今天展现”的理想。 2.陈幼坚设计的西武百货标识,他将传统图形“双鱼”演变为西武百货公司英文名字“SEIBU”的“S”,象征着公司持久的生命力。

3..2002年陈幼坚接受可口可乐公司邀请,设计“可口可乐”中文标识,当时客户希望摈弃沿用24年之久的中文标识,要求设计既有中国特色又兼具国际风格。陈幼坚经数月的构思和修改,创造了充满现代感的新中文标识,如今新标识已随着“可口可乐”的动感广告和各种产品迅速传播。 4.陈幼坚设计的申奥海报,五环颜色环绕着天坛,体现了运动的感觉,又有北京的特色。

5.陈幼坚团队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标识,运用了大剧院之正面透视线条,把建筑设计的精髓融合于平面标 识设计当中,表现大剧院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将成为中国人文精神屹立于世界的新象征符号。

6.陈幼坚最新作品,为香港政府重新设计“香港品牌”亮相世博。 在欧洲小镇如何“行街” 看一个人是否喜欢“行街”(粤语“逛街”之意),不能光看性别与性格。其实你可以从他的生活细节中看出。 “我当然是常常逛街的,在不同的城市。”陈幼坚说,“因为你知道,我的生活不止设计,我还喜欢收藏很多东西,陶瓷、油画、雕塑、海报……太多种类了。”虽然对于收藏而言的“行街”与太太们挽着手袋在商场中“行街”肯定有些不同,但那种在一堆普通货色中间突然发现一件宝物的惊喜,应该是收藏者与“血拼族”们都同样了解的。不过出乎意料地,陈幼坚说他逛街的时候,并不关注周围的人,他只纯粹地通过店面、货架、货架上的产品陈列,去体验一地的商业文化姿态。 “在欧洲小镇,有很多经营了很多年的小店,很有历史感故事感,适合慢慢走慢慢逛。一个柜子一张椅子,都是精致的雕花。那种精致古典的维多利亚风格,经历很久的时间都不会改变。你会从这里看到那一家店的想法状态与风格。”所以,最近陈幼坚在其同时进行的12个中国大陆项目中之一,为一个总部位于广州的化妆品连锁店品牌娇兰佳人重新设计品牌形象与门店时,他就用这些“欧洲柜子”做成了简约化的“概念门店”。

平面设计陈幼坚作品赏析

平面设计陈幼坚作品赏析 陈幼坚,生于1950年的香港,凭着个人的天分和敏锐的艺术触觉在设计行业打拼了26个年头。这26年来,他曾荣获香港乃至国际奖项400多个,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地名声大噪,他设计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1996年,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将陈幼坚设计公司选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1997年,陈幼坚设计的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陈幼坚作为世界大师,荣誉光环无法列数得清。但陈幼坚告诉记者,这次“东情西韵”的展览比所获得荣誉更能涵括他的设计特点和艺术追求。小小的两层展览室里挂满了陈幼坚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能让记者看到在欧式包装和西方简洁线条下跳跃着的中国热情。 陈幼坚是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执着和骄傲,并没有使他变成一个固守传统的“艺术遗老”,而是让东西文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为合理地融结在一起。他成功地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展出的有柄瓷杯、茶叶盒、文具以及杯垫等作品中国风味浓重,却又不失优雅精细。他在东京新宿的高岛屋有一家命名“茶语”的茶馆,从茶馆的室内装潢和司标设计到茶具的选用,都堪称是陈幼坚设计艺术精髓,而东京三菱银行的CI、NIKKO的现代中国餐具都让人体会到了东西合璧的唯美。 今年53岁的陈幼坚(AlanChan)是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获奖无数。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他的海报和腕表甚至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在日本,他还分别于1991年、2002年在东京举办了"东方汇合西方"、"东情西韵"的个展。在日本的设计界,他的名声就如成龙在日本的演艺界地位那么响当当。

设计行业大师陈幼坚经典设计作品赏析

设计行业大师陈幼坚经典设计作品赏析 【摘要】艺术作品赏析,设计作品鉴赏属于美育的范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观摩中外设计行业大师的经典设计作品,掌握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思维方法,开阔眼界,加深理解,从而增强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许多人对一件作品的态度仅停 留在欣赏的角度,而鉴赏对于欣赏是更深一个层次,多在欣赏之后还有继续深入识别、分析、判断甚至批判的意思。一个好的设计创意,必有其打动人和耐人寻味之处。除了创意 之外,一个作品还受它的实用功能,工艺技术,材料,艺术品位,社会效益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创意;作品分析;识别 一、艺术设计概述 1、设计作品鉴赏 艺术作品赏析,设计作品鉴赏属于美育的范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艺术设计的基 本知识,观摩中外设计行业大师的经典设计作品,掌握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思维方法, 开阔眼界,加深理解,从而增强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作为一名艺术设计的学生需要有能 够感受设计之美的眼睛和理解设计美的大脑。 许多人对一件作品的态度仅停留在欣赏的角度,而鉴赏对于欣赏是更深一个层次,多 在欣赏之后还有继续深入识别、分析、判断甚至批判的意思。可以说鉴赏是欣赏的一种升华,当然,当深入对一件作品的欣赏,则需要对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艺术设计涉及到的范围 艺术设计涉及到的范围很广。二维的有平面广告,书籍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三维的有的手工艺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另还有三维空间环境设计,四维多媒体设计 与制作等等。虽然每个领域看似千差万别,但相互关联。这也是一个设计师即有可能进行 建筑设计,同时也有产品设计。如何评判一件设计作品的好坏,优与劣。但每个人都会因 为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生活经验,物质或精神需求水准等方面的因素而有不同的标准,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设计界的名人 谈到设计界的名人,二维平面设计的有冈特?兰堡、福田繁雄、靳埭强、陈幼坚等。 服装设计的有可可夏奈尔、克里斯汀?迪奥、三宅一生等;建筑设计的有弗兰克?劳埃德 ?赖特、勒?柯布西耶、贝聿铭等。他们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创意。 二、设计师陈幼坚及作品简介 以二维平面设计师陈幼坚为例,陈幼坚生于1950年,在香港长大,中学理科毕业后,只念过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他曾赢得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项五百多个,其公司在1998 年japen typography association 所举办的比赛中,一连夺得九个奖项,当中包括一个最杰出作品奖。他于1989年更获得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的“设计家年奖”。其公司在1996年被

香港设计师陈幼坚与新中文可口可乐标志

香港设计师陈幼坚与新中文可口可乐标志 摘要:设计师陈幼坚为可口可乐标志设计出全新流线型中文字体,取代了自1979年以来在中国市场一直使用的中文字体。 关键词:陈幼坚可口可乐新标志 风行全球110多年的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无论你身在地球哪个地方,只要想起可口可乐就可以唾手可得,这就是无处不在;可口可乐给消费者的已经超越了一瓶汽水那么简单的含义,里面有品牌和文化及艺术的价值。每当可口可乐公司在新品推出或者更换包装时,更是吸引市场及众人的注意,不仅仅为产品本身吸引,还有他们产品的包装设计也是吸引众人眼光的亮点。产品的包装设计为可口可乐产品成功的营销环境提供了足够的保证。 香港著名广告设计师陈幼坚在2003年设计出的全新流线型中文字体,与英文字体和商标整体风格更加协调,取代了可口可乐自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后一直在使用的中文字体。而这也是可口可乐在中国24年来的第一次全新设计。 今年53岁的陈幼坚(Alan Chan)是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获奖无数。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

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他的海报和腕表甚至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 陈幼坚深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让东西文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为合理地融结在一起。他成功地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 1979旧版 2003新版 仔细观察由陈幼坚修改过的可口可乐新的标识和包装,变化过的新标志让人眼前一亮,感觉相当具有现代气息,更加富有动感效果。你会发现设计师做出的新的调整,新包装及标志的红色背景中加入了暗红色的弧线,整体红色变得更有深度和动感,并产生了多维的动态效果,罐身包装的侧面设计了崭新的“气泡弧形瓶”,既保留了原有弧形瓶的原创性,又体现了新的动感效果。多层次的飘带图案,和飘带中的银色边线及飘带两边的气泡更强调了活力和现代感,经过微

陈幼坚语录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陈老师,怎么才能变的国际化?我说:你是哪儿来的?学生说:黑龙江。我说:你回去问你妈妈,怎么做一道最地道的黑龙江菜。学生:为什么要做菜?我说:最地道的是copy不了的,那不就是国际化! 很多年轻人刚开始成功就计算着,计算得失、计算成本、计算利润...最后失去了最重要的﹣机会 只有学会对身边的一切事物产生感情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這是我努力的成果,爲什麽不能驕傲!? 2.我當然是花心的,這麼多花草树木,怎麼能不花心!? 第一,甲方态度要好;第二,项目本身要好;第三,坚决不比稿" ﹣接项目的三个原则 "我很花心,说了我很花心你还喜欢我那就没办法..."、"艺术家都是感性的,必需完全打开心扉才有真正创作,说自己不花心的都是假话..." :"对年轻设计师来说,机会比金钱重要的多,二十五岁不到你要那么多钱干嘛?"。- 毕业一年的设计师抱怨说毕业一年工资低没钱途,陈幼坚如此说道 给年轻的设计师:年轻时,不要太计较得失,一件事你认为是有意义的,就全力做下去,不要太计较你付出的和得到的是否成正比,年轻时,机会比钱重要。 1信仰诚信。2艺术家是花心的因为打开心才会有营养。3人生就是搭桥每个人都是一座桥。4机会在你们手上。5打招呼不要喊只要举起手轻声说哈罗。6年轻时候不要计较钱而是计较作品。7我享受掌声我成功是应该的我需要成功。8良心很重要。8我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我是一条蛇 设计的出发点是感情的存在 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 先做人,再做设计 1. 不要太计较得失,一件事你认为是有意义的,就全力做下去,不要太计较你付出的和得 到的是否成正比,年轻时,机会比钱重要。2.“蒸鱼”蒸出最好吃的鱼,就是国际性的“蒸鱼” 二十幾歲,你要在意的不是錢,而是你的作品。年轻时,机会比钱重要。你說我驕傲,你現在就想成為我這樣,我告訴你,我六十二歲的老人家現在站著這裡,鹽酸背疼三兩天就要去按摩,可我大腦像個火山,有著強烈的創作慾望,如同二十六歲。我的信仰就是誠信,我希望接下來的時間可以做個搭橋人

陈幼坚作品赏析

陈幼坚系列作品 图为陈幼坚设计的香港国际机场的LOGO,充分体现了香港这座城市简约现代感的一面。它整体的设计创意就就是香港国际机场外观的一个缩影,LOGO图形就是机场的外观造型。蓝色很清淡,却给人安静自然的感觉,图形优美的弧度,更就是增添了几分美感。 这就是反映香港城市生活的一个海报。颜色就是其亮点,五彩缤纷的颜色组成了“Hong Kong”这个英文,让人眼前一亮。极具时尚现代气息,符合香港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多样化。色彩的运用,能够刺激人的感官,给人不一样的注意。

蓝月亮新标识的书写更加动感流畅,字与字之间笔笔相连,“亮”字最后一笔带出一弯月牙,意喻蓝月亮正如夜空中初生之月般充满生命力。整体上优化了汉字结构中不与谐的部分,更显柔与,犹如产品那样柔滑,增强了蓝月亮的品牌形象。 企业及品牌识别设计以“竹叶青”独有的修长的茶叶形态,拼凑成一个竹字,表现产品属性与专有特色。“竹”字漂浮,象征茶叶漂浮在水中,营造出一种休闲、平与的意境。整个设计线条简约流畅。配色以青绿色为主,品茶的自然、闲适状态跃然于眼前。

这款手表的设计创意来自方位与数字的完美结合,设计简约大方,别具一格。生硬的阿拉伯数字与中华汉字结合,成为汉字的笔画,新颖独特。颜色上也凸显出优雅高贵的气息,这与高档手表的的品质相衬。 国家大剧院标识识别设计选用了红色,加强中国文化元素。设计上下对称,犹如大剧院建于水上倒影一样。图案简洁、色彩明快、时代感强,充分体现大剧院的特点,同时具有中国风格与现代气息,内涵丰富。陈幼坚在设计时运用了大剧院之正面透视线条,把建筑设计的精髓融合于平面标识设计当中,从而表现大剧

竹叶青新品牌设计案例解析-陈幼坚

竹叶青新品牌设计案例解析-陈幼坚 品牌背景: 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成立于1998年,以生产“竹叶青”茶为主,集茶园、生产、销售、茶文化旅游为一体,总资产4.5亿元,年生产绿茶4000多吨,销售额4亿元。公司独家拥有“论道”、“竹叶青”、“飘雪”等品牌,产品包括名茶、绿茶、花茶 等。 竹叶青茶叶: 竹叶青产自四川峨眉山,外形稍扁,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叶底嫩绿均匀。

冲水后,茶叶一根根的竖了起来,非常特别。

品牌标识: 旧系统标识

陈幼坚设计的新标识 之前我觉得这个标识很怪,明明只是想拼个竹字,为啥非要将叶子竖起来,搞到反而不象竹字了,还不如直接把郑板桥画改下,这种有角度的竹叶,更像竹字。 在看完竹叶青茶泡水后,茶叶都是竖起来的,我就完全明白了,大师做东西还真是经得起考究的,不像很多装B的设计师,为了突显自己而做些看不明白的设计。

标识细究起来,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1、色彩:坚叔没有直接用茶叶本身的绿色,而是用黄绿色; 我对比了下,原因是茶叶的绿色太浮了,而黄绿色显得更沉稳,更有价值感。

2、图案:单独那几片竹叶,图案会有点零碎,加个圈后,图案就完整多了,而且还可以解释为茶杯。 加圈后,如果太中正,也会少了韵味(象我这类的,就只有这水平了)。 大师却很有想法的将左边留空,而右下方破开,让标识活起来。 另外,竹叶在圈内的高低排序也很讲究,我研究不出啥逻辑,这估计是靠个人感觉的了。竹叶间深浅的变化也微妙,绝不是简单的“深浅深浅深浅”,而是讲究变化中的平衡。 其实可以将图案看成是五片叶,三片深的夹两片浅的,左边一大一小的两片浅叶,合起来的重量, 比右边的浅叶略大。而左边的小深叶,又比右边的小深叶略轻,整体图案左右刚好平衡。3、“竹叶青”字体没玩啥花招,用的是半衬线体,“中国绿茶”修得比较现代。 我觉得“中国绿茶”的“中国”两个字是为了设计美观而加的,因为单放“绿茶”两个字,会显得单薄,整体标识左重右轻,加了“中国”后,平衡多了。 下面的英文是“竹叶青茶”,也是为设计而订做的英文,因为如果硬要加“China”或“Green”, 英文就要变多变小,整体标识上重下轻。“Tea”字体与“中国绿茶”字体对应,比较纤细,大师的细节功夫很到位。 设计很多时候,美观和信息是有冲突的。 设计师名气不响时,会被客户硬塞信息,出来效果不好,还只会怪你水平不行。 设计师名头大时,就可以和客户谈判,为美观而增减些信息,客户也会让步。 所以大师作品很棒,很多时候是客户让步的结果。

陈幼坚茶叶包装设计

浅谈陈幼坚茶叶包装设计 陈幼坚,华人设计圈里没人不知道,近年来诸多形象作品也曾遭不少质疑,包括像万科、国家大剧院等等,但纵使褒贬不一,我们无可否认他仍是商业品牌设计的大师;而最近曝光渐多的应该是为四川竹叶青企业所设计的茶叶包装,因为茶和陈幼坚确实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在他众多的作品里,茶的作品占了不少数量与重要位置,所以,花点时间借这个机会来聊聊陈幼坚和茶。 *如果你曾经看过陈幼坚的作品集,包括陆陆续续的几本不难发现有不少与茶相关的作品,“英记茶庄”应是最早的关于茶的案例。在那个年代,那些雅致、高档且印刷制作精美的包装设计一出世,不仅让港人偏爱更令老外喜爱至极,也正如陈幼坚自我的创作主张一样,将“东情西韵”的精髓拿捏的恰到好处。

*而后,再有“大千茶楼”的案例,依然是以具有浓厚东方韵味的色彩的图形,运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出来。

*由于陈幼坚对茶的热爱,后来自己开设了名为“MR CHAN 陈茶馆”的店推广饮茶文化,店中的一切装潢设计更是由自己亲手包办。 *对于东方文化的情怀也让陈幼坚除了在其公司的生意之外,萌生了开设一家专以售卖自己设计的,具有推广东方美学文化的创意店-“东西坊 ALAN CHAN CREATIONS”,店里五花八门的商品可谓精美,令人爱不释手。 *东西坊在内地店很少,现在可能已经没有了,十年前于北京王府井的世纪百货地下一层商铺中还有,当然,因为对品质的要求,东西坊的商品质量非常好因此价格不菲;而在香港的山顶广场与半岛酒店的专柜却仍在,朋友们有机会到香港时可以去看看。

*以上的这些包装都是东西坊商品中的茶叶包装,极具现代感却完美融合东方文化的精美包装,你不喝茶也会想拥有这些包装设计的.

陈幼坚设计思想的浅析

摘要: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平面设计领域,平面设计师必然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回应,而陈幼坚也进行了自己的努力和探索。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淀,但对传统图形的研究和探讨并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在和未来,西方文化同样有自己的优秀之处,我们也不能盲目排外。在陈幼坚的设计作品中,他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借鉴西方文化,更好地以现代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丰富了设计的表现手段,使现代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幼坚,1950年出生于中国香港,凭借优秀的艺术表现力合个人的勤奋,再加上他的艺术天分,已经在设计行业打拼了30个年头。30年来,他获奖无数,包括500多个香港乃至国际奖项,在东京、伦敦、纽约等地名声大噪,世界各地都展示过他设计的作品。在1996年的时候,《Graphis》杂志,被设计界为“圣经”杂志,把陈幼坚设计公司选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甚至在1997年的时候,美国旧金山市现代博物馆收纳陈幼坚的艺术挂钟及海报为永久收藏品。 陈幼坚作为设计师,荣誉光环无可计数,但是我们从他的每一件作品中都能看到欧式包装和西方简洁先跳下跳跃着的中国热情。“以故现今、东情西韵”正是陈幼坚艺术追求,也可以作为他多年来设计艺术的总结。 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前者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后者属于现代文话范畴,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传统艺术通过几千年的发展,创造了蔚为壮观的艺术宝库,成为现在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作为实用视觉艺术,现代设计主要透过视觉图像来表现产品,要求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所以它经常借鉴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作为它的表现手段。中国传统艺术具有非常强的艺术表现力合传递商品信息的能力,自然成为它借鉴的对象。在陈幼坚的许多现代设计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中国传统艺术对其设计的巨大影响。

著名设计师陈幼坚海报作品欣赏

陈幼坚,生于1950年的香港,凭着个人的天分和敏锐的艺术触觉在设计行业打拼了26个年头。这26年来,他曾荣获香港乃至国际奖项400多个,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地名声大噪,他设计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1996年,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将陈幼坚设计公司选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1997年,陈幼坚设计的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陈幼坚作为世界大师,荣誉光环无法列数得清。但陈幼坚告诉记者,这次“东情西韵”的展览比所获得荣誉更能涵括他的设计特点和艺术追求。小小的两层展览室里挂满了陈幼坚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能让记者看到在欧式包装和西方简洁线条下跳跃着的中国热情。 陈幼坚是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执着和骄傲,并没有使他变成一个固守传统的“艺术遗老”,而是让东西文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为合理地融结在一起。他成功地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展出的有柄瓷杯、茶叶盒、文具以及杯垫等作品中国风味浓重,却又不失优雅精细。他在东京新宿的高岛屋有一家命名“茶语”的茶馆,从茶馆的室内装潢和司标设计到茶具的选用,都堪称是陈幼坚设计艺术精髓,而东京三菱银行的CI、NIKKO的现代中国餐具都让人体会到了东西合璧的唯美。 今年53岁的陈幼坚(Alan Chan)是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获奖无数。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他的海报和腕表甚至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在日本,他还分别于1991年、2002年在东京举办了"东方汇合西方"、"东情西韵"的个展。在日本的设计界,他的名声就如成龙在日本的演艺界地位那么响当当。 荣誉、财富、经历、名声到了53岁的他这里早已是囊中之物,从一个不懂设计的门外汉到国内、国际数百个奖项的获得者,他用了20年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他开始确立并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地位。给别人打了10年工,为自己做了20多年事,其间没有太多痛苦不堪的艰难险阻,也没有过多苦水要诉。以至于他到50岁时便发觉自己该做的事已经做完了。 他想离开现在,去做更好更大的事情。至于更好更大的事是什么,他没想通。在没想通之前,他改变了发型。 到现在还拿奖是因为我的天分

知名平面、广告设计大师详细及作品欣赏

知名平面、广告设计大师详细资料及作品欣赏 关键词:广告平面大师详细资料作品 ?作品用途描述: 知名设计大师作品设计师作品 靳埭强(中国香港) 平面设计大师 靳埭强,男,1942年生于广东省番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1957年定居香港。先为学徒,后做裁缝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攻读设计课程,1967年从事设计工作,成为享誉世界的设计大师中国数一数二的平面设计专才,作品被德国、丹麦、法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博物馆收藏。 靳埭强曾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数百项;其中包括数十项纽约创作历年展优异奖;于1991及1994年亚洲广告奖之最佳企业形象设计;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多项美国纽约大奖总决赛状;日本字体设计年刊之最佳作品;纽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传递艺术》奖;波兰第1届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展冠军。 在香港,靳氏于1979年成为首位入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1984年更是唯一的设计师给颁赠市政局设计大奖;又于1991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之设计师年奖,1992年被选为90年代风云男士之一;1998年再获杰出成就奖。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

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 靳埭强的设计观: 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靳在8 0年代初设计的中国银行的行徽至今仍然被视为典范。 企业就是品牌 靳埭强认为,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企业本身是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基础,作为企业,应该有真的形象、真的体质,应该有清晰完善的理想和目标,以及美的内在和外在。而作为设计师,则必须了解企业的这些特点,了解企业的本质,确定企业的文化,塑造企业的真形象。 同时他认为,设计不单是企业促销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塑造形象,准确地传达企业的文化精神。设计一方面发挥其商业功能,达到应有的市场效应;另一方面又能蕴涵比较深厚的文化素质,为企业建立一个正面的视觉形象。靳在给企业设计的过程中,也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进行的。 设计要了解市场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设计的猛龙牛仔就是这一宗旨下的传神之作。" 因为美国以出产优质的牛仔裤而闻名,所以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为猛龙牛仔的形象增加了美国色彩。同时在其外包装上增加了充满节日气氛朱古力形象,使得这个包装有了浓郁的人情味。" 新的包装推出来后,猛龙牛仔的市场迅速打开,现在猛龙牛仔已是香港人过节送礼的佳品。 靳埭强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应该掌握现代的设计语言,还应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对市场有敏锐的触觉,为产品进行市场定位,这样才能创造出出类拔萃的品牌形象。 融合中西的设计理念 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靳强调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巧妙的" 中"字凸现

陈幼坚茶叶包装设计说明

浅谈幼坚茶叶包装设计 幼坚,华人设计圈里没人不知道,近年来诸多形象作品也曾遭不少质疑,包括像万科、国家大剧院等等,但纵使褒贬不一,我们无可否认他仍是商业品牌设计的大师;而最近曝光渐多的应该是为竹叶青企业所设计的茶叶包装,因为茶和幼坚确实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在他众多的作品里,茶的作品占了不少数量与重要位置,所以,花点时间借这个机会来聊聊幼坚和茶。 *如果你曾经看过幼坚的作品集,包括陆陆续续的几本不难发现有不少与茶相关的作品,“英记茶庄”应是最早的关于茶的案例。在那个年代,那些雅致、高档且印刷制作精美的包装设计一出世,不仅让港人偏爱更令老外喜爱至极,也正如幼坚自我的创作主一样,将“东情西韵”的精髓拿捏的恰到好处。

*而后,再有“大千茶楼”的案例,依然是以具有浓厚东方韵味的色彩的图形,运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出来。

*由于幼坚对茶的热爱,后来自己开设了名为“MR CHAN 茶馆”的店推广饮茶文化,店中的一切装潢设计更是由自己亲手包办。 *对于东方文化的情怀也让幼坚除了在其公司的生意之外,萌生了开设一家专以售卖自己设计的,具有推方美学文化的创意店-“东西坊 ALAN CHAN CREATIONS”,店里五花八门的商品可谓精美,令人爱不释手。 *东西坊在地店很少,现在可能已经没有了,十年前于北京王府井的世纪百货地下一层商铺中还有,当然,因为对品质的要求,东西坊的商品质量非常好因此价格不菲;而在香港的山顶广场与半岛酒店的专柜却仍在,朋友们有机会到香港时可以去看看。

*以上的这些包装都是东西坊商品中的茶叶包装,极具现代感却完美融合东方文化的精美包装,你不喝茶也会想拥有这些包装设计的.

论陈幼坚的设计作品体现的中国文化

论陈幼坚的设计作品体现的中国文化 发表时间:2018-11-26T17:29:58.667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5期作者:叶王彬 [导读] 现代设计对传统的继承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建立在传统基础上,中国现代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须首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叶王彬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金华 摘要:选取陈幼坚的四个设计作品:香港国际机场,可口可乐,万科,竹叶青茶,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红色,动感,广泛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色彩、造型、构图等艺术技法和艺术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许多超凡入圣的佳品。 关键词:陈幼坚,设计作品,中国文化 一、陈幼坚设计作品:香港国际机场,可口可乐,万科,竹叶青茶 香港国际机场的LOGO,充分体现了香港这座城市简约现代感的一面。它整体的设计创意就是香港国际机场外观的一个缩影,LOGO图形是机场的外观造型。蓝色很清淡,却给人安静自然的感觉,图形优美的弧度,更是增添了几分美感,陈幼坚为香港机管局和香港国际机场设计的标识,表达出动感、活力和壮志。新设计以一连绵笔划勾划出机场宏伟建设的神髓,充分表达了香港机管局“未来机场,今天展现”的理想,使用的中英文结合,也是最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结合。 可口可乐,仔细观察由陈幼坚修改过的可口可乐新的标识和包装,变化过的新标志让人眼前一亮,感觉相当具有现代气息,更加富有动感效果。你会发现设计师做出的新的调整,新包装及标志的红色背景中加入了暗红色的弧线,整体红色变得更有深度和动感,罐身包装的侧面设计了崭新的“气泡弧形瓶”,体现了新的动感效果。多层次的飘带图案,和飘带中的银色边线及飘带两边的气泡更强调了活力和现代感,经过微妙的调整和添加,原有的视觉元素活了起来,可口可乐这一标志设计采用红色的底色,富有韵律的银白色波浪条图案,独特的白色字母 Coca Cola 字体设计,色彩为红,银,白三色,色彩用纯度最高的大红色和白色对比,银白色起到降低调和作用。中文字体的设计兼备了英文斯宾瑟字体的图形特征,在文字比划的起笔,落笔处转化为波浪形的飘带图案,斯宾瑟字体书写的白色英文套上了一层银色边框,从而加强了两种字体造型特征的协调。以其特有的表现方式塑造出个性化的品牌视觉标识。并使品牌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识别,文字赋予了品牌个性的魅力艺术形式,而且红是中国十分隆重的文化元素给我们的视觉带来很大的冲击。 万科新标志由四个红色V组合而成的新标,寓意万科作为住宅行业坚定的实践者,以“感恩”的心关怀生而不同的人,并致力于实现“让建筑赞美生命”的理想。万科新标志的创作思路,四个“V”朝向不同角度,寓意万科理解生而不同的人期盼无限可能的生活空间,积极响应客户的各种需要,创造性地为人们提供差异化的理想居住空间。四个“V”旋转围合成中国传统民宅中常见的窗花纹样,体现了万科专注于中国住宅产业的业务战略。四个“V”形状规整有序,象征万科推进更加工业化的全新建筑模式,从而提高住宅质量水准,减少环境污染和材料浪费。四个“V”相互呼应循环往复,代表万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四个“V” 鲜艳活泼,寓意万科人健康丰盛、充满激情的性格特征,宽容性、多元性变得更大,识别上更加具备了时代的气息。 陈幼坚与竹叶青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不谋而合。据陈幼坚介绍,本次竹叶青品牌的设计理念正来自于品牌名字中的“竹”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象征君子。“竹”字设计能投射出正直、高雅、纯洁、谦虚、有气节的君子形象,亦充满生命力,能代表竹叶青茶业的企业文化及品牌个性,“竹叶青”是竹叶青茶业独家拥有的茶叶品类资源。企业及品牌识别设计以“竹叶青”独有的修长茶叶形态,拼凑成一个“竹”字,表现产品属性及其专有特色。而LOGO中圆形的线条代表品尝竹叶青时专用的透明玻璃茶杯。“竹”字浮在茶杯中,象征竹叶青茶叶垂直浮在水中的状态,充分表现出一种休闲﹑平和的意境。除了把竹叶青睿智﹑内敛的品牌个性流露出来,还显现出“平常心”的品牌理念。整个设计线条简约流畅,茶叶造型清雅修长。配以青绿色为品牌主色,一种品茶时闲适、舒服、自然的状态跃然于眼前。

香港设计之陈幼坚―东西古今融会再创

香港设计之陈幼坚―东西古今融会再创 2008-02-25 11:22:56 大中小 标签:平面设计杂谈文化 陈幼坚是香港设计界很另类的一位奇才。我好像是在一次香港设计师协会的活动上遇到他的,两人互相都知道对方的名字,却是第一次见面,很开心。后来“白马户外广告”公司在香港证券所上市,我因为是独立董事之一,先是和董事会的其他成员到香港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那个中心照像,在中心控制间看开盘以后股票的表现,晚上照例参加了在Grand Hyatt酒店的盛大酒会,当时就和他坐在一起吃饭。席间聊了好多关于设计的事情。之后时常有机会见面,大家慢慢习惯单刀直入,不讲客气地聊设计,他是个很清癯的人,总是戴着一副圆黑框眼镜,好像勒·科布西艾一样,很瘦小的身材,山羊胡,喜欢穿黑色外衣,对自己的喜好很激情,对事物的看法很锐利,一个睿智的设计师,也是个性情中人,道骨仙风,出世得很。

陈幼坚大概自己不记得了,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是学设计的”。我最喜欢别人说这样的话,首先是坦诚,第二是没有拿科班背景压你。好像靳埭强先生一样,一见到我,就说“我原来是学裁缝的”,完全突破了行业划地为牢心防,很容易让人亲近。 我们现在学院派牛啊!设计界好多人,开口就是“我是清华的”,“我是中央美院的”,“我是中工的”,“我是中国美院的”,什么什么,其实又如何呢?记得陈丹青在某篇回忆中央美术学院的文章中说他们在王府井校尉营的那个旧校区的门房老头,接电话一开口就是“喂,这里是‘中央’,找谁啊?”,把“美院”都省了,我看好多学设计的人,也恨不得这样讲,你说“中国美院”多牛啊!全中国的美院都归它了。膨胀啊!我认识的这些香港大师们,是怎样就怎样,直来直去,并没有拉虎皮做大旗。 之前谈靳叔的时候说到,陈幼坚也是个对中国传统图形非常重视的人,他设计的好多标志、平面产品,都很精巧地使用了传统图形,我最喜欢的是他用“四喜娃”做的设计,两头两体,连环相接,可以看成是四个娃娃,四方童子并至,子子孙孙繁衍,北京琉璃厂的明代铜铸四喜娃,陕西民间剪纸的四喜娃,陈幼坚把它延续发展出来,变成产品系列,就很有趣了。我去日本,几个相熟的设计师都买了他设计的产品拿出来给我看,都说非常喜欢。我看中国平面设计师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